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分析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弹力的概念、实例和弹簧测力计的介绍。
2. 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各种弹性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弹力?”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展示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如弹簧床、橡皮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是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强调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详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弹簧的伸长与受力成正比的关系。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包括调零、挂钩码、读数等步骤。
3.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感受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弹性物体的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弹力与弹性形变的概念。
4. 课堂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与弹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与延伸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掌门1对1 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Array【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3)简述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根据师的提问回顾上节内容。
【教师活动2】组织一实验:利用橡皮筋把粉笔或纸球弹出。
提出问题:(1)为什么粉笔头会飞出?(2)粉笔受到的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谁?(3)橡皮筋为什么会给粉笔头一个力?师述:橡皮筋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物理学中称为弹力。
板书课题: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学生活动2】观察实验,思考师的问题并做回答。
根据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弹力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1、弹力【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1】仔细阅读课文“弹力”部分,明确弹力的定义等有关问题。
【教师活动2】通过提问、交流、讨论、解释等方式了解弹力的定义。
【学生活动2】通过回答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交流讨论形成初步认识。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构造,并找出其制作原理。
【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找出主要构造,讨论、交流知道制作原理。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回顾刻度尺的使用,从而明确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教案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
教案: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科学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应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3.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4. 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思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及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实验准备1. 准备弹簧测力计、弹簧、细线、钩码等实验器材。
2. 检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准备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七、实验步骤1. 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2. 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3. 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5. 让学生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与弹簧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弹性形变和弹簧恢复原状的原理,能够运用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测量力的大小;2.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3.理解弹簧测力计及其使用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及其原理;2.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和举例解释,让学生了解弹性形变和弹簧恢复原状的原理;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弹簧的弹性特点,体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弹力的计算方法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弹力?2.知识讲解(20分钟)(1)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教师通过实验或演示来让学生了解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的原理。
并引导学生发现,当外力撤去后,弹簧会恢复原状,这就是弹簧的弹性特点。
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形变,并不断积累能量,恢复原状则是指物体释放能量,恢复原来的形态。
(2)弹力的概念弹力指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教师通过举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方法。
(3)弹簧测力计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来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弹簧恢复原状的特点。
4.讨论总结(1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总结弹力的计算方法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但是此次教学重在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多媒体资源来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八年级《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弹簧应用,如弹簧门、弹簧秤等,并提问:“这些弹簧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的弹力特性。
2.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弹簧拉伸实验,让学生观察弹簧在受力后的伸长现象,激发学生对弹力的好奇心。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3.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弹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的掌握。
3.弹簧常数与弹力关系的理解,能够运用弹簧常数计算弹力。
4.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体受力情况。
针对以上重难点,以下是相应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弹力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弹簧床垫、橡皮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引导学生总结弹力的定义。
3.分组进行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实验报告应包括:
-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特别是弹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小论文,内容包括:
-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计算公式。
1.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理解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初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实验器材:绳子、挂钩、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
2.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弹力?二、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认识弹簧测力计(15分钟)1.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体会测力原理。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应用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知识。
2. 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弹力这一主题。
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和汇报,让学生深入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在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最后,通过应用与拓展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避免错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六章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共同克服学习难点。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的开关、跳板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新课:首先介绍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弹力与形变的关系。
3.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相互配合、交流,但在分工、协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4.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但解决问题时可能缺乏条理性。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较高的认同感,但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价值认识不足。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弹力的相关知识。
-通过动画、实物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胡克定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弹力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各小组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弹力、弹簧测力计和胡克定律的知识点。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
2.教学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5.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与换算。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读数与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产生原因。
2. 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采用操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实践作业,如测量日常物品的重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每个小组一台,用于实践操作。
2. 教学PPT:展示弹力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点。
3. 实物模型: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2. 第3-4课时: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
3. 第5-6课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换算方法。
《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6.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力的方法;•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弹力的定义和特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弹力的定义和特点;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验弹簧的弹性特点,并引导学生发现弹力的存在;2.利用教材、实验和示意图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结合实例和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引入1.教师可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弹力的视频或展示一张弹簧有关的图片来引入本课。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弹簧和弹力的观察和感受。
2.教师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Step 2:概念解释与讲解1.弹力的定义:讲解弹力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其特点,如弹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与伸长或压缩长度成正比等。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教材的相关内容以及示意图,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特别要强调其利用弹簧伸长长度与受力之间的线性关系来测量力的大小。
Step 3:实验与探究1.引导学生进行弹簧测力计的实验。
示范和帮助学生搭建测力计实验装置,并逐步进行实验操作。
2.提供几组带有不同质量的物体,请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每个物体所受的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3.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受力之间的线性关系。
Step 4: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弹力的特点,并强调与质量无关、与伸长或压缩长度成正比这两个重点。
2.教师总结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重点强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与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共含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
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
并以此能拓展认识到其它基本测量工具都是如此。
4.通过“使用测力计”的分组实验总结出使用的要领,并且联系前面学过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们有共同的使用要领,从而对逐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产生一些自发的认识。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弹性、塑性及弹性限度1、演示一:(1)拉橡皮筋,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恢复原状。
{2} 拉泡泡糖条,观察其伸长,撤去拉力,观察其不能恢复原状。
(3)压海绵,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4)压橡皮泥,观其变薄,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5)压钢尺,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复原。
(6)压铁丝,观其弯曲,撤去压力,观其不能复原。
2、用示意图再现以上六个演示实验的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将以上六个现象分类。
4、各抒己见再导向统一,得出弹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较大,很大的`力分别拉同一根弹簧,观察其能否复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弹力1、学生动手实验: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弹簧、尺子对手的力。
2、分析以上弹力的产生,得出弹力的概念。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 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实例5.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综合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条件。
2. 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
3. 采用操作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
3. 学生分组实验,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大小测量。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弹力概念和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操作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其他力学实验设备及原理。
3. 开展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课堂教学。
九、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针对性。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8.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建立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2.亲身感受物体的形状与体积的变化,建立物体的形变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弹性形变的内涵,了解范性形变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4.探究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如何使用;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6.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二、重、难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2.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4.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教学资源气球、橡皮筋、弹簧、钩码、弹簧测力计、拉力器、橡皮泥等《8.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巩固练习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称为力.如图所示,福娃小运动员用球拍将羽毛球击飞了,是_________对___________施加了力的结果,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或用手压弹簧时,弹簧发生_____________,这时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属于_________力,而且弹簧的形变越大,这个力就越______(大/小).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4.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拉力F 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当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床面发生_____________.而获得_________________能.6.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7.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问不一定产生弹力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8.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C.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4.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使用图表、公式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鼓励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设计一个利用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小发明或改进方案。学生需要简要描述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和预期效果。
4. **小组研究性学习**:
-分小组进行一项关于弹力的研究性学习,研究主题自选,可以是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弹力与其他类型力的比较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并制作PPT在班上展示。
4.能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与探究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让学生分组讨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探讨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弹簧测力计的理解。
3.针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步骤。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区分弹力与其他类型的力。
1.学生对弹力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与结构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存在及其作用。
2. 新课: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与结构。
3. 演示: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应用:分析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梯、弹簧床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与结构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操作的准确性。
4. 评价学生分析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与弹力的关系。
2. 介绍其他类型的测力计,如电子测力计、液压测力计等。
3. 分析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用于演示和实验操作。
2. 实验器材:如钩码、绳子、支架等。
3. 教学课件:展示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相关概念和图像。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力的产生和大小。
2. 采用讲授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不同质量的物体。
3. 细线、钩码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弹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了解弹簧在受到拉力时的变化。
3.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测量力的大小,注意事项等。
4.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
5. 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探讨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弹簧测力计受到过大的力。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3. 弹簧测力计的常见故障与维护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理解其工作原理。
2. 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校准操作。
3.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性质1.1 教学目标了解弹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
理解弹力的性质,如方向性和大小。
1.2 教学内容弹力的定义: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和形变。
弹力的计算: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弹力的性质:方向性(总是与形变方向相反)和大小的相关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力的概念和性质。
利用实物演示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和计算。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回答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和性质。
习题练习:学生能正确计算弹力的大小。
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精度。
2.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外壳、指针等。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正确安装、调零、测量。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力计能够测量的最大力值。
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测力计的测量误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示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描述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
实际操作:学生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第三章:弹簧测力计的制作3.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
3.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选择弹簧、制作外壳、安装弹簧和指针等。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手工制作和机器生产。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调整弹簧的弹性系数和指针的刻度。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展示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学生能正确描述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
实际操作:学生能参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并理解校准方法。
第四章:弹簧测力计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弹簧测力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设计
3.预期效果: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初步认识到弹力的存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教师结合教材,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重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弹力的产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精确测量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究,深入理解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适时引导,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能正确读取测力计的数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弹力相关的现象,解释其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6.课后作业
-布置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参与讨论、实验的积极性。
6.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案)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诱导【课前准备】直尺、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测力计、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观察思考1跳水运动员跳水时,变弯的跳板对运动员有力的作用吗?观察思考2当用手拉(或压)弹簧时,手上有什么感觉?是否感到弹簧对手也产生一个拉(或推)的力?二、新课讲解一、形变(1) 物体受到作用力,形状会变化,叫形变。
(2)、形变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①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橡皮筋的形变和弹簧的形变都属于弹性形变②性形变: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施加外力产生形变;停止用力形变保留学以致用下列物体中,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是()A、被拉长的橡皮筋B、被压扁的橡皮泥C、被压弯的竹竿D、钟表内被旋紧的发条答案:B二、弹力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具有弹力。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方向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都是弹力(1)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3)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4、弹力的大小对于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1)弓拉的越满弹力越大。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教案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实验探究教案让学生发现科学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探究过程。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各种材质的弹簧(如钢丝、橡胶等)3. 实验报告模板4. 测量工具(如尺子、剪刀等)5. 实验安全指导书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弹簧玩具或弹簧门等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弹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定义,即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并介绍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3. 介绍弹簧测力计: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展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量程、分度值等。
4. 演示实验:进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与测力计读数的关系。
5.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量下的弹力,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弹力与形变量、材料性质的关系。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2. 思考题: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弹力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如弹簧座椅、弹簧减震等。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解释弹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弹力的产生原因。
2. 采用实物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采用分组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讲解: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演示: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应用: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和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和操作技能。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提交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弹簧的弹性系数:讨论不同弹簧的弹性系数差异及其应用。
2. 弹力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弹力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如汽车悬挂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和弹力测力计
【教材地位和作用:】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高中进一步学习弹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看说明书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导,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难理解。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a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b、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关心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现象;
b、通过实验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压力和支持力属于弹力
【教学准备】弹弓、尺子、拉力器、弹簧、钩码、铁架台、投影仪,橡皮筋、气球等。
【教法和学法:】
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其次用到了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
在教学时,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共同探索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引入:
让手中的小物块从静止打到门的上方,需要对物体做什么?
生:施加力
现象:用手扔,物体的速度慢,且不容易打到门
师:我可以用一个办法,可以让我们在做的事,事半功倍。
出示弹弓
活动:用弹弓弹射物体
现象:物体快速的打到门
师:我们有时候需要借助工具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我们独立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超越我们自身的局限性,这是科技力量、是知识的力量。
思考:小小弹弓如何产生这么好的弹射力——弹力
要怎样做,弹弓才能将物体弹得很远呢?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弹弓不发生形变,就无法对物体弹射。
弹力与形变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一、认识弹性
活动:用力拉橡皮筋、弹簧,挤压气球、橡皮泥,将纸张揉成纸团
观察:
1、它们是否发生形变?
2、松手后,它们是否恢复原来的形状
总结:橡皮筋、弹簧、气球形变后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纸团不能恢复原状。
橡皮筋类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后又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橡皮泥类的物体受到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思考:用手拉弹簧,弹簧可能发生什么形变?
用力小,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用力太大,弹簧发生塑性形变
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的原来形状
二、弹力
1、活动探究:是否所有的形变都能产生弹力?
分别用力拉橡皮、弹簧,挤压气球、橡皮泥时,当手停止在某一位置不动,说说你的手在那个物体上面时感受到来自物体的弹力?
总结: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
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1、互相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2、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力属于弹力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演示:桌子的弹性形变————微小量放大法
3、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
体操比赛中。
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
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
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
4、活动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橡皮筋),分析拉力大小与弹簧(橡皮筋)伸长程度的关系。
总结:人们通过探究,发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有关,尤其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它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那么,这里有什么规律呢?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一特性呢?
由于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我们可以探究出一定的规律,就可以反过来,根据长度的变化来推测力的大小,做一个测量力的工具。
总结:为了测量力的大小,通常使用测力计对力进行测量。
而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特性制作的。
三、弹簧测力计
实验室我们最常用的测力计就是弹簧测力计,展示弹簧测力计,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测量力的大小吗?(让同学归纳:外力大,形变大,形变主要体现在长度上。
)
a、对照课本的图和实物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b、结合前面拉弹簧的实验,引导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C、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理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总结出: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进行测量的。
其使用方法是:
测量前—观察测力计量程、分度值,并且校零(要轻轻来回拉动几次,以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轴线方向防止弹簧靠在刻度盘上。
读数时—待示数稳定时读数,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教师展示钩码:老师这里有几个钩码,每个钩码可以提供0.5N的拉力
活动5—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并分别使指针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3 N、5 N的力。
(4)测量一个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5)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①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
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F2= 。
(6)将两个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互拉,通过读数看看谁的拉力大,想想为什么?(注意不要超过量程)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我们知道了弹性与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其原理,并且还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反思:】
本课由于弹力在生活中较为常用,所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难,对于直观的常见的弹力也是喜闻乐见,但对于压力与支持力是属于弹力现象较为不直观,所以采用气球演示和光的反射法来讲解压力和支持力,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也是比较容易接受。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所以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使用说明,配合教师引导,再具体实践测量来达到目的,效果颇好。
但由于时间关系,课内没能让学生自制一把测力计显得有点可惜。
所以,可以布置课外的任务,让学生回家都去做一个测量力的工具,然后加以评比。
【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形变
a、弹性形变(弹性限度)
b、塑性形变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力的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b、发生弹性形变
常见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4、弹力的应用:
二、弹簧测力计
1、主要结构:
2、测量原理:
3、使用方法:
4、其他形式的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