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6f4dcddda8956bec0875e351.png)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在对汽车实施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等现象,从而造成汽车失去控制而离开原来的行驶方向,甚至发生撞入对方车辆行驶轨道、下沟、滑下山坡的危险情况。
一般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跑偏是指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
制动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
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高速制动时发生后轴侧滑,此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而失去控制。
跑偏与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有时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时加剧跑偏的趋势。
图[1]画出了单纯制动跑偏和由跑偏引起后轴侧滑时轮胎留在地面上的印迹的示意图。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直线行驶制动时,虽然转向盘但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
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轴侧滑也是有联系的,一般如果汽车后轴不会侧滑,前轮就可能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前轮常仍有转向能力(后面将做具体分析)。
一、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两个:1) 汽车左、右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2)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相互干涉)。
其中,第一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汽车究竟向左或向右跑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第二个原因是设计造成的,制动时汽车总是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
图[2]给出了由于转向轴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而引起跑偏的受力分析。
为了简化,假定车速较低,跑偏不严重,且跑偏过程中转向盘是不动的,在制动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侧滑,并忽略汽车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及车身绕质心的惯性力偶矩。
设前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大于右轮,故地面制动力F X1l >F X1r 时,前、后轴分别受到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为F Y1和F Y2。
显然,F X1l 绕主销的力矩大于F X1l 绕主销的力矩。
制动稳定性怎样计算公式
![制动稳定性怎样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1481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9.png)
制动稳定性怎样计算公式制动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是评价车辆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稳定性好的车辆在制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因此,制动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对于评价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制动稳定性的计算公式主要涉及到车辆的质量、制动力矩、制动力矩分配、车轮的抓地力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因素,并给出制动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1. 车辆的质量。
车辆的质量是影响制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车辆的质量越大,制动过程中的惯性力就越大,制动稳定性就越好。
车辆的质量可以通过车辆的整备质量来表示,整备质量是指车辆在行驶状态下所具有的质量,包括车辆本身的质量、燃料、润滑油、冷却液、零部件和行李等。
2. 制动力矩。
制动力矩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矩,是制动系统产生的制动力矩和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矩的合力。
制动力矩可以通过制动系统的设计参数和制动器的性能参数来计算得到。
3. 制动力矩分配。
制动力矩分配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前后轮的制动力矩分配情况。
合理的制动力矩分配可以使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制动力矩分配可以通过制动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车辆的动力学参数来计算得到。
4. 车轮的抓地力。
车轮的抓地力是指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制动过程中车辆能够产生的制动力的重要保障。
车轮的抓地力可以通过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轮胎的性能参数来计算得到。
综上所述,制动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制动稳定性 = 车辆的质量×制动力矩×制动力矩分配×车轮的抓地力。
其中,车辆的质量、制动力矩、制动力矩分配和车轮的抓地力可以通过车辆的设计参数和性能参数来计算得到。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评价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是评价车辆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的车辆制动系统设计和制造中,制动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指导制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提高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制动性能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aa43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b.png)
制动性能检测方法制动性能是指车辆在刹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车辆的制动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评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首先是零速刹车距离测试。
该测试方法主要是测量车辆从行驶状态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
测试过程中,车辆以零速启动,在规定的距离内全力制动,然后记录车辆停止的位置。
通过比较不同车辆在相同条件下的停车距离,可以评估其制动性能的优劣。
接下来是速度-时间曲线测试。
该测试方法主要用来评估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测试过程中,车辆在一定速度下,通过完全制动,记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速度-时间曲线的形状和曲率,可以评估车辆制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还有制动力分配测试。
该测试方法主要用来评估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情况。
测试过程中,通过在前后轮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测量前后轮制动力的大小。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评估车辆制动时前后轮制动力的均衡性。
此外,还有制动失效测试。
该测试方法主要用来评估车辆在制动失效情况下的表现。
测试过程中,车辆在一定速度下,完全制动后,锁死轮胎或者其他制动失效情况,记录车辆的运动状态。
通过观察和分析车辆的表现,可以评估车辆在制动失效情况下的安全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动性能检测方法,如抱死控制测试、湿滑路面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主要是为了评估车辆在不同路况和环境下的制动性能表现。
总结起来,制动性能检测是评估车辆制动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可以评估车辆的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制动力分配以及制动失效情况下的安全性。
这些测试结果对于车辆的设计、制造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abs制动测试标准
![abs制动测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e719f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0.png)
abs制动测试标准一、制动距离制动距离是评价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车辆在一定初速度下,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
制动距离越短,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二、制动力度制动力度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制动力。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车辆在不同初速度下,制动力的大小。
制动力越大,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三、制动稳定性制动稳定性是指在制动过程中,车辆的行驶方向和稳定性是否保持稳定。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观察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是否出现跑偏、侧滑等现象,以评价制动稳定性。
四、制动噪音制动噪音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制动噪音的大小和音调,以评价制动性能。
一般来说,制动噪音越小,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五、制动摩擦性能制动摩擦性能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性能。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观察制动摩擦片的磨损情况,以及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系数,以评价制动摩擦性能。
六、制动恢复时间制动恢复时间是指车辆在解除制动后,从静止状态恢复到正常行驶状态所需的时间。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制动恢复时间的长短,以评价制动性能。
一般来说,制动恢复时间越短,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七、制动液温度制动液温度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制动液的温度变化情况。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制动液的温度变化情况,以评价制动性能。
一般来说,制动液温度越低,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八、制动系统可靠性制动系统可靠性是指车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模拟车辆在不同路况和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行驶情况,对制动系统进行耐久性测试和可靠性评估。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判断出车辆的制动系统是否可靠,以及是否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综上所述,ABS制动测试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力度、制动稳定性、制动噪音、制动摩擦性能、制动恢复时间、制动液温度以及制动系统可靠性等。
制动稳定性的名词解释
![制动稳定性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fddb2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d.png)
制动稳定性的名词解释制动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驾驶稳定性。
当车辆行驶中需要进行制动时,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将会对驾驶员的操控和乘坐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制动稳定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高速行驶和紧急制动的情况下。
一辆车制动时,如果制动力不均匀或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车辆侧滑、顿挫、失控等不良现象,危及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因此,制动稳定性被视为判断汽车制动系统质量和性能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制动系统的设计、制动材料的选用以及车辆动力学特性等。
首先,制动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车辆的重心位置、悬挂系统的刚度以及转向系统的响应等因素,以确保在制动时车辆的姿态保持平稳。
其次,制动材料的选用对制动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制动材料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和热特性,正确选择合适的制动材料可以提高制动性能并确保制动过程的稳定性。
最后,车辆动力学特性也是制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车辆在制动时会产生惯性力和重力,这会对车辆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造成影响。
因此,合理调整车辆的悬挂系统和制动系统参数,可以提高制动稳定性。
如何评估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呢?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实际道路上进行制动测试,通过测量车辆在实际行驶中的制动性能来评估稳定性。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真实反映车辆在实际道路环境下的制动表现。
另一种是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以模拟车辆的制动过程,包括刹车力传递、车辆姿态变化等,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出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这种方法虽然相对简便,但准确性相对较低,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实际道路情况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随着智能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动稳定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智能制动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状态和外部环境,自动调整制动力的分配,提高制动稳定性。
例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可以基于车辆动态参数实时监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并根据需要施加独立的制动力,以防止车辆侧滑或失控。
这些智能制动系统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制动稳定性,还使得驾驶更加安全和舒适。
AMS汽车制动系统试验方法
![AMS汽车制动系统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a7a2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c.png)
AMS汽车制动系统试验方法AMS(Active Brake System)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系统,其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和控制系统来提高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AMS汽车制动系统的试验方法。
1.制动距离试验:制动距离试验是评估AMS系统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该试验通常在不同车速下进行,通过测量车辆从制动开始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来评估AMS系统的制动能力。
2.制动稳定性试验:AMS系统的制动稳定性对于驾驶员来说至关重要。
制动稳定性试验模拟实际驾驶条件下的急刹车情况,通过观察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来评估AMS系统的性能。
3.制动效果试验:AMS系统的制动效果对驾驶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制动效果试验包括评估制动力的大小、制动踏板的行程和制动力的响应速度。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测量并记录制动系统的性能参数来完成。
4.制动系统响应试验:AMS系统的响应速度对于确保驾驶员安全至关重要。
制动系统响应试验模拟不同驾驶条件下的紧急制动情况,通过测量AMS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制动力的大小来评估其性能。
除了上述试验之外,AMS汽车制动系统还需要进行诸如耐久性试验、温度适应性试验和安全性能试验等。
耐久性试验可以模拟长时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制动使用情况,以验证AMS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
温度适应性试验则是评估AMS系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
安全性能试验包括评估AMS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和误操作保护能力等。
总之,AMS汽车制动系统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其性能和安全性,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介绍的试验方法是评估AMS系统制动性能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这些试验来全面评估AMS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汽车制动的方向稳定性8
![汽车制动的方向稳定性8](https://img.taocdn.com/s3/m/f0d5b99fe518964bce847c0f.png)
汽车制动的方向稳定性1、制动时方向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制动过程中应按驾驶员所给定的轨迹减速以至停车。
若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性不好,就会出现制动跑偏或(和)制动侧滑的现象。
汽车制动跑偏与汽车制动侧滑都会使汽车偏离原来的行驶轨迹,甚至发生闯入对方车辆行驶车道、甩出路面等危险。
制动的方向稳定性是影响汽车行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1、汽车的制动跑偏。
在正常情况下,制动时汽车按每一路线方向减速停车,但实际上有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称为制动跑偏。
制动时汽车发生跑偏的原因有两个;( 1 )汽车左、右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轮(转向轮)制动器动力或地面制动力不相等,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因此是非系统性的。
跑偏量的大小受左右轮制动力差的影响很大,究竟汽车向左右跑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相互干涉),原因是设计造成的。
制动时汽车总是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是系统性的。
2、制动侧滑;---制动时汽车某一轴或两轴的车轮发生横向滑动的现象,称为制动侧滑。
(1)通常情况下,由于汽车所受的侧向力较小,车轮不会发生侧滑。
所以往往车轮制动到往往车轮制动到抱死拖滑(或驱动滑转)状态时车轮才出现侧滑。
此时车轴只要遇到一点侧向力作用,便会发生侧滑现象。
(2)侧滑现象分析。
就双轴汽车来说,在紧急制动时,常会出现一根轴先抱死,随后该轴在侧向力的作用下产生侧滑,而另一轴仍与地面保持附着关系,两轴同时抱死产生侧滑的现象较少。
驱动滑转时,只有驱动轴产生侧滑。
若前轴比后轴先抱死,汽车基本上按直线行驶,但在弯道上制动时汽车失去转向能力;若后轴比前轴先抱死,且抱死时间间隔短于0.5s,汽车基本上按直线行驶,但如果抱死时间间隔大于0.5s,且车速较高时,后轴就会发生严重侧滑。
因此,为了保证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前、后车轮都处于滚动状态而不出现抱死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制动力的匹配与协调。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c87aebb1c5da50e2524d7fd9.png)
(另外注意,跑偏与车轮抱死无关。) 1.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 2.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
22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弯道行驶条件下的制动试验
弯道行驶时进行的制动试验也会得到类似结果: 1)只有后轮抱死或后轮提前抱死,在一定车速条件下, 后轴才会发生侧滑; 2)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因侧向力系数为零,不 能产生任何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汽车无法按原弯道行驶而 沿切线方向驶出,即失去了转向能力。
23
因此,综合考虑制动效能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 性,将制动工况划分成如下四种(不考虑跑偏):
24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和汽车制动性有关 的主动安全系统
一、ABS系统
ABS系统 EBD系统
左侧:地面附着力随汽车 制动力矩的增加,能提供 足够的地面制动力,此时 的侧向力系数也较大,具 有足够的抗侧滑能力,— 稳定区。
右侧:随制动力矩的增大,地面制动力减小,抱死侧滑。 25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3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跑偏
侧滑
4
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跑偏、侧滑、失去转向能力之间的联系:
跑偏和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有时会引起后轴 侧滑,容易侧滑的汽车也加剧跑偏的趋势。 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轴侧滑也是有联系的:一般汽车如 后轴不会侧滑,前轮就可能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 前轮常仍有转向能力。 制动跑偏、侧滑、失去转向能力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 要原因。在侧滑事故中,发现有50%是由制动引起的。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e397e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8.png)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则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依据。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汽车制造商、检测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了解和遵守相关标准,提高汽车制动性能的质量和安全性。
首先,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制动力平衡、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制动失灵、制动温升等方面的内容。
制动力平衡是指在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轮的制动力是否能够保持平衡,避免因制动不均匀而导致车辆失控。
制动距离是指车辆在制动状态下所需的距离,这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制动灵敏度和制动效果。
制动稳定性则是指车辆在制动状态下是否能够保持稳定,避免制动过程中的侧滑或打滑现象。
制动失灵和制动温升则是指车辆在长时间制动或紧急制动情况下,制动系统是否会出现失灵或者温度过高的情况,从而影响制动效果。
其次,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的重要性何在?首先,汽车制动性能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一辆制动性能良好的车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制动,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规范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行为,促使其加强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控制,提高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
最后,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汽车检测行为,保障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如何有效执行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标准呢?首先,汽车制造商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设计和生产,确保制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汽车检测机构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对新车和在用车辆进行定期的制动性能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制动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最后,驾驶员也应定期对车辆的制动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制动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做到安全驾驶。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b83cf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7.png)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是汽车制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制动距离指的是车辆从制动开始到完全停下所需的距离,是评估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而制动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包括不抱死、不打滑、不漂移等。
制动距离的要求通常涉及两个方面:制动时间和制动力。
首先,制动时间是指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到制动器开始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
制动时间越短,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更快地停下来,从而减少潜在的事故风险。
因此,制动系统需要快速响应驾驶员的指令,并传递给刹车器使其迅速发挥作用。
其次,制动力是指刹车器对车轮施加的力量,用于减缓车辆的速度。
制动力越大,车辆的制动距离越短,但过大的制动力可能导致车轮抱死或打滑等问题。
因此,制动系统需要在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的同时,确保稳定的制动效果。
制动稳定性主要与制动力的分配和转向稳定性有关。
一方面,制动系统需要能够根据车辆的不同状态和道路条件,在前轮和后轮之间合理分配制动力。
一般情况下,汽车前轮的制动力要大于后轮,这是因为在制动过程中,汽车的重心会向前转移,导致前轮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
然而,过大或过小的制动力分配都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
过大的制动力分配可能导致车轮抱死,使车辆失去操控性,而过小的制动力分配则可能导致制动不足,延长制动距离。
另一方面,制动过程中车轮的转向稳定性也需要得到保证。
制动过程中,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如果车轮发生打滑或漂移,将极大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甚至导致事故。
为满足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现代汽车制动系统通常采用以下技术和装置:1.制动助力装置:制动助力装置能够帮助驾驶员施加更大的制动力,减小驾驶员的踏力,缩短制动时间。
2.防抱死刹车系统(ABS):ABS能够根据车轮的转速变化,实时调整制动力的分配,避免车轮抱死,保持最佳的制动稳定性,并防止车辆的打滑。
3.刹车盘和刹车片: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材料和结构对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3b2a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7.png)
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企业不断加强对汽车安全方面的关注。
其中,制动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技术是汽车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通过各种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执行器等设备,对汽车的制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主要的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 ABS技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的抱死,从而保证汽车的制动距离和方向的稳定性。
ABS技术通过计算车轮转速差异,在汽车制动时,控制制动系统对不同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度,从而保证车轮的正常旋转。
同时,ABS技术还可以在汽车的紧急制动时,通过调节车轮制动力度,避免汽车侧滑或滑动,从而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制动安全性。
2. ESP技术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监测汽车的滑动、侧滑、转向角度等常见失控情况,同时通过控制制动系统、油门、转向等器件进行调节,从而避免汽车的侧翻、翻滚、失控等情况的发生。
ESP技术可以提高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二、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目前,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面临着一些问题:1. 技术成本高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设计、研发、生产和安装等步骤需要高昂的技术投入和劳动力成本,目前技术成本较高。
2. 技术水平不同在不同的汽车品牌和型号之间,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的应用程度、控制精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个厂家的技术水平不同,也存在一定的技术不可兼容性。
3. 特定场景下的制动问题制动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有时仍不能完全避免特定场景下的制动问题,如极端气候、路面条件恶劣等情况下,汽车的制动性能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
汽车制动力名词解释
![汽车制动力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67bdec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4.png)
汽车制动力名词解释汽车制动力是指汽车在制动时产生的阻力或制动力的大小和作用。
它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对于车辆的制动性能和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
下面将详细解释汽车制动力的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
一、制动力的定义和分类1. 制动力的定义:制动力是指在汽车制动过程中,为了使车辆减速或停车而施加到车辆上的力。
它是由摩擦片与刹车盘或制动鼓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
制动力的大小决定了车辆能否在规定的距离内停住,以及制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2. 制动力的分类:根据制动力的来源和作用方式,可以将汽车制动力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摩擦制动力:摩擦制动力是指通过摩擦片与刹车盘或制动鼓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力。
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制动力,广泛应用于大多数汽车的制动系统中。
(2)液压制动力:液压制动力是指通过液体的流动和压力传递产生的力。
液压制动力主要应用于液压制动系统中,如液压盘式制动系统和液压鼓式制动系统等。
(3)电动制动力:电动制动力是指通过电机的转矩产生的力。
电动制动力主要应用于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动系统中。
二、制动力的影响因素汽车制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 刹车器的结构和性能:刹车器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刹车盘或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的接触和摩擦状况。
不同类型的刹车器在制动力的产生和传递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刹车盘或制动鼓的材料和状态:刹车盘或制动鼓的材料和状态对制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材料的硬度、热传导性能和耐磨性等都会影响制动力的产生和传递。
3. 摩擦片的材料和状态:摩擦片是产生摩擦力的关键部件,其材料和状态对制动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
摩擦片的材料要具备较高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性,且要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和热膨胀。
4. 制动液的性能:制动液的性能对液压制动力的产生和传递具有重要影响。
制动液应具备较高的沸点,能够防止气泡和蒸汽的生成,以保证制动系统始终能够正常工作。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f96b16379563c1ec5da7193.png)
表1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1.1.1.1 用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检验行车制动性能汽车、汽车列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及制动稳定性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且制动协调时间对液压制动的汽车应小于等于 0.35s ,对气压制动的汽车应小于等于 0.60s ,对汽车列车、铰接客车和铰接式无轨电车应小于等于 0.80s 。
对空载检验的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有质疑时,可用表 4规定的满载检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进行。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FDD :=MFDD ()be eb S S V V --92.2522式中: MFDD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 2 );o V ——试验车制动初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 b V ——0.8o V ,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 e V ——0.1o V ,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b S ——试验车速从o V 到b V 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 e S ——试验车速从o V 到e V 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
制动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减速度(或制动力)达到表 4规定的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或表 6所规定的制动力)的 75%时所需的时间。
表2 制动减速度和制动稳定性要求1.1.1.2 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要求进行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应符合以下要求:a)满载检验时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额定工作气压;液压制动系:踏板力,乘用车≤500N;其他机动车≤700N。
b)空载检验时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600kPa;液压制动系:踏板力,乘用车≤400N;其他机动车≤450N。
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除外)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350N,手握力应小于等于250N。
正三轮摩托车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500N。
汽车刹车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刹车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a621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c.png)
汽车刹车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汽车安全性是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其中刹车系统的稳定性是影响车辆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汽车刹车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控制方法对于汽车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汽车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汽车刹车系统一般包括刹车踏板、主缸、刹车筒、刹车鼓(或刹车盘)、刹车管路、刹车片等组件。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主缸将油压送到刹车筒中,使之膨胀,推动刹车鼓(或刹车盘)转动,并使刹车片紧贴刹车鼓(或刹车盘),以达到刹车的目的。
二、汽车刹车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在实际的驾驶中,刹车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刹车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车辆刹车时抖动、制动偏差、刹车距离过长等。
车辆在刹车时出现抖动的原因可能是制动系统不平衡,也可能是制动系统内部的防抱死系统(ABS)失效。
制动偏差的原因一般是刹车筒和刹车片磨损不平衡,或者是刹车片和刹车鼓(或刹车盘)表面不平整。
而刹车距离过长的原因可能是刹车片与刹车鼓(或刹车盘)黏着力不够,或者是油路压力不足等。
三、刹车系统的控制方法为了提高汽车刹车系统的稳定性,可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方法。
1、引入防抱死系统(ABS)防抱死系统是一种电子系统,能够对刹车系统的油路压力进行控制,从而避免车轮在制动时发生抱死。
当车轮在制动时速度过快,防抱死系统会自动地减少刹车油路的压力,使轮胎重新获得旋转自由,从而避免车辆失控。
引入防抱死系统能够大大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2、采用电子刹车力分配系统(EBD)电子刹车力分配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刹车力分配的电子系统,可以将刹车力分配到需要制动的轮胎上,从而避免制动力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3、加装陀螺仪陀螺仪是一种能够检测车身姿态和转向角度的仪器,能够帮助汽车刹车系统更准确地感知路况和车辆状态。
在刹车时,陀螺仪能够检测车辆横向的加速度和车速,从而根据车辆状态和路况提供刹车压力建议,使刹车系统更为稳定。
四、结语汽车刹车系统的稳定性是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保障。
汽车制动跑偏故障的判断与检修[1]
![汽车制动跑偏故障的判断与检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b1c843c02768e9951e73865.png)
汽车制动跑偏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运输日益繁忙,车流量不断增多,高速运行成为时代的要求。
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制动性能对保障交通安全尤显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汽车制动跑偏的分析判断与检修,找出防止和判断汽车跑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制动稳定性跑偏判断检修论文内容:一、制动稳定性制动稳定性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通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轨迹行驶的能力来评价,即汽车制动时维持直线行驶或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制动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在试验时不会产生不可控制的效能使汽车偏离一定宽度的试验通道。
我国安全法规中对制动稳定性有相应规定:车辆紧急制动时,任何部位不得超出试车宽度2.5米。
汽车丧失制动稳定性通常表现为制动跑偏和车辆侧滑现象,特别是后轴侧滑,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汽车车速不断提高,汽车稳定性将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汽车跑偏是指汽车制动时不能按直线方向减速或停车,而无控制地向左或右偏驶的现象。
汽车制动时,出现某一轴或两轴的车轮相对地面同时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称为制动侧滑现象。
产生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左右车轮制动器制动力增长快慢不一致或左右轮制动力不等,(特别是左右转向轮),为了控制制动跑偏,在安全法规中对左右车轮制动力的平衡有相应要求:在制动增长全过程中,左右轮制动力差与该轴左右轮中制动力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大于20%,对后轴不得大于24%。
制动跑偏经过维修调整是可以消除的,侧滑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高速制动时后轴发生侧滑,这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使之部分地或完会失去操纵。
但是即使技术状况符合要求的汽车,在较高车速或溜滑的路面上制动时也可能发生后轴侧滑。
跑偏与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常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加剧汽车跑偏的。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94132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a.png)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是车辆制动系统的两个关键指标。
制动距离指的是车辆从刹车开始到完全停下所需要的距离,而制动稳定性则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这两个指标对于车辆行驶安全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制动距离是衡量车辆制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制动距离的长度直接影响到车辆刹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制动距离主要受到刹车系统、车辆质量、路面条件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刹车系统的性能是影响制动距离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高效的制动系统可以迅速且有效地减速车辆,从而减少制动距离。
现代汽车通常采用液压制动系统,其包括制动主缸、制动分泵、制动盘/鼓等多个部件。
高质量的制动系统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和灵敏度,可以提供强大的制动力。
此外,车辆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制动距离的长度。
较重的车辆惯性大,制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减速。
因此,车辆制动距离与其质量成正比。
车辆制造商可以通过采用轻质材料、优化车身结构来降低车辆质量,从而降低制动距离。
路面条件也会对制动距离产生显著影响。
湿滑、崎岖的路面会降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导致制动距离增加。
因此,在不同的路面条件下,车辆的制动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为了提高车辆在不同路面上的刹车性能,现代汽车常常配备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刹车力分配系统(EBD)等辅助制动设备。
另一方面,制动稳定性也是车辆制动系统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制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刹车时车辆的不侧滑、不偏离轨迹等方面。
稳定的制动系统可以使驾驶员更容易掌控车辆,避免紧急情况下的失控。
在提高制动稳定性方面,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材料和表面处理等都起到关键作用。
高性能的刹车盘和刹车片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性、耐磨性和抗褪色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刹车稳定性。
此外,制动系统的配平性也是影响制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配平性指的是车辆前后轮制动力的均衡性。
前后轮之间的制动力不平衡会导致车辆出现侧滑、抬头等情况,降低了刹车的稳定性。
整车制动试验标准
![整车制动试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7e12b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d.png)
整车制动试验标准一、制动性能1. 试验车辆应按照规定的速度进行行驶,然后进行紧急制动,测量车辆完全停止所需的时间。
2. 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如干湿路面、不同摩擦系数的路面),重复上述试验,以评估制动性能的稳定性。
二、制动力分配1. 在试验场地的直线段上,设置适当的附着系数,测量车辆在高速行驶下的制动力。
2. 改变附着系数,观察制动力变化,以评估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
三、制动响应时间1. 在试验车辆上安装制动压力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测量从开始制动到制动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
2. 重复上述试验,以评估制动响应时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制动稳定性1. 在试验场地进行多次制动,观察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程度。
2. 特别是在高速行驶和紧急制动情况下,检查车辆是否出现摆动、横滑等现象。
五、制动噪音1. 在制动过程中,使用声级计测量制动噪音的大小。
2. 重复在不同路面条件下进行测量,以评估制动噪音的特性。
六、制动距离1. 在试验场地,测量从开始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的距离。
2. 在不同车速和路面条件下进行测量,以评估制动距离的性能。
七、制动摩擦材料磨损1. 在制动过程中,检查制动蹄或制动盘的磨损情况。
2. 通过多次制动试验,评估制动摩擦材料的耐用性。
八、制动液性能1. 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测量制动液的粘度、沸点等性能指标。
2. 通过多次制动试验,评估制动液的性能稳定性。
九、制动系统耐久性1. 通过长时间、高频次的制动试验,观察制动系统的磨损情况。
2. 检查制动系统各部件是否有疲劳、裂纹等现象,以评估其耐久性。
十、涉水后制动性能1. 将试验车辆驶入浅水区,使车辆轮胎和制动系统沾水。
2. 驶出水域后,立即进行制动测试,观察制动的响应时间、制动力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
![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a84b2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7.png)
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汽车制动效能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制动性能和制动效果。
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和制动耐久性等方面。
首先,制动力是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力越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制动力就越大,制动效果也就越好。
制动力的大小与汽车的制动系统性能有关,主要取决于制动器的设计和制动液的性能。
一般来说,制动力越大,汽车在制动时的减速度就越大,制动效果也就越好。
其次,制动距离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下来所需的距离。
制动距离越短,说明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减速度越大,制动效果也就越好。
制动距离的大小与汽车的质量、速度、制动系统性能等因素有关。
此外,制动稳定性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一个好的制动系统应该能够保证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制动失灵、打滑等情况。
制动稳定性的好坏与汽车的悬挂系统、轮胎、刹车片等因素有关。
最后,制动耐久性也是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制动耐久性是指汽车的制动系统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制动系统应该能够经受住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不易出现故障和损坏。
制动耐久性的好坏与汽车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水平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汽车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稳定性和制动耐久性等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价汽车的制动性能和制动效果,对于保证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购汽车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汽车。
同时,在日常驾驶过程中,也要注意保养和维护汽车的制动系统,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7c768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6.png)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一、制动距离试验制动距离试验是评价汽车制动性能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试验时,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迅速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测量汽车自开始制动到停下所需的距离。
试验可分为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两种情况,以模拟不同路况下的制动性能。
二、制动力试验制动力试验旨在测量汽车刹车系统施加的制动力大小。
试验时,将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并将刹车系统连接到测力传感器,驾驶员以最大制动力踩下制动踏板,测量制动力的大小。
试验可分为静态制动力和动态制动力试验,通过这些试验可以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三、制动稳定性试验制动稳定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试验过程中,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驾驶员迅速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通过测量车辆的侧倾角、抓地力和横滑等指标来评估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这些数据可帮助制造商设计更稳定的刹车系统,并改进车辆的悬挂系统以提高制动稳定性。
四、制动温升试验制动温升试验用于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热耐久性。
试验时,汽车以一定速度在高温环境下行驶,驾驶员进行长时间的制动操作,通过测量制动系统的温度变化来评估其耐受高温的能力。
试验结果可以指导制动系统的材料选择和改进制动散热系统,以提高制动系统的耐久性和性能。
五、防抱死系统(ABS)试验防抱死系统是一种通过改变刹车踏板施加的制动力大小来防止车轮抱死的技术。
对于装有ABS系统的车辆,制动性能试验还需评估ABS系统的性能。
试验中,驾驶员在各种路况和速度下进行制动操作,评估ABS系统的反应时间、制动力分配和稳定性等指标,以确定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并满足相关要求。
总结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是评价汽车刹车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制动距离试验、制动力试验、制动稳定性试验等,可以评估汽车在不同速度和路况下的制动性能。
此外,制动温升试验和ABS试验可进一步提高制动系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能。
这些试验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设计更安全、可靠的刹车系统,提高汽车制动性能和乘客的安全保护水平。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 - 汽车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https://img.taocdn.com/s3/m/8a0528aced630b1c58eeb56a.png)
Fc
Fc
ur
u f ur
uf
O
O
a) 前轴侧滑
b) 后轴侧滑
图4-13 汽车侧滑趋势的分析
4-4
图 4-13 a)是当前轮抱死、后轮自由滚动时,在干扰作用下,发生前轮偏离角 (航向 角)。若保持转向盘固定不动,因前轮侧偏转向产生的离心惯性力 FC 与偏离角 的方向相 反, FC 起到减小或阻止前轴侧滑的作用,即汽车处于稳定状态。
若时间间隔大于 0.5s,则后轴发生严重的侧滑。如果只有一个后轮抱死,后轴也不会发生
4-3
侧滑。 •起始车速和附着系数对制动方向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例如,若 ua =48.2 km / h ,即使
后轮抱死比前轮早 0.5s,汽车纵轴也仅转动 25º,而当 ua =72.3 时 km / h ,则汽车发生剧烈 侧滑。
式中: Fj —汽车惯性力,即 考虑附着率,得
Fμ1 Fμ 2 = Fj
Fj
=
W g
(
-&x&)
=
Wz
b1FZ1 b 2FZ 2 = Fj 在各种情况下,能够达到的减速率可从表 4-4 中加以分析。
工况
前轮
各种制动工况 后轮
表 4-4 减速率
(4-14)
(4-15)
特征
1
b1 <p1 (点 1)
图 4-14 轴间制动力定比分配的汽车减速度
如果驾驶员增加踏板力,前轮抱死,前轴制动力与踏板力无关,而仅与滑移附着系数
4-10
和轴荷有关,即 Fμ1 = s Fz1 。后轴制动力可以增加到它的最大值 Fμ2 = p Fz2 (表 4-4 中的工 况 4b)。如果踏板力继续增加,后轮也将抱死(表 4-4 中的工况 5)这时减速率 z =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在t2时间内的S2:
S2 Vot 2 Vot 2 S2 S2
在持续制动时间t3内: ∵ 以j max 匀减速运动,初速为Ve,Vg=0 1 ) 2 (Vo j max t 2 2 ∴ S V 2 / 2 j max 3 e 2 j max
第四章 汽车行驶 安全性
§4-1
一、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及汽车安全性分类
定义: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和停放过程中, 发生碰撞、辗压、刮擦、翻车、坠车、失火、 爆炸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车、物损坏的事 件。 内容:研究交通事故产生的规律,分析 其原因,消除诱发交通事故的外部因素。 具体地说,就是把人、车、道路及环境四者 统一在一个交通系统中,探索各自及相互间 的内在规律性及其最佳配合,以达到减少交 通事故的目的。对于人、车、路及环境分别 所需考虑的因素为: 人——驾驶行车过程中接受外界信息的反 应特性,驾驶员生理、心理和操作特性; 车——汽车结构、性能及技术状况; 路——道路几何线型路面、道路设施及道路条件变化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环境——对人和道路的影响以及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五、制动减速度与制动 距离
※ 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 力,因此它与制动器制动力及 附着力(抱死时)有关。 对于无防抱死装置的汽车, 在水平路面 ∵Fj max mjmax Fxb1 Fxb2 Gb ∴ j max b g ※ 此外的 b 是指滑动附着系数 s 例:最好的沥青、混凝土路 上紧急制动时,j max可达 7.8~8 m/S2 ※ 一般希望各轴都抱死
1 2 j max t 2 6
j maxt 2 2 Vo2 Vo t 2 故 S3 2 j max 2 8 2 Vo2 j maxt 2 t2 Vo 总制动距离: S S2 S3 t 2 2 j max 2 很小 ∵ t2 2 V t ∴ o S (t 2 )V
二、汽车安全性分类
1、主动安全性 汽车本身防止、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如制动性,操稳性等。 2、被动安全性 汽车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能。
§4-2
一、地面制动力
图为制动轮受力图。 ※ 1. 障阻力距(忽略) 2. 车轮惯性
汽车的制动性能
Fxb
Mu
M u 为制动器摩擦力矩, 式中: r为车轮半径。 地面制动力 F xb 是制动时的外力, Fxb 取决于 1) 制动器摩擦力 2) 轮胎与地面摩擦力
若令 Fxb / Fz= s OA段——近似直线 没有真正滑移 dFxm AB段——缓慢上升 局部相对滑移 b 缓增 BC段——下降 滑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 p ——峰值附着系数 s ——滑动附着系数 在干燥路面上: s p 在湿路面上: s p 1 / 3 ~ 1 上述是没有侧向力的条件下讨论 的。而实际制动中常有侧偏、侧 滑现象,见图其中 j 为侧向力
j max s g
※ 制动距离指汽车速度为V0时(空档),汽车驾驶员踩踏板开始到汽车停止为 止的行驶距离。 制动距离与踏板力(或气压)及路面附着系数有关。 在测制动距离时,若无特殊说明一般是在冷试验条件下进行的,并规定了踏 板力(气压)和路面附着系数。 由于各种汽车的动力性能不同,制动性能要求也不同,小汽车车速高制动性 能也高,卡车车速低,要求也稍低一些。
二、制动器制动力
车轮胎外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所需之力:
Mu F r
制动器制动力仅与制动器结构参数有关,它与踏板力(或气压)成正比。
三、地面最大制动力 地面制动力 Fxb F Fz 地面最大制动力 Fxb max Fz
这表明制动踏板力(或气压)上升到一定值,制动力达到地面附着力时,车 轮不转——即发生抱死。 也就是说: 制动力是由制动器产生; 制动力是受地面附着力限止的。
o
ds 1 Vo kt 2 dt 2 1 ∵ t=0 S=0 ds (Vo kt 2 )dt 2 1 3 将k代入 S Vo t kt 1 6
任一点的距离:
1 2 t点车速为:Ve Vo kt 2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S Vo t 2
6
j max t 2
制动距离的分析
a—发生信号 b—踏板 c—制动力开始增长 d—踏板力达最大值 e—制动力增至最大值 f—松踏板 g—制动停车力消失 t1 —驾驶员做出反应 t1 —换脚时间 t1 为驾驶员反应时间 0.3~1.0 S t1 t1 —间隙补偿时间 t2 —制动力增长时间 t2 t2 为制动器的作用时间 0.2~0.9S t2 t2 t3 —制动持续时间 t4 —制动力消除(释放)时间 0.2~1.0s 制动的全过程 1、驾驶员反应阶段 2、制动器起作用的增长阶段 3、持续制动 4、放松制动
系数,它是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 j 是在S↓,侧偏角小时比较高,制动稳定性好,制动性能也好(防抱死就有这点 好处)。 附着系数的影响因素: 1.道路 ⑴道路材料 ⑵路面状况 2.轮胎 ⑴轮胎结构及材料 ⑵轮胎花纹 3.汽车运行速度 干路面10~40 km/h 影响很小 湿路面10~40 km/h 影响较大
四、车轮与地面的附着与滑移
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轨迹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清晰花纹(近似纯滚动)
Va ro w
式中:Va ——车轮中心速度; γro——没有制动力时车轮半径; ωw——车轮的速度。 第二阶段:印迹模糊(边滑边滚) 第三阶段:印迹拖滑 ωw=0 滑动率 纯滚动 Va=γro·ωw S=0 纯拖滑 ωβ=0 S=100%
制动距离 指t2和t3走过S2和S3. 制动距离的计算 Vo t 2 内: S 2 在 t2
Vo—制动初速度。 内: 在 t2 ∵ 制动减速度线性增长 j max ∴ dv kt (k ) dt t2 任一点车速: dv ktdt ∵ t=0 V=Vo ∴ V V 1 k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