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师 认识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第二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目的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p26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自《十六大报告》
(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教育对象形成何 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16:个体个性化p42(识记) 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独特性”的形 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 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
(有独立的思想[趋同;信仰];有进取的精神[创造/盗版;耐挫] ;有 健康的心理[自卑;嫉妒] ;有协作的精神[龙虫;团队] ;有参与的意识 [班级;社会] ;有效率感[拖拉;混] )
(伏羲:出身/八卦:卦台山、龙马洞、分心石)(神农:医药-水晶肚)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6教育的发展在各阶段的表现特征(识记) 远古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p19 (庠) 非独立性 贫乏性 无阶级性 (成人礼) 古代教育的特点(农业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p20 教育具有独立的活动领域 (古代学校/教师/学生) 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 (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 教育具有阶段性\等级性\狭隘性 (阶级社会)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进一步分离,古代文字产生 现代教育的特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教育与生产相分离,又与生产结合 三个阶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17: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理解)p45-47 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影响教育的质量 (大学扩招;小学合并) 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调节人才构成与流动
制约和促进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18: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理解)P47-48 社会物质生产为教育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 物力、财力、时间);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提出 新的要求,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劳动力的“再生 产”;加速生产技术更新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p15-17(理解)
中介(了解学生/熟悉教育影响) 桥梁 依据(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要素之间互相对立、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5:教育的起源:p19(识记) 生产劳动 拓展: (1)相关史料记载 A《尸子》: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B《易.系辞》: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C《淮南子》:尧其导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 处者牧;陆处者农。
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 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 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 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 个性的过程。
• 15: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p40(理解) 政治社会化(教材;歌曲) 道德社会化(思想品德;真善美;八荣八耻)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男女/家庭教育)
(制约和促进)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19: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理解)P49-50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手段控制;政策影 响;法律约束;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宣传;参与政治活 动;选拔;培养
(制约和促进)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20: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应用)P50-52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学校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和结构;影响 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影响到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到教育目的。 (2)学校教育外部文化: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要求,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加强; 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延续、更新;普及;交流、整 合
9 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p27(识记) (1)社会本位论(为社会为集体) (2)个人本位论(个体的谋生与享用)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10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区别与联系 p31-33 (1)教育目的的概念:是指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 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教育目标的概念: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 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3)教育目标的体系分四个层次(识记) 教育目的(总目标/终极目标) 教育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 课程目标(各门课程的目标) 单元目标(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的目标) (4)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 域)(识记)
(制约和促进)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21: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理解)P52-55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可能影响:科学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知识结和水平];科学 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远程教育;科学知识] ;科学可以 渗透到教育影响的所有环节中去 [教育媒体;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手段]。 (2)现实影响:科学以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 教育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内容; 影响物质资料的更新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对科学知识再生产;推 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对科学技术的应 用与转化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7: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特点:p25-26(理 解) (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为理论基础 (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 (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 一
• 拓展: 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缺失:重智轻德,重理轻
文;功利主义。案例引用:育的理解;刘海洋,马加爵;三鹿事件; 山西事件;中国足球;集体作弊;拆迁等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2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P60-61(识记) 商品性 生产性 科学性 民主性 发展性
• 27:传统教育的扬弃P61-62(理解) 观点:传统教育并不完全是过时的、陈 腐的教育,对传统教育不能一概否定。 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要扬弃。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28:创造性人才的个性特征(五点)P63(理解) 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任务:传递文化,保 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是用现成 的模式去压制他[标准;冰];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 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乌鸦;滥竽充数;父亲],而不主张他的个 人主义;密切注意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 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团队)。
(人口;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 (制约和促进)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12: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p35(理解) 遗传(高尔顿:家庭谱系研究;双生子研究;格塞尔:双生
子爬梯研究)
环境(狼孩)(山东/湖南/四川重庆) 教育(洛克白板说;华生)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生理前提; (教育:全面、系统、深刻; 环境:外部客观条件) 主观能动性:动力)
2、建设者。劳动者;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官本位;一夜
暴富;武汉学生扫厕所
3、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冰 竞赛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8 教育目的的结构:p26(识记) (1)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 (为谁培养人?) (2)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培养什么样的人?)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13: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规律p37-39 (理解)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思维/记忆/情绪等发展有先后)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思维:童年期/少年期/青年)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长身体)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与人的不一样)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 • 14:个体社会化的概念:p40(识记)
• 3、青少年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005-10
• 4原始社会教育特点是 A无阶级性 B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指定的场所进行 D教育手段相当简单 E与整个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2005-4
• 5、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 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 C人口的增长 D科学技术的发展 2005-4
• 11、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P33(理解) 教育目标的制定是从确立教育目的开始, 按照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 标——教育行动目标的顺序进行的。 问题: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呢?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第三节: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功能
教育的个性发展功能
(社会化;个性化)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2:教育质的规定性:p12-13(识记)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与人的交流:知识、经验)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区别遗传,强调
有意识;生产劳动;文字语言)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本质)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3教育的基本要素:p15(识记)
教育者(主体:教育活动的主体) 受教育者(对象;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 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教育环境)
• 24: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两种基本表现 P58-59(识记) 1、不断加习题量和使用各种辅导材料; 2、不断增加课时,拉长授课时间。
• 25: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P59-60(理解) 常用方法 (1)确定名次是考试的重要目的 (2)以考试为中心组织教学 (3)实施恶性补习 (4)大量购置应付升学考试的资料 (5)面对升学有希望的学生教学 (6)简化教育学方法
拓展: 1、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教育者?(有明确的 教育目的;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社会对个 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2、分析部分父母不能成为教育者的原因;分析 “教书匠”不能成为教育者的原因 3、分析“学生”和“受教育者”和“学习者” 的区别 4、分析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能作为教育 影响?对教育影响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第四节: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教育的效 应 教育的负效应 教育的正功效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22:应试教育的负效应P57-60(理解) 片面追求升学率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 23: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及原因(理解)P57-58 结果(1)把基础教育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驱使 广大学生为争夺高学历为奋斗,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 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2)把精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 上,放松或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培养。(3)只重视智育, 全面发展被忽视。(4)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 失去了学习的快乐,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背离了我国教育 的目的和基础教育的性质,违反了人的成长规律。 原因(1)脑体、工农、城乡差别存在;(2)我们的经 济发展还没出能为学生开辟广阔的用武之地;(3)传统 观念根深蒂固;(4)家长、学生有这个需求。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核心问题: •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 • 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 • 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的功能 • 教育实际干了什么——教育的效应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 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概念p13(理解) 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 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 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练习
• 1、初中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思维 2005-4
• 2、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2005-10
• 9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 2006-4
• 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 黑”,体现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005-4
• 7、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A发展性 B生产性 C商品性 D科学性 E民主性 2005-10
• 8远古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A非独立性 B等级性 C无阶级性 D狭隘性 E贫乏性 200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