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资料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导师信息表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导师信息表

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 教授土木学院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周炳中男1959.10 副教授土木学院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 教授土木学院4 岩土工程孙钧* 男1926.09 教授土木学院5 岩土工程周健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6 岩土工程杨敏男1960.05 教授土木学院7 岩土工程袁聚云男1960.09 教授土木学院8 岩土工程高广运男1961.10 正高工土木学院9 岩土工程李镜培男1963.12 教授土木学院10 岩土工程姚笑青女1964.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1 岩土工程赵春风男1964.04 教授土木学院12 岩土工程楼晓明男1965.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3 岩土工程蒋明镜男1965.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4 岩土工程黄茂松男1965.05 研究员土木学院15 岩土工程艾智勇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6 岩土工程熊巨华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7 岩土工程钟才根男1966.11 副教授土木学院18 岩土工程马险峰男1972.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9 岩土工程钱建固男197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20 岩土工程陈宝男1973.10 副教授土木学院21 岩土工程梁发云男1976.03 副教授土木学院22 结构工程沈祖炎* 男1935.06 教授土木学院23 结构工程钱若军男1945.10 研究员土木学院24 结构工程朱慈勉男1947.07 教授土木学院25 结构工程苏旭霖男1948.03 正高工土木学院26 结构工程马人乐男1951.06 教授土木学院27 结构工程许强男1951.11 教授土木学院28 结构工程金国芳女1952.07 研究员土木学院29 结构工程吕西林男1955.01 教授土木学院30 结构工程刘祖华男1955.09 教授土木学院31 结构工程陈以一男1955.12 教授土木学院32 结构工程巢斯男1956.11 正高工土木学院33 结构工程苏小卒男1956.11 教授土木学院34 结构工程陈世鸣男1957.04 教授土木学院35 结构工程郑毅敏男1957.06 正高工土木学院36 结构工程程才渊男1957.08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37 结构工程丁洁民男1957.09 研究员土木学院38 结构工程罗永峰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39 结构工程李杰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40 结构工程陆洲导男1957.11 教授土木学院41 结构工程屈文俊男1958.11 教授土木学院42 结构工程钱江男1960.01 教授土木学院43 结构工程祁德庆男1960.09 副教授土木学院44 结构工程邓洪洲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硕士导师信息表(资料来源:同济研究生院网站)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46 结构工程周建民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47 结构工程李杰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48 结构工程程尧舜男1961.04 副教授土木学院49 结构工程童乐为男1961.05 教授土木学院50 结构工程张建荣男1962.05 教授土木学院51 结构工程周克荣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52 结构工程熊学玉男1962.08 教授土木学院53 结构工程邓长根男1962.08 教授土木学院54 结构工程余绍锋男196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55 结构工程施卫星男1962.10 教授土木学院56 结构工程李国强男1963.02 教授土木学院57 结构工程顾祥林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58 结构工程邹祖军男1963.05 副教授土木学院59 结构工程赵鸣男1963.05 副教授土木学院60 结构工程何敏娟女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61 结构工程吴晓涵男1964.01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62 结构工程赵晓林男1964.01 教授土木学院63 结构工程王人鹏男1964.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64 结构工程熊海贝女1964.06 副教授土木学院65 结构工程胡克旭男1964.11 教授土木学院66 结构工程罗烈男1965.04 副教授土木学院67 结构工程吴明儿男1965.04 副教授土木学院68 结构工程朱玉华女1965.09 副教授土木学院69 结构工程匡志平男1965.11 教授土木学院70 结构工程吴善能男1966.02 副教授土木学院71 结构工程吕凤梧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72 结构工程卢文胜男1967.03 教授土木学院73 结构工程赵斌男1967.10 副教授土木学院74 结构工程肖建庄男1968.02 教授土木学院75 结构工程余琼女1968.02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76 结构工程张晓光男1968.06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77 结构工程吴宇清男1969.05 副教授土木学院78 结构工程鲁亮男1969.11 副教授土木学院79 结构工程沈之容男1970.03 副教授土木学院80 结构工程薛伟辰男1970.10 教授土木学院81 结构工程李元齐男1971.05 教授土木学院82 结构工程蒋首超男1971.08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3 结构工程孙飞飞男1971.09 副教授土木学院84 结构工程谢强男1971.11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5 结构工程陈隽男1972.04 副教授土木学院87 结构工程蒋欢军男1973.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8 结构工程张伟平男1973.10 副教授土木学院89 结构工程陈素文女1974.02 副教授土木学院90 结构工程李培振男1975.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1 结构工程陈建兵男1975.08 副教授土木学院9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楼梦麟男1947.08 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93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罗奇峰男1948.01 教授土木学院9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翁大根男1952.10 研究员土木学院95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傅公康男1954.10 教授土木学院96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李遇春男1962.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7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陈清军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98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韩新男1967.10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9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翟永梅女1968.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00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任晓崧男1968.10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01 桥梁与隧道工程范立础* 男1933.06 教授土木学院102 桥梁与隧道工程项海帆* 男1935.12 教授土木学院103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德伟男1956.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04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定俊男1956.12 教授土木学院105 桥梁与隧道工程葛耀君男1958.06 教授土木学院106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刚男1958.08 教授土木学院107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国平男1958.10 教授土木学院108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迅男1958.11 教授土木学院109 桥梁与隧道工程魏红一女1961.03 教授土木学院110 桥梁与隧道工程凌知民男1961.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11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冲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112 桥梁与隧道工程袁万城男1962.10 研究员土木学院113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惟珍男1962.11 教授土木学院114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君杰男1962.12 研究员土木学院115 桥梁与隧道工程肖汝诚男1962.12 教授土木学院116 桥梁与隧道工程刘玉擎男196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17 桥梁与隧道工程程纬男1963.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18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男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119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建中男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120 桥梁与隧道工程顾萍女1963.08 副教授土木学院121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利民男1963.11 教授土木学院122 桥梁与隧道工程石雪飞男1964.05 教授土木学院123 桥梁与隧道工程马坤全男1964.09 副教授土木学院124 桥梁与隧道工程徐利平男1964.09 正高工建筑设计院125 桥梁与隧道工程朱乐东男1965.06 研究员土木学院126 桥梁与隧道工程徐栋男1966.06 教授土木学院127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建渊男1966.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28 桥梁与隧道工程张启伟男1966.11 教授土木学院129 桥梁与隧道工程贾丽君女1967.01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130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映女1968.05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31 桥梁与隧道工程罗喜恒男1969.12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32 桥梁与隧道工程叶爱君女1970.04 教授土木学院133 桥梁与隧道工程周志勇男1971.06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4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志强男1971.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35 桥梁与隧道工程程进男1971.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6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方元男197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37 桥梁与隧道工程丁泉顺男1973.1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8 桥梁与隧道工程杨詠昕男1974.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9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智男1977.02 副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40 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男1946.11 教授土木学院141 土木工程施工徐伟男1954.09 教授土木学院142 土木工程施工徐蓉女1964.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43 土木工程施工韩兵康男1965.03 副教授土木学院144 土木工程施工吴水根男1965.09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145 土木工程施工席永慧女1965.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46 土木工程施工马锦明女1970.07 副教授土木学院147 风工程陈镕男1944.11 研究员土木学院148 风工程顾明男1957.08 研究员土木学院149 风工程陈伟男1960.04 研究员土木学院150 风工程薛松涛男1963.12 教授土木学院151 风工程全涌男1971.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52 风工程黄鹏男1974.04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5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杨林德男1939.12 教授土木学院15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庆贺男1944.10 教授土木学院15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陶履彬男1949.04 教授土木学院15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陆浩亮男1949.04 教授土木学院157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唐忠德男1949.09 正高工土木学院158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李永盛男1951.01 教授土木学院159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束昱男1951.09 正高工土木学院160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胡向东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61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朱合华男1962.10 教授土木学院162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贾坚男1963.01 正高工土木学院16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袁勇男1963.02 教授土木学院16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夏才初男1963.08 教授土木学院16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汤永净女1965.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6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彭芳乐男1965.09 研究员土木学院167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刘国彬男1966.05 教授土木学院168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黄宏伟男1966.09 教授土木学院169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廖少明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70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子新男1967.01 教授土木学院171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王璇男1968.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72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丁文其男1969.11 教授土木学院17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刘学增男1971.09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7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蔡永昌男197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7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谢雄耀男197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7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冬梅女1975.01 副教授土木学院177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谢步瀛男1950.05 教授土木学院178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董冰男1956.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79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张其林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180 水文学及水资源周念清男1964.07 教授土木学院181 水工结构工程李南生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182 水工结构工程徐连民男1963.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83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刘曙光男1962.09 教授土木学院184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郑永来男1964.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8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匡翠萍女1966.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86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须鼎兴男1948.06 副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87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鲍峰男1959.08 教授土木学院188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陈义男1960.03 教授土木学院189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潘国荣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190 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沈云中男1962.11 教授土木学院19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胡丛玮男1963.01 副教授土木学院192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伍吉仓男1963.10 教授土木学院193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王解先男1963.10 教授土木学院194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李全海男1964.02 教授土木学院195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楼立志男1971.11 副教授土木学院196 摄影测量与遥感李荣兴男1959.04 教授土木学院197 摄影测量与遥感程效军男1964.12 教授土木学院198 摄影测量与遥感邵永社男1966.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99 摄影测量与遥感叶勤女1970.01 副教授土木学院200 摄影测量与遥感林怡女1970.04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201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王卫安男1960.12 教授土木学院202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姚连璧男1964.04 教授土木学院2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童小华男1971.02 教授土木学院204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刘春男1973.02 副教授土木学院205 地质工程卢耀如* 男1931.05 教授土木学院206 地质工程董炳炎男1948.08 副教授土木学院207 地质工程沈明荣男1951.01 教授土木学院208 地质工程唐益群男1952.08 教授土木学院209 地质工程唐世栋男195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210 地质工程胡展飞男1956.03 教授土木学院211 地质工程叶为民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212 地质工程叶观宝男1964.10 教授土木学院213 地质工程徐超男1965.09 教授土木学院214 地质工程张雷男1967.12 副教授土木学院215 地质工程石振明男1968.03 副教授土木学院216 地质工程王建秀男1971.04 副教授土木学院217 地质工程陈建峰男1972.09 副教授土木学院218 地质工程黄雨男1973.04 副教授土木学院。

华师大导师资料

华师大导师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1、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1)龚胜生,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系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兼任政协湖北省第十届政协常委暨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委员会副主任致力于地理学交交叉领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历史医学地理新领域,主要招收人文地理学“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历史地理学”两个方向硕士研究生和“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方向博士研究生,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硕士生。

目前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旅游开发与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10余项。

华大人文地理学领军人物,开创中国历史医学新领域,学术能力强,官职较多,可报。

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变迁1)龚胜生(略)。

3、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1)曾菊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省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

现任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湖北省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咨询专家,教育部高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武汉市咨询产业促进会理事,武汉市宏观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时兼任《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的编委。

主攻方向是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城乡发展与规划。

其代表性学术著作有《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等5部;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教育部和湖北等多项研究项目。

头衔比较多,可报。

4、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1)周勇,教授,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学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研究生导师详细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研究生导师详细资料

男 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装置; 男 高级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 58 现代检测技术原理与系统 男 电力传动与智能控制; 48 电力系统谐波及其无功功率补偿控制
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
男 汽车电子(CAN总线,车用控制器开发) 47 运动控制系统研究开发 自动测控系统硬件和软件开发 男 智能控制; 计算机网络与控制 37 男 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 36 大功率电机控制与电力传动 女 电子应用技术研究; 自动化控制系统; 36 电力传动控制技术 男 局部放电检测与应用 34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 状态维修技术及其应用 男 大功率电加工特种电源的研究;PLC应用技术; 50 多媒体无线接入技术 男 信号处理技术 43
姓名 性别 职称 年龄 王志新 研究员 李格 教授 40 计算机辅助测控技术 男 软开关感应电机调速研究
电机与电器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联系电话 62932094 62932301 13003256588 62932094 13917945470
男 智能机电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
38 大功率永磁电机磁体分析与优化
64075419 62828391(H) 62932313(O) 13661957584 62932368 13817701942 62932368 64017772 64563997 64951847 62932332 64474878 13817586021 62829386 52543420 62932313 13917828718 52897099 62825098 13916111788 62932332 13917237358 62933680 28141250 13501627628
62782957 13020174256 62932312 54175500 54432302 13671983858 54743298 54745432 13501945095 62932367 64906572 13311926966 13817717892 54809165 13916209716 54749817 54742884 13524666398 54749081 13321819286 13816506849 64392260 13671861133

中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的相关资料

中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的相关资料

我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是指在我国培养出第一批会计博士生的导师,他们是我国会计学界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这些导师在我国会计学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会计学人才。

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堪称是我国会计学界的典范。

在我国早期,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被人们所重视,很少有人能够深入研究会计理论和实践。

然而,我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开拓了会计学术研究的道路,将会计学引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学理论体系。

第一位会计博士生导师是XXX教授,他是我国会计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在XX大学担任会计学教授多年,为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会计学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会计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我国会计学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位重要的会计博士生导师是XXX教授,他是我国会计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他在XX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点,并亲自指导了众多学生完成了学业。

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为我国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还有XXX教授、XXX教授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我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是我国会计学界的瑰宝,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对我国会计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理论成果和教育方法为后来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成为我国会计学界的精神领袖。

在我看来,这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不仅是我国会计学界的先驱者,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们用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为我国会计学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在我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中,每一位都有着非凡的成就和贡献,他们为我国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能够继承他们的学术精神,为我国会计学的繁荣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我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是我国会计学界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们为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会计学人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导师资料

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导师资料
招收学生数:4人
28、潘涛,女,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西医内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西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承担着西医内科学、急诊医学的教学的教学工作并在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及鼓楼医院心内科参与临床实践。
招收学生数量:4人
8、徐力,男,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南京抗癌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8.7~2009.6受马来西亚卫生部邀请,任马来西亚HOSPITAL SULTAN ISMAIL中央政府医院中医肿瘤专科教授,并受马来西亚卫生部要求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中医肿瘤进修班,为马来西亚中医肿瘤事业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长期从事中医药抗恶性肿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现主持或参加各级课题19项,发表论文近62篇,主编或副主编专著7本。
招收学生数:4人
要求:吃苦耐劳,侧重于西医方面
29、郑艳,女,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西医内科学讲师,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和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西医内科学》,《临床医学概论》,《神经内科学》的教学,近年来,先后发表了论文数篇,主要从事西医内科学脑血管病的研究。
招收学生数:4人
要求:积极上进,男女生均可
4人15韩善夯男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讲师主治中医师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参加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和出版论文著作十余篇部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运用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等
招收学生数:4人

导师联系资料

导师联系资料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ao@
cxncjx@ songboyan@ Zhubo hit@ xdg@ zhaohang@ taosun@ sjchen@ zhaoqlyx@ bradywang@ wjhh@ zjh2059@ lyhoo@ fang_zhenyong@ zongwenjun@ dengzq@ zhongss@ lqwang@
13504508388 15945174938 13263692013 13936490295 13936238790 13654544860 13101603852 13895755066 15945002166 13634814571 13351886198 13069891556 13796626501 13936490113 13936132964 13703649890 13945663178 13804500601 13936493959 13703649865 13314511265 13936133298 86417858 13936241005 13936132466 13936139091
21 张庆春 22 付云忠 23 路勇 24 孙雅洲 25 周亮 26 韩振宇 27 曹永智 28 潘旭东 29 高胜东 30 陈家轩 31 宋博岩 32 朱波 33 谢大纲 34 赵航 35 孙 涛 36 程 凯 37 赵清亮 38 王波 39 王景贺 40 张景和 41 胡振江 42 房振勇 43 宗文俊 44 邓宗全 45 钟诗胜 46 王黎钦

云大国际关系研究院导师简介名师优质资料

云大国际关系研究院导师简介名师优质资料

国关院师资吴磊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安全;中东问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南亚问题张永宏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南南合作及南北关系刘稚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问题、世界民族问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南亚国际关系瞿健文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问题卢光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联系方式:lugush@姚继德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西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伊斯兰教、中国-中东关系史、伊朗学、民族与宗教吕星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联系方式:xing.lu.gms@毕世鸿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日本与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关系谢念亲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外交、文化外交、中国与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关系联系方式:xnq323@伍庆玲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东问题寸丽元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民族问题佟应芬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世界妇女问题、土耳其问题研究邹春萌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经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等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民族与宗教、南亚问题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南亚问题、中东问题刘学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能源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安全与国际关系祝湘辉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缅甸研究、东南亚研究联系方式: aprilxianghui@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南亚研究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西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南亚研究梁晨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科研秘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国际关系、GMS合作夏艳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非洲研究徐景颐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党总支委员、讲师,硕士,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东问题陈松涛云南大学关系研究院党政办秘书、南亚研究所讲师,硕士,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世界民族问题研究李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东南亚研究联系方式:litaody@梁益坚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杨惠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事秘书,非洲研究所讲师,硕士,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王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非洲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导师介绍资料

北京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导师介绍资料
29研究与开发3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4物联物联传感网络协议研究开发传感网络协议研究开发5lteadvanced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对考生的要求1具有通信信号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通信信号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2勤奋踏实学习能力强勤奋踏实学习能力强3能严格要求自我能严格要求自我博硕士生导师介绍博硕士生导师介绍导师姓名张新峰副教授硕导性别男联系方式北京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室10012467391587802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研究方向介绍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l图像处理分析与
在数字图像处理研究方面有专门的“光电成像跟踪实验室”,从事光电目 标检测、识别、跟踪,远地点目标跟踪等技术研究。
对考生的要求
• 首先要有严谨做学问的精神,求知欲强,工作勤奋,有合作精神,读研期间不 能工作实习。
• 要求有扎实的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数值分析等方面知识,熟练的C语 言编程能力 ,及一定的DSP硬件知识,动手能力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多媒体信息安全;2、移动流媒体系统;3、图像/视 频编码与网络传输;4、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5、遥感图像的压缩与处理;6、 图像/视频超分辨率复原;7、三维数字处理技术与应用
1、英语、数学基础好;
2、能熟练进行C语言编程(或者C++、.NET等);
3、动手能力强;
4、有团队精神,做人踏实、勤奋努力。
志愿的排序,因此填报志愿请慎重!如果你的三个志愿都 未被导师选上,我们会通过导师抽签的方法确定你的导师。
关于导师选择学生的说明
1. 流程控制与管理:吴强,按照以下流程的顺序进行并控制时间
2. 流程安排
(1)第一阶段: 导师根据学生填报的第一志愿选择自己的学生, 仅第一志愿可选; 时间长度20分钟

香港中文大学导师资料

香港中文大学导师资料

香港中文大学导师:Prof. HANSEN EDW ARDS Jette以下资料链接:.hk/eng/staff/jhansen/index.htmlTitle Associate ProfessorTel2609 7023Office Fung King Hey 327Profile B.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M.A. (Purdue University), Ph.D.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E-mail jhansen@.hkAdministrative Posts∙Postgraduate Linguistics CoordinatorResearch Interests∙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 language variation, peer response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genderSelected Publications∙Phon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edited volume with M. L. Zampini (50% of contribution e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8.∙"Social factors and variation in production in L2 phonology." Book chapter in J. G.Hansen Edwards and M. L. Zampini (Eds.), Phon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8.∙"Teaching pronunciation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Models and methods." Book chapter in J. Liu (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es: New Approaches, Perspectives,and Standards. London: Continuum Publishers Limited. 2008.∙"The immigrant wo(man) and gendered access to second language use and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a Vietnamese couple in the States." Book chapter in A. Lin (Ed.), EverydayStruggles in Language, Culture, and Education: Problematizing Identity. Mahwah, New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8.∙"Does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facilitate peer response in L2 writing classrooms? A critical review." Hansen Edwards, J. G. (50% of contribution) & Liu, J.?(50% of contribution). The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China, 3(1). 2008.∙Acquiring a Non-Native Phonology: Linguistic Constraints and Social Barriers. 2006 Continuum Publishers.∙"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peer response" (co-authored with J. Liu).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59(1), (2005), p. 31-38.∙"Developmental sequ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L2 syllable codas: A preliminary study."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6(1) (2004), p. 85-124.∙Peer Response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Classrooms. (co-authored with J. Liu).(200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Linguistic constraints on the acquisition of syllable codas by native speakers of Mandarin Chinese." Applied Linguistics 22(3), September, 2001, p. 338-365.Research Projects∙"Testing the effects of computerized instruction on adult L2 pronunciation," a Small Grant ($5,000) funded by the Office of the Vice President of Research, University ofArizona, Fall, 2001.This project examines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effects of pronunciation software onsegmental and suprasegmental accuracy fo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Mandarin Chinese.∙"-t/d absenc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inguistic variation by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of English." Non-funded.This research project investigates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linguistic variation patternsfor /t d/ absence by native speakers of Mandarin Chinese.∙Phon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edited volume with M. Zampini.Non-funded.This is a state-of-the-art volume on the acquisition of L2 phonology, featuring 13 chapters written by experts in a given area. The volume examines issues such as markedness,transfer, social factors,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design, and each chapter addressestheorectical issues, state-of-the art research findings, and methodological options forconducting research in that area.。

导师资料

导师资料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姓名卢莉性别女职务教务处处长招生院系人文学院招生类型科学学位(硕士)招生专业应用心理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研究方向1、临床心理,2、心理应激,社会任职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2、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教育部人文素质和社会科学课程指导分委员会委员4、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电子邮箱Luli1017@个人简历1973.9—1975.11 太原市中高中毕业后于南郊插队1976.1—1978.2 山西毛纺织厂工作1978.3—1982.12 山西医学院医疗系就读1983.3—1988.7 留校从事医学心理学教学1988.8—1996.6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副主任1996.6—2009.3 学校教务处副处长、教研室主任1999.7—晋升教授职称2009.3—至今学校教务处处长重要学术论文1、慢性应激对小鼠脑组织神经肽表达及心理行为的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 190-1922、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7,113、考试应激对女生月经影响的调查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944、情绪反应、个性特征与月经失调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156-1585、新形式下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78-796、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患者生活事件、个性及激素水平,中国心理卫生-2003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或译著1、《预防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委,2001年6月2、《行为医学》,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编委,2003年8月3、《大学生健康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委,2009年5月重要奖项1、200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2007,高校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3、2007《新形势下医学生临床技能深化改革与实践》论文获山西省2007年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2等奖4、2005年新形势下医学生临床技能深化改革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2005,SARS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个性特征研究,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7、消化性溃疡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山西省首届青年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8、2009年情绪反应、个性特征与月经失调的关系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重大电气工程学院导师资料

重大电气工程学院导师资料

系别序号各系序号导师姓名职称应电机1 1 廖勇教授1、大型发电机及其电力系统分析2、风力发电及其系统的运行与控制3、电机及其控制2 2 姚骏副教授1、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2、电机系统及其控制3、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3 3 罗辞勇副教授1、电机的微机测试与控制2、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4 4 李辉教授1、风力发电运行与控制2、电机设计与系统分析5 5 韩力教授1、电机与变压器的分析和优化设计2、电机电磁场与温度场的分析和计算高压6 1 姚陈果教授1、电力系统绝缘状态在线评估与预警2、电力系统暂态在线监测与诊断3、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分析与评估7 2 司马文霞教授1、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析与防护技术2、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3、输电线路外绝缘的污秽放电特性及污闪风险评估4、电力系统的接地检测技术8 3 周湶副教授1、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配电网故障诊断与定位3、电力负荷预测9 4 张晓星教授1、电气设备绝缘在线智能化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2、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与状态维修决策技术10 5 陈伟根教授1、电气设备在线智能监测、故障诊断技术2、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技术3、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4、智能电气设备的关键技术11 6 张志劲副教授1、电力系统冰闪特性及防冰技术2、电力系统污闪特性及防污技术3、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析及预防措施12 7 刘渝根副教授1、电力系统过电压及防护2、接地技术13 8 杨庆副教授1、线路防雷理论与技术2、变电站过电压及绝缘配合3、线路外绝缘选择14 9 唐炬教授1、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及其应用2、节能减排技术及其应用3、电力安全运行管理及其应用4、高电压测试技术及其应用15 10 王有元教授1、电气设备在线智能监测、故障诊断技术2、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技术3、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4、智能电气设备的关键技术16 11 李剑教授1.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2. 新型环保绝缘材料及在高电压设备中的应用3. 输电线路新型防冰材料17 12 杜林教授1、电气设备在线智能监测、故障诊断技术2、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技术3、高电压测试技术及智能传感器技术4、智能电气设备的关键技术5、输电线路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18 13 廖瑞金教授1 .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与状态维修决策技术2. 绝缘与功能电介质材料及应用3. 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与状态维修决策技术19 14 胡琴副教授1、电力系统冰闪特性及防冰、融冰技术2、电力系统污闪特性及防污技术3、线路外绝缘选择20 15 胡建林副教授1、电力系统外绝缘覆冰放电特性及防冰、融冰技术2、电力系统外绝缘污秽放电特性及防污闪技术3、电力系统外绝缘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及外绝缘选择21 16 米彦副教授1. 输变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2. 输变电设备绝缘状态评估与预警技术3. 输变电设备电磁环境分析与评估技术22 17 杨丽君副教授1、绝缘与功能电解质材料及应用2、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技术建筑电气23 1 雍静教授1、中低压配电系统谐波分析2、建筑物电气装置安全运行3、建筑物电气系统节能研究电24 1 余娟副教授1. 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2.. 新型输电及仿真技术力 3. 新能源和智能电网25 2 谢开贵教授1. 电力系统可靠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大电网可靠性2. 电力系统规划(负荷预测、输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等3. 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机组最优调度、最优潮流、无功优4. 可再生能源(风电转换系统可靠性、风电场及接入系统5. 智能电网(智能电器设备的可靠性、智能电力设备的可智能电网的可靠性、智能信息平台的可靠性)26 3 罗建副教授1. 电力系统保护2. 电力系统监控与控制3. 电力系统信息系统4. 电网参数模型辨识27 4 王主丁副教授1. 城市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其评估2. 县级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其评估3. 中压配电网并联电容器优化补偿4.适用于配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方法5.基于商业软件包的电网潮流短路计算分析28 5 颜伟教授1、电网运行调度的优化及其评估2、电网规划及其评估3、售购电交易的优化及其评估4、直流及FACTS控制的优化29 6 王韶副教授1、智能电网2、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3、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30 7 林莉副教授1、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含风力等新2、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的分析与计算3、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电气化铁道、冶炼厂等干扰性负荷31 8 卢继平教授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力系统微机在线应用4、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5、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32 9赵渊教授1. 新型输电及仿真技术2.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3. 微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4. 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33 10 周念成副教授1. 新型输电及仿真技术2.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3. 微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4 11 熊小伏教授1.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 只能变电站及智能电网技术35 12 赵霞副教授1、电网运行调度的优化及其评估2、电网规划及其评估3、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36 13 胡博博士1.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2.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3. 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4. 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系统可靠性、光伏发电系统可靠5. 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新技术37 1 李春燕副教授1.电能计量误差评估与措施2.电力市场理论及其应用38 2 张占龙副教授1、配电设备及配电网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输电装备与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3、电气设备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预防4. 电气设备电磁测量与故障诊断5、内窥式故障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39 3 何为教授1、配电设备及配电网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输电装备与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3、电气设备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预防4、电气设备电磁测量与故障诊断5、内窥式故障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40 4 侯世英教授1. 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2. 电能质量检测与治理3. 特种电源研究41 5 李新教授1、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2、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3、电能计量理论与装置4、电能质量检测与治理42 6 付志红教授1. 电能计量误差评估2. 电能质量分析与装置3. 输电线路地层电阻率测量与地质安全评估4.无线宽带接入的在线监测系统5.无功补偿装置与应用43 7 李永明副教授1. 变电站内电磁环境预测评估与改善2.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合成场强计算研究3.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4. 电动汽车的电磁环境影响5. 电流强磁场的测量及防护研究6. 汽车电磁兼容性研究44 8 唐治德教授 1. 电能质量检测与治理2.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45 9 汪泉弟教授1. 电气设备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2. 汽车电气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3. 电动汽车的电磁环境影响46 10 王平博士1. 配电设备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方面的研究2. 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的研究3. 智能计量装置的研究4. 计算机测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47 11 熊兰教授1. 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2. 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3. 电气设备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48 12 杨永明教授1. 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2. 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3. 电气设备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49 13 杨浩教授1. 电力系统分析及智能监测2. 数字化技术与应用50 14 陈民铀教授1. 电力传输线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研究2. 电力电缆载流量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3. 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的电力系统无功51 15 张莉博士1. 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2. 电网谐波分析与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52 16 张淮清副教授1.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53 17 毛玉星副教授1. 电力系统监测中的通信技术2. 成像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3.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技术54 18 肖冬萍副教授1. 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分析2.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与评估55 19 杨帆副教授1.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与评估2. 输变电设备电磁环境评估3. 智能电网的需求侧研究56 20 张谦博士1. 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2. 电能质量及电力谐波治理技术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系统研究57 21 汪金刚博士1、输电装备与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电气设备电磁测量与故障诊断3、内窥式故障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58 22 刘坤博士1.高电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2.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3.配网自动化59 23 徐征副教授1.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场分析2. 数字医疗仪器电力电子60 1 郑连清教授1.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2.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与监控3.电能质量治理与控制4.工业过程控制5.电力传动及智能化控制技术61 2 王明渝教授1.电力电子变换器设计与运行2.变电站谐波测量与谐波源负载分析3.电能质量治理与控制4.交流调速与电机控制5.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设计与分析62 3 周林教授1、配电网电力设备防盗装置设计2、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3、光伏发电系统设计63 4 陆治国副教授1. 电网谐波分析与谐波治理方案选择2. 电网无功分析与无功补偿方案选择3. 开关电源设计4. 电气传动系统设计5.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6. 电气系统的仿真分析64 5 刘和平教授1.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研究2. 汽车电控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研究4.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系统研究65 6 周雒维教授1. 电力电子系统及技术控制2. 电能质量及电力谐波治理技术66 7 杜雄教授 1. 电力电子系统及技术控制2. 电能质量及电力谐波治理技术67 8 罗全明副教授1. 半导体照明驱动系统2. 电力谐波治理。

导师制参考资料

导师制参考资料

员工导师制度1.目的为新员工提供成长的快速通道,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人才梯队。

2.执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运营中心、产品管理中心、UE研究与设计中心。

3.辅导对象和人数3.1总监级以下职务的专业技术类新员工。

3.2专业技术类实习生、具有初级和中级技术水平的新员工。

3.3为了保证辅导效果,每位导师最多同时辅导5位学员。

4. 导师的辅导期4.1辅导期分为新员工试用期和入职半年两个阶段,分别称为“起步期”和“成长期”。

4.2“起步期”的主要辅导方向是让学员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企业和基础性技术、工作规范的培养,使学员步入“正轨”。

此阶段,导师要积极地与学员沟通,主动引导。

4.3“成长期”的主要辅导方向是使学员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综合素质有明显进步。

此阶段,导师只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在学员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给予帮助。

5.导师资格认定标准: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下,符合以下条件者。

5.1以下任意一项:5.1.1现任各级部门经理、专业经理、项目经理或同等级别人员;5.1.2现任组长或同等级别人员;5.1.3具有高级专业职称或高级技术人员;5.1.4曾当选过季度或年度优秀员工的人员;5.1.5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且司龄超过12个月的部门技术骨干。

5.2 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乐于助人、善于表达、耐心等个性特质。

5.3 理解并认同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6.导师的职责6.1帮助学员熟悉公司环境、企业文化、规章制度、部门职能等。

6.2根据学员的情况,进行部门内所需的通用技术、基础技术的辅导。

6.3帮助学员提高技术水平。

6.4引导学员按规范的流程操作,指导学员的工作方法。

6.5向学员的主管及培训部反馈员工各方面的情况。

6.6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引导学员理解、认同企业文化,融入工作团队。

6.7协助学员规划公司内部的职业发展道路。

6.8解答学员提出的其他工作相关疑问。

7.辅导工作流程7.1学员报到之前,部门确定好导师人选,准备好《辅导工作手册——“起步期”》,部门主管填写《主管期望表——“起步期”》,提出对员工的期望。

导师介绍 基本资料 宋莉

导师介绍 基本资料 宋莉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载体材料表面化学结构对固定化酶分子构象的影响,No. 50803059,21 万,排名 3
6. 浙江理工大学项目,新颖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No. 0713678-Y,2万,排名1 7. 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基金,新颖发光纤维用
配位聚合物的研究,No. 2007QN01,0.5万,排名1 8. 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No.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 2 号大街 5 号(310018) Email: songli@ Tel: 0571-86843781(O)
8. Wenxiang Chai, Li Song, Kangying Shu, Laishun Qin and Hongsheng Shi, Synth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e Assembled by a Dinuclear Neodymium Cluster, J. Chem. Crystallogr., 2010, 40(5), 448-452.
4. Li Song, Ping Lin, Zhi-Hua Li, Jian-Rong Li, Shao-Wu Du, Xin-Tao Wu, W/Cu(Ag)/S Complexes Containing Bridging Diphosphine Ligands: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Polyhedron 2007, 26, 1199-1204.
7. Wen-Xiang Chai, Li Song, Hang-Yan Shen, Kang-Ying Shu,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of a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Compound Based on a Dinuclear Tin Cluster, Phosphorus Sulfur Silicon Relat. Elem., 2009, 184(12), 3212-3220.

企业导师资料

企业导师资料

企业导师企业导师是指在企业内部担任指导和培训角色的专业人士。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和成长。

1. 企业导师的角色和职责企业导师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指导新员工适应工作环境,帮助他们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企业导师还可以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实现职业目标。

2. 企业导师的特点和素质企业导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特点和素质才能胜任这一角色。

首先,他们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员工提供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其次,企业导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能够有效地与员工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外,企业导师还需要具有耐心和责任心,能够耐心倾听员工的问题和困惑,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

3. 企业导师的培训和发展企业导师通常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发展才能胜任这一角色。

这些培训包括如何有效地指导员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以及如何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目标等内容。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企业导师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员工提供帮助和支持。

4. 企业导师的重要性和作用企业导师在企业内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帮助员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此外,企业导师还可以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目标,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因此,企业导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值得企业高度重视和培养。

5. 结语企业导师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他们能够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员工成长和发展。

通过不断培养和发展企业导师,企业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共赢局面。

因此,建议企业高度重视和培养企业导师,为企业发展注入新能量。

以上是关于企业导师的简要介绍和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的相关资料

中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的相关资料

中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的相关资料我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一、导师介绍我国最早的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是我国会计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们对会计学科的研究和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赵乃瑞教授赵乃瑞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是我国会计学专业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他在会计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对我国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我国最早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之一,为我国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2. 黄天伟教授黄天伟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我国最早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之一。

他在会计学的教学和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为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会计学人才。

3. 陈毅教授陈毅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的著名学者之一,他对会计学的研究和推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我国最早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之一,他培养了一大批在会计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

4. 王泽庆教授王泽庆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的知名人物,他是我国最早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之一。

他在会计学的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和广泛的影响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会计学人才。

5. 朱光有教授朱光有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我国最早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之一。

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对会计学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6. 曾庆红教授曾庆红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我国最早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之一。

他在会计学的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在会计学的推动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 周湘敏教授周湘敏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界的知名专家,他是我国最早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之一。

他在会计学的研究和推动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会计学人才。

8. 王建武教授王建武教授是我国会计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我国最早的会计博士生导师之一。

他在会计学的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对会计学发展的贡献这八位会计博士生导师在我国会计学的研究和推动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校外导师资料

校外导师资料

徐育才简介:上海瑞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华南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高级顾问。

广东省人力资源协会理事,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

具有十五年的合资企业与外企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其中有七年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担任人力资源总监。

服务的跨国公司有生力啤酒,柯达,霍尼韦尔,雅来和美赞臣。

十五年的外企生涯时期经历并推动了几次企业兼并、收购帮助企业成功转型。

徐育才博士在多年的与各类文化背景的经理人才共事中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沟通经验。

完美的将组织的战略意图转换成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实践。

徐育才博士擅长于团队组建并能有效地激励同事投入到该关注的工作中。

他成功地为多家中外高层管理人员和地方政府提供测评与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中外企业和政府机构高管提供管理实务辅导,变革管理、能力提升的项目咨询。

特别是对合资企业、民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建立、整合、实施与变革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目前担任几家企业的人力资源常年顾问。

徐育才博士拥有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管理文凭,武汉大学英文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讲授的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学和管理专业英语。

其出版和发表的论著、论文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

他同时也是荷兰工商管理大学EMBA中国模块、华南理工大学大学MBA 的客座教授、人力资源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师。

为诸多企业和公共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和讲座。

莫勇波简介: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 of Sundersland)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曾先后任职于省级政府机关(副处长)、亿华教育公司(总经理),此前曾在数家公司担任基层及中层干部。

曾任文京教育公司(学一手教育)首席培训专家,亿华教育首席培训师,达德教育集团培训讲师。

从事管理培训十多年。

现为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华商学院教授。

马院导师资料

马院导师资料

1 2 3 4
荀黎明 李 慧
1948年11月 1961年1月 1955年9月 1971年3月
研究员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院长 院长
本科/学士 本科/二学位 本科/学士 研究生/硕士 1990年7月 1979年7月 1999年7月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机械 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辽宁大学政治经济学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2 2 2 1 1 1 1 1
1 1 2 2 2
2 1 2
1 1 1 1
5 3 6 4 4 2 4
范景武 闫 九 安 月
1 1
1 1
1969年10月 副教授 1968年9月 1958年5月 1967年9月 副教授
刘亚丛 弓常青 莫彩蓉 徐建平 王俊霞
2009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专门史(中国法律文化史) 2002年7月 2006年6月 2004年7月 1998年7月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工商管理 内蒙古大学法学
2006年6月 2006年6月 2008年6月 2007年6月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王永顺 包红梅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王大为 珠 陈 飒 虹
1963年4月 1968年2月 1973年4月 1963年7月 196 院长
序号
导师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行政职 务
学历/学位
最后学位获 取时间
毕业学校及专业
硕士导师任职起 培养硕士学科专业 始时间
2008年 招生 博 士 硕 士 1 2 1 2
2009年 招生 博 士 硕 士 2 3 2 2

南工大导师资料

南工大导师资料

许仲梓,1958生,博士,教授、博导,材料学院院长,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市首届"十大科技之星"。

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国家研究院(NRC)从事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无机及复合新材料,超高强胶凝材料,重点工程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以及多孔材料电化学和材料物理化学基础理论。

目前承担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省级重点项目,指导在读博士生12名,硕士生3名。

在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高性能水泥制备与应用、高孔隙低碱度胶凝材料、特种玻璃材料、纳米透明功能涂料等,特别是新型特种玻璃材料的研究,为本学科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和建立了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在国际上发表有影响的论文26篇,出版专著4部。

沈晓冬,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南京工业大学(宿迁)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南京工业大学东海先进硅基材料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计划团队负责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 第八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建设优秀人才,兼任南京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长期从事高性能水泥材料基础研究、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无机新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研究,在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基础研究及制备工艺、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及水泥的绿色制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高性能气凝胶新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

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在内的10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和多项企业重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山大控院好导师及简历

山大控院好导师及简历

双控:田国会,李怡斌,邹难(智能交通专业)姚福安,李正军,李歧强(系统工程),陈东岩,马思乐
贾磊,张承惠,孙同景,吴耀华,李歧强,陈冬岩,常发亮,马思乐都不错马思乐男 1964年2月生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与智能系统
尊敬的#####导师:
您好,我叫##,是##校的大四学生,现想报考您的研究生。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

学生本科所学是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初试成绩为:政治##分,英语##分,数学##分,专业课##分,总分##分。

大学期间,通过英语六级(##分),计算机网络三级考试,(奖学金云云)。

学生在网上查阅了您的有关资料,个人非常希望能在您的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我能很好的完成硕士期间的科研任务。

若导师招生名额已满,请回复告知。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

祝老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此致
敬礼
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 2001年试题一、简答题 1、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2、良渚文化的玉礼器 3、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 4、汉代五铢钱的变化二、问答题(任选三题) 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姓名:吴桂兵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历史学系个人简介吴桂兵,男,农历一九七二年五月生,祖籍江苏海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领队,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魏晋南北朝考古、佛教考古、汉唐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田野考古学等,曾先后赴韩国、美国参加东亚佛寺遗址与园林遗存、六朝物质文化与礼仪等国际学术会议,201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访问学者。

研究成果一、学术论文在《考古》、《华夏考古》、《江汉考古》、《民族艺术》、《中原文物》、《东南文化》等专业书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考古报告(或简报)4篇,主要有“早期佛教传播考古学研究”、“两晋偏室墓研究”、“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方法论”等系列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汉晋变迁的考古学研究——以两晋墓葬文化因素为中心》(指导老师:张学锋教授)获评2008年度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入选南京大学博士文库。

二、考古发掘长期带队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指导,实习遗址有配合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湖北秭归台子湾(1999)、巴东鸽子窝(2000)、巴东孔包河(2001)、秭归树坪(2004-2005)等,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的丹江浪河南张家营遗址(2006),此外还有上海广富林(2001)、安徽马鞍山(2002)、合肥大杨(2003)、陕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2005)、江苏宿迁青墩(2006-2010)、安徽固镇谷阳城(2011)等遗址。

获奖情况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田野考古教学实践先后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三峡文物保护湖北库区先进集体(2003)、南京大学精品课程(2010)、江苏省精品课程(2010)、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2010)、首届江苏省田野考古技术奖(2010)等。

代表成果教学情况本科生:1.《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2.《田野考古实习》研究生:1.《魏晋南北朝考古研究专题》2.《考古学理论与方法》3.《考古学纵论》4.《田野考古实习》其他内容主持科研项目:1.主持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古丧葬礼俗中佛教因素演进的考古学研究”,进行中;2.主持201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宿迁青墩遗址与苏北乡村社会遗存考古研究”,进行中;3.主持2010年度南京大学人文基金项目“三峡地区汉唐丧葬礼俗演变研究”,进行中;3.主持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丧葬:从汉制到晋制的考古学研究”,已结项;4.参与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丧葬:从晋制到唐制的考古学研究”,已结项;5.主持2005年度江苏省博士创新基金项目“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已结项;6.主持2001年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南方地区早期佛教传播考古学研究”,已结项。

吴桂兵,男,农历一九七二年五月生,祖籍江苏海安。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领队,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研究成果(一)论文在《考古》、《江汉考古》、《民族艺术》、《中原文物》、《东南文化》等专业书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考古报告(或简报)4篇,主要有“早期佛教传播考古学研究”、“两晋偏室墓研究”、“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方法论”等系列论文。

(二)课题曾主持课题有:1.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南方地区早期佛教传播考古学研究”;2.江苏省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两晋墓葬文化因素与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等;3.参与主持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考古发掘项目(台子湾、孔包河、树坪)。

目前主持课题有: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丧葬:从汉制到晋制的考古学研究”(08JC780001);2.国家文物局江苏宿迁青墩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跨年度);3.参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丧葬:从晋制到唐制的考古学研究”(07JJD780121)。

配合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田野考古实习,先后参与或主持的考古发掘项目有配合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湖北秭归台子湾(1999)、巴东孔包河(2001)、秭归树坪(2004-2005)等遗址的考古发掘,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的丹江浪河南张家营遗址(2006),此外还有江苏宿迁青墩(2006-2009)、上海广富林(2001)、安徽马鞍山(2002)、合肥大杨(2003)、陕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2005)等。

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田野考古教学与实践先后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三峡文物保护湖北库区先进集体(2003)等荣誉。

姓名:洪霞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历史学系研究方向:英国史、欧洲近现代史、战后欧洲移民问题、当代欧洲民族问题。

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现任世界史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方向:英国史、欧洲近现代史、战后欧洲移民问题、当代欧洲民族问题。

出版专著《欧洲的灵魂:欧洲认同与民族国家的重新整合》、《英国:王座上的兴衰》、《巩固与离心——1897-1931年英帝国发展研究》、《和平之途:20世纪移民与种族冲突》、《尼泊尔史:雪峰之侧的古老王国》、《潮汐英国人》、《西方文化史》、《塞浦路斯马耳他:地中海上的不同航程》等8部,译著《质疑全球化理论》、《沃勒斯坦精粹》、《布尔乔亚的经历》等,并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南京大学学报》、《学海》等刊物上发表有一批学术论文。

姓名:刘兴林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5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学系研究方向:战国秦汉考古和先秦两汉时期的农业、纺织和钱币等专题研究。

刘兴林,男,1963年5月生,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历史学博士。

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战国秦汉考古”、“中国古代钱币”、“先秦两汉农业考古研究”和“战国秦汉考专题”的教学和研究,结合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战国秦汉考古和先秦两汉时期的农业、纺织和钱币等专题研究。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农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钱币学会理事、江苏省社科联理事。

研究成果科研情况(2004年以来)一、考古发掘与研究1、重庆奉节营盘包汉墓发掘,主持。

2004年。

2、重庆奉节营盘包汉墓发掘(三期),主持。

2005年。

3、重庆奉节桂井墓地发掘,主持。

2005年。

4、江苏溧阳土墩墓发掘,主持,2005年。

5、重庆忠县挑水沟汉墓发掘,主持。

2007年。

6、重庆忠县汪家院子、鸡骨梁墓地发掘,主持。

2007年。

二、发表论文著著作:1、《长江丝绸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刘兴林、范金民著。

2、《史前农业探研》,黄山书社,2004年。

3、《甲骨文与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年。

杨新华、刘兴林主编。

4、《中国考古通论》,撰写“战国秦汉考古”部分,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论文:1、史前农业的发展与文明的起源,《农业考古》2004年第3期。

2、论商代甲骨文中无地桑,《东亚考古》[A]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3、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农业考古》2005年第1期。

4、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论“织贝”出海南,《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

6、《尚书•禹贡》“织贝”考,《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

7、汉代以前桑树品种的改良,《生物史与农史新探》,万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

8、论井渠技术的起源,《华夏考古》2007年第1期。

9、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管子学刊》2007年第3期。

10、关于《氾胜之书》“种桑法”的释读,《中国农史》2007年第4期。

11、汉代的纺纱和绕线工具,《四川文物》2008年第4期。

12、忠县汉墓出土的顶罐俑和负子俑,《东南文化》2008年第6期。

13、汉代桑树考,《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08年。

14、汉代农田形态略说,《农业考古》2009年第1期15、先秦两汉织机的发展与布幅的变化——兼论海南岛汉代的广幅布,《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4期。

大学历史学系硕导介绍:陈蕴茜院校首页姓名:陈蕴茜性别:女职称:教授学院:历史学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及台港澳研究。

陈蕴茜,女,1965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

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本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

后在职获得博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3年2月,赴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一年半。

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攻新文化史研究。

研究成果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及台港澳研究。

先后出版著作4部:(1)《港澳概论》北京:九洲出版社1999年9月;(2)《学林新篇》(中华典籍评介•近代篇),联合主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3)《太平天国战争全史》,第四卷联合主编,承担20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获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金陵大学史》,承担文学院一章(6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个人专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发表论文:在《近代史研究》、《史林》、《史学月刊》、《学术月刊》、《开放时代》、《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台湾研究集刊》等核心期刊、《光明日报》上发表论文40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4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4篇,《高校社科文摘》转载1篇,《新华文摘》转摘1篇、《光明日报》转摘1篇、《文摘报》转摘1篇。

《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被列入近代史研究五十年成果。

曾参加翻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参与承担国家清史编纂项目、国家社科重点攻关项目之子项目“国民党意识形态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