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六经辨证讲课稿

合集下载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蔡长友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来到会场的,我想很多都是专家,都是咱们中医界比较资深的有经验的医师。

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非常开心,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学**,人的学**是终身制的,我也把我每次的讲座都当成一次历练,当成一次学**。

所以今天就把我们蔡氏经方对六经辨证一些理解、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进行交流。

蔡氏经方近几年来被一些人关注,原因是什么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理论有多神奇、有多深奥。

有一些弟子跟我谈心,我收集到了他们心中怎么想的,他有什么信息,反馈到我这里我会做一个综合考虑:我们蔡氏经方学术哪些值得提倡,哪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有些弟子跟我讲,他说蔡氏经方有三点:第一是好学;第二是好用;第三是好复制。

我觉得这个概括得比较好,我们讲中医学,它浩如烟海,源流众多,分支也众多。

那么学**中医,你要是选择不当,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初学者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讲,走弯路不一定是坏事,他也是一个积累。

就怕什么?就怕你走了弯路回不来,这就麻烦了。

因为我们中医流派异彩纷呈,怕你花了大量精力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蔡氏经方多年来秉承了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始终不改,医圣老祖先他留下的这些好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值得我们发扬,所以我觉得六经辨证,医圣这个《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和挖掘的东西。

有一些初学者找不到感觉,学中医学了很多年以后没有信心了,结果打算改行了,那他如果有幸接触到我们蔡氏经方,他如果说能学得进去,能用好,就会重新找回自信,觉得原来中医还可以这样来为人看病,觉得这些高深莫测、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可以这样简单地学,简单地用,而且又不失正道。

我们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这个中医学里面你学好六经辨证,我们讲是大病小病一样看。

我们蔡氏有一个口号:学好六经辨证,癌症就当感冒看。

其实这个话听起来可能有一些同仁会觉得,看感冒和看癌证的思路能一样吗?实践中它会告诉你,它会给你答案。

六经辨证讲稿

六经辨证讲稿

六经辨证讲稿六经辨证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

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太阳病证治一、临床表现《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

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屑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

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三、治则方药1.太阳经证治法(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2)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蔡长友六经辨证讲稿

蔡长友六经辨证讲稿

蔡长友六经辨证讲稿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小的王国,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今天呀,蔡长友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索一个特别有趣的中医知识——六经辨证。

这就好像是我们要去寻找隐藏在身体王国里的宝藏,有了这个神奇的“地图”,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啦!那什么是六经辨证呢?简单来说呀,它就像是给我们身体的各种情况分了不同的类别,就像把水果分成苹果、香蕉、橙子一样。

六经呢,就是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

每一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就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

咱们先来说说太阳经吧。

想象一下,你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跑啊跳啊,不小心被风吹了一下,或者淋了点小雨,回到家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这时候呀,可能就是太阳经出了点小状况。

太阳经就像是我们身体王国的第一道防线,当外面的“小坏蛋”,比如风啊、寒啊想来捣乱的时候,它就会先站出来抵抗。

就好像守护城堡的士兵一样,勇敢地保护着我们。

再讲讲阳明经。

你们有没有吃过太多好吃的东西,然后感觉肚子胀胀的,嘴巴里还有点臭臭的呀?这时候,可能就是阳明经在提醒你啦!阳明经呀,和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关系可大了。

如果我们吃太多,它就会有点“忙不过来”,就像一个小仓库装了太多的东西,都有点放不下啦。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太贪吃哦,要听阳明经的话,好好吃饭,别吃太多哟。

少阳经呢,就像是一个很会协调的小管家。

有时候呀,我们会觉得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还感觉胸口有点闷,这可能就是少阳经在努力协调身体里的各种“小麻烦”呢。

比如说,身体里的热气和寒气在打架,少阳经就会想办法让它们和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舒舒服服的。

接下来是太阴经。

要是你有一天感觉肚子不舒服,总是拉肚子,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没什么胃口,那可能就是太阴经在“闹情绪”啦。

太阴经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厨师,负责给我们准备营养。

要是它不开心了,我们的胃口就会不好,吃进去的东西也不能好好消化啦。

少阴经呀,和我们的精神状态关系很大呢。

蔡长友六经辨证讲稿

蔡长友六经辨证讲稿

蔡长友六经辨证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蔡长友六经辨证。

蔡长友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中医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并且提出了“六经辨证”的重要理论。

这一理论是对中医经络学和辨证论治的系统总结和整合,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经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范畴,包括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

蔡长友教授提出的六经辨证理论,强调了六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辨证治疗的重要性。

蔡长友教授的六经辨证理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了解六经的特点和功能;二是通过辨证分析,确定病证所属的六经;三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辨证方法;四是运用辨证论治原则,对病证进行分类与分型;五是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六是注重辨证与治疗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通过蔡长友教授的六经辨证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这一理论也为中医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

总而言之,蔡长友六经辨证是中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对中医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六
经辨证理论,加强对中医学的认识和应用,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

05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季节、地域、 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01
汗法:通过发汗,使邪气从 汗而出,适用于表证
02
吐法:通过呕吐,使邪气从 口而出,适用于食积、痰饮
等证
03
下法:通过泻下,使邪气从 大便而出,适用于里实证
04
和法:通过调和,使阴阳平 衡,适用于阴阳失调证
05
温法:通过温补,使阳气恢 复,适用于阳虚证
热解表。
里散寒。
热解毒。
案例总结
案例一:患者出现发热、恶寒、 头痛、身痛等症状,诊断为太阳 病,采用解表发汗的方法治疗。
案例二:患者出现口渴、心烦、 小便黄赤等症状,诊断为阳明病, 采用清热泻火的方法治疗。
案例三:患者出现胸胁胀满、食 欲不振等症状,诊断为少阳病, 采用和解少阳的方法治疗。
案例四:患者出现腹胀、腹泻、 四肢不温等症状,诊断为太阴病, 采用温中散寒的方法治疗。
指导养生保健:根据六经 辨证理论,指导患者进行 养生保健,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发生。
基六
本经 内辨 容证
2

六经的划分
太阳经: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阳明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 太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 少阴经: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 厥阴经: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案例五:患者出现咽干、口渴、 舌红少苔等症状,诊断为少阴病, 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治疗。
案例六:患者出现身热、汗出、 口渴、脉虚等症状,诊断为厥阴 病,采用回阳救逆的方法治疗。
谢 谢
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
STEP1
STEP2
STEP3

《伤寒论》六经辩证诸多探讨演稿PPT课件

《伤寒论》六经辩证诸多探讨演稿PPT课件
六经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每经又各有所主症、主 方,通过六经辩证,可以确定病位、 病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六经辩证的发展历程
六经辩证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汉代 张仲景的《伤寒论》,经过历代医家 的实践和发挥,逐渐完善并应用于临 床。
现代中医对六经辩证的研究更加深入, 不仅在临床应用上不断探索,还在文 献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
《伤寒论》六经辩证诸多探讨
目录
• 《伤寒论》六经辩证概述 •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实质 •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临床应用 •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现代研究 •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争议与思考
01
《伤寒论》六经辩证概 述
六经辩证的概念
六经辩证是一种中医临床辩证方法, 以《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理论为基 础,将外感疾病按照病位深浅、病邪 性质及邪正盛衰等进行分类归纳。
太阳经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紧。治宜解表散寒,方用麻黄汤。
阳明经证
高热、口渴、出汗、脉洪大。治宜清热泻火,方用白虎汤。
少阳经证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 柴胡汤。
六经辩证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太阳经证
咳嗽、气喘、胸闷、脉浮数。治宜宣肺止咳,方用麻 杏石甘汤。
阳明经证
胃痛、呕吐、便秘、脉实大。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 胃散。
六经辩证的临床实践
需要进一步推动六经辩证的临床实践,提高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
谢谢观看
六经辩证的理论基础
六经辩证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等,这些理论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六 经辩证的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为六经辩证提供了哲学基础,脏腑经络理论为六经辩证提供了生理病理基础,病因病机则指 导着六经辩证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

精选2021版课件
22
• 3.表里同治:
• 病势缓者,可用表里同治之法,虽同属 表里同治之法,由于表里证势不同,故 治疗时,又有偏于表,偏于里或表里均 衡的治法。
精选2021版课件
23
• ① 表里同治,治偏于表: 如: 大青龙汤。方 中重用麻黄(六两),石膏(如鸡子大)。
• ② 表里同治,治偏于里: 如: 桂枝人参汤。 方用理中汤+桂枝。

急证----抵当汤
精选2021版课件
42
6.太阳病兼证
• 太阳病兼证: 太阳病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本证外又兼有其 它的证候,因此在治疗上除了用治疗本证的药物外, 还应加上治疗兼证的药物。其治疗原则是在主方中随 兼证进行加减如: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精选2021版课件
43
7.太阳病变证
• 太阳病变证: 疾病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可 循的称为变证,治疗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 证治之”。
精选2021版课件
26
二、太阳生理:
• (一)太阳的阳气: 阳气最盛。 • 太者,大也。“太”又有开初之意。如《
内经》“太阳为开”。太阳又称为“巨阳, 老阳”。太阳是指阳气较多的意思。三阴 三阳是按照本经所含的阴气或者阳气的 多少来分类的。太阳为人体最大的阳经 ,因太阳的阳气多,故抵御外邪的能力 强。
,四肢逆冷。
热化:心烦不眠,口干,咽痛。
厥阴 烦满而囊缩 病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 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精选2021版课件
7

《素问·热论》六经 《伤寒论》六经

治 汗下二法。
汗、吐、下、和、温、清

经云:“未满三日,可汗 、消、补、针灸、水法、

精彩继续--蔡长友老师六经辨证入门讲稿(完)

精彩继续--蔡长友老师六经辨证入门讲稿(完)

精彩继续--蔡长友老师六经辨证入门讲稿(完)应各位蔡迷要求,今天发布剩余的部分,让大家好好过过瘾。

中药大辞典上千味,这个这么多的药,浩如烟海,当然每个药这是我们前人他们花功夫费力气来发现的好东西,但是我们只要能够把中医做到一个境界,让我们用一些常见方、常用药能把很多的病应对掉,这是一件好事情。

我们既节约了中医药资源,同时又治好了一些疾病。

你看现在一些犀牛角啊,羚羊角啊这个都是保护动物。

过去我还用阿胶,后来我也不提倡用阿胶了。

像我们温经汤里面有阿胶,实在要用,用一点。

一般来说这些常见病的三阳的方子可以搞定不需要用些大量滋补的药。

因为他们说这个阿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拿那个鞭子把那个驴抽打,打得那个驴战战兢兢,皮下出血,然后赶紧扒皮熬胶,据说这个时候扒下的皮熬出的胶才最多。

这个药当然是一个好药,但是我一听这样有点太残忍了,所以很少用。

蔡氏经方用一些常见的柴胡类方,桂枝类方就把很多疾病能够临床运用自如非常好,因为我们强调一个什么呢?强调一个三阳实证,三阳热证,我们强调邪气要有出路,我们蔡氏曾经有一个提法叫做“三阳开泰”,三阳开泰就是把这个三阳的邪气解掉,给邪气一个出路。

我们人的身体,吃饭喝水要新陈代谢,他肯定会产生一些垃圾,一些废物,把这些邪气给它代谢掉,废物减少了宿便减少了,有时候就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我们临床发现很多种老年人啊,你看那个冠心病,心律不齐,血压也高很多问题。

可能大、小承气汤用对证了几付药上去,血压也趋于平稳、慢慢就下来了。

有一次我们查病房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住几天院了,那个血压还是下不来,他几天不解大便,肚子嘭嘭胀,大便用开塞露去扣,后来我给她大承气汤来一副,地地道道的大承气汤加上芒硝来一副,吃过以后你看那老人家拉吧,弄一个盆接着,我说叫他使劲拉,拉过以后,她呼呼的睡了两三天,血压就下来了,想高也高不起来,血压下来了,肚子也轻松了。

所以这个人啊,你要给他邪气找一个出路,一定要找一个出路。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

调整阴阳:调整阴阳平 衡,恢复脏腑功能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六经辨证的案例分析
1
太阳病:发 热、恶寒、 头痛、身痛
等表证
4
太阴病:腹 满、呕吐、 腹泻等里虚
寒证
2
阳明病:发 热、汗出、 口渴、便秘
等里证
5
少阴病:恶 寒、脉微细、
但欲寐等里 虚寒证
3
少阳病:寒 热往来、胸 胁苦满、心 烦喜呕等半
04
现代医学对六经 辨证的推广:现 代医学正在努力 推广六经辨证, 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接受这一传统 医学理论。
六经辨证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现代科技与中医理论 的结合:运用现代科 技手段,如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对六经 辨证进行深入研究,
提高辨证准确性。
3
临床应用与研究:加 强六经辨证在临床中 的应用,提高临床疗 效,同时进行深入研 究,完善理论体系。
现代医学对六经辨证的研究
01
现代医学对六经 辨证的认可:越 来越多的现代医 学研究证实了六 经辨证的科学性 和有效性。
02
现代医学对六经 辨证的融合:现 代医学正在尝试 将六经辨证与现 代医学理论相结 合,以更好地理 解和治疗疾病。
03
现代医学对六经 辨证的现代化: 现代医学正在尝 试利用现代科技 手段,如人工智 能、大数据等, 对六经辨证进行 现代化研究。
少阳经证
症状:口苦、咽 干、目眩、心烦、 胸胁苦满、默默 不欲饮食、寒热 往来
01
治法:和解少阳, 调和肝胆
03
02
病因:外感风寒, 内伤肝胆
04
方药:小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柴 胡加龙骨牡蛎汤 等
太阴经证

如何使用六经辨证(中医学ppt

如何使用六经辨证(中医学ppt

表证 卫分证 上焦

呼吸方面 鼻
皮毛 脊柱 水液代谢 脾胃
太阳病
风寒 风热 燥火
恶寒、无汗、身痛、 指尖-外劳宫-阳池-外尺 肤发凉。脉浮紧/浮数/ 浮缓
恶暖风、自汗、 尺肤热、脉浮数/ 浮缓
“诸涩枯涸,干 劲皴揭”
风湿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 流于经络,骨节烦痛,卧 不预食,脉浮浮缓,按之 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 风湿俱去。”《湿病》
治法:滋阴潜阳,佐以辛凉散风、活血化瘀,奔豚汤加减
25
26
处方:葛根20g 白芍10g 当归10g 川芎6g 黄芩
10g 半夏10g 石膏30g +玄参10g 鳖甲(另包,先煎 )10g女贞子30g 旱莲草30g+磁石(另包,先煎) 30g +桑叶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1月15日):5剂之后,诸症减轻
羌活6g 防风6g 黄芩6g 白芍6g 玄参10g 苍耳子6g 生姜6g 甘草 3g。3剂,水煎服。嘱当日中午、晚6点、晚10点各服一次。 三诊(2012年11月22日):服药当晚烧退,酣畅汗出,三日平 稳,但咳嗽增多、咳声加深、痰黏不利,指尖手背仍凉,舌瘦 红少苔、脉浮细,两肺可及少许粗湿罗音。
13
辨证:发热九天,但是两个过程,前一阶段是乳蛾所致,热退 一天后进入第二个阶段。现症发热而无汗,指尖、腕背外劳宫 至阳池、外关、三阳络处发凉乃风寒外袭;流涕黄浊、咽腔红 赤为肺胃积热;舌瘦红少苔阴虚之象,脉之浮细当以浮紧而论, 风寒阴虚之证。
合之,风寒外袭、阴虚内热。 治以辛温解表,清热养阴,疏柴葛大青龙。停输液、停西药。 处方:葛根30g 柴胡30g 麻黄6g 桂枝6g 石膏30g 荆芥(后下)6g

天使老师讲中医第二十五节课、【六经辩证】上

天使老师讲中医第二十五节课、【六经辩证】上

天使老师讲中医第二十五节课、【六经辩证】上第二十五节课、【六经辩证】上回顾上节课,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是:表症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和阳证,其核心理念是辨别疾病的性质,疾病在表和疾病在里的区别很大。

里证包括阴证、虚证和寒证,表证包括了实证、热证和阳证。

八纲辨证主要辨别疾病的性质,离用药还是有距离的。

今天讲六经辨证,可以直接辨别疾病的部位,和用药关系紧密。

六经辨证的核心理念是:每一个证都有对应对症的核心方剂。

六经辨证接近于开方和用药,是很关键的。

六经辨证是以阴阳为纲,分为三阳经和三阴经,将疾病分为三阴和三阳二大类。

阳证在表,阴证在里。

六经辨证以手足三阴、手足三阳的经络,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基本涵盖了所有疾病。

在《伤寒论》中看到的疾病主要是六经的外感证。

六经辨证对于里证即外感证以外的疾病关系非常密切,是疾病治疗用药的基础所在。

人体的十二条正经主要包括: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人体的六经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也是六经辩证的六条经络。

太阳经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阳明经包括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少阳经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太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少阴经包括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厥阴经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手上的经络有手三阳和手三阴,足部有足三阳和足三阴,这是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六经辨证主要讲解这十二经的辨证。

六经辨证不单指六条经络也包括这六条经络连带的脏腑和身体的组织。

比如:足太阴脾经包含了足太阴脾经本身,也包含了脾脏和胃。

脾主肌肉,所以足太阴脾经还包括人体的肌肉组织。

手太阴肺经还包括肺脏、大肠;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还包括人体的皮毛。

皮毛不单指人体皮表,也包括人体肠道内壁及一切器官的管道内外表皮,皮毛涵盖的面积比较大。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课件

治疗方法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病因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少阴经病案例分析
典型症状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脉细数等 。
总结词
少阴经病案例分析主要介绍了少 阴经病的典型症状、病因、治疗 方法及预防措施。
病因
心肾不足,阴虚火旺。
治疗方法
养心安神,滋阴降火。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劳累。
厥阴经病案例分析
总结词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ppt 课件
目 录
•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概述 • 六经辨证的具体内容 • 六经辨证的实际应用 • 六经辨证的现代研究 • 案例分析
01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中医伤寒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根据《伤寒杂病论》中六经病的证候特点,运用四诊八纲 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辨析、判断和治疗的诊疗体系。
概念
六经辨证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以阴阳为纲, 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并从阴阳 动态平衡的角度,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进行辨 析和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的基本理论,在六经辨证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六经辨 证将疾病分为阴阳两类,根据阴阳的消长和转化,判断疾病的性质和演变趋势 。
六经辨证与中药方剂的应用密切相关,通过对证候的辨析和判断,选择
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3
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六经辨证作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
重要基石。通过对六经辨证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术
的传承和创新。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

六经与基因表达调控
03
与神经精神的关系
六经辨证也涉及到神经精神疾病的调节,如太阴经与抑郁症、少阴经与精神分裂症等。
六经辨证与其他生物学因素的关系
01
与代谢的关系
六经与代谢过程存在联系,如少阳经与脂肪肝、阳明经与糖尿病等。
02
与心血管的关系
六经与心血管系统相互影响,如太阳经与高血压、厥阴经与心律失常等。
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均可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六经病证。
瘀血痰饮为六经病证的病理产物,可影响脏腑经络功能,加重病情。
六经的病因病机
内伤七情
劳逸失度
瘀血痰饮
饮食不节
03
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
太阳经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
太阴经证
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
阳明经证
高热、口渴、便秘、烦躁等。
少阴经证
神经调节
六经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太阳经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
内分泌调节
六经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如阳明经与细胞免疫、少阳经与细胞因子等。
免疫调节
六经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基因表达
六经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如太阴经与细胞凋亡、少阴经与细胞信号转导等。
表观遗传学
六经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可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实现,如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联系点
六经辨证与现代医学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点,如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
不同点
但六经辨证与现代医学的体系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六经辨证更注重整体观念和脏腑经络辨证,强调天人相应和预防保健。
六经辨证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02
六经辨证的基础知识

中医辩证—六经辨证(中医学课件)

中医辩证—六经辨证(中医学课件)

CONTENTS

壹 太阳病证 肆 太阴病证
贰 阳明病证 伍 少阴病证
录 叁 少阳病证 陆 厥阴病证
壹 太阳病证
(一)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袭表,卫气不固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浮缓。
壹 太阳病证
(二)太阳伤寒
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袭表,卫阳被郁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陆 厥阴病证
(一)寒热错杂证
寒热错杂证乃由正邪交争,阴阳失调,形成上热下寒、胃 热肠寒的证候。
证候
口渴饮水不止,气上冲心,胸中热痛,饥而不欲食,食则 吐蛔,四肢厥冷,下利呕吐。
小结
六经辨证
太阳病证
阳明病证 少阳病证 太阴病证 少阴病证 厥阴病证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
太阳伤寒证 太阳中风证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血证
证候
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 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
肆 太阴病证
太阴病证为脾阳虚、寒湿内盛的里虚寒证
证候
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发, 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 迟缓。
肆 太阴病证
形成有两个因素
1
阳经传变而来,多由 三阳病失治、误治, 以致里虚,而邪传太 阴;
2
证候
身热,日晡潮热,汗出连绵,大便秘结,腹满 硬痛,拒按,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舌苔黄燥 或焦黄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叁 少阳病证
少阳病是病邪已离太阳之表,尚未进入阳明之里的阶 段,病邪客于半表半里之间。足少阳经属胆,胆居六 腑之首,与肝脏相表里,其主半表半里。因其为介于 表里之间的证候,故中医临床中称“半表半里证”。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暑湿感冒
恶寒发热无汗、脘痞闷、 恶心呕吐、身重倦怠、苔 黄腻、脉濡数。
六经辨证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心悸
多由心虚胆怯、心神不宁,或心血不足,或心阳虚衰等引起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失眠
失眠的主要病机为心神失养,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 相关,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基本原则。
六经辨证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
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入,酿生痰浊 瘀血,形成肿块,治疗当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胃癌
病位在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治疗当以调理 脾胃,祛痰化瘀为主。
04
六经辨证的现代研究
六经辨证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神经调节
六经辨证与神经调节相关,涉及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调控。

起源
六经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中 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 要理论体系之一。
特点
六经辨证注重症候的综合性、整体 性和系统性,强调人体内部脏腑、 经络、气血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 用。
六经辨证的历史发展
起源和发展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起源于《黄 帝内经》中的《伤寒杂病论》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 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详细描述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运用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冠心病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其发 病机制与心、肝、脾、肺、肾五脏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证型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心气虚用补 益心气、养心安神法,心阳虚用温补心阳法等。
案例三:肿瘤患者的六经辨证调理
总结词
运用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肿瘤患者进行辩证调理。
辨寒热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辨明患者属于 寒证还是热证。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六经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详细描述
一位患者,男,51岁,因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状来到医院就诊, 伴有口苦、咽干、头痛、目眩等症状,舌苔薄白,脉弦细。经过医生诊断为少阳 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五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太阴病案例
总结词
太阴病是指人体脾胃虚弱,导致太阴经脉受阻,出现腹胀、 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的疾病。
03
在实际临床中,常常将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结合起来使用,以更全面地了解疾 病情况。
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
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六经辨证对于指导针灸、中药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 值。
通过六经辨证,医生可以判断疾病所属经脉,从而确 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六经辨证不仅适用于外感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内伤 杂病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详细描述
一位患者,男,32岁,因感冒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体温为38.5℃,伴有头痛 、项强、肢体疼痛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紧。经过医生诊断为太阳伤寒,采用 麻黄汤加减治疗,一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阳明腑实证案例
总结词
阳明腑实证是指邪热内盛,导致阳明经脉受阻,出现便秘、 腹胀、口干等症状的疾病。
详细描述
上热下寒
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寒冷。
厥逆
四肢厥冷,甚至昏厥。
03
六经辨证治疗原则
太阳经治疗原则
1 2
扶正祛邪
太阳经病多由外邪侵袭所致,治疗应以扶正祛 邪为主,即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 。
重视阳气
太阳经病多与阳气不足有关,治疗时应重视补 益阳气,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进展。
3
调理气血
太阳经病往往影响气血运行,治疗时应兼顾调 理气血,以促进病情好转。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经辨证—根据经气理论,以三阴三阳为纲,对病证 进行浅深层次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
2020/5/29
3
六经辨证
2.出处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
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 之……;六日厥阴受之……”
——东汉张仲景
2020/5/29
4
4.六经辨证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
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血证
8
一、太阳病证
【概念】
太阳主表,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经 脉循行于项背,统摄营卫之气。太阳 之腑为膀胱,贮藏水液,经气化由小 便排出。
2020/5/29
9
一、太阳病证
【概念】
风寒侵袭人体,多先伤及体表,正邪 抗争于肤表浅层所表现的证候,即太阳 经证,是伤寒病的初起阶段;若太阳经 病不愈,病邪可循经入腑,而发生太阳 腑证。腑证有蓄水、蓄血之分。
2020/5/29
1
六经辨证
1.概念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 纲领。由东汉·张仲景在《素问·热论》 的基础上,根据伤寒病的证候特点和传 变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为外感病一种辨 证方法。为中医临床辨证之首创,为后 世种种辨证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20/5/29
2
六经辨证
1.概念
六经—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 厥阴经,简称三阴三阳(人体生理的六大经系)
【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水入即吐, 脉浮或浮数。
【辨证要点】是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少腹满并见为辨证依据。
2020/5/29
16
太阳病证·腑证·蓄血证
【概念】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所 表现的证侯。
【表现】少腹急结或鞕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 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6
4.六经的病机特点
❖ 三阳证(主实证):太阳主表寒, 阳明主里燥热, 少阳主半表半里
❖ 三阴证(主虚证):太阴主寒湿, 少阴主极重证, 厥阴主寒热错杂证。
2020/5/29
7
5.证型分类
太阳病证
阳明病证 少阳病证 太阴病证 少阴病证 厥阴病证
2020/5/29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
【辨证要点】是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等为其审 证依据
2020/5/29
17
阳明病证·经证
【概念】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
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白虎汤
【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面 赤,苔黄燥,脉洪大。
【辨证要点】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
第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 恶风,桂枝汤主之。
2020/5/29
12
太阳病证·经证·伤寒证
麻黄汤
【概念】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 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辨证要点】是以无汗,身痛,恶寒,脉浮紧为辨证依据。
2020/5/29
18
阳明病证·腑证
【概念】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 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 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 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是以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 沉实等为其辨证要点。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
伤寒病的发生,是人体感受六淫之中风寒 之邪,始从皮毛、肌腠,渐循经络,由表及 里,进而传至脏腑。
因此,它的病理变化,当病邪浅在肌表经 络,则表现为表证;若寒邪入里化热,则转 为里实热证;而在正虚阳衰的情况下,寒邪 多易侵犯三阴经,出现一系列阳虚里寒的病 理变化。
2020/5/29
19
少阳病证
【概念】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 候。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
小柴胡汤
【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辨证要点】是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等为辨证依据。
2020/5/29
20
太阴病证
【概念】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 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
2020/5/29
10
太阳病证·经证·中风证
桂枝汤
【概念】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辨证要点】是以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依据。
2020/5/29
11
第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 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020/5/29
5
六经病证的临床表现,均以经络、脏腑病 变为其病理基础。
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 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因此,六经辨证的应用,不限于外感 热病,也用于内伤杂病,但其重点在于 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及其传变规律,因此又不能完全等于内 伤杂病的脏腑辨证。
2020/5/29
2020/5/29
13
脉浮、头项强痛、 恶寒
第3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2020/5/29
14
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 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 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2020/5/29
15
太阳病证·腑证·蓄水证
【概念】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 所表现的证候。
【辨证要点】是以无热恶寒,下利,肢厥脉微等为辨证依据。
2020/5/29
麻黄附子 细辛汤
22
少阴病证·热化证
【概念】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所 表现的虚热证候。
【辨证要点】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
红,脉细数。
【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 肢欠温,脉沉缓而弱。
附子理中汤
【辨证要点】是以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等虚寒之象为 辨证要点。
2020/5/29
21
少阴病证·寒化证
【概念】是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阴寒独盛 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表现】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脉微细,下利清谷, 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