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规划

第六章城市规划
第六章城市规划

第六章

第一节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总体布局的核心:

?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

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

城市结构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结构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

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

空间结构等。

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在土地使用上的反映。

1、概念:城市形态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通常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与形态。

城市形态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着起作用的。

?2、本质

?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在空间上的投影

?城市形态=城市结构中的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的本质: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城市职能分化,城市规模扩大,相应在空间上的表现。

?3、组成要素

?1)道路网(骨架)

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结构的骨架

不同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结构特征及其演变

(1)步行:城市局限在有限的范围之内

(2)电车:是对马车交通的替代,有更大容量,从而更加便宜。

最早出现在1887年的Richmond, Virginia。

电力比其他动力要安静和更有效率。

居民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展,中产阶级外迁。

3)铁路

刺激经济的扩张。

铁路线尤其是其站点可以集聚土地使用,使城市的重力中心发生改变。

通过通勤交通的增长,推动城市的向外扩展。

(4)大运量快速交通(mass rapid transit)

两种形式:高架轨道交通(最早New York,1878)

地铁系统(最早London,1863)。

主要针对地面交通拥挤而发展与其他交通完全分离的独立系统。以更快的速度装载更多的乘客。

推进了线型的发展,甚至扩展到农村,强化并拓展了城市的放射型。

其车站影响了地区的居住建设模式、土地价值和人口密度。商业和居住都会向这些节点集聚。(5)汽车

居民日常生活范围扩大,城市向郊区低密度蔓延。

重组了城市的内部结构:居住和商业相分离;

老建筑拆为停车场;

快速路分割城市;

环境质量下降。

?2)街区道路网围合起来的平面空间

?3)节点道路交叉点、人流集聚点

?4)城市用地城市所占据的城市表态

?5)城市发展轴城市的对外交通线、城市扩展的延长轴

?4、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发展和相关理论

1)、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

E.W.Burgess于1923年提出。

城市分成为五个同心圆区域:

(1)中心商务区(CBD);

(2)过渡区(Zone in Transition);

(3)工人居住区;

(4)良好住宅区(Zone of better residenses);

(5)通勤区(Commuters zone)。

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 Theory)

C.D.Harris和E.L.Ullman于1945年提出。

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基本原则:

(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

(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

(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这些活动应当避免同时存在;

(4)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

在这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上历史遗留习惯和局部地区的特征,通过相互协调的功能在特定地点的彼此强化,不相协调的功能在空间上的彼此分离,因此而形成了地域的分化,形成各自的核心,从而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多中心。

?4)城市地段的空间扩张

C.Alexander的实验研究

地段的生长始终围绕生长点进行,以一种连续的和“蛙跳”相结合的方式反复进行。一个新的生长点产生、带动周围的发展,达到新的均衡,同时有孕育着新的生长点。

?6)城市空间发展的结构类型

1、均匀分布型结构

2、交通辐射型结构

3、主轴线型结构

5、常见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与评价

四.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

——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物质要素和政策、体制、机制等非物质要素

?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

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

?上海市总体规划

——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为集散、生产、管理、服务和创新五大功能

?北京市总体规划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天津市总体规划

——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涉及经济、自然和社会三方面:

●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相协调

?城市用地与空间结构的调整

?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社会结构的演化

应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重视城乡结合部

?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

?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策略

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相协调

下部结构:指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

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应注意以下几点:

?基础设施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具有反作用

?基础设施的分布,特别是力源点的变化对全局有较大影响

?地下水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

?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

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局部地区的建设的形成与集积,构成城市的整体,但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原则上局部服从整体,整体指导局部。

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在规划布局中应留有余地,弹性控制

?近期建设应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不应成为下阶段发展的障碍

?发展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应互相衔接、配合协调

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从不同角度多做不同方案

?方案比较的内容

?综合评定方案,归纳汇总提高

城市道路交通概述

一、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一)、交通的概念:人与物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空间位置变化。

(二)、交通的作用:

1、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2、是城市具有决定意义的机能之一。

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

一)、车多路少、道路稀疏

1、机动车增长率13%—14%,城市道路增长率3%。

2、我国人均道路是发达国家的1/4。

(二)、交通拥挤、车速低、事故多

(三)、交通公害严重

三、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1、城规划中缺乏对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视;

2、城市以同心圆的单中心模式发展;

3、城市建设中忽视道路系统建设;

4、交通流的混杂和相互干扰;

5、城市运输管理落后;

6 、对现状交通问题缺乏远见:忙于治标和集中矛盾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从我国城市人口多,客运大的特点出发;

?2、从根本布局上解决问题;

?3、搞好城市交通规划;

?4、注重完善道路系统;

?5、制定相应的交通政策;

?6、加强交通的科学化管理。

四、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趋势

(一)、发展快速干道、改变道路网布局;

(二)、加强交通控制与组织管理;

(三)、研制新型交通工具;

(四)、提高道路面积率;

(五)、开展交通流理论研究。

五、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一)、道路交通体系必须服从于城市规划布局;

(二)、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考虑建立合理的道路交通体系。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概念

一、交通

?一般:人与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

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和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二、城市综合交通

?1、城市对外交通:

?对外客运与货运交通

?2、城市交通:

?市内客运: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

?市内货运:专业货运、单位货运、出租货运。

?3、城市交通系统:运输系统、道路系统、管理系统。

三、城市交通分类

?城市交通可分为货运交通与客运交通

?(一)、货运交通:重货运交通与轻货运交通;

?(二)、客运交通:

?1、按出行目的分:上下班、公务、生活;

?2、按出行方式分: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社会客运交通。

四、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来往的专用地。

?城市道路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是绿化、排水及其他工程基础设施的主要空

间。

?城市道路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面貌、建筑风格的表现媒介。

五、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是城市城区内的道路。

?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也要满足不同性质交通流的功能要求。

?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通道应满足交通的功能要求,又要起到组织城市和城市用地

的作用。

(一)、国标的分类—按城市骨架分类

1、快速路:属全市交通主干道;

2、主干路:常速交通道路;

3、次干道:有交通性次干道和生活性次干道;

4、支路:以生活服务性道路为主。

(二)、按道路功能分类

?1、交通性道路:

?(1)货运为主

?(2)客运为主

?(3)客货混用

?2、生活性道路:

?(1)生活性干道

?(2)生活性支路

(三)、按交通目的分类

?1、疏散性交通道路:快速路和干道;

?2、生活性道路:

第二节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发展

?1、社会生产活动:

?以工作为目的的人的流动;

?进行生产活动的物的流动;

?信息的流动。

?2、社会生活活动:

?以生活为目的的人的流动;

?生活必需品的物的流动。

1、原始社会后期到商周的“井田制”道路系统

2、奴隶制和封建社会城市的道路交通

3、王城道路的横断面形式:车走中央、人在两边,是历史上最早人车分流的道路

4、秦朝统一中国后,城市体制由王城、采邑、公邑三级改为郡县制,但城市骨架没有变。

5、曹魏邺城:将宫城放在城市东西轴线的北面,并利用东西轴线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区,北为宫廷贵族府第,南为市区

6、唐长安城:

充分体现了王朝的尊严。南北中轴线大街宽150米,东西大街120米,共13门

7、北宋城市:

宋朝由于经济的发展,旧的市制逐渐瓦解,里坊和市场外的围墙被取消,商业在街道中兴起,城市道路特点有:出现了丁字形道路和斜街;出现了商业街;水系与道路网相结合,出现有对外交通枢纽。

8、明清北京都城:

有11门,12条主干道和若干次干道,其中主干道以丁字交叉为主。

9、北京里坊道路形式:鱼骨形道路结构,干道为交通形,支路为尽端式,生活形。

二、近、现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是集中式、封闭布局形态,以神权和政权布局为中心,城市局限于围墙内发展。

2、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被打破了原有的格局。

(1)、人口激增、工业用地增加;

(2)、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

(3)、原有的城市结构不适应新的发展

三、20世纪初期以后城市的发展

——汽车时代的到来与钢铁工业的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诞生:

1933年的《雅典宪章》;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深化:

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

(1)、邻里单位(2)、扩大街坊(3)、立体交通(4)、树枝状道路系统(5)、卫星城中的道路系统(6)、城市沿交通干线发展理论

第三节城市道路网规划

城市道路网是所有城市道路组成的统称。

一、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因素

(一)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路网规划的影响

(二)地形条件的影响

(三)城市进出口公路系统的影响

(四)铁路线的影响

(五)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

二、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一)方格网式路网

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旧城区的方格网式路网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为解决方格网式路网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增加对角线道路。

(二)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缺点: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

(三)自由式路网

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

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四)混合式道路网

三城市道路的功能、组成及特点

(一)、城市道路的功能

1.交通设施的功能

2.公共空间功能

3.防灾救功能

4.形成城市结构功能

(二)、城市道路的组成

城市道路一般包括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或街道)、交通广场、停车场以及加油站等设施。

在城市道路建筑红线之间,城市道路由以下各个不同功能部分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停车场和公共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它设施

(三)、城市道路的特点

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

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

3、道路交叉口多

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

5、景观艺术要求高

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

7、政策性强

四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一)、城市道路分类分级的目的

进行城市道路分在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合理。

(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1、道路分类

即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

2、城市道路分级(见表)

(三)、道路红线规划

1、红线规划的作用

所谓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与城市其它用地的分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即为道路的规划路幅宽,它为道路及城市管线设施用地提供法定依据

2、红线规划设计内容

(1).确定红线宽度

红线宽度也即路幅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包括远期发展用地。

(2).确定红线位置

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依赖于道路中线的定位。

红线的实现有三种方式:(1)新区道路(2)旧区道路(3)旧区道路

(3).确定交叉口型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大类别。平面交叉口又分一般平面交叉、拓宽渠化交叉和环形平面交叉三个类型;立体交叉则有苜叶型、环型、喇叭型、菱型、定向式等多种平面形式。

(4).确定道路的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规划道路中线的转折点和各条道路的相交点,就是道路的控制点。

总之,城市道路的红线规划包括红线宽度、红线平面位置、交叉口型式和道路控制点规划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有十字形、T形、Y形、X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等

第四节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和道路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路断面。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路规划红线以及交通组织方式。

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其相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

一、横断面设计原理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

二、机动车道设计

机动车道则是指道路上供机动车辆行驶的部分。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行道条数设计。车行道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及一定设计车速情况下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的要求;车行道条数的确定则是道路远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预测值及一条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有关。

(一)、机动车设计车辆

设计车辆即是作为道路内何设计依据的车型。设计车辆的尺寸直接关系到车行道宽度、弯道加宽、道路净空、行车视距等几何设计问题。

(二)、一条车行道宽度

道路上供一列车队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条车道。

一条车行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身宽度a和左侧安全净距加右侧安全净距组成。三、非机动车道设计

(一)设计车辆

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畜力车等

(二)车道宽度

非机动车的一条车道宽,是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确定的。

单向自行车道总宽度=一条车道宽度×车道数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应加0.25m。自行车道路双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宜为3.5m,混有其它非机动车的,单向行驶的最小宽度为4.5m。

四、路侧带设计

路侧带是指车行道最外侧缘石至道路建筑红线间的范围,一般道路两侧各有一侧带。(一)、侧带总宽度

路侧带包括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三部分

(二)、人行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应按人行带的倍数计算,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5m

(三)、设施带宽度

设施带是指路侧带中为行人护栏、照明杆柱、标志牌、信号灯等提供的安设地带。《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只设行人护栏的设施带为0.25~0.5m。护栏与路缘石的距离应满足行车侧向余宽的要求。调查资料还显示,杆柱宽度视其有无基座在0.5~1.5m之间,故《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值为0.5~1.5m,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四)、绿化带宽度

道路绿化包括路侧带、分车带、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用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绿化。

五、分车带

所谓分车带是指在多幅道路上,用于分隔车辆,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有设在路中央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车带两大类,前者称中央分车带(简称中央带或中间带),后者称两侧分车带(简称侧分或两侧带)。

分车带的功能主要是分隔交通,此外,好作为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与绿化用地。分车带通常由分隔带和两侧路缘带组成。

六、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1、四种基本类型

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2、使用效果

下面就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型式作如下分析比较:

(1)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2)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其行车速度一般较高。

(3)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较好地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

(4)在城市噪音上: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动车道在当中,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和两块板则干扰大一些。

(5)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三块板,特别是四块板用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分期敷设。

3、适用条件

(1)单幅路即一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太大的城市道路。

单幅路机动车车行道条数不应采用奇数。

一般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高峰时间不会同时出现,这就为车行道的机、非车辆调剂使用提供了方便,这是单幅路断面型式的最空出的优点。但公共汽车停靠站附近与非机动之间的相互干扰则是其缺点。

(2)双幅路即两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有辅路供非机动车行驶的大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双幅路的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

(3)三幅路即是三块板断面型式,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避免了混行时的机、非相互干扰。

三幅路适用于路幅较宽、交通量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多,混合行驶已不能满足交通需要的主要干线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时,不宜修建三幅路。(其布置图如4-3

(4)四幅道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高车速行速,交通量大,交通亦最安全。其缺点是占地更大,行人过街相对困难一些

第五节城市道路交通设施

一、城市公共停车场

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类,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m2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10%~20%。市区宜建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库。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宜按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30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2。摩托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 2.5-2.7m2。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

1.5-1.8m2。

二、公共加油站

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0.9~1.2km。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您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与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与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 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水平高。 8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1989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而在2007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 3田园城市的理论 4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全球化;2区域一体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镇化。 6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 1、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3(了解)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改性详细规划。 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定义:p62 2城市规划的任务:p64 3永续发展的概念:p6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重要的概念。 4、p70 5、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6、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练习题第五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 A. 50~65% B. 60~75% C. 65~80% D. 70~85% 2、城市土地的社会属性不包括(。 A.经济属性 B.耐久性 C.法律属性 D.权属 3、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A.水文地质条件 B.工程地质条件 C.区域生态环境条件 D.地形条件 E.气象条件 F.自然生物条件

4、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的特征中不包括(。 A.有一定的污染或干扰 B.货运量大 C.用地面积大 D.危害性大 E.需采用铁路运输 5、城市布局中考虑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相互关系时,应首先考虑(。 A.居民购物方便 B.工业区对外运输方便 C.减少工业区对居住区的干扰和职工上下班便捷 D.居住区环境优美 6、下列关于仓库布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仓库宜较集中地布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区 B.为本市生活服务的仓库应均匀分布在居住区边缘,并与商业设施相结合 C.蔬菜仓库宜设于城市边缘,通向四郊的干道出入口处 D.供应仓库应与市区内交通干线相连 7、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的用地规模的因素不包括( A.城市性质 B.居民生活习惯

C.城市布局 D.城市外来人口规模 E.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8、城市绿地按规模分类,中型绿地是指用地(的绿地。 A. 5ha以下 B. 5ha~30ha C. 5ha~50ha D. 30ha以上 二多项选择题 1、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体现在(。 A.城市职能的发挥 B.城市建设的经济性 C.城市景观特征 D.城市的规模 E.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包括以下内容(。 A.资源环境条件评价 B.社会条件评价 C.自然条件评价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

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城市规划原理第4章复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第4章复习题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是() A 人居环境 B 人居空间环境 C 人居物质环境 D 人居生态环境 2、我国《城乡规划法》颁布的时间是() A 1978年 B 1989年 C 2000年 D 2007年 3、城市规划的目标是() A 建构城市各个环节绩效评价的重要准则 B 建构健康、安全的人居环境 C建构家居城市 D 建构和谐城市 4、影响城市规划目标的形成因素是() A 用地范围 B 价值观 C 生态平衡 D 人口规模 5、城市规划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这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底线。 A 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 B 创造更优的人居环境 C 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D 创造永续城市 6、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是() A城乡空间中的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B创造更优的人居环境 C 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D 创造和谐城市 7、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是() A 永续发展 B 和谐发展 C 生态发展 D 健康发展 8、永续发展的核心是() A 发展B永续 C 生态的永续 D 环境的和谐 9、永续发展的中心是() A 发展B永续 C 人类 D 生态环境 10、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A 生态城市 B 永续城市 C 和谐城市 D 低碳城市 E 田园城市 11、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A 构建和谐城市 B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 城市,让生活更富足 D 和谐城镇化 12、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这是()提出的初衷。 A 永续发展 B 和谐发展 C 生态环境发展 D 规划发展 13、()是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 A 永续发展 B 和谐发展 C 生态环境发展 D 规划发展 14、和谐城市“柱锥模型”的三大要素是社会、经济和() A 文化 B 科技 C 环境 D 生态 15、永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低线,和谐城市是城市发展的() A 高线B阶段 C 过程 D 低线 二、多项选择题 1、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是() A 城市 B 地区 C 区域 D 镇、乡、村 E 土地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包括(),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A 工程技术 B 生态保护C文化传统保护 D 空间美学设计 3、利维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般目标总结为() A 健康——土地使用要有助于保证公众健康 B 公共安全——在城市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地保障市民的安全 C 交通——为社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D 公共设施的提供——为社区提供如公园、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 E 财政健康——城市开发要考虑社区的财政状况 F 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或维持现有经济水平 G 环境保护——限制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J 再分配目标——将城市规划作为再分配的工具。 4、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有() A 健康与安全 B 方便与效率 C 公平与平等 D 美观与有序 E 环境与资源 5、永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有关。 A 生态学 B 人口学 C 社会学 D 地理学 6、与永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有关的有() A 《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同的未来》B《环境与发展宣言》《全球21世纪议程》 C 《保护地球——永续生存战略》 D 《增长的极限》《雅典宪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2011年版.

1、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是( A: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B: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文献资料运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即:(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这是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要掌握一定范围内大众意愿时最常见的调查形式;(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性质上与抽样调查类似;(4文献资料运用。应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重点掌握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2、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答案:D

解析:掌握水资源的相关内容,主要应掌握:(1水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水资源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特色和标志;(4正确评价水资源供应量是城市规划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3、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是(。 B: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C: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 D: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 答案:A 解析:工业用地的布置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本题主要的考点是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应重点掌握工业的分类、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 4、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南北不通,东西不畅 B: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C: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 D: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城市人口的过度增长,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城

市人口分布的不合理,不必要地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出行量和出行距离,是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掌握现状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5、城市道路网中,最常见的类型为( A:自由式 B:方格网式 C:混合式 D:环形放射式 解析:本题主要的考点是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的道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应掌握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的四种类型。 6、要使近期建设规划真正能够发挥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协调功能,下列选项中起不到作用的是(。 A: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 B:研究规划实施的条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C: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D: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规划年度报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建立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体系的主要作用。即:(1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2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 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 域空间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 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 体。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 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 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 想。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 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2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3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2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3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1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 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一城镇化,服务化一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 —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知识分享

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人、人地、当代与未来 第1节城市规划的任务 1.规划 【概念】: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与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属性】: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既定的,特定的目标: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实现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或行动: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于后向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定目标的实现。 2.城市规划 2.1城市规划职业的起源 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 城市规划学科从其诞生之曰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解决方案。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基本方针。 2.2 城市规划的任务 【一般】: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透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頑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第2节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得城市 城市得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瞧,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得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就是人口与经济活动得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就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得交易中心。 2、城市得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与“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瞧,一个城市得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就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得需要而划定得空间范围。 3、城市得维系与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得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得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得特大城市?一个简短得回答就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得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得基本特征,也就是城市形成,生存与发展得重要动力与基础。 ②城市与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得增长或人均收入得增长,除此之外,传统得,非地理意义得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与服务得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得知识与技能,就是通过教育,培训与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就是经济发展得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得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与塑造城市化得核心动力就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得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得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得发展在她们所需要得地方与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就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就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得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运行得基本机制就是竞争,但由于垄断行为存在,竞争会失效。造成垄断行为得原因,包括规模经济造成得自然垄断,或者政治观致引起得垄断。 C:经济学认为,具有外部性得产品或行为,其死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就是不一致得,其差额就就是外不成本。 D:市场失灵还设计公共物品得提供。一般来说,不具备“排她性”得物品会存在如何提供得问题,对某些“公共物品”采用公共提供得方式会比市场更有效率。 第二节:产品分类与产业结构 ①产业分类 1.统计上得分类 P95 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得产品或工业原料得部门。 第二产业:就是对第一产业与本产业提供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得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得生产与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得行业,即服务业,在国际中得第第三产业包括15个门类,计48个大类,为分类最多得产业 2.从要素角度分类 可以将产业分为三大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3.城市产业功能分类 可分为三大类:即主导产业,辅助产业,服务业,主导产业又称专业化产业,就是决定城市在区域分工中得地位与作用得产业,对城市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辅助产业就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得产业。服务产业事物欸保证城市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发招以及满足城市生活需要而形成得产业。 ②基础产业与飞机出产业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

考虑) 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2 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 3 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4 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 练习题 第四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首次从区域角度阐述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问题的书籍是()。 A. 《管子?度地篇》 B. 《周礼?考工记》 C. 《商君书》 D. 《建筑十书》 :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是()。 A. 建筑十书 B. 空想社会主义 C. 田园城市理论 D. 卫星城镇理论 :3、下列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莫尔的“乌托邦”概念 B.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不合理的社会 C.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文、傅里叶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这些理想 D.傅里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协和村”:4、下面对“田园城市”的描述不妥的是()。 A.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B.通过田园城市来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田园城市绿地率,改善生态环境 D.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5、《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础是()。 A.以人为本,功能分区 B.物质空间决定论 C.综合多功能 D.公众参与 6、《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A.保证基本生活质量 B.与自然协调 C.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 D.有机综合多功能 7、下列属于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是:() A.田园城市理论 B.卫星城镇理论 C.大城市带理论 D.有机疏散理论 8、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勒?柯布西埃 B.赖特 C.霍华德 D.伊利尔?沙里宁 9、城市规划面临的趋势不包括()。

A.城市全球化 B.空间市场化 C.信息网络化 D.城市土地集约化 E.全球城市化 10、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 A.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B.强调社会公平 C.强调经济增长 D.强调环境保护 11、以()为标志,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A. 勒?柯布西埃提出的现代城市 B. 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 C. 恩维提出的卫星城 D. 赖特提出的“广亩城” 12、《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 A. 城市交通 B.有机疏散 C.功能分区 D.卫星城 二多项选择题试题1 满分值:3.0分状态:未答实际得分:分 :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A. 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 B. 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C. 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D. 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下列属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有()。 A.田园城市理论 B.卫星城镇理论 C.光辉城市 D.广亩城 D.大城市带 F.有机疏散理论 :3、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 A.提出了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并将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作为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B.把对大众阶层的普遍关怀置于社会改造目标的首位 C.强调向工业社会过度的必要性 D.明确了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 4、“田园城市”理论中,霍华德主张“城市周边永久保留一定绿地”,主要目的是()。 A.保持生态环境 B.提供休憩场所 C.控制城市规模 D.提高娱乐场所 5、勒?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规划理论包括以下观点()。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 第一章:*城市的概念 字源学的解释 中文: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 城市规划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第二章:*《周礼考工记》、《管子》(画图) *理解匠人营国的思想(背) *典例:曹魏邺城、唐长安(画图,会解释) *希波丹姆模式 *中外古代理想城市模型(对比,会画)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比较 *城市集中(分散)发展理论(画图)、霍华德、柯布西耶 *三个宪章、雅典宪章被取代的原因

中轴对称、东西两市 规整的方格路网 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比较 ?中国古代:崇尚天地,发展为理性主义倾向,走向探索天体自然规律,社会伦理神圣制度,布局象天地法,追求天意和理气,使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排列组合渐臻完美。 ?欧洲古代:崇尚人性,发展为人文主义倾向,注重技术的改进。 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 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希波丹姆被称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 ?总体布局——格状或棋盘状 ?道路系统——方格网 ?城市中心——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 秩序和美。希渡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 活要求,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 私宅地段。 希渡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建设工作中完整地得到体 现。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 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敞式空间呈“L”形, 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 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