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分析作者:孔维虎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新型城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城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它是我国立足国情、顺应形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举措。
本文以六盘水市为例,提出了六盘水市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实施科学规划;打造城市名片;构建城市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等。
关键词: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139—02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和力度,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小康社会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城市的现代化[1],同时也是衡量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标准之一。
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这与我国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它是我国当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以六盘水市为例,对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进行全面剖析。
一、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城市规划理念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在六盘水市,除了示范性小城镇以外,全市各城镇建设的水平低、理念滞后,总体的感官是对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少,建制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从而导致整个城镇的集聚力弱,城市服务结构及功能不完善,较为明显的是下面部分小城镇,第三产业不发达,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的服务性功能不齐全。
2.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工业化滞后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性体现在六盘水市所辖区域的乡镇城镇化率,在2010年,六枝特区郎岱镇的城镇化率为19.4%,岩脚镇的城镇化率为18.9%;盘县柏果镇的城镇化率为32.6%;水城县玉舍镇的城镇化率为8%,发耳镇的城镇化率为9.3%;钟山区大湾镇的城镇化率为28.3%[2]。
浅谈贵州省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 3 】李仲平 , 李炼 . 美国反补贴法能 否对 中国适用的法理分 析【 J 】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 0 1 0 ( 0 8 ) . 向WT O 提起诉讼开展反补贴措施 , 作为对补贴的配合 【 4 ]冯春丽 , 周骏宇 . WT O 制度的博弈分析【 J ] . 国际经 贸探 使用, 各国可以一方面通过补贴尽可能地增强自己国际竞争
关键词; 六盘水
经济发展
现状
对策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6 - 0 2 9 8 ( 2 0 1 5 ) 0 4 ( c ) - 1 1 1 - 0 3
1 9 9 0 年 的平均 水平 , 甚至 比贵 州省平均 水平还 低 。 另一方面 , “ 三农” 问题仍 然 突 出。 农 业 产业 化进 程 缓 慢 , 龙头 企 业 数量
中图分类号: F 2 0 7
1六盘水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1经济总量小。 人均水平低. 全面实现小康任务还很艰巨
从 经 济总 量 看 , 虽然 六 盘 水市 生 产 总 值增 长 较 快 , 但 少 、 规模 小 、 辐射 带动作用不 强, 农 民增 收的渠 道单一 。
2 0 1 4 年总量只相当于全省的 l 1 . 3 %, 从人均水平来看, 人均 1 .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还依然
枝花 市相比 , 差 距更大 。 仅 从城镇 化率来 看, 六 盘水 市仅为攀 是 重工业为 主的城 市, 重工业占工业的 比重 达9 9 %。 从 三次 产 枝花市 的7 5 %( 六盘 水市为4 5 %, 攀 枝花达 6 0 o / 0 ) 。
业之 间的关系来 看, 工业对 GD P 的贡献 率 已达6 0 %以上 , 一产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近年来,中国各地积极探索推进“三变”改革,即城市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六盘水市作为贵州省的重要城市,也在这一改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方面展开阐述。
一、城市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升级是指以城市发展为导向,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市场化改革等手段,推动城市由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产业为主的转变,实现城市功能和形象的提升。
六盘水市在城市转型升级方面,首先进行了城市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明确了城市功能布局,强调了产业发展的导向和指引。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大量资金和技术,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和引导。
特别是在推动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六盘水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六盘水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加强了城市的环境整治和市容提升,打造出了更宜居、更宜商、更宜游的城市形象。
这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盘水市还注重了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加强了对外交流和合作。
通过挖掘和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六盘水市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城市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导向,引导城市向着新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前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城市环境和市容提升,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要注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二、产业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转变是指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产业为主的转变。
这是加快经济增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产业结构转变方面,六盘水市进行了大力度的产业升级和转型,特别是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盘水市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通过技术改造、装备更新等手段,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三变”改革是指六盘水市在实施乡镇事务管理体制改革中,推行了“减法变增量、重构变调整、转型变崭新”的改革思路,通过改革措施实现了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乡村治理的优化。
以下是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启示。
一、减法变增量六盘水市采取了以“减少政府权力、简化政务流程”为核心的改革措施,取消了一大批乡镇事务管理中的不必要部门和审批环节,减少了政府权力干预,提高了政府效能。
减少了政府的经费支出,释放了一定的财政资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此举既能减轻政府的负担,又能激发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这一做法给其他地区提供了启示,即要通过减少政府权力,实现政府效能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
二、重构变调整六盘水市以“合理划定乡镇功能区、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为核心,进行了乡镇区划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重构乡镇功能区,将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发展起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通过调整乡村空间布局,优化了农村发展的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这一做法对其他地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即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合理划定乡镇功能区,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村发展的协调推进。
三、转型变崭新六盘水市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为核心,推行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即从“门前三包”到“市民服务中心”,以市民为中心进行服务,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能和便利度。
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即通过整合各个部门和业务的信息系统,实现了政务服务全流程、一体化、在线化,提高了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一做法对其他地区的改革也有着借鉴意义,即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市民满意度。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启示了其他地区在推进乡镇事务管理改革中的改革思路和具体做法。
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比较与研究
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比较与研究【关键词】城镇化;进程比较;六盘水市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四化”描绘了今后改革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部署2013年经济工作的时候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一大主要工作任务提及,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一时间“城镇化”成为一个亮点被媒体热捧并放大化,从高层的屡屡提及,到业界的热议,再到资本市场的反映,城镇化俨然成为了拉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头号种子选手”。
城镇化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六盘水自1978年建市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时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但六盘水市由于城镇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在对六盘水市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城镇化进程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其对策。
一、六盘水市人口及城镇化发展现状2012年末六盘水市常住人口数为285.9万人,较2011年末增加0.9万人,增长0.31%。
其中:六枝为49.46万人,盘县为103.73万人,水城为70.43万人,钟山区为62.28万人,分别较上年增加0.10万人、0.26万人、0.14万人和0.40万人,增速分别为0.20%、0.25%、0.20%和0.64%。
城镇新增就业8.64万人。
六盘水市农村人口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离土不离乡”,即城市扩建或就地办企业吸引农村人口进企业工作,这在城市边缘的郊区比较明显;二是“离乡不离土”,即外出打工或办企业搞经营,这在地处偏僻、二三产业不发达的乡镇特征明显。
2002—2012年是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时期,在这十年中,许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加速了经济社会发展,在土地的征用、房屋拆迁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和中心城区转移流动。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近年来,六盘水市以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为目标,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即转变政府职能、城乡关系、发展方式。
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等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全国改革创新的样板。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启示。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做法及启示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职能。
六盘水市通过完善“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等措施,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政府由“做主”转向“做服务”,提升政府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
2.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六盘水市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标准和考核机制,激励政府部门以及公务员们承担更大的责任,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这种严格的考核机制,促使政府各部门更加注重实际工作效果,提高了政府服务质量。
启示:政府职能转变是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之举。
要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力度,使政府能更好地为市民和企业服务。
1.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六盘水市严格按照“城乡一体化、资源共享、环境协同”的理念,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布局,实施农村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2.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六盘水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启示:城乡关系转变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倡导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理念,坚决打破二元对立思维,促使城乡共同富裕。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六盘水市积极招商引资,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六盘水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大资源节约利用力度,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六盘水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方略
社 会协 同、 全 民参 与” 的要 求 , 以村保 乡、 以 乡保县 、 以县保市 , 市、 县、 乡、 村“ 四级
联创” , 形成 一 级抓 一级 、 层 层 抓 落 实 的
中的一个 重要问题 ;二是城 乡居 民收入 比偏大 , 2 0 1 1 年城 乡居 民收入 比为 3 . 6 9, 实现程度仅 为4 5 . O %; 三是城镇化率仍然偏低 , 2 0 1 1 年我 市城 镇人 口比
重 为2 9 . 6 5 %, 离6 0 % 的 目标 仍 有 较 大 距 离 , 实 现 程度 仅 为4 9 . 4 %。 ( 三) 群 众 文化 生 活 相 对 滞 后 。2 0 1 1 年全市G DP 达 ̄ I J 6 1 3 . 3 9 亿元 , 同 比增 长1 6 . 6 %, 但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占G DP E E 重 仅 有0 . 9 1 %; 实现程度仅 为1 8 . 2 %;
励 和 引 导 高 校 毕 业 生 到 乡村 创 业 就 业, 引 导 人 才 向产 业 发 展 、 园 区 建 设 和 社 会 服 务等 重 点领 域 聚 集 。扩 大 县 级 人 事 人 才 自 主 权 ,在 编 制 定 额 之 内, 县 以 下 事 业 单 位 人 员 由县 级 自主 聘用、 自主 管 理 。
远, 实现程度为1 4 . 3 %, 是2 3 个 指 标 中 实现 程 度 最 低 的 一 个指 标 。
( 二) 居 民收入偏低 , 城 乡居 民收入 比偏 大, 城镇 化建设步伐较慢。 一是居
民收 入 仍 然 较 低 , 制 约 了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2 0 1 1 年 居 民人 均 可 支 配 收入 指 标 的小 康 实 现程 度 只 有3 9 . 3 %, 努 力提 高城 乡 居 民收 入 仍 是 全 面 小 康 建 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初探(3篇)
新型城镇化建设初探(3篇)第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六盘水市是一个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城市,还是一个典型喀斯特地区。
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走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1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提出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让“以人为本”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中。
六盘水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大,人均耕地资源少。
2014年4月,贵州省委提出,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符合六盘水城镇化发展实际。
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建设和谐、包容、有活力的城镇,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2六盘水市发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2.1现状到2015年6月,六盘水市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六盘水市有中心城市1座,全市共有乡、镇、街道87个,其中有建制镇39个,街道22个,六枝平寨和盘县红果作为次中心城市正在建设中,有省级示范小城镇4个,市级示范小城镇5个,候补示范小城镇1个。
按照示范小城镇建设标准自行培育的示范小城镇2个。
目前,六盘水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44.5%,户籍人口统计城镇化水平22.5%。
2.2问题a.中心城市聚集力不强,人口增长较慢。
中心城市实现100万人口目标比较困难。
2010年,市中心城区就有50万人,到2015年底,中心城区人口也不过60万人,增加约10万人。
如果以这样的增速增加人口,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最多75万人,与100万人有着很大差距。
b.小城镇发展滞后,缺乏产业支撑。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两个轮子,两者是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六盘水市坐落在贵州省西部,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六盘水市在“三变”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一张亮丽名片。
那么,究竟六盘水市是如何进行“三变”改革的呢?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做法和启示呢?接下来,我将对此做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我们来看看六盘水市在“三变”改革方面的做法。
六盘水市对“三变”改革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其中包括“三变”工作机制的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功能的提升等。
针对“三变”工作机制的创新,六盘水市通过设立“三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事一议”、“一户一策”、“一企一策”等工作机制,实行了“一岗双责”、“谁办谁负责”等责任制度,形成了全市上下协同推进“三变”改革的良好局面。
六盘水市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通过实施“项目引领、产业跟进、园区辐射”政策,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好“十大重点行动”,扶持发展新兴产业,稳定提升现代服务业,有效拉动了“三变”改革的动力。
六盘水市还通过城市功能的提升,进一步加强了“三变”改革的效果。
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六盘水市先后投入上百亿元的资金,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功能,为“三变”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启示。
六盘水市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要深刻认识“三变”改革的重要性。
六盘水市在“三变”改革中的成功实践表明,推动城市“三变”改革,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六盘水市在“三变”改革方面的做法及启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够深入学习六盘水市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三变”改革政策措施,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的文章到此结束。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六盘水市是贵州省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中,六盘水市“三变”改革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变”改革是指:城乡融合发展、能源结构转型、产业转移升级。
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做法及启示。
一、城乡融合发展1.建立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六盘水市建立了统一的城乡规划体系。
市、县、乡规划部门共同编制规划方案,保证了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同时,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六盘水市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大力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农村经济。
同时,推广农民增收项目,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六盘水市85%的农村地区已经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3.改善城乡交通条件“三变”改革中,改善城乡交通条件至关重要。
六盘水市加大了对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推进城乡公路互联互通。
同时,优化公共交通组织,方便广大农民的出行。
二、能源结构转型1.加强清洁能源的建设能源结构转型是六盘水市“三变”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六盘水市深入实施清洁能源项目,大力发展水力、光伏、风能等风电项目,通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建立智能能源监测系统六盘水市还建立了智能能源监测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和掌控。
这为六盘水市能源的改造和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产业转移升级1.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产业转移是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六盘水市积极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
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了六盘水市的产业水平。
2.推动企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为了推动企业的升级和技术改造,六盘水市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等多维度的扶持手段,帮助企业实现了技术的转型升级,升级了企业的产业水平。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改革、住房制度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深化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提高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推动了住房保障和改善。
本文将从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展开探讨。
六盘水市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
这是指通过挂钩机制,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与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规模挂钩,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调整。
通过这一改革,可以有效避免过度用地和乱占耕地,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用地,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六盘水市推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改革。
这是指通过竞价、拍卖等市场化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推动土地价格形成市场化,增加土地使用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
这一改革不仅有利于激发土地资源的活力,还能够增加土地出让收益,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撑。
六盘水市加大了住房制度改革力度。
在这一方面,六盘水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住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鼓励多主体共同参与住房供给,推动住房制度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提高住房市场的供给能力,缓解住房短缺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地可以借鉴六盘水市的经验,积极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加强住房保障和改善。
只有准确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力量,共同推进“三变”改革,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及启示
SHEBAOUJNTAN丨人社天地.社保论坛I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及启示□章英娇几年来,六盘水在经济社会发 展中遇到了新挑战。
如何破解制约 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 农村改革红利,成为必须回答的一 个重大课题。
2014年以来,六盘水 市深人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 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为激活“三农”发展注人了新动能,为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 贡献。
随着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新 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 变革,六盘水同全国全省一样,在经 济社会发展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 挑战。
_、“三变”的内涵从本质上说,“三变”是什么?六 盘水市的“三变”改革是全面深化农 村改革的新探索。
在经济发展中,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 况,而这一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目前在我国 农村,劳动者素质、文化程度越来 越高,生产工具与基础设施在不断 改进与加强,伴随消费需求等问题 而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正在进行,如此种种,说明农村生产力 已在逐渐突破传统,寻求新的发 展;而与此同时,农村资源搁置、劳 动分散的矛盾仍然突出,一家一 户,单打独斗,成本高、效益低,缺 乏竞争力,劳动者在生产中各自为 阵的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种植经营,农产品利润难以最大化,农民增收难,“三农”问题愈加突出。
由此可见,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三变”改革在探索与实践中,也正是基于这些矛盾,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农村发展的顽症,把分散的资源、资金、劳动力集中起来,以股份合作为纽带,推动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改革措施,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长足发展。
因此我们说从本质上讲“三变”是一种经济现象。
“三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但这种“变”不是教条式的“变”,而是因地制宜的“变”。
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快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
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加快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陈琪〔内容摘要〕认真分析六盘水城镇化现状,制定发展战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加快六盘水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城镇化战略规划管理〔作者简介〕六盘水市规划局副局长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七大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色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六盘水市城镇与城镇体系现状市域城镇数为30座(盘县县城在红果镇,六枝特区中心城区在平寨镇),城镇密度为0.30座/百平方公里。
城镇等级:市域城镇等级可划分为四级(市域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城镇、一般镇及工矿区),规模结构亦划分为四级,但差距较大。
市域中心城市: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县城:盘县红果、六枝平寨;重点城镇:老鹰山镇、汪家寨镇、大湾镇、城关镇、柏果镇、盘江镇、刘官镇、火铺镇、郎岱镇、洒基镇、岩脚镇;一般镇及工矿区:断江镇、响水镇、西冲镇、板桥镇、水塘镇、石桥镇、平关镇、乐民镇、保田镇、民主镇、大山镇、玛依镇、老厂镇、大用镇、木岗镇、大河镇。
现状城镇规模结构: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约36万人;盘县红果城市、六枝平寨中心城,5—10万人;老鹰山镇、汪家寨镇、大湾镇、大河镇、城关镇、柏果镇、刘官镇、火铺镇、洒基镇、郎岱镇,1—5万人;断江镇、响水镇、西冲镇、板桥镇、水塘镇、石桥镇、平关镇、乐民镇、保田镇、民主镇、大山镇、玛依镇、老厂镇、盘江镇、大用镇、木岗镇、岩脚镇,0.2—1万人。
城镇职能结构:除中心城区和六枝平寨、盘县城关镇、红果城市具有综合型职能外,其他城镇职能主要为三大类:一类是矿产资源开发型(工矿型),一类是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型,还有一类为行政驻地型。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城镇相对集中在铁路和国、省道沿线布局,占了近90%。
市域中东部缺乏城镇节点支撑。
浅析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总数为 2 8 7 . 4 5 万人 , 比2 0 1 2 年末增 加 1 . 5 5 总规 。第 一轮总规 的期 限是 近期 至 1 9 9 0 万 人 。2 0 1 3年 全 市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为 年 , 远期至 2 0 0 0 年。
8 8 2 . 1 1 亿元 , 比2 0 1 2 年 增长 1 5 . 9 %, 其中
2 0 0 0 年, 六盘水市人 民广场北广场建
关键 词 : 六盘 水 市 ; 发 展 现状 ; 新型城 镇 化; 发展 ; 对策
2 0 0 5 年, 南广场竣工 。可 以说 , 六盘水 第一 产业增 加值 为 5 8 . 0 6 亿元 , 第 二产业 成 ; 增加值为 5 0 3 . 7 9 亿元 ,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为 市 人 民广 场是六 盘水市 城市化 发展 的一
域市聚焦
矗 s 碡吾 土
浅 析六盘 水市新型 城镇化发展的 对策
孔维虎
摘 要: 新型城镇 化倡 导人 与 自然和 谐相 区和水城 县 四个 县级行政 区 , 1 0 3 个 乡镇 月 , 全 市规划会 议后 , 全 市及市 中心 区总 处, 实现城 镇化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本文在 及街 道 办事处 , 国 土面 积为 9 9 6 5 平方 公 体规 划的编 制工作正式 展开 , 并 于当年 9 分析 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 现状 的基础上 , 结合 里 】 。截止 2 0 1 3 年末 , 六盘水 市常住人 口 月完成 了初稿 , 也就是 习惯上称 的第一轮 六盘水 市特有的发展环境 、 资源环境和政策环
次, 对 六盘水 市城镇 化动力 机制 的研究 , 有 利 于建设城 市的特 色性 、 宜居性 、 文化性 、 多 中心性 、 生态性和和谐性 , 力 争 做 到城市规划 “ 一张蓝图绘 到底 ” 。
试论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化问题与发展路径
试论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化问题与发展路径摘要:六盘水市是一个“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口流动控制的逐步放开,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流向了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但是,长期以来六盘水城市化发展缓慢、滞后给六盘水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六盘水市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化;问题;路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立资源型城市118座,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63座[1],六盘水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城市化与全国一样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快速发展。
城市化成为六盘水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
但是,作为资源型地区,六盘水市的城市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和其它同类地区水平。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六盘水市实现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六盘水城市化发展现状六盘水市是伴随“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
1964年,被国家确定为“三线”建设的战略重点区域;1965年,煤炭工业部在六盘水地区设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境内的矿区更名为特区;1970年,六盘水地区所辖的六枝、盘县、水城3个由矿区演变的特区,即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被作为国家推进工业化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地区;1978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六盘水撤地建市,成为当时贵州省除贵阳市外的第二个省辖市。
六盘水市成立30多年来,城市化总体上经历了3个时期:一是城市化恢复发展期(1981-1991)。
这一时期,三线建设推进了六盘水市的工业化进程,使六盘水市由一个纯农业地区向工业基础城市迈进,城市化也进入萌芽时期,但当时的城市化水平极低,1980年前全市城市化水平在10%以下。
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比较与研究
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比较与研究盘县党校李晋平[摘要]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随着六盘水市工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大量集聚,传统城镇化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来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更快地实现城乡统筹,更好地解决民生领域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比较六盘水市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四化”描绘了今后改革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部署2013年经济工作的时候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一大主要工作任务提及,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一时间“城镇化”成为一个亮点被媒体热捧并放大化,从高层的屡屡提及,到业界的热议,再到资本市场的反映,城镇化俨然成为了拉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头号种子选手”。
城镇化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六盘水自1978年建市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二五”时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集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但六盘水市由于城镇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在对六盘水市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城镇化进程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其对策。
一、六盘水市人口及城镇化发展现状2012年末六盘水市常住人口数为285.9万人,较2011年末增加0.9万人,增长0.31%。
其中:六枝为49.46万人,盘县为103.73万人,水城为70.43万人,钟山区为62.28万人,分别较上年增加0.10万人、0.26万人、0.14万人和0.40万人,增速分别为0.20%、0.25%、0.20%和0.64%。
城镇新增就业8.64万人。
六盘水市农村人口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离土不离乡”,即城市扩建或就地办企业吸引农村人口进企业工作,这在城市边缘的郊区比较明显;二是“离乡不离土”,即外出打工或办企业搞经营,这在地处偏僻、二三产业不发达的乡镇特征明显。
对推进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对推进六盘水市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陈红梅〔内容摘要〕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六盘水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分析建议〔作者简介〕六盘水市统计局加快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快实现我市统筹城乡综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城镇化现状我市成立三十年来,城镇化总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市初期,三线建设推进了我市的工业化进程,使我市由一个纯农业地区向工业基础城市迈进,三线建设者的涌入、矿山开发和工业的兴起,城镇化也进入萌芽时期。
但当时的城镇化水平极低,198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在8%以下。
第二个时期是1981-1996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处在缓慢增长时期,1981-1991年,年均增长0.11%;1991-1996年,年均增长0.48%。
第三个时期是1996至今,城镇化率从年均增长0.75%至2000年以后年均增长1.3%,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19%快速增长到30%以上,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在32%左右。
2008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为34%,全国城镇化率为46%,我市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根据有关资料,2005年,市中心城区、红果、平寨三个中心城区人口为60.63万人,约占全市城镇总人口的76%,其中市中心城就占全市城镇人口的50%以上。
2005年,钟山区城镇化水平为90.39%,六枝特区为25.5%,盘县为19.25%,水城县仅为0.96%。
这一时期,建制镇数量迅速增多,全市98个乡镇(办)中共有34个镇(办):其分布为六枝特区5个镇,盘县20个镇。
钟山区4个镇、4个办事处,水城县1个镇。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成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核心战略。
二、我市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一)小城镇布局发展不均衡六盘水地域辽阔,各县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性。
六盘水的发展趋势
六盘水的发展趋势六盘水是中国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其发展趋势正在逐渐提升。
以下将从经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阐述六盘水的发展趋势。
首先,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
六盘水市正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强生态农业、健康养生、特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市政府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着力发展资源型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措施将为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其次,城市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六盘水市致力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市政府投资大量资金改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便利性。
同时,加强对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休闲娱乐条件,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六盘水市的城市形象将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和投资。
最后,环境保护是一个地区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六盘水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力度。
市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生产。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建设,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这些举措将保护和提升六盘水市的自然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六盘水市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在经济发展方面,市政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在城市建设方面,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对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保护和提升市区的生态环境。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未来六盘水市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作者:————————————————————————————————日期:浅析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社会科学论文浅析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孔维虎摘要:新型城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城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分析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六盘水市特有的发展环境、资源环境和政策环境,提出六盘水市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一系列对策措施。
关键词:六盘水市;发展现状;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在2012 年12 月16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型城镇化”被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同时会议指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指出: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是城镇化。
因此,进一步挖掘城镇化的动力因素,积极研究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六盘水市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二五”期间,以重点打造“中国凉都”的城市品牌为主要目标。
首先,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对六盘水市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不断合理优化城市的发展动力系统,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次,对六盘水市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建设城市的特色性、宜居性、文化性、多中心性、生态性和和谐性,力争做到城市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1.六盘水市现状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辖盘县、六枝特区、钟山区和水城县四个县级行政区,103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为9965平方公里[1]。
截止2013年末,六盘水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87.45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55万人。
2013 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为882.11 亿元,比2012 年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03.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0.26亿元[2]。
2011年3月2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和六盘水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六盘水市就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出如下意见: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逐渐增强,城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力争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市中心城区人口达到80万人以上。
2014年,市长周荣所作的六盘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办好旅游促发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规划建设了一批业态新、环境优、容量大的城市综合体,促进新区拓展与旧城改造共同推进;启动了2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重点打造了淤泥、羊场、岩脚、玉舍等一批示范小城镇。
2.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现状1980年10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一行,在时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池必卿等陪同下到六盘水视察,听取了中共六盘水市委员会、水城矿务局党委、水城钢铁厂及水城煤矿设计研究院工作汇报,对六盘水工业生产、基本建设等作了讲话。
市规划设计院1980年开始筹备城市规划工作,1981年编制的《六盘水市总体规划大纲》,对市中心区的规划进行了概述,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83年3月,全市规划会议后,全市及市中心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式展开,并于当年9月完成了初稿,也就是习惯上称的第一轮总规。
第一轮总规的期限是近期至1990年,远期至2000年。
2000年,六盘水市人民广场北广场建成;2005年,南广场竣工。
可以说,六盘水市人民广场是六盘水市城市化发展的一面镜子,是城市的乐园,也是六盘水广场文化的发源地。
2001年,六盘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其中仅原煤税收就占全市的25%,在财政收入中四大支柱产业原煤一项占75%。
这样单一的经济结构,致使能源资源直接左右全市的未来和发展。
2002年,六盘水市市政府办转发了市公安局关于户籍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统一窗口办理、统一收费。
六盘水户籍制度改革后面有一大主题——六盘水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
同年,六盘水新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廖少华提出“大城市带动大发展”,可见地方领导对六盘水市这座城市的定位是高瞻远瞩的。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六盘水市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从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入手,重新规划“江南煤都”新面貌:改变过去六盘水中心城区布局规划,通过水城县政府办公区的搬迁,重点对双水、荷城、凤凰、德坞四个新区进行全面建设。
为了建设重点城镇,六盘水市规划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形成以市中心城为重心,以六枝特区、盘县为支点,若干小城镇为卫星城的格局。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建设从2002年的19平方千米扩展到2007年的34平方千米,中心城区人口从2002年的26万增加到2007年的32万人。
2013年2月,六盘水市组织召开干部大会,会议强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六盘水“立足煤,依托煤,跳出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
2014年6月17日至20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城市有轨电车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杨龙政率队赴上海、南京、苏州、重庆考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
二、六盘水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1.转变发展观念,倡导新型市民化在六盘水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这样才能发挥全市百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为此,应该做到三点。
第一点是解决重点人群的城市融入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
新一代农民工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受教育程度较高,视野相对开阔,进而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他们不但追求物质世界而且还追求精神世界,还早早地融入了城市发展的轨迹和发展步伐。
而原有农民的思想逐渐在淡化,但是这群人又不容易被城市的发展所接纳。
其次是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问题,能否使他们与城市孩子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否保障这部分人的就业与城市人平等。
第二点是要推进住房和户籍制度改革。
由于户籍制度的问题牵涉到很多的问题,在推进信息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打破利益格局,解决人口登记,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住房问题,有了住房,有了户口,进城的农民工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民工,而是新型的城市居民。
第三点是要改革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消除就业屏障。
当前普遍存在农民工进城干活,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相关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技能的培训的问题,要让他们必须融入到六盘水市发展的轨道上来,就需要建立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力的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降低诸多因素的障碍。
2.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应该结合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时机,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职能、行为和范畴,使政府的服务功能向有效方式转变。
城镇化发展的最为直观的效果就是经济效益的提升,这是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要因素,也是刺激地方政府在新的环境下推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其次,我们还要实行多元化的投资制度,打造开放的投资环境。
不可否认的事实,城市的发展主要靠资金,但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这样的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理念。
我们要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盈利性单位和非盈利性单位分开等,打破政府部门对相关行业运行的垄断,放宽市场的准入制度。
作为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提供一切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要的优质服务。
在必要的时候,对一些地方百姓不能接受的发展观念,应该听取百姓的声音,相信他们中间的建议或者措施是最为可取的,有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百姓参与市府的机制。
3.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六盘水市的城乡发展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很大,城市人均纯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相关福利等的差距很大。
这样一种实际情况,对于六盘水市的发展是不利的。
尤其是推行新型城镇化的今天,严重影响了六盘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因此,要实现六盘水市的城市发展经济圈的构想,就要坚持统筹城乡、产城融合,加大招商引资的额度和力度,突破产业发展的屏障,以城带乡,带动当地的百姓就业和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但要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而且各产业之间要相互协调,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现代农业包括有机蔬菜等,是六盘水这样一个山区城市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要推动农业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包括资金和技术,把传统的农业向以科技为基础的农业转变。
要积极向相关的百姓传授农业科普知识、技术指导,这样就可以提高百姓的综合素养。
其次,应该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应该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一个道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要实现六盘水市的跨越式发展,应以技术进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倡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我们的技术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更新和提高,以更有利于六盘水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4.打造新型旅游度假城市六盘水市的发展离不开煤炭资源,在新的发展时期,应该在煤炭资源上做足文章、做好发展模式。
在原来的发展基础上,增加有关煤炭方面的旅游,让其他地区的游客来参观本地区10年前甚至是20年前发展的环境。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山区城市,结合六盘水市独特的资源环境,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旅游景观、乡村生态游、乡村红色游、乡村果园游等。
在结合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及钟山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属于六盘水市的旅游名片,加大对六盘水市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这是新一轮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突破口。
参考文献[1]六盘水市统计年鉴2009[M]. 六盘水市统计局编,2009.[2] .2014.10.16.(作者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