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处理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流程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流程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因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或医疗糾纷引发的矛盾、矛盾加剧或矛盾激化后的冲突。
1.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止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同时,也要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避免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或自身原因导致的纠纷。
2.及时处理医疗纠纷:医疗机构要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并设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或相关部门,负责处理和调解医疗纠纷。
当患者提出投诉时,医疗机构应及时受理,并派出专门的调解人员进行调解,尽量在投诉受理之日起30日内处理完毕。
在处理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诉求和需求,寻求双方的共识和解决方案,回应患者的合理关切。
3.调解和协议达成: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调解是一种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调解室或设立独立的调解组织,由有关部门组织专门的调解员进行调解。
调解员应具备丰富的医疗、法律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调解经验。
通过调解,双方可以坐下来进行对话,互相表达诉求和利益诉求,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双方在调解过程中能达成协议,协议应被书面化并经双方签字确认。
4.仲裁和诉讼:如果医疗纠纷经过调解后仍无法解决,双方可以选择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
在中国,医疗纠纷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选择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仲裁或诉讼程序。
仲裁期限为6个月,法院一般不超过1年。
通过仲裁和诉讼,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医疗纠纷,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5.各环节的监督和评估:为了保障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公正、合理和高效,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调解委员会和仲裁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个环节都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
此外,还应建立医疗纠纷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和解决情况,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信力。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或纠纷。
医疗纠纷处理的目标是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实现公正解决争议。
下面是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引导双方进行沟通解决在医疗纠纷发生之初,应尽早引导双方进行沟通。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不满意之处。
同时,患者或其家属也应理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求达成相互理解和妥协。
这一步骤有助于缓解紧张气氛,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2. 寻求第三方协调如果双方之间无法通过沟通解决纠纷,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协调。
第三方可以是医疗机构内部的独立调解机构,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或医患沟通协调组。
也可以是外部的医疗监督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等。
3. 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如果患者认为自己是因为医疗事故而产生纠纷,可以向相关部门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是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可以进一步协商解决纠纷或采取法律途径追究责任。
4. 寻求法律支持对于严重的医疗纠纷,患者可以寻求法律支持。
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疗纠纷律师,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途径。
在法律程序中,可以通过调查取证、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5. 进行专业评估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双方可以委托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专业评估可以提供更客观的意见和结果,有助于解决纠纷。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调解、仲裁或诉讼的依据之一。
6. 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如果经过调解、协商或鉴定等过程,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确实存在过错,并且导致了患者的损失,患者可以根据损失程度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
赔偿可以包括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的退还等。
7. 注重预防和改进医疗纠纷处理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的争议,更重要的是通过纠纷的处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防止类似的纠纷再次发生。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借鉴纠纷经验,改进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6篇)
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在____年,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标准提出更高要求,频繁发生的医患纠纷事件给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带来了显著压力。
为有效应对医疗纠纷,确保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秩序,我们制定了____年的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方案。
二、目标与准则1. 目标:维护医务人员的工作秩序和合法权益,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确保纠纷的及时、公正、妥善处理,以维持医疗秩序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2. 原则:明确权责、依法办理、公正公平、高效及时、多元解决。
三、应急响应程序1. 报告: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责任医生或值班医生应立即向院方报告,并向相关部门通报。
2. 伤情评估:院方应迅速组织医疗人员进行伤情评估,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伤情程度。
3. 协商处理:院方需启动医患协商机制,邀请患者及家属与医生及医务人员进行协商,以解决纠纷。
4. 调解:如协商未果,院方应调查取证,并邀请第三方调解专家进行调解。
5. 仲裁或诉讼:如调解无效,院方应协助患者或家属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同时配合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取证。
6. 后续处理:纠纷解决后,院方需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服务质量。
四、责任与职责划分1. 院方职责:建立并完善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机制,执行应急预案,调查取证,协助患者进行诉讼或仲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
2. 相关人员职责:责任医生:主动报告纠纷,提供相关资料和解释,积极参与协商和调解。
值班医生:及时向院方报告,协助处理医患纠纷,提供支持和帮助。
护士:提供伤情评估报告,参与协商和调解,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 第三方调解专家:在需要时,邀请第三方调解专家协助纠纷解决。
五、预案执行与应急演练1. 预案执行:院方应设立医疗纠纷应急处理小组,明确成员职责;确保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畅通,及时报告和协调处理;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库,保存相关纠纷资料。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演练,提升医务人员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收集医护人员对预案的反馈,不断优化和更新预案。
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
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
1.协商解决:在医患矛盾产生之初,医生和患者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医生可以向患者解释医疗方案、风险和后果,患者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双方通过交流沟通避免纠纷的发生。
2. 第三方调解:如果协商无法解决纠纷,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
第三方调解可以是专业的调解机构或者是相关部门的调解人员。
通过调解,可以减少双方的情绪冲突,找到中间的解决方案。
3. 仲裁:如果调解无效,可以通过仲裁解决纠纷。
仲裁是一种法律程序,双方同意交给独立的仲裁机构处理,仲裁机构会根据事实和法律判断做出裁决,双方必须遵守。
4. 诉讼:如果以上三种方法都不能解决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患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会在法庭上进行辩论,最终由法院做出判决。
总之,处理医疗纠纷需要双方保持理性,尽可能通过协商解决,避免情绪冲突,如果无法协商解决,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法律途径来解决。
- 1 -。
医疗纠纷解决方法
医疗纠纷解决方法
医疗纠纷解决方法通常会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协商解决: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双方可以通过面对面或书面对话,听取对方意见,寻找共识,并尽量达成一致意见。
2. 申诉投诉:当协商无法解决问题时,患者可以向相关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或卫生计生委投诉,寻求其介入处理。
3. 第三方调解:患者可以选择寻求第三方的调解来解决医疗纠纷。
第三方可以是专业的调解机构、法律专家、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等。
4. 司法诉讼:作为最后的手段,患者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医疗纠纷。
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依法判决,判决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医疗纠纷时,患者应尽量保留相关证据,如病历、检查结果、诊断报告等。
同时,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和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生、护士、医疗机构或药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患者的利益受损或遭受不公正对待的问题。
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和方法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1.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是解决医疗纠纷最基本的方式。
双方可以通过互相倾听、交流、对话等方式,直接沟通并达成一致,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协商过程中,医患双方可以邀请第三方作为中间人,起到调解的作用,增加对话的效果。
如果能够在协商中解决纠纷,可以有效避免矛盾的升级,维护医患双方的关系和社会和谐稳定。
2.通过医疗仲裁医疗仲裁是一种通过仲裁委员会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
医患双方可以将争议提交给仲裁委员会,由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审理,并做出专业、公正的裁决。
医疗仲裁相对于诉讼程序来说,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
仲裁结果为裁决书,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3.通过法律诉讼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医疗纠纷,并且双方无法接受仲裁结果,那么双方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问题。
在法律诉讼中,双方需要找律师代理,并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辩论和裁决。
法律诉讼的程序相对于协商和仲裁来说更为复杂和费时,但是如果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争议,法律诉讼则是最后的手段。
法律诉讼的结果为判决书,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4.通过行政投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医患双方可以通过行政投诉的方式来解决医疗纠纷。
患者可以将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的问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相关的行政机关进行投诉。
行政机关将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并要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的资料、记录等。
行政机关会根据调查结果,对医疗机构进行批评、警告、罚款等处理。
行政投诉的优点是程序简单、费用较低,但是效果往往不如协商、仲裁和法律诉讼的处理方式明显。
5.通过媒体曝光有时候,医患双方无法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争议,患者可以选择通过媒体曝光的方式来引起关注,借力公众舆论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患者可以将自己的遭遇和不满通过媒体渠道公之于众,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关注,推动相关方面采取行动,以达到安抚患者情绪、解决问题的目的。
医疗纠纷处理步骤
医疗纠纷处理步骤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和纠纷。
这种纠纷往往涉及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具有重大影响和后果。
因此,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对于保护患者权益和维护医疗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医疗纠纷的处理步骤。
第一步:调解协商在发现医疗纠纷后,首先应当进行调解协商。
患者可以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申请,要求进行调解。
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计生委都有专门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由专业的调解人员进行协商和调解。
调解协商的目的是通过双方沟通、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减少纠纷的发展和危害。
第二步:仲裁或行政处理如果调解协商未能解决纠纷,患者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进行仲裁,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处理。
仲裁和行政处理都是通过上级机关对医疗纠纷进行审理和决定。
仲裁通常是指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由仲裁委员会对纠纷进行调查和裁决。
行政处理则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行政处罚或其他行政措施。
仲裁和行政处理都需要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以便机关进行审理和裁决。
第三步:诉讼如果仲裁或行政处理的结果不能令患者满意,患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患者可以请律师代理,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和相关证据。
法院会依法受理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
患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医疗纠纷的存在以及医务人员的过错。
第四步:执行判决如果法院判决医务人员承担责任或给予赔偿,医务人员必须按照判决执行,进行赔偿或其他必要的处罚。
如果医务人员拒绝执行判决,患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会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判决得到执行。
总之,处理医疗纠纷是一项复杂而严肃的任务。
在处理过程中,各方都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充分沟通和协商,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不仅可以保护患者权益和医疗秩序,还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疗纠纷详细处理流程大全
医疗纠纷详细处理流程大全医疗纠纷是指病人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因医疗行为发生争议,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事件。
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投诉阶段2.投诉材料准备:患者或家属需要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如病历、医疗报告、证据证明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3.投诉登记:医疗机构接到投诉后会进行登记,以便备案和跟踪处理。
二、调解阶段1.召集调解会议:医疗机构在收到投诉后会召集相关当事人参加调解会议,包括投诉方、医生、护士、医院管理人员、司法机关代表等。
2.调解过程:在调解会议上,各方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要求,调解员会进行调解,协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3.调解协议:如果双方在调解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可以签署调解协议书,协商解决纠纷。
三、仲裁/诉讼阶段1.仲裁机构/法院立案:如果在调解阶段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投诉方可以向相关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仲裁或诉讼申请。
2.仲裁/审理过程:在仲裁/审理过程中,双方可以提出证据、陈述事实、辩论观点等,由仲裁机构或法院作出判决或仲裁裁决。
3.执行阶段:如果判决或仲裁裁决有争议,一方可以申请上诉,最终执行结果需要双方认可。
四、监督阶段1.监督措施:对于医疗机构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情况,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对该医疗机构进行处罚、撤销执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措施。
2.舆论监督:媒体和社会公众通过媒体报道、网络舆论等方式对医疗纠纷进行监督和曝光,推动医疗机构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和解阶段1.协商和解:在任何阶段,双方都可以协商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终止争议。
以上是医疗纠纷处理的一般流程,每个具体纠纷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细节,处理流程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关键在于各方能够保持理性和合作,尊重事实、尊重专业,依法和公正地解决纠纷,以维护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质量的稳定和良好发展。
医疗纠纷怎么处理流程
医疗纠纷怎么处理流程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之间因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对于受害的患者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
一、沟通协商阶段当患者发现医疗纠纷时,首先应该与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
患者可以选择与医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或者医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陈述自己的问题和意见。
在这一阶段,患者要保持冷静理性,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也要倾听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解释和意见。
二、申请调解阶段如果沟通协商无法解决纠纷,患者可以选择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
患者可将纠纷情况书面申请,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调解委员会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材料,组织专家进行调解,协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三、申请仲裁阶段如果调解无法解决纠纷,患者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
仲裁是一种法律程序,由专业仲裁机构负责处理医疗纠纷。
患者需要向当地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申请中应当详细描述纠纷的事实和要求,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仲裁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进行仲裁,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四、提起诉讼阶段如果仲裁未能解决纠纷,患者可以考虑提起诉讼。
患者可以委托律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并参加庭审。
法院将根据各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五、执行阶段如果患者胜诉,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应按照判决书的要求履行义务。
如果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履行判决,患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患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由法院强制执行机构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进行强制执行。
六、调查处理阶段在医疗纠纷处理流程的各个阶段,有关部门或机构可能会进行调查处理。
调查处理可以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进行。
调查处理的目的是查明事实、追究责任,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流程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流程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对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行为表示不满,要求给予赔偿或其他合理要求的现象。
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流程得到了法律和政策的规范和保障。
一、医疗纠纷处理程序:1.提出投诉:当患者对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行为表示不满时,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向医疗机构提出投诉。
患者可以要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资料。
2.初步调解:医疗机构收到患者的投诉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投诉进行初步调查。
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调解,尝试解决纠纷。
医疗机构要向患者解释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并提供必要的协助。
3.审查申诉:如果初步调解无法解决纠纷,患者可以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审查。
申请者应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并要求对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审查。
4.专家评审: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会安排相关专家对纠纷进行评审。
专家组应由不同专业和领域的专家组成,对纠纷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专家评审的结果将作为调解或判决的依据。
5.强制执行:如果患者对专家评审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做出判决。
当判决作出后,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应立即执行相关赔偿或补偿义务。
二、医疗纠纷处理流程:1.投诉受理:医疗机构接到患者的投诉后,应及时受理,并向投诉者确认相关信息,如姓名、住址、病历号等。
2.调查核实:医疗机构会组织相关部门对投诉进行调查,核实相关事实和证据,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了解。
3.反馈告知: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及时反馈调查结果,并说明处理方案。
如果调查证实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应向患者进行赔偿或补偿。
4.协商调解:如果患者对医疗机构的反馈结果不满意,可以要求进行协商调解。
医疗机构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与患者进行调解,争取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5.上级申诉:如果患者对协商调解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核。
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
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家属与医疗机构、医生之间因医疗服务产生的争议。
处理医疗纠纷需要医疗机构与医生积极配合,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处理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
1. 协商调解
协商调解是一种非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讨论达成一致,解决争议。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尊重患者的意愿,通过协商调解化解矛盾。
2. 申请仲裁
仲裁是一种法律程序,通过仲裁委员会对纠纷进行调解,发出裁决书,解决争议。
当协商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时,患者可以向医疗机构申请仲裁,由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
3. 提起诉讼
当以上方法无法解决争议时,患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医疗纠纷。
在提起诉讼前,患者应当准备充分的证据,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采取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放弃争议,和解纠纷的方式。
在医疗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方式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争议。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积极配合,尊重患者的权利,通过有效的处理方法达成调解协议,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维
护医疗秩序。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及解决途径是怎样的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及解决途径是怎样的医疗纠纷是指因医疗活动导致医患双方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如患者不满意医疗结果、医生的诊断错误等。
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及解决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医患协商解决医疗纠纷首先应由医患双方进行协商解决。
在此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彼此的意见和诉求,通过理性的讨论达成共识。
协商解决的优势在于能够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并且可以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如果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可以寻求第三方的介入。
二、医院调解医院调解是指医疗机构派出专业的人员进行调解,协助医患双方解决纠纷。
医院调解员通常是由医院内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法律知识,可以起到中立的角色,帮助医患双方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解决方案。
医院调解的优势在于解决效率高、成本低,并且可以促进医患双方的和解。
三、仲裁机构调解当医患双方无法通过协商或医院调解解决纠纷时,可以申请由具备仲裁资格的机构进行调解。
仲裁机构通常由相关职能部门或专业协会设立,有专业人员组成。
申请方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并按照仲裁手续进行申请。
仲裁的优势在于有专业人士进行调解,可以更加公正和客观地处理纠纷,并且仲裁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
四、司法程序解决如果经过协商、医院调解和仲裁等方式仍然无法解决纠纷,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解决。
申请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官进行审理,并依法做出判决。
司法程序解决的优势在于可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性,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但是司法程序通常比较复杂和时间长,成本也较高。
除了以上提到的途径,还可以利用媒体曝光、寻求民间组织的帮助等方式进行解决。
无论是哪种途径,双方都应当保持理性和冷静,尽量避免情绪化和激化纠纷的发展,以求和解和解决问题。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保护双方权益在解决医疗纠纷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诉求,并确保医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双方应当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讨论和判断,避免情绪化和攻击性的言辞。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与医疗机构、医生之间发生的争议和纠纷。
医疗纠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医疗机构和医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公正、高效地处理医疗纠纷非常重要。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沟通与协商:当患者对医疗机构或医生的服务有任何不满或纠纷时,首先应当通过沟通与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患者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投诉或意见,并与医疗机构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回应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并尽快解决问题。
2. 听证与调解:如果沟通与协商无法解决问题,患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或机构提交申请,要求进行听证或调解。
听证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听取双方当事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的过程。
调解是指由调解员协助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推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听证与调解的目的都是通过第三方的干预,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3. 仲裁与诉讼:如果通过沟通、协商、听证和调解无法解决医疗纠纷,患者可以选择进一步采取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
仲裁是指将纠纷提交给具有仲裁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仲裁裁决具有强制力。
诉讼是指将纠纷提交给法院进行审判,法院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患者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通过仲裁或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监督与投诉:在医疗纠纷处理的过程中,监督和投诉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患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或机构投诉医疗机构或医生的服务质量和行为,要求进行调查和处理。
监督机构应当对投诉进行及时、公正、客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的关键是要坚持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处理医疗纠纷需要依法依规进行,保证患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医疗机构和医生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解决的四种途径
医疗纠纷解决的四种途径一是协商。
医患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
二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三是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
由于仲裁员的选任的特殊性,即可以有法律专家又可以有医疗专家共同组成仲裁庭处理纠纷,两个专业的结合使纠纷解决更具效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地延长,其中医疗水平的提高为之所做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也是层出不穷,使得医患关系变得十分紧张。
本文主要讲述▲医疗纠纷解决的四种途径。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中,患方(及家属)认为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一、医疗纠纷处理流程1、医疗纠纷或投诉发生后,所在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隐匿不报者,将承担可能发生的一切后果。
2、因医疗问题所致的纠纷,所在科室应先进行调查,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事态,争取科内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并接待纠纷患者及家属,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针对患者的意见解释有关问题,如果患者能够接受,纠纷投诉到此终止。
3、医务科接到科室报告或家属投了解情况,与科室主任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如果患者能够接受纠纷投诉到此终止。
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请患者就问题的认识和要求提供书面材料,医务科调查落实后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分管院长汇报,与患者协商处理意见,如患者接受,处理到此终止。
4、医务科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建议患者或家属按法定程序进行医疗鉴定。
患方不鉴定、不起诉、也不听解释,采取违法行为对我院正常医疗秩序构成影响的,依照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上报县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处理。
▲二、医疗纠纷解决途径(法定程序)1、医患双方本着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在县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负责人的主持下进行调解。
2、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县卫生局3、患者或其家属可向县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由法院组织安排司法鉴定或医疗事故鉴定,并依据鉴定结论,依法做出民事判决。
医疗纠纷案件处理流程
医疗纠纷案件处理流程医疗纠纷指的是患者与医生或医疗机构之间因医疗服务引发的争议或纠纷。
医疗纠纷案件处理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调解阶段:当患者与医生或医疗机构之间出现纠纷时,双方可以先尝试进行调解。
调解可以由医疗机构内部的医患关系委员会或相关部门负责,也可以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进行调解。
调解旨在通过协商和沟通找到解决纠纷的方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程序。
二、投诉与申述阶段:如果调解未能解决纠纷,患者可以提出投诉或申述。
投诉通常是面向医疗机构内部提出的,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
医疗机构会成立专门的投诉处理机构或委员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
如果患者对投诉结果不满意,或者直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述。
卫生行政部门会对投诉或申述进行审查,并视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责令整改、警告、罚款等。
三、仲裁或诉讼阶段:如果投诉或申述未能解决争议,患者可以选择仲裁或诉讼。
仲裁是指双方通过仲裁机构进行争议解决的方式。
患者可以选择将纠纷提交到医疗仲裁委员会,由仲裁委员会组成专门的仲裁庭进行听证并做出裁决。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情况下,双方会接受仲裁结果。
如果患者不满意仲裁结果,或者未达成仲裁协议,可以选择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
患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将争议纳入司法程序中进行审理。
在诉讼的阶段,患者和医生或医疗机构会提供证据、出庭作证,并在法院的指导下进行辩论。
法院会根据情况做出判决,判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四、执行阶段:当法院做出判决后,如果被告一方不服判决或不履行判决,患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和执行。
法院会责令被告履行判决,如果被告仍然不履行,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执行。
医疗纠纷案件处理流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变化,例如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规定,可能会有特定的处理程序和机构。
此外,医疗纠纷的处理还可能涉及专业鉴定、调查取证等程序和环节。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普及,医疗纠纷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
当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纠纷时,处理纠纷的流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帮助读者了解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1. 寻求协商解决当患者对医疗服务表示不满意或存在争议时,首先应该以协商解决为首要选择。
患者可以与医务人员或医院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要求。
医务人员应倾听患者的意见,并尽力做出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努力。
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寻求媒体或第三方调解,以促使纠纷的解决。
2. 医疗仲裁如果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患者可以选择医疗仲裁作为解决途径。
医疗仲裁是指将医疗纠纷提交给具备独立公正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
患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解释自己的诉求。
仲裁机构将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公正、中立地进行评估和裁决,以达到公正解决医疗纠纷的目的。
3. 诉讼程序如果协商和仲裁都未能解决医疗纠纷,患者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问题。
患者需要寻求法律援助或聘请律师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交相关证据和资料,并根据法庭程序进行辩护和辩论。
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作出裁决,并最终解决医疗纠纷。
4. 纠纷调解除了以上提到的途径外,患者还可以选择纠纷调解作为解决方式。
纠纷调解是通过专业的调解人员进行非正式的调解,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人员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诉求,并进行适当的调解和解释。
纠纷调解的目的是通过协商和互谅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避免长期的法律诉讼。
总结起来,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包括协商解决、医疗仲裁、诉讼程序和纠纷调解等途径。
患者在处理纠纷时应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并选择合适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积极参与解决纠纷,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服务质量。
相信通过正确的处理流程,医疗纠纷的发生和解决都将更加顺利和公正。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概述: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疗机构或医生之间因诊疗行为引发的不满、争议或纠纷。
为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纠纷处理的一般程序及流程。
一、会诊与调解阶段当患者对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结果感到不满时,应迅速向医疗机构提出投诉。
医疗机构首先会进行内部复查,分析病情和诊疗过程,确定是否存在医疗纠纷。
若存在纠纷,患者与医生或医疗机构可以达成一致意见的,可选择会诊与调解的方式解决。
在会诊与调解阶段,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申请调解:患者需书面向医疗机构提出调解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据和材料,如病历、收据等。
医疗机构会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核,并尽快召集相关专家组成调解组。
2. 调解会议:调解组会召集相关专家和当事人进行调解会议。
在会议上,双方可以就问题进行陈述,并展开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主持人将引导双方就争议点进行逐一讨论,并记录会议内容,确保争议得到充分表达,同时保障双方权益。
3. 协议达成:若在调解会议上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就会签署调解协议书,明确解决方案、责任人和具体实施步骤等。
协议一旦达成,应立即执行,并进行相关记录。
二、仲裁与诉讼阶段当调解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调解协议违反约定、无法履行时,患者可以选择进一步走仲裁或诉讼程序,以维护自身权益。
在仲裁与诉讼阶段,常见的程序包括:1. 仲裁申请:患者可以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机构会对申请进行受理,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
仲裁庭由仲裁员组成,他们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
2. 诉讼起诉:若患者选择起诉,需向人民法院递交诉讼状,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法院会受理案件,安排庭审,双方将进行辩论,提供证据,并进行法庭调查。
法院最终会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认定作出判决。
三、执行阶段若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明确了责任和赔偿金额,但被告方拒绝履行,患者可以申请执行。
执行程序一般包括:1. 执行申请:患者需向执行法院递交执行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和判决书。
医疗纠纷处理的四种途径
医疗纠纷处理的四种途径一、医疗纠纷处理的四种途径1.医院直接调解。
找医院的医务科或医患纠纷办公室调解;2.第三方调解,即医调委调解。
找各县(市、区)政府设立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院均有医调委的联系电话,免费提供调解服务;3.医疗事故鉴定。
到医院属地的卫生局医政科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4.法律诉讼。
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并为其转接法律援助热线12348。
二、患者及其家属禁止行为1.限制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人身自由,或者侮辱、威胁、伤害医疗机构工作人员;2.损毁、抢夺医疗机构的财物、医疗文书;3.设置障碍或者以其他形式堵塞交通、妨碍他人就诊;4.违规停尸、私设灵堂、摆放花圈、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5.聚众滋事,破坏或者干扰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6.其他危害医疗秩序的行为。
三、医疗纠纷的赔偿项目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
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8.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医疗纠纷快速处理方法
医疗纠纷快速处理方法
1. 遇到医疗纠纷,先别慌!就像遇到堵车别急着按喇叭一样。
你得冷静下来,收集好所有相关的证据,比如病历、检查报告这些,这可都是能帮你说话的“小天使”啊!例子:你想想,要是没了这些证据,那不就像打仗没了武器一样嘛!
2. 赶紧找个懂行的人问问呀,可别自己瞎琢磨!好比走路迷路了,你不得找个当地人指引嘛。
找个专业的医疗纠纷顾问,听听他们的意见,说不定一下子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了呢!例子:你要是自己在那纠结半天,不是浪费时间嘛,这不就类似于在死胡同里打转呀!
3. 和医院好好沟通呀,别一上来就剑拔弩张的。
沟通就像是打开心门的钥匙,你温和一点,对方也会更愿意配合呀!例子:难道你要像个炸药桶一样去沟通吗?那不是把事情越弄越糟。
4. 试试找第三方调解呢,这就好像是找个和事佬,能帮着两边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呀!例子: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难道要一直在纠纷里陷着出不来?
5. 要是情况严重,该走法律程序就走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法律就像是一把利剑,能为你主持公道呢!例子:你还犹豫啥呀,难道就任人欺负吗?
6. 别把自己累垮了呀,在处理纠纷的时候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这就好比车子没油了还怎么跑呀!例子:你要是自己先垮了,还怎么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啊!
7. 一定要坚持呀,不能半途而废!就像爬山一样,中途放弃可就看不到山顶的美景了。
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的!例子:难道遇到点困难就退缩了?那可不是咱的风格!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医疗纠纷并不可怕,只要咱用对方法,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妥善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纠纷的处理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现状与对策探讨摘要近年来医疗纠纷的逐渐增多,并成为社会、媒体广泛关注的热点,因此,如何预防及正确的处理医疗纠纷是我们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的方向,对于保护病人的权益的护理人员更是一大挑战。
本文从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定义、影响医患关系因素、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现状以及相关法律、现有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方法及其优缺点等方向出发,探讨防范医疗纠纷发生、明确医疗纠纷责任、理顺医疗纠纷各方权益、完善医疗纠纷处理路径等方法,建立与完善多元化的医疗纠纷处理应对体系。
首先从医务人员方面来说,可以努力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护理质量,并加强学习、掌握、应用各种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科室和个人的医疗行为。
从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来说,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制定立足我国国情的多元化的应对体系,并加强立法、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还要建立健全医疗证据的保全系统,利于界定责任属性和赔偿标准,从而共同保障医患双方利益。
引言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渐健全,人们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与现实形成较大反差,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纠纷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处理难度也愈来愈大,因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而引发的“医闹”现象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如何避免医疗纠纷及有效处理医疗纠纷、化解医患冲突、重新恢复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医方、患方和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1. 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医疗事故纠纷,而另一类是其他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指医院和患者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等发生的民事争议。
比如: 医护人员态度生硬、医院收费不合理、医院或者医务人员侵犯病人隐私权等情形。
医疗事故纠纷是指因患者双方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而发生的民事争议。
其他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的诊疗护理行为等虽不构成医疗事故,但亦造成了患者损害,从而在医患双方之间发生的民事争议,即将医疗事故以外的医疗纠纷都归结为其他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分为医疗技术事故和医疗责任事故两类。
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中,因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所限或技术过失,发生诊疗护理错误导致的死亡、残废、功能障碍。
而医疗责任事故则是指因医疗单位或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导致的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的级别: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中毒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毒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医疗过错、医疗意外、医疗过失、医务人员失职、误诊、误治均属医疗事故及医疗过错。
2. 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因医方原因: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方为患者诊疗时使用的医疗产品存在缺陷,医方的医疗行为存在医疗过错等患方原因: 患者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人体的特异性和复杂性,现代医学科学的诊疗技术不可能包治百病。
而有些患者及其家属由于对临床医学知识不懂或一知半解,对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医疗技术水平存在过高的期望,当治疗结果与主观愿望不符或发生医疗意外时,就片面地认为院方不负责任或技术失误所致,导致纠纷产生。
医疗成本原因:医疗成本居高不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则由 % 提高到%,5年上涨10个百分点,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逐年提高。
另一方面医院的经济状况也差强人意,医务人员的收入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
病人怨声载道,医生满腹牢骚.病人为了得到先进的治疗,病人又涌向知名三级医院,造成新一轮的“看病难,看病贵”。
3.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现状据卫生部初步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医疗纠纷案件以每年%的速度递增,赔偿金额逐年上升;% 的医疗机构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商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承受着较大的舆论和经济压力;% 患者及其家属不选择处理医疗纠纷的正规途径,采取多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有的甚至威胁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另有调查显示,患者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争议行政处理的案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选择司法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1,2]。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处理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现有的医疗法律法规主要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我国缺乏处理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法律法规。
②法律规范对涉及医疗损害的责任认定和赔付标准缺乏有效的规定与约束。
③医疗纠纷处理缺乏高效的解决机制。
④医疗事故鉴定与纠纷调解的公正性缺乏机制保障和社会监督[3]。
一旦患者利益受损,若缺乏适宜的途径解决医患矛盾,则患者极容易在维权过程中产生过激行为,这不仅增加了医患双方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更增加了赔偿与调解工作的难度。
4.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立法沿革我国对医疗纠纷的法律调控始于1987 年。
这年 6月29日国务院构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这是我国第一个处理医疗事故的行政法规,它标志着我国医疗事故处理进入全国统一的法制阶段。
在全国范围内相对统一了医疗事故的法律概念及其范围,明确了医疗事故的类别和等级,为医疗事故的鉴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理清了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明确了医疗事故当事人为医疗单位与病员及其家属。
2002 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该司法解释规定了在医疗侵权案件中实行过错推定和因果关系推定,从而确定了医疗侵权诉讼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
2002 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修订。
该条例重新界定了医疗事故的概念,其第 2 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该条例还革新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体制,鉴定工作不再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改由医学会负责;建立鉴定专家库制度,改革鉴定人员遴选方式;加强了对鉴定工作的监督。
同时该条例也明确了医患纠纷的解决方式与途径,《条例》第 46 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此次《条例》的修改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与民事法律及其司法解释之间存在冲突,作为行政法规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需要司法处理的问题,在民事司法审判中逐渐被边缘化。
2003 年 1 月 6 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该司法解释使医疗侵权赔偿案件在法律适用上出现《民法通则》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二元化问题。
2003 年 12 月 4 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根据民法通则等法律的有关规定,详细列明了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和计算方法,但是这与《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项目、方法并不完全相同。
该司法解释的出台使医疗侵权赔偿案件在法律适用上出现二元化的基础上,进而又造成赔偿标准的二元化。
2010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从内容上看,该法关于医疗纠纷的内容非常全面而具体:将医疗损害责任的三大类型―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伦理损害责任、医疗产品损害责任,全部囊括其中。
从形式上看,这在世界上是首创。
《侵权责任法》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法现仍然有效)民事赔偿部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法模式,是我国立法上第一个将专业人员责任类型纳入民法调整的法律,为我国今后制定专家责任法做了有益的立法探索。
[4]5 现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与方法和解和解是指医疗纠纷发生之后,医患双方就争议的问题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的途径,也就是俗称的“私了”。
这是医患双方自行解决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不存在第三方居中干旋。
和解主要依据的法律规定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46条和47条,条文中明确规定了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和解的途径进行处理,这就为医疗纠纷和解处理机制提供了合法性。
对比其他机制,和解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显着优势[5]:1)程序简单,和解的处理机制没有法定的程序,因此十分的简单灵活,极大程度的缩短了处理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是医患双方发生矛盾时的首选;2)维护医患关系,和解营造了友好的氛围,让双方心平气和的解决矛盾纠纷,可以避免医患双方在接下来的治疗中陷入尴尬境地,同时由于协商和解主体只有两方,可以将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效减轻医疗机构的名誉损失,也助于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3)成本低廉,和解途径一般是不存在律师代理费、诉讼费、鉴定费等费用,而且可以避免浪费司法资源从而节约行政成本和司法资源。
但是和解机制也存在不足的一面: 1)缺少规范性是其最大的弊端。
与司法裁判的纠纷解决方式不同,其主要建立双方合意的基础上,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实体上都缺少法律的规范。
这样一来,患者会提出过高的赔偿要求,甚至在一些时候使用非正当的手段与院方博弃;2)和解效力比较低,没有强制执行力,双方当事人均可以反悔,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如果出现反悔,还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在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了更大的资源浪费。
行政调解所谓行政调解,是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在行政职权的范围内,以当事人自愿为原则,对特定的民事、经济纠纷、一般违法行为及轻微刑事案件居中调停,促使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
[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可以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
”根据法条明确规定,行政调解的机关为卫生行政部门。
根据有关学者研究总结,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处理的本地区范围内的医疗纠纷范围主要包括:1)处理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2)组织调查、判断医疗机构发生的重大过失行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3)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4)逐级上报卫生部;5)组织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协商和解。
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行政调解的主持机关具备一定的优势性,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