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小学美术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美术课程标准》将小学美术课定义为“必需的美术文化课”。这‘定义将小学美术课从过去单纯的技法教学,提升到“文化“教学的层次。这使小学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成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美术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是对少年儿童审美意识的启蒙。审美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也是多序列的。自然景致的幽美、人际关系的团结友爱以及学校、家庭等良好管理和教育都起着审美教育的作用。既能激发人的情感,增强美的感受,又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但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列的审美教育实施,还是必须通过学校教育这一重要渠道来进行的。

一、对审美教育的认识

美术教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教育不同于德、智、体等教育,它只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崇高情操和富有实践能力的人。

二、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审美教育作用。

儿童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第二个父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的第二个模仿对象。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美的播种者。因此,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思想之美、心灵之美、性格之美,气质风格之美都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而言,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学校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老师时刻都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美的化身,不但要有高尚的品德,博大的胸怀,光明磊落的行为,以及沉着冷静、耐心等品质,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要理解、尊重和爱,而且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渗透到学生当中去,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二)美术课程的审美教育作用。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情感性同样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不仅如此,美术课程本身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

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

认识美、欣赏美、追求和创造美的能力。但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天生得,必须经过培养和训练。正如马克思说“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爱美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时期现得尤为突出,所以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探索美术教学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要将与学生审美意识形成的相关内容,大量地融人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动手又动脑,不但调动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还能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从思想意识上对美有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广泛运用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美术课的特点,将学生引导到与课程相应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

趣味教学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让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积极学习状态上来。趣味教学法就是针对小学生易于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这‘特点,将生动有趣的绘画对象引人课堂,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审美教育。例如,色彩认知的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个由不同色块组成的拼图,让学生在黑板上拼图,比一比谁拼得最快。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课堂

气氛十分活跃。在拼图的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地讲授色彩知识,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所学的知识。

总之,如何将小学美术课教学与审美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小学美术课教学必须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需要美的营养和熏陶,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努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栗慧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