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的形态
煤矿地质学5煤、煤层、煤系、煤田
![煤矿地质学5煤、煤层、煤系、煤田](https://img.taocdn.com/s3/m/e8ab83741711cc7931b716cf.png)
煤级
HM1 HM2
CY
QM
FM
JM
SM
PM
WY3
WY2
WY1
Vdaf% 65~55
55~4 48~4 40~3 36~2 28~18 20~14 16~10 10~6.5 6.5~3.5 <3.5 8 0 6 6
4.固定碳(C):煤中有机质分解后的不挥
发物质。
凸处则薄;③在煤层与底板岩石接触的界面上,可以看到
煤层被底板截断的现象,以及上下煤分层呈超覆关系。
第一节 煤
• 一、煤的形成 • (一)成煤的原始物质 • 植物:低等植物:菌类和藻类低等生物最 后形成腐泥煤。 • 高等植物:形成腐植煤 • (二)煤的形成过程 • 植物从死亡及其遗体堆积到转变成煤的一 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分为两个 阶段
• 1.腐泥化及泥炭化作用阶段
对象:菌藻类低等植物
• 2)丝炭 • 外观像木炭,颜色黑灰色或深灰色,具明显的 纤维状结构和丝绢状光泽。丝炭疏松多孔、质轻 性脆易碎、能染指。丝炭的胞腔有时被矿物质充 填,称矿化丝炭,坚硬而致密,密度大。 在煤层 中,丝炭常呈扁平的透镜体沿煤层的层面分布, 厚度多为1~毫米至几毫米,有时能形成不连续的 薄层。个别地区,丝炭层的厚度可达几十厘米甚 至几米。 • 3)亮煤 • 亮煤的光泽仅次于镜煤,一般呈黑色,较脆易 碎,但断面比较平坦。亮煤的均一程度不如镜煤, 表面隐约可见微细的层理。较纯净的亮煤有时也 可见内生裂隙,但不如镜煤发育。在煤层中,亮 煤是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常呈较厚的分层, 有时甚至组成整个煤层。
• 4)暗煤 • 暗煤的光泽暗淡,一般呈灰黑色,致密坚硬、韧性好, 不易破碎,断面比较粗糙,一般无内生裂隙。在煤层中, 暗煤是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常呈厚薄不等的分层,也可 组成整个煤层。
煤层地质构造分类
![煤层地质构造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eebc0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d.png)
煤层地质构造分类煤层地质构造是指地质构造对煤层分布、厚度、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根据形成煤层的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将煤层地质构造分为断陷、褶皱和背斜三类。
一、断陷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断陷是指地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由于地壳内部发生断裂而产生的地形凹陷。
断陷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特点是煤层沉积在断陷盆地内。
断陷盆地是由断陷构造形成的地形凹陷,是煤层的主要分布区域。
断陷盆地内的煤层一般是具有较大的厚度和面积的。
断陷盆地内的煤层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二、褶皱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褶皱是指地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由于地壳的压力作用而发生的地层的折叠变形。
褶皱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特点是煤层发生了褶曲变形。
褶皱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通常呈现出褶皱带的分布特点。
褶皱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相同方向和形态的褶皱构造线的集合体。
褶皱带内的煤层呈现出波浪状的形态,具有较大的厚度变化和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褶皱带内的煤层通常分为背斜部分和褶皱部分,背斜部分煤层厚度较大,褶皱部分煤层厚度较小。
三、背斜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背斜是指地壳在构造运动作用下,由于地壳的挤压作用而产生的地层上部隆起的地形。
背斜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特点是煤层发生了抬升变形。
背斜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通常呈现出背斜带的分布特点。
背斜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相同方向和形态的背斜构造线的集合体。
背斜带内的煤层呈现出上部隆起、下部下陷的形态,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分布较不均匀。
背斜带内的煤层通常分为上背斜部分和下背斜部分,上背斜部分煤层厚度较大,下背斜部分煤层厚度较小。
在实际矿山开采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煤层地质构造特点采取相应的开采方法。
对于断陷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可以采取边陷和块状采矿方法。
边陷采矿方法是指在断陷盆地边缘开采,逐步向内推进。
块状采矿方法是指将断陷盆地划分为若干个块状区域,分块进行开采。
对于褶皱形成的煤层地质构造,可以采取顺层和逆层采矿方法。
顺层采矿方法是指按照褶皱带的展布方向进行开采,沿着煤层的走向进行开采。
第三节 煤层的赋存条件
![第三节 煤层的赋存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2d30f17fd5360cbb1adb08.png)
煤层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岩石夹层(夹矸),将煤层分为简单结构煤层 和复杂结构煤层
1)伪顶 : 直接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 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炭质泥岩或泥岩 。
2)直接顶 :覆盖在伪顶或煤层(无伪 顶时)之上,采煤时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 的数米厚的粉砂岩、页岩、泥岩。
3)基本顶(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 (因为有些煤层无伪顶或无直接顶)之上,采 煤后不易自行垮落,厚度及强度大,只发生变 形的粗砂岩、砾岩或石灰岩,。
2. 底板 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分为二种: 1)直接底 直接位于煤层之下,强度较低, 几十厘米厚的富含植物根化石泥岩和泥质页岩。
遇水膨胀,会引起底鼓现象,破坏巷道,影响运输。
2)基本底( 老底) 位于直接底之下, 比直接底坚固,厚度较大的砂砾岩,石灰岩。
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
对采掘巷道、采面的维护和正常生产循环影响 很大。如果顶板松软,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一)煤层的埋藏特征 1、煤层的赋存条件 2、煤层顶底板
煤层的赋存条件 (一)、煤层形态——层状、似层状、不规则状
煤层成层状,层位连续,厚度变化有一定规律。
煤层层位有一定连续性或连续性不明显,厚度变化大。
(二)、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板
基本顶(老顶)
直接顶
伪顶
煤层底板
直接底 基本底(老底)
1. 顶板 位于煤层的上覆岩层。顶板分为三种:
1.3-3.5m 中厚煤层 3.5-8.0m 厚煤层
>8m
特厚煤层
按倾角分
<8°
近水平煤层
8° - 25° 缓倾斜煤层
25° -45° 倾斜煤层
>45° 急倾斜煤层
6-含煤沉积体系
![6-含煤沉积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9e0083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0.png)
2024/8/2
23
湖北早二叠世梁水组煤层形态
2024/8/2
24
A
B A′
A′ A
B
B′
+140 +130 +120 +110 +100 B ′
(a)
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图示
(a)-平面图;(b)、(c)-剖面图 1-泥岩;2-砂岩;3-砾岩;4-巷道;5-煤层底板等高线
(b)
1 3 110 5
后生变化:
指泥炭层被新的沉积物覆盖以后,由于构造变动、河流 冲蚀等后期地质作用所引起的煤层形态和煤 层厚度的变化。
2024/8/2
22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
特征:“顶平底不平”; 往往在含煤岩系的底部或下部的煤层 煤厚变化极不规则;基底古地形低洼处煤层增厚,向突起部位 尖灭变薄,呈现超覆样式;煤层及夹石层的层理与顶板岩层平 行,在底板隆起处可见煤分层及夹石层被隔开而不连续。
(c) 2 4
2024/8/2图 4-3 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
25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2、地壳不均衡沉降:
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聚煤拗陷基底沉降速度往往不平 衡,这种差异性(同沉积褶皱、同沉积断裂,以及差异小振 荡运动等)可导致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在沉降速度与植 物遗体堆积速度近于一致的地段,形成较厚的煤层;其它地 段煤厚较薄。
2024/8/2
29
六、煤层厚度及其变化
另外,按照国家目前有关政策,根据煤种、产状、开采方法和不 同地区的资源情况等,所规定的可采厚度的下限标准,称为最低可 采厚度。这个标准在各个国家往往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 时期也可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煤的需要情况而有所变动。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6b52d7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13.png)
走向地层还表现为地层重复或缺失。
化开采更为困难。
煤层的空间形态及展布方向用产状要素
二、地质构造
• 原始沉积的煤(岩)层,由于后来地质变迁、地壳运动而造成岩层空 间形态个产状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称为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 • 单斜构造 • 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一个井田)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叫单
2)煤层的底板。
• 煤层的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 如图2-1b所示。
• a-煤层顶板;b-煤层底板 • 1-中粒砂岩;2-砂质页岩;3-炭质页
岩;4-煤;5-粘土岩;6-粉砂岩
• (1)直接底――以富含炭质的粘土岩最为常见, 厚度一般几十厘米。如果直接底的岩性是遇水后 膨胀粘土岩,则可造成巷道底板隆起(底鼓)现 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于支护,重者使巷道遭受 破坏。
着一个面,而是沿着一个破碎带发生时,这个带称为断层破碎带。②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即断层面在地面的出露线。它大致反映断层的延伸方 向。 • ③交面线。断层面与煤层底板面的交线。 • ④断盘。被断层面分开的两侧岩块。若断层面是倾斜面的,根据岩块与断层 面的相对关系,分为上盘和下盘。上盘位于断层面上方;下盘位于断层面下 方。 • ⑤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未错开前的某点,错动后分裂为两点, 分别在两个盘上,测得两点的实际距离称总断距。 • ⑥落差。断层两盘上对应点的铅直断距,如图2-7所示。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6f94c040740be1e650e9afb.png)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单斜构造 在一定范围内,一套岩层大致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并 且倾角变化不大的煤岩层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叫单斜构造。 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单斜构造往往是其它构造的一部分, 如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描述单斜构造空间位置和形 态最常用的方法是煤岩层的产状要素。 2.褶皱构造 岩层受地壳运动的作用,被挤压的弯弯曲曲,但仍 保持着连续完整性,岩层的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褶 皱构造是岩层柔性变形的结果。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褶 曲,褶曲是褶皱构造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类型, 即背斜和向斜,背斜和向斜往往是相间存在的。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节理对煤矿安全与生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影响爆破效果和劳动生产率。由于节理的存在,在爆破时,会使大量的
爆生气体漏掉,影响爆破效果。在打眼时,如果用一字花钻头,很容易出现卡 钎子的现象,影响劳动生产率。为减小节理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可改用十字花 钻头,并使打眼的方向与主要的节理面尽可能地形成最大夹角。 ②使顶板破碎,容易引发冒顶事故。由于节理对顶板岩层的切割破坏,使 顶板岩层的整体性变差,强度降低,易于发生冒落,不利于顶板管理。因此, 当顶板节理发育时,应考虑适当缩小控顶面积和防顶步距。 ③使工作面淋水增大,恶化生产条件。由于节理的发育,使工作面的淋水 明显增大,恶化生产条件。同时,由于淋水可减小岩层断裂面间的摩擦力,容 易引起片帮和冒顶。此外,节理还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有时可引起水灾。 ④影响工作面的布置。当节理面与工作面平行时,工作面很容易发生片帮事 故。若顶板岩层主要节理面与工作面平行或节理发育时,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给顶板管理造成困难。因此应严禁空顶作业。 ⑤容易引发瓦斯事故。节理发育地段是瓦斯涌出的良好通道和积聚的良好场 所。
1.1.31.1.3煤层厚度和形态
![1.1.31.1.3煤层厚度和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46a4acc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7.png)
连续程度和 可采面积与不 可采面积之比
层状 似层状 不规则状 马尾状
二、煤层形态
层状
煤层连续,厚度变 化不大,煤层全部 或绝大部分可采。
层状煤层
层状
二、煤层形态
似层状
似层状煤层:可分为藕节状、串珠状和瓜藤状。
藕节状
可采厚度面积 > 不可采厚度面积
串珠状
可采厚度面积 ≈ 不可采厚度面积
瓜藤状
可采厚度面积 < 不可采厚度面积
二、煤层形态
不规则状
不规则状煤层:可分为鸡窝状煤层和扁豆状煤层。
鸡窝状
可采煤体面积小于 不可采面积
扁豆状
可采煤体的规模较小, 一般不具单独开采价值
二、煤层形态
马尾状
马尾状煤层:煤层分岔以至尖灭,形似马尾,其厚由厚变薄直至完全消失。
马尾状
可采煤体面积与不 可采面积变化大
煤层厚度和形态
一、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指煤层顶、底板岩层 之间的垂直距离。
一、煤层厚度
我国煤的最低可采厚度
煤类
炼焦 用煤
长焰煤、 不粘煤、 弱粘煤、
贫煤
无 烟 褐煤 煤
< 250 ≥0.7
≥0.8 ≥1.5
煤层 厚度m
井倾 采角
250~450
≥0.6
>0.6 ≥1.3
露天开采
≥1.0
≥1.5
一、煤层厚度
煤层的厚度差别很大,薄者仅数厘米,俗称煤线;厚者超过百米以上。
煤层厚度 分类
极薄煤层:0.3~0.5m 薄煤层:煤厚0.51~1. 30m 中厚煤层:煤厚1.31~3.50m 厚煤层:煤厚3.51~8.0m 巨厚煤层:大于8.0m
二、煤层形态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培训课件ppt(41页)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培训课件ppt(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cb42ff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a.png)
1、爆破采煤工艺方式(炮采工艺方式) 解放后至60年代初 2、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 3、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方式 70年代中期以来
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1.工作面的布置 (1)落煤、装煤——由滚筒采煤机来
完成。
(2)运输——由可弯曲的刮板输送机 运煤。
3)倾角:煤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顶板:1)伪顶
2)直接顶(顶板管理的重点)
3)基本顶
底板:1)直接底
2)老底
按煤层的厚度分:
1)薄煤层,厚度<1.3m 2)中厚煤层,厚度1.3m-3.5m 3)厚煤层,厚度>3.5m 按煤层倾角分:
1)近水平煤层,倾角<8° 2)缓倾斜煤层,倾角8°-25° 3)倾斜煤层,倾角25°-45° 4)急倾斜煤层,倾角>45°
排矸系统 运煤系统 材料运输系统
一 、采煤方法及其分类 (一)基本概念
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 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的总称。
采煤方法包括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 (二)采煤方法的分类 1.壁式体系采煤法 2.柱式体系采煤法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 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中间岩石新 两边岩石老)
背斜: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降低的方向。
(中间岩石老 两边岩石新)
断层要素: 1、 断层面 2、 断盘 3、 断层线 4、 断距 断层分类: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会两个以上的回采 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如采区上(下)山、 采区车场、采区煤仓、采区石门等。
回采巷道:为一个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如区段上、下平巷和开切眼等。
2012年采煤高级工复习题
![2012年采煤高级工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aa2228dd36a32d7375811a.png)
高级采煤工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岩石坚固程度是指岩石 C 难易程度。
A.变形B.弯曲C.破碎D.压密。
2.煤层的形态可分为层状、似层状和非层状三类。
煤层大多呈 A 。
A.层状B.似层状C.非层状D.鸡窝状3.急倾斜煤层是指倾角大于 D 煤层。
A.50°B.25°C.35°D.45°4.影响煤矿生产和安全最重要的地质条件,也是岩体失稳的重要地质因素是 B 。
A.采煤技术B.矿井地质构造C.煤层的产状要素D.煤的自然性5.断层的下盘相对上升,上盘相对下降,称为 A 断层。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走向断层6.煤炭在地下是呈 C 埋藏的。
A.条状B.块状C.层状D.柱状7.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等于或小于8米时叫 C 顶板。
A.稳定B.中等稳定C.不稳定D. 极不稳定8.进行井巷开拓及临时支护的作业叫 B 。
A.巷道开拓B.井巷掘进C.巷道开掘D.回采巷道9.细砂岩是由颗粒直径 A 的碎硝物质构成的沉积岩。
A.0.1~0.25mmB.0.05~0.1mmC.0.01~0.05mmD. 0.09~0.5mm10.地下开采缓倾斜煤层的倾角是 A .A.8°~25°B.4°~35°C.0°~25°D. 0°~45°11.采煤工作面的再生顶板一般需要 C 的时间压实胶结而形成。
A.2年B.1年C.4~6个月D.1个月12.采煤工作面允许最大风速不得大于 A 米/每秒。
A.4B.3C.2.D.113.生产矿井采煤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A 。
A.26°B.24°C.22°D.12°14.煤矿习惯把 C 叫矿井瓦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D.硫化氢15.空气中含氧量低于 C 时瓦斯不能爆炸。
A.10%B.11%C.12%D.10%16.煤炭自燃是在 C 条件下发生。
《采煤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三
![《采煤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三](https://img.taocdn.com/s3/m/cf58fa4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5.png)
《采煤概论》重要知识点汇总三61.煤中的胶质层厚度胶质层厚度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煤样加热到一定温度,煤中有机质就开始分解软化,形成黏稠状胶质体的厚度。
胶质层厚度能反映煤的黏结性强弱,胶质层厚度越大,煤的黏结性越强,没有黏结性的煤,加热时不产生胶质体。
煤的胶质层厚度随着煤的变质程度增加有规律地变化。
变质程度很高或很低的煤,胶质层厚度很小或为零,即黏结性差或没有黏结性。
胶质层厚度是评价煤炼焦性能的指标,也是我国目前煤炭分类的指标之一。
62.煤中的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全部热量,称为煤的发热量,其单位为MJ/kg。
它对评价煤的燃烧价值有很重要的意义。
煤发热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煤中可燃元素(碳、氢)的含量,因而也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
一般来说,变质程度越高,发热量越大,但是,由于烟煤向无烟煤过渡时,氢的含量下降很快,并且氢燃烧时产生的发热量为碳的4倍,所以某些烟煤的发热量略高于无烟煤。
此外,煤发热量还受水分、灰分等因素的影响,灰分高、水分大时,发热量较低。
63.煤中的含矸率含矸率是指矿井开采出来的煤炭中大于50mm的矸石量占全部煤量的百分率。
64.煤的工业分类煤炭因其分类的目的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同。
按成煤原始物质和堆积环境的不同分类,称为煤的成因分类;按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的不同分类,称为煤的科学分类;按煤的不同工艺性质和利用途径分类,则称为煤的工业分类。
煤的工业分类是指导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法规,是统计资源储量和评价煤炭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根本依据,也是反映国家在煤炭加工利用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指南。
65.煤的综合利用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65%以上。
它不仅是动力燃料,而且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煤的综合利用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将煤中的有用物质都充分、合理地应用起来,以提高煤的经济价值。
通过煤的综合利用,不但可以利用煤的热量,而且可从中取得宝贵的化工、医药、化肥等工业原料,大大提高煤的经济价值。
煤矿煤层特征及煤岩层对比分析
![煤矿煤层特征及煤岩层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25a59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d.png)
煤矿煤层特征及煤岩层对比分析建筑专家角度下的煤矿煤层特征及煤岩层对比分析提纲:1. 煤层特征的概述2. 煤层和岩层的对比分析3. 煤层的结构类型与组成分析4. 煤层的采掘难度与影响因素分析5. 煤层地质条件与建筑施工的相关性分析一、煤层特征的概述煤层是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其形成经过了植物体的化学和物理变化、泥化和岩石的深埋作用、地壳的变动和煤质的改变等多个过程。
因此,煤层具有如下特征:1. 煤层的构成主要是由有机质(如木材、腐殖质、贝壳等)和无机质(如泥质、沙子、灰泥等)形成;2. 煤层的色泽多样,可以呈黑色、棕色、灰色、银色、黄色、绿色、白色等;3. 煤层的密度较小、燃烧时热量高、燃烧后产生的粉尘污染程度大;4. 煤层具有层理性,即相邻的煤层形态和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5. 煤层的厚度各异,可从几毫米到几十米不等。
二、煤层和岩层的对比分析在矿山开采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煤层和岩层之间存在的对比关系。
对于建筑专家来说,需要了解其差异和联系,以便对地质条件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差异(1)构成不同:岩层由矿物质组成,而煤层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2)密度不同:岩层的密度普遍大于煤层。
(3)物理特性不同:岩层硬度大、稳定性好,而煤层硬度小、易破碎、易变形等。
2. 联系(1)地位相邻:在地下煤矿中,煤层往往与岩层相邻而存在,且二者的类型和分布存在相应规律。
(2)煤岩互相影响:在采掘的过程中,岩层破碎和掉落会影响煤层的采掘,而煤层的变形和塌陷又会引起岩层的破裂和拱形结构的形成。
三、煤层的结构类型与组成分析煤层的结构类型主要分为平行结构、微斜结构、重力坍塌结构、挂壁褶皱结构等多种类型。
结构类型的不同对于建筑施工的影响也不相同,需要逐一进行分析。
1. 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指煤层的岩层、煤层之间保持水平并且在空间分布中排列规整的一种结构类型。
该类型结构煤层的采掘比较简单,较少受到地质因素的限制。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9467f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2.png)
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煤矿地质构造特征指的是煤层地质构造特征,即煤矿地质矿体中有关地质构造的特征。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壳中各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构造性形态。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直接影响着煤层的分布、储量、赋存状态和煤层气的分布。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于煤矿的勘探、开采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浅谈煤矿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抗压性较好煤层是一种具有收敛性和延展性的岩石,其含水率较高,抗压性较好,不易发生破碎和破裂。
煤层有一定稳定性,不易受外界地质构造力量的破坏。
这种地质构造特征使得煤矿在开采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其稳定性,避免矿压、顶板塌落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煤层赋存形态多样煤矿地质构造的特征之一是煤层的赋存形态多样,煤层可以以块状、脉状、层状、褶皱状等形式存在。
地下煤层的赋存形态对于煤矿的采取方式和开采难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煤矿勘探和选矿的过程中,需要对煤层的赋存形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开采方式和方案。
三、煤层构造变化较大煤矿地质构造特征中,煤层的构造变化较大,地层断裂、褶皱、滑坡等现象频繁出现。
这些构造变化对于煤矿的地质勘探和开采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煤矿的地质灾害风险。
煤矿勘探、开采和安全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煤层构造变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
四、地质应力较大煤矿地质构造特征中,地质应力较大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地下煤层由于受到地壳运动和地球重力等外部力量的作用,往往处于高应力状态。
这种高应力状态对于煤矿的安全开采带来了挑战,需要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对地质应力的监测和控制,以避免因地质应力过大导致的矿灾事故的发生。
五、煤层气分布受地质构造影响较大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煤层气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煤层气是煤层中的一种气体资源,其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煤矿的气体防治和瓦斯抽采工作。
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对煤层气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煤层地质构造特征对于煤层气的寻找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煤矿开采基础知识
![煤矿开采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773464dcaaedd3382c4d320.png)
一、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
(一)煤田划分为井田
(二)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 矿井储量是指矿井范围内的煤炭埋藏量。
2 矿井设计年产量又称为矿井年生产能力, 是指矿井在一年内所能生产煤炭的数量
矿井分为特大、大、中、小四种类型
特大型矿井:指生产能力为300、400、500万t/a 及500万t/a以上的矿井;
井田划分
一、二、三、四—阶段;Ⅰ、Ⅱ、Ⅲ、Ⅳ、Ⅴ、Ⅵ— 采区;
1、2、3—区段煤矿开采基础知识;h—阶段斜长; H—水平高度 1、2、3、4、5—井田
图 一个开采水平开采上、下山两阶段;(倾角小于16度时) 1—主井;2—副井;3—阶段石门;4—阶段运输大巷
J1—上山阶段;J2—下山阶段;Ⅰ、Ⅱ—第一、第二水平
一类是矿井测量图;一类是矿井地质图。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一个矿井必备以下11种图纸
(1)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2)井上、下对照图; (3)巷道布置图; (4)采掘工程平面图; (5)通风系统图; (6)井下运输系统图;
(7)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 (8)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
• 急倾斜煤层 地下或露天开采时倾角在45° 以上的煤层。
二、矿井地质构造 (一)褶皱构造
(三)断裂构造
图 断层示意图 ac-垂直断距;bc-水平断距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
(四)冲蚀
(五)岩溶塌陷 (六)岩浆侵入
三、矿图
(一)矿图的种类
一个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 倾角大于16度时) 1—主井;2—副井;3—阶段石门;4—阶段运输大巷;
第二节 矿井开拓
在井田范围内,从地面开掘一系列的 井巷(开拓巷道)进入煤层,建立矿井提升、 运输、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 称为井田开拓
煤矿基础知识
![煤矿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ac30e7f25c52cc58bd6bed0.png)
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一、煤层埋藏特征⒈煤层顶、底板煤层顶板和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
1、)煤层的顶板。
通常把煤层上部一定范围内的岩层称为顶板。
按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垮落的难易程度不同,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如图2-1所示。
⑴伪顶。
伪顶是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厚度一般小于0.5m,常由炭质页岩等岩层所组成,采煤时,随着落煤而同时冒落。
⑵直接顶。
直接顶一般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由一层或几层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所组成,常在回柱或移架后而垮落。
⑶老顶。
老顶一般是位于直接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煤层没有直接顶时)的厚而坚硬的难以垮落的岩层,常由砂岩、砂砾岩、石灰岩等组成。
老顶不随直接顶垮落,能在采空区维持很大的悬露面积。
⒉)煤层的底板。
位于煤层下部一定距离的岩层称为底板。
底板岩层一般是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页岩、粘土岩或石灰岩等组成。
由于岩性和厚度等不同,在采煤过程中破裂、鼓起的情况也不一样,为此,把煤层底板岩石分为直接底和老底,如图2—2所示。
⑴直接底。
直接底是位于煤层下部与煤层直接接触的强度较低的岩层,通常由泥岩、页岩、粘土岩等岩层所组成,当直接底为松软岩石时,易发生底鼓和支柱陷入底板的情况。
在急倾斜煤层中,直接底还可能出现沿倾斜滑动的现象,造成巷道支护困难。
⑵老底。
老底位于直接底的下部,一般多为砂岩或粉砂岩,有的煤可能有石灰岩作煤层的老底。
⒉煤层形态与结构煤层的赋存状况由于受成煤时期的条件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层的形状、结构差别是很大的。
⑴煤层的形态。
煤层的形态同其他沉积岩一样,在地下通常是呈层状埋藏的,但也有类似层状和非层状的煤层,如图2—3所示。
因此,煤层的形状可分为层状、似层状和非层状3类。
层状煤层其层位有显著的连续性,厚度变化莫测有一定的规律;似层状煤层,形状像藕节、串珠或瓜藤等,层位有一定的连续性,厚度变化较大;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等,层位连续性不明显,常有大范围尖灭。
煤层
![煤层](https://img.taocdn.com/s3/m/e4bcc82558fb770bf78a55f6.png)
1、河流的后生剥蚀
煤层形成以后,煤层和含煤岩系常常遭受河流 的切剥蚀,对煤层的破坏作用可以达到很大的规模, 以致形成宽几十米、几百米,长数公里的薄煤带和 无煤带。
河 流 后 生 冲 刷
2、构造变动
特点:1、有煤被挤入顶、底板裂隙中;2、在 煤层的增厚、减薄带,煤的原始结构被破坏;3、煤 中灰分增高;4、煤层的增厚、减薄在平面上有一定 的方向性,厚—薄相间出现;5、挤压强烈之处,成 串珠状、藕节状。
不含夹石层者称为
简单结构煤层;
含有夹石层者则称为
复杂结构煤层。
(二)煤层的顶底板
在正常地层层序情况下,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 岩层,称为煤层底板;而煤层的直接上覆岩层,称 为煤层顶板。 伪顶:炭质泥岩、粘土岩等
煤层顶板 直接顶:泥岩、粉砂岩、细砂岩
老顶:中、粗粒砂岩、石灰岩
直接底:炭质泥岩
煤层底板
老底:粉砂岩、砂岩
第三节 煤 层
一、煤层的形成
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堆积起来,经泥炭 化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固体可燃有机矿产。 煤层是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层 状沉积岩体,形成的煤层可以赋存于各种不 同的沉积序列。
2古植物—— 物质基础古气候—— 生长与保存
古地理—— 埋藏场所
古构造—— 控制因素
补偿关系:
(1)沼泽水 面上升(地壳下 降)速度大于植 物堆积加厚(沉 积物输入)速度 时,称为不足补 偿或欠补偿。
山东煤田 煤层分岔
煤层分岔类型
2、泥炭沼泽基底不平
顶板界面却比较平整,即“顶平底不平”。 (2)往往在含煤岩系的底部或下部的煤层煤 厚变化极为不规则。 (3)基底古地形低 洼处煤层增厚,向突 起部位尖灭变薄。其 分层和层理多为下伏 的基底岩层界面所截 切,呈现超覆样式。
煤层分类
![煤层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861a86c1ed9ad51f01df267.png)
生产部门根据煤层的赋有条件及开采上的一些特点,经常采用的分类是:
1.按煤层的厚度分为五类:煤层厚度由0.3~0.5 米为极薄煤层,0.5~1.3 米为薄煤层,1.3~3.5 米为中厚煤层,3.5~8.0 米为厚煤层,大于8.0 米为特厚煤层。
2.按煤层的结构(煤层中有无夹石)分为两类:简单结构煤层——没有夹石层的煤层,复杂结构煤层——夹有一至数层夹石层的煤层,有的特厚煤层中夹石多这几十到百余层。
3.按煤层的稳定性,即根据煤层厚度在井田范围内的变化幅度,煤层结构和煤质等因素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分为四类: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在井田范围内均大于最低可采标准,厚度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但在井田范围内大部分可采,仅局部为不可采,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在井田范围内经常出现煤层的分叉、尖灭,增厚、变薄等现象,有相当面积的不可采区,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常呈鸡窝状的透镜体,井田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仅局部可采。
4.按煤层的形态分为三类:层状煤层——煤层厚度稳定,无明显变化,呈层状。
似层状煤层——包括藕节状煤层,其可采面积大于不可采面积,串珠状煤层,其可采面积与不可采面积大致相近,可采部分煤体的分布尚密集,瓜藤状煤层其可采面积小于不可采面积,可采部分煤体的分布较稀散。
非层状煤层——包括鸡窝状煤层,其可采煤体的规模较大,一般具有开采价值,扁豆状煤层,其可采煤体的规模较小,一般无单独开采的价值。
5.按煤层的产状分为四类:煤层倾角小于5°的为近水平煤层,5°~25°的为缓倾斜煤层,25°~45°的为倾斜煤层,大于45°的为急倾斜煤层,习惯上把倾角大于60 °的急倾斜煤层称为立槽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钻进的浅型钻,其钻进xx多在
100m之内,用以勘察埋深较浅的矿体。80均方差:
是数理统计中反映中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参数。
81矿体变化程度的数学表征方法:1.均方差和变化系数。2.二级差平均数与变化指序渐进,全面研究,综合评价,经济合理,当拥水量大而无法用浅井勘探时,可采用
矿产勘察阶段的划分:
水泵,柴油机或电动机,钻杆及套管等,82含矿率:
它是指工业矿化地段的长度,钻进深度300~1000m,用以勘察深度较面积和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83矿产预测的基本准则:1.最小风险,最大的矿体,可垂直钻进,也可倾斜钻进,或体积的比值。
57矿产资源分为3类:
储量,基础储量,在矿产勘察的不同阶段均可使用但较多
85地质编录的要求:1.编录及时,否则会忘记,风化或掩埋。2.准确全面,真实可靠,完整形象,字迹清晰。3.系统统一。
4.重点凸出。
86RQD值=大于10cm长的岩芯总长度/钻探岩芯长度×100%
影响RQD值得因素:1.钻机的种类。2.取芯器材。3.钻探技术。4.冲洗液种类。
87矿体地质:
是以矿体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性,目的在于阐明矿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勘查方法及矿床的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同一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并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的区域50煤层厚度:1)总厚度2有益厚度3)可采厚度4)最低可采厚度(薄:0.5~13m中厚1.3~3.5m厚3.5~8m巨厚>8m)51煤层稳定性1)稳定2)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
52矿产勘查的基本任务:
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的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7)竖井:
是直地表具xx和断面都较大
的垂直向下掘进的坑道8)斜井:
是地表
有直接出口的倾斜坑道9)暗井:
在地表
设有直接出口的垂直或倾斜的坑道、
65钻探工程:
是通过钻探机械向地下钻
进钻孔,从中取出岩心借以了解深部地质
构造及矿体的赋存变化规律,其钻进深度是在详查及勘探阶段使用。在普查阶段也
可不知少量普查验证钻孔
利用标志层,顶地板特征,古生物岩性岩相,旋回结构2)根据煤层本身特点进行对比:
煤层厚度,夹矸,煤层结构,煤质,煤层间距离
46煤系:
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没形成的,在成瘾上密切相关的,含有煤层后炭质岩层的沉积岩层系列
47含煤岩系类型:
xx型,进海型,内陆型
48含煤岩系旋回结构:
一套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和岩相,在垂直剖面上有规律交替1)粒度旋回2)岩相旋回49煤田:
种途径
59划分矿床勘察的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矿体规模的大小,主矿体形态的变化程
度,主矿体厚度稳定性,矿体受构造岩脉
影响程度以及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
xx均匀程度
60矿产勘察类型确定的原则:
追求最佳
勘察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
矿体为主的原则允许过度的原则,在实践
中并即使xx的原则。
61根据矿产勘察技术方法的原理可以分
触带,岩性发生重大变化处的溪流冲积层
xx取样。
21浅坑法运用一点多坑的方式几星采
样。
22重砂成果图表示方法:
圈式法,符号
法,带式法等值线法
23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的多解性一直是影
响地质矿产勘查效果的重要因素。
24矿产预测是在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建
立矿床成矿模式,以地质物探化探遥
感等地质信息为依据,建立找矿模式,依
实可行的找矿模式3)总结成矿规律,在
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预测
准则4)依据预测准则实施预测5)对筛选
出的重点找矿靶区提出工作意见进一步
进行验证评价
69矿体的变化程度:
一般是指矿体标志
值得相对变化幅度,变化速度。
70矿体变化程度的研究:
直接影响矿床
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技术方法的选择,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以及矿体的圈定方
三种途径。
15矿床勘查类型:
将相识特点的矿床加
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16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体规模的大小,主矿体形态的变化程度,
主矿体厚度稳定性,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
响程度及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布均
匀程度等。
17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原则:1追求最佳
勘查效益2从实际出发3以主矿体为主4
5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1地质观察研
究法2勘查统计分析法3勘查模型类比法
4技术经济评价法
6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3全面研究原则4综合评
价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
7矿产勘查工作一般分为预查普查详
查勘探
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主要是地质可
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
9编号对应的意义:
第一位数字表示经济
预查,普查,详查。浅钻,浅钻在矿点检查及物探化探异常验
勘探
55煤层地板等高线图:
表示煤层底界面
标高等值线的水平投影图
56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主要是:
地质
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证时经常使用2)岩心钻:
是机械回转钻,标。3.含矿系数或含矿率。4。矿化强度备有以整套的机械设备,如钻塔,钻机,指数。5.矿体边界模数。
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
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
的。第二位数字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
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三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
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
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10矿业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
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的区域和期限
26矿体地质研究的中心:
矿体变化性,
它包括变化性质,变化程度,变化因素
27瓦尔特定律:
全部侧向上可追溯的非
火山成因的xx成绩的岩石,底层单位,
都必须是穿时的,--相与相之间的关系—
时间界面与岩相界面之间的关系
28穿时:
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底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
29岩石地层划分方法:1岩性与岩石组合
xx煤带内煤或煤层更为xx集的部位
43煤层结构:
指煤层有无夹矸存在1)简单结构2)复杂结构
44煤层的冲刷:
煤层在形成过程中或形成之后,因河流海浪等流水的冲蚀或冰川作用遭到局部或全部的破坏45煤层对比:
根据煤层本身特征或含煤地层中各种标志确定露头或专控内各个煤层的相应关系1)根据煤岩系的特点进行对比:
内,进行矿产资源勘察或开采等一系列经
济活动的权力。矿业权包括:
矿权,采矿
权,探矿权。采矿权是指采矿人在依法取
得的采矿xx规定的范围和期限内,开
采矿产资源的权力。
11富煤中心:
xx煤带内煤或煤层更为xx
集的部位。
13矿业权评估的目的是为矿业权交易或
其他市场经济行为提供为矿业权定价的
参考意见或依据。
14矿业权评估主要有收益,成本和市场
法和圈定结果的可靠性。
71矿体的变化性质:
一般可理解为某标
志在矿体不同空间位置上相互之间的联
系特点与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72矿体变化性质的数学表征方法:1.统计
分布曲线法。2.自然分布曲线及变化性指
数法。3.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法。4.变异
函数曲线分析法。
73统计分布曲线法:
它的实质是反映矿
体某个标志不同数值的数量分布或频率
1
产普查勘探学。
2矿产勘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矿产分
析,矿产勘查和矿产评价三个基本方面
3矿产勘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研
究,统计分析,模型类比和综合评价。
4可以把矿产勘查学概括为:
以地质科学
为基础,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本方法,以
各种工程技术方法为手段,以提高矿产勘
查的地质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
应用地质学。
据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建立切实可行的
矿产预测准则,对预测区域内的潜在矿产
资源做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段和优选
成矿靶区,并提出进一步的找矿部署意
见。
25矿体地质是以矿体为研究对象,其基
本任务是研究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性,目
的在于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特征或
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勘查方法及矿床的
工业评价提供依据。
66影响勘察技术方法选择的因素1)勘察
工程阶段2)工作区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
特征,3)工作区自然地理条件等
67矿产预测:
是在成矿地质理论指导下,
建立矿床成矿模式,以地质:
物探,化探,
遥感地质等信息作为依据,建立找矿模式
68矿产预测:
的主要任务有1)充分研究
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地质因素2)系统的
研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信息标志提出切
砂方法。
20重砂法测量采用的水系法点的布置原
则:1xx稀,xx密,同一条水流上流
密下流稀,越近源头,取样密度越大2
河床坡度大,跌水崖发育,流速大流量小
的溪流应密,反之应较稀。3主干溪流的
两侧支沟发育且对称性好,取样点可放
稀,反之xx4垂直岩石层主要走向的溪
流应密,平行岩石层主要走向的溪流可放
稀5对矿化,围岩蚀变发育地段,岩体接
些层段,并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组煤层
36后生冲刷:
泥炭层顶板沉积后,河流冰川等的活动对泥炭层的冲刷。
37中国聚煤期:1华北聚煤期2东北侏罗白垩3西北侏罗纪4华南二叠纪5台湾新进纪6西藏滇西二叠新进纪。
38煤田;1暴露式半暴露式隐伏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