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临床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3-5岁小儿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鱼腥草合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疗程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90%;对照组总有效率7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1×10 9 /l 32例,分类计数均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crp

检测值正常,以上病例均除外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适当休息,保持口腔清洁,保证足够

水分和能量。对于体温高于38.5℃者给予口服布洛芬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复方鱼腥草合剂(浙江康恩贝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199,规格:120mml/瓶)口服。服法:10mml/次,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10mg /kg.d ,分三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d。

1.3 观测指标:服药期间每日至少测体温3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后退热时间(用药后体温完全降至正常不再反复的时间)、症

状改善时间(指咳嗽、流涕、咽喉肿痛减轻或消失);

1.4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 48 ~ 72 h 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有效: 48 ~ 72 h体温正常,症

状体征部分消失,血象部分恢复正常。无效: 48 ~ 72 h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2.2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退热时间及咽痛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咳嗽、鼻塞、流涕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

2.2 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分别属于“感冒”、“温病”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部分患儿可继发细菌感染。复方鱼腥草颗粒由鱼腥草、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芩组成。方中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煎剂有抑制多种细菌作用,对多种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有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4]。板蓝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

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及活性提取物对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板蓝根还具有抗内毒素、抗炎作用,板蓝根多糖对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呼吸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亚洲甲型、孤儿病毒等有抑制作用,且能抑制和延缓其致细胞病变的作用。同时金银花具有抗炎、解热、抗过敏的作用。金银花煎剂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影响免疫功能[4]。连翘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有抗柯萨奇、埃柯等病毒的作用[4]。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有广谱抗菌作用,黄芩煎剂、水浸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6株及亚洲甲型体外有抑制作用,对体内流感病毒的小鼠有治疗效果。此外,黄芩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热、免疫增强的作用[4]。临床观察,复方鱼腥草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治疗作用,对继发细菌感染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可优先选择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结论:本组疗效观察表明,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避免了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1167-1170.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58—60

[3] 孙法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169 - 269.

[4] 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 110-113;142-146;153-155;193-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