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合集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研究_学位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告诉发展,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活之中。

全世界都进入到一个更开放更民主的时代,政府部门作为某个地区最高的决策者,也需要积极应对这样的转变和挑战,重塑政府形象,推动民主政治进步,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能力与水平。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澎湃,矛盾也不断涌现,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各种信息迅速在网上得到发酵,引起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政府常常会选择隐瞒或延迟,不去向公众揭露事实的真相。

造成了一些负面信息的广泛传播,很容易让公众对政府不满情绪得到蔓延,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政府形象传播比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重要,而网站,论坛,博客,微博这些新媒体在给政府信息传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通过其突出的个性,广泛的传播空间和受众,多样化表现形式等成为政府可以利用与公众进行沟通,增进理解与交流的好方法。

本文将首先对新媒体有关的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阐明。

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典型案例对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形象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背景,案例分析,案例启示等三个方面,来反映在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传播策略和方式,并以此为线索探索出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所应该采取的正确对策。

关键词: 政府形象传播新媒体危机公关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life. The whole world into a more open and democratic era, the government sector as an area the highest decision-makers also need to actively respond to such changes and challenges, reshaping the government's image, to promote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progress, improv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enthusiasm, enhance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e ability to spread and level.While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various trends surging, contradictions are emerging, and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quickly on the Internet to get fermentation, caused widespread controversy and discussion. Especially in some major event occurs, the government often choose to hideor delay, do not reveal the whereabouts of the public the truth. Caused some negativ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akes it easy for the public to get the government discontent spread, in this critical moment,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an at any time in spread even more important, and the website, forum, blog, microblogging, these new media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ut also through its outstanding personality, wide spread space and audience, diversified forms such as governments can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ublic and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nd a good way to communicate.Based on the status of our government image communicatio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reveal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spread the essence and meaning.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work of our government image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but also on events in dealing with public relations crisis problems and the government can make improvement. For no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future government to bring help and image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but also draws on Western governments to face these challenges successfully used the experience and proven methods proposed there is reference in the recommendations. The face of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spread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which adopted measures how closely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rends, but also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core issue.Key Words:government image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crisis PR 、目录1.绪论11.1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文献综述 21.4 研究方法 32. 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的基本理论 52.1 新媒体的内涵和种类 52.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72.3新媒体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的挑战 82.4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形象传播的特点 83.新媒体时代政府形象传播案例分析3.1 案例分析之一-南京龙虾门事件3.1.1案例背景3.1.2 事件始末3.1.3 案例分析3.1.4 案例启示3.2 案例分析之二-甬温线铁路重大交通事故3.1.1案例背景3.1.2 事件始末3.1.3 案例分析3.1.4 案例启示4.新媒体背景下的政府形象传播的战略对策4.1 转变观念,明确政府形象传播的目标4.2 转变作风,筑牢政府形象传播的基础4.3 找准路径,选取有效的政府形象传播策略后记参考文献1.绪论1.1选题背景21世纪是属于网络化的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借此机遇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和发展,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新媒体成为了连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桥梁,也成为了国际传播的重要工具。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正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推广中国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首先,新媒体的出现给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更广泛和快速的覆盖面。

传统媒体的传播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新媒体平台则能够实时发布信息,并且没有地域限制。

通过新媒体平台,中国可以将国家形象直接传递给全球各地的受众,为国家形象的宣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无论是政府官方网站、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为中国提供了多种对外宣传的渠道。

通过这些平台,中国可以及时发布国家形象宣传片、文化艺术活动信息、历史遗产介绍等内容,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文化和艺术。

此外,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也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

中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全球各地的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加国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新媒体的特点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更多元化和创新性。

新媒体平台为中国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呈现方式。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国家形象,增强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片、微电影、纪录片等,中国可以将国家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全球各地的受众。

此外,新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直播和云直播等技术手段,将国家的大型活动、文化盛会、艺术表演等实时传递给全球观众,增加国家形象的魅力和吸引力。

此外,新媒体平台还可以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精准定位和受众分析,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制定更科学和精准的策略。

再次,新媒体平台的国际化特点为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和深入的渠道。

如何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案例新传

如何传播中国国家形象 案例新传

如何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案例新传
要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

以下是一个案例新传的示例:
1.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和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展
览、音乐会、电影节等,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创意艺术。

例如,可以在国际艺术展上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或在国际音乐节上邀请中国音乐家演出。

2.旅游推广:利用中国的自然美景、历史名胜和世界遗产,
通过旅游推广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多样性和魅力。

可以推出吸引人的旅游宣传片、旅游书籍、在线旅游平台等,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的风景和文化。

3.新媒体传播: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在线视频等新媒
体工具,积极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

可以制作有趣的视频和内容,在全球范围内分享中国的创新科技、发展成果和社会进步,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故事。

4.外交活动:借助国际会议、大型体育赛事等国际性活动的
契机,展示中国的国家形象。

例如,在国际高峰论坛上向与会者介绍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政策,或在国际体育赛事中争取举办权,展示中国的场馆和组织能力。

5.教育合作:通过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奖学金计划和留学交
流活动,吸引国际学生和学者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

这有助于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与认知,培养更多国际友人和中国
事务的理解者。

除了以上案例,还可以通过外国对华记者之旅、学者访问团等方式,邀请外国媒体和学者来中国进行观察和采访,提供真实准确的中国信息。

总之,通过多种策略和手段来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发展成果和国际合作能力,有助于建立积极正面的形象,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

新媒体时代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问题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问题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沈正赋来源:《对外传播》2017年第09期对外传播中国形象,包括对外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等内涵和特质。

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外传播,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郑和七下西洋,他们不辞千辛万苦,远涉重洋,跋山涉水,将中国悠久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融合与共同繁荣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历时性和媒介发展史的视野来看,我国对外传播的初始形态主要是物质传播和身体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闻媒体在人类社会开始出现,按照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人体的延伸”来理解,作为信息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原来的物质和人本身。

然而,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来说,如果从历时性的层面来考察的话,我们发现媒介的每一次进化和发展,都为对外传播的力度和广度的提升提供了空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但如果从共时性的层面来考察的话,近些年来利用新技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方面则暴露出一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要求:“在新起点上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那么,如何正视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利用新媒体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何以可能传统媒体时代,以文字见长的报刊、以声音为载体的广播和以图像为表现形式的电视在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上发挥了划时代的历史性作用。

“文本中国”“话说中国”和“视觉中国”无疑给目标受众留下了真实、生动和深刻的印象。

那么,新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上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跨时空性传播。

新媒体之前的信息和文化传播基本上是凭借着介质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里固定式地进行的,目标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上均受到严格的限制。

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则超越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都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策略与效果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策略与效果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策略与效果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策略与效果研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外交宣传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更好地传播国家形象、推广文化、宣传政策,成为了外交宣传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策略和效果两个方面来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外交宣传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策略1. 多样化的渠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已经从传统媒体转向了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多元化的平台。

外交宣传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传播。

比如,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可以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而在国内推广政策,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

在选择渠道时,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特点和习惯,以及平台的特点和规则。

2. 制定针对性的内容在新媒体时代,内容是王道。

外交宣传工作者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内容,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达到宣传目的。

比如,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时,可以制作有趣、生动、具有代表性的视频或图片,通过视觉和语言来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而在国内推广政策时,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页或小程序,以便于受众了解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3. 引入互动机制互动是新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外交宣传工作者需要引入互动机制,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以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比如,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时,可以邀请当地人士来中国大使馆参加文化活动,与中国文化亲密接触;而在国内推广政策时,可以开展问卷调查或在线讨论会,听取受众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二、效果1. 增强国家形象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外交宣传,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家形象。

比如,在国外推广中国文化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色;而在国内推广政策时,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增强政策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新媒体时代安徽形象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YouTube为例

新媒体时代安徽形象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YouTube为例

新媒体时代安徽形象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YouTube为例新媒体时代安徽形象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YouTube为例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YouTube崭露头角,成为了形象传播的热门渠道之一。

然而,对于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安徽来说,利用YouTube进行形象国际传播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内容创作、言论自由和传播途径等方面分析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安徽在内容创作方面面临着困境。

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创作对于形象国际传播至关重要。

然而,安徽作为中国内地省份,其国际形象相对较弱,因此在内容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

相比之下,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拥有更多的经济、文化和旅游资源,因此更容易吸引国际观众的关注。

安徽如何在内容创作中找到独特之处,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国际形象呢?安徽还面临言论自由的困境。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言论自由有一定的限制。

然而,YouTube作为一个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以自由开放的氛围而闻名。

这就给了安徽形象国际传播带来了挑战,如何在言论自由受限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表达和传播呢?安徽可以通过提供积极向上的内容,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特色,从而吸引国际观众并加强与其的沟通。

另外,安徽还面临传播途径的困境。

由于网络封锁和地理因素,安徽在利用YouTube进行形象国际传播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外,由于中国特殊的互联网环境,在上传和传播视频时可能遇到一些技术和政策上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安徽可以与其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合作,通过他们的平台扩大安徽形象的传播范围。

针对上述困境,安徽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要加大内容创作力度,将安徽的经济、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展示,通过独特的故事和形象吸引国际观众。

其次,要充分利用并突出安徽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省份形象。

同时,也要加大对于言论自由的开放程度,通过正面的传播内容减少对言论的限制,提高国际观众的参与度。

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新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以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成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新媒体的发展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

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已成为中国人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网络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如腾讯、阿里巴巴等。

这些平台和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舞台。

其次,新媒体的特点赋予了国家形象传播更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传统媒体通常通过新闻报道和官方发布来传播国家形象,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

然而,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地发布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使得国家形象可以通过更为生动、多元的方式展示给世界。

此外,用户可以与发布者互动,即时评论和转发,从而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

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往往更快,影响更广,容易误导公众。

一些国外媒体常常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相关的负面信息,从而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

因此,提升媒体监管和发布者的责任意识,加强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科学性尤为重要。

其次,跨文化的传播传递也是新媒体国际传播的挑战之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尽相同。

在面对海外用户时,正确的跨文化传播方式尤为重要。

为了增强中国国家形象的吸引力,有必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广,并建设一支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媒体团队,积极参与国际话语权争夺。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机理及提升措施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机理及提升措施  

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机理及提升措施作者:肖蕾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12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且在全球的社会力量格局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全球对中国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而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世界,我国必须注重国家形象的良好传播。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跨文化传播的全方位开展,新媒体技术也在其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穿透力和生命力,有效地推动着我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新媒体初始传播机理具体指新媒体借助多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向外扩散信息,从而获得传播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传播主体发展情况和政策环境所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因素。

由于国家政策会对资源的配置、经营的方向及资金的流向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会影响到新媒体初始传播力的生成;基于此,国家政策应适应现阶段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以此来更好地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好地满足传播受众的需求;2.资金因素。

资金直接决定着新媒体传播活动的开展,资金的流向在国家形象传播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够确保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传播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的顺利进行,实现国家形成跨文化传播的长期有效推进;3.技术因素。

技术创新直接影响到新媒体的发展壮大;针对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而言,只有积极地进行新媒体技术创新,才能够以多元化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国家形象;4.人才因素。

在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才优势,才能够突显出新媒体传播力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当前国外通过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都培养出诸多的新媒体方面的人才,而在这一方面我国仍有待提升;5.传播主体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往的传播格局已被打破,形成了多元化的跨文化传播主体新格局。

新媒体传播阻滞机理具体是指国际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滞我国国家形象传播。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国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为丁本国的利益,西方国家往往会故意歪曲中国的形象,基于本国的价值观框架体系来报道中国事实,尤其是存在故意从政治、环境、人权等方面来妖魔化中国,让中国在本国民众心中种下一颗“负面”的种子;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需要警惕西方媒体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来大范围地传播中国的不实报道,及将我国国家形象的负面效应放大;2.受众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性接触、片面解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效果;由于中西方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均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上受众的个人需求,促使其选择性地接触新媒体内容,若受众过滤和片面地解读我国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内容,势必会错误地认识中国。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社交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中国国家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塑造自己的新形象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中国国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形象塑造不仅影响着国家的国际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内外人们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那么,中国国家在社交媒体时代下的新形象该如何塑造呢?中国国家应该重视社交媒体平台的国际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国际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已经成为了全球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中国国家应该利用这些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积极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和文化。

通过发布有关中国的文化、历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资讯和内容,让国际社会更加了解中国,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形成积极的国际形象。

中国国家需要加强自身社交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庞大的网民群体。

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中国国家应该建立专业团队,积极宣传国家政策、文化传统、创新科技成果等内容,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理和监管,防范不良信息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传播正能量,维护国家形象的良好。

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国家可以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新形象,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中国国家应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外交宣传和国际合作。

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共建的社交媒体账号和平台,积极与其他国家的政府和民众进行交流和合作。

开展双边、多边媒体交流合作,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和主张,加强国际友好合作关系。

也要加强对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中国形象的关注和维护,提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

中国国家应该加强社交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社交媒体时代下,新的科技应用和创新技术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和塑造至关重要。

中国国家应该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通过AR、VR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展现中国的新形象,提高对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和吸引力。

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形象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疫情防控海报为例

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形象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疫情防控海报为例

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形象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人民日报》
微信公众号疫情防控海报为例
刘曼
【期刊名称】《外语研究》
【年(卷),期】2022(39)4
【摘要】新媒体在智能技术赋能下成为当下重要的传播平台和信息高地。

文章以
中国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海报为语料,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海报的
图像构图分析,考察了主流新媒体在疫情防控海报中使用的多模态隐喻类型、疫情
防控话语特征及其建构的国家形象。

研究发现,中国主流新媒体海报中多用战争隐喻、比赛隐喻及家庭隐喻表征疫情防控话语,这些多模态隐喻发挥不同模态符号的
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了表义过程,构建了正面引导、平衡有度,易于被受众接受和认同
的疫情防控话语,建构了人民至上、团结抗疫、可信可敬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总页数】6页(P23-28)
【作者】刘曼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新媒体语境下国家领导人形象多模态建构研究\r——以时政微视频《人民领袖》
为例2.新新媒体语境下国家领导人形象多模态建构的场域解读
——以时政微视频《人民领袖》为例3.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特征研究——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为例4.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特征研究——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为例5.基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官方新媒体运营策略——以某高校二级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新媒体时代下的国家形象建构信息传播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相互依存,全球被压缩为一个整体,在新媒体时代,建设多语种、多平台的全媒体传播机构已经成为国际传播媒体的普遍选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但任何一种新趋势的到来都会产生相应的问题,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特征和优势,增强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的全面创新,在庞大的国际舆论场中借力新媒体传播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发扬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形象业已成为我国国家传播能力建设中不容轻视的一环。

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程曼丽教授认为,“国家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对外传播部门多出互动性强的作品。

同时,对外传播部门应该调整观念,顺势而为,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到国际传播工作中去,发现并鼓励互联网故事的创新之举,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从而使中国好故事既有好的内容,也有好的形式,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从技术视角看,新媒体技术的数字化、虚拟化特征,使信息传播呈现出跨时空、跨地域、跨国界、跨文化的特点。

国家间的交往、互动日趋平凡,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极大丰富,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差异化、群众化的传播特性,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进入21世纪,新媒体已经成为获取新闻信息和传播自身需求的重要平台。

在许多国际热点问题上,新媒体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在线下引发群体骚乱。

网络平台已成为新时期国际战争的主战场,网络传播成为国际斗争的新武器,争夺信息主权、边界、信息规则制定权成为紧迫话题。

向世界宣扬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传统主流媒体系统的形象,而且还依赖新媒体分化、分裂的补充。

在此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借船出海,还要造船出海,建设自身传播通道。

世博会、奥运会等大型国际事件提升了中国的形象及品牌,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国家形象片也注重采用“主动出击”策略,表明政府正在积极作为,同时国人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观念也日渐强烈,不少出版物、电影电视作品争相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国形象。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共情传播: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策略及效果分析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共情传播: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策略及效果分析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共情传播: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策略及效果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在国际交流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北京冬奥会作为我国举办的一次重大国际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展示国家形象、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窗口。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冬奥会期间国际传播策略及效果,分析跨文化共情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以期为未来的大型国际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相关理论,阐述跨文化共情传播的概念及其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重要性。

接着,结合北京冬奥会的实际案例,分析我国在国际传播中采取的策略,包括媒体宣传、文化交流、社交媒体互动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评估这些策略的传播效果,探讨它们在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认同感和促进跨文化理解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对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策略及效果进行总结,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未来大型国际活动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启示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共情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还能为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跨文化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共情传播作为一种有效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其理论基础源自多个学科领域的融合。

在跨文化共情传播中,共情被视为一种理解和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和理解。

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策略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传播活动,实现了对全球受众的共情传播。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共情是通过认知过程实现的,包括对他人情感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这一理论为跨文化共情传播提供了认知层面的解释,即如何通过信息传播来激发受众的共情反应。

社会学:社会学视角强调共情传播在社会互动和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共情传播有助于构建社会共同体,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和理解。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

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塑造【摘要】社交媒体时代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传播正能量、宣传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建设国家形象,社交媒体成为塑造中国国家新形象的关键平台。

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国家形象也面临挑战,需要应对国际舆论的反应。

中国需在社交媒体时代下积极主动塑造国家形象,这是一项长期工作。

社交媒体在塑造中国国家新形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需要加强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和形象建设,以展现积极的形象和价值观,同时跨越挑战,保持国家形象的正面形象。

【关键词】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新形象,正能量,文化,价值观,平台,挑战,国际舆论,重要性,积极主动,长期工作。

1. 引言1.1 社交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社交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之一。

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广,能够快速传播国家形象和信息。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中国政府和国际形象宣传部门能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传递国家政策、文化、价值观等信息,让更多国内外受众了解中国,树立信心。

社交媒体还能够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过程。

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强,让人们更容易参与到国家形象的传播中来。

人们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形式表达对国家形象的看法和支持,同时政府也能够针对民众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国家形象的宣传策略,使国家形象更加立体和丰富。

社交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国家形象可以更加鲜活地展现在世界各地的民众面前,增强国际形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中国国家形象是国家在国际上的“名片”,是国家形象和国际形象最直接的表现。

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

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

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传播在构建国家形象、传播文化价值观、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升影响力的策略,以期为中国媒体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历程进行回顾,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特点和变化。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当前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现状,包括传播渠道、内容制作、受众接受度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挑战,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国际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影响。

为了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文章将提出一系列策略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媒体品牌建设、提高内容质量与创新性、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有望推动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本文旨在对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及影响力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中国媒体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不断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这些阶段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革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推进紧密相连。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媒体传播主要集中在国内,对外传播相对较少。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也逐渐发展并扩大了影响力。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开始逐渐打开国门,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此时,中国媒体开始尝试对外传播,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例如,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英语新闻节目,中国日报等英文媒体相继创刊,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

浅谈我国新闻媒体对外传播中媒体形象的优化

浅谈我国新闻媒体对外传播中媒体形象的优化

浅谈我国新闻媒体对外传播中媒体形象的优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快,新闻媒体对外传播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我国的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因此媒体形象的优化成为了一个亟待关注和改善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我国新闻媒体对外传播中媒体形象的优化进行浅谈,从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内容规范、优化技术手段、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加强内容规范是优化媒体形象的重要举措。

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应当注重传播内容的质量,避免出现低俗、媚俗、偏激等不良内容,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责任感。

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应当注重文化适应性,兼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需求,避免出现文化冲突和误解,为跨文化沟通搭建良好的桥梁。

优化技术手段也是提升媒体形象的必由之路。

以新闻媒体为例,传统的报纸、电视等媒体形式正在逐渐向新媒体平台转变,这就需要媒体加强技术创新和更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需求。

媒体应当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避免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确保信息传播的安全和可靠性。

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优化媒体形象的有效途径。

在对外传播中,媒体应当加大与国际媒体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力度,共同开展报道和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沟通,提升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媒体也应当注重开展跨国际的联合报道和项目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优化媒体形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媒体从专业素养、内容规范、技术手段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只有如此,我国新闻媒体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为促进国际社会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

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

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形象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而随着中国逐渐崛起为全球性大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也成为了中国面对世界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围绕“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探寻新时代下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新时代下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当前,中国正处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为此,国家形象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中国面对世界的重要问题。

国家形象不仅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名片,更是反映中国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

同时,新时代下的国家形象传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形势的影响。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国家形象的传播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各国的传媒力量和信息渠道交织,社交媒体等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信息来源,这为国家形象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2.民间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民间文化往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新时代下,民间文化的传播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认同。

3.政治制度的影响。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制度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外界关注的话题。

在国家形象传播中,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发展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二、新时代国家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尽管新时代下的国家形象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和进步,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意识形态受到质疑。

在国际传播中,中国的意识形态受到了极度的质疑和批评。

尤其是一些在中国内部存在较大争议的或项目,在国际上的传播效果通常不理想。

2.语言隔阂影响传播效果。

在国际传播中,语言障碍往往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

中文是中国内部主要的语言,而英文是国际上主要的语言。

因此,如果不能解决中文到英文的翻译问题,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就可能受到影响。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四篇):论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

当代组织传播问题研究(四篇):论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

张 晓 霞
交与国家形象构建
( 上 海 大 学 影 视 学 院 ,上 海 2 0 0 0 7 2 )
要 :随着 国际间竞争及全 球化的加深,我国外交事业应该积极与 时代潮流接轨 ,力 图实现 多元 化的外交形 式 中共 十八
大着 重强调 要加 强公 共与人 文外交,可谓是 抓住 了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上发展 的关键 ,为 我国外交 战略提 出 了 新 的要求。从早期 的“ 乒乓外交” 到近年来的奥运会、世博会 、遍布全球 的孔子 学院,公 共外交在构建一个 良好国家形象 的同时,也推 动 了国际间的 交往合作,增进彼此的 了解。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下 ,分析 了公共外交 与构建 国家形 象的关系,从宏观 上总结 了我国当前利用新 媒体 开展的公共外交工作, 同时反思存 在的不足之处并给 出了一些 意见和建议
时代 下 ,进一 步研 究总结数 字化信 息传播 的特征 和规律是研 究新媒体 时代组 织传 播 的关键 所
在 。在传播 的研 究过程 中,认清传播主体 、实用化理论 内容 、拓 宽传播 渠道.以组织传播 学的 视 角,一个传播行 为只有 达到传播 的 目的才能称之 为有 效。因此 ,互联 网环境 下的 自组 织传播 需要一种科 学的、健康 的、和谐的传播模式 ,我们积极推 崇在 和谐组 织环境 中的健康传 播 、正 能量传播 。大众媒体 是社会公 众的重要信 息来源 ,媒体肩 负着信 息传播 、健康教育和舆论 引导 的功能,故发挥 大众媒体 的舆论监督 作用是促进组织传播 学发展 的必要 渠道 。本期“ 组 织传播 ”
今 传媒
2 0 1 3 年第 6 期
组织 传播
当代组织传播 问题研究 ( 四篇 )
主持人 :胡河宁
( 温 州医学院组 织传播研 究所所长 )

跨文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

跨文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

跨文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在跨文化语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更直接影响着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本文将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深入探讨跨文化语境下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策略与实践。

文章首先将对国家形象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分析《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背景与目的,探讨其如何通过影像语言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再次,文章将重点分析该宣传片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传播策略,包括其如何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差异化传播,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推广;文章将总结《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塑造与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未来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跨文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日益受到重视。

跨文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更是成为了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

这不仅涉及到国家内部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更需要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文化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对话。

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这部影片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发展成就以及未来愿景,通过影像的力量,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立体、多维度的中国形象。

影片中的长城、京剧、书法等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影片也展示了中国在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和成就,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然而,跨文化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并非简单的文化元素的堆砌和展示。

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元素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这要求我们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时,要充分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接受习惯,以恰当的方式传递信息,避免误解和冲突。

在传播策略上,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采用了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和叙事方式,以全球性的视角和语言,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和形象。

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形象构建话语博弈策略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形象构建话语博弈策略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50学术探讨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形象构建话语博弈策略分析——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许颖(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摘要:新媒体技术被频繁应用到国家形象构建中,对国家软实力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国家形象构建话语博弈策略进行分析,为提升我国国家形象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国家形象;话语博弈策略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050-03一个国家向外投射的自身形象是国家力量在象征领域的关键元素之一,新媒体技术、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势必带来国家形象建构的话语策略的调整。

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建构话语博弈策略,有利于正确把握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路径和方向,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最大化维护国家利益。

一、国家形象、话语权、新媒体的逻辑国家形象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即别国对该国的总体印象和看法[1],“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评价和认定”[2]。

一个国家良好的国际声誉和威望依靠形象传播,如何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不仅是对国家应对能力的一场考验,更是对其形象的全面呈现。

国家形象的建构由国家实力、政府、媒体和事件四个基本要素决定[3]。

国家实力是建构的基础,政府拥有公共权力是主导力量,媒体尤其是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因素,事件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附着点。

用话语的表达、描述、建构而形成的影响力,就构成一种话语权。

话语权的本质是说话者对议程设置及其结果进行影响、控制,达到既定目的。

将这种话语权主体换成国家就构成了国际话语权。

塑造国家形象就要取得话语制造权,“掌握了话语权就掌握了世界”。

当前互联网蓬勃发展,网络媒体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影响力。

网络社会中,人们高度依赖媒介,大多数人都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一个危机事件发生后,新媒体用户会不断访问关于危机事件的新闻,依赖社交媒体来获取事件最新进展,通过移动传播不断探寻事件“真相”,不同背景的受众接纳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社交媒体来源构建了永不停歇的对话场。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外交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外交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外交研究一、引言公共外交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向更广泛的公众传达国家形象、信息和政策,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

而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如何应对这个新的环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与公共外交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公共外交活动正脱离了传统的官方渠道,转向更加直接、多元的平台上进行。

在这个环境中,公共外交活动更具有交互性,普及性和多层面的社会影响。

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公共外交变革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 公共外交传播更加迅速传统的公共外交宣传需要通过新闻机构或国家官方的媒体渠道发布,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直接、广泛、全球化,公共外交活动可以轻灵自如地进行。

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政策宣传,还是各种文化、科技、创意等展示活动,都能够通过网络媒体与社交媒体得到及时宣传与传播。

2. 双向交流更加普及新媒体时代,公众越来越熟悉和喜欢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观点和交流信息。

因此,公共外交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公众对于政策的看法和对相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态度。

同时,公众也可以参与在线辩论、留言等形式,为公共外交活动提供支持和反馈。

3. 能够更加创新与多元化新媒体提供了多种形式和媒介,让公共外交更具有创意和灵活性。

例如,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彩排或者互动直播等方式,将自己的言论传递给更广泛的公众。

又或者,国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邀请公众参与征集和研究提出策略和解决方案等。

三、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策略的转型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为了与时俱进,需要从理念、目标、策略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变革。

下面列举出几项可供参考的策略:1.强调品牌形象传播在社交媒体的流行下,各种媒介形式已变得高度互动和多元化,传统的公共外交宣传方式已经不足以体现更深层次的信息传递。

对于国家来说,准确、清晰、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传达显得极为重要,需要通过策略上提升品牌形象的传播效益。

2. 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更多的互动新媒体时代,与媒体、公众的互动已成为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所谓国家形象,其实是一个美国学者提出来的非常学术的词语,通俗的说,它是一个双方面的东西,就是一个国家认为自己该是什么样的,并且按照这个方向来塑造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其它国家的民众认为这个国家是什么样的,两相结合就是国家形象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宣传都会强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神秘古老。

这会给外国人造成中国“难解之谜”的印象。

神秘化就意味着会被边缘化。

比如,在不少美国国民的心中,说起中国就是饺子和功夫,说到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勤劳勇敢,中国的形象还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还没有和落后松绑。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单方向概念输出或者说传统媒体的国家形象宣传导致的问题,缺乏沟通交流就缺乏理解。

21世纪,一个国家在构筑其国家形象,向国际社会传播其价值理念及文化输出时,传播手段与传播环境与先前已有很大不同,以web2. 0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建构与传播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平台与全新渠道。

这种新媒体新渠道也必然改变着国家形象传播的手段、内容、和效果。

新媒体对国家形象的“渗透式影响”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这种不同在于更有利于实现双向沟通。

传统的软实力传播大体上都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的,而新媒体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双向沟通,可以更好地传达我方价值观与我方立场。

其作为建构与传播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已渐渐为大多数国家接纳并采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运用新媒体,特别是运用web2.0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公共外交是目前外交的一种新发展,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全新思路,新媒体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政治因私人化的呈现而显得民主化与温情化,传播因多介质多渠道而变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而软实力的建构变得越来越“柔和”,越来越“润物细无声”。

对于国家形象宣传而言的新媒体特别强调其互动性,这样的新媒体打破了沉闷的国家政治基调、从受众的角度而言,让国家形象不是一个外表看似光鲜的空壳皮囊,而是一个注满血肉的鲜活生命体。

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宣传越软越好。

为什么要越软越好?由新媒介特征决定:新媒体中传播者不同,大众容易被文化的东西、品牌的东西、特色的东西吸引并身不由己的传播。

传播权在受众手里,受众选择想看的看,想了解的了解。

在新媒体平台上,官方的枯燥的没有话题价值的、不能引起共鸣的东西不受欢迎。

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新媒体能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再传播,而再传播的过程中夹杂大量个人色彩,也弱化了事件本身的政治色彩。

新媒体导致国家形象传播的趋势:1.弱化政治印象强调亲民文化(软实力传播)一天,美国男孩吉姆捧着可乐和薯片,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篮球赛。

忽然,他被一则洋溢着浓郁东方风情的广告吸引住了。

画面中的西方男孩和吉姆一样年轻、有活力,他背着巨大的旅行包,行走在泰姬陵、印度门、阿格拉堡。

正巧赶上了印度传统的洒红节,在充满印度情调的音乐声中,只见人们用彩色的粉末相互喷撤,欢乐充满了大街小巷。

这个西方男孩被热情的印度人喷了个五颜六色。

满身“挂彩”的他细细品味这独特的节日祝福,脸上露出愉悦的神情。

抬眼一看,一条悠长的小路通向远方的一片美景,一个邮筒刚好立在路旁。

这个男孩忽然想起了什么,马上卸下行囊,找出一张明信片,写下了“不可思议的印度”,然后把卡片投入邮筒,寄向了远方的家……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的吉姆一时之间竟然忘记了吃薯片,他的心底第一次升起了对印度这个东方古国的神往。

多年前,印度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投放的这则广告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一些人对印度的看法——原来印度并非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而是一个充满色彩、让人惊喜的神奇之地。

虽然这则广告运用了传统媒体作为呈现方式,但效果却不输新媒体。

因为他足够软、足够润物细无声。

相比我国已经推出和正在筹拍的两部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和《角度片》,我国的形象片给像在介绍一个“产品”的历史、特点、价值。

灌输给受众某种理念和印象。

而非擅长运用“感情诉求”打动受众,这里的“感情诉求”就是一个闪光点——能一击命中受众软肋、并能让受众自身产生对于国家印象。

就如同开头讲到的“国家形象”一词,涉及到两个方面,而我国只做了一半。

放在新媒体的语境中,在这个强调双向互动的语境中,一条能真正打动受众的广告就具有传播价值,从而会被大众传播。

这也就达到了病毒营销的效果。

两条国家宣传片放在同样的新媒体语境中,除去主观因素,其传播效果的差别应当显而易见。

2.新媒体利于传播国家形象概念国家形象的概念通常通过宣传片来阐述,在近十年前,英国曾别出心裁地通过概念主题活动等方法向中国向世界传达英国的新形象。

而这个概念却也只是昙花一现,难以改变人们对英国的固有印象。

长久以来,英国总被冠以“守旧、传统、缺乏活力”这样的修饰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发起了“酷不列颠”活动,力图打造全新的国家形象。

2003年,利用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的时机,英国在华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公关行动——“创意英国”。

活动持续了将近一年,在广州、深圳、北京和上海等中国城市举办了数百场派对、沙龙等活动,内容涵盖文化艺术、时尚设计、科学技术、体育传媒、教育教学、商业贸易、金融商业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据统计,超过10万的中国民众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了一个富有创新活力和进取精神的新英国。

10年前的例子放在当今社会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概念传播更适合新媒体。

“酷不列颠”引发的潮流效应能在新媒体上掀起波澜让更多人知晓。

新媒体让概念便于视觉化、具有连续性,始终让受众和概念产生粘连,各种主题活动、派对、行为艺术能被持续再加工再传播。

长期的活动才不至于会被人渐渐淡忘,通过新媒体能见缝插针,潜移默化地向受众输入概念精神,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引新的眼光和参与度,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影响。

3.小事件影响国家形象:新媒体传播平台非常有利于“ 形象碎片” 的“ 多节点扩散”。

Web2.0 的每一个用户都是和周围节点相联系的独立节点,而每一个节点同时既是受者,又是传者。

每一个节点在接收到信息后,都将信息传送到周围的节点,形成信息的散射,收到信息的节点也将信息传送到周围的节点。

这种“多节点扩散”的传播模式打破了先前“铁板一块”的形象传输模式,每一个接受者都是形象碎片与意义的生产者与传递者,他们因为参与到整个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而对这一“国家形象”有着天然的友好与接纳感。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在内容上容易获得目的用户的“亲近性”,在覆盖上能够形成“最广泛的覆盖”,从而使得形象权力不但从质还是量上都能获得增强。

新媒体上传播的国家形象是真正的“形象”或者说是“个性”。

新媒体的受众最爱“以小见大”从小点中挖掘价值。

这样一来,同样一个事件在传统媒体上传播和在新媒体上传播的效果就全然不同。

例如近期热门的“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事件。

对于中老年年龄段这一不习惯使用新媒体的人群来说,在传统媒体上获得信息后,这件事最多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少对事件本身进行再加工。

而对于习惯使用新媒体的年轻人群体而言,各种信息再加工层出不穷,这些加工夹杂了基于对美国形象印象个人色彩。

由于新媒体的特征让再加工信息得以传播,从而不断加深受众对事件的印象,对美国形象的印象。

不论形象好与坏,起码事件通过新媒体载体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这种传播即使在传播源上带有政治色彩,但在传播过程中也渐渐被弱化消减。

这样的例子数不甚数,在每一次国际大事件中总有一些小事件、小的闪光点被广为流传,这一特点在新媒体中表现的尤其突出。

新媒体传播快、反应速度快、公众参与度高,使得小事件的传播影响更为深远,从而以小见大地加深国家形象。

总体来看,中国软实力建构与传播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争夺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另一个是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媒体是各类媒介形式的聚合体,是融视、听、写、触于一体的融媒体。

这种性质使得经由这一平台所传播的信息及其负载的形象更加生动,能够给人以强大的感官刺激,这种感官刺激对于塑造形象是十分有利的。

新传媒环境的形成,增加传播信息的渠道,改变了接受信息的方式、理解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受众单一的传播客体性质。

人们对周围现实客观世界的介入大大加强。

在新传媒环境中,传者更加难以控制信息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对于信息所引发的传播效果也更加难以预料。

在新传媒环境中,国家形象建构必须服从于信息的传播规律。

我们长期以来的对外传播活动对传播规律的研究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传播活动的复杂性,倾向于过分强调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功能,而很少强调对外政的制定应考虑传播效果。

新传媒环境的日益形成,传播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各种媒体的活力被激发,传播规律的巨大价值将日益被证明。

任何一种传播方式,它的传播是否有效,依赖于对传播规律的尊重程度。

新传媒环境下,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也同样需要充分研究和尊重传播规律,并不断研究和总结新的传播规律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互联网提升国家形象的意义》《网络传播》《新媒体与中国软实力的建构与传播》《互联网传播国家形象要从细节入手》《世界知识》——《国家的形象宣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