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胸部

合集下载

2018年局部解剖学-胸部(一教班中文版)-最新医学文档资料

2018年局部解剖学-胸部(一教班中文版)-最新医学文档资料
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锁骨下肌、腹外斜肌、 腹直肌
(五)肋间隙
1、肋间肌 2、肋间神经 3、肋间后血管
(六)胸廓内血管
1、胸廓内动脉 2、胸廓内静脉 (七)胸内筋膜
二、胸膜及胸膜腔
(一)胸膜的分部 脏胸膜、壁胸膜 (肋胸膜、膈胸膜、 纵隔胸膜、胸膜顶) (二)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 2、肋纵隔隐窝 (三)胸膜体表投影 (四)胸膜的血管、神经 和淋巴管
(四)纵隔


纵隔的定义、境界和分区 上纵隔的境界和结构的排列顺序 中纵隔的结构 后纵隔的结构
纵隔的概念、境界和分区
上纵隔: 排列结构: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膈神经、迷走神经、 主动脉弓及分支 气管、食管、胸导管 1、胸腺 2、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 3、主动脉弓及分支 4、气管胸部 下纵膈: 1、前纵膈 2、中纵膈 (1)心包:毗邻、心包窦
胸部标志线
一、胸壁
胸壁可分浅、深两层结构。浅层结构包 括皮肤、浅筋膜。深层结构包括深筋膜、 附着于胸廓浅面的胸上肢肌、背肌和腹 肌,胸廓及肋间隙内的肋间肌、血管和 神经,以及附着于胸廓内面的胸横肌、 胸内筋膜和胸廓内血管等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乳房:1、位置形态 2、结构 3、血管 4、淋巴回流
三、肺
(一)体表投影 (二)肺的位置形态 (三)肺裂和肺叶
(四)肺根与肺门
(五)肺段支气管和 支气管肺段
解剖程序 将前锯肌和腹外斜肌的起始部从肋骨上剥离下来,翻向外、 内侧。 选择第4或5肋间隙,观察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及肋间神经和 血管。 沿腋前、后线之间,将1-9肋间隙的肋间肌剔除,并将壁胸膜 压下。 使用肋骨剪,依次剪断第2-10肋骨。 边掀开胸前壁,边剥离壁胸膜。打开胸膜腔,探察胸膜顶、 肋膈隐窝和胸膜下界、肋纵膈隐窝和胸膜前界。平肺门处切 断肺根和肺韧带后取出左、右肺,然后观察肺根内容的排列 关系。 选择胸后壁内面第5或第6肋间隙,剔除肋胸膜,观察肋角内 侧的肋间内膜、肋间神经和肋间后血管,以及自肋角处开始 出现的肋间最内肌。用刀尖轻轻沿肋骨下缘划开肋间最内肌, 观察该肌与肋间内肌之间,自上而下排列的肋间后静脉、肋

局部解剖学胸部医学课件ppt

局部解剖学胸部医学课件ppt
乳房由乳腺、脂肪和皮肤等构成。被结缔组织隔分成15~ 20个小叶,每叶有1条输乳管,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又称Cooper韧带,为连于乳房皮肤与乳腺深面 的胸筋膜之间的许多纤维组织小束,对乳房起固定作用。
乳房后隙:为浅筋膜深层与胸肌筋膜间的间隙, 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
3.淋巴回流Lymph drainage
(3)血管、神经和淋巴
心包的动脉来自:心包 膈动脉、肌膈动脉和食管动脉 等。
静脉与动脉伴行,注入 胸廓内动脉、奇和半奇静脉。
心包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前、 后淋巴结和膈上淋巴结。
心包的神经来自膈神经、 肋间神经、左喉返神经、心丛 肺丛和食管丛等。
2.心
(1)位置和毗邻
位于中纵隔心包内 心的前方对胸骨体下半和第2-6 肋软骨 后方平第5-8胸椎 左心室位于左后方 右心室位于右前方 右心房位于左心房的右前方 前面邻升主动脉根部 室间隔与正中矢状面成45-60°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① 颈静脉切迹 ② 胸骨角 ③ 剑突 ④ 肋弓 ⑤ 胸骨下角 ⑥ 锁骨 ⑦ 肩胛骨下角 ⑧ 乳头
胸骨角
①向后平对第4 胸椎下缘;
②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的水平,即气管杈水平;
③平左主支气管与 食管交叉处,即食 管的第2狭窄处;
④平主动脉弓的起、 止处;
⑤动脉韧带连与左肺动脉 与主动脉弓之处;
(一)胸腺 thymus
位于胸腔前纵隔上部, 胸骨柄后方,有时可向上突 入颈部,压迫头臂静脉、主 动脉弓和气管。
(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1.上腔静脉 位于右侧第1、2肋间隙前端的后方。 在右第1胸肋结合处,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 至右侧第3胸肋关节下缘后方注入右心房。
毗邻: ①左侧: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 ②右侧:右膈神经、右心包膈动、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③前方:胸膜和肺、胸腺 ④后方:气管、右迷走神经和奇静脉 、右肺根、右肺 动脉

局部解剖学胸部

局部解剖学胸部
位置: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介于胸廓上口与膈食管裂孔之间。 外侧部、中央部→胸肌LN 掌握肺根内结构的排列顺序 ⑦ The boundary line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mediastina 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 交感干胸部 ②The level where the trachea divides into the right and left principal (main) bronchi. 下壁:与膈中心腱愈着 位于第2(3)~第6(7)肋高度,浅、深筋膜之间。 下方:肺A、A韧带、左喉返N、左主支气管、心浅丛。 以及咽、会厌、舌根 ③平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即食管的第2狭窄处; 肋间血管神经及胸膜腔穿刺部位 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 乳房后间隙: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 胸廓保护支持胸腹腔器官、参与呼吸运动 上部→尖LN、锁骨上LN 熟悉胸壁的深层结构
→喉下神经
环甲肌以外所有喉肌 声门裂以下喉粘膜
右喉返N
左喉返N
44
迷走神经在腹部的分支:
迷走N前干
肝支
胃前支 胃后支
迷走N后干 腹腔支
45
46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47
48
49
50
第二节 胸 壁
胸壁的层次:
➢ 皮肤 ➢ 浅筋膜 ➢ 深筋膜 ➢ 胸廓外肌层 ➢ 胸廓和肋间肌 ➢ 胸内筋膜
胸膜和肺
第3层为肋间肌。 ③ The innermost intercostal muscle
⑦ The boundary line between the superior and inferior mediastina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rcostal artery

局部解剖学胸部

局部解剖学胸部
第三章 胸部
第一节 概述
CHENHUA
h
2
一 境界
上界 下界 两侧 ▲胸部表面的界线并
不代表胸腔的真正 范围
CHENHUA
h
3
二 分区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胸 部胸腔左部 右部纵隔
胸腔内脏器
CHENHUA
h
4
三 表面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 3.剑突 4.锁骨/锁骨下窝
CHENHUA
h
18
二 浅筋膜
1.浅血管 2.淋巴汇流 3.皮神经
CHENHUA
h
19
第三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0
第四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1
CHENHUA
h
8
3.剑突
剑胸结合 平对T9椎体 两侧与第7肋软骨
相连
CHENHUA
h
9
4.锁骨下窝
锁骨中下1/3交界处下 方的凹陷
窝内锁骨下方一横指 处~肩胛骨喙突
CHENHUA
h
10
5.肋/肋间隙
胸骨角~第2肋间隙
CHENHUA
h
11
6.肋弓/胸骨小角
肋弓最低点~平对 L2~3椎体/第10肋
5.肋/肋间隙 6.肋弓/胸骨下角 7.乳头 8.胸大肌
CHENHUA
h
5
CHENHUA
h
6
1.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上缘中份 平对T2~3椎体
CHENHUA
h
7
2.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 前突的角
两侧平对第2肋 相当于T4~5平面 主动脉弓起止端 气管杈 食管第2狭窄 上下纵隔分界线 胸导管由右向左行部位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一)、前纵隔主 要是胸腺
(2)中纵隔 1、心包 (pericardium)
(1)位置和毗邻 (2)心包腔
心包Biblioteka 心包窦的位置、意义 ①心包横窦 ②心包斜窦 ③心包前下窦
经左剑肋角的心包穿刺术
(3)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 内容
内有食管、胸 主A、奇V、半 奇V、副半奇V、 胸导管、迷走N、 交感干胸部
左迷走神经
奇V 胸导管
食管 副半奇V
半奇V
交感干 胸导管 胸主A
食管
胸导管
肋胸膜
胸部(二)
一、胸膜
分部
1.脏胸膜 肺胸膜
2.壁胸膜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肺1.分部
胸 膜 肋 胸 膜
膈胸膜
胸膜顶
纵 隔 胸 膜 肋 胸 膜
2、胸膜隐窝 Pleural recess
肋 纵 隔 隐 窝 肋膈隐窝
胸膜隐窝 主要有肋纵隔隐窝和肋膈隐窝。
在 肋 胸 膜 与 膈 胸 膜 转 折
后纵隔
(1)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上纵隔为三层:
前层有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 静脉;
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 经和迷走神经;
后层有气管、食管和胸导管等。
上纵隔前面观
左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胸腺
气管
食管
上纵隔
后层有气管、食 管和胸导管等。
胸导管
三、下纵隔(inferior mediastimum) 分为: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二 者 之 间 的 潜 在 间 隙
肺 下 缘 不 能 伸 达 其 间
肋膈隐窝
肋 纵 膈 隐 窝

局部解剖学自测题(胸部)

局部解剖学自测题(胸部)

局部解剖学自测题(胸部)1.关于胸骨角平面有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两侧连接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B、胸骨角平主动脉弓起始处C、胸骨角平食管第二狭窄处D、胸骨角平气管杈水平E、后方平对第6胸椎水平(正确答案)2.关于肋间隙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肋间隙的动脉均来自胸主动脉B、肋间血管神经束在肋角内侧,位于肋间最内肌与胸内筋膜之间C、肋间血管神经束在肋间隙中份,位于肋间内肌与胸内筋膜之间D、中部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血管神经、肋间最内肌(正确答案)E、肋间后静脉直接注入奇静脉3.关于锁胸筋膜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由胸壁深筋膜构成B、连于喙突、胸小肌上缘和锁骨下肌之间C、后方为腋动脉的第一段D、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经此膜E、胸内侧神经也穿经此膜至胸大肌(正确答案)4.关于肋间隙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肋间最内肌居肋间内肌深面,薄弱而不完整,仅存在于肋间隙中份B、肋间血管和神经在肋间隙的前、后端直接与胸内筋膜相贴(正确答案)C、肋间血管和神经在肋沟处,自上而下有一定排列顺序,即静脉、动脉、神经D、肋间血管神经在肋角处分为上、下两支,分别走行于肋沟和下位肋的上缘E、肋间后动脉共有9对,分布于3〜11肋间隙5.关于胸廓内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下壁B、沿胸骨侧缘外侧约1.25cm处下行C、前方有1〜6肋软骨和肋间内肌D、上段后面直接邻壁胸膜(正确答案)E、下段后面与胸横肌相贴6.关于胸肋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位于膈肌的胸骨部和肋部之间B、三角内有胸阔内血管通过(正确答案)C、上面覆盖膈胸膜筋膜和膈胸膜D、三角内有腹壁上血管通过E、下面覆盖膈筋膜和腹膜7.关于膈神经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为颈丛的混合性分支B、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进入胸腔C、在胸腔内下行于肺根的后方(正确答案)D、在下纵隔,下行于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E、主要支配膈肌的中央部8.关于腰肋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位于膈肌的腰部、肋部和12肋之间B、上面覆以膈胸膜筋膜和膈胸膜C、前方邻肾D、下面仅覆以腹膜(正确答案)E、后方邻肋膈隐窝9.关于上腔静脉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前方有右侧的胸膜和肺B、后方有气管和右侧迷走神经C、在穿入心包之后,有奇静脉注入(正确答案)D、左侧有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E、右侧有右侧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10.有关主动脉弓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其左前方邻左肺、胸膜、膈神经、心包膈血管等B、其起始部平胸骨角水平C、上方有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和左头臂静脉D、右后方邻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等E、后方邻左迷走神经(正确答案)11.关于动脉导管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由左膈神经、迷走神经和肺动脉围成B、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C、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深丛(正确答案)D、此区手术时,应避免牵拉和损伤喉返神经12.关于气管胸段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E、动脉导管未闭术中游离肺动脉端时,应将心包后壁推向前方12.关于气管胸段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前方邻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等B、后方邻食管C、右侧有奇静脉弓和迷走神经D、右前方右上腔静脉和右头臂静脉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13.关于左、右主支气管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左主支气管的前方为左肺动脉B、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为胸主动脉C、左主支气管中段的上方有奇静脉跨过(正确答案)D、右主支气管的前方有升主动脉、右肺动脉和上腔静脉E、右主支气管的上方有奇静脉弓跨过14.关于心包毗邻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前壁隔胸膜、肺与胸骨体下半及左侧2~6肋软骨相邻B、临床上常在左侧剑肋角处行心包穿刺C、上方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D、两侧直接邻肺(正确答案)E、下壁与膈中心腱愈着15.关于食管胸部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位于上纵隔和中纵隔内(或后纵隔内)B、上段位于胸主动脉的右侧C、左侧纵隔胸膜常突入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正确答案)D、右侧邻奇静脉弓16.关于食管胸部毗邻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E、下段经胸主动脉的前方交叉后,行向左侧A、前方主要有气管、左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和心包等B、后方主要有胸主动脉、胸导管和奇静脉系等C、右侧有奇静脉弓D、左侧直接邻纵隔胸膜(正确答案)E、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纵隔胸膜直接相贴17.关于胸导管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起始于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B、胸下段位于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C、胸下段的前方有食管D、颈段经颈动脉鞘的前方走行(正确答案)E、上段和下段与纵隔胸膜相贴18.关于胸主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上段经食管的左侧走行B、前方有左肺根、心包和食管等C、后方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D、右侧与纵隔胸膜相贴(正确答案)E、下段位于食管的后方19.关于乳房淋巴回流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上部主要注入腋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B、内侧部主要注入胸骨旁淋巴结C、深部注入胸肌淋巴结20.在肋沟中,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排列自上而下为[单选题]*D、内侧部浅淋巴管可与对侧交通E、外侧和中央部注入肩胛下淋巴结(正确答案)20.在肋沟中,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排列自上而下为[单选题]*A、肋间动脉、肋间静脉和肋间神经B、肋间静脉、肋间动脉和肋间神经(正确答案)C、肋间静脉、肋间神经和肋间动脉D、肋间动脉、肋间神经和肋间静脉E、肋间神经、肋间静脉和肋间动脉21.关于膈肌裂孔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腔静脉孔平第8胸椎,主要有下腔静脉走行B、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主要有主动脉和胸导管走行C、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也可经主动脉裂孔走行D、食管裂孔平第10胸椎水平,只有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走行(正确答案)E、右侧膈神经的分支也经腔静脉孔走行22.经胸骨左缘第4肋间行心包穿刺时,不经过的层次是[单选题]*A、皮肤和浅筋膜B、肋间外膜C、肋间内肌和胸内紧膜D、壁层胸膜E、肋间最内肌(正确答案)23.肺根内结构,自前向后依次为[单选题]*A、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B、支气管、肺静脉和肺动脉C、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正确答案)D、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24.左肺根内结构,自上向下依次为[单选题]*E、以上都不正确A、肺静脉、支气管和肺动脉B、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C、肺动脉、支气管和肺静脉(正确答案)D、支气管、肺静脉和肺动脉E、以上都不正确25.右肺根内结构,自上向下依次为[单选题]*A、支气管、肺静脉和肺动脉B、肺动脉、支气管和肺静脉C、肺动脉、肺静脉和支气管D、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正确答案)E、肺静脉、肺动脉和支气管26.关于纵隔左侧面观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左肺根的前方有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B、左肺根的后方主要有胸主动脉、左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C、上方主要有主动脉弓及左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D、前下方为心包隆凸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27.关于食管上三角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前界为左锁骨下动脉B、内容结构只有食管上份(正确答案)C、下界为主动脉弓28.关于食管下三角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D、后界为脊柱E、位于纵隔的左侧面A、位于纵隔的右侧面B、前界为胸骨柄C、下界为膈肌(正确答案)D、后界为食管E、内有食管下份29.关于右肺根(纵隔右侧面)毗邻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前下方为心包隆凸B、前方有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C、上方主要为奇静脉弓D、后方只有奇静脉(正确答案)E、下方为下腔静脉30.不属于上纵隔中层结构的是[单选题]*A、主动脉弓B、头臂干C、左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D、头臂静脉(正确答案)E、膈神经和迷走神经31.不属于上纵隔结构的是[单选题]*A、主动脉弓及其分支B、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28.关于食管下三角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心包(正确答案)D、膈神经E、迷走神经A、位于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B、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等C、向上不与咽后间隙相通(正确答案)D、位于上纵隔内E、向下可与腹膜后隙相通33.经胸侧壁进行胸膜腔穿刺时,不经过的结构是[单选题]*A、肋间外肌B、胸横肌(正确答案)C、肋间内肌D、肋间最内肌E、胸内筋膜和壁胸膜。

胸部解剖-解剖学课件

胸部解剖-解剖学课件
一、组成与境界
胸部
骨性胸廓 胸壁 肋间结构
被覆软组织
胸腔 胸壁和膈围成ຫໍສະໝຸດ 左、右部:容纳肺和 胸膜。
中部:纵隔占据。
境界
上界:以颈静脉切迹向两侧- 锁骨-肩峰-CV7棘突与颈部交 界。
下界:以剑突向两侧-肋弓- 第11肋前端-12肋下缘-TV12 棘突与腹部分界。
上部两侧以三角肌前后缘与上 肢分界。
胸廓上口:由颈静脉切迹、第1肋骨及TV1构成的 骨环。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后正中线: 锁骨中线: 胸骨线:胸骨最宽处; 胸骨旁线 肩胛线: 腋前线:经腋前襞; 腋后线:经腋后襞; 腋中线:
三、胸壁层次 (一)皮 肤 (二)浅筋膜 (三)深筋膜 (四)肌肉
前:胸大肌和腹直肌上部 外侧:前锯肌和腹外斜肌上部 背部:背阔肌、斜方肌
(五)固有胸壁 (六)胸膜壁层
二、体表标志与胸部标志线
➢体表标志:
1.颈静脉切迹:成人男性平对 TV2,女性平对TV3。
2.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 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平对TV4下缘。
3.剑突:剑胸结合处平 对TV9。
4.肋弓:是肝、胆囊和脾的触诊标志。两侧肋弓与 剑胸结合构成胸骨下角,约70-110°。
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 用进针部位。

(三)胸膜的体表投影
以胸膜壁层在胸壁上的返折线来表示。
胸膜前界:即纵隔胸膜和肋胸膜的 返折线。两侧经胸锁关节后方,斜向 下内至中线达第2肋软骨水平;垂直下 降至第4肋软骨水平;右侧继续下降到 第6胸肋关节处移行为胸膜下界。左侧 自第4肋软骨水平,斜过第5、6肋软骨 中点,移行为胸膜下界。
两侧胸膜前界有时可相互重叠。
肋间后A → 第3~11肋间隙 • 胸 主 A → 肋下动脉 → 第12肋下

局部解刨学--胸部PPT课件

局部解刨学--胸部PPT课件
Intercostal and Innermost intercostal muscles
15 2021/5/11
16 2021/5/11
17 2021/5/11
18 2021/5/11
5.开胸
(1)锯断锁骨:用钢锯自锁骨中,内1/3交界处将其锯断。 (2)切除肋间肌,推开壁胸膜:自腋前线内侧逐渐移至腋中线,将
(3)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用镊子轻拉已解剖出的 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在其穿出处切开肋间内肌并翻向下, 沿外侧皮支追至肋间神经本干,同时观察位于其上方的肋 间后动、静脉,三者伴行于肋沟内,自上而下为静脉、动 脉、神经。沿神经本干向前追查肋间神经前皮支,并在同 一肋间隙下位肋的上缘寻找肋间后动脉下支。肋间血管、 神经的深面为肋间最内肌。
3
Typical Rib Articulation
Pg 180
2021/5/11
Dorsal (P) Attachment Thoracic Vertebrae
Head of Rib 2 Demifacets ▪ Superior demifacet ▪ Inferior demifacet of vertebra above it ▪ Intervertebral disc
Nucleus Pulposus
Inner disc, cushiony pad Intervertebral discs
Remnants of notocord Shock Absorber
Pg 171
5 2021/5/11
Anterior Surface of Thorax
2021/5/11
(4)切断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的起点:胸锁乳突肌和部分舌骨 下肌已于颈部解剖时切断,此时只需清理切断剩余的舌骨下肌和筋膜。

【课件-局部解剖学】_胸部局解_

【课件-局部解剖学】_胸部局解_
※胸壁表面的界限与其内 腔的范围不一致
分区:
胸部由胸壁、胸腔及其内的器官、
结 构所组成。 胸壁: 胸前区:前正中线与腋前线之间 胸外侧 区: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 胸背区:腋
后线与后正中线之间
胸腔: 由胸壁和膈围成,可分为三部 中 部:纵隔 两侧部:肺及胸膜囊
体表标志
颈静脉切迹( jugular notch): 平对第2胸椎下 缘 胸骨角(sternal angle) : 平对第4胸椎下缘;两侧 接第2肋软骨. 剑突(xiphoid process) : 平第9胸椎;与第7肋软 骨相接 肋弓: 最低点平第2、3腰椎间
其中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在临床上被称为Ⅱ、Ⅲ级淋巴结
尖淋巴结 中央淋巴结 外侧淋巴结 胸肌间的淋巴结
胸肌淋巴结
临床要点 a.乳腺癌的“酒窝征”或“橘皮样”
b.乳房手术切口 乳房内脓肿-放射状切口 乳晕皮下脓肿-弧形切口 乳房后脓肿-弧形切口
Q:乳腺癌根治术行淋巴清除时需要注意保护什么结

胸肌淋巴结——胸长神经 外侧和中央淋巴结——腋腔内血管和神
4. 肌层 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
5. 肋间隙: 肋间肌、肋间血管和肋间神经
肋间肌: 肋间外肌:前部为腱膜,称肋间外膜
肋间内肌:肋角以后为腱膜,称肋间内膜
肋间最内肌:位于中1/3部
肋间后血管与神经:在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 间 肋间后动脉: 第1、2来自锁骨下动脉的分支(肋颈干) 第3~11起自胸主动脉.有同名静脉、肋间神经伴行
静脉。此静脉是沟通上腋、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门 腔 静脉的侧支循环通道之一。
乳房 mamma
位置:胸前壁浅筋膜内 结构

局部解剖学课件-胸部

局部解剖学课件-胸部

管壁的解剖学结构
解剖学结构
学地位和分类
探讨主动脉和升主动脉的 血管壁结构,以及其在血 液输送中的功能。
介绍胸导管的解剖结构, 以及它在淋巴液回流中的 作用。
概述胸内淋巴组织的位置 和分类,对于淋巴系统的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七、小结
1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 2 强调胸部解剖学的重 3 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
1 心脏的位置、形态和分段
描述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形态和分段结构。
2 心脏的表面标记
标记心脏在胸壁上的位置,有助于临床诊断。
3 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的解剖学结构
详细解释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的解剖结构,以及其在心肌供血和排泄废物方面的作用。
六、大血管及胸内淋巴组织
1 主动脉和升主动脉血 2 胸导管和退出胸腔的 3 胸内淋巴组织的解剖
2 乳房疾病的解剖学依据
讨论一些与乳房相关的疾病,以及这些疾病与解剖结构的关系。
四、肺
1 肺的位置、形态和分段
介绍肺在胸腔中的位置、形态特征以及分段结构。
2 肺的表面标记
指出肺的表面标记,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准确定位。
3 呼吸道的解剖学结构
解释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包括气道的分枝和组织构成。
五、心脏
内容
要性
预告下一节课的主题,引
总结和回顾本次课程的主
强调胸部解剖学在医学实
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要内容,加深学习的印象。
践中的重要性,部解剖学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归纳和学习。
二、胸壁
1 胸壁骨骼
了解构成胸壁的各个骨骼,以及它们的解剖特点。
2 胸壁肌肉
介绍构成胸壁的肌肉,包括它们的位置和功能。
3 胸壁内侧面的重要结构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胸部一、名词解释1.胸骨角:sternal angle 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处形成的一个微向前凸的骨嵴,两侧连接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骨、肋间隙的标志。

胸骨角平主动脉弓起止平面,并与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位于同一水平。

2.锁骨下窝:Inferior fossa of clavicle 位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其深方有腋血管和臂丛通过。

在锁骨下窝的稍外侧、锁骨下方一横指处可以摸到喙突。

3.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 为存在于女性乳房内的许多纤维结缔组织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

患乳腺癌时,由于肿瘤组织挤压,使乳房悬韧带相对紧张,加之淋巴回流受阻,使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呈现“橘皮”样改变。

4.乳房后隙:retromammary space 乳房位于胸肌筋膜表面,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脉。

患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

乳房后间隙感染可致脓液积聚,称乳房后脓肿。

5.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 膈肌胸骨部和肋部之间缺乏肌纤维,只有膈胸膜筋膜和膈上、下筋膜覆盖,形成一薄弱区,称为胸肋三角,腹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该三角,该三角亦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6.腰肋三角:lumbocostal triangle 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之间,呈三角形,尖向上,底向下,为第12肋。

腰肋三角的前方与肾相邻,后方有肋膈隐窝。

肾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损伤胸膜,引起气胸。

该三角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7.食管后隐窝:retroesophageal recess 右侧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常突入食管与奇静脉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肺嵴和相应的壁胸膜常凸入此隐窝内,故经左胸部做食管下段手术时,可破入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局部解剖学(胸部)

局部解剖学(胸部)

(二)裂孔:
主动脉裂孔在膈左、右脚与脊 柱之间,平第12胸椎高度, 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 方,平第10胸椎高度,有食 管、迷走神经前后干、胃左 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部 的淋巴管通过,是膈疝好发 部位之一。
腔静脉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方, 平第8胸椎高度,有下腔静脉 和右膈神经的分支通过。
二、深层结构 深筋膜 胸廓外肌层 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内血管 胸内筋膜
(一)深筋膜
胸前外侧区的深筋膜分为 浅、深二层。
浅层覆盖于胸大肌表面,较为 薄弱,向上附于锁骨,向下 与腹部深筋膜相移行,内侧 与胸骨骨膜相连,外侧在胸 外侧壁处增厚,向后接胸背 部深筋膜浅层。
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上端附 于锁骨,向下包裹锁骨不肌 和胸小肌,并覆盖在前锯肌 表面。
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为锁骨下肌、胸小肌
和前锯肌。 第三层为肋间肌。 第四层为贴于胸廓内面的胸
横肌。
胸大肌:
位于胸前区,接起始部位不同, 而分为锁骨部、胸肋部和腹 部。由胸内、外侧神经支配。 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的 胸肌支和胸廓内动脉的穿支。
前锯肌:
位于胸外侧区,为一定薄扁肌。 由胸长神经支配。主要由胸 背动脉供血。若手术不慎损 伤胸长神经,可出现“翼状 肩”。
内侧部:
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 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
内下部:
注入膈上淋巴 结,并与腹前壁上 部及膈下的淋巴管 相吻合,从而间接 地与肝上面的淋巴 管相联系。
深部:
经乳房后隙继穿胸 大肌注入胸肌间淋巴 结或尖淋巴结。胸肌 间淋巴结又称Rotter结, 位于胸大、小肌之间, 乳腺癌时常受累。 乳 房浅淋巴管网广泛吻 合,两侧相互交通。
肋下神经:第12胸神经前支 行于第12 肋下方。

局部解剖学-胸部

局部解剖学-胸部

尖淋巴结
头静脉(上肢水肿)
二、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 1.浅层 2.深层 锁胸筋膜 1)喙突、锁骨下肌和 胸小肌间 2)穿过的结构: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神经 头静脉
(二)胸廓外肌层 浅层: 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 深层: 锁骨下肌、 胸小肌、前锯肌
(三)胸廓和肋间隙 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2、上区:上纵隔区淋巴结,包括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 左上气管旁淋巴结( 2L)、血管前淋巴结(3a)、气管后淋 巴结(3p)、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及左下气管旁淋巴结 (4L)共6组淋巴结
3、主动脉肺动脉区:AP区,包括主动脉弓下淋巴结 (第5组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第6组淋巴结)
4、隆突下区:第7组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
前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 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和
迷走神经 后层 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
前层 头臂静脉: 左头臂静脉长6~7cm 越过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前面
中层
主动脉弓: 起止均为胸骨角平面,向左后方 跨左肺根,凸侧有三大分支
左前 胸膜、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左迷走神经 右后 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心深丛
(三)乳房 1)位置 胸肌筋膜前面 乳房后间隙
乳房脓肿切 开引流术应 采取什么样
的切口?
2)形态结构
皮肤、纤维和脂肪组织、乳腺
输乳管 乳腺叶 乳房悬韧带
3)淋巴回流
(a)外侧部和中央部 →胸肌淋巴结 (沿胸小肌下缘、胸外侧A/V排列) (b)上部 →尖淋巴结 (沿腋A/V近段排列) 和锁骨上淋巴结 (c)内侧部 →胸骨旁淋巴结 (沿胸廓内A/V排列)
5、下区:包括第8组淋巴结(隆突以下食管旁淋巴结) 和第9组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第7-9组淋巴结为 下纵隔区淋巴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后:V. A. B.
肺门和肺根
Right Lung
B A VB
*
Left Lung
A V
B
*
上→下: B.A.V.B.
上→下:A. B.V.
肺门和肺根
(三)支气管肺段 肺段支气管:为气管的第三级分支。每个肺有 10条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 (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为一个肺段。 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个肺段。
由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下肺静脉 由上向下:左肺根为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
右肺根为主支气管、肺动脉、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
肺A 支气管
肺上V 肺下V
上叶支气管
肺A 下叶支气管
肺下V 肺上V 中叶支气管
左肺纵隔面
右肺纵隔面
Right Lung
AB V
Left食管下三角 Infraesophagus triangle 由胸主动脉、心包和膈围成, 其内有食管下部
2.纵隔右面观
中部为右肺根
肺根前方为右膈神经、右心包 膈血管,前下方为心包
肺根上方有奇静脉弓、右头臂 静脉、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
肺根后方为奇静脉、右迷走神 经、右交感干、内脏大神经和 食管
二、上纵隔
胸膜腔穿刺:
在胸后壁应稍靠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在胸前壁应在肋间隙中部进针,以免伤及肋间血管神经。
(四)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第1-6肋软骨后面,距胸骨侧缘1-2cm, 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还发出肋间前支、心包膈 动脉,与膈神经伴行。 胸廓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注入头臂静脉。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血管排列,输出管参与合成支 气管纵隔干。
2.结构
乳房由乳腺、脂肪和皮肤等构成。被结缔组织隔分成15~20个小叶, 每叶有1条输乳管,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又称Cooper韧带,为连于乳房皮肤与乳腺深面的胸筋膜之 间的许多纤维组织小束,对乳房起固定作用。
乳房后隙:为浅筋膜深层与胸肌筋膜间的间隙, 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
3.淋巴回流Lymph drainage
⑤动脉韧带连与左肺动脉 与主动脉弓之处
⑥奇静脉汇入上 腔静脉处
⑦ 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二)标志线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 (6) 腋中线 (7) 腋后线 (8) 肩胛线 (9) 后正中线
第二节 胸 壁
胸壁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 深层结构包括深筋膜、胸上肢肌、背肌、腹肌、肋间肌、胸内筋膜
胸腔
胸前区 胸外侧区 胸背区
二、表面解剖
(一)体表标志
① 颈静脉切迹
② 胸骨角
③ 剑突
④ 锁骨
⑤ 肋弓
⑥ 乳头
⑦ 胸大肌
8
⑧ 肩胛下角
41 2
7
6 3 5
胸骨角
①向后平对第4 胸椎下缘
②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的水平,即气管杈水平
③平左主支气管与 食管交叉处,即食 管的第2狭窄处
④平主动脉弓的起、 止处
第三章 胸部局部解剖
(研究生课件)
第三章 胸 部 Thorax
第一节 概 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
缘、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
肋下缘和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二)分区(Regions)
胸壁 胸部
上纵隔结构的排列可分三层:前层、中层、后层
前层:胸腺、左右头臂V、 上腔静脉
中层:主A弓及其3大分支、 膈N、迷走N
后层:气管 食管 胸导管 左喉返N
(一)胸腺 thymus
位于胸腔前纵隔上部,胸骨柄后 方,有时可向上突入颈部,压迫头臂 静脉、主动脉弓和气管。
(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1.上腔静脉 位于右侧第1、2肋间隙前端的后方。 在右第1胸肋结合处,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 至右侧第3胸肋关节下缘后方注入右心房。
肋间血管神经在肋沟处的 排列从上到下为: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主干在肋角处发出小支沿 肋沟和下位肋上缘前行。
肋间神经:
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出肋 间臂神经;
上6 对肋间神经主干在胸骨侧缘 处移行为前皮支;
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在白 线附近移行为前皮支;
各神经均有外侧皮支。
第三节 膈 diaphragm
外形:穹窿状 位置:封闭胸廓下口
分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 腰部 肋部 的内面
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上2-3 个腰椎
止点:中心腱
胸骨部 中心腱
左、右膈脚 内、外侧弓状韧带
胸肋三角: 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
腹壁上血管和淋巴管通过;
腰肋三角:
右肺较宽短,左肺较细长。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二叶。 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 中、下三叶。
斜裂
(二)肺门和肺根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的长椭圆形区域。
肺根 Root of Lung
出入肺门的血管、神经、淋巴管、支气管等结构被结缔组 织包裹构成肺根。 主要结构为肺动脉、 肺静脉、支气管 。
肺根结构的排列:
(营养各级支气管及 肺血管壁和胸膜脏层)
右心房 上腔静脉 支气管静脉
第六节 纵 隔 Mediastinum
一、概述
(一)境界和位置
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分隔左、右胸 膜囊和肺 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内侧部分 后方为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
(二)分区:以胸骨角至第4、5胸椎间的平面为界
动脉导管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 志。
(四)气管胸部和支气管
1.位置 上纵隔中央,上端平胸骨的颈静脉 切迹,下端平胸骨角平面。 气管杈内面有气管隆嵴作为辨认标 志。
2.毗邻
(1)前方: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 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心深丛、淋巴结。
胸廓内静脉 肋间后静脉 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静脉
2.皮神经 Cutaneous n. 锁骨上神经:约3~4支,分布于胸前外侧壁和 肩部皮肤。 肋间神经皮支
肋间N在肋角到腋前线段位于肋沟内,在此处阻滞效果好。
(三)乳房 The breast(mammary gland)
1.位 置:位于第2(3)~第6(7)肋高度的 浅筋膜内。
每个肺段略呈圆锥形,尖向肺门。
肺段的血供特点:
• 肺动脉的分支与肺段支气管的分支伴行 • 肺段内的动脉分支独立分布 • 肺静脉行于相邻两肺段之间 • 以肺静脉为标志,可以方便地切除肺段
肺的血液循环
1、功能性血管:肺泡
(气血屏障)
肺动脉 肺门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
左心房 肺静脉
2、营养性血管:
支气管动脉 肺门 毛细血管网
(3)上方:3大分支、左头臂静脉 和胸腺。
(4)下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左 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心浅丛。
3.动脉韧带 连接于主动脉弓凹侧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为胚胎时期导管闭锁后形 成的纤维结缔组织索。
动脉导管三角
边界:前界: 左膈神经 后界: 左迷走神经 下界: 左肺动脉
内容:动脉韧带 左喉返神经 心浅丛
后淋巴结。膈下淋巴结引流膈下面后部的淋巴入腰淋巴结。 (三)神经
膈神经支配膈的中央部。副膈神经出现率48% 前部和两侧部受下6-7对肋间神经支配。
第四节 胸膜及胸膜腔
一、胸膜 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 壁胸膜又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肺韧带
肺韧带
二、胸膜腔 胸膜隐窝: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肋纵隔隐窝
毗邻: ①左侧: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 ②右侧:右膈神经、右心包膈动、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③前方:胸膜和肺、胸腺 ④后方:气管、右迷走神经和奇静脉 、右肺根、右肺动脉
2.头臂静脉 头臂静脉是左锁骨下静脉和颈内 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合成。 左头臂静脉有时位于颈部气管的 前方,故气管切开或针刺时应注 意这种可能。
上纵隔 下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三)纵隔侧面观
1.左侧面观
中部为左肺根 肺根的上方为主动脉弓、左颈总动 脉、左锁骨下动脉 后方为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内脏 大神经、左迷走神经 前方有左膈神经、心包膈动、静脉, 前下方有心包
食管上三角 Supraesophagus triangle 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与 脊柱围成的三角,其内有食 管和胸导管
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胸导管、 主动脉和胸壁的淋巴管通过,有时奇静脉、 半奇静脉也通过。
膈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 膈的动脉来自: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膈上、下动脉、下位肋间后动脉的分支。 伴行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肋间后静脉和下腔静脉等
(二)淋巴 膈上淋巴结引流膈、壁胸膜、心包和肝上面的淋巴,其输出管入胸骨旁和纵隔前
e.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病案讨论
患者女性, 49 岁, 农民; 因右侧乳房发现一肿块 2 月而就 诊。自述 2 月 前无 意中发现 右侧乳 房有一小肿块, 无疼痛, 故没有在意。近来发现 肿块不断增大, 乳房皮肤肿胀, 故急来就诊。
检查见患者为中年女性, 一般情况尚好, 体温 3 6.5 ℃, 脉搏 70 次 / min 。 右侧乳房肿胀, 皮肤 出现橘皮样改变, 触诊可触到一 3 cm× 5 cm 大小 之肿 块, 质 地硬, 表 面不光 滑, 与周 围组织 分界不清楚, 活动度 差, 无压痛。右腋窝可触到 1 ~2 个较硬的淋巴结, 无触痛。取活检病 理检查报告 为乳腺癌。
一、浅层结构 Superficial Structure (一) 皮肤 (二)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