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案例之政策执行知识点
矿大考研公共管理谢明公共政策概论3政策执行(8-10)
第八章政策执行(助学金签字、禁放政策遇尴尬、成都治理乱涨价)❤知识点一:政策执行概述一、政策执行的含义(1)含义: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包括使政策作用于目标群体以及使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2)理论界定:关于政策执行的理论界定,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两大流派。
①行动学派:查尔斯·奥·斯琼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性,强调政策执行的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强调政策行动只要坚强有力、行动方法切实可行,就可以较为顺利地实现政策目标,合理的政策执行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局限和无能。
②组织理论学派:J·佛瑞斯特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要看能否理解和领会政策,能否具有执行的积极性;客观上要看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具有足够的执行能力。
(3)研究路径①自上而下:着眼于上层行政官员的行为。
②自下而上:着眼于下层行政官员及其活动。
③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地方经济状况、地方官员态度、当事人的行为。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
所谓政策的对象时指政策作用和影响的人和事。
(2)执行的灵活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地方或各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切忌僵化教条、生搬硬套。
切忌:①避重就轻;②完全背离政策本身的初衷,反向执行。
(例:公车问题猛于虎)(3)执行的有序性:指政策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
这是政策执行顺序的核心要求,也是保持执行工作稳定开展的基础要素。
(朱镕基《政府工作报告》、邓小平“三步走”。
)(4)过程的动态性:政策执行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它是一个思想和行为需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变化了的条件以及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原来的执行策略。
(例:暂行规定20年)(5)执行的协调性:政策执行是各种政策要素在空间上的分配、重组、展开和运动的过程,其中任一要素的发展变化及各要素的分配方式、比例、组合结构等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政策执行的进程。
〈公共政策〉第五章政策执行
第五章政策执行第一节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一、政策执行的含义什么是政策执行?简而言之,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关于政策执行的理论界定,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了行动学派和组织理论学派两大流派,它们分别从两个不同角度和侧面对政策执行进行了描述。
行动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的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强调政策行动只要坚强有力、行动方法切实可行就可以较为顺利地实现政策目标,合理的政策执行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局限和无能。
而政策执行的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没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依托,没有一定的组织原则作保证,任何政策目标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政策构想阶段。
因此该理论认为,尽管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政策组织问题是其中恒定的关键原因之一。
组织理论学派认为,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关键在于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要看能否理解和领会政策,能否具有执行的积极性,客观上要看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是否拥有足够的执行能力。
事实上,两种关于政策执行的理论观点都各有其道理,它们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了政策执行的重要意义。
不管是行动学派还是组织理论学派的观点,对我们把握政策执行的基本概念都具有启发作用。
第五章政策执行第一节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二、政策执行的特征作为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政策执行不仅表现了政策过程各个阶段所具有的共性,而且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而言,政策执行主要具有下述几方面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所谓对象的适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
任何政策都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
所谓政策对象就是政策作用和影响的对象,它涉及到一定的人和事。
公共政策执行(1)
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1、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是()A、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B、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C、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D、扩大势力范围的一种政治手段E、统治人民的政治工具ABC2、公共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取决于如下的因素()A、政策问题的性质B、政策的质量C、执行机关的效能D、政策对象的情况E、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ABCDE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的数量越多,政策就越易执行B、政策对象的类型越多,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C、政策执行者是主体,是施动者,政策对象是客体,是受动者,因此,政策对象不具有能动性D、政策对象具有主观差异性E、任何政策方案都明确界定政策使用对象的范围BDE4、政策监控的目的是()A、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B、提高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质量C、巩固执政党的地位D、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E、使预定的政策效果最大化ABDE5、理性方法可以帮助分析者简化对象、理清关系。
(T)6、政策分析需要多元的评估标准。
(T)7、任何可引起“行动”的政策都比基本维持现状更值得考虑。
(F)8、奥尔森关于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假设前提包括()A、经济人假定B、人的有限理性C、人的学习能力D、道德人假定A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集团越大,个人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就越大B、提供集体物品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团体的部分成员C、区分一个集团是何种集团的依据是集团的规模D、一般说来,公益性集团的行动能力较弱B10、奥尔森把集团分为两种类型,即()A、大规模集团和小规模集团B、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C、私利性集团和公益性集团D、相容集团和排外集团D11、企业在追求税收政策变化时是()A、一个相容集团B、一个排外集团C、一个公益性集团D、是一个竞争性集团A12、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 )(F)1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A、政策制定B、政策宣传C、政策延续D、政策评估A14、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B15、“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种典型的()A、替代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C、观望式政策执行D、照搬式政策执行A16、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是______的范例()A、政策变通B、政策创新C、理想化政策模型D、政策执行再决策A17、在政策执行资源中,最基本的是()A、信息B、权威C、执行保护D、经费和人力D18、就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的自上而下的模式而言,最适用于()的情形A、管制性政策B、自我管制政策C、再分配政策D、分配政策AC19、如果政策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与他们原来的习惯差距较大,应采取()A、“突变”的政策执行方式B、“渐进”的政策执行方式C、停止政策执行D、加大政策执行力度B20、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A、四B、五C、二D、三A21、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A、终结状态B、特殊状态C、正常状态D、起始状态C22、政策执行的特点有哪些?()A、目标的导向性B、内容的务实性C、实施的灵活性D、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E、影响的广泛性ABCDE23、制定政策执行计划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客观性原则B、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C、全面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E、适应性原则ACDE24、政策执行资源主要包括哪几方面?()A、经费和人力B、信息C、权威D、社会人际关系E、执行保护ABCE25、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有哪些特点?()A、权威性B、间接性C、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D、强制性E、规范性ACD26、政策执行的法律手段有哪些特点?()A、权威性B、稳定性C、有偿性D、规范性E、强制性ACDE27、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有哪些特点?()A、间接性B、权威性C、关联性D、强制性E、有偿性ACE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1、史密斯认为,()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A、环境因素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D、理想化的政策ABCD2、政策资源即系统本身实现目标的条件,包括所有应用于执行活动的()A、人力B、设备C、经费D、信息E、权威ABCDE3、执行机构的执行活动除了依赖制度化程序外,()也能促进在执行活动中达成一致的行动A、规范B、加薪C、降职D、福利ABCD4、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中认为()项主要因素的互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策的执行状况A、三B、四C、五D、六B5、如何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A、掌握政策的精神实质B、摸清实际情况C、将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D、随时改变政策目标E、上有政策、下有对策ABC6、美国学者T.B.斯密斯认为政策执行的四大主要变量是什么?()A、理想化的政策B、执行机关C、政策对象D、利益集团E、环境因素ABCD7、按照系统模型(霍恩—米特模型),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必须重视哪些重要变量?()A、政策目标B、政策资源C、执行者的属性D、执行方式E、系统环境ABCDE8、政策执行的()阶段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追踪决策等活动环节。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情况。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执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政策的执行情况,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下面,我们将以几个案例来说明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执行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环境保护政策执行的案例。
在某个城市,政府制定了一项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所有工厂和企业都必须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并定期进行环保检查。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违反政策,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环保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教育政策执行的案例。
在某个地区,政府提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依然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增加对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医疗政策执行的案例。
在某个国家,政府提出了普及基本医疗保障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地区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居民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统筹和调配力度,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以确保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执行之案例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进一步健全并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环节,政策执行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性和社会治理的能力。
下面以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为例,分析政策执行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绩。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执行主体的多元化。
垃圾分类涉及的领域广泛,需要市政府、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垃圾处理企业等多个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各方形成协同配合的合力。
然而,由于各个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协同机制不完善,导致政策执行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责任推诿等问题。
其次是居民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需要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但由于长期以来垃圾无序处理的习惯,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弱,执行中出现了同一居民社区内居民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理解不一致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第三是技术手段和设施的不足。
垃圾分类的执行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和设施,如智能垃圾桶、分类回收设施等,而在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技术手段和设施相对落后,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十分显著。
然而,我国在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首先,在执行主体多元化方面,政府部门加强了领导层面的协调机制,建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协调小组等机构,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在居民意识和行为改变方面,政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利用电视、报纸、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组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等。
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改变。
第三,在技术手段和设施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推广了智能垃圾分类设施,提高了分类回收的效率和便利性。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进一步改善政策执行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 ,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 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 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不少乡村干部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一定30 年不变”不过走走形式,以前俺干部能动地,现在还能。
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分析说,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个“包不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是口头协议,管理比较松散;而第二轮土地承包十分严格,承包地块、期限都是用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的,严格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如果基层干部再延用以前行政强迫命令的办法随便调地,势必引发大量土地纠纷。
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基层得到广泛的拥护,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矛盾:一家一户承包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
陕西省长安县探索出一种叫作“股份田”的新形式,即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且参与劳动经营,收益为土地股金和劳动者报酬;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来经营管理,收益为经营利润和管理者报酬;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么技术服务,收益为技术服务指导费,三方皆大欢喜。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的政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过程。
它是政府保障社会有序运作和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挑战和影响。
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
案例背景在某国家,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决定制定一项环境保护政策,对工业企业的环境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和监管。
该政策的目标是降低环境污染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政策制定与沟通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第一步。
在该案例中,政府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由环境专家、经济学家、法律顾问等组成,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制定环境排放标准、建立监测与处罚机制、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能力等。
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传达和社会的广泛了解,政府采取了多种沟通和宣传手段。
这些手段包括: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宣传、公众听证会等。
政府通过这些手段向公众解释政策的背景、目标和实施细节,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公众的关切进行解答和沟通。
资源调配与机构建设公共政策执行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和有效的组织机构。
在该案例中,政府调配了一定数量的环境监测设备和人力资源,用于对企业的环境排放进行监测和检测。
同时,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环境执法部门,负责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此外,政府还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了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确保企业能够达到环境排放标准,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执行过程与挑战公共政策的执行通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该案例中,政府遇到的主要挑战包括:1.缺乏合规意识: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没有主动采取环保措施,甚至故意违法。
2.行为监管难度:监管人员数量不足,难以对众多企业的环境排放进行有效监测和检测。
3.处罚力度不足: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低,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4.利益冲突:政府在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时,面临着政府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
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
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案例第四章公共政策案例一、教学目标与用途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政策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客观描述,是解释和说明公共政策的可操作的实际形态。
通过本章案例学习,学生重点掌握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过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多元分析工具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诊断,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涉及知识点(一)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三)公共政策过程(四)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三、案例教学重点1.事实分析: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地点?程度如何?事实的产生可能会改变问题所要达到的价值。
2.价值分析:原因是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价值问题是能否解决的主要检验标准。
3.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要达到所谋求的价值与利益。
4.可行性分析:能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需要确定客观现实中得能力与可能。
5.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这是政策分析的归宿。
案例1我国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政策及其反思【引言】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破冰启程,2022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8天的高速公路免费大餐史无前例。
众多私家车车主高涨的出行兴致令内地交通直面“秋运”大考。
从“新政”实施情况看,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买路成本”大为降低;忧的是,“时间成本”急剧增加。
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做操、遛狗、踢毽子……网友戏称之为被迫上演全民健身运动。
高速变“龟速”,已开始引发公众对高速公路免费大餐的新一轮讨论。
【案例】为促进国土资源开发,优化地区经济产业布局,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国近年来加快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同时,为了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公路建设,在新建高速公路及部分普通公路上实施了收费公路政策,这种政策对于加快公路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收费公路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1
第六专题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后,一经采纳即进入政策执行阶段。
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效益的唯一途径。
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
因此,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公共政策的执行活动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下面的案例说明了这一问题。
案例9-1 营口市委贯彻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普遍实行和不断完善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政策。
辽宁省营口市委按照“宣传—试点—推广”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了该项政策的有效执行。
1980年11月初,中共营口市委召开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系统学习和全面理解中共中央[1980]75号文件,认识到应当把推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1年10月开始酝酿、调查,12月上旬县、区召开三级干部会讨论贯彻和落实,各县、区层层训练干部,提高对该政策的认识程度,并在一些社队进行政策试验。
县乡(社)共抓了102个试点队,参加试点工作的县乡干部790多名。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营口市委认真贯彻《纪要》精神。
市委领导带领农工部干部到农村生产队搞调查研究,总结出一套包干到户的典型经验;并发动群众,指导落实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村工作的通知》即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规定,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长期存在的“三怕”顾虑,即农民怕政策变,冒尖户怕露富,基层干部怕犯新错误。
一号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营口全市实行这项制度的农户由1982年的76.8%发展到99%。
1984年12月24日营口市委宣布,全市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已基本完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96年10月7日,中共营口市委、营口市政府根据中央有关政策,作出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决定,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承包经营制度。
第四讲 政策执行
备,支付各项费用,进而完成各项政策目标。
2、G.爱德华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系列“发布命令、执行指令、拨付
款项、办理贷款、给予补助、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
信息、委派人事、雇佣人员、创设单位”等的活动过程。 3、C.霍恩 政策执行是公私人员或团体为了致力于先前政策决定 所设立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项行动。这些行动可
这种通过行为在有效的时间内难以顺利进行。 假定各个决策点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决策点都通过的概率并不 大。99%---0.489;95%---0.00395;90%---0.000644;80%--0.000000125。 3.两个目标 公共设施建设与就业机会的增加,但是两个目标的实现却要依 赖不同的部门。
环境因素
相互调适部分
政 策
政 策 执 行 者
调适策略
受 影 响 者
反馈
案例:政府与最牛钉子户的调适
(前略)重庆九龙坡区委、区法院对事件的解决采取了克制的处 理方式,从3月19日开始,政府官员高度重视,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 和通报会,经过十多天的沟通、协商、交流,终于在4月2日达成共 识。吴苹夫妇选择实物购置方式,由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提供位于 沙坪坝区的异地安置房一套。根据房屋所在鹤兴路片区的统一安置评 估标准,吴苹夫妇位于该片区的安置房估价为2477547元,补偿其 旧房设备费2000元,搬家费20000元,装饰补偿费100000元。异 地安置房为开发商3年前自行开发的商品房,评估价为3068847元, 对吴苹夫妇还将补房屋差价469078元。由于先后断水、电和路,而
以归结为两大要项:一是将政策转化为可运作的努力,二
是为实现政策所确定的目标而作出持续的努力。
(二)组织理论
该理论强调了组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公共政策案例之政策执行知识点
案例分析:1•公共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的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手段的权威性3•政策执行机关:是政策执行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
事业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第三方组织等。
4•政策机关的特性:1)执行性2)服务性3)权威性4)法制性5•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1)财务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5)制度资源6•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
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可操作性。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客观利益的要求,在公共决策执行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节约执行的成本,提高执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去执行公共政策。
如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策,批评与表扬等方式。
6)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7•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执行方案,调度和配置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成效。
简言之,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力度。
8•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1)执行者因素,是核心要素。
执行者的素质,价值观,,认知水平,利益取向,执行心态及能力发挥等往往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2)资源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必备的条件。
人力资源一一要素质高财务资源——要充裕信息资源一一要准确,及时,尽量降低其不确定性权威资源——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权力基础3)工具因素,是公共政策成功执行的重要手段。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发展。
下面将以某地区的环保政策执行为例,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情况。
某地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旨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其中包括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企业在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对环保投入不够,导致污染治理效果不佳。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环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
在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规排放情况。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环保政策执行中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
在执行环保政策时,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了环保政策执行的不力。
针对以上问题,某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保政策的执行。
首先,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环保投入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环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另外,加强环保政策执行的考核力度,对环保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工作不力的地方政府部门进行问责。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某地区的环保政策执行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企业对环保投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和考核,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公共政策的执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政策案例中说明政策执行策略的运用
公共政策案例中说明政策执行策略的运用公共政策案例中的政策执行策略是指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或相关机构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这些策略旨在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以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执行策略的运用对于公共政策案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示例,请您参考。
1.单独行动策略:在国家的老龄化政策中,政府采取了单独行动策略,即为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政府单独设立了养老保险制度。
通过这一策略,政府将资源集中投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福利,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降低了社会保障的风险。
2.多元治理策略:在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中,政府采取了多元治理策略,即鼓励公民、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政府设立环保奖励基金,通过招募志愿者、组织环境保护活动等方式,实现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多元治理策略的运用,政府能够减轻政府单一承担责任的负担,提高环境保护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
3.数据驱动策略:在一些城市的交通管理政策中,政府采取了数据驱动策略,即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交通数据,优化交通管理措施。
政府安装了交通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道路交通状况,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交通拥堵风险,制定相应的交通疏导计划和措施,提高交通效率。
数据驱动策略的运用能够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凭主观判断和经验来进行决策的弊端。
4.教育宣传策略:在地区的健康教育政策中,政府采取了教育宣传策略,即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和意识。
政府在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发布健康宣传资料,并通过媒体渠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
教育宣传策略的运用可以培养公众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
上述案例说明了政策执行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根据具体情况和目标,政府可以选择适当的策略来推动政策的实施。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机构或公共部门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结构、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在公共政策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和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三个公共政策案例为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问题、目标、实施过程、效果和未来发展。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案例一: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政策问题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成为了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标设定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道路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质量。
实施过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交通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推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推广共享交通工具等。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上述政策,城市交通拥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交通效率得到提高,市民出行质量得到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地铁系统扩建速度较慢、共享交通工具发展不平衡等。
未来发展为了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加快地铁系统扩建的速度,推广更多的共享交通工具,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案例二:环境保护政策问题描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需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目标设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实施过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污染物治理和减排技术、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等。
效果评估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环境执法不力、排污企业治理不力等。
未来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可以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并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公共政策政策实施分析知识点汇总
公共政策政策实施分析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关键环节。
理解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相关知识点,对于评估政策的有效性、改进政策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政策实施的内涵与特点公共政策实施指的是把政策方案付诸实践,以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目标导向性:政策实施始终围绕着预先设定的政策目标展开,所有的行动和措施都是为了达成这些目标。
2、动态性:实施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
3、复杂性: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资源分配、执行机构的协调等多个方面。
4、系统性: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
二、公共政策实施的步骤1、政策宣传让政策的目标群体和相关人员了解政策的内容、意义和要求,这是政策实施的第一步。
有效的政策宣传可以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和接受度,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2、政策分解将总体政策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子目标,并将相关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执行机构和人员。
3、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调配,以确保政策实施有足够的支持。
4、组织协调协调不同的执行机构、部门之间的工作,形成合力,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5、监督控制对政策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影响公共政策实施的因素1、政策本身的质量政策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政策方案是否合理、可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
2、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能力、效率、组织结构等因素对政策实施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专业的执行机构能够更好地推动政策的落实。
3、目标群体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接受程度、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等也会影响政策的实施。
如果目标群体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抵制,政策实施就会遇到困难。
4、政策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环境因素。
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状况、积极的社会氛围等都有利于政策的实施。
5、资源投入充足的资源投入是政策实施的物质保障,如果资源不足,政策实施就可能无法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1.公共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手段的权威性
3.政策执行机关:是政策执行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
事业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第三方组织等。
4.政策机关的特性:
1)执行性
2)服务性
3)权威性
4)法制性
5.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1)财务资源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4)权威资源
5)制度资源
6.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
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可操作性。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3)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客观利益的要求,在公共决策执行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节约执行的成本,提高执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去执行公共政策。
如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策,批评与表扬等方式。
6)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7.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执行方案,调度和配置
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成效。
简言之,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力度。
8.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1)执行者因素,是核心要素。
执行者的素质,价值观,,认知水平,利益取向,执行心态及能力发挥等往往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2)资源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必备的条件。
●人力资源——要素质高
●财务资源——要充裕
●信息资源——要准确,及时,尽量降低其不确定性
●权威资源——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权力基础
3)工具因素,是公共政策成功执行的重要手段。
如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经济工具,思想政治工具以及技术工具等。
4)环境因素,影响着政策目标实现和政策执行的整个过程。
●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这些都会大大降低政策执行费用,减少执行成本,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社会环境,有利的社会环境可以使政策执行过程受到较小的制约和牵制,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9.如何提高政策执行力机制
1)优化公共决策机制
2)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
3)构建政策执行的功能共享机制
4)构建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
10.政策执行过程
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加强政策认知,即进行思想引导
●制定执行计划
计划原则
✧计划要实事求是
✧计划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弹性机制,特别要适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机制
✧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实现长期与近期目标统一,上级与
下级目标的统一,做到计划前与计划后的衔接,全局与重点均衡,公平与效率
兼顾。
●进行物质准备,主要包括财力(经费)和物力(设备)。
经费包括:政策执行活动
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落实经费;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
备,办公用品等。
●做好组织准备
✧确定政策执行机构
✧选人用人,选人要有专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政策
理解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注意制度配套
✧填补制度空白,形成结构合理的制度网络
✧加强制度创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反映行政组织运动的新制度。
2)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政策宣传
●政策试验,利于减少政策执行风险;降低执行成本
●政策全面推广
3)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政策执行监测
●政策执行再决策
11.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政策本身与政策执行
●政策的合理性
●政策的具体性
●政策的稳定性
2)执行主体
●政策执行组织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政策执行人员
✧利益因素
✧心理因素
✧知识因素
✧能力因素
3)政策对象
政策对象的特点:
●规定性
●受动性,即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态度
●主观差异性,政策对象包括政策涉及的个人,组织和集团,他们受利益取向,文化
心理因素和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呈现出主观差异性
4)政策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指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状况,人口状况,国民收入水平,社会生
产关系,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文化环境,主要指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等。
12.政策执行的偏差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矫正
1)含义: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
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表现形式:
●象征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只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
了深层问题的解决。
——“阳奉阴违,弄虚作假”
●附加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
内容,使政策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为谋取地方或个人的利益提供方便。
—
—“搞土政策”
●残缺式政策执行,即政策内容只有部分被执行,而其余的则被“遗忘”;或政策执
行的不及时,缺乏时效性,导致了政策目标实现的不全面,不充分。
——“断
章取义,为我所用”
●替代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执行者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对
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就充分的利用,对不符合的就曲解变形,并用是否符合自身利
益作标准来决定对政策执行的态度。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观望式政策执行,即政策执行主体或因疲于应付具体事务,或担心目标人群的抵抗,
或因自身私利难以得到满足等原因,导致行动迟缓,思想犹豫,心理矛盾,对政策
执行持观望态度。
“投机取巧,坐收渔利”
●照搬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执行机关不经过认真的政策学习与思
考,不做调研,习惯于机械的照抄照转上级文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政策执行
的指导性文件,因而对下属部门的执行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也导致下级执行机关
的盲目和随意。
——“机械执行,明哲保身”
●规避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分工不合理,责权不明确,该完成的
工作不能保证质量完成,该承担的责任则相互推诿。
——“软拖硬抗,拒
不服从”
3)产生的原因:
●主观原因
✧执行者的认知缺陷
✧执行者的利益驱使
✧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
✧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
●客观原因:
✧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政策问题界定比较困难
✧政策质量低劣
✧政策环境的变化
✧利益集团的压力
✧政策资源的不足
✧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4)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是指政策执行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应和不良后果的过程。
●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包括政治,心理,道德和能力素质
●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13.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和机制
1)原则
●忠实原则
●民主原则
●法治原则
●创新原则
2)机制
●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公民参与执行计划
✧公民参与执行监督
✧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功绩机制,科学的规范晋升制
✧责任追究机制,政策执行主体依照法定权力执行政策,是权,责,力的统一体,对政策
执行必须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和人格责任。
✧监督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对政策情况及时的进行跟踪评估和监督,构建公共政
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监督网络,形成和完善以党的监督为先导,权力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为动力的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