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沙井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执行中组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上级组织的有关要求,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非公有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的新途径、新方法,促使企业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更趋合理,作用更加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沙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达到14700多家,其中企业1298家,个体工商户8000多家,民间机构40家。
发展迅猛的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当地经济的半壁江山,年创国内生产总值100多亿元,创造就业机会100多万个。
据普查,全街道登记在册外来党员1959人,目前已确认身份党员862人,已转入党组织关系党员308人,分布在306家企业、92家个体工商户和13家民间机构中。
综观外来党员群体,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工作岗位相对艰苦。
绝大部分流动党员处在社会生产、经营、服务的最基层。
据调查,目前有80%的党员工作
在厂矿企业,主要集中在德昌电机、三洋微马达、实用电器、宝沙联等大型集团化公司;有5%的党员从事个体经营和市场开发;有5%的党员工作在文化、教育、卫生、中介等民间机构;有10%党员巡逻在社会治安和打击犯罪的第一线,主要是近年退伍复役军人。
二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流动党员中大部分来自于内地农村、复员军人、国企下岗职工和部门分流人员,年龄相对较大,受教育年限相对较短。
全街道已确认身份党员857人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22岁,平均34岁;文化程度最高的是大专,最低的初小,平均受教育9.5年,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总数的22%,初中及以下占8%。
三是性别比例悬殊较大。
在已确认身份的党员中,男性人,女性69人,性别比例为100:4。
如此之大的悬殊比例,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流动党员大部分来自于内地的务工人员,从我国家庭传统观念来讲,一般外出经商务工的多为男性,女性很少。
由于党员性别比例悬殊较大,也给基层组织工作、党员管理、活动开展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四是工作岗位变换频繁。
由于流动性大,近三年内40%的党员都调换过单位和工作,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
从调查中了解到,广大企业主、员工和社会群众对党员在工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作用发挥情况普遍持肯定态度。
当然,不排除极少数党员,由于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受金钱利益驱使和不良文化侵蚀,党性淡化,逐渐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
二、主要做法
加强非公有制组织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巩固扩大党在群众中的执政地位、引导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如何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我们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当作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
多年来,街道党工委对民营党建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非常重视,实行“五专”,即成立专门小组、拨付专项经费、建立专门组织、配备专职人员、建设专门阵地,促使非公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并于今年6月被确定为全市两个民营党建工作示范点之一。
XX年7月,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的街道民营党委正式挂牌成立,主要负责全街道非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由街道党工委组织部长张志光同志兼任民营党委书记,副部长覃汉进和街道工业发展总公司总经理张庆仪任副书记。
同时配备了两名非在编专职组织员、两名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和5
名片区专职党建联络员。
另聘一名具有丰富党建群团工作经验退休老干部为党建指导员。
为解决办公活动场地问题,当年由政府一次性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一座占地面积达XX 多平米,集办公、学习、活动、娱乐于一体的全市首家民营党委楼和5个片区流动党员之家,成为全街道XX多名流动党员和广大先进青年、积极分子教育管理的前沿阵地。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这样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街道各级党组织和领导都非常重视。
今年初街道民营党委以5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在非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片区总支结合各地各企实际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并得到较好落实。
民营党委下属的北环片区党总支还详细列出了XX年至XX发展党员日程表,将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细化到天,责任到人。
目标明确,工作扎实,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今年6月,街道民营党委举办了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来自企业、学校、医院、个体等社会基层一线的40多名外来务工的先进青年和积极分子参加了培训。
2、因地制宜,灵活方式,把支部组建作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的基础来抓。
在支部组建上,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活动、有利于生产”的原则,大胆创新,不拘一格,采取条块结合、独立与联合相结合、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在全街道组建了北环、北环东、东环、西
环和广场5个片区党总支和31个党支部,包括以工业区、自然村、交通线为单位组建的22个联合党支部、以企业、医院等为单位组建的8个独立党支部和以兴趣爱好为主组建的1个特色党支部。
在全街道形成了民营党委——片区党总支——基层党支部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有效覆盖非公有制组织济组织400多家,为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和吸纳培养积极分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实现支部组建率、党员登记率和党员纳入组织管理率三个百分之百。
3、点滴渗透,循序渐进,把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的根本来抓。
一是宣传政策。
利用集会、板报、广播、座谈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员工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扩大党的影响,使他们了解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现阶段任务等,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并为他们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是榜样激励。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要求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科技攻关、急难任务中勇挑重担,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员工向党员靠近,向党组织靠拢。
三洋微马达厂党员在日常岗位工作中以扎实敬业态度、出色的要作成绩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外商企业主和广大员工,仅今年以来,该厂就有10多名青年员工向企业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是群团推进。
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和没有
党员的企业,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通过工会和共青团团结凝聚先进青年,逐步渗透党的知识和理想观念,为建立党组织和发展党员创造备件。
目前,实用电器、东胜等数十家企业均建立了群团组织。
4、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把“四个倾斜”作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的尺度来抓。
结合非公企业和员工实际,街道民营党委在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上,严格遵守党员集中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把“一线、一流、青年”作为发展重点,坚持“四个倾斜”,即年龄上向35岁以下的青年倾斜,性别上向女性倾斜,岗位上向基层一线倾斜,文化上向大专以上倾斜,严把入口关,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我们还采取“三早”措施,确保发展数量,避免青黄不接和“断奶”现象。
“三早”,即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
“早选苗”就是从企业优秀员工中及早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注意了解政治情况,对在老家或学校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员工作好培养教育的衔接工作。
仅今年以来,由民营党委出面协助,全街道共接收大学应届毕业生党员90人,另有7名预备党员在民营党委的严格审察下按期转正。
“早培养”就是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青年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察和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及时把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员工确定为积极分子,确定
培养联系人,加强教育培训,端正入党动机,积极向组织靠拢。
目前,全街道在外业优秀员工中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名。
“早发展”就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考察,把那些符合条件、手续完备、比较成熟的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三、问题与原因
调查中发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存在“四难“:一是教育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青年员工的入党动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主要表现为理想型、荣誉型、从众型、功利型,呈现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倾向。
二是培养难。
有的苗子刚刚选定或培养到中途,因为工作流动,而前功尽弃。
还有的培养对象处在相对独立的企业环境中,与联系人和党组织联系不够密切,给定向跟踪培养带来困难。
三是调查难。
由于工作的不稳定和流动性,发展对象的外调政审和公示难度相对增加,甚至很难于操作,无法掌握其全面真实情况。
四是操作难。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广大职工和基层党组织对申请入党和发展党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
但对这块工作缺乏整体指导与具体的操作规程,没有模式可依,感觉无从下手。
探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价值观念有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化,而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的这一特殊群体,因自身职业的影响,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与教育,无论是从非公经济组织,还是从职工自身来说都显得薄弱。
特别是在暂无条件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中,员工基本上无条件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2、工作流动频繁,员工队伍极不稳定。
经济体制改革导致了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与员工都是双向选择,双方在聘用和被聘用中相对比较自由,大多数员工都不会在一单位任职很长时间。
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然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员工流动性强,有的员工甚至连考察期未满就离开了,这给考察培养和发展党员带来了难度。
3、支部组建困难,党建工作覆盖面欠广。
目前,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数量与非公经济组织的数量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
从整体上看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党组织还存在一些困难因素:一是企业中的党员分布零星分散,党员数量达不到建党组织的要求,尽管建立了联合支部也难奏实效;二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的业主对建立党组织存在顾虑,这直接影响着党组织正常开展发展党员的工作。
4、政治宣传滞后,党群联系不够紧密。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生产管理的特殊性,业主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员工追求的是劳动极限报酬,相对外界来说几乎是一个半封闭的圈子,成了政治宣传教育的空白点,员工根本就没有途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党的知识,从而疏远了党组织,淡化了党群关系,致使党组织无法在企业员工中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方法与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密切党群关系。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员工,在广大员工中深入持久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努力增强其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教育的主动性。
采取以点带面、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形式,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提高他们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辨别力和免疫力,为培养先进青年和积极分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大组建力度,扩大组织覆盖面。
本着“积极、坚决、稳妥、灵活”的原则,在原有基础上合理增设党组织,一是独建。
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有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应按规定单独建立党支部。
二是联建。
对企业相对稳定,党员人数不足3人或虽有3名以上党员,但无合适的党支部
书记人选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应由上级党委牵头,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近和党员自愿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
三是挂靠。
对经营规模小、稳定性差、只有个别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关系可以挂靠在所在地有关单位。
四是统管。
对仅有个别党员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可以由工商部门党组织(个体协会)把对其业务管理和党的工作统一管起来。
通过健全的党组织来培养、吸纳、发展优秀青年、积极分子和青年党员。
五是在没有党员和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大型企业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3、加大指导力度,确保抓在实处。
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层层签定责任状,将组织发展工作任务落实到各级各单位和各人各岗位上;抓好干部队伍,尤其是联络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通过选举、培训、考核,锻造出一大批敢管善管、积极肯干、乐于奉献的基层党务干部和义务工作者;同时,向大型企业选派政治素质较好,且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担任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做好人党积极分于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党员工作。
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制度,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要作到思想上有人帮、组织上有人管、作风上有人带,确保发展质量。
4、加大创新力度,统一操作规程。
结合非公企业和党
员的流动实际,革新工作方式,严把“五关”:一是入口关。
通过广泛了解、重点调查、定位跟踪、定期交心、民主评议、综合考核等步骤,选出好苗子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并做到“三个结合”,即选苗工作与企业岗位工作和劳动竞赛活动相结合,与团员推优工作相结合;与群众公推工作相结合。
二是培育关。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采取“四级立体”的培育方式,即由民营党委、片区党总支、基层党支部、培养联系人四级共同培育;坚持每年举办一次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存入考察档案;教育内容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信念教育、典型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模式。
三是审查关。
运用内查外调和查阅考察记录等方法,重点对发展对象的政治背景、入党动机、思想觉悟、作风品质等方面进行审查。
四是公示关。
对被支部大会通过接受的预备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非公有制企业和户籍所在村的“双向公示”,接受群众的举报监督。
五是程序关。
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较长时间考验原则,在本企业工作连续满二年的员工方可考虑发展;坚持对没有经过组织培训和测试者不发展;坚持没有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档案的不发展;坚持没有经过政治审查或政治审查不清的不发展。
5、加大管理力度,发挥党员作用。
一是要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所处的特殊环境,
应着重抓好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教育,提高他们的先锋模范意识,使他们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是要强化对党员的管理。
凡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3个月以上的党员,都应接转临时党组织关系;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都应接转正式党组织关系;属于经常异地流动的党员,统一办理流动党员证;同时,按有关规定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三是树立典型。
充分发现、挖掘、培育选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影响教育周围员工,提升组织形象,增强党组织职工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6、加大渲染力度,改进活动方式。
在时间安排上,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制度,尽量不占用生产时间,遇有特殊情况要主动争取企业经营者的理解和支持;在活动内容上,要抓大放小、对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必须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其它活动内容则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党员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在活动方式上,要坚持自主、灵活,讲求实效,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自身实际,可以组织党员开展党员献计献策、党员技术比武、党员安全生产竞赛、党员科技知识竞赛、党员模范岗、党员奉献日等活动。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 加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
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巩固扩大党在群众中的执政地位、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在我街道的部分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相关条件已逐渐成熟:
第一,党群组织日益健全。
此前,我们已在宝沙联实业有限公司、三洋微马达厂、东胜电机厂、实用电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畅鸿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非公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并在三洋微马达、东胜电机等企业建立了共青团组织。
这些非公企业中,日益健全的党、团组织为培养、吸纳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企业、员工相对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既要企业生产经营相对稳定,还要职工队伍相对稳定。
据调查,在我街道的部分非公企业数年来一直处于稳步发展态势,部分员工也随着企业一起成长,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在宝沙联、畅鸿等公司,有数十名员工的工龄均达到10年以上,已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
第三,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据统计,在非公企业中务工的员工中,绝大部分是青年,其中将近一半是近几年毕业于大、中专院校和部队退役的年轻人,他们都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对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族振兴有较高的热情,对党具有较深的认识和感情,并有积极要求进步的政治愿望。
在三洋微马达厂的名员工中,有3000多名是共青团
员,为组织发展储蓄了后备力量。
第四,企业主理解支持。
企业主支持与否,是能否在非公企业中顺利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街道部分非公企业中,业主从公司党员的骨干作用上加深了对党的认识,直到逐步认同,所以对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
三洋微马达厂的日方代表不但支持企业建立党支部,还支持建立了隶属于街道团委的二级团委;港资企业东胜电机厂的老总承明对党和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坚持每月拨付专项资金作为公司党支部的活动经费,今年暑期从人才市场上一次性招聘应届党员大学生13名到公司工作;民营企业宝沙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祥亲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专门腾出房子用来布置党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