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产业 贸 易 中的重要 性 。 研究 内生 比较 优势理 论 的学者
上 比较公 认 的一 种 工业 竞 争 力评 价 方 法 来 分析 区域 工 业竞 争力 [。我 国社 会科 学 院工 业研究 所金 碚等 学 4 ] 者 应 用影 响 因素 剖 析 法 的评 价 方法 建 立 了我 国产 业 国际 竞争 力分 析 的基 本框 架 ; 会 科学 院裴 长洪 建立 社 了行 业分 析 、 场类 型 ( 市 结构 ) 和价 值链 三种 方法 相结 合 的产业 国际竞争 力经 济分 析框 架 : 若恩 等教 授 与 任 荷 兰 国 际产 出与 生产 率 比较 项 目(C P 组 的专 家合 IO ) 作 从 相对 价格 水 平 、 位 劳动 成 本 、 产 率 等 角度 探 单 生 索 了 中 国制 造业 的 比较 优 势和 国际 竞争力 [。 5 ]
1 区域 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李 嘉 图最 先 从 劳动 生 产 率 角度 提 出 比较 成 本优
产业 国际竞 争 力“ 国家菱 图” 型 . 模 以及他 的驱 动 产业 竞争 力 力量 模 型 和产 业 发 展 四 阶段理 论 为产 业竞 争 力研 究提 供一 个全 面的 分析框 架 ; 区域 产业竞 争 力 在
中, 巴拉 萨 ( aas ) B l a 分析 了 比较优 势 的变动 是 因为产 s 业 的 资源 禀赋差 异 状况 发生 的阶段 性 变化 …: 尔 茨 舒 ( W ・c ut) T・ S h l 以人 力资 源 作为新 生产要 素 来 分析 美 z
国劳 动生 产率较 高 的原 因 ,解 释 了里 昂惕 夫 之迷 : 克
鲁格 曼 ( rg a ) 为在 市 场 不 完 善 和 垄 断 竞 争 条 K um n 认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摘要:0世纪90年代以来, 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成为学术界和工商界关注的焦点;核心能力战略兴起的背后, 实际上是竞争力理论的复兴与发展;沿着竞争力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 对基于资源与能力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理论综述, 归纳为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3个流派, 为竞争力理论研究和企业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竞争力; 资源; 能力竞争力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应用最新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综合的应用科学体系, 主要涉及3 个方面的问题: ①竞争优势之源是什么, 即什么带来了竞争优势; ②竞争优势之“源”是通过什么样方式表现出来的, 即“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 ③如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即要回答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竞争力理论存在于经济学与企业战略管理两大研究领域;经济学侧重于对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 从理论上探究什么是竞争优势之源; 而战略管理理论,则主要从企业经营实践角度出发, 为经营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从历史发展看, 竞争力理论可以归纳成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理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理论、企业创新理论和基于评价方法的竞争力理论5个方面;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从市场定位, 逐步转移到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上来, 并由此产生了企业的内在成长理论, 进而逐渐演化为两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学派, 即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本文对此进行理论综述, 以期为竞争力理论研究和企业发展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一、企业内在成长理论资源与能力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Marshall A , 1925 所提倡的企业内部成长观点和他所提出的企业知识基础理论;他认为由于专业化分工导致企业内部出现新的协调问题, 因而技能、知识和协调不断增加产生新的内部专门职能, 企业内部会发生伴随生产进程的公开知识积累, 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化;同时每个行业是由一系列异质企业所组成的, 单个企业的成长、衰退是经常性的, 但一个行业则可以经受长期的波动平稳地向前发展;张伯伦Chamberlin E, 1933 和罗宾逊Robinson, 1934 重点研究了企业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 认为, 特有的资产或能力是使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并获取经济租金的重要因素;钱柏林列举了企业的几种关键资源, 如技术能力、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管理者独立工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商标和专利等, 被广为引用;后马歇尔主义者佩罗丝Penrose E, 1959 提出企业内在成长理论, 极大地发展了马歇尔“内部经济”的思想;她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企业是一个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 企业内部存在着通过知识积累以拓展生产领域的机制, 而且这种知识积累是一种内部化的结果, 节约了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 新的管理者才能释放出解决新问题、促进企业成长的能量;理查德森Richardson GB, 1972 把注意力集中于马歇尔的“外部”问题, 提出企业间协调的知识基础理论, 补充了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市场与企业相互替代的交易费用理论, 同时又发展了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他认为企业的合作和关系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组织方式, 是因为企业的内部组织从根本上说是协调“互补性活动”的结果;合作性协调的基本内涵是协调企业各方的能力;组织间协调是界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第三种协调机制, 协调需要的专门能力是通过逐渐学习积累的;“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在20 世纪80 年代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战略管理领域及企业理论界、产业经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成为企业竞争力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1984 年, 随着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 B 在美国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企业资源学说Aresou rce2based view of the f irm ”一文, 企业能力理论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流派, 这两个流派都是建立在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基础上, 并为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深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一派是资源基础理论, 它以沃纳菲尔特及其发表的企业资源学说为起始标志; 另一派则延续能力理论对于企业能力的关注, 提出了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学说, 我们称之为能力学派;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要素, 包括有形资源如设备、厂房、人员、土地和资金等及无形资源如商标、公司形象和文化等;在资源的差异能够产生收益差异的假定下, 企业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之所以赢利, 是因为企业内部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积累的知识在企业间存在差异, 资源优势会产生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具有的有价值性、稀缺性、知识性和不可复制性以及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的资源, 可以产生成本低或差异化高的产品, 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 企业竞争力就是这些特殊的资源;因此,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内部, 依赖于企业的异质性的、稀缺的、非常难于模仿的和高效的专有资源; 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源的内在动力, 可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不断形成和这些专有优势资源的不断使用;科利斯Co llis D J , 1995 和蒙哥马利Mon tgom ery, 1995 在“资源竞争: 90 年代的战略”一文中提出, 企业资源观是建立在波特的竞争策略与核心能力竞争两种策略方法基础上的;企业是实体资产、无形资产及能力三大素质的组合, 企业的资产与能力决定企业的效率与成效, 拥有最佳且最适当资源的企业比竞争对手表现得更佳或成本更低,从而成功;企业中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 企业竞争策略的研究重点就是一家企业的资源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左右企业的表现;有竞争价值的企业资源有形、无形、能力与基本市场力量的动态相互作用表现为稀有性、专用性、需求性 , 决定某一资源或能力的价值;尽管同属于资源学派, 但他们对于资源所包含内容的不同理解, 又形成了不同的资源观;普拉哈拉德P rahalad C K, 1990 等人认为竞争资源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因而他们认为协调与有机结合的学识是主要资源, 能力与知识似乎没有太大区别, 都被视为一般资源; 巴尼Barney J B, 1991 也认为能力与资源是同一回事,企业的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本以及组织资本的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另外, 还有一种资源观是将社会资本纳入其中;他们认为, 社会资本能够为企业提供收益;三、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的出现源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局限性, 以科斯Coase R H, 1937 理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所有企业, 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 提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然而, 现代企业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诸多现象,忽略了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企业具有独特的“生产特征”; 无法有效解释企业实践活动中一些重要现象, 如企业运用外部资源从事过度负债经营活动;企业能力理论的兴起同时源于主流管理理论的缺憾;管理学发展历程中, 18 世纪中后期到19 世纪末期强调经验管理, 20 世纪初至20 世纪40 年代信奉科学管理, 20 世纪60 年代末至20 世纪70 年代崇尚战略管理;到20 世纪80 年代初,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企业竞争力理论成为管理学的主流理论;然而, 波特5 种竞争力模型不能突破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限, 他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 没有很好地站在企业成长的角度, 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在指导企业竞争力的实践中仍显得乏力;为此, 一批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研究学者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和分析企业, 寻求一种全新的理论, 以更好地说明: 企业是什么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研究者把归宿点归于企业所拥有的特殊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e , 从企业内在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 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能力理论competence theory of the firm 应运而生;能力学派认为能力是企业有效使用资源, 并使其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新的能力与资源的能力, 其本质是组织在某一方面的知识, 是确定资源组合的生产力; 企业能力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能力分工,认为企业中蕴涵着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 确保企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更有效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能力观有3 层含义: ①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力, 其本质是一个能力体系; ②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产品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③企业的能力储备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范围, 能力的差异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力理论包括核心能力理论、基础能力理论、动力能力理论以及基于流程的能力理论等;1. 核心能力理论普拉哈拉德P rahalad C K 和哈默Ham el G于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就短期而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但长期而言, 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核心能力co re competence“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分为3 种主要类型: ①市场通路能力, 包括品牌发展管理、市场营销、分销与后勤、技术支持等, 帮助企业尽可能贴近顾客; ②与诚信有关的能力, 如质量管理、产品时间周期、供货的及时性和存货管理等能力, 使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快、更具柔性和可靠性; ③与功能有关的能力, 包括能够使企业提供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及能够提供使顾客获得与众不同利益的产品的各项技术;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的、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时, 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 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核心能力的管理方面有4 个关键任务, 即选择核心能力、构造核心能力、配置核心能力和保护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理论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①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 ②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 ③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④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关于核心能力与其他战略观点的联系,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但不是所有竞争优势都是核心能力;产业竞争的观点着重于终端的产品或服务, 而能力的观点着重于潜在后面的能力; 市场位势竞争策略分析的是终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问题, 核心能力分析的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 以产品特性为定义单位的战略业务单元, 限制了发掘潜在机会的视野, 而核心能力有助于发现进入新领域的机会和有效资源配置; 传统市场份额主要是指品牌份额与终端产品份额, 核心能力份额虽不好测量, 但可以通过核心产品份额来研究;核心产品介于能力与终端产品之间, 建立核心产品份额是建立核心能力份额的途径之一;2. 基础能力理论桑切斯Sanchez R 和黑恩Heene A 等人在核心能力基础上, 提出综合动力性的、系统性的、认知性的和整体性的能力概念, 把基础能力作为研究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框架;能力是为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协同各种资源配置的组织能力, 即能力的“知识观”knowledge-based view 或知识资本 intellectual capital;能力理论认为作为战略变化动力的管理者认知和组织学习的能力, 决定了个体企业的资源禀赋与决定工业结构的资源积累禀赋;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关键资源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的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强化企业的能力有两种途径: 能力的构建使现存资产与能力获得数量变化的过程与能力的杠杆作用运用现有能力满足现有或新的市场机会;基础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把能力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管理, 重视企业网络和联盟的作用, 快速配置临时资源链以获得短期市场机会的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理论认为产业组织理论、基础资源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均提出了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企业不应仅仅被描写为原有经济实体或资源的积累体, 而应被看做是一个有适应能力和变异的有机体, 一个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系统;组织的一致性就是对作为系统的企业所有要素进行排队组合, 创造出在全企业得到支持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基础能力理论提出能力的动力性;能力的动力性是环境与组织的变化与共同进化的动态性, 是形成能力和基础能力理论的主题, 其分析包括企业内人员与团队的相互作用、企业与企业外资源提供者的相互作用、企业与顾客的相互作用、竞争对手与竞争伙伴的相互关系;复杂动态的环境造成了不确定性, 使管理者的认知产生了局限性;管理者的认知差异反应在制定目标与整合、配置资源的差异, 进而使拥有和使用相同资源的企业出现能力的差异;要对复杂且具有差异的实现战略目标的资源从整体上进行管理, 实现对能力构建和发挥能力的杠杆作用;知识与技能资源是关键的变量资源, 企业学习及获得新能力的能力对在动态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动力能力理论提斯Teece D T , 1997 提出了动力能力理论;该理论实际上是基础能力理论关于能力动力性思想的进一步的延伸;提斯认为资源和能力并非是一个分析性的问题, 资源是“粘性的” sticky , 企业所拥有的特异资源并非能随意改变或更新, 而是依赖路径演化;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4 个层次: 企业购买的生产要素和获得的公共知识, 这是企业的基础, 但由于非企业专有, 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战略要素; 企业的专有资产, 如商业秘密、生产秘诀和特殊的生产工艺等, 由于融入了企业的无形知识, 因而非常难以复制和模仿; 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和专有资产有机地整合起来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这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专有活动, 使企业比市场更有效率, 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与竞争对手比有显着优势的能力, 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对于目前激烈变化的环境来讲, 能力也必须不断地创新, 企业动力能力就成为最关键的能力;动力能力理论强调为适应目前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 企业必须不断获取、整合, 具有能确认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性的能力;动力能力可以在给定的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条件下, 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动力功能理论分析的单元不仅是笼统的资源, 而且是有利于维持动力功能的组织过程专有资产状况和获得资源与能力的路径;4. 基于流程的能力理论波士顿顾问咨询公司的斯托克Stalk G, 1992和舒尔曼Schulman L E, 1992 等人认为成功的企业极为注意行为方式, 即生产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 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 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都必须管理一些基本业务流程, 如新产品的实现, 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 从营销、订货, 到实现产品价值;每个流程都在创造价值, 每个流程也都要求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因此, 尽管各个部门可能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但是关键在于管理这些流程, 使之成为竞争能力;管理者应把自己的管理重点放在支持这些能力的基本设施以及员工的培训上;企业为培养这种能力, 必须考虑以下4 个原则: ①公司战略的基础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业务流程; ②竞争的成功取决于将公司的关键流程转换为能为顾客提供较高价值的战略能力; ③公司通过对支持基本设施做战略投资来获得这些能力, 这些设施连接传统的战略经营单位和部门, 并超越了这些单位和部门; ④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来协调部门;四、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的异同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相同, 都假设企业是异质的, 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 都从企业内部和内在发展出发来分析企业和市场;持续竞争优势是两派的共同研究主题;企业间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组织能力在本质上有差异, 有些企业可以依靠特殊资源和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 从而建立和维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 积累和利用这种具有差异性的资源和组织能力来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两派都认为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建立是一种动态性机制;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巩固、创新和变革, 同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形成、积累、维持和淘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最终决定企业的边界, 即企业经营的纵深程度和横向多角化程度, 是由企业的能力和资源决定的;基于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研究的重点略有不同;两派都试图打开企业这个“黑箱”, 但在资源和能力对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上, 二者却有着不同的解释: 资源学派强调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不可完全替代的战略资源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 而能力学派则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源学派将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部分; 而能力学派则强调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能力是核心能力的一部分;总之, 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尚需进一步接受和综合其他的理论, 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从企业外部实证和经验模型, 与更多的企业内部研究结果进行综合, 要联系实际对决策、能力的建设、资源的配置、知识的创造及其他企业的关键的过程进行研究;特别要重点研究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对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及能力理论的影响;。

国内区域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区域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

年月(下)一、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背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区域(即一个地区)能否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从而赢得发展,既是一个时髦的热点话题,又是时代对理论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区域的发展越来越为人们关注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竞争优势”和“竞争力”等概念成为一十分热门的话题。

不但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在研究,政府官员、企业家甚至普通百姓都在发议论、谈见解。

涉及区域发展时,这一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区域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

一些省、市、区之间也在实施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

(二)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央向地方分权的30年,是政府向社会放权的30年。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的经济体制由集权模式向分权模式转变。

行政性分权和市场性分权同时进行,权力下放的领域从经济管理扩及计划和资源分配。

中央政府把部分行政和经济管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形成了地方的相对独立行为主体地位,赋予了地方自身发展的责任与荣誉,从而为地方之间的横向竞争提供了基础并形成了压力。

(三)区域之间差距越来越明显1949年以来,从地区发展战略角度可以将中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平衡发展战略和之后的非平衡发展战略以及目前提出和实施的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后,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指导下,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在宏观政策上向沿海和发达地区倾斜,所以随着各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明显扩大,并已成了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区域竞争力理论模型和评价体系竞争力不是一个能直接衡量的特征变量,评价竞争力首先必须构建一定的理论模型,根据模型来进行指标体系的选择。

如何构建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因为资源 的聚集 ,从 而带来 规模 经济 和范 围经济 ,并吸收新的优质 资源 的加 入 ,促进 创新 ,为企 业从事柔性专业化创 造平 台。这些 因素 的综 合作用 ,带 来更低 的交易成本 ,给集 群企业创造 竞争 优势 。马 歇尔
的外 部经 济论 (97 19 )和 以克鲁格 曼 (o0 2o )为代表 的 新古典经济地理学理论均概括 了外部规模经济 的三要 素 :
l 引 言
随着公司规模的 日益扩 大和经济全球化的 日益深化 ,
2 0世纪 曾被认为是跨 国公司 的天下 ,中小企业 的生存环
境将更为险峻。但 到上世 纪七八 十年代 ,当西方 国家普
成本 ,可以便于信息传播 ,便 于面对面 的交 流以加 强了 解 ,也更有利于拥有专业 人才 ,促 进创新 ,加 快知 识传 播 。这种产业集群对 区内企 业带来 的优势是非 产业 集群 的企业所难 于具备 的。
马歇 尔 (97 19 )指 出,“ 当某一工业定 位于某一 区域 时 ,就极有可能长期定位 于此 。同类 厂商彼 此相邻 并从
遍遭受衰退之苦时 ,一些以中小企业 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
如意大利第三世界的服装 与皮革业 、美 国硅谷地 区的 r I '
产业 、瑞士的钟表业 等却表现 出惊人的竞争 力 ,由此产 业集群引起全世界 的普遍重视 ,各 国政府纷纷 制定产业
于集群企业竞争 优势 的基础作用 。 22 成本优势 .
内的企业竞争优 势 ,将 提供另外 一个视觉 ,让 我们对 产 业集 群有更 为全 面的理解 。我们将 处于产业集 群 内的企
业 ,并成为集群所 在行业价值链 上一部 分的企业 ,简称 为集群企业 ( l t e Ⅱ 。综合产业 集群竞争优 势的 Cu e d矗 啮) sr 上面几种 观点 ,如 果从集 群企 业的视 角看 。产业集 群对

国外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3、资源基础理新和突破。在这个时期,许多 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创新和拓展。其中,安索夫提出了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了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 市场环境。德勤和明茨伯格则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 (ERP)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了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热点演变
1、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诞生后,资源基础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 代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研究方向。在这个时期,学者们开始企业内部资源对企 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思想。
2、20世纪7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热潮逐渐减弱,部分研究领域被放 弃或整合。在这个时期,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和企业竞争的加剧,战略管理 成为了更受欢迎的研究方向。
主体部分
1、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定义和 内涵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这些资源包括有 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等。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控制的独特资 源,这些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征。因此,企 业资源基础理论的核心是资源的积累、配置、整合和利用。
2、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化。在这个 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如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纽约学派等,这些学派都对 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哈佛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 念,强调了企业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芝加哥学派和纽约 学派则从产业组织角度出发,研究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 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理论。
国外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01 摘要
03 主体部分
目录

_战略三角范式_下的企业集团竞争优势_理论框架与研究综述_杜国臣

_战略三角范式_下的企业集团竞争优势_理论框架与研究综述_杜国臣

2013年第5期(总第509期)May ,2013管理学动态Vol.35No.05“战略三角范式”下的企业集团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与研究综述杜国臣1,2,吕振艳3,4(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100710;3.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1;4.中国工商银行,北京100045)内容提要:作为特定市场条件下的独特组织形式,企业集团竞争优势来源一直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基于新兴经济体制度环境的特殊性,本文从多理论视角对新兴经济体中企业集团这一特殊经济组织形式及其竞争优势的产生和演化进行讨论,分别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制度理论对企业集团的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以及创新战略的成因与后果进行了讨论,从动态演化角度对集团竞争优势与外部制度环境变化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13)05—0179—11收稿日期:2013-01-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异质性起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712020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共生演进视角下的母子公司关系治理与能力构建研究”(20120480111)。

作者简介:杜国臣(1978-),男,山东烟台人。

博士,研究领域是国际商务、战略管理。

E-mail :dugch@gsm.pku.edu.cn ;吕振艳(1978-),女,山东烟台人。

博士,研究领域是国际商务、战略管理。

E-mail :lvzhenyan@gsm.pku.edu.cn 。

一、问题提出企业集团是特定市场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独特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指在法律上独立存在的企业,通过经济联系(所有权控制、财务控制、业务控制)或社会联系(家族、血缘关系等)而联结在一起的企业集合(Yiu ,Bruton &Lu ,2005)。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实践应用,以期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多个维度出发,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构成要素及其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测量方法,为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和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为企业制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其核心理论框架的探讨,涉及到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这些理论框架试图从不同角度解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构成、发展及其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来源的理论框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形成和维持其核心竞争力。

其中,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 RBV)认为,企业拥有的独特、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基础观(Knowledge-Based View, KBV)则强调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则进一步指出,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通过整合、构建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是形成和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核心竞争力构成的理论框架主要探讨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构成要素。

这些要素通常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企业文化等。

关于竞争优势战略的理论综述

关于竞争优势战略的理论综述
强调企业内源因素的企业能力理论 。


这 波特在其 影响广泛 的三部著 作——《 争战 合适 的企业仍然可 能获得很高 的投资收益率 , 竞 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战略。 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 巧》 18 )《 (9 0 、竞争优势 : 波特认为企业拥有两种基本 的竞争优势: 低成 创造与维持高绩效 》 18 )和 《 (95 国家竞 争优势》 (90 中对企业战略相关 的 内外竞争环境 , 企 本或差异性 ,这两种竞争优势 的基本形式与企业 19 ) 从 业 内部活动成本、 外部产业结构 、 域产业集群等 寻求获取这种优势 的活动范围相结合 ,就形成了 地 标集 不 同层次 , 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剖 , 构建 了产业结 三种基本竞争 战略 :成本领先 、差异化 和 目 中。集中战略有两种变形 , 即成本集中和差异化集 构分析的战略框架 。 中, 图 1 如 所示 : 波特理解竞争战略 的基 本分析单位是 产业 ,
它所要获取的竞争优势 的类型以及活动于其 中的
范 围。
二 、 业 能 力理 论 企
企业能力理论 的出现缘于波特产业分析理论 波特在《 竞争优势》 中将影响与决定行业结构 的局限和不足。根据波特的产业分析理论 , 同一产 与企业 战略的因素归结为企业价值创造活 动 , 认 业 内企业之间的盈利率差异要小于产业之问的盈 为这是竞争优势的基本单元 ,并进一步认为价值 利率的差异。但事实上 , 许多经验研究表明, 同一 创造活动受初始条件与管理决策的影响 ,而初始 产业 内企业之间的盈利率差异要 比不同产业之间 条件与管理决策又受到企业环境 的影响。 的盈利率差异大得多 。企业竞争优势除了来源于 宝贡敏(04 P12认 为 :企业价值链 分析 外部市场 , 20 ,. ) 3 “ 在更大程度上还源于企业 内部因素。因

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综述

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综述

2 Wa y n e R . C a r t w r i g h t ( 1 9 9 3 ) 的 多要素钻 石
模 型
波 特 的 理 论 在 实 践 中 遇 到 的第 一 次 “ 水 土 不 服” 是 在新西 兰 。新 西 兰是 一 个 以 出 口为 经 济 支 柱 的较 为单一 产业 的 国家 , 而且 出 口也 以资 源 类 产 品 为主 。波特 的理 论并 不能很 好地 解 释新 西兰 的竞 争 优 势 。C a r t w r i g h t 在 研 究 新 西 兰 的竞 争 优 势 时 发 现 了 以上 问题 , 便 基 于新 西 兰 的 实 际对 钻 石 模 型 进 行
国家 和不 同产 业 的适 用性 。该 理论 所强 调 的 良好 的
及钻 石模型概述
P o r t e r 在 上世 纪 9 0年 代 提 出 了 著 名 的竞 争 优
势理论 , 其理论的重点在于 阐述了一 国产业在国际
上竞 争优 势 的形 成 , 即这 种 竞 争 优势 与 4个 要 素具 有十 分 紧密 的关 系 : 一是 生产 要素 , 主要包 括 天然 资
中图分类号 : F ? 4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3 9 0 7 ( 2 0 1 4 ) 0 1 — 0 0 3 8— 0 4
1 M i c h a e l E . P o r t e r ( 1 9 9 0 ) 的竞 争优 势理 论
波特 的理论 对 竞 争优 势 理 论 的 贡献 无 可替 代 , 但 却存 在一 些值 得 商榷 的地 方 , 主要 表 现 在 对 不 同
强 。因此 , 应将 跨 国公 司要 素 增 加 到 波 特 的 钻石 模 型, 如 图 2所示 , 这 样 就能 较好 地用 钻石 模 型解 释该

竞争优势理论的文献综述

竞争优势理论的文献综述

资 源论 做 了进一 步 引 申 .认 为企 业 的竞争 优 势来 自于 企 业配
置 、 开 发 与 保 护 资 源 的 能 力 ;企 业 从 本 质 上 讲 是 一 个 能 力 体
的 动 态过 程 。潘 罗 斯 指 出 企 业 是 建 立 在 一 个 管理 框 架 内 的各 类 系 ,决定企 业竞争 优势 的能 力是 企业 多方面 资源 、技术和不 同
企 业 由哪 些 核 心 能 力组 成 每 一 核心 能 力 又 由 什 么 构成 作 明
和技术知识 。这些能 力和知识 是企业 在一个 长期的过程 中以各 确 鉴 定 。 种 隐 合 方 式 积 累 而 成 的 ,它 们 一 方 面 在 企 业 成 长 扩 张 的 进 程 中
二 、竞 争 优 势 外 生 论
蓬 茹 斯 (ers 1 5 ) Pnoe 9 以单 个 企 业 为 研 究 对 象 ,研 究 了企 业 异 质 性 。 9
可持续成长的影响因素和成长机制 ,建立起企 业资源——企 业能
力— — 企 业成 长 的分 析 框 架 ,认 为 企 业 拥 有 的 资源 状 况 是 决 定企 业 成 长 的 基 础 企 业 能 力决 定 了企 业 成 长 的 速 度 方 式 和 界 限 。 概 括 起 来 潘 罗 斯 理 论 的核 心 观 点 主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 ) 业 的可 持续 成 长 实质 上 是 企 业管 理 能 力 与资 源 交 互作 用 1企
更 充 分地 利用 现 有 资 源 实现 企 业 成 长 同 时企 业 的成 长 使 得 更 源 , 能 够 给 企 业 带 来 收 益 是 企 业 可 持 续 成 长 的 一 种 动 力 机
多的管理能力得以释放 并面对新 的未被利用的资源 从而推动 制 。他 们 认 为 核 心 能 力 是 组 织 中 的 积 累 性 集 体 学 识 尤 其 是 企业新的成长。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便是通过管理能 力的积 累不断 如何协调 多种生 产技 能 ,以及 整合 众多技 术流 的能力 ;核心能 地挖掘未利用资源 的无限过程 管理 能力是企业成长速度 的重要 力 是 分 布 于 组 织 内部 以及 跨 越 组 织 边 界 的 特 殊 物 质 ,在 核 心 制约因素。如果企 业成长过快 ,超过 了管理能 力积 累和企业特定 能力统领 之下 许 多根本 不 同的业务 变成 了可 以协调 一致的业

竞争优势分析工作总结汇报

竞争优势分析工作总结汇报

竞争优势分析工作总结汇报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致力于竞争优势分析工作,并且
我很高兴地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成果。

竞争优势分析是一项非常重
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为我们的
企业制定更有效的战略和决策。

首先,我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增
长趋势、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通过这些分析,我发现我们的产品在
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有很大的潜力。

其次,我对竞争对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他们的产品特点、定价策略、市场份额等方面。

通过这些分析,我发现我们的竞争对
手在产品品质和服务上存在一些不足,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最后,我还对我们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发现我们在
产品创新和品牌形象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市场推广和渠道拓展
方面还有待提升。

综合以上分析,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策略,包括加大市
场推广力度、优化产品定价策略、加强渠道建设等。

我相信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竞争优势,实现更好的业绩和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市场和竞争对手,不断优化我们的竞争优势分析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同时,我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文献综述摘要: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很重的现象,当前,产业集群的壮大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已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产业集群这种现象越来越得到理论界学者的重视。

本文回顾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经典理论,简要介绍国内外有关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现状。

最后本文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研究加以总结并进行评述。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集聚、竞争优势一、国外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第一个将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

他把经济规模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业发展的规模,这和专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第二类则取决于从事工业的单个企业和资源、他们的组织及管理的效率。

他把第一类的经济规模成为外部规模经济,把第二类的经济规模成为内部规模经济。

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

当产业持续增长,尤其是集中在特定的地区时,会出现熟练劳工的市场和先进的附属产业;或产生专门化的服务性行业以及改进铁路交通和其它基础设施。

马歇尔还用随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的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说明产业集群这种现象。

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不同,区域经济学家韦伯、胡弗等从资源地理分布的角度来解释了企业集群行为,他们认为,企业的地理分布受到投入要素、产品市场和消费者分布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他们的理论加以发展,认为企业集群的发展原因可归结为三方面:降低了的运输成本,高质量的劳动力市场和当地技术存在的外部性。

克鲁格曼通过建立一个产业群模型来说明企业和产业一般趋向于在特定的区位集中,然而,不同群体和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地方。

他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分析并认为,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这就是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

【《光明乳业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问题及完善建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100字】

【《光明乳业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问题及完善建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100字】

邓雅好.钟霖轩(2017)认为.在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无形资产,其实债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

技能和知识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能量三角,其特点是独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价值。

宋雨莹,方天宇,姚伟楠(2017)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会加性、带不走、持续性五大特征,它应该是企业难以模仿和豆制的能力。

蒋若兰,崔桂花,叶旗(2019)还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器力。

这包括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公司必须具有不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继续发明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的能力,以及不断创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芭销工具的能力。

他认为,“创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

户梦埠.何明媛.麦洛(2019)还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在于独特产品的开发,独特技术的开发和独特的营销爱力。

燕秋遥,崔泽民,易璇(2019)在特色城镇核心竞争力发展研究中认为,有必要重视企业内部贡源的发现和挖掘,培养长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康华山,金恩雅(2019)认为特色城镇具有工业特征,主体也是工业。

因此,有必要孵化,培育和发展特色.行业的关键是特色城镇建设。

温馨涵,袁家乐,卓丽(2017)也认为特色城镇必须得到产业的支持。

因此,要培育特色城镇,就必须发展产业作为支撑城镇生活的骨干,并若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又化内涵和旅游功作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

万心怡,章小飞鲍宇(2017)分析了特色城镇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基于GEM模型,抱建了特色低镇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GSC模型,通过调码形成了以环境资源力、基础设施力、资本资源力、产业发展力、政府支持力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要素构成的指标体系。

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发展,国内核心竞争力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根据中国国情在竞争资源上形成多元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体系,技术和技能(余舒惇,洪宜萍,2021)。

企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综述及评述

企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综述及评述
Se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9
No.6
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6—0349一03
企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综述及评述
余祖德1,陈俊芳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2249; 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摘要:企业竞争力是怎样产生的,传统的理论总是力求用一种因素来作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力量。文章在对国 内外企业竞争力来源理论综述并对各种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之上,认为企业竞争力是综合性的,是多种因素决
定的。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来源;综述;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资源观和竞争力的能力观。
2.2.1
争力的要素之一。 2.I.2企业竞争力来源的能力观。竞争力来源的能力观的主 要观点就是将竞争力作为企业的某种能力。对于竞争力的能 力的认识有三种观点:动态能力、核心能力和组织能力。 (1)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的主要观点认为企业是知识的 集合体,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该理论最 早可以追溯到Penrose(1959)161的著作《企业成长理沦》, Penrose提出了企业是“知识集合体”的观点,并认为知识积 累和企业可能性边界扩张的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企、眦内在 成长是动态的,新知识的积累则主要是经济活动内部化的结 果,内部化的过程节约r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在Pen— Irose的思想基础之上.Richardson(1972)…o创造性地提出r “能力”的概念,并用其来指企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企 业的具体话动都以能力为基础。而明确提出“动态能力”概 念的是Teeee(1997)¨副等,其将动态能力定义为“整合、 构建和重置公司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的能 力”。Collis(1994)¨副认为“动态能力”是相时于。普通能 力”(操作能力)而言的,将其界定为“普通能力”(操作能 力)的变化率的管理能力。Constance 重构其他资源和能力。 (2)核心能力。最初提出核心能力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 者Prahalad(1990)等认为核心能力企业本质上是“能力的 集合体”,表现为企业所特有的积累性学识,其载体有企业 内部个体、企业组织和核心产品等,并经过积累就形成了获 取竞争优势的异质性资源。核心能力决定因素:第一,技术 因素,如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流派;第二,这些技术的整合 与协调,如“积累性的学识”,“协调”和“有机整合”。将 其因索进行细化.核心能力的体现在于:文化、技术、人力 资源、信息和组织等因素。作为核心能力,其获取竞争优势 的来源在于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体现在:①稀缺性;②延展 性;③价值性;④难以模仿性。金碚博士将企业生存发展的 能力:对环境适应性、对资源开发、控制、创新和不受物质 资源本身约束的知识:创意、观念、战略、体制、经营等要 素作为竞争力的要素。 (3)组织能力。将竞争力认为是企业的组织能力的是著 名的美国企业管理史学家Alfred D.Chandler(t992),他认为 现代企业基本的分析单位是企业和它的学习能力,企业能力 是企业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隔经 济获得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技能,是企业内部组织 起来的物质设施和人的能力的集合。 2.2企业竞争力来源的外生论 外牛论认为企业是同质的,因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基础 是外部因素,如外部的环境、竞争者等。Mintzberg,H.等 (1998)¨纠阐述了环境的独特方面与组织的特别属性间的关 系,如:外部环境越稳定,组织结构越正规。环境决定丫企 业的生存条件,一方面,外部环境考验着企业;另外一方面, 最终生存下来的企业说明具备竞争力.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 是Harman,M.T.(1977)等,他们认为竞争并不是组织之 问有针对性的竞争与冲突,而是组织为了适应环境要求而展 开的竞争,当企业适应环境要求时就会生存,反之就要遭到 淘汰。 研究在产业环境中如何形成企业竞争力,或者研究在产 业竞争情况下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始于迈克尔・波特的 竞争三步曲:<竞争战略>(Porter,M.E.,1980)、《竞争优 E.Heifat等 (2003)ot41认为动态能力是有关适应和变革,是建立、整合或

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成 本优 势和 差异 化优 势 。企业 竞 争优 势 的两种 基 本
形 式与企 业 寻求 获取 这种 优势 的 活动 范 围相结 合 , 可 产生在 企业 所在 行业 中获得 竞 争优 势 的三个基 本
迈 克尔 ・ 特 教授 认 为 “ 波 簇群 ” ( utr ) Clses 竞 争战略 :成 本领 先 、差异 化 、 目标集 聚 。 目标 集 是位 于某 个 地方 、特 定领 域 内获 得不 同寻常的 竞 争 聚战 略有两 种变 形 , 即成 本 集聚 和 差异化 集聚 l 2 I 。 胜利 的重 要 集合 ,是 指在 某 一特 定领 域 内互相 联 系 竞 争 优 势 归 根 结 底 来 源 于 企 业 为客 户 创造 的 的 、在 地 理位 置 上集 中 的公 司 和机 构 的 集合 l 9 I 。波 超 过 其成 本 的价 值p 。企 业 可 以选 择 和推行 一 种 “ 特 指 出 , “ 群 ”通 过 三 种 方 式 影 响 竞 争 : 生 产 簇 基 本战 略 以创造 和保 持竞 争优 势 的方 法 , 以价值 链 力 、创 新 、新业 务 的形 成 。在 生产 力 的影 响方 面 , 作 为企业 建 立竞 争优 势 的基本 分 析工 具 。战略 制 定 处 于第 一位 的就 是关 于获 取 雇员 和供 应 商的更好 途 和战 略实 施是 企业 战略 管理 过程 中两个 不 可分割 的 径 的讨论 ,在 有 活力 的 “ 簇群 ” 内公 司可 以利用 现 主要 环节 。波特 创 造性 地 以竞 争优 势 为 中心 ,将 二 有 的各 种 专业 化 、有 经验 的雇 员 ,从 而 降低 他们 在
He r n rma n和 Br n Ho  ̄o i d s n认 为 企 业 发 展 供 应 a 链 ,对 于获 取竞 争优 势来 说 比 以往更 重要 。 I

企业竞争优势战略的理论研究综述

企业竞争优势战略的理论研究综述

On Studies of Theories of Corporate Strategy of
Competition Advantage
作者: 应维云[1];覃正[1];李秀[2]
作者机构: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2]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
京,100084;
出版物刊名: 开放导报
页码: 105-107页
主题词: 战略;竞争优势;资源基础理论
摘要:战略的实质是在企业的资源、能力与环境之间保持均衡.寻求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战略定位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竞争与战略的理论演进分析,引出并综述战略管理理论的两个流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最后提出持续竞争优势战略越来越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创新的关键性资源和能力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的文献综述

竞争优势理论的文献综述

竞争优势理论的文献综述作者:李楠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3期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关注的问题。

对于竞争优势的研究经济管理学家们主要形成了外生论和内生论两条大途径,目前主流的理论学派有以下四种。

一、竞争优势内生论1.基于资源的企业内部可持续成长理论蓬茹斯(Penrose,1959)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影响因素和成长机制,建立起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认为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成长的基础,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

概括起来,潘罗斯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实质上是企业管理能力与资源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潘罗斯指出,企业是建立在一个管理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而这又决定于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验。

企业通过更完全、更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企业成长,同时企业的成长使得更多的管理能力得以释放,并面对新的未被利用的资源,从而推动企业新的成长。

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便是通过管理能力的积累不断地挖掘未利用资源的无限过程,管理能力是企业成长速度的重要制约因素。

如果企业成长过快,超过了管理能力积累和企业特定知识获取的速度,那么企业运作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企业成长也将陷入停滞。

(2)企业所拥有的特定资源所产生的超额能力(excesscapability)~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

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除包括有形资产外,更重要的是还包括无形资源。

资源(尤其是无形资源)的不可分割性导致企业产生超额能力。

(3)企业的多元化成长常常基于能够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特定专长。

蓬茹斯指出,许多大企业多元化成长和扩张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于,它们高度依赖于专业化制造领域积累起来的能力和技术知识。

这些能力和知识是企业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以各种隐含方式积累而成的,它们一方面在企业成长扩张的进程中不断演进,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成长的方向和路径。

企业竞争优势总结汇报

企业竞争优势总结汇报

企业竞争优势总结汇报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优势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盈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成功地建立了一系列竞争优势,使我们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首先,我们的产品质量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一。

我们始终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来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这使得我们在市场上能够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其次,我们的市场营销策略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一。

我们不断地开发创新的营销策略,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来推广我们的产品和品牌。

我们注重品牌形象和营销宣传,使得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客户。

此外,我们的客户服务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一。

我们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理念,注重与客户的沟通和互动,不断改进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我们的专业团队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客户的问题
和需求,赢得了客户的满意和信赖。

总的来说,我们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产品质量、市场营销和客户
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优势。

我们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不断创新
和进步,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合作!。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不同,对其的来源,影响因素等均有不同观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和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文献综述。

可持续竞争优势定义理论基础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更加剧烈、更加复杂。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并保持优势的持续性问题,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重大课题。

对这一问题,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因此可持续竞争优势也有了丰富的内涵。

一、持续竞争优势的定义综述Hofer和Schendel(1978)将持续竞争优势定义为企业特有的,针对竞争对手发掘的,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既可以是内生的,由内部核心能力决定;也可以是外生的,由外部环境条件赋予,因而它是企业系统化的综合能力,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波特(1997)认为一个企业只要能够长时间维持高于其所在产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就可以认定这个企业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

邹国庆(2003)指出,持续竞争优势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企业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方面具有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重构的动态过程;二是竞争优势不一定只反映在更高的利润率上,因为企业可能将当前利润进行了长远投资(能力及未来所需的资源),以获得能够长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潜能。

吴应宇,路云(2003)认为决定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有两类性质不同的因素:一是能力和知识差别及不可仿制性,二是资源、能力和知识的不可替代性。

区别这两点,对于持续竞争优势的创造十分重要。

而这两种因素对竞争优势的持续性贡献则是在企业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游达明,彭伟(2004)认为,可持续竞争优势以两种状态呈现出来:一是某时点上的竞争优势在长时间内的延续和保持,二是由多个短暂优势连续叠加而成。

持续竞争优势是某时点上的竞争优势在长时间内的延续和保持,即在所有的仿制作业被尝试之后,企业仍能保持的竞争优势。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文献综述引言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一直是商业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保持并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成为了每个企业家和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进行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研究,以探讨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和实现方式。

1. 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概念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长期竞争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发展的优势。

它不仅仅是企业的一时竞争优势,而是能够在不同的市场和时期中持续地保持优势地位。

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2.1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将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并满足消费者的独特需求,企业可以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差异化战略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定价能力和客户忠诚度,从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2 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企业可以在市场中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成本领先战略可以使企业具备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率,从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2.3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企业可以在市场中保持前瞻性的竞争优势。

创新能力可以使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从而持续地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4 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品牌价值是指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它可以使企业在市场中建立起独特的竞争地位。

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和提供卓越的品牌体验,企业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偏好,从而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

3. 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式3.1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是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 第4期 2007年8月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Technology College
Vol.17 No.4 Aug. 2007
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勾晓瑞
(洛阳理工学院 社会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的中心课题,对竞争优势的研究伴随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深化。通过对竞争优势来源
企业的规模是否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有力资 源?William P·Barnett 和David G·McKendrick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型企业往往在技术竞赛中处 于领先地位,但在市场中发展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 方面却不及小型企业[26]。
还有学者从企业的性质、商誉、道德投资、道 德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伦理道德的特殊效用和价 值等角度,剖析了伦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内在 机理,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在于卓越的企 业伦理理念和道德体系。企业伦理是企业在处理内 外关系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集中反映了企 业的经营宗旨、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伦理道德的 根本作用在于它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强大整合,突出 表现为对人力资源的整合[27]。
问题研究成果的综述,旨在透过诸如成本、差异、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发 现
隐藏在其背后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本源所在──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 F038.2
文献标识码 : AFra bibliotek文章编号: 1008-8814(2007)04-0058-04
收稿日期: 2007-05-09 作者简介: 勾晓瑞(1971-),女,吉林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工程
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招聘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9]。 在此 ,受 关 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人员的招 聘,以集群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从成本优势来获取
第4期
勾晓瑞 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综述
3 外部-内部结合视角下的竞争优势 来源研究
如何构筑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发展,成 过寻找价值链上的有利环节,利用成本领先或性能
了战略管理的中心课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分别 差异来取得竞争优势[5](p6)。根据波特教授的价值链
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寻找竞争优势的来源。以下从三 模型,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价值链的不同链接点开
个角度对竞争优势来源问题进行综述。
竞争优势这一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于 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波特认为,竞争优势是任何战
1939年率先提出,经霍弗和申德尔引入战略管理领 域[1]。对竞争优势的研究是伴随战略管理的不断 深
略的核心所在,实施竞争战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 业寻求、维持、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4]。 企 业 要 通
入而展开的。由于战略竞争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过产业结构的分析来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然后通
1990年 ,著 名 管 理学 家 普拉 哈 拉德 ( C. K. Prahalad)和哈默尔(Garry Hamel)在权威杂志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一文 首 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 念。核心竞争力概念本身,在探求竞争优势本源的 问题上具有一种先天的优势。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 为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性学习,尤其涉及 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问题[13]。
在某一特定区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 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 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形象。这种区域经济,利用专 业化分工提高效率,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外 部经济效益、劳动力市场共享、在竞争博弈中获 益、创新能力加强[10]。企业集群存在高度的合作与信 任,这主要是基于集群中存在集体惩罚机制,使得企 业一次性违约是不经济的。参与集体惩罚的企业数量 越多,集体惩罚力量就越强,企业越不敢违约,因而 增加了整个集群和集群中的企业的竞争优势[11]。
2 资源和能力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来源 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竞争市场不断细化,企业从外部环境寻求获取持续 竞争优势的力量越来越困难,于是纷纷将目光转向 企业内部。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和能 力。
1984年沃纳菲尔特发表《企业资源基础论》 一文,提出了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获利和维持竞争 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 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 键。对于资源的类型,最简单的分类就是Grant 提
59
企业竞争优势。在“簇群”与创新的关系方面,波 特教授认为“簇群”在持续提高公司创新能力方面 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此论点说明,公司可以通过 “簇群”的方式来获取创新优势,而集群对创新的 作用是体现在导致内部试验、运行的低成本和产生 绝对性压力(竞争性压力、同等条件下的压力、持 续不断的比照压力)。内部运行的低成本是以组织 协作活动为基础的,组织协作活动要靠有效的人力 资源管理提升组织效率。绝对性压力对企业决策者 产生激励,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从“簇群”与新业 务方面来看,波特认为,“簇群”对新业务的吸引 力来自于“簇群”企业内各个成员相互合作、更容 易使他们感知到构成经营业务的产品或服务方面的 差异。在“簇群”的地区经常很容易得到所需要的 资本、技术、投入和员工,把这些组合起来就可以 组成一个新的企业。此论点是基于对资源的有效配 置为前提的,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基于有效的管 理,有效地管理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从 “簇群”对竞争的影响关系的分析可看出,人力资 源管理是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簇群”是具体的 方式,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以产业“簇群”的 方式可以保持企业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对企业来说,知识已经成为竞争优势的最重要 的资源之一,尤其对于那些为顾客提供知识服务的 企业[17]。作为知识的储存体,企业的动态能力是激 烈竞争环境中具有非凡业绩的本源所在[18]。 测 试 企 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包括:创新能力、难以模 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正是在这几个方面, 企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在有效的市场向消费者提供 具有价值的产品的过程中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能 力,主要表现为企业优于产业水平的经营业绩。因 此,快速知识转化是成功的关键[20]。知识作为企业 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具 有的知识存量的类型和特性决定的,即具有意会 性、过程性的知识与复杂性、相互关联性特点作用 产生“原因模糊”使其难以观察和模仿;另一方面
巴内指出,企业潜在的具有四种特征的资源 促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这些特征是价值性、稀缺 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14]。具有如上四种特 性的资源便是企业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
POH-LIN YEOH和KENDALL ROTH 通过对 医药业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企业资源和能力与持续竞 争优势的关系,认为研发和销售力对企业的持续竞 争优势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5]。夏清华通过对早 期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80年代的产业经济 学的结构分析以及90年代的基于能力竞争的理论演 进的分析,试图说明企业的持续优势和增长的动力 越来越依赖于无形的能力优势[16]。
如果假设企业基础资源的观点是正确的,则 人力资源管理很可能成为支持企业获取持续性竞争 优势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来源[23]。有学者以资源为基 础的战略理论出发,理论性地解释为什么人力资源 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 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创新,构筑企业的竞争 优势[24]。虽然不少学者从人力资源的特性出发,指 出人力资源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有人认为这种观 点混淆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或是把表 象的特征归结为根源。人力资源仅仅代表了企业竞 争优势的可能性,而人力资源活动使这种可能性转 化为现实,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25]。
出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而Barney则将企业资源分为 物 质 资 源 、 人 力 资 源 和 组 织 资 源 。 Hafer& Schendel 认 为 , 企 业 资 源 包 括 金 融 资 源 、 物 质 资 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 Das&Teng还进一步分析金融资源、技术资源、物质 资源和管理资源在组建联盟过程中的作用。Mi11er& Shamsie认为,基于模仿壁垒,所有的资源可分为两 大 类 , 即 以 所有 权 为 基 础 的 资 源 (property-based resources) 和 以 知 识 为 基 础 的 资 源 或 知 识 资 源 (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12]。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簇群”(Clusters) 是位于某个地方、特定领域内获得不同寻常的竞争 胜利的重要集合,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 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9]。 波 特指出,“簇群”通过三种方式影响竞争:生产 力、创新、新业务的形成。在生产力的影响方面, 处于第一位的就是关于获取雇员和供应商的更好途 径的讨论,在有活力的“簇群”内公司可以利用现 有的各种专业化、有经验的雇员,从而降低他们在
60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 17卷
在于路径依赖性和历史依存性,使竞争优势得以保 持和扩大。此外,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还必须依赖于 企业这种知识保护的制度,即企业提供一种“隔离 机制”以保护企业的知识创新不被竞争对手盗用或 模仿[21]。通过建立隔离机制,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易被模仿和转移,从而维持企业在较长时间内的 竞争优势。天然具有隔离机制的企业文化、品牌、 管理能力以及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机制是形成和维持 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 度予以重视[22]。
始分析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1 产业组织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来源研究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 特 ( Michael E·Porter ) 于1980 年到 1990 年之 间发 表 了他 的 经 典之作“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 势》、《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他在战略管理领 域的世界级大师地位。波特确定了分析产业和竞争 对手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著名的竞争力分析五要素 模型,认为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决定了它的盈利能 力是高于还是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而长时间维持 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其根本基础是持久性竞 争优势。企业可以拥有的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低 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 形式与企业寻求获取这种优势的活动范围相结合, 可产生在企业所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三个基本 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目标集 聚战略有两种变形,即成本集聚和差异化集聚[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