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分析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弹力的概念、实例和弹簧测力计的介绍。
2. 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各种弹性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弹力?”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展示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如弹簧床、橡皮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强调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详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弹簧的伸长与受力成正比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包括调零、挂钩码、读数等步骤。
3.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感受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弹性物体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概念。
4. 课堂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钩子。
学具:记录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弹簧玩具,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向学生解释弹力的概念,即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二、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即当弹簧受到力的作用时,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2. 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表示的是力的大小,以及如何读取测量结果。
三、示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0分钟)1.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包括将测力计固定在水平面上,将待测量的物体挂在钩子上,并观察刻度读数。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测量结果,讨论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难点,如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活动重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引入弹簧玩具和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尝试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通过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难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精品教案
【ppt21】带领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ppt2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相拉,证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ppt23、24】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ppt25】进行课堂小结
【ppt26】拓展胡克定律
【ppt27】布置作业。
【ppt4】像弓箭的弦,调高的竿这种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像折纸、橡皮泥这种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ppt5】跳高时,人向下拉竿,竿发生弹性形变,对人产生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射箭时,人向后拉弦,弦发生弹性形变,对箭产生向前的力,这个力也是弹力,引出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ppt9】观察图片,讨论下列图片中,哪些力是弹力呢?经过刚才的实验,能够得出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板书:3.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ppt10】分析两个弹力,发现:人向下拉竿,竿向下发生弹性形变,对人产生向上的力。
人向后拉弦,弦向后发生弹性形变
,对箭产生向前的力。总结得出,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学会分析哪些力属于弹力。
实验证明微小形变的产生
理解哪些力属于弹力
分析事例,得出弹力的方向
理解支持力、压力、拉力的方向
引出弹性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
理解弹簧测力计,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巩固新知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掌门1对1 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Array【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3)简述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根据师的提问回顾上节内容。
【教师活动2】组织一实验:利用橡皮筋把粉笔或纸球弹出。
提出问题:(1)为什么粉笔头会飞出?(2)粉笔受到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谁?(3)橡皮筋为什么会给粉笔头一个力?师述:橡皮筋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物理学中称为弹力。
板书课题: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思考师的问题并做回答。
根据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弹力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弹力【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1】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教师活动2】通过提问、交流、讨论、解释等方式了解弹力的定义。
【学生活动2】通过回答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交流讨论形成初步认识。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构造,并找出其制作原理。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找出主要构造,讨论、交流知道制作原理。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回顾刻度尺的使用,从而明确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八年级沪科版6.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教案:八年级沪科版6.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第三节,主要讲述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校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避免弹簧与外壳摩擦、正确读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钩码、绳子、塑料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弹簧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2. 知识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与弹力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实例:弹簧、弹弓、篮球等。
2.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校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避免弹簧与外壳摩擦、正确读数。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并说明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2.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计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1cm时所受的拉力。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教室门的重力,并计算其质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研究弹簧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在工程、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6.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八年级全一册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教学设计课题 6.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课时1课时设计者课型新授课设计时间学习分析1.课程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2.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4.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教材解读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导。
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难理解。
而且弹力可以说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学习的第一个具体的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与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宗旨,力求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形成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力的概念以及种类,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些知识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好的铺垫;用生活中的物体:夹子、橡皮筋、橡皮泥等发生形变的现象来引入,发现学生很感兴趣,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体验的过程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八年级《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弹簧应用,如弹簧门、弹簧秤等,并提问:“这些弹簧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的弹力特性。
2.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弹簧拉伸实验,让学生观察弹簧在受力后的伸长现象,激发学生对弹力的好奇心。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3.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弹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的掌握。
3.弹簧常数与弹力关系的理解,能够运用弹簧常数计算弹力。
4.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体受力情况。
针对以上重难点,以下是相应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弹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弹簧床垫、橡皮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引导学生总结弹力的定义。
3.分组进行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实验报告应包括:
-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特别是弹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小论文,内容包括:
-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计算公式。
1.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实验器材:绳子、挂钩、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弹力?二、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认识弹簧测力计(15分钟)1.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体会测力原理。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知识。
2. 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弹力这一主题。
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和汇报,让学生深入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在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最后,通过应用与拓展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避免错误。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5.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与换算。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读数与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产生原因。
2. 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采用操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实践作业,如测量日常物品的重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每个小组一台,用于实践操作。
2. 教学PPT:展示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点。
3. 实物模型: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2. 第3-4课时: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
3. 第5-6课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弹力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方法。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学习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简单的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它进行力的测量。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理解弹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等。
学具包括记录本和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弹力的概念,并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它进行力的测量。
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理解弹力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这就是我设计的这节课的教学方案。
我相信,通过实践活动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我选择了实践性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学习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这种方法的原因在于,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通过拉弹簧并观察其伸长的程度,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中正确使用。
2.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钩码、绳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弹力的存在,比如拉弹簧、拍桌子等。
2. 知识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
3. 演示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讲解弹簧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比如在工程、科研等方面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 请说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请举例说明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对学生进行反思,看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要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弹簧测力计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而其原理和使用方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7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力的示意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4.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5.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7.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力的大小和方向。
2. 题目: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确保被测力不超过量程;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零刻度线上,需要进行调零;要确保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因摩擦而影响测量结果。
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弹力,学习弹力的定义、计量单位以及作用。
•学习测量动力等量的装置——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弹力的计量单位和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作用3. 教学内容3.1 什么是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受到变形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是一种恢复力。
在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性形变和弹性力是成比例的。
力学中,称单位长度内的恢复力为“单位弹性力”。
单位弹性力的国际单位为牛/米(N/m)。
3.2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物体所受拉力或压力的装置。
它是由一个弹簧和弹簧两端的固定支架组成,弹簧的一个端点与被测物相连,另一端与沿直线移动的指示器相连。
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在受受拉力或压力时产生形变的原理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紧密度与其弹簧强度、弹簧数量、弹簧刚度和指示器的精度有关。
3.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适用于测量小的压力和拉力。
在使用时,应该先将弹簧测力计静止,把要测量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让其自然受力,读取显示值。
待弹簧测力计上的指示器恢复到原来的起点后,便可取下测力计,并关闭电源。
4.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
由老师简要介绍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计量单位以及作用,然后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进行现场演示,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5. 教学步骤1.介绍弹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弹力、作用、计量单位等内容。
2.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其构成以及原理。
3.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4.让学生自行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拉力、压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操作的过程和方法。
5.分析实验结果,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训练。
6.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作用。
同时,学生认识到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物理问题,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实用工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3弹力与弹簧测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6.3弹力与弹簧测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以及弹力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 弹力的大小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 能够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钩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 进行弹力大小的测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4. 例题讲解: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弹力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弹力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弹力与弹簧测力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物体形变特点:作用于形变物体,与形变程度有关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力成正比制作原理:利用弹簧的这一特性,制作成测力仪器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量程:弹簧测力计所能测量的最大力值分度值:弹簧测力计上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力值差使用步骤:校零、测量、读数4. 弹力大小的测量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实验操作:连接钩子,悬挂物体,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弹力的概念,并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力的产生和大小。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不同质量的物体。
3. 细线、钩码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弹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了解弹簧在受到拉力时的变化。
3.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测量力的大小,注意事项等。
4.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
5. 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探讨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弹簧测力计受到过大的力。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3. 弹簧测力计的常见故障与维护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理解其工作原理。
2. 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校准操作。
3.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设计
3.预期效果: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初步认识到弹力的存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教师结合教材,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重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弹力的产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精确测量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究,深入理解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适时引导,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能正确读取测力计的数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弹力相关的现象,解释其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6.课后作业
-布置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参与讨论、实验的积极性。
6.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诱导【课前准备】直尺、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测力计、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观察思考1跳水运动员跳水时,变弯的跳板对运动员有力的作用吗?观察思考2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手上有什么感觉?是否感到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二、新课讲解一、形变(1) 物体受到作用力,形状会变化,叫形变。
(2)、形变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①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橡皮筋的形变和弹簧的形变都属于弹性形变②性形变: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施加外力产生形变;停止用力形变保留学以致用下列物体中,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是()A、被拉长的橡皮筋B、被压扁的橡皮泥C、被压弯的竹竿D、钟表内被旋紧的发条答案:B二、弹力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具有弹力。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方向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都是弹力(1)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3)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4、弹力的大小对于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1)弓拉的越满弹力越大。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教案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教案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各种材质的弹簧(如钢丝、橡胶等)3. 实验报告模板4. 测量工具(如尺子、剪刀等)5. 实验安全指导书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弹簧玩具或弹簧门等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弹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定义,即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并介绍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3. 介绍弹簧测力计: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分度值等。
4. 演示实验:进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与测力计读数的关系。
5.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量下的弹力,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弹力与形变量、材料性质的关系。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2. 思考题: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弹力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如弹簧座椅、弹簧减震等。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解释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经历选择材料自制弹簧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积极探索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意识。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具有保护仪器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推导。
【教具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弹性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太阳的东升西落、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这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都离不开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
(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要怎样做,弹弓才能将纸团弹得很远呢?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教师总结: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这些物体在发生形变的时候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
体操比赛中。
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
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
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通过观看图片,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他们在产生弹力的前后有什么变化?
问题:是不是所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
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呢?(不是)
教师引导: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弹性并不一样呢?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
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我们把橡皮泥和泥巴发生的这种形状变化叫做范性形变,将它与弹簧发生的形变加以区别。
两种形变都会产生弹力。
板书:
总结:人们通过探究,发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有关,尤其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它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那么,这里有什么规律呢?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一特性呢?
总结:为了测量力的大小,通常使用测力计对力进行测量。
而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
的弹性形变特性制作的。
二、弹簧测力计
要知道力的大小,我们就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力的仪器叫测力计,实验室
用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
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请一位同学说说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有: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挂环。
师:你观察很仔细、很全面、讲得很好,弹簧测力计主要构造是:刻度盘、弹簧、指针。
板书:2.弹簧测力计
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
师:这里请大家注意,弹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弹簧会不会无限制地伸长?
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不会,当拉力增加超过某个限度时,弹簧会被拉断。
师:对。
弹簧要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
就是根据弹簧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的。
板书: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测力计?
生甲:握力计。
生乙:拉力计。
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109页的内容弄清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请一位同学说说。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2)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准为止;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到刻度盘上。
师:说得很好,很全面,下面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针对这只弹簧测力计,再请一位同学说说如何正确使用?
生:①桌面上这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不要测量超过5N重的物体。
②这只弹簧测力计每一大格表示1N,每一小格表示0.2N,即分度值是0.2N。
③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已校零。
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并让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师:你也说得很好,下面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①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N,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指针如何校零?
生甲:如果所测的力超过5N,弹簧被拉长后不会恢复原状,甚至被拉断。
师:正确。
生乙:如果弹簧测力计不测力时,指针不在零刻线处,只要上下移动指针即可。
师:使用前还要上下拉动弹簧,看看弹簧是否靠在刻度盘上或指针是否被刻度盘卡住,如果力的大小是不变的,要等指针稳定后读数才准确,如果力的大小是变化的要抓住瞬间读数。
下面分组实验,请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①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②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③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的拉力大些,想想为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师:请各组把你们所测的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时拉力大小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甲:交流后得出:不同组头发被拉断时拉力不同。
师:正确,因为不因人的头发硬度不同。
生乙:交流后得出:两个弹簧秤对拉,稳定时拉力大小相同。
师:正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乙: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
师:你对力的概念掌握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我们知道了弹性,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弹力。
下面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第三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构造
2、使用方法
【布置作业】
l、课本P110,作业 1、2、3。
2、基础训练作业部分。
【教后反思】
能很好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性,课堂效果较好。
但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延伸的不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