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完整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经典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经典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层大气 2000~3000KM
无线电短波通讯

50—55KM
平流层
O3层吸收 升高 紫外线

17~18KM(赤道) 地面
降低
对流层 8~9KM(极地)
平流 对流
O3吸收紫外线 有利于飞机飞行
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天气现象 复杂多变
大气对垂流直层分—层——与人—类对活流动层最近、最密切的大气圈层
地面长波辐射
2、圈层的划分:
速度/km.s-1
地面
0 3 6 9 12 15
速变化
地S 壳P
固体
33
33千上米地幔S、P增加 莫霍界面
990000
1000
下地幔 地
S
固体
2000
幔P
2900 深3000 度
4000
2900千米
古登堡界面
S(消失) P(突然减小)
地 S(消失) P(突然减小)
液 体
/km
55105000-
温度、压力和密度
核 内核
很大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组洁

大成

N2 O2 CO2 O3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保温作用(吸收红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悬浮物 水汽
气 分层依据:
成云制雨 主要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
厚度
直接热源 温度变化 运动形式 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其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知识框架
内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第四节 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标准
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根据图表,能够说出地震波的分类及波速差异,及依据地震波
划分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
2.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地球内、外部圈层的范围、物质组成,
说明地球结构的特点。
情境导入:
【人类能实现地心旅游吗?】
地壳
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由岩石组成。 平均厚度33km,大陆地壳厚, 海洋地壳薄。
青藏高原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深度为地下33km-2900km,占地球总 体积的80%。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任务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幔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但没有在顶部。
A.地壳和地核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岩石圈和地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堂练习
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进行冰雪厚度测量等研究活动。读
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C 3.冰雪所属圈层是( )
A.大气圈
B.生物圈
C 4.图示地球圈层中( )
C.水圈
D.岩石圈
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思考: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 各圈层起到哪些作用? 各圈层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 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包裹着地球,可以 调节温度,提供氧气,形成雨、雪、风、云等复 杂的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优质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优质课件
地壳平均厚度:17 km
06
莫霍界面深度分析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若莫霍界面深度较浅,该地位 于哪里? 若莫霍界面深度较深,该地位 于哪里?
……
……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幔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小组讨论: 第一个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在多少千米处? 横波和纵波通过这个面波速有何变化?
02
33km
莫霍界面
• “莫霍界面”
•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
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地心游记》地球内部揭秘
•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 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 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 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 的“表皮”。
1. 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呢?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地壳(Crust)
•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 坚硬外壳,莫霍界面以外。
• 地壳厚薄不一
04
……
……
地壳 Asthenosphere, crust and lithosphere
地壳厚度
•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 • 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
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最厚达70 千米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读图,完成10~12题。
① ③
蒸 腾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地球的圈层结构》参考课件1

《地球的圈层结构》参考课件1

C.位于软流层以上 D.没有生命存在
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3.根据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将地球 内部划分为几个部分?
划分为3个部分,即地表至地下约 17千米处、地下约17千米至地下约 2900千米处、地下约2900千米以 下。
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地壳 地幔 地核 外核 地核 内核
两个不连续面, 将地球内部分 三层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2.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
·生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 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 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 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
水圈
四大圈层关系
大气圈
二氧

化碳

等气

体、

降水

生物圈
岩石圈
矿物质 水
水圈
课堂小结
内部圈层
地球的 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不连续界面
地壳、地幔、地核
大气圈及其特点 水圈及其特点
生物圈及其特点
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 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优秀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优秀课件

练一练
C 7.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C为大气圈
B.A为水圈
C.D、E 合称岩石圈
D.B为文化圈
A 8.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D层
D.图中G层
• 岩石圈的表面高低不平,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覆盖。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复杂系统
外逸层
10 000km
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690km
85km 50km 20km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水圈
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生物圈
练一练
读“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4~6题。
练一练
D 5.图中A圈层(
)
A.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
C.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D.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B 6.图中B圈层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
A.地球内部的能量
B.太阳辐射
C.地球的引力
D.人类活动
练一练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33km
莫霍界面
•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 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 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 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
“莫霍界面”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2900km
古登堡 界面
• 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 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 度突然下降,横波完 全消失,这个面叫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
圈的全部、岩石圈 的上部。是唯一不 占独立空间的圈层
思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最活跃的圈层是哪个? 生物圈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
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
圈层名称 分界面 厚度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平均 17km
约 2800km
古登堡界面
①地壳是一个连续的圈层,是由岩石 组成的坚硬外壳②地壳厚度不均, 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 间,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
平 海拔越 流 高,气 层 温越高
平流 运动
晴朗 大气 稳定
飞行
对 海拔越
流 层
高,气
温越低
对流 运动
天气复 杂多变
生活在底部; 与人类关系密 切,
问题3: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拓展训练】
2018年5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 星。卫星入轨后,将运行在高度为705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上部);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2张PPT)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2张PPT)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古登堡界面:地下

约2900千米处,纵
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不连续面附近波速变化特点及说明的问题
速度(千
米/秒3)3
2900
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
P21思考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所通过物质状态(组成和密度) 可能发生了变化。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什么?
阅读课文P21第一、二、三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地震波? 2、地震波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传播特点? 3、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准确说
出什么叫做不连续面? 4、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在它们附近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有什么明显变化? 5、在不连续面附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幔物质是固态(P波和S波都能传 播);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体或 气体,因为在古登堡界面附近横波完 全消失,说明横波不能继续传播,而 纵波虽然波速忽然下降,但仍可以继 续向下传播。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地下深度
地下(大陆部分 )33千米处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
波速变化特点 该界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在该界面附近,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只上下颠簸
(1)判断图中哪条线是纵波哪条线是横波,并说明判断依据。(2)观察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有何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什么?(3)试用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小组合作探究1
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C
B
内容回顾
谢谢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软流层位于_____________,可能是______的发源地,地球___________与之相关,为_______状态。
固体岩石
海洋
陆地
33
70km
上地幔的上部
岩浆
板块运动
熔融
上地幔的顶部+地壳
一波两面三层
小结
(2019海南单科)2019年2月19日,我国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记录。据此完成下题。
A
1、该钻井
D、即将穿透地幔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思考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物质
温泉、热泉
三.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成分: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氧和氮。特点:1.使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2.风、云、雨、雪等天气
画一画
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你能画出地球的内部分层吗?猜测各层会是什么样的物质状态呢?
地壳
地幔
地核
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
范围: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固体外壳。
特点: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厚薄不一:1.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2.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理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18张PPT)

地理高一《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18张PPT)

题目解析
第一题: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震源 深度35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厚度,位于上地 幔,故选B。
第二题: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 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 上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民又感觉 到左右摇晃。故选D。
跟踪训练 To track the training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构造题
Q 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如下图:
跟踪训练 To track the training
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
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什么差异?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B处呢?
A处为40~50千米,B处为30~35千米
圈层结构 圈层界线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地核
古登堡界面
平均深度/km 地震波速度
主要成分
纵波和横波的传 17
播速度明显加快
岩石
主要特点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 大陆部分厚
纵波的传播速度 2900 突然下降,横波
完全消失
含铁、镁的硅酸 盐类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 要发源地
以铁、镍为主
可能呈熔融状态 呈固态,压力极大
3 课后总结
拓 展
地球的资源保护:地球的各个圈层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矿物资源、 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需求增加,这些资源的供 应越来越紧张,保护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因此,我们需要 采取积极的措施,例如节约使用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等,以保 护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的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和 需求增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 积极的措施,例如减少排放污染物、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环保科技等, 以保护地球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纵波(P波):振动方向与传播
方向一致的波。
共性
地 震 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速度快, 固、液、气介 质 横波(S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
向垂直的波。 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传播速度都 随所通过物 质的性质而
变化
速度慢, 固介质
5
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和 水面上的人感觉相同吗?感觉 各是怎样的?
D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7
本课结束
SUCCESS
THANK YOU

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
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解析 答案
SUCCESS
THANK YOU

地球的外部圈层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 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面上的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 后感到左右摇晃。在水面上的人 只感到上下颠簸。
6
地震波的波速变化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横 波
纵波
地壳:固态
地幔:熔融状态 外核:液态 内核:固态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
鸡蛋内部结构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详细)
地壳


地 球 内 部 圈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主要内容: 一、地震波及其传播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机构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比较两种地震波的异同。分析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划分地球内部圈。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 厚度、物理性状等。
莫霍界面
上Hale Waihona Puke 幔顶部,软 流层以上地幔
下地幔

层 古登堡界面
内核
地核
外核
课时作业
随随堂练练习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12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4、知道地球内外各圈层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的整体,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
怎样观察地球的内部?
地球是一个实心且不透明的球体,我们应该 如何观察地球内部的结构呢?
听声辨西瓜
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 地震波的定义及分类
地震波:当地震放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

23
生物圈二号
24
8 2
1
察 人 类 离 开 了 地 球 “ 生 物 圈 号 ” 是 否
1.3 9
和 年 时 间 建 造 起 来 的 , 实 验 的 目 的 是
架 结 构 玻 璃 建 筑 物 , 是 人 们 花 费 了 近
占 地
万 平 方 米 , 层 楼 高 的 圆 顶 形
能为亿密
生了美封
存考元钢
1、地球外部主要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地球外部圈层主要特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①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 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 一,大陆部分薄,大洋部分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
考 向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
1.读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
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解析 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 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同作用 结果。
大气圈
A
B
C
3. 读地球四个圈层 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B、C分别 代表什么圈层?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22
小结
同心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 内地 部震 球 圈波 的 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5
随堂练习
2.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 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开放的、均一的系统 D.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的结果
26
随堂练习
4.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