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精品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合作探究: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 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 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 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 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一读:解诗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 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 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 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 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 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 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 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 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 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 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 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 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 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 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 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 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东
汉
末
年 周
瑜
大
败
曹
操
赤壁之战:
之 赤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
壁 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
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
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
号风云人物。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发 自己的感慨。
《赤壁》精品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1 《赤壁》精品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1
激趣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 黄冈)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 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 的赤壁之战。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 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 无疑的。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 作。
烽火硝烟。
2、你眼前百度文库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 是怎样的形象?
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 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 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 风流儒雅
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 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 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 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 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 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二读:悟诗情
温馨提示: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 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 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 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 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 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 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 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 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 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 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 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 此抒发心头之感。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 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6、《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 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 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 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 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 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 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 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 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 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 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7、全诗最精彩的最后二句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 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 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 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 的英气
三读:品诗味
学生边齐读边思考:
1、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