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案。

方法:资料选取蒙阴县中医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经MRI、彩超及腋窝淋巴结活检检查,且均予以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予以辅助放疗与化疗。

结果:4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获得为期4年的随访,方式主要包括信访、电话随访、复查及门诊等;隐匿性乳腺癌患者4年生存率为86.96%(40/46),其中6例患者因远处脏器的转移而死亡,且主要转移部位为脑、骨、肺、多脏器转移。

结论:MRI、彩超及腋窝淋巴结活检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具重要临床意义,且采用改良根治术并辅以放疗、化疗等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标签:隐匿性;乳腺癌;诊治
乳腺癌为女性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大部分患者均表现出乳腺无痛性的肿块,但存在小部分患者的乳腺并未触及到肿块,并以腋窝淋巴结为首发表现,医学上将此种乳腺癌称为隐匿性乳腺癌[1]。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4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研究其诊治与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蒙阴县中医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女性与单侧发病,且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疑似癌症病灶。

年龄32~62岁,平均(46.34±1.42)岁,腋窝肿块直径为1~4cm,平均(2.64±0.47)cm,发现至就诊时间1w~10m,平均(4.52±0.12)m;其中左侧22例,右侧24例,绝经后12例,绝经前34例。

1.2 诊断与治疗
36例患者均行乳腺超声及乳腺钼靶检查,10例单纯予以超声检查,皆未发现乳腺占位性病变;22例于本院予以腋窝淋巴结肿块活检,10例于其他医院予以腋窝淋巴结肿块活检,14例予以肿块粗针穿刺活检被诊断为转移性腺癌;本组患者全身常规予以胸部CT、B超等检查。

本组46例均予以手术治疗,22例术中明确诊断后予以相应根治术,24例术前诊断明确直接予改良根治手术。

所有隐匿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均予以辅助放疗与化疗,其中4例行表柔比星+多西他赛方案;14例行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方案化疗,26例行氟尿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2例行表柔比星+长春瑞滨方案;术后于患侧腋窝、乳腺区及锁骨上区予以总剂量50Gy放疗。

2 结果
4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获得为期4年的随访,方式主要包括信访、电话随访、复查及门诊等;患者4年生存率为86.96%(40/46),6例患者因远处脏器的转移而死亡,且主要转移部位为脑、骨、肺、多脏器转移。

3 讨论
隐匿性乳腺癌属临床少见特殊类型,其具特殊生物学特性,乳腺原发灶停滞生长或较缓慢,但是腋窝转移灶的生长速度较快特点,所以临床上影像学检查及查体均不易发现乳腺病灶而是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作为主要表现[2]。

隐匿性乳腺癌起病较为隐匿,易被患者与临床医生忽视而导致出现误诊,分析除了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外,检查手段局限、原发灶小等因素亦是导致临床误诊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对隐匿性乳腺癌无特异性的检查方案,但是随医疗影像技术的逐步发展,乳腺内小病灶可被及早发现,因此早期很大程度上提高乳腺癌确诊率。

所以,目前均认为临床针对乳腺未触及肿物而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均予以乳腺CT、B超等检查,首先将乳腺疾病排除,且MRI作为敏感性最高检查方法,已经受到极大关注。

张小彬、陆云飞等人文献针对432例确诊为单侧乳腺癌通过临床体检及钼靶检查皆为阴性患者,再予以MRI检查,最后结果显示对侧乳腺12例乳腺癌,特异性达88.74%,敏感度达91.24%,检出率为3.12%,由此可知,为有效提高隐匿性乳腺癌临床诊断率,应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考虑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且排除其他类乳腺外原发灶[3]。

针对原因不明腋窝肿块,皆应予以切取活检或穿刺活检。

隐匿性乳腺癌亦属于乳腺癌类型之一,所以,临床治疗该类患者需根据乳腺癌诊治规范予以综合治疗。

为进一步研究其诊治与预后情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定的4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未予以保乳手术,而是均予以根治术或者改良根治术,经随访4年,隐匿性乳腺癌患者4年生存率为86.96%(40/46),6例患者因远处脏器的转移而死亡,且主要转移部位为脑、骨、肺、多脏器转移,这比崔伟、宋振迪等人文献报道3年生存率92.34%略低[4]。

李玉新、王希龙等人文献显示仅单纯予以腋窝肿块切除术而未予以任何综合治疗患者,2年将近50.00%发展至乳腺癌[5]。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可知,针对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应于早期及早予以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

受时间、环境及样本因素制约,加之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比较低,致使临床诊治依据比较匮乏,尚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MRI、彩超及腋窝淋巴结活检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均具重要临床意义,患者一旦确诊后,需立即予以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内分泌、化疗等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玉年,唐金海,沈文荣,等.MRI引导定位活检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5,24(4):317-321.
[2] Gourtsoyiannis NC,Ros PR,Usha A.Joseph.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s from Head to Toe:Understanding the anifestations of Disease[J].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2005,(11):1937.
[3]张小彬,陆云飞.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59-61.
[4]崔伟,宋振迪,崔童星,等.隐匿性乳腺癌17例患者的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1):867-872.
[5]李玉新,王希龙,邱文秀.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3):214-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