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

【作者】廖建祥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内容提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措施?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定位/前景

1、生产力发展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一切社会形态向前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研究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就要弄清我国生产力的性质,看生产关系如何才是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巨大的反作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到了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时,矛盾激化,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一般是通过社会革命推翻统治阶段,为新的生产发展开辟道路。到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既相适应又相矛盾,一般不会发展成为对抗性矛盾,而是通过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变革生产关系,使与生产力的性质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到1978年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产力有很大发展,但由于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认为所有制越公越好,越纯越好,追求“一大二公”,突出的如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带来社会生产力的下降。在长时期内,把追求单一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排挤非公有制经济,大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起了重大的变化。1979年首先在农村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包括水利灌溉设施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农民取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了重要条件。

1984年10月党中央公布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绩基础上,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出的新部署,改革的步伐加快,所有制结构改革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所有制结构起了重大变化。总的情况是公有制(主要是国有制)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度上升,混合所有制经济有较快发展。这种变化,市场经济机制起了重大催化作用。它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2、经济发展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生产力是首要的根本任务。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同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点。

从1982、1987、1992年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都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要在以公有制为主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以按劳分配为主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而党的几次大会都是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的基本观点。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基本路线与纲领,阐明了跨世纪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的突破和发展。

(1)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形式。”这就突破了过去把公有制局限在国有经济主导加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框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理论与实践有新的发展。

(2)十五大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突破了1982年9 月党的十二大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制度”的框框,明确把多元所有制结构取代单纯以公有制构成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一个重要突破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深远的重大意义。

(3 )十五大报告对非公有制经济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突破了过去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框框,非公有制由“补充”地位变为“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以公有制为主体而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明确定位。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起了明显的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比重约占8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约占20%左右,在不同区域(省、市、区)有较大的差别,如在经济特区则非公有制经济占主要地位。(1)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经济,由于它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改革开放前生产力缓慢发展的状况。

非公有制经济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经营决策快,应变能力强,经济效益高,一般比公有制经济优势,发展迅速。

非公有制经济如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需求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拉动作用。据广州增城市1997年统计,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0.5%,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外商投资企业(“三资”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经济管理方法上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前广东省工业企业设备大都陈旧落后,许多是40—50年代水平,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大批先进生产装备和生产线,对工业的技术改造取得很大成效。特别在纺织、化纤、家电、塑料、食品、建材、玩具等行业进行了全面的改组改造,大大提高了工业经济技术水平和总产值。

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劳动就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我国公有制企业(主要在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比例大,冗员多,下岗分流是严峻问题,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吸纳劳动力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7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7万户,从业人员1349万人。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6790万人,再加上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700万人,则共达8490万人,是极为可观的。如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4万多家和“三来一补”企业3万多家,形成了700多万人的就业队伍,加上个体141.5万户、私营企业12多万户,从业人员420万人,就业大军共达1100多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劳动就业庞大队伍是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

非公有制经济总体上已逐步改变规模小、基础差、档次低、实力弱等状况,朝规模化、高档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面发展。特别在科技企业的经营取得巨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