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集:简析浅谈《安提戈涅》戏剧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廖可兑.西欧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桂菡 上海戏剧学院 200000)
其次,虽然
源于:论文网站大全
希腊悲剧中的抒情成分在逐步减少,但合唱曲是一定要有的,这是因为合唱曲起着一个间隔戏剧动作的作用。笔者大胆猜测,合唱曲保留的最大原因便是为了用来做"幕"的标志,不至于让戏剧行动一口气进行下去,能够给演员和观众一个间歇的时间,这也是为全剧作一个串联。当然,这种间歇时间不宜过多,因为与听抒情曲或大篇叙述相比,观众似乎更加热衷于看直接呈现在面前的戏剧场面。所以在《安提戈涅》与后面的戏剧作品中,不会再出现几首歌曲连续出现的情况,而是一首曲子跟一个戏剧场面,合唱曲以间隔作用为主,整出戏剧以对话部分为主。
一、结构
《安提戈涅》的内容结构是:开场白,安提戈涅姐妹的谈话,安提戈涅表明要孤身一人违反禁令埋葬死去的兄弟;进场歌、歌队抒情。第一场,国王克瑞翁下禁令以及尸体被埋葬的事实;第一合唱歌,歌队抒情。第二场,违法者安提戈涅被抓并同克瑞翁进行对话;第二合唱歌,歌队抒情。第三场,王子海蒙与克瑞翁针对安提戈涅是否有罪进行争执;第三合唱歌,歌队抒情。第四场,安提戈涅在被押走前的感受;第四合唱歌,歌队抒情。第五场,先知赶来规劝克瑞翁修改命令,二者产生争执,克瑞翁回心转意;第五合唱歌,歌队抒情。退场,安提戈涅、海蒙、王后之死。由此可见《安提戈涅》结构框架可归纳为:开场白--进场歌--五个戏剧场面及每个场面后各有一首合唱歌--退场。
从歌队的作用变化上,我们能够看出雅典人民兴趣点的转移。观众们已经不再喜欢抒情诗一类的主观抒情,而是偏爱于史诗性质的客观叙事。
四、使用机械设备
虽然古希腊剧场条件有限,但在演出时仍会使用一些设备来增强演出效果。在《安提戈涅》中,我们可以看到推台的运用。由于悲剧避免在舞台上出现流血场面,所以剧中三个角色的死亡都被放在了后台发生。报信人讲述了安提戈涅和王子海蒙的死亡过程,跟随国王上场的推台上陈放着海蒙的尸体,这既印证了报信人的话,也增强了剧场效果。接着,在报信人报告第二个噩耗时,舞台上使用了第二个推台,旋转呈现王后的尸体。这种机械的运用既帮忙解决了"舞台不可流血"这一困难,也放大了死亡带来的恐怖和震惊效果。
第三,古希腊的半圆形剧场非常大,观看演出的公民数量非常多,人们也并不容易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戏剧场面上。歌队的演唱一般会伴有音乐伴奏以及舞蹈,这可以提高戏剧的观赏性,增强舞台效果。而且音乐比较容易引起人情绪上的共鸣,可以引导观众感受悲剧气氛,提高演出的整体效果。同第二点一样,这种作用对整部作品而言也是辅助性的,绝不应当喧宾夺主。
首先,歌队作为剧中角色参与到了戏剧事件中。我们可以将整支歌队看成一个人物角色,他自始至终都在舞台上,和主要人物进行对话,协助故事向前发展并且对主人公的行动起到一定的推动或劝阻作用。如剧中第五场,歌队劝克瑞翁不要忽视先知的警告并说服国王取消了之前的命令。所以说,歌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剧中角色的作用。合唱歌的部分减少并不影响歌队的这种作用,反而使得他在性质上有了一些变化(从主要唱抒情曲到更多地参与到剧中)。
参考文献:
张竹明译.索福克勒斯悲剧[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王焕生译.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埃斯库罗斯悲剧[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3]吴光耀.西方演剧史论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4]吴光耀译.西方演剧艺术[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简析浅谈《安提戈涅》戏剧艺术特点电大毕业论文
内容导读:
摘 要:古希腊悲剧样式的完善过程可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埃斯库罗斯为代表的形成阶段、索福克勒斯为代表的成熟阶段以及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继承发展阶段。作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剧作,《安提戈涅》在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安提戈涅》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戏剧结构、角色数量、歌队作用变化等几个方面讨论希腊悲剧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代戏剧的样式上来的。
此结构中,戏剧场面与合唱歌的分配最值得关注。在索福克勒斯这部戏中,一个戏剧场面跟一首合唱歌,也就是说作品的戏剧成分和抒情成分是一对一交互出现的。众所周知,戏剧场面和合唱队抒情一直是构成古希腊悲剧的两个重要部分。但在之前的作品中,虽然两者同样是穿插进行但是分配十分不均衡。以埃斯库罗斯作品为例,剧中常有一个戏剧场面后连续出现两首歌曲的情况(《乞援人》、《七将攻忒拜》中悲歌和合唱持续进行,《复仇神》中出现了两组相连的悲歌且之后紧接有一组欢送曲)。古希腊的戏剧不同于现代剧,它的故事几乎都发生在统一的地点。当整个戏剧动作都在一处发生时,跟在戏剧场面后的合唱歌正可以起到划分戏剧动作的作用,使得连续的故事得到一个间歇,类似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索福克勒斯把这种一场面一合唱曲的结构固定下来,既是古希腊悲剧向近现代戏剧演化发展的标志,也暗示了歌队作用的变化(这一点在下面的歌队部分进行详述)。
二、角色数量增加
《安提戈涅》一剧中角色明显增多。剧中主要人物有安提戈涅、克瑞翁、海蒙;次要人物为王后、伊斯墨涅、守卫、先知以及报信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台词的人物,如仆人、先知的领路童。大致算来,除了歌队外,仅算有台词的角色就有八位之多。而在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所有的角色(不计歌队成员)加在一起平均算来仅有五位角色(其中《乞援人》仅三名,《波斯人》仅四名)。角色的增加有利于故事的丰富,情节较之以往复杂,场面也较为热闹。
《安提戈涅》中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剧本的表现张力,扩展了舞台的内容。从当代戏剧研究角度来看,这些戏剧艺术手段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以及戏剧艺术的发展变迁。从索福克勒斯的剧作开始,希腊戏剧走向稳定,后继者欧里庇得斯更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希腊悲剧作了进一步改进,将歌队的地位继续降低,使得古希腊悲剧一步步走是对一段行动进行模仿。由于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其歌队的抒情成分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埃斯库罗斯使用两名演员,增加对话比重,减少合唱抒情,但是在剧作中,歌队的合唱成分往往占全剧的百分之五十。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一剧中,歌队的合唱部分占剧作的比重已经降至百分之十八。显而易见,在这部戏中,歌队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唱合唱歌以抒情,它的不同作用比重产生变化,最重要的用途应为以下三种:
角色数量的增加不仅体现在整部戏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同台角色上。悲剧之父在戏剧中运用第二名演员,让剧中人物之间直接产生了冲突。而索福克勒斯更进一步,他引入了第三名演员,也就使同场面角色增加到了三个。这样一来,舞台除了两个针锋相对的对抗力量外,还有一个"第三者",他可以加剧冲突的程度,也可以减缓调和此冲突,同时能够推动情节发展、丰满人物角色。例如本剧第二场,除了歌队,场上的人物有安提戈涅、克瑞翁以及伊斯墨涅,原本单独的矛盾冲突由于伊斯墨涅的出场演变成多线形--三人的关系都存在着冲突。这样一来,既为故事增加了张力,也从侧面突显出安提戈涅的性格、锐化安提戈涅同克瑞翁之间的矛盾。另外,同台角色的增加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合理性。例如,安提戈涅被押到国王面前就需要三位演员。假设一下,如果按照埃斯库罗斯时期演出的特点来看,台上必须少一个角色,而这里少掉哪一位都是不妥当的。
关键词:安提戈涅 索福克勒斯 艺术特点
索福克勒斯的剧作可被看作是古希腊悲剧作品从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相对于前辈埃斯库罗斯的剧作而言,索福克勒斯的剧作结构更加完善,人物处理和事件安排更加出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戏剧结构程式"。
索福克勒斯于公元前四四一年写下《安提戈涅》,这是其现存的第二部悲剧创作,也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剧作中,我们既能够看到古希腊戏剧的大致样貌,也可以窥见索福克勒斯戏剧作品的一些艺术特点。从戏剧史角度看,《安提戈涅》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