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Ⅰ)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 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 防渗水B. 防噪声C. 防坍塌D. 防地震3. 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 增强保密程度B. 保证产品品质C. 满足战备需要D. 集约利用土地【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精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且对精密度要求较高。
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
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
除此之外,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周边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①④正确;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升,③错误;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
故选C。
2.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而大连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其它选项均为两地都要考虑的问题,ABC均错误。
故选D。
3. 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
故选B。
【点睛】首先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精密机械设备”和“建在地下”,考生要清楚精密机械设备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精密度要求高,而建在地面10米以下受气温变化影响小,距离地面远,可减轻地面震动的影响。
高考全国甲卷:《理科数学》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甲卷理科数学·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广西自治区高考全国甲卷:《理科数学》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C2.( )A .B .C .D .答案:D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10A x x =-≥{}012B =,,A B = {}0{}1{}12,{}012,,()()1i 2i +-=3i--3i-+3i-3i+A .B .C .D .答案:A4.若,则()A.B .C .D .答案:B 1sin 3α=cos 2α=897979-89-5.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A .10B .20C .40D .80答案:C6.直线分别与轴,轴交于,两点,点在圆上,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A7.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A.B.522x x ⎛⎫+ ⎪⎝⎭4x 20x y ++=x y A B P ()2222x y -+=ABP △[]26,[]48,⎡⎣422y x x =-++C.D.答案:D8.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为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则( )。
A .0.7B .0.6C .0.4D .0.3答案:B9.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的面积为,则( )A .B .C .D .p X 2.4DX =()()46P X P X =<=p =ABC △A B C ,,a b c ABC △2224a b c +-C =π2π3π4π610.设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则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A .B .C .D .答案:B11.设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坐标原点.过作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若的离心率为AB .2CD答案:C12.设,,则A .B .C .D .A B C D ,,,ABC △D ABC -12F F ,22221x y C a b-=:00a b >>,O 2F C P 1PF =C 0.2log 0.3a =2log 0.3b =0a b ab +<<0ab a b <+<0a b ab+<<0ab a b<<+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试题真题——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1)) Word版含详细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2.选择题请用铅笔将正确答案涂黑,如需更改,请先用橡皮擦干净。
3.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要在试卷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涌现出一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形成了思想史上的奇观。
狭义上,诸子之学仅限于先秦时代;广义上,诸子之学则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至今仍未结束。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作为现代诸子之学,也应该具备这些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经典作品进行实证性研究,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需要回顾、反思历史上的思想家所说的内容,还需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当今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系来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中西思想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思想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思想的交融,从更深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世界文化的发展以这两者的互动为前提。
这种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创造性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形态。
___女士是一位瘦秀成熟的女性,身上散发着文人气质和军人风度。
她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进行,那里的钟声传得很远,给她留下了清晰的回忆。
高考全国乙卷:《理科数学》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乙卷理科数学·2018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省份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蒙古、山西吉林、宁夏、新疆、黑龙江高考全国乙卷:2018年《理科数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则______。
A .B .C .D[答案]C2.已知集合,则______。
A .B .C .D .[答案]B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1i 2i 1iz -=++||z =0121{}220A x x x =-->A =R ð{}12x x -<<{}12x x -≤≤}{}{|1|2x x x x <-> }{}{|1|2x x x x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答案]A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_____。
A .B .C .D .[答案]B5.设函数.若为奇函数,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n S {}n a n 3243S S S =+12a ==5a 12-10-101232()(1)f x x a x ax =+-+()f x ()y f x =(0,0)A .B .C .D .[答案]D6.在中,为边上的中线,为的中点,则______。
A .B .C .D .[答案]A7.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圆柱表面上的点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到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______。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含解析删除无关信息,改写为: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转过山角,出现一段像古潭一样幽深的河湾。
一片暗绿的植被扑上眉睫,让人感到清凉。
在这里,溪水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夹岸的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结披散。
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轮廓来。
一棵倔强的老柳树,躺在河面上,枝叶梢头向上,一只鹭鸶站在上面,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悄(qiāo)无声息盘垣(huán)澄澈(chè)B.蓊(wēng)郁虬(qiú)XXX(màn)C.披拂(fú)参差(cī)倔拗(ào)D.偃(yǎn)卧兀(wù)立睥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深邃蜿蜒荒疏B.幽邃蜿蜒稀疏C.深邃曲折稀疏D.幽邃曲折荒疏答案】1.D 2.B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悄(qiāo)无声息——(qiǎo),盘垣——盘桓;B,蓊(wēng)郁——(wěng);C,倔拗(ào)——(niù)。
2.根据文中描述,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是“幽邃蜿蜒稀疏”。
在现代社会,智能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传统的体能和机械能已经不再是生产的主要动力。
这种趋势得到了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的进一步推动。
信息的本质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
然而,信息必须经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
2018年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答案解析2018年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解析版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
其回收流程如下: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解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从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
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选D。
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D详解:A、螺[2,2]戊烷与环戊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B、根据螺[2,2]戊烷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可知,二氯代物最多有4种,B错误;C、螺[2,2]戊烷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因为螺环结构中的碳原子存在空间位阻,C错误;D、生成1 mol C5H12需要10 mol H2因为螺[2,2]戊烷分子中有10个氢原子,氢原子守恒,D 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对螺环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的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对氢原子守恒定律的应用。
注意选项B的干扰,需要根据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进行判断。
A、螺[2,2]戊烷和环戊烯的分子式分别为C5H8虽然结构不同,但它们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关系,因此A 正确;B、分子中的8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取代相邻或不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所以二氯代物的种类超过两种,B正确;C、由于分子中4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子一定构成四面体,因此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D、戊烷比螺[2,2]戊烷多4个氢原子,因此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D正确。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带译文和诗歌鉴赏)(参考)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解析(精校版带译文和诗歌鉴赏)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个儿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挑选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挑选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别限于先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进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在品行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制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行。
这能够从“照着说”和“继续说”两个方面来明白。
普通而言,“照着说”,要紧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忆、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讲了些啥,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制造性和生命力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说”相关的是“继续说”,从思想的进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继续说”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在品行,它意味着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制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继续说”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继续说”并且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进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
而世界文化的进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并且表现为世界文化进展过程中制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关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涵与新的形态。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6分)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若一个50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10N B.102N C.103N D.104N3.(6分)2018年2月,我国500m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5.19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以周期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5×104kg/m3B.5×1012kg/m3C.5×1015kg/m3D.5×1018kg/m3 4.(6分)用波长为300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m•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1×1014Hz B.8×1014Hz C.2×1015Hz D.8×1015Hz5.(6分)如图,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A.B.C.D.6.(6分)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7.(6分)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1、L2,L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1的正上方有a,b两点,它们相对于L2对称。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试题、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41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宀体力行J多用来表示勢力实践,亲身体脸.用作褒义f —般作谓语、定语。
中国古代的嚅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亲身休骗・努力实行的°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 ’排除A、B项「耳提面命"T竜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T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口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翟防耳濡目染円,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用“耳提面命J排除D项,选C项。
当然噸悟",指猛然醒悟「领悟”,就杲体会’解乐根据语境“躬亲实践”「晦"也应该是“领悟"的°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
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12分)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
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
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来。
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悄(qiāo)无声息盘垣(huán)澄澈(chè)B.蓊(wēng)郁虬(qiú)藤柔曼(màn)C.披拂(fú)参差(cī)倔拗(ào)D.偃(yǎn)卧兀(wù)立睥(pì)睨(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A.深邃蜿蜒荒疏B.幽邃蜿蜒稀疏C.深邃曲折稀疏D.幽邃曲折荒疏【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以及词语的辨析,作答时针对不同的题型,仔细作答。
【解答】(1)A.“悄无声息”的“悄”应读作“qiǎo”;“盘垣”的“垣”的应为“桓”;B.“蓊郁”的“蓊”应读作“wěng”;C.“倔拗”的“拗”应读作“niù”;D.正确。
故选:D。
(2)深邃:深远;深奥;深沉。
幽邃:幽深。
注意前文修饰语“古潭般”,选用“幽邃”更恰当,突出“幽”,和“古潭”吻合;蜿蜒: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
曲折:弯曲。
“蜿蜒”具有动作性,可以作动词,语境中有“来”,最补语,一般位于动词后,而且选用“蜿蜒”更形象生动。
荒疏:(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
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这里形容“枝叶梢头”的少,选用“稀疏”。
答案:(1)D(2)B【点评】近义词辨析题,属于表达运用,能力层级E,做这类题目关键是要辨析近义词的含义,然后结合词语的使用方法,根据具体语句的语言环境做题,切忌望文生义选出错误的答案。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解析(全国卷Ⅲ)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全国卷Ⅲ)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2713α+Al n+X 。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 A .15和28 B .15和30 C .16和30 D .17和31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根据核反应遵循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 的电荷数为2+13=15,质量数为4+27-1=30,根据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可知X 的原子序数为15,质量数为30,B 正确。
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
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1B .4:1C .8:1D .16:115【答案】C 【解析】 设地球半径为R ,根据题述,地球卫星P 的轨道半径为R P =16R ,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为R Q =4R ,根据开普勒定律,所以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T P ∶T Q =8∶1,C 正确。
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
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
则Q 方: Q 正等于( )A .1:2 B .2:1 C .1:2 D .2:116【答案】D 02,而方波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 0,根据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Q =I 2RT =2U RT ,可知在一个周期T 内产生的热量与电压有效值的二次方成正比,Q 方∶Q 正= u 02∶(02u )2=2∶1,选项D 正确。
2018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江苏卷)

2018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江苏卷)命题范围:高中数学必修1、2、3、4、5,选修1-1、1-2或选修2-1、2-2、2-3、选修系列四。
文科、艺术总分160分,理科200分,其中选择题70分(14*5),解答题90分(15——17、14分;18——20、16分;)理科部分40分:21、10分(选做2题,分为A、B、C、D);22、23均为10分,为必做题。
一、填空题:第1题:考查的是交集及其运算,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第2题:考查的是复数相关基本概念。
第3题:考查的是平均数公式。
第4题:考查的是伪代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难度较小。
第5题:考查的是求解函数的定义域问题。
第6题:考查的是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求解。
第7题:考查的是函数的性质:对称轴、周期、单调性等。
第8题:考查的是双曲线的性质、求解离心率的方法。
第9题:考查的是分段函数的函数值、周期性等。
第10题:考查的是几何体的定义、结构特征、几何模型、割补法求解几何体的体积。
第11题:考查的是函数的零点问题。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图像求参数的范围,再分析函数的最值、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
第12题:考查的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曲线方程等结合的向量坐标运算,最终转化为求解方程、不等式或函数的值域问题。
第13题:考查的解三角形与不等式结合的基本不等式问题。
第14题:考查的是数列、集合、不等式、函数结合的函数最值问题。
三、解答题:第15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第16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两角和(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函数,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第17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应用、用导数求最值等基础知识,考查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8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圆的方程、圆的几何性质、椭圆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直线与圆及椭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2018 年高考政治试题在试卷难度和考查形式上延续了近几年的趋势,以深化对课程标准内容的考查为主,突出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下面,笔者将从试卷结构、难度、知识点考查及备考启示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试卷结构一、单选题占主导,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涵盖整个题库,考查全面,且42 道单选题的难度多在中等和偏易之间,几乎没有很难的题型。
这个特点与近年高考政治试题的考查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二、多选题数量减少,但难度相对较高,可以说是本次考试比较难的题型,考查知识点系统性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减小了题目数量,但难度上升,达到了一定的筛选能力。
三、阅读理解题的数量也明显下降,只有 3 道题,减少到之前的 5~6 道题。
阅读理解题依然是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考查形式,不过由于前两类题型的设置较多,阅读理解题的题量适量减少是可行的。
二、试卷难度2018 年高考政治试题总体难度中等偏易,较为平均。
单选题42 道,周全地考查了政治课程标准内容,考查形式较为多样,难度在中等和偏易之间,部分题目同时涉及多个知识点,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多选题、阅读理解题考查程度较深,但题目数量不多,这些题目较高的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筛选功能。
三、知识点考查试题的命题依然贯彻了“全面、规范、实用”的原则,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适中。
单选题考查范围涵盖全国卷Ⅰ题库的易中难所有知识点,难度主要集中在中等难度;多选题依然强调知识点的系统性和综合运用能力,难度适中偏难;阅读理解题考查的是重难点、典型事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从知识点考查情况来看,与政治课程标准的内容互为依存,依据课文和课外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认知框架,需要将政治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学习的效果。
四、备考启示一、认真学习政治课程标准及课本内容政治课程标准是考试的基础,要认真掌握政治课程标准及课本内容,建立扎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对知识点的认知框架的构建,形成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性。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新课标Ⅰ)一、选择题目: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集合A={0,2},B={﹣2,﹣1,0,1,2},则A∩B=()A.{0,2}B.{1,2}C.{0}D.{﹣2,﹣1,0,1,2}2.(5分)设z=+2i,则|z|=()A.0B.C.1D.3.(5分)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B.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C.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D.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4.(5分)已知椭圆C:+=1的一个焦点为(2,0),则C的离心率为()A.B.C.D.5.(5分)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2,过直线O1O2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A.12πB.12πC.8πD.10π6.(5分)设函数f(x)=x3+(a﹣1)x2+ax.若f(x)为奇函数,则曲线y=f(x)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A.y=﹣2x B.y=﹣x C.y=2x D.y=x7.(5分)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E为AD的中点,则=()A.﹣B.﹣C.+D.+ 8.(5分)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2,则()A.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B.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C.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D.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9.(5分)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圆柱表面上的点N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到N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2B.2C.3D.210.(5分)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A.8B.6C.8D.811.(5分)已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两点A(1,a),B(2,b),且cos2α=,则|a﹣b|=()A.B.C.D.112.(5分)设函数f(x)=,则满足f(x+1)<f(2x)的x的取值范围是()A.(﹣∞,﹣1]B.(0,+∞)C.(﹣1,0)D.(﹣∞,0)二、填空题目: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
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000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与“高分四号”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A.周期B.角速度C.线速度D.向心加速度【考点】4F: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4H:人造卫星.【专题】34:比较思想;4E:模型法;52A:人造卫星问题.【分析】卫星绕地球匀速做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此列式得到卫星的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式,再进行分析。
【解答】解: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绕地球匀速做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得:G m r=mω2r=m ma得:T=2π,ω,v,a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小,周期越小,而角速度、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越大,“高分五号”的轨道半径比“高分四号”的小,所以“高分五号”较小的是周期,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知道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对于周期,也可以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分析。
2.(3分)采用220kV高压向远方的城市输电。
当输送功率一定时,为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输电电压应变为()A.55kV B.110kV C.440kV D.880kV【考点】EA:电能的输送.【专题】32:定量思想;4C:方程法;53A:交流电专题.【分析】输送电流I,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I2R=()2R,知输送功率一定时,损失的功率与输送电压的二次方成反比。
【解答】解:输送电流I,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I2R=()2R;可知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与输送电压的平方成反比,所以为使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输电电压应变原来的2倍,即输电电压增大为440kV.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18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word版,精校版)

2018年⾼考全国1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word 版,精校版)绝密★启⽤前2018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全国Ⅰ)理科综合能⼒测试(⽣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可能⽤到的相对原⼦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选择题:本题共6个⼩题,每⼩题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 ⽣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各种⽣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识记叶绿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就能解答此题。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物膜的概念以及各种⽣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物体内的DNA常与蛋⽩质结合,以DNA—蛋⽩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真核细胞染⾊体和染⾊质中都存在DNA—蛋⽩质复合物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参与DNA复制,则该蛋⽩可能是DNA聚合酶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DNA常与蛋⽩质结合,以DNA-蛋⽩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可知,该题是考查染⾊体(质)的成分以及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等,都存在DNA-蛋⽩质复合物,据此回答各个选项。
2018年全国卷3高考理科数学试题解析版

C. 40
D. 80
【解析】分析:写出
,然后可得结果
详解:由题可得
令
,则
所以
故选 C.ຫໍສະໝຸດ 拓展: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属于基础题。
6. 直线
分别与轴,轴交于,两点,点在圆
范围是
A.
B.
C.
D.
【答案】A
上,则
面积的取值
【解析】分析:先求出 A,B 两点坐标得到 再计算圆心到直线距离,得到点 P 到直线距
详解:由题可得
,即
故答案为
拓展: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两向量共线的坐标关系,属于基础题。
14. 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则 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求导,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计算即可。
详解:
则
所以
故答案为-3.
拓展: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计算和导数的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
15. 函数
【答案】2
【解析】分析:利用点差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设
则
所以
所以
取 AB 中点 因为
,分别过点 A,B 作准线 ,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因为 M’为 AB 中点,
所以 MM’平行于 x 轴
因为 M(-1,1)
所以 ,则
即
故答案为 2.
拓展: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考查了抛物线的性质,设
,利
详解:当 时, ,排除 A,B.
,当
时, ,排除 C
故正确答案选 D.
拓展:本题考查函数的图像,考查了特殊值排除法,导数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8. 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为该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道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3道小题考
查分析原文论证以及对文中综合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5题为“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
的经过,简要分折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
态。”如果学生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将经过为理为看电影 “前”“中”“后”三个阶段,答案就很好组织了。
分析, 倡导、引领考生落实真阅读、真语文,有效地规
避了为考语基而考语基、脱离语境单纯考查的误区。
试题新动向
(一)考题的阅读量增大,阅读面拓宽。2017年全国II卷整 个卷面大概7000多字,2018年全国II卷已经悄悄增加到8000 多字。这就要求学生提升阅读速度。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
本阅读的选文可能涉及的是哲学、历史、前沿科技等方面的
2018年高考试题研修
高二语文组 2018、6 、21
试题特点
试 题 研 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试题变化
试题亮点
试题动向 教学建议
全国卷三套试题的共同特点
1、都立足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题的选 材、设置既贴近时代生活,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注重 语言运用,又渗透积极的价值取向。 2、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
试题新亮点
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命题人的“试验田”。全国
三套试卷的语用题可谓焕然一新。第17-19题共用一则文
字材料,分别从病句修改、句式选择和近义成语比较和三 个角度进行考查。这种命题形式借鉴并发展了2017年浙江 卷的语用题的命题模式,一题多做,一箭三雕,突出了对 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着重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
读刘慈欣的《微纪元》,引导学生关注科技文明发展。实用类
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关注图书出版业与“互联网+”时代特色。全 国I卷、全国III卷的作文题目都有很强的时代特点。
(三)试题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侧重考查 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处理 信息、应用文字的能力。全国II、III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 四则材料中有一则是图表材料,这种图表在实际生活中会经常
小题增加1分;实用类文本阅读第8小题由原来的五选二改
为四选一,分值由原来的5分变为3分。同时增加了第9小题
的考查难度,分值由原来的4分变为6分;古代诗歌阅读的第
14题由五选二改为四选一,分值由原来的5分变为3分;同 时,名篇名句默写题增加了1分,恢复了往年“三篇古诗文 ,6个空,共6分”的考查方式。
有限制。
4、利用好平时的“角边料时间”,让学生了解新闻时事,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
望多多指正, 谢谢大家!
★ 全国II卷的作文题与去年相比材料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
变化,以逻辑学中的"幸存者偏差"为原材料,突出了"关注被
忽略之处“和”透过现象把我本质“两大要点,突出了逻辑 分析思维的重要性,这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一次挑战。
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以课本、《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根本,扎实 做好各个考点的复习,做到考点复习无死角。 2、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提升。做细做实 每一个教学环节。 3、注重训练的有效性。训练题目要有质量,训练时间要
碰到,学会准确解读图表,并能够辨析出对图表的多维度解读,
才可以完成第7道选择题。三套试卷的第20题,两则启事、一 封短信的书面语体的修改都凸显了试题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 语言能力的考查。
(四)试题考查更侧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 能力的考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3道题目,三套试卷问题设置角度一致。
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3、三套试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题型设计稳中求变,变中 求新。 4、与往年试题比较今年三套试题难度系数有所提升。
试题新变化(全国II卷) (一)题型和分值新变化:
现代文阅读由2017年的35分调整为36分。文学类文本阅 读选用现当代小说,分值由2017年的14分调整为15分,第5
内容,这类文章专业性比较强,陌生的专业术语给学生的阅 读带来一定难度,这样无形中提升了语文试题的难度系数。
(二)试题有突出的导向性,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心生活。 全国II卷论述类文章选自《“被遗忘权”之争》引导学 生关注大数据时代人们所面临的“被数据化”的危险。全国 III卷论述类文章涉及“城市的文明弹性”,引导学生关 注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能面临的问题。全国III卷文学类文本阅
(二)考点新变化:
考点变化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上。
第19题选择考查“修改病句”。难度系数较往年只考查语 病辨析的题目难度系数有所下降。 第20题。 题目要求将启事中的五处不合书面语词语改成书 面语,是从口语与书面语互换的角度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得体使
用语言的能力,更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21题考查了“仿用句式”的能力。“选用、仿用、变换 句式”这一考点已被“冷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