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蒙县六家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辽宁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辽宁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找矿技术raspecting technolagL|辽宁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李晓明(辽宁中博工程勘测有限公司,辽宁沈抚新区110172)摘要:辽宁某铜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隆起部位,区域矿产资源丰富。

研究表明,矿床与区域花岗岩一绿岩带具有明显的成因关系,斜长角闪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是主要的赋矿岩石;矿床近矿围岩蚀变发育,以硅化和绿泥石化为主;矿区Cu、Ag、Zn、Pb、Au异常套合良好,三级浓度分带清晰,浓集中心突出,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根据土壤测量以及异常查证显示,矿区外围以及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铜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2-0058-2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A Copper Deposit in LiaoningLI Xiao-ming(Liaoning Zhongbo Engineering Survey Co.,Ltd,Shenfii New District110172,China)Abst「8Ct:A copper deposit in Liaoning is located in the uplift site of Taipei,North China,and the region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ineral deposit has obvious cause relationship with regional granite—green rock belt, the oblique long—angled flash—slice hemp rock and the black—cloud oblique long—piece line rock are the main mineral ized rock;The concentration center is outstanding,showing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and according to soil measurements and abnormal verification,the outer perimeter and depth of the mine have a large prospecting potential.Keywords:copper deposits;geological features;prospecting potential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隆起部位,区域大地构造独特,构造一岩浆发育,矿产资源丰富,以铜、锌、金、银、磁铁矿为主其中铜矿以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主,与清原花岗岩一绿岩带具有明显的成因关系,区域已发现铜矿(化)点百余处,根据空间展布特征构成了北部矿带、东部矿带和树红矿带等几个部分,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不断的发展,铜多金属矿找矿越来越受重视。

在绿泥石英千枚岩与含炭泥灰岩中较发育的石英细脉是寻找金及其它成矿元素的直接找矿标志;层间断裂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空间;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以及呈明显红褐色的褐铁矿化带,是矿化存在的直接找矿标志。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引言在多种作用下,铜银矿床和矽卡岩铜钼矿床逐渐形成。

不同类型的铜矿床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这些特征明显反映了不同地块相互作用过程中增生碰撞构造的建立。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区域银、金、铜、铅、锌、砷、锑、铋及稀土元素等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浓度分带好。

异常主要分布在三类地段,以Au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燕山晚期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脉岩出露地段,由接触带围岩蚀变及矿化引起;以Ag、Pb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比较发育的地段,伴有Au、As、Sb、Bi、Zn、Cu等元素,其空间分布受构造带控制,异常多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发育地段;以Cu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混合岩化作用强烈,断裂发育的地段,伴有Au、Zn、Cr、V、F、P、Th等元素,异常分布受断裂带控制。

1.2蚀变矿化带特征区内见数条蚀变矿化带,主要位于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上,岩体基本上为闪长岩侵入体,产状与围岩一致。

围岩为寒武系灰岩、泥灰岩、紫色页岩及含云母砂岩。

岩体主体为闪长岩,向边部逐渐过渡为闪长玢岩,在闪长岩体与灰岩接触带上,可见磁铁矿化蚀变带。

磁铁矿体中有浸染状黄铜矿、辉铜矿,内接触带仅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微弱蚀变,向外出现宽度2~3m的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带。

1.3构造特征虽然晚期形成的逆冲断层很可能与早期的成矿事件没有关联,但在成矿透镜体的定位方面,逆冲断层可能会产生影响。

矿化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富铜矿脉和水力角砾岩,第二类是在构造盆地中分布的层状块状部分区域富集的银黄铁矿,第三类是锌铜矿化,这些矿化展现出高容量、低品味、细脉状和侵染状等特征。

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

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

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铜的主要矿物:自然界中含铜矿物的有170种,但最常见的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胆矾等等。

还有黝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

一、斑岩铜矿是目前世界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其特点是:规模大、埋藏浅、品位低一硫化矿石为主,易采易选,金属回收率高。

因而成为备受重视的重要的铜矿资源。

在我国斑岩铜矿储量居第一。

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主要是陆相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属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浅成和超浅成相岩石。

如石英二长斑岩。

石英闪长斑岩等。

围岩蚀变具分带性。

由外向内为青盘岩化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有人称千枚岩化带),中心为钾长石化带。

铜矿化主要是在绢英岩化带和钾长石化带。

矿体主要产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矿体常受侵入体的形态和产状以及环带状裂隙等所控制。

铜矿化以细脉侵染状矿石为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

矿石品位较低,一般为0.4—0.8%,高者达1%以上,但次生富集带可达1—2%。

伴生元素有金和钼等。

斑岩铜矿模式有:石英—二长石模式、闪长岩模式、正长岩模式。

找矿标志:1.寻找母岩和围岩:花岗闪长斑岩、钠长斑岩、二长斑岩是重要的成矿母岩。

千枚岩、片岩、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是重要的成矿围岩。

2.在斑岩铜矿床中黄铁矿化广泛。

同时在表生作用下黄铁矿等硫化物在地表易形成“火烧皮”褐铁矿薄膜,而局部又使岩石退色,在褐色地段注意寻找次生富集带。

3.斑岩铜矿蚀变带规模大、强度高、分带好(一般中心为黑云母、钾长石或石英钾长石等,向外为绢云母、钾长石、石英带,再外为粘土、石英带,再往外为粘土、石灰带)面状蚀变常伴有大规模矿床。

4、含铜斑岩体是直接找矿标志。

5、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

二、矽卡岩型铜矿这类矿床主要产于中酸性的中小型侵入杂岩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中,矿化富集于侵入体形成时岩浆流动的前缘区内,主要沿断裂分布。

辽宁阜新水泉沟金矿区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阜新水泉沟金矿区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0年 3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107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辽宁阜新水泉沟金矿区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杨红恩,董 军(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3)摘 要:阜新水泉沟金矿点位于辽西大巴-瓦子峪-后三角韧性剪切带内,矿体赋存于断裂带中,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及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水泉沟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宇建平群大营子组,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促使地层中金活化,含矿流体随着岩浆沿着构造裂隙迁移,最后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矿床类型为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

关键词:金矿;韧性剪切带;围岩蚀变;矿床类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6-0107-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Ore Bodies in ShuiquangouGold Mine,Fuxin, Liaoning ProvinceYANG Hong-en, DONG Jun(Liaoning Nonferrous Geotechnic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enyang 110013,China)Abstract: Shuiquangou gold deposit in Fuxin is located in the Daba-Waziyu-Housanjiao ductile shear zone in the west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ore bodyarehosted in the fault zone ,and occur as vein, vein-like and lenticular type.Thewall rockalteration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ilicification, chloritization,kaolinization and sericitization, in which the silicific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Shuiquangou gold deposit comes from dayingzi formation of Archean jianping group. The multi-stage tectonic activities promote the activation of gold in the stratum. The ore-bearing fluid migrates along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with magma, and finally enriches in the favorable position. The deposit type is quartz vein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Keywords: gold deposit; ductile shear zone; wall rock alteration; deposit type收稿日期:2020-03作者简介:杨红恩,女,硕士,汉族,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一、铜矿地质概述铜系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

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一般见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

在陆相玄武岩的气孔或裂隙中常见到自然铜的产出,但能构成工业规模的自然铜矿床却极其罕见。

不过,美国元古代变质的玄武质火山岩系中,却产有以自然铜为主的基韦诺超大型铜矿,成为了铜矿床的特例。

在我国,湖南麻阳铜矿也是一个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床,只是其类型为砂岩型,规模为中型。

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

但辉铜矿和斑铜矿可以是原生成矿作用的产物,亦可为氧化次生富集的产物。

若为次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则辉铜矿可为烟灰状,且多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

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

它们均为原生铜矿物或含铜高的岩石经氧化作用形成的。

目前选冶铜矿物的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

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

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床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层状铜矿(火山岩型铜矿、砂、页、砾岩型铜矿、碳酸盐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和热液脉型铜矿。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王 成(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鞍山 114004)摘 要:我国不同区域地质背景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这种地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铜矿。

在所有的铜矿中,斑岩型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总量的50%以上,其次是矽卡岩型、和海相砂页岩型。

本文接下来将围绕我国的主要铜矿类型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铜矿的特点对找矿技术进行深入的挖掘。

关键词:铜矿类型;地质特征;找矿技术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2-0073-2Geological Type Features of Copper Deposit Genesis and Analysis of Prospecting TechnologyWANG Cheng(Ansteel Group Mi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nshan 114004,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nd this geological difference forms different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Among all copper deposits, porphyry type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followed by skarn type and marine sand shale type. Nex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types of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and deeply excavate the prospect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deposits.Keywords: copper deposit typ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technology我国的铜矿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辽宁花坤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花坤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花坤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作者:许坤峰师国栋许朋飞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13期【摘要】该矿床是以铜锌为主共(伴)生铅、金、银的多金属矿。

本文阐述了该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初步认为中-基性辉绿岩、闪长岩、斜长斑岩与铜、锌、铅关系密切。

中-酸性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金银成矿有密切关系。

破碎蚀变带、激电异常、Cu、Pb、Zn、Ag、Mo、Au综合异常是找矿的主要标志。

【关键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花坤铜多金属矿隶属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花坤村,地理坐标东经120°10′00″;北纬40°14′28″。

该矿床为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旨在对该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探讨。

1 矿区地质特征该区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辽西台陷朝阳穹褶断束中段。

北以北东向凌源~北票岩石圈断裂为界,与内蒙地轴毗邻;南以要路沟-锦西北东东向壳断裂为界,与山海关台拱相连。

该穹褶断束呈北北东向展布,是辽西地区十分重要的构造-岩浆岩成矿带。

区域地层以中元古界蓟县系碳酸盐岩建造为主,其次为少量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和中-新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碎屑岩~火山岩建造。

1.1 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蓟县系雾迷山组(见图1),该组地层是组成柏山复背斜的主要地层,矿区出露部分主要为该复背斜的北西翼。

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局部地段见燧石条带或夹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岩层产状走向北东或北西,倾向北西或北东,倾角10~55°。

接触带可见矽卡岩化、褐铁矿化和铁锰碳酸盐化及蛇纹石化。

蓟县系洪水庄组,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纸片状叶岩夹石英砂岩及白云岩。

1.2 构造矿区处于柏山复背斜NW翼的次级向斜中,构造以褶皱和断裂为主。

分述如下:1.2.1 褶皱褶皱为倾伏向斜。

向斜轴向北西,轴面倾向北东,倾角约45°,组成向斜两翼为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南西翼岩层走向315°,倾向南西,倾角45°,北东翼岩层走向345°,倾向北东,倾向65°。

红透山西部六家子地区成矿条件分析

红透山西部六家子地区成矿条件分析

红透山西部六家子地区成矿条件分析摘要清原地区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中矿产资源丰富,具有铜、锌、金、银、铁等多种矿产。

已发现的浑北地区的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矿床根据其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成矿带,树基沟—红透山矿带,以红透山、树基沟矿床为代表、孤家子—红旗山矿带,以红旗山矿床为代表、大荒沟—稗子沟矿带,以大荒沟、稗子沟矿床为代表。

其中,红透山式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床是辽宁省最具工业意义的矿床类型。

六家子地区为树红矿带的西部延长部分。

本文通过收集六家子以往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六家子矿所处区域大地构造、区域地层,等成矿环境和控矿条件,根据六家子矿化体的地质特征,与红透山矿床相比较,结合其物、化探异常,研究该区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

对矿集区的找矿模式,找矿方法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及前景。

关键词六家子;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红透山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辽东台背斜(Ⅱ级)铁岭~靖宇古隆起(Ⅲ级)部位。

该区基底受不同期次构造活动和花岗岩侵入以及广泛的混合岩化作用,使基底变质构成混合杂岩系,是我国典型的花岗~绿岩区。

浑河断裂从花岗~绿岩区之间通过,将其分为浑南和浑北两区。

在红透山区域可分为四个杂岩带亦称矿带。

A大荒沟——稗子沟杂岩带B树基沟——红透山杂岩带C弧家子——红旗山杂岩带D小莱河——大东沟杂岩带前三个杂岩带为红透山式铜锌矿床赋存的杂岩带。

1.1区域地层变质岩系及混合岩系同鞍山地区鞍山群,地层可划分为三组六段十四层。

下部为石棚子组,中部为红透山组,上部为南天门组。

总厚度约为7 000m左右,其中,“红透山式铜矿床”即受控于红透山组地层中。

1.2区域构造区域内构造主要有如下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1)反“S”型构造――此种构造在浑北较明显,它是由一组老的基底变质岩系构成的复式褶皱带;2)浑河断裂带――是贯穿全区的较大的构造带,为郯庐断裂的一部分,较明显的有章党-顺山地和树基沟-红透山断裂。

阜蒙县少冷钼多金属矿普查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方向

阜蒙县少冷钼多金属矿普查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方向

通 过 对普 查 区 的地 球 物 理 特 征 , 说 明 了 多金 属 矿 的找 矿 方 向 。 关键 词 : 少冷 ; 钼 多金 属 矿 ; 找 矿 方 向
造充填金属硫化物引起。( 3 ) 电测深异常解释。电测、 深| 位布置在激电 1 . 1 区域地质背景。 阜蒙县少冷钼多金属矿普查工作区大地构造位 高极化区段的 2 0 线7 2 ~1 0 0 点, 剖面方 向东西 , 点距 4 0 米, 测深点编 置处于中朝准地 台( I) 、 内蒙地轴( Ⅱ) 、 建平台拱( Ⅲ) 、 旧庙断凸( Ⅳ) 的 号 s 1 ~s 8。 通过视电阻率断面形态分析 , 浅部低阻异常为第四系及风 核心部位 , 为区域上建平 一哈尔套铁 、 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 化壳引起 , 深度约在 1 0~ 2 0米左右 , 深部视电阻率基本呈均匀变化 , 表 1 . 2普查区地质。 普查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 一蓟县系 明地下岩I 生变化均匀 ; 在 S 3点及 s 6~S 7 点视电阻率呈相对低阻线 魏家沟岩群 , 为一套 内源岩沉积建造浅变质岩石组合 , 岩石类型有 : 含 性变化 , 可能为构造或局部裂隙引起 。 视极化率断面分析 , 在s 3 ~ s 7点 石墨 白云质大理岩 , 石英岩 、 千枚岩、 片岩等。 深度约在 6 0 —2 0 0米左右 , 视极化率呈较明显高极化异常 , 最高幅值约 普查区内岩浆岩发育 , 以中元古代和中生代侵入岩为主, 前者主要 在 4 6 %左右 ,与地表激 电异常吻合较好;极化体呈向西倾斜的厚板状 岩石类型有 : 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 侵人体呈岩基状产出。中生代 体 , 形态较规则 。对应视电阻率为低 ~中阻异常梯级带 , 推测高极化体 侵入岩即少冷岩体, 主要为早期侵入的中粗粒二长花岗岩 , 总体呈 近东 为构造裂隙充填金属硫化物引起 。2 . 2 . 2 . 2 Ⅱ 测 区。( 1 ) 视电阻率异常解 西 向岩基 状产 出 。 释。区内视电阻率值总体呈东及东南侧高 , 西北部低的电性特征 , 但总 2地 球物 理特征 体电阻率相对较低 , 视电阻率局部最高幅值 9 0 0 l O 0 0  ̄m左右 , 呈近 2 . 1 工作方法 东西向条带状展布 , 可能与石英或硅质脉有关 。 根据 电阻率曲线变化形 2 . 1 . 1 激发极化中间梯度法。2 . 1 . 1 . 1 仪器设备。采用 WD F Z 一 1 型大 态 , 推测断裂构造 2 条, 断裂构造编号 F 4 ~F 5 。 F 4 断裂: 位于测区北部 , 功率智能发射机及 WD J S 一 2 数字直流激 电接 收机进行供 电与接收。 长度约 1 2 0 0 米, 走向近东西 , 异常特征为视电阻率低阻曲线变化带 。 F 5 2 . 1 . 1 . 2工作方法技术。 激 电中梯方法。 工作方法采用双向短脉宽供电方 断裂: 位于测区中侧 , 长度大于 1 2 0 0米 , 走向近东西 , 构造特征为视电 式, 选择 A B = 1 6 O O m, M N = 4 0 m, 点距 = 4 0 米, 测量范围 ≤2 / 3 A B极距。 阻率线性低阻带及异常扭 曲带 , 该构造位于高极化异常区内, 与极化体 时间制式分别选择 : 脉宽 : 2 秒; 供 电周期 : 8 秒; 延时 : 2 0 0 m s; 采样宽度 关系密切 。 ( 2 ) 视极化率异常解释。 视极化率异常基本位于测 区中部 , 贯 2 0 ; 选加次数 2次。供 电导线采用多股铜芯胶质线及军用被覆线 , 导线 穿整个测 区,总体走向近东西 ,在测区中部呈大面积高极化异常区出 电阻≤l O  ̄/ K m, 供电电极采用铁制钎状电极 , 测量 电极采用不极化电 现 , 异常幅值一般在 3 . 0 ~ 4 . o % 左右, 最高幅值达 5 . 9 6 %。异常连续 f 生较 极, 内阻 < 2 Kn。 好, 线l 生 展布明显 , 处于视电阻率低阻异常区内, 推测的 F 4断裂通过该 2 . 1 . 2 对称四极电测深方法 。 2 . 1 . 2 . 1 仪器设备。 采用重庆奔腾数控电 异常, F 5 断裂斜穿异常并在异常区交汇。 推测该异常为断裂构造充填金 子技术研究所生产的 WD J D 一 2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 电仪施测 , 电池组作 属硫化物引起 。 ( 3 ) 电测深异常解释。 电测深点布置在 4 0 线5 8 ~ 7 2 点, 为供电电源 , 供电电压 6 0 ~3 6 0 V 。 2 . 1 . 2 . 2 工作方法技术 。 工作装置选择 编 号 s 9 ~ S 1 6 。 8 个 物理 , 点距 2 0 ~ 4 0 米, 剖 面方 向南北 。 通过 视 电阻 对 称 四极 测 深装 置 。 A B / 2最 小 = 4 m, A B / 2最 大 5 0 0 m, M N / 2 =( 1 / 3~ 率断面曲线分析 , 在S 1 2点附近呈现高阻低阻变化梯级带 , 南侧电阻率 l / 3 0 1 A B / 2 , 共 1 6 个不同极距对极化体进行深度测量。工作方式采用 较高 ,幅值 在 5 0 0~ 7 0 0 nm左右 ,北侧 电阻率较低 ,幅值在 2 0 0~ 短脉宽供电方式 , 脉宽选择 5 秒。 4 0 0 1  ̄ m, 推测为不同岩层 的反映, 视极化率异常主要分布在 ¥ 1 0~ S 1 2 2 . 2工作成 果 点, 深度在 5 0—1 5 0 米附近。最高幅值达 7 . O %极化体 , 倾 向不清, 具有 2 . 2 . 1 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确定 。 通过对矿区视极化率数据统计 , 计 向北倾的趋势。推测该极化体为不 同岩l 生接触带或断裂构造带含金属 算 工 作 区 的 背 景 值 及 异 常 下 限 值 , 异 常 下 限 由 下 式 计 硫化物引起。

辽宁省阜蒙县力昌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辽宁省阜蒙县力昌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辽宁省阜蒙县力昌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作者:武斌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6年第01期摘要:辽宁省阜蒙县力昌铁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北缘(Ⅰ)、内蒙地轴南端(Ⅱ)、建平台拱(Ⅲ)、旧庙断凸(Ⅳ)的西侧。

该矿床为鞍山式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其成因为变质硅铁建造类型,矿石质量较好。

矿体主要赋存在小牵马岭片麻岩中。

关键词:阜蒙县;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辽宁省阜蒙县力昌铁矿工作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Ⅰ)、内蒙地轴南端(Ⅱ)、建平台拱(Ⅲ)、旧庙断凸(Ⅳ)的西侧。

通过野外工作和对该区地质资料的详细研究,总结出本区铁矿体类型主要是鞍山式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其成因为变质硅铁建造类型。

矿石质量较好,矿石构造主要以条带状和细条带状构造为主,其次有条痕状构造等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在小牵马岭片麻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力昌铁矿是阜蒙县地区主要的铁矿产地之一,总结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为今后本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区域地质辽宁省阜蒙县力昌铁矿工作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北缘(Ⅰ)、内蒙地轴南端(Ⅱ)、建平台拱(Ⅲ)、旧庙断凸(Ⅳ)的西侧。

区域上赤峰至开源近东西向深大断裂从测区的北部通过,形成较为强烈的韧性变形带,岩浆活动较频繁,新太古宙基底片麻岩发育,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

航磁异常较好,矿产较丰富,主要以铁矿为主。

二、矿区地质特征(一)地层区内地层简单,出露仅见太古宙变质上壳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太古宙变质上壳岩主要以包体形式赋存于变质深成岩中,主要分布矿区西北部。

岩石组合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磁铁石英岩等。

新生界第四系为一套冲洪积、风积亚粘土、含砾亚砂土。

(二)变质岩变质岩主要为新太古代片麻岩,属于太古宙结晶基底岩石,区内广泛分布,部分为第四系所覆盖,以变质深成侵入岩为主,其中含有变质表壳岩包体或捕掳体。

其中变质深成侵入岩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变质表壳岩主要有主要为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和变质基性岩等,常以包体的形式赋存于片麻岩之中,规模一般较小,经常以组合体的形式分布。

例析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规律

例析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规律

例析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规律内蒙古西乌旗白音胡硕区域主要有煤、铅、锌、铜、银、铁、镍、大理石、萤石、石油等矿产资源,2008年白音胡硕石灰岩矿圈定储量已经达到6.75亿吨,其中煤、铜、铅、锌、银、萤石为优势矿种。

该区域具有优越的成矿环境,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深入,在该区域发现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在铜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 西乌旗白音胡硕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分析1.1 西乌旗白音胡硕区域地层特征西乌旗白音胡硕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格根敖包组(CPg),该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占到了该区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粉砂岩、细粉砂岩等是格根敖包组碎屑岩的主要岩性,格根敖包组是一种经过极强的变质作用的正常沉积的碎屑岩。

格根敖包组本身的内部结构以及格根敖包组与岩体之间的距离是决定格根敖包组的变质程度的主要因素,格根敖包组的结构越细,距离主岩体的距离越近,岩石本身的变质越严重。

碎屑岩的表层具有非常强烈的碳酸盐化现象,在局部地段硅化和角岩化现象也比较普遍。

在距岩体较近的粉砂岩中,变质程度比较强烈,在裂隙中可见比较强烈的硅化和角岩化等变质现象。

与此相反,在距主岩体距离较近的砂岩没有较明显的变质现象,通常不会出现角岩化变质。

1.2 西乌旗白音胡硕区域地质构造西乌旗白音胡硕区域的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其中又以次级构造为主,多呈区域断裂的状态,岩脉和片理化带是这些次级构造的最主要表现。

其中片理化带附近的矿化点数目较多,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成矿的主要因素。

1.3 岩浆岩该区域出露的酸性岩体的最主要岩相为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这些岩石主要分布于西乌旗白音胡硕区域的中东部分。

其中,早二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主要从西乌旗白音胡硕区域的西南部侵入到格根敖包组地层中,随着与接触界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小型結晶颗粒的存在明显增多,变质的玢岩分布在大多数地段。

其中,硅化、角岩化等变质现象主要出现在内接触带。

辽宁省阜蒙县六家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省阜蒙县六家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省阜蒙县六家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矿区处于建平-阜新镍钨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是辽宁省主要的铜、铅、锌、金、银、砷、锑、镍、钨、锡、钼等金属成矿带之一。

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帮助。

标签: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阜蒙县六家子1区域地质概况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准地台(Ⅰ)内蒙地轴(Ⅰ2)建平台拱(Ⅰ21)旧庙断凸(Ⅰ21-3)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Ⅲ)内蒙优地槽褶皱带(Ⅲ1)交接部位(图1)。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的表壳岩组合、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的义县组、新生界第四系等。

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仅出露早白垩系义县组,侵入岩不发育,仅新太古代和白垩纪有侵入。

区域上变质岩较发育,主要为区域变质岩之庄头营子片麻岩,分布于八家子火山沉积盆地周边。

区域上地质构造变形以脆性断裂为主。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2.1.1太古界变质表壳岩组合零星分布于矿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

呈近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为主,局部受构造影响倾向北西。

主要岩性有: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角闪石岩。

2.1.2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义县组(K1y)义县组一段(K1y1)岩性为黄褐色片麻岩质巨砾岩、紫色泥质页岩、黄绿色泥质粉砂岩,是一套山前坡麓地带快速堆积的基底粗碎屑岩,几乎是原地堆积。

义县组二段(K1y2)以火山爆发相为主,兼有喷发相,另夹有火山活动间歇期的河湖沉积相。

岩性主要为凝灰岩,流纹岩及互层的砂岩与泥岩,复成分砾岩。

2.1.3新生界第四系仅发育全新统(Qh),主要分布在山间、坡麓地带,构成高低不同的带状、裙状等阶梯式地貌。

2.2构造矿区古生代以后,地质构造变形主要以脆性断裂为主。

多数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发生在印支—燕山期,主要有NWW-SEE、NW-SE、NNE-SSW、NE-SW、近E-W向、近S-N向断裂。

其中NE-SW向断裂在矿区内见三条,为导矿构造;NW-SE向断裂为矿区内最发育的断裂,共计十三条,为矿区内赋矿构造。

金属铜矿床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

金属铜矿床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

金属铜矿床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
毕征峰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7(000)022
【摘要】根据不同形式金属铜矿床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特性,提出金属铜矿床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基于铜矿床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磁力场变化特征、瞬变电磁性变化特征、极化率变化特征、电阻率变化特征、磁异常率变化特征,完成建立金属铜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改善找矿探头,提升找矿计算机分析系统软件,对△G&△T-位置曲线、V(t)-位置曲线、ηs&p a-位置曲线、log(nvA)-位置曲线充分解析,实现金属铜矿床的预测.
【总页数】2页(P90-91)
【作者】毕征峰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潍坊2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山东省邹平火山岩盆地铜矿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及找矿方向 [J], 曹秀华;赵法强;邵长伟;刘红旗;于林松;臧凯;孙立业
2.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找矿预测——以刘家坪VMS型铜锌矿床为例 [J], 苏艳平;张宝林;徐光晶;李会中;张国梁
3.甘肃文县筏子坝铜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效果 [J], 段永民;杨礼
敬;王强国
4.东天山小热泉子铜矿床综合找矿模型的建立 [J], 李凤鸣;王宗社;侯文斌
5.鄂东南宝盖垴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综合找矿模型 [J], 孙四权;魏克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辽西地区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东北辽西地区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东北辽西地区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摘要: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东北辽西地区金属矿地质条件,划分了金属矿类型,总结了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

本文将更加具体地把握和理解不同类型矿床产出特征与分布规律,大大提高研究区金属矿预测的科学性,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指出方向,具有重要的实际经济意义。

关键词:东北辽西地区矿床地质特征铅锌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1 东北辽西地区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1.1 地质背景1.1.1 地层区内广泛出露侏罗系—白垩系火山沉积地层,主要为一套陆相中性—酸性和偏碱性火山岩建造以及河湖相碎屑岩建造。

古元古界变质火山—沉积岩零星出露,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沿沟谷分布。

1.1.2 构造东北辽西地区地处东北地台南部,内蒙地轴中部建平台拱内。

两条深断裂严格控制着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的展布。

断裂以南,属燕辽沉陷带,分布着元古界、中生界沉积岩。

断裂以北,断裂以南广泛分布着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杂岩系,构成了台拱的结晶基底。

变质杂岩宏观上控制着绿岩带型金矿床的分布。

区域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方向以北东东向为主。

北东东向逆断层,北西向、北东向的平推断层,框定了东北辽西地区“金三角”的构造格局。

受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台活化影响,该区构造-岩浆活动甚烈。

内蒙地轴内多期岩浆岩的频繁侵入,使本区断裂构造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Fl与F2间、小岩体和小岩株附近的次一级韧性、脆性断裂构造纵横交错极为发育,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1.1.3 岩浆侵入活动该区岩浆侵入岩类型多样且形成演化历史复杂,尤以古生代末以来的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发育。

根据本次研究工作所做的大量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资料,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245~250Ma、164Ma和145~150Ma。

主要岩石类型有粗粒花岗岩、石英角闪二长岩、含钾长石石英稀斑花岗岩、细粒正长花岗岩、黑云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闪长玢岩、不等粒二长花岗岩以及正长斑岩类和钠长斑岩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侵入岩类在空间上叠加发育,不仅构成了本区重要的赋矿围岩,对于本区矿床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

辽宁省阜蒙县大朝阳沟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辽宁省阜蒙县大朝阳沟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辽宁省阜蒙县大朝阳沟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作者简介:江泮雨辰(1988-),男,辽宁鞍山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㊂江泮雨辰,周洋洋(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鞍山114038)摘㊀要:辽宁省阜蒙县大朝阳沟地区是中国北部重要的金矿富集区㊂由于近些年疏于对该地区的金矿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矿产开发和储量储备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㊂本文通过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并通过对该地区进行相应的地质工作调查,分析和研究了该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成矿条件,以期指导进一步的找矿工作㊂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阜蒙县大朝阳沟中图分类号:P6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1-0009-02㊀㊀辽宁省阜蒙县大朝阳沟地区位于阜新市东约3km,处于东西走向的燕山北缘围场 赤峰 阜新金银铜成矿带与北东走向的绥中 锦州 阜新金铅锌钼成矿列的交汇处㊂该地区是中国北部重要的金矿富集区㊂自2000年以后,通过多种勘查手段,先后发现了多处金多金属矿(化)点,并提交了相应的资源量㊂以上工作多针对浅部找矿,在深部找矿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对该地区成矿规律总结不够,没有形成科学㊁系统的找矿理论和思路㊂本文通过分析该区已有的资料,并通过实际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对大朝阳沟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对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进行探讨㊂1㊀区域地质背景该区域处于华北地块北缘之燕山褶皱带东段,辽西拗陷带和北镇隆起的交接部位㊂东部区域是下辽河断陷,西部区域相邻于阜新盆地(含煤),经历了多个构造演化,包括克拉通结晶基底性形成㊁克拉通盖层演化和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运动等多个阶段,形成了复杂的构造结构㊂该构造架构控制了本区内金多金属矿的形成和分布㊂区域地层出露广泛,地层由老至新依次出露太古宇建平群㊁中元古界长城系㊁中生界侏罗系及白垩系等㊂1.1㊀太古宇太古宇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㊁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麻粒岩及磁铁石英岩扁豆体㊂大营子组: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㊁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麻粒岩及磁铁石英岩扁豆体㊂1.2㊀元古宇元古宇卡拉房子群九仙洞组:岩性为绿灰色黑云母石英片岩㊁二云石英片岩夹薄层石英岩㊂长城系团山子组:岩性为白云质灰岩㊁燧石条带灰质白云岩等㊂大红峪组:由上至下为一套石英岩㊁石英砂岩组合㊂高于庄组:由上到下为一套含燧石㊁含锰白云质灰岩组合㊂1.3㊀中生界中生界侏罗系吐呼噜组:岩性为玄武岩安山岩㊁角砾岩夹凝灰页岩㊂阜新组:岩性以河流相为主的含煤层,上部为砂质页岩夹煤层,下部为含砾杂砂岩㊁凝灰质砂岩夹复成分砾岩㊁粉砂岩夹煤层㊂1.4㊀白垩系孙家湾组:岩性为紫红色复成分砾岩㊁砂砾岩㊁粉砂岩㊁含砾砂岩以及页岩㊂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受到鞍山㊁燕辽㊁华力西㊁印支和燕山等5个造山运动控制,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区内的中东部和北部㊂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分布最为广泛,多以岩基㊁岩株形式产出,该部分花岗岩与金多金属成矿关系最为密切㊂该区主要以NE向构造为主体,活动于我国东部中㊁新生代构造带上㊂区内已知的金矿(化)点大多受到韧性剪切带㊁韧一脆性断裂构造带㊁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控制㊂其中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是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及由其多组断裂组成的构造系统(韧一脆性剪切带)㊂2㊀矿床地质特征本次研究主要以大朝阳沟金矿为参照,通过分析大朝阳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对大朝阳沟地区内具有相应地质成矿条件和特征的靶向矿(化)点进行成矿关联和推测㊂大朝阳沟金矿位于阜新北部金铁重要的成矿带上,内蒙古地轴台拱是其大地构造所在位置㊂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㊁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为主的太古宇建平群小塔子沟组构成了出露地层的主要岩性㊂其变质作用主要以混合岩化形式呈现,金丰度值平均为1.34ˑ10-9,范围为0.67ˑ10-9 1.80ˑ10-9㊂区内复向斜为衙门营子 白音花复向斜,断裂构造主要以北东向㊁北北东向为主,近东西向次之㊂断裂中常9充填闪长岩㊁细晶岩脉㊂太古代㊁华力西及燕山三期的超基性和酸性侵入岩比较发育,且大面积出露㊂区域变质作用发育,成矿源以角闪片麻岩㊁黑云斜长片麻岩㊁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的变质岩层展布㊂3㊀矿床成因受到北东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处于太古宇建平群变质岩与燕山期岩体接触部位的大朝阳沟金矿,其断裂构造的转折端多是赋存金矿脉的部位,含金矿脉呈透镜状,雁行排列㊁尖灭再现㊁膨大缩小等特点是该矿床金矿脉具有的特点㊂对该区域的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该区内建平群小塔子沟组为该矿床提供了金物质来源,受到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通过岩层节理缝隙侵入形成脉状二成花岗岩,并分布密集,由此导致该区内的建平群变质岩也同样以脉状形态进行分布㊂岩浆作用末阶段,热液以构造为通道进行上侵运动,导致金元素运移富集成矿㊂所以初步认为大朝阳沟金矿属于热液脉型金矿床㊂金矿来源丰富,其太古宇变质岩中的金丰度值比较高,有利于金元素富集矿化㊂构造形成的破碎构造裂隙为金元素进行富集运移提供有利通道㊂区内发育多种围岩蚀变作用,其中黄铁矿化㊁绢云母化㊁硅化㊁方铅矿化等与金矿形成密切相关,尤其呈网状充填的石英细脉与金矿化强度呈正相关性㊂4㊀矿床成矿条件4.1㊀地层条件大朝阳沟地区区内广泛分布着太古宇变质基底,在基底上部沉积分布元古界长城系盖层㊂该区受北东向阜义断陷影响,于其西侧白垩系湖㊁沼泽相沉积分布,其中远近闻名的阜新海州煤矿分布其中㊂该区地层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㊁黑云斜长片麻岩㊁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石英岩透镜体,均为太古宇变质岩,为金成矿提供重要的物质来源㊂在该区内主要在太古宇大营子组㊁小塔子沟组老变质岩中或其与岩体接触带部位发现含金矿脉体㊂由表1可得知,本区角闪质岩石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为金矿化提供物质来源,成为金矿化的重要控制因素㊂4.2㊀构造条件从大朝阳沟金矿及周边已知的矿(化)点资料显示,该区域内发生的构造运动为金成矿创造了有利的储存条件,在空间为金元素富集成矿提供了优越场所㊂分布在各个矿床上的断裂裂隙㊁断裂发育集中区㊁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接触交汇部位为金成矿提供了扩散和沉积空间,为热液迁移提供便利通道,在构造裂隙发育区域易于金矿表1㊀辽宁结晶基底变质岩金浓度特征石类型岩丰度(ˑ10-9)浓度系数变异系数大理岩0.30.07浅粒岩⁃变粒岩1.40.331.08石英岩⁃磁铁石英岩1.60.371.37斜长角闪岩1.60.371.48斜长片麻岩20.471.02石英片岩2.20.511.82花岗片麻岩2.30.531.22富集成矿,产出金及多金属矿体㊂特别注意的是,该地区东西向与北东向构造特别发育,本区金矿呈东西成带㊁北东呈串在空间上进行展布,该地区的这种构造特点是热液型金矿成矿的重要前提和条件㊂4.3㊀岩浆岩条件该区主要分布着鞍山㊁燕辽㊁华力西㊁印支和燕山等5期岩体㊂受到断裂构造的影响,北部华力西㊁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广泛分布,南东部燕山期花岗岩体分布较多㊂资料表明大岩体一般作为区内成矿的母岩体存在,多金属成矿大多依附大岩体周边,是成矿的有利空间区域㊂而在金矿的成矿及矿床分布中,燕山期花岗岩大岩体起到的成矿作用最为明显和突出㊂5㊀找矿方向大朝阳沟地区的金⁃多金属成矿和矿化带大多形成在太古宇老地层中,或者是老地层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体交汇接触部位,其中金矿化多在区域化探异常中呈现和展布㊂本区矿体主要受到构造裂隙控制,多呈裂隙透镜体状㊁斜列式展布㊁网脉状分布,方铅矿化㊁娟云母化㊁硅化等围岩蚀变发育,分布在石英脉及周边围岩中㊂区内北西㊁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交错纵横,在空间上控制着该区内矿脉的延展和分布㊂根据该地区已有的地质资料和已知的成矿规律来看,对未来该区深部找矿及外围矿上找矿方向上应该结合该区域内的化探异常分布特点,重点关注太古宇老地层中的成矿矿床和矿化点分布情况,加强老地层与华力西㊁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接触区域的勘探,在其中寻找热液型金矿床㊂参考文献:[1]㊀王金辉,何耀东.青海地区大型金矿成矿理论与找矿特征[J].世界有色金属,2018(17):84.[2]㊀王云燕.浅述山东金矿深部勘查进展及找矿成果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17):91-92.01。

辽宁省阜蒙县嗷喇嘛沟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辽宁省阜蒙县嗷喇嘛沟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布零散, 有近 于平行分布 的特点 。部分矿体被 晚期 岩体所破坏, 致使 产状发生 明显 变化。矿体产状基本与 围岩产 状一致, 走 向为近东西 向, 倾 向 S及 S W, 倾角 5 0 — 7 0 7 , 矿体形态 以扁豆状为主。
3 . 2 矿 石 特 征 区 内铁 矿 石 属 于 弱 氧 化 及 未 氧 化 磁 铁 贫 矿 ,矿 石 自然 类 型 属 于磁铁矿石 。 矿石结构主要为 区域变质过程 中形 成的各种不等粒粒 状变 晶结构 。矿石 构造主要以条带状和 细条 带状构造 为主, 其次有 条痕状构造 , 在此基础上部分矿石迭 加有次一级 的柔皱状 构造或角 砾状构造 。主要矿 石矿物为磁铁矿, 另有少量 的赤铁 矿等其它铁矿
因类 型 属 于鞍 山式 磁 铁 石 英 岩 型 , 其 成 因为 变质 硅 铁 建 造 类 型 。 关键词 : 水泉沟 ; 铁矿 ; 地质特征 ; 找矿 标志
整性局部产 生一定影 响。 1 地 质 背 景 4 矿 床 成 因与 找 矿 标 志 嗷喇嘛沟铁 矿大地构造位 置处于 中朝准 地台北缘 ( I ) 、 内蒙地 4 . 1矿床成 因 轴南端( Ⅱ ) 、 建平台拱O f ) 、 旧庙断凸( Ⅳ) 的核 心部 位。区域上赤峰至 区内铁矿属于鞍山式磁铁石英岩型,其成 因为变质硅铁建造类 开源近东西 向深大 断裂从 测区的北部通过, 南部与北东走 向的 中生 代断陷盆地接壤, 工作 区附近分布较多 的新太古代 片麻 岩, 并被后期 型 。由于该类型矿床有 比围岩 高的磁异 常反应, 故应 在高磁异常 区 利用矿石 大面积分布 的岩浆 岩所 侵入。矿产资源较为 丰富, 主要为铁 、 萤石 、 内和新太古代变 质岩 系中寻找该类型铁矿及地下盲矿体 。 的强磁性特征, 可以发现矿体并较好 的圈定矿体边界。 金、 铜等矿产 。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4 . 2 找 矿标 志 4 . 2 . 1岩 性 标 志 2 . 1 地 层 区内地层简单 , 仅见沟谷 中零星分 布的第 四系黄土 、 亚粘 土 、 亚 磁铁矿露头及转石 , 磁铁矿抗风化能力较 强, 地表露头易于识 ̄ J l t ; 砂土及砂砾石等 。 其转石在矿体所在水 系中能保 存完好, 是找矿最 直接的标志之一 。 4 . 2 . 2 构 造 标 志 2 . 2岩浆岩 区域变质 作用强烈, 构 造发育, 尤其 是 N E展布 的断 裂构造发育 2 . 2 . 1中元古代二长花 岗岩 更利于铁矿形成。 大面积分 布工作 区的东南部和西部边缘 , 以中粗粒 片麻状黑云 地 带 , 母二长 花岗岩为 主, 呈岩基产 出, 南、 西均延 出区外 。岩体 侵入片麻 4 . 2 . 3 磁 异 常 特 征 航磁 、 地磁 异常 明显 地 区, 尤其是地 面磁测高值异 常区, 发现规 岩, 并为早二叠世 闪长岩及 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侵入。 2 . 2 . 2 早 二 叠 世 闪长 岩 模型铁矿的可能性很大, 今后寻找磁铁矿床应 引起重视 。 5 结 论 呈北东展布的带状分布 巴扎兰至敖喇 嘛沟一带 , 面积较小, 以细 粒 闪长 岩为主, 侵 入新太古代 片麻岩 、 中元古代二 长花 岗岩, 并为 中 嗷喇嘛沟铁矿成矿地质条件 主要 受 N E断裂构造控制,由于构 侏罗世二 长花 岗岩侵入。其 中, 该岩体 局部对 区内铁 矿产生一定 的 造作用 , 使得含矿热 液有充分 的流 通 、 交代 和沉淀场所, 为铁矿 的富 集创造充分有利的构造条件 。 其 中新太古代片麻岩是主要的赋矿岩 破坏作用 。 石。 2 . 2 . 3 中侏 罗世二长花 岗岩 分布 工作 区的北 部, 呈岩基产 出, 面积较大 , 以中粒二长 花 岗岩 本文通过对矿区铁矿的成矿 地质 条件及 找矿标 志的分析,望能 为主, 侵入早期地体 。尤其是新太古代 片麻 岩被该 期岩体所侵入, 形 对今后在矿床深部和外围的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 文献 成不规则状 的残留体或形成岩体 中的捕掳体 , 致使 区内铁矿呈零星 【 1 】 辽 宁省地 质 矿 产局 . 辽 宁 省 区域 地质 志 [ M] . 北京 : 地质 出版 社, 分布 。 1 9 8 9. 23 —25 . 2 . 3 构 造 区内没有发现 明显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 造, 只是 在片麻岩 内部 受 区域构造影 响形 成层间小型褶皱和褶 曲, 多为规模 较小 的节理和 裂隙; 其次为片理 、 面理和局部 片麻 岩微 弱的韧性变形构造等 。 3矿床地质特征 3 . 1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见于新太古代片麻岩 中, 矿体 总体呈 近东西 向分布, 分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华乡前进村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规律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华乡前进村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规律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华乡前进村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规律作者:黄昊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4期1 区域地质本地区处中朝准地台褶皱带辽西台陷,北镇凸起东端,地层以太古界中元古界地层为主,构造以单斜构造为主;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以中生代岩浆岩为主。

1.1 地层区内地层有太古界地层、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

按由老到新顺序,叙述如下:太古界地层:区域太古界地层以白厂门片麻岩(原建平群变质岩系)单位为主(Ar3Bng)。

分布在少木土沟-三道沟-大岭一带及国华乡周边一带。

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Ar3abl)和磁铁石英岩(Ar3ibr)似层状体、扁豆体,是区内铁矿主要赋存层位。

由于受区域韧性剪切作用影响,普遍糜棱岩化,矿物颗粒趋于细粒化。

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Chg):分布在少不土沟东北-大岭以西一带及南十家子周边一带,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

地层总体走向呈现北东向,岩性为石英质砾岩、白云岩、含锰细砂岩、粉砂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砂岩。

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Chd):分布在三道沟以西-国华乡以北一带,岩性为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中酸性-酸性和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

1.2 侵入岩区内侵入岩主要有中生代侏罗纪中侏罗世海棠山超单元喇嘛洞单元(J2Lm)、侏罗纪早侏罗世少冷超单元二家子单元(J1E)、侏罗纪早侏罗世少冷超单元十家子单元(J1Sj)、按由老到新顺序叙述如下:中生代侏罗纪早侏罗世少冷超单元十家子单元(J1sj):分布在南十家子以北一带,总体走向呈北东向,岩性为花岗闪长岩。

中生代侏罗纪早侏罗世少冷超单元二家子单元(J1E):分布在图幅西南角南十家子以西一带,岩性为花岗闪长岩。

中生代侏罗纪中侏罗世海棠山超单元喇嘛洞单元(J2Lm):分部在图幅西北角少不土沟西北部,岩性为花岗岩闪长岩。

1.3 构造区内构造以韧性剪切带及北东向逆断层为主。

辽宁省阜蒙县华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辽宁省阜蒙县华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辽宁省阜蒙县华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发表时间:2016-11-25T16:37:37.5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3期作者:武斌胥作武[导读] 摘要:辽宁省阜蒙县华强铁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的东端,阜新盆地北缘。

地层与构造比较简单,岩浆活动频繁。

矿区内地层简单,为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

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阜新 123000摘要:辽宁省阜蒙县华强铁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的东端,阜新盆地北缘。

地层与构造比较简单,岩浆活动频繁。

矿区内地层简单,为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

主要是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含石榴石黑云角闪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

矿体多呈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产出。

矿石结构以粒状变晶结构为主,可见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变晶结构。

矿石构造有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关键词:辽宁省阜蒙县;铁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 0 引言该铁矿区位于阜新市区北60Km,属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周家沟村,其间有乡级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通过野外工作和对该区地质资料的详细研究,总结出本区铁矿体类型主要是磁铁石英岩型。

矿石质量较好,矿石构造有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矿体主要赋存在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阜蒙县华强铁矿是阜蒙县地区主要的铁矿产地之一,总结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为今后本区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 区域地质辽宁省阜蒙县华强铁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的东端,阜新盆地北缘。

出露岩石主要是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

区域上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区域内岩浆岩分布较广,各时期岩浆活动较频繁。

矿产较丰富,以铁矿为主,并有金矿、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分布。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矿区内地层简单,为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

主要是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含石榴石黑云角闪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

简要分析某锌铜多金属矿找矿标志

简要分析某锌铜多金属矿找矿标志

简要分析某锌铜多金属矿找矿标志本文对某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某锌铜多金属的成矿规律,并提出找矿标志。

为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资料和经验。

标签:某锌铜多金属矿找矿标志1某锌铜多金属矿区地质1.1褶皱某锌铜多金属矿位于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褶皱系,这一地带的矿区出露地层较为单一,除了第四系外,仅仅露出下岩段黑云斜长片麻岩。

矿区在褶皱地带,而这挤压出的褶皱是由斜歪以及同斜的褶皱组成,呈北东向分布。

1.2断裂在某锌铜多金属矿区内,第四系出现较为严重的断裂,断裂呈北西和近东西向断裂。

在断裂的矿区内以北西向断裂为主要的导矿构造,其余的为控矿构造。

在助力可河断裂中,断层的走向大概在320°左右,長度为6-15km。

此区域的地表由第四系覆盖而成,主要表现为岩石破碎,可以清晰可见断层的角砾岩,在西北方向以三角面的方向延伸。

可以清晰看见垂直的擦痕,此地质的断层是隐伏张裂,为某锌铜多金属矿成矿物质提供了基础条件。

而此地质的断裂方向的近东西向断裂主要是为压扭性的断裂,且范围较广,从形状上来看主要呈“S”型。

近东西向的断裂地带为控矿构造,且断裂面上为缓慢的波状,有起有伏,变化较大。

在近东西向断裂的挤压面较为光滑平整,可以清晰可见擦痕,其厚度的变化也较为明显。

在近东西向断裂的北面倾角,角度不陡,大概在26°左右。

近东西向的断裂对矿区的分布和规模的大小有严格的控制作用。

1.3岩浆岩此区域某锌铜多金属矿的矿区内,其岩浆岩的分布主要在华力西期石英闪长岩,从矿区的南面可以依稀看见燕山早期的花岗岩。

在华力西期脉岩矿区内只能望见英云闪长岩脉和闪长岩脉。

1.4变质作用此矿区内变质作用较强,主要的变质作用为热液、区域以及动力变质。

2矿床特征2.1矿体概述某锌铜多金属矿是属于岩浆热液矿床,主要分布的区域在近西南方向的断裂处,且为“S”型的断裂带中。

其中1号矿体达到了工业档次的资源储量,且储量在51%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阜蒙县六家子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区处于建平-阜新镍钨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是辽宁省主要的铜、铅、锌、金、银、砷、锑、镍、钨、锡、钼等金属成矿带之一。

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帮助。

标签: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阜蒙县六家子
1区域地质概况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准地台(Ⅰ)内蒙地轴(Ⅰ2)建平台拱(Ⅰ21)旧庙断凸(Ⅰ21-3)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Ⅲ)内蒙优地槽褶皱带(Ⅲ1)交接部位(图1)。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的表壳岩组合、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的义县组、新生界第四系等。

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仅出露早白垩系义县组,侵入岩不发育,仅新太古代和白垩纪有侵入。

区域上变质岩较发育,主要为区域变质岩之庄头营子片麻岩,分布于八家子火山沉积盆地周边。

区域上地质构造变形以脆性断裂为主。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2.1.1太古界变质表壳岩组合
零星分布于矿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

呈近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为主,局部受构造影响倾向北西。

主要岩性有: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角闪石岩。

2.1.2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义县组(K1y)
义县组一段(K1y1)岩性为黄褐色片麻岩质巨砾岩、紫色泥质页岩、黄绿色泥质粉砂岩,是一套山前坡麓地带快速堆积的基底粗碎屑岩,几乎是原地堆积。

义县组二段(K1y2)以火山爆发相为主,兼有喷发相,另夹有火山活动间歇期的河湖沉积相。

岩性主要为凝灰岩,流纹岩及互层的砂岩与泥岩,复成分砾岩。

2.1.3新生界第四系
仅发育全新统(Qh),主要分布在山间、坡麓地带,构成高低不同的带状、裙状等阶梯式地貌。

2.2构造
矿区古生代以后,地质构造变形主要以脆性断裂为主。

多数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发生在印支—燕山期,主要有NWW-SEE、NW-SE、NNE-SSW、NE-SW、近E-W向、近S-N向断裂。

其中NE-SW向断裂在矿区内见三条,为导矿构造;NW-SE向断裂为矿区内最发育的断裂,共计十三条,为矿区内赋矿构造。

矿体主要富集在两构造交汇处。

2.3侵入岩
矿区侵入岩较发育,有新太古界变质深成岩之庄头营子片麻杂岩(Ar3Zgnc)、古生界晚二叠世杜力营子岩体(ηγP21b)和白垩纪早白垩世三家子岩体(γδπK1)。

3矿体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区共三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体,均位于古力本皋-马家沟断裂冲断层南翼,赋矿岩石为义县组二段流纹质火山角砾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

3.1.1Ⅰ号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体
矿化带长320m左右,宽4m,发育于斜长角闪岩中,连续性好。

矿化带整体走向340°,倾向北东东,倾角70°,矿化带南东段产状变陡,近于直立甚至反倾。

矿石呈脉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褐铁矿等。

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型,工业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

3.1.2Ⅱ号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体
矿化带走向335°,倾向南西,倾角59°,其地表氧化带宽度15m,长度大于50m。

氧化带分布于风成砂之下、基岩之上。

厚度变化较小,沿矿(化)体走向、倾向均较连续,呈波浪状展布。

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褐铁矿等。

有用矿物的粒度较细,呈氧化残留形式分布于带内。

矿石自然类型为氧化型,工业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

3.1.3Ⅲ号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体
矿化带长度大于50m,走向335°,倾向南西,倾角75°。

矿化带宽度与矿化体宽度一致,为0.55m。

岩石蚀变,硅化破碎较强,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
等,呈浸染状、细脉状不均匀分布于构造破碎带中。

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型,工业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

3.2围岩蚀变特征
岩石蚀变,硅化破碎较强;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等,呈浸染状、细脉状不均匀分布于矿化带中。

(1)黄铁矿化:为矿前期蚀变,呈浸染状分布,呈细小颗粒状,亦可在裂隙中形成薄膜状。

(2)方铅矿化和闪锌矿:方铅矿化有两期,矿前期方铅矿化仅在流纹质含角砾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所含角砾中见到,呈块状集合体形式或浸染状分布,颗粒细小;成矿期方铅矿呈细脉状,矿物组合有两种,其一是与闪锌矿一起构成铅锌矿细脉,其二为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组合。

(3)黄铜矿化:为成矿期矿化,存在形式主要为细脉状,脉宽为2cm,沿构造边部分布,在其形成后控矿构造再次发生活动,在黄铜矿脉旁侧形成断层泥,按其与构造关系分析,其形成早于方铅矿化和闪锌矿化。

(4)孔雀石化:为矿后期蚀变,分布于氧化还原界面部位,为淋积成因,伴随孔雀石化还形成褐铁矿化。

(5)硅化:分为两期,分别为成矿期硅化和矿后期硅化,成矿期硅化强度小,分布于方铅矿、闪锌矿细脉的旁侧;矿化期硅化强度稍大,形成硅质脉,脉宽可达70cm,与围岩无明显分界线。

(6)碳酸盐化:主要为矿后期蚀变,在矿化带旁侧形成细脉,或形成独立细脉。

3.3矿石特征
区内矿石按矿石性质分带可分为氧化带和原生带。

原生带矿石呈脉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化带宽0.2~70cm,沿走向及倾向延长方向呈波浪状分布,矿化带连续。

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褐铁矿等。

Ⅰ号矿化带经取样分析:含铅0.41~2.35%(最高17.13%)、锌0.91~3.20%,金0.26×10-6、银10.10~32.90×10-6(最高237.00×10-6)、铜0.267%、钼0.03%。

氧化带矿石风化强烈,结构较松散,易破碎,铁质胶结,胶结程度低。

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褐铁矿等,含铜3.49%,最高8.54%,银31.81~83.70×10-6(最高224.00×10-6)、铅0.43%,锌0.35%。

有用矿物的粒
度较细,呈氧化残留形式分布于带内。

4矿床成因
4.1成因类型
矿床属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4.2 矿化控制因素
矿体产于白垩系下统义县组流纹质含角砾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中。

早白垩世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为多金属成矿提供热源。

矿化体受NE向及NW向断裂联合控制,北西向断裂为赋矿断裂,北东向断裂为导矿断裂。

北东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为矿化富集部位。

这些断裂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特点。

深部成矿热液沿NE向断裂向上迁移,在NW向断裂的应力释放区沉淀成矿。

矿(化)体较连续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均呈波浪状,有膨大及收缩现象,在矿(化)体变窄处或转折处矿石品位增高。

成矿时代为中生代。

4.3找矿标志
4.3.1地层标志
多金属矿化均赋存于白垩系下统火山岩(K1y 2)中,在流纹质火山角砾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中有斜长角闪岩残留,后期构造沿斜长角闪岩脉分布,少数产于流纹岩脉中,矿体以含多金属石英脉形式产出。

4.3.2构造
矿化受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联合控制。

4.3.3矿化蚀变
矿区硅化分为成矿期和矿后期蚀变,碳酸盐化后矿后期蚀变,孔雀石为表生阶段蚀变。

硅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等围岩蚀变可指示找矿。

参考文献
[1]《辽宁省阜蒙县六家子地区铜多金属矿普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