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导入时,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较差,在课堂中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如果能创设出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必将更易融入课堂。
如在教学《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一课时,教学伊始,老师就利用多媒体显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她可爱而清新的模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注意,“小朋友们,你们好!”会说话的小姐姐成了一位有灵性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快和她打个招呼吧!”这样可爱的小姐姐,谁不愿意和她说说话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教师运用动态画面创设了一个鲜活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对感知的事物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
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成了一次有趣的活动。
而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二、运用生活,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
”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
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因为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
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当推销员、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
如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启发学生根据学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明白”的方法,让他们做“推销员”,将自己家乡最出色的水果介绍给“客户”,看谁说得好。
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将柿子、琵琶、桃子、西瓜等水果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通过这样采用多种“生活化”方式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既学得有味,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的潜能。
三、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
”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
如:《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小草、嫩叶偷偷地长大;挑花、梨花、杏花竞相绽放。
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带着学生走出教师,到田野上,小河边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显得具体、精彩,回味无穷。
四、找寻生命的绿洲,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
这很像美术中的白描写生,见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线条如实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的艺术处理。
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学生的习作也是随感而发、随事而记,而不是将习作训练机械地分配在每周的作文课上。
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亲情行动”,让学生每周计划为长辈做一件增进情感的事情,给奶奶敲背、陪爷爷聊天、帮妈妈整理房间……再如“感悟秋天”,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
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悟秋天……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
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
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每当我欣赏着学生的系列习作,就被那浓浓烈烈的生活气息、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天真烂漫的灵性飞扬所感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才真正练到学生的心窝里。
难怪叶圣陶会这样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