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毒农药

合集下载

治疗植物病毒的药有哪些

治疗植物病毒的药有哪些

治疗植物病毒的药有哪些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病毒病是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治疗植物病毒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药物治疗是一种主要的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植物病毒病的药物。

1. 杀毒剂
杀毒剂是一类专门用于控制病毒性疾病的农药。

常见的杀毒剂包括: •硫酸铜:可用于预防和控制一些植物病毒病,如叶病毒病和果树卷叶病等;
•多菌灵: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一些植物病毒病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噻唑膦:对蓝莓黄龙病等植物病毒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 生物农药
除了化学合成的杀毒剂外,生物农药也是治疗植物病毒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生物农药有:
•拮抗细菌制剂:如拮抗细菌制剂WP-1,对植物病毒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杀虫菌制剂: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具有一定的抑制植物病毒病的作用。

3. 植物免疫增强剂
提高植物免疫力也是治疗植物病毒病的重要方法。

一些植物免疫增强剂可以帮助植物增强抗病能力,减轻病毒对植物的伤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茉莉酮和水杨酸等,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微生物肥料:如赤霉素发酵液等,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建立良好的微生物群落,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治疗植物病毒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化学合成的杀毒剂、生物农药和植物免疫增强剂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病情和具体作物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对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药学课件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农药学课件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2)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问题;
(3)对人体的安全问题等;
(4)如基因漂移,形成新的超级有害生物。
制药工程系
三、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化学防治的特点: ①农药可广泛使用,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②农药属于救灾性物质,对猖獗危害的病虫害具有速效性;
③对害虫具有广谱性,特异性农药具有专一性。
(二)化学防治的副作用 “三R”问题 Resistance Residue 抗性 残留
农药学概论
制药工程系


是科学地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害螨、 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 ,保 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学科。
一、植物化学保护的概念
制药工程系
二、农药发展史
第一阶段:天然药物时代,也称无机农药时代
30年代前,世界上主要以矿物性和植物性农药为主,如Cu、汞 (Hg)制剂、烟草、鱼藤、豆科植物(根)、菊科植物的花等。
(3)除草剂的药效
施药前杂草数量(鲜或 干重)-施药后杂草数 干重) 量(鲜或干重)
防除效果(%)=
施药前杂草数量(鲜或
*100 100%
更正防除效果(%)=
对照区防除效果-施药
区防除效果
1+对照区防除效果
100% *100
制药工程系
三、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药剂(Pesticides)
农药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含量、理化性质、作用机制 及使用剂量、剂型、用药时期、作药方式等均对药效产 生影响。
倍数浓度:指1份农药的加水倍数,常用重 量来表示。如:配制700倍的50%多菌灵,是 用1份50%的多菌灵,加700份水搅拌而成。
制药工程系
二、换算方法:
百分比浓度换算成ppm浓度的换算公式是:1份农药 的加水份数=农药的百分数×1000000/欲配制的ppm 数。例如:将含量为40%的乙稀利配成2000ppm溶液1 公斤,乙稀利的加水量为40%×1000000/2000=200份。 换算成倍数浓度:用百分数除以ppm数,将小数点向 后移4位,即得出所稀释倍数。例如:40%的乙烯利 1000ppm,换算成倍数浓度时,用40÷1000=0.04, 小数点向后移4位。即得400倍。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_病毒农药在棉铃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_病毒农药在棉铃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病毒农药在棉铃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一、已知的棉铃虫防治办法:人类从开始耕作起与害虫的斗争就从未停止过,故有“虫口夺粮,虫口夺棉”之说。

人们针对害虫的防治因措施不同可分为几个层次:1、人工捉虫2、化学防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化学农药对农业,林业,牧业及卫生有害生物的防治,从而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化学农药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问题:(1)环境污染,残毒,人畜均遭毒害;(2)害虫抗药性直线上升,用药量不断上升,防治费用不断增加,忙于无休止地研制新农药;(3)杀伤天敌,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害虫再猖獗和次级害虫大爆发。

这些弊端的出现,使得人们重新重视生物防治的潜在意义。

3、综合防治以棉铃虫为例,主要手段有:(1)农业防治:秋耕冬灌,压低越冬基数,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虫品种或短季品种避开害虫危害。

(2)利用趋性和引诱剂诱杀:如杨柳枝诱蛾、灯光诱蛾、性诱剂诱杀等。

(3)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4、生物防治(1)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棉铃虫的天敌有各种寄生蜂、瓢虫、小花蝽、草蛉、蜘蛛等,许多种类都可被人工繁殖后到田间释放,再通过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可长期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有利天敌的繁衍。

一物降一物,达到以虫制虫的目的。

(2)使用生物农药防治5、自然防治当综合防治取得成效,特别是生物防治一段时期恢复农田良性生态循环后,天敌持续有效控制害虫危害,不需要采取措施(如施用农药,包括病毒微生物农药)防治害虫即可控制害虫危害在经济阈值以下。

二、病毒杀虫剂在棉铃虫综合防治或生物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1、昆虫病毒在害虫防治方面的重要特征是它们对寄主的专一性,在综合防治体系中是一种很理想的防治手段,选择防治害虫(不是一律通杀),在整个生态体系中有益昆虫的潜力就被利用。

病毒农药参加生防是一种生态治理手段,目的不是完全消灭害虫,而是把天敌赖以生存的寄主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水平之下,恢复农田良性生态循环,最后获得最大的效益。

病毒农药有哪些

病毒农药有哪些

病毒农药有哪些
病毒农药是一种针对农作物病毒防治的特殊类别的农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控制
由病毒引起的农作物疾病。

病毒农药可以有效地抑制农作物病毒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病毒农药,它们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对病毒的影响来分类。

病毒抑制型农药
病毒抑制型农药是一类通过抑制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来控制病毒病害的农药。


类农药主要通过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或抑制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扩散来实现对病毒的抑制,有效地防止病毒病的蔓延。

免疫增强型农药
免疫增强型农药是一类通过调节植物免疫系统增强植物对病毒的抵抗力来控制
病毒病害的农药。

这类农药可以帮助植物建立免疫屏障,增强植物对病毒的免疫能力,从而有效地抵御病毒的入侵和传播。

抗感染型农药
抗感染型农药是一类通过降低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数量和活性来控制病毒病害的
农药。

这类农药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少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扩散,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毒病害的发生。

总结
综合来看,病毒农药的种类繁多,包括病毒抑制型农药、免疫增强型农药和抗
感染型农药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农药在控制病毒病害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病毒农药对于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毒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 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第一章 病毒农药分析

第一章 病毒农药分析

感染病毒的幼虫形成大量包含体,扩散、传播 杆状病毒有宿主专一性,宿主仅限于节肢动物,对脊
椎动物、植物完全不感染——应用安全
主要见于昆虫体内,是已知昆虫病毒中类群最大、发
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最大的
主要应用: 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 作为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农业害虫的发生,并且对环
病毒;
D亚组——非包涵体多分体DNA基因组核型杆状病毒, 如甜菜尺蠖姬蜂病毒。
杀虫活性
7个目,290多种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其次为膜翅目、双
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
LD50:50~100微克/头。 害虫死亡高峰在施药后的4-5天。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只对甜菜夜蛾有效,药后4天达到 死亡高峰;
境不造成污染
第二节
DNA病毒杀虫剂
杆状病毒
A亚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如家蚕NPV,棉铃虫
NPV,松毛虫NPV,春尺蠖NPV,舞毒蛾NPV,斜纹夜蛾
NPV,粘虫NPV,中国刺蛾NPV等; B亚组——颗粒体病毒(GV),如黄地老虎GV,菜粉蝶 GV,茶小卷叶蛾GV等; C亚组——非包涵体核型杆状病毒,如印度棕榈独角仙
MNPV。
不同多角体的形状
同一品系或分离株病毒的多角体的形状是趋于稳定的,
相同寄主而不同品系或分离株病毒的多角体的形状和平均 大小就可能判别比较大。 如从盗毒蛾幼虫体分离的NPV的两菌株,一个多角体 是多形状的,另一个是立方形的,而用它们混合感染盗毒
蛾幼虫时,在同一感染细胞内并未同时发现两个病毒株,
全世界已发现的昆虫病毒,划分成22个类型,且每一个
类型给予一个编码。
b. 根据包含体在寄主细胞中的部位,分为: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寄生在寄主细胞核内,包含体内含有多个杆状病毒粒子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寄生在寄主细胞质中,包含体内含有多个球状病毒粒子 颗粒体病毒(GV) 在感染的细胞核里和细胞质里均可发育形成。多为椭圆 形,也有肾形,每个包含体一般仅含一个杆状病毒粒子 无包含体病毒 如昆虫浓核病毒、感染病毒的寄主细胞核膨胀、核内物 质呈浓密、丰盈现象 昆虫痘病毒(Vagoiavirus) 寄生于细胞质内,但纺锤形包涵体是不包埋病毒粒子的

常用杀虫剂介绍范文

常用杀虫剂介绍范文

常用杀虫剂介绍范文杀虫剂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家庭和公共卫生等领域。

常用杀虫剂可以分为有机合成杀虫剂、生物农药和植物提取物等三类。

以下是对常用杀虫剂的介绍:一、有机合成杀虫剂1.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类具有广谱杀虫活性的化学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快速杀灭作用。

例如,敌敌畏和马拉硫磷是常见的有机磷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业和家庭防虫。

有机磷杀虫剂对昆虫的神经系统有剧毒作用,能够干扰和抑制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种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杀虫剂,具有广谱杀虫活性。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氟虫腈和虫脒等。

这类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效,并且相对于有机磷杀虫剂来说,它们在人体中的残留时间较短,具有较低的毒性。

3.吡虫啉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广谱性杀虫剂,能够杀灭或阻止各种害虫的发育。

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有虫害特和派克特等。

吡虫啉类杀虫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体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

同时,它们对与目标害虫有关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都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

二、生物农药1.真菌农药:真菌农药是由真菌源性产生的代谢产物制成的杀虫剂。

常见的真菌农药有环菌灵、硫菌灵和白僵菌等。

真菌农药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的新陈代谢或对其外壳造成损害而起作用,对害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且对人体和环境的毒性较低。

2.病毒农药:病毒农药是通过利用病毒对害虫的特异性感染能力来控制害虫的农药。

常见的病毒农药有蚜虫瘟病病毒和甲虫苗病毒等。

病毒农药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同时,病毒农药作用稳定,不易产生抗药性。

3.细菌农药:细菌农药是由细菌藻生物发酵或培养产生的杀虫剂。

常见的细菌农药有苏力克和百威杀等。

细菌农药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同时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一类绿色环保的杀虫剂,常用于有机农业和粮食存储等领域。

微生物的农药的种类

微生物的农药的种类
药的应用范围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范围
1
微生物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 和畜牧业中,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 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的病虫害,
以及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
2
此外,微生物农药也可 用于防治林业和草原的 病虫害,以及畜牧业中
的畜禽寄生虫病
Part 4
微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微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态安 全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 提高,微生物农药的发
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微生物农药将朝 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微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提高微生物农药的防 治效果,减少对非靶 标生物的伤害,提高 靶标生物的防治效果
减少微生物农药对环 境和人体的毒性,开 发出无毒性或低毒性
6
微生物农药的种类
病毒农药
病毒农药主要是利用某些对有害生物致病的 病毒防治有害生物。常见的有:核型多角体 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2024/6/18
7
微生物农药的种类 2024/6/18
抗生素农药
抗生素农药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抗 生素防治有害生物。常见的有:井冈霉素、 春雷霉素、内疗素、链霉素、庆丰霉素、木 霉索和恩镰孢菌素等
的微生物农药
提高微生物农药的抗 逆性,使其能够在不 利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并保持活性
开发出能够防治多种 有害生物的微生物农 药,提高防治效果和
效率
高效性
2024/6/18
低毒性和无毒性
抗逆性
广谱性
15
-
20XX 感谢大家倾听
20XX
微生物的农药的种类
-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微生物农药的种类 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范围 微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铃虫病毒只对夜蛾属的昆虫有效,死亡高峰在第5天
广谱性的杆状病毒:苜蓿银纹夜蛾病毒
对10多种害虫有效。 克服防治谱窄的部分弱点
但活性低1~2个数量级。
研究最为深入
一、核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简称 NPV) 是研究最早、最详细的一个类群,我国至少已发现60多
因而多角体的形状可以作为辨别一个病毒品系或分离株的 标志。 多角体的表面有膜,若多角体被溶解,则会留下囊状 空泡,再延长时间,也会被溶解,与核膜相似
棉铃虫MNPV的病毒束可有2-6个核衣壳,最多达20 多个;
斜纹夜蛾为2-10个;盗毒蛾为6-10个。
两种不同包埋型的病毒,与不同的病毒品系或分离株有
RNA病毒——dsRNA病毒,包括: ①呼肠孤病毒科; ②二分RNA病毒科 RNA病毒——ssRNA病毒,包括:
① 微RNA病毒科;②野田村病毒科; ③T4病毒科
果蝇X病毒属于二片段双链RNA病毒(Bisegmented ds RNA),与其它类似的病毒在一起,可能成为一新科,包囊 病毒也是。 在已发现的昆虫病毒中,最小和最庞杂的是小RNA病毒。
乳白色或褐色浓绸液体,无特殊臭味。
棉铃虫幼虫的环节处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
3. NPV杀虫剂的生产
1987年建成我国第一座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实验工厂,开始
步入商品化生产; 1993年,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同湖北蒋湖农场登记了 我国第一个昆虫病毒杀虫剂产品——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 虫剂; 随后共有12个昆虫病毒制剂品种登记注册,1个原药品种获 得登记。 开发最成功的是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十多年里,累计生产 2000余吨,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次。
4、缺点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防治效果慢:10天,潜伏期较长,往往降低其商 业价值和实际效果。
2)
防治谱窄:不能成功地用来防治种植地区生长季
节内繁衍的多种害虫。
3) 受到温度、阳光等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4) 不易生产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1. 病毒的分类原则
ICTV,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2005年发布,3个目、73个科、
11个亚科、289个属
2. 病毒分类的依据 1)病毒粒子特性:形态特征;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
病毒基因组;病毒蛋白;病毒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特性; 病毒基因组组成和复制特性;
2)病毒抗原性质
3)病毒生物学特性
3.
病毒命名
地名、人名、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病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
宿拼字以及字母和数字进行命名。
MNPV。
不同多角体的形状
同一品系或分离株病毒的多角体的形状是趋于稳定的,
相同寄主而不同品系或分离株病毒的多角体的形状和平均 大小就可能判别比较大。 如从盗毒蛾幼虫体分离的NPV的两菌株,一个多角体 是多形状的,另一个是立方形的,而用它们混合感染盗毒
蛾幼虫时,在同一感染细胞内并未同时发现两个病毒株,
病毒杀虫剂生产工艺(以NPV杀虫剂为例) NPV的采集、分离、鉴定 NPV毒株的引进 重组(遗传改良)昆虫杆状病毒
直接从野外 大量收集 NPV虫尸
天然饲料养、添食、使感染, 大量增殖NPV 感病虫体的收集、破碎、匀浆过滤 病毒的提取技术 病毒多角体检测
用人工半合成饲料 大量增殖NPV
防菌保护剂 NPV剂型配制 填充剂 生物活性测定 病毒杀虫剂安全性试验 产品分装、包装、保藏
种,已有比较成功的病毒制剂。主要寄生在鳞翅目昆虫中。
1.
NPV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特征
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呈杆状,具囊膜,基因组为双链
环状DNA分子,以超螺旋形式压缩包装在杆状衣壳内。
包涵体的形态结构:呈多边形,具梭角。
常因寄主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同种昆虫,甚至同 一细胞,多角体的形态和大小也有区别。常见的有三角形、 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立方形、近圆形和不规则形。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包涵体呈多角形,有两种包埋形式: 一种是多角体内包埋着许多单个的病毒粒(单粒包埋 型),简称SNPV; 另一种是1个包膜内包裹着多个核壳(一般称为病毒束), 成束地被包埋于多角体蛋白基质中(多粒包埋型),简称
2. 病毒杀虫剂
病原病毒=病毒杀虫剂

主要有:杆状病毒科、逗病毒科、细小病毒科、呼肠 孤病毒科
1962年,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有20种左右杆状病毒杀虫剂进入田间试验或实际应用,包括:
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苜蓿银纹夜蛾、春尺蠖、
舞毒蛾、木毒蛾、美国白蛾、甘蓝夜蛾、茶毛虫、灰茶尺蠖、 茶尺蠖、大蓑蛾、油桐尺蠖等核型多角体病毒 小菜蛾、菜青虫、黄地老虎、杨扇舟蛾、玉米螟、茶蚕等 颗粒体病毒。
(1)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生物一般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 酸; (2) 病毒依靠自身的核酸通过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行复制,复制在特定的宿 主活细胞中进行,而不是通过二分裂或类似二分裂方式繁殖;
(3) 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含核糖体,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
身蛋白质,脱离宿主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代谢活动; (4) 病毒对抗菌素或其他对微生物代谢途径起作用的因子不敏感;
(5) 昆虫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只有核酸能够繁殖和具有感染
能力。
昆虫病毒是指以昆虫为宿主并对昆虫有致病性的病毒
超显微 没有细胞结构 在活细胞里专性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 在活体外具有一般大分子的特征,进入宿主细胞又具 有生命 特征
80%的昆虫病毒都是农林业中常见的鳞翅目害虫的病原体,
因此是害虫生物防治的巨大资源库
感染病毒的幼虫形成大量包含体,扩散、传播 杆状病毒有宿主专一性,宿主仅限于节肢动物,对脊
椎动物、植物完全不感染——应用安全
主要见于昆虫体内,是已知昆虫病毒中类群最大、发
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最大的
主要应用: 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 作为杀虫剂,有效地控制农业害虫的发生,并且对环
全世界已发现的昆虫病毒,划分成22个类型,且每一个
类型给予一个编码。
b. 根据包含体在寄主细胞中的部位,分为: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寄生在寄主细胞核内,包含体内含有多个杆状病毒粒子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 寄生在寄主细胞质中,包含体内含有多个球状病毒粒子 颗粒体病毒(GV) 在感染的细胞核里和细胞质里均可发育形成。多为椭圆 形,也有肾形,每个包含体一般仅含一个杆状病毒粒子 无包含体病毒 如昆虫浓核病毒、感染病毒的寄主细胞核膨胀、核内物 质呈浓密、丰盈现象 昆虫痘病毒(Vagoiavirus) 寄生于细胞质内,但纺锤形包涵体是不包埋病毒粒子的
昆虫,60%为杆状病毒,能引起1100种昆虫和螨类发病,可控 制近30%的粮食和纤维作物上的主要害虫。 至少有60多株进入大田应用或示范,约20多株制成杀虫 剂,仅就俄罗斯而言,1990年已有14种病毒杀虫剂,其中有7 种年总产量为60多吨,防治面积150万公顷。 1971年,棉铃虫NPV在美国成为第一个商品化制剂,1987
增效诱饵剂 辅助剂 称量标准计数
二、颗粒体病毒(Granulovirus,简称GV)


最早是法国人于1926年在患病的大菜粉蝶中发现的。
俄:黄叶蜂NPV、甘蓝夜盗蛾、舞毒蛾、美国白蛾、天幕毛 虫等。 捷:美国白蛾GV
法:松带蛾CPV
日: 1974年注册了赤松毛虫 CPV,直升飞机喷洒。还对茶小
卷叶蛾、茶卷叶蛾GV进行研究利用。
埃及、中:斜纹夜蛾NPV 新西兰:牧草蝙蝠蛾WNPV 斐济:独角仙病毒
国际上已报道过的昆虫病毒有1600多种,分属于6个目的
水氯化钙中保存37年,其在碳酸钠中的溶解性不变。
可以抵抗细菌的腐败作用,在提纯或死虫尸为细菌污染
时,多角体一般不受收破坏。
在昆虫幼虫消化认中的溶解性不受寄主范围的限制,对
非敏感昆虫也是如此。
有较强的折光性,成熟的多角体不易被一般染料着色,
但经酸碱处理一可为一些染料所强染。
2. NPV致病机理 通过幼虫口服侵入。多角体在易感虫体中肠内迅速溶解, 侵入上皮细胞,并出现最初的复制; 在侵染昆虫细胞核内充满大量的多角体,体内组织液化;
病毒蛋白酶产生,细胞核和细胞裂解。
专化性强,一般只感染同种昆虫。
昆虫表现症状
初期:行动迟缓,缺乏食欲,体躯肿胀,变黄或
乳白色,皮肤变脆,组织液化,一触即破。
后期:趋向最高处,如植株项端,头朝下倒挂。
中毒症状:
初期无明显变化,渐而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体色变
淡或油光色,血淋巴变乳白色。 体内组织液化,躯体前端膨大,皮肤易裂,破后流出
第一章 病毒农药
第一节 病毒杀虫剂概述
病毒是非细胞形式的最小有机体,是一种最原始的生
命形态。 一个病毒由两部分构成:内部是核酸,外部是衣壳,
成分是蛋白质。
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没 有细胞器和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活的寄主 细胞内才能复制增殖。
一、病毒的主要特征
1. 什么是病毒
境不造成污染
第二节
DNA病毒杀虫剂
杆状病毒
A亚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如家蚕NPV,棉铃虫
NPV,松毛虫NPV,春尺蠖NPV,舞毒蛾NPV,斜纹夜蛾
NPV,粘虫NPV,中国刺蛾NPV等; B亚组——颗粒体病毒(GV),如黄地老虎GV,菜粉蝶 GV,茶小卷叶蛾GV等; C亚组——非包涵体核型杆状病毒,如印度棕榈独角仙
病毒;
D亚组——非包涵体多分体DNA基因组核型杆状病毒, 如甜菜尺蠖姬蜂病毒。
杀虫活性
7个目,290多种害虫,主要为鳞翅目,其次为膜翅目、双
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
LD50:50~100微克/头。 害虫死亡高峰在施药后的4-5天。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只对甜菜夜蛾有效,药后4天达到 死亡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