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的规模是否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有力资 源?William P·Barnett 和David G·McKendrick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型企业往往在技术竞赛中处 于领先地位,但在市场中发展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 方面却不及小型企业[26]。
还有学者从企业的性质、商誉、道德投资、道 德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伦理道德的特殊效用和价 值等角度,剖析了伦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内在 机理,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在于卓越的企 业伦理理念和道德体系。企业伦理是企业在处理内 外关系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集中反映了企 业的经营宗旨、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伦理道德的 根本作用在于它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强大整合,突出 表现为对人力资源的整合[27]。
2 资源和能力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来源 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竞争市场不断细化,企业从外部环境寻求获取持续 竞争优势的力量越来越困难,于是纷纷将目光转向 企业内部。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和能 力。
1984年沃纳菲尔特发表《企业资源基础论》 一文,提出了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获利和维持竞争 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 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 键。对于资源的类型,最简单的分类就是Grant 提
在某一特定区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 以及相源自文库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 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形象。这种区域经济,利用专 业化分工提高效率,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外 部经济效益、劳动力市场共享、在竞争博弈中获 益、创新能力加强[10]。企业集群存在高度的合作与信 任,这主要是基于集群中存在集体惩罚机制,使得企 业一次性违约是不经济的。参与集体惩罚的企业数量 越多,集体惩罚力量就越强,企业越不敢违约,因而 增加了整个集群和集群中的企业的竞争优势[11]。
出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而Barney则将企业资源分为 物 质 资 源 、 人 力 资 源 和 组 织 资 源 。 Hafer& Schendel 认 为 , 企 业 资 源 包 括 金 融 资 源 、 物 质 资 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 Das&Teng还进一步分析金融资源、技术资源、物质 资源和管理资源在组建联盟过程中的作用。Mi11er& Shamsie认为,基于模仿壁垒,所有的资源可分为两 大 类 , 即 以 所有 权 为 基 础 的 资 源 (property-based resources) 和 以 知 识 为 基 础 的 资 源 或 知 识 资 源 (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12]。
始分析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1 产业组织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来源研究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 特 ( Michael E·Porter ) 于1980 年到 1990 年之 间发 表 了他 的 经 典之作“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 势》、《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他在战略管理领 域的世界级大师地位。波特确定了分析产业和竞争 对手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著名的竞争力分析五要素 模型,认为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决定了它的盈利能 力是高于还是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而长时间维持 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其根本基础是持久性竞 争优势。企业可以拥有的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低 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 形式与企业寻求获取这种优势的活动范围相结合, 可产生在企业所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三个基本 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目标集 聚战略有两种变形,即成本集聚和差异化集聚[2]。
60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 17卷
在于路径依赖性和历史依存性,使竞争优势得以保 持和扩大。此外,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还必须依赖于 企业这种知识保护的制度,即企业提供一种“隔离 机制”以保护企业的知识创新不被竞争对手盗用或 模仿[21]。通过建立隔离机制,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易被模仿和转移,从而维持企业在较长时间内的 竞争优势。天然具有隔离机制的企业文化、品牌、 管理能力以及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机制是形成和维持 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 度予以重视[22]。
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 超过其成本的价值[3](p3)。企业可以选择和推行一种 基本战略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方法,以价值链 作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基本分析工具。战略制定 和战略实施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 主要环节。波特创造性地以竞争优势为中心,将二
基本价值链[3](p41)可以就某一项进行再分解,从 而形成复杂的价值活动的集合体。从企业价值链可 以看出,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企业文 化、协调管理、品牌、商标、商誉、专利、商业秘 密、客户关系、渠道、良好的供应链、良好的社会 形象与关系等,支撑着整个价值链,影响着每个价 值活动,决定其成本和歧异性,从而决定了企业的 竞争优势,因此,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源 泉[6]。另有观点主张企业应转变成本管理观念,将 单一的生产成本管理扩展到整个价值链的产品成本 管理,正确运用价值链分析技术,提升自身成本管 理 水 平 , 增 强 企 业 的 成 本 竞 争 优 势[7] 。 Jeff Herrmann 和 Brian Hodgson 认 为 企 业 发 展 供 应 链,对于获取竞争优势来说比以往更重要[8]。
竞争优势这一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于 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任何战
1939年率先提出,经霍弗和申德尔引入战略管理领 域[1]。对竞争优势的研究是伴随战略管理的不断 深
略的核心所在,实施竞争战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 业寻求、维持、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4]。 企 业 要 通
入而展开的。由于战略竞争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过产业结构的分析来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然后通
1990年 ,著 名 管 理学 家 普拉 哈 拉德 ( C. K. Prahalad)和哈默尔(Garry Hamel)在权威杂志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一文 首 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 念。核心竞争力概念本身,在探求竞争优势本源的 问题上具有一种先天的优势。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 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性学习,尤其涉及 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问题[13]。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簇群”(Clusters) 是位于某个地方、特定领域内获得不同寻常的竞争 胜利的重要集合,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 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9]。 波 特指出,“簇群”通过三种方式影响竞争:生产 力、创新、新业务的形成。在生产力的影响方面, 处于第一位的就是关于获取雇员和供应商的更好途 径的讨论,在有活力的“簇群”内公司可以利用现 有的各种专业化、有经验的雇员,从而降低他们在
如何构筑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发展,成 过寻找价值链上的有利环节,利用成本领先或性能
了战略管理的中心课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分别 差异来取得竞争优势[5](p6)。根据波特教授的价值链
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寻找竞争优势的来源。以下从三 模型,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价值链的不同链接点开
个角度对竞争优势来源问题进行综述。
对企业来说,知识已经成为竞争优势的最重要 的资源之一,尤其对于那些为顾客提供知识服务的 企业[17]。作为知识的储存体,企业的动态能力是激 烈竞争环境中具有非凡业绩的本源所在[18]。 测 试 企 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包括:创新能力、难以模 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正是在这几个方面, 企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在有效的市场向消费者提供 具有价值的产品的过程中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能 力,主要表现为企业优于产业水平的经营业绩。因 此,快速知识转化是成功的关键[20]。知识作为企业 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具 有的知识存量的类型和特性决定的,即具有意会 性、过程性的知识与复杂性、相互关联性特点作用 产生“原因模糊”使其难以观察和模仿;另一方面
59
企业竞争优势。在“簇群”与创新的关系方面,波 特教授认为“簇群”在持续提高公司创新能力方面 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此论点说明,公司可以通过 “簇群”的方式来获取创新优势,而集群对创新的 作用是体现在导致内部试验、运行的低成本和产生 绝对性压力(竞争性压力、同等条件下的压力、持 续不断的比照压力)。内部运行的低成本是以组织 协作活动为基础的,组织协作活动要靠有效的人力 资源管理提升组织效率。绝对性压力对企业决策者 产生激励,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从“簇群”与新业 务方面来看,波特认为,“簇群”对新业务的吸引 力来自于“簇群”企业内各个成员相互合作、更容 易使他们感知到构成经营业务的产品或服务方面的 差异。在“簇群”的地区经常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 资本、技术、投入和员工,把这些组合起来就可以 组成一个新的企业。此论点是基于对资源的有效配 置为前提的,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基于有效的管 理,有效地管理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从 “簇群”对竞争的影响关系的分析可看出,人力资 源管理是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簇群”是具体的 方式,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以产业“簇群”的 方式可以保持企业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问题研究成果的综述,旨在透过诸如成本、差异、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发 现
隐藏在其背后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本源所在──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 F038.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8-8814(2007)04-0058-04
巴内指出,企业潜在的具有四种特征的资源 促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这些特征是价值性、稀缺 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14]。具有如上四种特 性的资源便是企业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
POH-LIN YEOH和KENDALL ROTH 通过对 医药业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企业资源和能力与持续竞 争优势的关系,认为研发和销售力对企业的持续竞 争优势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5]。夏清华通过对早 期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80年代的产业经济 学的结构分析以及90年代的基于能力竞争的理论演 进的分析,试图说明企业的持续优势和增长的动力 越来越依赖于无形的能力优势[16]。
3 外部-内部结合视角下的竞争优势 来源研究
第17卷 第4期 2007年8月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Technology College
Vol.17 No.4 Aug. 2007
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勾晓瑞
(洛阳理工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的中心课题,对竞争优势的研究伴随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深化。通过对竞争优势来源
如果假设企业基础资源的观点是正确的,则 人力资源管理很可能成为支持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 优势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来源[23]。有学者以资源为基 础的战略理论出发,理论性地解释为什么人力资源 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 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创新,构筑企业的竞争 优势[24]。虽然不少学者从人力资源的特性出发,指 出人力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有人认为这种观 点混淆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或是把表 象的特征归结为根源。人力资源仅仅代表了企业竞 争优势的可能性,而人力资源活动使这种可能性转 化为现实,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25]。
收稿日期: 2007-05-09 作者简介: 勾晓瑞(1971-),女,吉林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工程
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招聘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9]。 在此 ,受 关 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人员的招 聘,以集群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从成本优势来获取
第4期
勾晓瑞 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还有学者从企业的性质、商誉、道德投资、道 德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伦理道德的特殊效用和价 值等角度,剖析了伦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内在 机理,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在于卓越的企 业伦理理念和道德体系。企业伦理是企业在处理内 外关系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集中反映了企 业的经营宗旨、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伦理道德的 根本作用在于它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强大整合,突出 表现为对人力资源的整合[27]。
2 资源和能力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来源 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竞争市场不断细化,企业从外部环境寻求获取持续 竞争优势的力量越来越困难,于是纷纷将目光转向 企业内部。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和能 力。
1984年沃纳菲尔特发表《企业资源基础论》 一文,提出了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获利和维持竞争 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 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 键。对于资源的类型,最简单的分类就是Grant 提
在某一特定区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 以及相源自文库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 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形象。这种区域经济,利用专 业化分工提高效率,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外 部经济效益、劳动力市场共享、在竞争博弈中获 益、创新能力加强[10]。企业集群存在高度的合作与信 任,这主要是基于集群中存在集体惩罚机制,使得企 业一次性违约是不经济的。参与集体惩罚的企业数量 越多,集体惩罚力量就越强,企业越不敢违约,因而 增加了整个集群和集群中的企业的竞争优势[11]。
出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而Barney则将企业资源分为 物 质 资 源 、 人 力 资 源 和 组 织 资 源 。 Hafer& Schendel 认 为 , 企 业 资 源 包 括 金 融 资 源 、 物 质 资 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 Das&Teng还进一步分析金融资源、技术资源、物质 资源和管理资源在组建联盟过程中的作用。Mi11er& Shamsie认为,基于模仿壁垒,所有的资源可分为两 大 类 , 即 以 所有 权 为 基 础 的 资 源 (property-based resources) 和 以 知 识 为 基 础 的 资 源 或 知 识 资 源 (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12]。
始分析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1 产业组织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来源研究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 特 ( Michael E·Porter ) 于1980 年到 1990 年之 间发 表 了他 的 经 典之作“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 势》、《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他在战略管理领 域的世界级大师地位。波特确定了分析产业和竞争 对手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著名的竞争力分析五要素 模型,认为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决定了它的盈利能 力是高于还是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而长时间维持 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其根本基础是持久性竞 争优势。企业可以拥有的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低 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 形式与企业寻求获取这种优势的活动范围相结合, 可产生在企业所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三个基本 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目标集 聚战略有两种变形,即成本集聚和差异化集聚[2]。
60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 17卷
在于路径依赖性和历史依存性,使竞争优势得以保 持和扩大。此外,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还必须依赖于 企业这种知识保护的制度,即企业提供一种“隔离 机制”以保护企业的知识创新不被竞争对手盗用或 模仿[21]。通过建立隔离机制,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易被模仿和转移,从而维持企业在较长时间内的 竞争优势。天然具有隔离机制的企业文化、品牌、 管理能力以及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机制是形成和维持 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 度予以重视[22]。
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 超过其成本的价值[3](p3)。企业可以选择和推行一种 基本战略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方法,以价值链 作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基本分析工具。战略制定 和战略实施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 主要环节。波特创造性地以竞争优势为中心,将二
基本价值链[3](p41)可以就某一项进行再分解,从 而形成复杂的价值活动的集合体。从企业价值链可 以看出,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企业文 化、协调管理、品牌、商标、商誉、专利、商业秘 密、客户关系、渠道、良好的供应链、良好的社会 形象与关系等,支撑着整个价值链,影响着每个价 值活动,决定其成本和歧异性,从而决定了企业的 竞争优势,因此,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源 泉[6]。另有观点主张企业应转变成本管理观念,将 单一的生产成本管理扩展到整个价值链的产品成本 管理,正确运用价值链分析技术,提升自身成本管 理 水 平 , 增 强 企 业 的 成 本 竞 争 优 势[7] 。 Jeff Herrmann 和 Brian Hodgson 认 为 企 业 发 展 供 应 链,对于获取竞争优势来说比以往更重要[8]。
竞争优势这一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于 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任何战
1939年率先提出,经霍弗和申德尔引入战略管理领 域[1]。对竞争优势的研究是伴随战略管理的不断 深
略的核心所在,实施竞争战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 业寻求、维持、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4]。 企 业 要 通
入而展开的。由于战略竞争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过产业结构的分析来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然后通
1990年 ,著 名 管 理学 家 普拉 哈 拉德 ( C. K. Prahalad)和哈默尔(Garry Hamel)在权威杂志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一文 首 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 念。核心竞争力概念本身,在探求竞争优势本源的 问题上具有一种先天的优势。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 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性学习,尤其涉及 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问题[13]。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簇群”(Clusters) 是位于某个地方、特定领域内获得不同寻常的竞争 胜利的重要集合,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 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9]。 波 特指出,“簇群”通过三种方式影响竞争:生产 力、创新、新业务的形成。在生产力的影响方面, 处于第一位的就是关于获取雇员和供应商的更好途 径的讨论,在有活力的“簇群”内公司可以利用现 有的各种专业化、有经验的雇员,从而降低他们在
如何构筑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发展,成 过寻找价值链上的有利环节,利用成本领先或性能
了战略管理的中心课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分别 差异来取得竞争优势[5](p6)。根据波特教授的价值链
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寻找竞争优势的来源。以下从三 模型,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价值链的不同链接点开
个角度对竞争优势来源问题进行综述。
对企业来说,知识已经成为竞争优势的最重要 的资源之一,尤其对于那些为顾客提供知识服务的 企业[17]。作为知识的储存体,企业的动态能力是激 烈竞争环境中具有非凡业绩的本源所在[18]。 测 试 企 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包括:创新能力、难以模 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正是在这几个方面, 企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在有效的市场向消费者提供 具有价值的产品的过程中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能 力,主要表现为企业优于产业水平的经营业绩。因 此,快速知识转化是成功的关键[20]。知识作为企业 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具 有的知识存量的类型和特性决定的,即具有意会 性、过程性的知识与复杂性、相互关联性特点作用 产生“原因模糊”使其难以观察和模仿;另一方面
59
企业竞争优势。在“簇群”与创新的关系方面,波 特教授认为“簇群”在持续提高公司创新能力方面 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此论点说明,公司可以通过 “簇群”的方式来获取创新优势,而集群对创新的 作用是体现在导致内部试验、运行的低成本和产生 绝对性压力(竞争性压力、同等条件下的压力、持 续不断的比照压力)。内部运行的低成本是以组织 协作活动为基础的,组织协作活动要靠有效的人力 资源管理提升组织效率。绝对性压力对企业决策者 产生激励,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从“簇群”与新业 务方面来看,波特认为,“簇群”对新业务的吸引 力来自于“簇群”企业内各个成员相互合作、更容 易使他们感知到构成经营业务的产品或服务方面的 差异。在“簇群”的地区经常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 资本、技术、投入和员工,把这些组合起来就可以 组成一个新的企业。此论点是基于对资源的有效配 置为前提的,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基于有效的管 理,有效地管理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从 “簇群”对竞争的影响关系的分析可看出,人力资 源管理是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簇群”是具体的 方式,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以产业“簇群”的 方式可以保持企业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问题研究成果的综述,旨在透过诸如成本、差异、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发 现
隐藏在其背后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本源所在──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 F038.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8-8814(2007)04-0058-04
巴内指出,企业潜在的具有四种特征的资源 促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这些特征是价值性、稀缺 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14]。具有如上四种特 性的资源便是企业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
POH-LIN YEOH和KENDALL ROTH 通过对 医药业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企业资源和能力与持续竞 争优势的关系,认为研发和销售力对企业的持续竞 争优势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5]。夏清华通过对早 期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80年代的产业经济 学的结构分析以及90年代的基于能力竞争的理论演 进的分析,试图说明企业的持续优势和增长的动力 越来越依赖于无形的能力优势[16]。
3 外部-内部结合视角下的竞争优势 来源研究
第17卷 第4期 2007年8月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Technology College
Vol.17 No.4 Aug. 2007
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勾晓瑞
(洛阳理工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的中心课题,对竞争优势的研究伴随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深化。通过对竞争优势来源
如果假设企业基础资源的观点是正确的,则 人力资源管理很可能成为支持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 优势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来源[23]。有学者以资源为基 础的战略理论出发,理论性地解释为什么人力资源 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 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创新,构筑企业的竞争 优势[24]。虽然不少学者从人力资源的特性出发,指 出人力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有人认为这种观 点混淆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或是把表 象的特征归结为根源。人力资源仅仅代表了企业竞 争优势的可能性,而人力资源活动使这种可能性转 化为现实,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25]。
收稿日期: 2007-05-09 作者简介: 勾晓瑞(1971-),女,吉林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工程
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招聘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9]。 在此 ,受 关 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人员的招 聘,以集群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从成本优势来获取
第4期
勾晓瑞 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