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一年级下语语文 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单词和词组:天空、太阳、彩虹、雨。
2.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天空、太阳、彩虹、雨的特点。
3.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个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空、太阳、彩虹和雨的形象。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天空、太阳这两个物体。
•学生通过图片、实物等感知天空、太阳的特点。
2. 教学内容1.天空:展示天空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天空的颜色,并练习读写“天空”。
2.太阳: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太阳的颜色和形状,并练习读写“太阳”。
3. 教学活动1.观察图片,说出天空的颜色。
2.看着太阳的图片,说出太阳的颜色和形状。
第二课时1.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彩虹、雨这两个自然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彩虹、感知雨的特点。
2. 教学内容1.彩虹:展示彩虹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彩虹的颜色和形状,并练习读写“彩虹”。
2.雨:表演下雨的情景,让学生感知雨的声音和感受,并练习读写“雨”。
3. 教学活动1.观察图片,说出彩虹的颜色和形状。
2.模仿下雨的声音,感知雨的特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于天空、太阳、彩虹、雨等自然现象的认知得到了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也有所增强。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不仅看到图片,更要让他们亲身感知和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作业1.默写单词:天空、太阳、彩虹、雨各5遍。
2.家庭作业:观察家中的天空、太阳,描述它们的特点并画出来。
六、教学活动评估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
以上就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7《静夜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静夜思》为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人”。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只有短短的20字,却成功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这首诗流传广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朗读或背诵,但对于古诗字词、朗读节奏、内容感情往往不了解。
因此,课上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了解背景等方式体会诗人“望月思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静、夜、思”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味。
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内容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出示《古朗月行》:孩子们,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你了解多少呢?(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3.李白小的时候,最喜欢躺在妈妈怀里看月亮。
在他的眼里,月亮像什么?(指名说:白玉盘、瑶台镜)后来呀,李白长大了,离开了家乡。
那此时在他的眼里,月亮又变成了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古诗。
4.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5.理解课题,识记“静、夜、思”三个字。
(1)板书课题:在课题中有一个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就是思。
①思的读音是平舌音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思”?田+心=思③“思”的下面是什么?(心字底)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心字底”的字?出示:想、念、忘④观察这些带有心字底的字,你发现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了吗?小结:心字底的字,和思想、思考有关。
因为古人造字的时候,认为人是用心思考的。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人其实是用大脑进行思考的。
(2)孩子们,看看课题,你们猜猜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晚上的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个字?(夜)是的,他会从题目中寻找信息。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本学期,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材正式亮相。
经过近五年的研发,材在大开本排版和水墨画插图方面进行了优化,更加美观大方。
在教材内容上,材有许多变化,包括调整教材板块、识字与拼音比重、选文内容和字种等方面。
首先,教材板块进行了调整。
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教学,而新版教材第一单元则是识字教学。
这个改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连接儿童的学前生活,使识字难度低于学拼音的难度。
同时,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而识字则从原来的8课增加到现在的10课。
这样的调整体现了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并且明确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其次,选文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新版本教材共有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9篇课文,如《秋天》、《江南》、《青蛙写诗》等。
选文突出了经典性和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同时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将“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题设计之中。
最后,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如《小小的船》要求会写“月、儿、白、里”,而《画》要求会写“水、去、来、不”。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先学写高频字,容易而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能够带动后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材的调整和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总量的减少,反而更加丰富和有效。
教师们应该准确把握材的特点,切实使用好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改写建议:2、识字量减少为了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研究进度,减轻学生负担,新版语文教材将识字量从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呵护孩子的研究天性。
三)、增1、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新版语文教材新增了《金木水火土》、《江南》、《春节童谣》、《剪窗花》等内容,这些精选的文本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和大人一起读”两个栏目。
新版语文教材的8个单元中,有6个“识字加油站”,通过多种方式教授生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共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集体讨论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单元集体讨
论
本文档旨在讨论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 课文理解:学生将读取并理解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和散文,通过阅读来提高基本阅读理解能力。
2. 词语研究:学生将研究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词语,扩大词汇量,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
3. 写作训练:学生将通过写作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4. 口语表达:学生将通过口语练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惯。
在集体讨论中,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每个小组将选择一个主题,集体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为了顺利进行集体讨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 提前准备:在讨论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相关材料,了解主题内容,积累相关词汇和知识。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交流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组别安排。
3. 讨论指导:教师在集体讨论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反馈。
4. 创造氛围:教师应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提供机会: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避免出现某些学生话语权过重的情况。
通过集体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肉 三、《端午粽》教学建议
粽
豆
三、《端午粽》教学建议
☺从粽子的 “色、香、味” 三个方面学习。
三、《端午粽》教学建议
☺你会这样色 香味俱全地介 绍自己喜欢吃 的食物吗?
三、《端午粽》教学建议
☺联系生活, 说说自己吃过 哪些馅的粽子?
☺结合课后练习“你知道 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吗?”,开展丰富有趣的 活动。
貳
具体操作建议
一、《静夜思》教学建议
一、《静夜思》教学建议
做动作
联系生活 部首类推
一、《静夜思》教学建议
一、《静夜思》教学建议
☺字音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 ☺读出诗歌的节奏。 ☺借助图画阅读,一边想象画面一 边朗读。
☺熟读成诵。
二、《夜色》教学建议
二、《夜色》教学建议
☺读好长句子。
☺省略号留下了无 限的想象空间。
四、《彩虹》教学建议
☺向爸爸、妈妈 和哥哥询问的口 吻分别呈现这三 个美好愿望。
☺语言表达生动, 趣味性强。
欢迎加入小学语文名师直播QQ群:809535748 欢迎加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解读QQ群:786490301
四、《彩虹》教学建议
☺合体字为主。
☺借助字的特点 识记。
四、《彩虹》教学建议
☺关注分句中的动作。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解读》
壹
单元整体解析
第三单元安排
人文主题
家 人
课
题
具 体 内容
5小公鸡和小鸭子
本文讲的是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 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公鸡的故事。
6树和喜鹊 7怎么都快乐
本文描绘了一棵树和一只喜鹊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 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过程。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篇课文。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能字音咬不准。
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理解对月思人的情怀。
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
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夜色》这一课,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黑夜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就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所以这首儿歌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要让学生练习实际生活经历;展开想象,深情诵读,加深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教学《端午粽》这一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彩虹》这一课,学生对于彩虹并不陌生。
所以理解起本课内容不会很困难,但是一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教学时要借助课件呈现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作者描绘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生字46个,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28个,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带点画的汉字的书写规则。
拓展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理解并运用文中相关词语,各积累“ABAC”式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
在阅读课文和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初步习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8《静夜思》(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说课稿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静夜思》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展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一直未得人赏识。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古诗词中精练、含蓄、优美的语言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意浓浓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凭借,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在解决识字、写字教学重点后,应把诵读古诗和感悟诗韵、体味意境作为另一重点,要让学生视诵读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主动地背诵积累古诗,加强体验,增强语感,在读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
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指导书写“思”字。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3.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思”。
2、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二、直面问题,针对指导——说学情以往封闭式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零”教起,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
而实际上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他们学习古诗的资源,因此对于学生学情的了解至关重要。
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稿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解读1、内容分析: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家人。
本组文章题材丰富,有古诗、儿童诗、散文。
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饱含深刻的道理。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亲情的可贵,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关注文字的表达,积累词句,学会将生活实际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
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单元特点:(1)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2)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3、单元语文要素(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积累相关短语和古诗(4)主要语文要素点:读好长句子。
4、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46个生字,4个偏旁,会写28个字。
(2)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3)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
(4)学写四个带有点的字“主、门、书、我”,了解点的笔顺特点。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6)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勇敢”等,能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的词语,学会归类整理“×来×去”,并尝试说这样的词语。
(7)借助拼音正确朗读《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
(8)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及丛书选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象画面。
(9)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
(10)能通过朗读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5、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字、写字。
(2)理解“勇敢”等词语的意思,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来×去”,尝试说这样的词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教学反思就是基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的教学设计开展的。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语文园地四》,让学生掌握午睡生活习惯的好处,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2.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四》是一篇关于午睡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午睡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一般人适合的午睡时间和应注意的事项等。
3. 教学流程以下是本次教学的详细流程:第一步:导入在教学开始之前,我首先在黑板上列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本课的目的以及今天需要学什么内容。
第二步:朗读让学生向大家朗读《语文园地四》这篇文章,我在旁边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三步:理解文章在学生完整地朗读完文章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午睡对身体的好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午睡?等等。
第四步:小组讨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我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交流理解。
同时,我也参与小组讨论,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第五步:总结在小组讨论后,我请代表学生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结论,并总结本次课的重点。
第六步:巩固在巩固环节,我设计了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
4. 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朗读、小组讨论、幻灯展示、练习等。
三、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本次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我充分利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互动交流,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同时,我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及时地指导学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幻灯展示和练习环节,我也运用了不同的多媒体手段,更直观、形象地传递知识。
2.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本次教学中,虽然内容掌握良好,但我发现对于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不够,这就导致我无法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优化教学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习惯”“素养-活动”教学设计

设计时能依据课标进行梳理归纳,并结合语文主题丛书进行拓展阅读教学。
课堂以活动串珠,积极引起学生兴趣活动,涉及听说读写几方面能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进行训练提升。
《动物王国开大会》活动设计一、活动素养点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分角色朗读的乐趣,知道发布通知时把要素说清楚。
(点评:本课的故事内容是由四个相似的故事情节构成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内容对后面的内容作出推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
所以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的推断也应作为本课的素养点。
)二、目标任务感受童话的美好,学会通知。
(点评:目标应该紧紧围绕素养点来制定,把目标紧紧设定为学会通知是否太过单一?本课的目标可以设定为: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在角色体验中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
2.根据一直的故事情节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简单推测。
3.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件等要素说清楚。
)三、评价办法1、分角色朗读2、联系生活情境进行通知。
四、活动组块设计(一)活动:动物王国,你好啊目标任务:了解动物王国活动工具:动物王国全景图片及部分动物图片活动规则:1.观看动物王国全景图片,初步了解动物王国2.学生全员参与,起立加手势,热情和动物王国的动物们打招呼:“嗨,老虎你好!”“嗨,狗熊你好!”……活动评价:全员积极参与(二)活动:演演动物王国小故事目标任务:熟悉故事内容,提高朗读能力,体会分角色朗读的快乐。
活动工具:动物头像头箍,多媒体配乐,贴图活动规则:(1)子活动一:师讲故事示范1. 文中语言讲故事,配上丰富的表情及肢体动作。
2. 边讲故事,边在黑板贴图,图片内容为课本插图,便于吸引学生兴趣,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记忆。
(2)子活动二:角色扮演讲故事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分饰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一人旁白,体会分角色朗读的快乐。
2.师课前准备角色头箍(狗熊、老虎等),邀请勇敢、优秀的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成果。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夜色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文9《夜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柯岩老师的《夜色》收入了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四单元。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叙事性儿童诗,共有两个小节,用前后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对夜色从恐惧到释然的心理变化。
从成年人的角度看,它强调了“身教”对孩子的重要价值;从孩子的角度看,它强调了由实践而来的勇气对幸福生活的意义。
“很小很小”和“再黑再黑”这样相似的结构分别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小节,第一小节的两句话也都存在“一……就……”的结构,诗中的这些语言现象非常符合本年龄段孩子的语言和心理特点,易于使学生产生共鸣;两个小节的末尾都使用了省略号,既使诗歌更加凝练,又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的文本。
朗读方面,在本册教材二、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方法——不唱读、不破句,并能够感受角色情绪、读好简单的对话。
在此之上,本单元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的重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朗读长句子时的停顿,并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阅读理解方面,在本册二、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在文中寻找明显的信息,并能够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以此为基础,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的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识字方面,本课要求认识“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12个生字,“厂字头”1个偏旁,其中“胆、敢、原、微”可以利用教材课后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通过扩展词汇识字;“勇、窗、乱、偏、散”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和动作识字;“往、外、原、微”可以通过字理识字。
写字方面,本课要求会写“色、外、看、爸、晚、笑、再”7个生字。
其中,“色、爸、晚”有相同的笔画可以对比写;“外、看”可以通过字理教写;独体字“再”笔顺易错,需要重点强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指导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指导一、教材解读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8个单元2个专题,分为8组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
课文共32篇,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趣味识字,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词句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书写提示-积累识字,学会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
日积月累-积累各类词语与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
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安排)1.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2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2.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教材解读【全面新编】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教材解读【全面新编】一、教材结构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
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
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第一单元本册教材识字和课文穿插着,每个单元内涵都比较广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
每组包括“识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吧”。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第二单元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4篇课文。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是革命岁月的故事,《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表达了儿童美好的愿望,这3篇课文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学生诵读,所描述的内容能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的重点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任务将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四个太阳》课后练习中提出明确的要求。
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

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识字、拼音、阅读和写作等。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一些重点和难点,以及一些学习建议。
一、学习内容概述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识字: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掌握常见汉字的书写规范。
拼音:学习拼音的基本规则和拼写方法,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拼音。
阅读:通过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和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学习写简单的句子和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识字: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正确书写常见的汉字。
重点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等,难点在于笔画的组合和书写规范。
拼音: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拼音的基本规则和拼写方法,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拼音。
重点在于声母、韵母的发音和拼写,难点在于音调的掌握和拼音的组合。
阅读: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简单的儿童读物和短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在于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难点在于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写作:本单元要求学生写简单的句子和短文,培养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重点在于句子的完整性和表达的清晰性,难点在于短文的构思和组织。
三、学习建议多练习书写:通过反复练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熟练掌握常见汉字的书写规范。
可以使用字帖或练习册进行练习。
多听多读:通过听录音、朗读短文等方式,提高拼音的发音和拼写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丰富的儿童读物,扩大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多思考多表达:在写作练习中,要注重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可以从简单的句子开始练习,逐渐提高难度,尝试写一些短文或日记。
同时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训练,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课堂上要积极与老师互动,参与讨论和学习活动。
同时也可以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帮助和学习。
保持积极心态: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交互版】

指身体部位的小游戏很好玩, 表示这些身体部位的汉字也很有趣,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认识表示身 体部位的汉字。
趣味识字
小组内合作正确朗读词语,再比 赛正确认读词语。
眉毛 手臂
鼻子 肚子
嘴巴 小腿
脖子 脚尖
我们能够正确读出表示身体部位 的词语,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 记住它们呢?
“眉”字的识记 眉毛是生长在眼睛之上的毛发,
书写提示 演练台
下面哪些字先写点?哪些字后写点?连一连。
方戏犬成发问喊拔
先写点
后写点
日积月累 寻找,拜访。
xún yǐn zhě bú yù
寻隐者不遇
tánɡ jiǎ dǎo
[唐] 贾 岛 说,告知。
sōnɡ xià wèn tónɡ zǐ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眉毛 嘴巴 手臂 小腿
鼻子 脖子 肚子 脚尖
肩膀 腰部
胸部 大腿
识字加油站
méi
眉
眉毛
bí
鼻
鼻子
识字加油站
zuǐ
嘴
嘴巴
bó
脖
脖子
识字加油站
bì
dù
臂肚
手臂
肚子
识字加油站
tuǐ
jiǎo
腿脚
小腿
脚印
字词句运用
读一读。
胆子 粽子 镜子
字词句运用
爸爸
妈妈 哥哥
故事 月亮 时候
字词句运用
说发现 这三组词语都带有轻声。第一组词语的
这4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点”。
主主
书书
门门
我我
笔画“点”在字的正上方或者左上方, 先写点;“点”在字的右上方,后写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课文内容,按照要求说出内容,形象丰满地说出内容。
2.能够认读生字词:“快活”、“开怀大笑”,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3.能够感受诵读课文,培养朗读语感。
4.能够体味故事情节,增加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词:“快活”、“开怀大笑”。
2.朗读短文,模仿语音语调,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3.理解故事情节,展开对故事的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1.打动孩子,引导孩子主动讲述故事。
2.培养孩子的朗读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课文、生字词等内容。
2.辅助教学音频或视频资源,以增强课堂氛围。
3.教学用具:包括黑板、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老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互动,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知(10分钟)1.让学生认读新词:“快活”、“开怀大笑”,并举例子让学生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预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阅读故事(15分钟)1.播放故事录音或老师朗读故事,让学生听懂故事内容。
2.学生跟读故事,并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4. 对话互动(15分钟)1.老师和学生进行对话互动,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学生之间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感知。
5. 创作表达(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创作,续写故事或演绎故事情节。
2.学生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
6. 总结回顾(5分钟)1.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表达、多朗读、多思考。
六、课后作业1.背诵故事片段。
2.写一篇关于快活的作文。
3.继续练习朗读故事。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活跃表达,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单元解读
一、单元整体解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为“家人”,围绕这个主题一共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课文及一个语文园地。
课文文体丰富,古诗《静夜思》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充满童趣,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散文《端午粽》介绍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样式,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哪些呢?首先是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在《端午粽》和《彩虹》的课后题目中,都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三课关于读好长句子的要求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者所说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梯度性。
第9课《夜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为第10、第11课做好铺垫;《端午粽》一课要教会学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彩虹》这一课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且能够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和情趣。
其次是积累语言。
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
词语的积累有常见词语的积累,如,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积累“X来X去”的词语。
在《端午粽》这篇课文里,出现了“青青的、白白的”此类叠字的词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归类积累。
《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要求学生能够朗读、背诵,感受诗的韵律。
最后是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比如学习了《端午粽》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的故事;学习了《夜色》后,搜索自己曾经怕黑的经历,是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的。
语文园地里的“和大人一起读”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如下:
1.认识46个生字、4个偏旁;会写28个字。
学写“主、门、书、我”4个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勇敢”等词语的意思,用扩词的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来X 去”,尝试说这样的词语。
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
5.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
6.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7.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
8.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二、具体操作建议
1.《静夜思》教学建议
这首诗围绕着诗题“静夜思”,前两句写了静夜的景,把霜比作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景象。
后两句写了“思”,诗人触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
课后双线内认读的9个生字,提醒学生念准思、床的读音;朗读古诗中词语时联系古诗的语境,比如思故乡、明月光等词语时,可以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
指导学生识字时,尽量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比如运用做动作的方法,“举”和“望”可以让儿童做动作理解;再比如学“思”的时候,让学生想想第三单元学过的带有心字底的字,用“部首类推”的方法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光”和“夜”是常见字,可以利用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记一记。
本课要书写的有7个生字。
掌握“心字底”的书写要点,独体字“心”的书写,在之前已经练习过,但作为偏旁的书写是第一次。
当上面结构有长横、撇、捺等笔画时,心字底宜窄些,即上放下收;反之,心字底则写宽些,即上收下放。
“乡”字的书写也有特点,两个撇折的撇相互平行,折也相互平行,整个字稳稳站立,否则就会倾斜。
学习古诗,重在反复朗读。
首先,字音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
在朗读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
其次,读出诗歌的节奏,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第一、第二、第四行最后一个字都是押“ɑng”韵。
在朗读的时候,引导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初步了解诗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最后是熟读成诵,通过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感染,让诗中描绘的景象留在学生的脑海。
每一次的朗读都有具体的指向,都有明确的目标,让诗歌的朗读有层次、有梯度。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致了解古诗内容即可,不必字字落实。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初步体会诗人看到了月亮,想起了家乡。
诗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巩固学习。
课后要求朗读、背诵,都应避免枯燥和机械,可以配上音乐,或者在创设的情境中诵读。
2.《夜色》教学建议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
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
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此学会欣赏夜色。
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事例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第二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孩子眼中的夜色。
本单元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课后习题中没有这个要求,但是课文的1、2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
这首儿童诗还有一个语言特点,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生字教学可以联系生活识字,出示图片识字,运用字理识字,借助动作识字。
比如“色”、“敢”、“看”结合字理和具体的情境学习。
本课要书写的7个生字,先归类再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色、爸、笑”是上下结构的字,“晚、外”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发现上小下大,上大下小、左窄右宽的字形结构特点,并练习书写。
关注“色、爸、晚”中的竖弯钩,要写稳。
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练习和朗读诗歌要整合起来,不要割裂开来,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针对诗歌内容,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围绕“我”前后的不同这一线索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抓住关键词“胆子很小很小”展开教学,通过“不敢”、“乱跳”等词语想象画面,品读语句,做做动作感受“我”的胆小。
在交流中融合朗读,在情境中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个怕黑的小主人公。
在处理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则可以围绕“微笑”一词,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带领学生通过看图片、想象等教学手段感受我变得“勇敢”起来。
结合朗读,体验“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变得勇敢,发现了夜色中许多美好的事物。
这样引领,学生就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和朗读的练习有机整合在一起了。
儿童诗的语言生动、简练,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
两个省略号设计提问:“你害怕看见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设计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发挥联想填补空白,欣然走进儿童诗的意境,走进富有创造性的对话空间。
“读一读,记一记”是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字的扩词积累。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读一读,发现每组词语的共同规律,进行积累。
3.《端午粽》教学建议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