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疼痛针灸治疗
筋骨疼痛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证型,选择适当的穴位进 行治疗,如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等。
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如提插、捻转、呼吸 等,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的目的。
疗程与频率
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治疗的 疗程和频率,一般建议连续治疗1-2个疗程 ,每周2-3次。
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和剧烈运动,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 波动。
针对性强
针灸治疗针对具体的病症 和个体差异,能够精确地 调节身体机能,达到治疗 效果。
疗效显著
针灸治疗对筋骨疼痛具有 显著的疗效,能够迅速缓 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针灸治疗的原理
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 身体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消 除炎症的目的。
调和气血
针灸能够调和身体的气血 平衡,改善血液循环,增 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组织 修复。
治疗成功案例三:膝关节疼痛
总结词
针灸治疗膝关节疼痛,减轻疼痛,改善关 节功能。
VS
详细描述
一位60岁的退休老人,因长期散步和登山 ,导致膝关节疼痛。经过针灸治疗,患者 的疼痛得到减轻,同时膝关节活动也得到 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05
筋骨疼痛针灸治疗的建议 与展望
治疗建议与注意事项
选穴原则
针刺方法
远端穴位
远端穴位是指远离疼痛部位的穴位。选择远端穴位可以调节 身体的气血流通,调整神经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例如:在腿部疼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手部的阳陵泉、曲池 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穴位选择的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疼痛部位,结合中医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选择 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
对于急性疼痛症状,应优先选择局部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迅速缓解疼 痛症状。对于慢性疼痛症状,可以结合远端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调整
针灸联合益气舒筋汤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活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联合益气舒筋汤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活动功能的影响周欣,王永莉,汪妍(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71)[摘要]目的探究针灸+益气舒筋汤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效果及对疼痛、活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9年2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益气舒筋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
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活动功能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治疗后VAS 评分、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疼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
2组治疗后颈肩腰腿各功能量表评分(CASCS、C-M、JOA、Lyshol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腰腿各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2组治疗后0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0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o结论对颈肩腰腿痛患者辅以针灸联合益气舒筋汤治疗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可明显减轻疼痛,且有利于改善颈肩腰腿活动功能,减轻病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针灸;益气舒筋汤;颈肩腰腿痛;疼痛程度;活动功能doi:10.3969/j.issn.1008-8849.2021.16.019[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21)16-1789-05颈肩腰腿痛病因较为复杂,发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直至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严重疼痛感、僵硬感,并影响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才引起患者对此类疾病的重视。
临床针对该症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以往多以口服镇痛消炎类药物治疗为主,尽管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但停药后病情易复发⑷。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原安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显臣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牙痛、肋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拔针即愈,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显效或治愈。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用之者神,得之者秘,社会上掌握此技的医家并不多见,今不揣浅陋,公之于众,推而广之。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穴位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间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穴、合谷穴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也治头痛、牙痛、腰脊痛,。
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主治:目眩头痛,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疼痛。
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经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主治: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痫不醒人事,臂肘拘急,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昏仆不能言语,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手足麻痹,牙痛,头痛,伤寒感冒。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松握拳为度。
以上三穴,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证,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臂、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以及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疗效甚为理想,往往拔针而愈。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经线上,在第四、五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经线上,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单刺此穴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足心痛麻,内外踝的疼痛肿胀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一寸五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温针灸结合筋骨止痛膏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观察
温针灸结合筋骨止痛膏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观察作者:胡梦露李飞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8期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筋骨止痛膏对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肩袖损伤的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选用温针灸结合筋骨止痛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UCLA)评价其临床疗效,检测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0%,显著优于对照组76.6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水平均降低(P<0.05),UCLA评分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hs-CRP水平均较前降低;2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UCL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温针灸结合筋骨止痛膏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活动范围,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
关键词:温针灸;筋骨止痛膏;肩袖损伤;超敏C反应蛋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8-0069-05肩袖损伤又称肩撞击综合征,是造成肩关节周围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的一类疾病,常表现为肌腱的撕裂,并伴有肌肉萎缩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1]。
现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0岁以上的这一类人群中,患此病的比例达到20%,而在50岁以上的这一类人群中,患有肩袖损伤的比例更是高达25%,大量人群患病后,严重影响到目前的生活与工作[2]。
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与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式[3],而针对轻、中度肩袖损伤患者,临床多采用消炎止痛药物口服处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复发率较高。
中医对于此病的处理方式,包括针灸推拿、电针、穴位注射、中药内服外敷、小针刀等,并且中医治疗已在该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其具有安全性高,且效果好,费用低,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认同[4-5]。
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分析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效果,为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疾病中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方法:选择200例经络疼痛患者,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进行有效的分组,进行临床试验分析,对比患者的疼痛部位和发病规律,配合行之有效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经络疼痛的治疗。
确定患者间的不同类临床症状后,均选取患者相应疼痛经络循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上采用针灸针刺刺激30 min,每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3~5个疗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期是否存在其他的并发症状。
结果:对200例患者中医针灸治疗3~5个疗程后,通过针灸针刺治疗,有196例(128例显效和68例有效)患者明显效果,疼痛感逐步缓解,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发生。
结论:在对患者经络疼痛的治疗中必须遵循经络疼痛特有的规律进行辨证分析和诊断,配合中医的针灸治疗。
标签: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临床分析经络疼痛定义为不同于人体神经疼痛或者其他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的疼痛,因为经络疼痛会引起患者独特的病理症状和体征状况,经络疼痛有一定的发病规律。
大部分临床中经络疼痛会出现酸、痛、麻、困、胀等不同的刺激反应,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生活干扰。
较为严重的经络感觉和循经疼痛会表现为丘疹、湿疹、红线、疤疹、色素痣、扁平苔癣、脱毛带等现象。
我国对于经络疼痛的病因和病理都有较多的实验研究理论[1],循经传感客观存在包括有:“外周”和“中枢”两类,本院门诊中医针灸科也致力于对循经传感的经络疼痛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分析,总结出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效果。
1 資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门诊中医针灸科收治的200例沿经络循行路线疼痛患者,简称经络疼痛的患者。
经络疼痛患者的职业包括学校老师、机关干部、团场一线承包土地职工。
男95例,女105例,男性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3.56±3.08)岁;女性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30.98±5.12)岁。
赖新生教授针灸治痛八法的临床经验_王继红 (1)
针灸临床杂志 2015 年第 31 卷第 8 期
· 59·
医 家 针 萃
赖新生教授针灸治痛八法的临床经验
1 2 2 1 王继红 , 韩树贤 , 王月婷 , 赖新生 △
*
(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 要: 本研究较系统、 全面地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赖新生教授运用针灸治痛 40 余年的临床经验, 将其 归纳为分辨经脏法、 清热泻血法、 温经通阳法、 交经疏脉法、 扶正养元法、 调神抑痛法、 通督祛风法和补虚
* 基金项目: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 国中医药 2012] 123 号) ; 2014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人教函[ 2014] 20 号) 。 建设项目( 国中医药人教发[ 作者简介: 王继红( 1969 - ) , 男, 教授, 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的临床、 教学和科 研工作。 △通讯作者: 赖新生( 1955 - ) , 男, 教授, 主要从事针灸临床、 科研和教学工作。
[1 ]
。 赖教授在临床上基于病痛多乃“邪 逆顺出入之会 ” ( 《灵 客于经” 的认识, 采用“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 ) 的交经疏脉法, 枢·官针》 治痛疗效同样显著, 举隅 如下。 45 岁, 李某, 男, 左偏头痛反复发作 3 年余, 昨因 受风寒而 致 偏 头 痛 发 作, 今 晨 起 后 头 痛 加 重。 血 压 130 /85 mmHg, 余无不适。舌淡苔白, 脉紧。赖教授取 右手三针 ( 曲池、 外关、 合谷 ) 、 足三针 ( 足三里、 三阴 交、 太冲) , 进针得气后不加电, 针用泻法, 留针30 min。 出针后疼痛立减, 后续针两次而愈。 总结赖教授临床交经疏脉法的取穴经验, 治疗脏 , 3 腑病痛时多选取对侧原穴针刺 一般配取 个穴位, 例 如治疗肾绞痛取对侧太溪、 京骨、 丘墟, 治疗胁痛取对 太冲、 太白穴, 治疗心绞痛取右手神门、 合谷、 侧冲阳、 。“五 脏 有 疾, 大陵, 均能收到良好疗效 当取之十二 原。十二原者, 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 ” ( 《灵枢·九针十二原 》 ), 赖教授取原穴交经疏脉, 当 《内经》 是其尊崇 针灸学术思想的充分体现。 5 扶正养元法 痛症致病因素很多, 有六淫、 七情、 痰饮、 瘀血、 过 , 《内经》 “正气存内, 过逸、 外伤等 邪不可干 ” 的理 劳、 “邪之所在, ,扶正养元乃固本强精 论认为 皆为不足 ” , “足 于 精 者, ( 清 · 冯 兆 张《锦 囊 秘 之法 百 病 不 生” ), 赖教授临床常用通元针法 治疗痛症, 蓄积阴 录》 精, 引气归元, 治疗痛症疗效同样显著。 32 岁, 王某某, 女, 胃脘痛 6 年余, 经常发作, 时轻 , 、 。 时重 每遇饥饿 冷饮后疼痛发作或加重 症见食少纳 呆, 面色白, 畏寒、 头晕、 眠差、 多梦, 小便清长, 舌淡苔 白, 脉细。赖教授将其辨证为胃肾阳虚、 脾胃虚寒, 属 于脏寒疼痛, 用通元针法治之, 主穴取关元、 气海、 归 来、 天枢、 中脘, 配取手三针、 足三针, 温针留置 30 min, 10 次为一疗程, 3 个疗程后胃痛消失, 纳食大增, 面色 红润。 上述案例处方中包含了胃、 大肠、 小肠的募穴和胃 , 《素问·痹论》 : “五脏有俞, 云 六腑有合, 循 的下合穴 , 脉之分, 各有所发, 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 赖教授运用 所创立的通元针法扶正养元, 组穴之精妙由此 可 见 一斑。 6 调神抑痛法 疼痛是病人身体内部对伤害的一种主观感觉 , 因 , 此与患者心理状态关系密切 赖教授据此创立了调神 。《素问 · 灵兰秘典论 》 : “心者, 抑痛法 云 君主之官, ” , 《灵枢 · 邪客 》 : “心者, 神明出焉 云 五脏六腑之大 , 主, 精神之所舍 ” 故赖教授调神抑痛法主取心经、 心 包经上的神门、 大陵、 劳宫、 灵道, 痛剧者加中冲、 少冲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 : “肝者, 放血 曰 罢极之
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分析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经络疼痛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表现确定其临床症状,然后选取位于四肢末端上的与其疼痛经络相对应的井穴给予针灸治疗,30min/次,均治疗3-5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10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有72例、治疗有效的有24例、治疗无效的有4例,分别占总数的72%、24%、4%,总治疗有效率为96%,总体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方法安全、疗效理想、患者乐于接受,值得广大相关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标签: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临床疗效;观察经络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它与人体神经疼痛或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的疼痛有所不同,经络疼痛的特点在于会使患者产生许多独特的病理症状或体征,并具有一定的病发规律。
通常情况下,经络疼痛会使患者出现痛、酸、麻、胀、困等刺激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各类湿疹、丘疹、斑疹、红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线、色素痣、脱毛及扁平苔癣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中医循经传感理论对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经络疼痛的一种常用方法。
我院近年来在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方面也做出了许多临床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经络疼痛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中医针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用于临床研究的100例经络疼痛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46例,分别占总数的54%、46%;年龄在20-74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35.2±6.7)岁;病程在3天-15个月之间不等,平均病程(3.4±1.8)个月。
针灸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
• 此法是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至中心,再在其上下或左右旁 开处各斜刺(或直刺)一针。
• 适用于范围小而局限,病位相对较深的痹痛症。
• 齐刺与傍针刺相似,都是以增加刺激量为目的,在患部施行多针 刺的方法,区别在于针刺数量不同。
• 如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足太阳、足少阳、足太阴、足厥阴病变之分,辨清何 经为针灸辨证之关键,疏通经络、调整虚实是针灸论治之本。准确的辨经之 后就可依经络的分布进行临床取穴。在选穴的同时既要善于取本经穴、他经 穴,更要善于取特效穴,这样才能做到取穴少而精,既提高了疗效,也减轻 了病人的痛苦,如腰扭伤取人中,落枕取后溪、肩周炎取条口透承山等。
• 劳损多为肝肾亏虚,气虚血弱者,可配合肾俞、肝俞、腰阳关、气海、阳陵泉、悬 钟等穴,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三)针刺方法
• 1.毫针刺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为临床上最常用。 • 针刺病痛局部穴位或阿是穴时,要求深浅适当,直达病所,这
一点在古代针法中多有体现。 • 《灵枢经》对刺法的记载非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
•重,休息减轻,多有劳损史, 如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长期坐卧姿势不良而形成劳损,舌质暗,脉沉弦 或细弱。
• (5)肝肾虚弱,病变部位绵绵作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伴腰膝酸软,舌 红或舌淡,脉沉细。
• 急性损伤以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为病机。 • 发病急者多从风、寒、湿、热、瘀去辨。 • 发病缓者多责之于肝肾虚损、精髓不足。
胛引颈而痛。 • 足太阳经筋: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 • 足少阴经筋: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 • 足少阳经筋: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 • 足厥阴经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
针灸是如何止痛的
针灸是如何"止"痛的针灸在一些急性方面的疼痛,比如落枕、急性的腰扭伤,这种情况下用针灸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而且相比于中药而言,针灸会更加的高效,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那么,针灸是如何"止"痛的?可以治疗哪些方面的疼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针灸是如何"止"痛的?针灸疗法的基础是中医经络学说。
按照中医古籍的说法,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脏腑联系的网络。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经络就好比是一棵树的枝干,而针灸的穴位就分布在这棵树的各条枝干上。
我国针灸术的发明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第一部经典《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系统的针灸理疗,用针刺“俞”即可止痛,而且四总穴歌也延传至今:“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
意思是说只要选对了合谷穴,列缺穴,委中穴,足三里穴等穴位,相应部位的疼痛即可针到病除。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指把毫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和提插等针刺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用燃烧的艾绒、艾条、艾粒等,按一定的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和灸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两种都是通过穴位、经络,调节人体脏腑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我们的皮肤、肌肉、筋膜等组织中,存在着很多神经系统末端的感受器与效应器。
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特定的感受器与效应器被激活,使穴位处于“敏化”状态,此时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感受器便会激活局部的神经纤维,从而发出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在接收到信号之后,便会发挥全身性调节功能,从而治愈疾病。
2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疼痛?2.1腰痛针灸治疗腰疼效果也较为显著。
腰痛的针灸治疗以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为主,可采用远近相配取穴。
如局部取阿是穴,腰为肾之腑;远端取足太阳经的穴位,如肾俞、大肠俞、委中穴,治疗效果显著。
如果患者腰痛较为剧烈,可远端取平衡针的穴位,如悬钟穴、后溪穴,同时腰部可进行功能锻炼,配合针灸的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手脚疼中医辩证治疗方案
一、引言手脚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风湿、关节炎、肌肉劳损、神经病变等。
中医学认为,手脚疼痛属于“痹证”范畴,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侵袭、肝肾亏损等因素所致。
本文将从中医辩证的角度,探讨手脚疼痛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辩证分型1. 寒湿痹阻型症状:手脚疼痛,遇寒加剧,得温则缓,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发凉,或有酸麻感。
2. 湿热痹阻型症状:手脚疼痛,局部红肿,皮肤发热,关节活动受限,或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
3. 气血瘀阻型症状:手脚疼痛,局部皮肤紫暗,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或有刺痛、麻木、肿胀等症状。
4. 肝肾亏损型症状:手脚疼痛,局部酸软无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
三、中医辩证治疗方案1. 寒湿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剂:薏苡仁汤加减。
组成:薏苡仁、苍术、白术、茯苓、独活、牛膝、威灵仙、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针灸:选取穴位:肾俞、大肠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操作:每次选取2-3个穴位,采用毫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 湿热痹阻型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剂:三妙散加减。
组成: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针灸:选取穴位:肝俞、胆俞、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每次选取2-3个穴位,采用毫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3. 气血瘀阻型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针灸:选取穴位:心俞、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每次选取2-3个穴位,采用毫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4. 肝肾亏损型治法:滋补肝肾,强筋骨。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狗脊、肉苁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针灸:选取穴位: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摘要:一、伤筋病的概念与病因1.伤筋病的定义2.病因及发病机制二、伤筋病的症状与诊断1.症状表现2.诊断方法三、伤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医治疗原则2.常见治疗方法四、伤筋病的预防与调养1.预防措施2.生活调养正文:伤筋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筋脉损伤、疼痛、拘挛、功能障碍等症状。
伤筋病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伤筋病的概念、病因、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和调养。
一、伤筋病的概念与病因伤筋病是指筋脉受到损伤,导致疼痛、拘挛、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筋脉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结构,起着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
筋脉损伤常见于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尤其是一些重复性动作的职业,如打字员、钢琴家等。
病因主要包括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
二、伤筋病的症状与诊断伤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拘挛、功能障碍等。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酸痛、钝痛、刺痛等,疼痛程度会因损伤程度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拘挛则表现为肌肉紧张、收缩,活动受限。
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动作不灵活、力量减弱等。
诊断伤筋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检等方法。
三、伤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伤筋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为舒筋活络、祛瘀止痛、强壮筋骨。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
中药疗法可以使用具有舒筋活络、祛瘀止痛、强壮筋骨作用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独活寄生汤等。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
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物理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四、伤筋病的预防与调养预防伤筋病要注意劳动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筋骨的抗损伤能力。
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对于已经患有伤筋病的人来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损伤部位,同时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
【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手三针、足三针!运用足三里穴交替加“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疑难痛症,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 足三里穴 (三里是强壮要穴,若要安,三足常不断。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1、间谷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2、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3、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针灸治痛的三则与十法
针灸治痛的三则与十法一、为什么会出现疼痛?(1)不通则痛。
中医认为疼痛是各种原因引起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不通造成的,其核心是气血运行不畅。
人身经脉流通、气血运行上下内外,若病邪相加,气行不畅,血运不调,气血不通,则出现疼痛。
可概括为“不同则痛”。
(2)不荣则痛。
人体气血阴阳充足,滋润温养脏腑经脉,脏腑经脉得荣则能维持正常功能;气血阴阳不足,脏腑经脉失于温养濡润,则产生疼痛。
可概括为“不荣则痛”。
(3)外感邪气。
瘀邪阻滞,气血失和,机体功能紊乱时,易致六淫邪气外袭,其中尤以风寒湿为多见,六淫侵袭、使经络闭阻,营卫凝滞,气血不通,而致关节疼痛。
此外,关节、肌肉的不对称、不协调状态称为失衡状态,筋移位和骨错缝等均可引起疼痛。
二、针灸是如何治痛的?针灸治疗疼痛主要是通过疏通脏腑经络,调理经脉气血运行来进行。
针灸可以有效改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并且针灸具有消炎的作用。
多数的疼痛是有炎性物质刺激所致,针灸可以激发身体的自然止痛物质释放,从而缓解疼痛。
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针灸能够引起脑内内啡肽等致痛物质分泌从而能够抑制疼痛,减轻疼痛感。
三、针灸治痛有哪三则?1.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意思是说人体局部的疼痛,是由于机体局部的气血经脉不流通、不通畅引起的,如果气血经脉流通,则不会疼痛。
中医理论很重视人体的气血,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人体局部受寒,或者急慢性的损伤,或者气血的减少、衰弱,均可以引起气血经脉不通畅而出现疼痛的症状。
因此可通过针灸的方式使局部气血经脉流通,来缓解疼痛症状。
2.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经络病而致的疼痛,应当选取与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贯穿的经络的穴位来治疗。
也就是说熟悉掌握经脉循行分布对治疗疼痛是至关重要的。
《标幽赋》中进一步提到:“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刺无不效。
中老年颈肩腰腿痛采用平衡针灸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中老年颈肩腰腿痛采用平衡针灸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平衡针治疗中老年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5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25例,平衡针灸治疗),分析2组VAS评分以及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十分显著,可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从而促进其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可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老年颈肩腰腿痛;平衡针灸治疗;临床效果;观察中老年人常常面临颈肩腰腿痛的问题。
这些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姿势不良、肌肉疲劳、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颈部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或电脑造成的。
颈椎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引发颈部疼痛的病症,肩部疼痛常常与肌肉疲劳、肌腱炎、关节炎等有关。
长时间的办公、抬重物品或者运动损伤都可能导致肩部疼痛。
腰部疼痛在中老年人中也很常见,可能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或者腰椎关节炎引起的。
不正确的姿势、长时间的久坐、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增加腰部疼痛的风险,腿部疼痛可能是由于肌肉劳损、关节炎、静脉曲张等引起的。
长时间站立、走路、肌肉过度使用等都可能导致腿部疼痛[1-2]。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其实施有效地治疗干预十分重要。
基于此,本文主要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其实施平衡针灸治疗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详见下文所示:1.一般资料随机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方式)、观察组(25例,平衡针灸治疗)。
观察组中,患者年龄最大80岁,最小66岁,平均年龄值为(70.57±3.58)岁,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2例(48.00%)、13例(52.00%);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81岁,最小67岁,平均年龄值为(70.66±4.58)岁,男性、女性例数分别为14例(56.00%)、11例(44.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位于背部正中者,病位归属于督脉;腰 痛位于脊柱两侧者,病位归属于足太阳经,因 为足太阳经“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足太 阳经筋“结于臀,上挟脊上项”。
腰痛位于偠腹侧面者,病位归属于少阳经。因 为足少阳经“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 毛际,横出脾厌(腰髋部)中”,足少阳经筋 结于腰骶部,再从髋关节上行,绕腰腹侧面、 胸侧面,上至腋前方。
筋骨疼痛的辩证依据(归经)
◆从病变部位和经络循行确定归经; ◆从肢体活动障碍确定病位归经; ◆从体检(按压法)确定病位归经; ◆从患者的病证特点进行定位归经; ◆检查病变深浅确定病位归经;
一、从病变部位和经络的循行确定病痊归经 ◆颈项痛,痛于项后,痛连背部者,属于太阳经和
督脉。因为足太阳经“从巅入络脑,别出下项,循 肩膊内”,足太阳经筋从腰部“夹脊上项……结于 枕骨”,故项背痛归属于太阳经和督脉。
筋骨疼痛的病因病机
◆筋骨疼痛与体质、气候、生活环境和饮食有关。
◆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是筋骨疼痛发生的内在基础。 ◆感受外邪、跌打闪挫是筋骨疼痛发生的外在条件。 ◆宋•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指出:“夫劳倦之人, 表里多虚,气血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 随其所感,而众痹生焉。” ◆《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 痛”,
◇腰痛,前屈弯腰时疼痛加重,病位于督脉和太阳经; ◇腰部转动时疼痛加重,病位于少阳经; ◇膝关节痛,当屈曲和过伸时髌骨疼痛加重,病位于 足阳明经; ◇拉紧膝关带时,内侧疼痛加重,病位于 足三阴经; ◇踝关节痛,内翻时外侧痛剧,病位于足太阳、少阳 经;踝外翻时内侧痛剧,病位于足太阴、少阴经。
三、结合体检(按压法)确定病位归经
◇循经按压法:《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 必 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按之,按而弹之,视其应 动者,乃后取而下之。” ◇阳性感觉:指按压部位有明显的疼痛和酸胀感。 ◇阳性反应物:指可触及到结节、索状物以及肌肉 僵硬感。
◇颈椎5、6旁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病位属于 太阳经和督脉; ◇肩关节痛,在肱二头肌短头附着处有压痛, 病位属于太阴经;
◇其它还有:①以腧穴的特殊作用取穴,双称辨证
取穴,如五俞穴主病应用:《难经•六十八难》明确 指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 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又如原穴用于内脏病 的治疗,络穴用于表里经病的治疗等。②结合现代医 学知识取穴:即在病变脏器附近取穴:如头昏、头痛 和脑内病变取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等。③结合 临床和实验室科研成里取穴,如研究表明原心率在51 次/分钟以下者针刺“内关”增加心率。原心率在75 次以上者,针刺“内关”减慢心率。
◇L5椎棘突下压痛,病位属于督脉; ◇臀上皮神经痛,髂脊下压痛或条索状物,病位属于 足少阳经; ◇股外侧皮神经痛,麻木和疼痛位于股的前面和侧面, 其病位属于足少阳和足阳明经。
筋骨疼痛的治疗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 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 虚之。”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 不虚则以经取之。”
筋骨疼痛的针灸治疗
广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周启亮医师
针灸学简介
◇针灸学属于中医学二级分科,是目前最常用的中医适宜技
术之一,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在 当前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被规范和限制使用的背景下, 筋骨疼痛(脊柱关节病)接受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 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该类疼痛费用低廉,疗效肯定。 ◇针灸是中医针刺和艾灸的总称,民间所用的痛点取穴,可 归属于针灸学的“以痛为腧”,其只是针灸学的“皮毛” 而已。针灸取穴是在经络学的基础上,以循经取穴为主 (近部取匀、远部取穴、对症取穴)适当配合“以痛为腧” 的选穴原则。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颈项痛位于侧面,痛连肩臂,属于少阳经。因 为手少阳经从缺盆“上项系耳后……”,足少阳 经“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 肩上”,手少阳经筋“上肩走颈,合于太阳”, 故颈项痛位于侧面者,归属于少阳经
。
◆肩痛位于肩关节内侧者,病位归属于手 太阴经。因为手太阴经“从肺系横出腋下, 下循臑内”,手太阴经筋“入腋下,出缺 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
◆肩痛位于肩关节侧面者,病位归属于阳明经和少阳 经。因为手阳明经“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 廉上出柱骨之会上”,手阳明经筋“上臑结于肩髃, 其支者,绕肩胛,夹脊”;手少阳经“循臑外上肩”, 手少阳经筋“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 合于太阳”。
◆肩痛位于肩关节后面者,病位归属于太阳经。 因为手太阳经“上循臑后廉,出肩解,绕肩胛, 交肩 上”,手太阳经筋上结于腋下,“其支者, 后走腋后廉,上绕肩 胛”
◆耳病多属于少阳经和肾,因为手足少阳经入
于耳中,肾开窍于耳;口腔病多属于阳明经和 脾,因为手足阳明经入于齿中,脾开窍于口; 鼻病多属于阳明经和肺,因为手足阳明经循行 于鼻旁,肺开窍于鼻。
二、从肢体活动障碍确定病位归经
◇颈项痛,前后活动障碍者病位在太阳经和 督脉; ◇颈项痛,左右转动受限者病位于少阳经; ◇肩关节痛,上肢后伸障碍,肩前部疼痛加 重,病位于太阴经; ◇肩关节外侧痛,病位于阳明经和少阳经; ◇肩关节后面痛,病位于太阳经。
一、祛风止痛法(穴位)
◇风池穴:是足少阳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
脉在循行中与手足六阳经、阳跷脉、督脉等八条 阳经联系,有调节诸阳的作用。风池对感受风寒、 风热、风湿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症,如头痛、 颈项痛、肩背痛、落枕、肩臂痛,腰背痛、行痹 等都有良好疗效。
临床上如颈椎病、落枕,肩周炎、上肢关 节痛配合曲池、后溪;全身痛配以合谷、 太冲;胸椎、腰椎、骶椎引起的疼痛配合 委中、承山等穴;肝内风引起的关节、肌 肉拘紧疼痛,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 灭”的原则,配三阴交、太冲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