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盐湖区乡镇饮用水源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市盐湖区乡镇饮用水源调查
作者:薛新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0年第11期
1.盐湖区的乡镇饮用水概况
盐湖区饮用水源来源共三处,夏县泗交水库地表水,永济黄河滩地地下水,地下深井水。

截止2008年,盐湖区城区范围内已经不再使用地下水源,泗交水和黄河滩地地下水经水厂处理以后做为城市水源,随着盐湖区城乡一体化工程的逐步推广,盐湖区的大部分乡镇也使用城市水源,只有远离城区的部分乡镇采用地下深井做为集中供水水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采用深井供水的六个集中供水水源地,具体为:解州集中供水水源井、三路里集中供水水源地、陶村集中供水水源地、东郭集中供水水源地、席张集中供水水源地、上王集中供水水源地。

其中,解州、东郭、席张各有供水井2眼,陶村、三路里、上王各有供水井1眼。

乡镇水源地集中供水井分别位于运城盆地中条山山前倾斜平原区、黄土台塬区、冲(湖)积平原区。

供水井位置多集中分布在乡镇政府所在住地的村庄周边。

全区6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共计服务(含6个乡镇在内)88个行政村,服务人口111000人,供水能力为7300m3/d。

水源地主要由政府出资与乡村集资合建而成,部分水源地依靠扶贫解困饮水工程建成。

供水方式均为通过潜水泵将水送入供水站入蓄水池,再经过加压泵加压由自来水管网进行供水,输水管网均采用埋藏型管道。

2.水质情况
盐湖区乡镇集中式水源均为地下水型水源地,各水源地均没有设置例行监测点位,由卫生防疫部门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水质监测工作,监测数据虽有但并不能满足本次评价要求。

按照环办[2009]27号文件以及山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领导组办公室[2009]02号文件精神,对盐湖区各乡镇水源地水质进行以下16项指标的监测。

(见表1)
2.1监测分析结果
根据《山西省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大纲》的要求,于2009年9月,对盐湖区6个乡镇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现场采样工作,并委托运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16项指标进行化验分析,检验分析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

监测结果见表2。

3.评价分析
3.1水质评价标准
盐湖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为地下水型水源地。

因此,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3.1.1地下水质量分类
本次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类和评价。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锅炉用水水质要求,据GB/T14848-93规范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3.1.2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标准分为五类(见表3),是本次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3.2水质评价方法
以地下水水质分析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①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GB/T14848-93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见表4-3),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②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采用附注的评价分法。

具体要求与步骤如下:
a.参加评分的项目应不少于规范中所列项目,但不包括细菌等指标。

b.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

c.对各类别按表4规定,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e.根据F值,按表5规定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将细菌等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

如“优良(Ⅰ)”、“较好(Ⅲ)”。

3.3评价结果
3.3.1水源地地下水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2.1监测结果,按照上述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乡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结果。

详见表6。

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盐湖区乡镇集中供水水源水质较差,除东郭、解州水质良好外,其余水源均为较差,主要是硫酸盐和氟化物超标。

3.3.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评价结果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指标限值(详见表7)对乡镇生活饮用水水源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8。

结果显示,除东郭、解州集中供水水源水质评价结果为Ⅱ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外,其余4个乡镇集中供水水源水质评价结果为Ⅳ类,主要是硫酸盐和氟化物略有超标(超标倍数为0.03~0.47),经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

4.超标因子原因分析
由表6可知,依据GB5749-2006所列分类指标中Ⅲ类标准,陶村集中供水水源和上王集中供水水源是氟化物略微超标,席张、三路里集中供水水源硫化物略微超标,四处水源地不易受人为污染影响,且水源地周边也无工矿企业存在,初步分析超标原因为原生地质环境所致。

5.结论
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盐湖区乡镇集中供水水源水质较差,除东郭、解州水质良好外,其余水源均为较差,主要是硫酸盐和氟化物超标。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指标限值对乡镇生活饮用水水源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除东郭、解州集中供水水源水质评价结果为Ⅱ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外,其余4个乡镇集中供水水源水质评价结果为Ⅳ类,主要是硫酸盐和氟化物略有超标(超标倍数为0.03~0.47),经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

6.对策与建议
盐湖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地下水型水源地,地下水特殊的系统性、重叠性、复杂性、开放性、难恢复性和有限性,决定了地下水型水源地保护必须基于包括水源地所在的水文
地质区域补给区,排泄方式及集中分布区的水源地补、径、排特征,基于径流强弱变化特征、区域漏斗分布、地下水防污性能、地表水、人类活动影响情况等因素。

地下水型水源地生态十分脆弱,一旦污染,防治工作投资大、见效慢、十分困难,因此地下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6.1优化乡镇、工业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布局
在工业向乡镇及农村发展布局时,要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对容易造成污染危害的工业企业,布局应设置在水源地的下游地区。

对地下水水源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应采取限期治理、搬迁等措施,确保地下水水源的安全。

此外,对于新建地下水型水源地选址,在满足水资源量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地下水上游补给区。

6.2加强地下水源保护区管理
保护区划分结果通过审批后,应开展水源保护区进行勘界、立标工作,并建立有效的围网护栏;对保护区内的工业、农业、生活和各种人为活动逐一进行规范;对于穿过水源地保护区的县级以上公路,树立交通警示牌,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安全,并加强化工产品及危险品运输管理。

同时,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污染防治要纳入当地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