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ETAP接地网的计算

WORD版-ETAP接地网的计算
WORD版-ETAP接地网的计算

接地网的计算

一、关于接地网的基本知识。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保护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接地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将电气装置、设施该接地部分经接地装置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接地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两部分组成。

埋入地中并且与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把电气装设施该接地部分经接地体连接起来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又分为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兼作接地体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非可燃气体或液体的金属管道、建筑物中的钢筋、电缆外皮、电杆基础上的避雷线和中性线等都是自然接地体;为满足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而专门埋设的接地体称为人工接地体。我们所研究的接地网就是一种人工接地体,接地网由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接地网的材料一般有钢管、角钢、圆钢、扁钢和铜带,接地网祈祷的作用有泻放电流和均压作用。

不同形状接地体周围土壤电位分布演示。

电流经接地体流入大地,在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接地体和大地零电位点间的电压称为接地装置的对地电压(或对地电位)。接地线电阻和接地体的对地电阻(电流自接地体向外散流所遇到的电阻,又称散流电阻或扩散电阻)之和成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线电阻基本上很小,所以可以认为接地电阻就等于扩散电阻。接地电阻数值上等于对地电位与从接地体流入大地电流的比值。按流过接地体的电流是工频电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按流过接地体的电流是冲击电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和土壤电阻率、接地体规格有关。所以改变接触电阻的主要手段就是改变土壤电阻率和改变接地体敷设。土壤的电阻率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中导电离子的浓度和水分含量。干燥的土壤是不导电的,有时候为了降低土壤电阻率还会采用降阻济。

评估接地网是否满足要求的指标除了接地电阻和对地电位外,还有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人站在地面上里设备水平距离0.8米处手触到设备外壳、构架离地面1.8米处,加于人手与脚之间的电压称为接触电压;人在分布电位区域中沿散流方向行走,步距为

0.8米时两脚间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在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中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应

满足:

;

.

上式中t表示接地短路电流持续时间,采用主保护动作时间和相应短路器的动作时间。在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里发生单相故障时不会立即切除故障,因此不存在t,对应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应满足:

一个接地网只有一个接地电阻,通过接地网入地的电流不同对地电位也不同,对于同一个接地网和同一个入地电流接地网表面个点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都与同,通常只需要最大的点不超过允许值。

不同形状接地体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

单根垂直接地体:欧姆;

d——垂直接地体外径

不同形状的水平接地体:欧姆;

L——接地体总长度

h——水平接地体埋设的深度

d——水平接地体外径或等效外径

A——水平接地体形状系数,不同形状对应不同的A值

接地网:欧姆

S——接地网总面积;

L——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总长度

h——水平接地体埋设的深度

d——水平接地体外径或等效外径

二、ETAP接地网算法,IEEE Std 80-2000标准算法。

1、经接地网入地的电流计算。

——故障电流经接地网入地系数;

——未来发展系数;

——故障电流由用户指定或来自短路计算。

2、土壤建模

在不同深度和用不同方法测量得到的土壤电阻率可能不同,计算时用平均值。

3、人体允许的最大接触电压和最大跨步电压。

(1)人体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电流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在0.03—3.0S间它们的关系式为:

是一常数,0.03S<<3.0S时,

人体重为50kg时,K=0.116;人体重为70kg时,K=0.157。

(2)人脚与地面的接触电阻:

——土壤接触电阻率;

——人脚等效直径,一般取0.08m。

(3)人体电阻:。

(4)人体允许的最大接触电压计算:

图1 接触电压示意图

当人去触摸设备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人体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时,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就是人体允许的最大接触电压。这时候人的两脚都着地,相当于两脚和地的接触电阻并联,人体实际与地面的接触电阻为/2。

图2 接触电压示意电路图

计算公式:

(5)人体允许的最大跨步电压计算。

下图是一幅跨步电压示意图:

图3 垮步电压示意图

当人在接地网上表地面行走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人体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时,加在人两腿上的电压就是人体允许的最大跨步电压。这时候人的两脚都着地,相当于两脚和地的接触电阻串联,人体实际与地面的接触电阻为,电路图为:

图4 垮步电压示电路意图

计算公式为:

4、接地电阻计算

接地网总接地电阻:

水平接地网接地电阻;

所有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水平接地网和垂直接地体组的公共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

所有水平接地体的长度;

2a 水平接地体直径;

对于埋在h深度的,对于在表面的导体a;

A 水平接地网面积;

形状系数。

每根垂直接地体的长度;

2b 垂直接地体的直径;

水平接地体数目。

5、形状系数确定:方行为1,Y形为0。表格

6、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计算

接触电压:=;

跨步电压:=。

7、地面电位升(GPR)计算:

三、ETAP接地网模块应用

图5 编辑工具条图6 接地网与母线关联

打开ETAP软件,打开工程。在编辑模式下添加一个接地网元件,(如图5所示)。可以把元件和相关设备(母线)关联起来,直接把接地网元件放到相关设备(母线)上面就可以了。如果接地网和母线相关联,可以把母线的短路电流(单相接地故障的对称初始值)更新到接地网里,如果一个接地网和多条母线关联取短路电流最大一个。这样在接地网设计计算时就直接用这个短路电流计算,否则需要人工输入一个短路电流值。

选择接地网元件,右击,在弹出的菜单里选择“更新故障电流”。

图7 更新短路电流1

在跳出的“更新接地网短路电流”对话框里点击“确定”。

图8 更新短路电流2

这样就完成了把短路电流更新到了接地网编辑器里,供后面的计算用。双击接地网元件,进入ETAP接地网设计模块,开始设计接地网。对于一个没有编辑过的接地网,先跳出分析方法选择对话框,要求选择设计分析方法。如图9所示,有两中方法可以选,IEEE方法和有限元法。IEEE方法有三个计算:1确定好接地体计算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接地电阻和对地电压;2确定好垂直接地体优化水平接地体,计算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接地电阻和对地电压;3优化水平和垂直接地体,计算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接地电阻和对地电压。

图9 选择设计分析方法

选择IEEE方法在分析方法选择对话框里点击确定,打开接地网系统,界面如图10所示。界面的主要部分分为三个小窗口:三维视图窗口、剖面视图窗口、编辑和表面视图窗口。三维视图窗口可以从各个角度看接地网;剖面视图窗口可以查看接地网剖面和编辑土壤;编辑和表面视图窗口可以设计编辑接地网和看到表面试图。工具条里列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接地网布置形状。

图10 选择设计分析方法

从工具条中选择需要的接地网布置模式,添加到编辑和表面视图窗口。调整好大小后,双击它,打开编辑器对它进行编辑。在这里可以设置接地体的实际尺寸、深度、数量、成本和选择接地体材料。ETAP库里录入了一些常用接地体材料类型,选择了之后相应的材料参数从库里提取出来。

图11 IEEE水平接地体编辑器

图12 IEEE垂直接地体编辑器

接地体编辑好后,三维视图窗口和剖面视图窗口都会自动把接地体的相应视图添加上去。在剖面视图窗口双击,跳出土壤编辑器窗口,如图13所示。编辑土壤,土壤分三层,为每层土壤选择土壤类型和填写厚度。ETAP软件库里已经录入了一些常用的土壤类型及其电阻系数,选择好土壤类型后相应的电阻系数会从库里去出,如果哭里的数据数据不能满足需要可以手工填入。

图13 土壤编辑器

编辑好接地体和土壤后按下接地网分析按钮进入接地网分析模式,如图14所示。

图14 接地网分析模式

在接地网分析模式下,接地网分析工具条上面有分析案例工具条,如图15所示。软件默认有一个分析案例生成,如果需要多个分析案例时可以通过菜单栏的分析案例菜单新建和删除。如图16所示。

图15 分析案例工具条

图16 分析案例菜单

每一个分析案例都有一些不同的设置,这些设置在分析案例编辑器里完成。点击分析案例编辑器按钮,跳出分析案例编辑器,如图17所示。分析案例设置注意点:选项:选择用于计算的人体平均体重和填写环境温度。

更新:这只对于IEEE方法的优化算法有用,选择了更新把优化算法的计算结果(接地体设计方案)更新到接地体编辑器里。

故障持续时间:Ts—故障电流持续时间,电流消耗因子;Tc—故障电流持续时间,用于最小截面计算(接地体热稳定校验);Tf—冲击电流持续时间,用于计算可能出现的最大人体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三个一般都填一样的值。

接地短路电流:用户指定——人工指定一个值用于接地网计算;来自短路分析——把所关联的母线的单相接地电流初始有效值填到这里用于计算。

接地网电流因子:Sf——接地网的分流因子,通过接地网入地的故障电流占总故障电流的百分数。Cp——增长因子,考虑电网未来发展短路电流是目前短路电流的百分比。

图17 接地网分析案例编辑器

在接地网分析模式下,右边会出现接地网分析工具条。前三个按钮分别对应三中不同的计算方法,至上而下分别是:接地网计算、最优水平接地体数目、最优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数目,如图14所示。分析案例设置好后,点击有边的分析工具条,软件开始接地网计算,计算完成后都会给出响应的计算结果,如果是优化计算还有优化结果。

1、接地网计算:根据前面编辑的接地体、土壤计算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接地电阻、对地电位,以及允许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2、最优水平接地体数目:在前面编辑的土壤和垂直接地体的条件下,计算出最优化的水平接地体数目和在最优化的水平接地体数目情况下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接地电阻、对地电位。

3、最优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数目:在前面编辑的土壤条件下,计算出最优化的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数目和在这最优化情况下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接地电阻、对地电位。

图18 接地网计算结果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计算值是人在接地网区域内工作可能出现的最大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容许电压是人体允许承受的最大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值;GPR是接地体的绝对电位;Rg是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如果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计算值大于容许值,或接地网接地电阻超过相关规程中规定的值都会用红色在“报警&警告”里提示。

选择有限元法

设置跟IEEE方法相似,只是在计算方法上有所区别。有限元法确定定好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数目,计算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接地电阻和对地电位。有限元法没有优化算法。有限元法可以计算出整个接地网区域内的各点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值,并画出三维图,用不同颜色区分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级。

编辑接地体各参数与IEEE方法相同。

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介绍

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介绍 1 仪表测量法 在隔离变压器B的电源两端中,分别接上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如图1。当开关闭合后,用电流表测出线路的电流。用高内阻电压表测出接地极E与临时接地极P之间电阻RE的电位差V。最后用RE=V/I 公式计算出接地电阻值。 2 摇表测量法 测量前,首先将电位探测针P和电流探测针C分别插入地中,使它们与接地极E成一条直线,E、P、C三点间距离为20m。随后将E、P、C用专用导线接到摇表相应的接线柱上。测量时,以2r/s的速度摇动并对指示数逐渐进行调节,便可以直接从刻度盘上读出被测的接地电阻值。 3 万用表测量法 1)三角形测量法。在接地体E的3m处,分别插入临时接地极P和辅助接地极C,使它们之间的夹角为30°~60°,如图2。然后用高精确度的万用表分别测出REP、REC、RPC电阻。最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接地电阻值。 RE=1/2(REP+REC+RPC)。 2)直线测量法。在接地极E的3m和6m处,分别插入临时接地极P 和辅助接地极C,如图3。若用万用表测得:RE+RP=8Ω,RP+RC=10

Ω,RE+RC=6Ω,则可以用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方法,分别求出RE、RP、RC的接地电阻值。 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一、概述近些年来,国内多处变电站因雷击形成扩大事故,多数与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有关,接地网起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作用,当接地电阻过大则:发生接地故障时,使中性点电压偏移增大,可能使健全相和中性点电压过高,超过绝缘要求的水平而造成设备损坏。在雷击或雷电波袭击时,由于电流很大,会产生很高的残压,使附近的设备遭受到反击的威胁,并降低接地网本身保护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带电导体的耐雷水平,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损坏设备。同时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运行人员、变电检修人员人身安全;但由于土壤对接地装置具有腐蚀作用,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接地装置已有腐蚀,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定期监测;运行中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由于受系统流入地网电流的干扰以及试验引线线间的干扰,使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特别是大型接地网接地电阻很小(一般在0.5Ω以下),即使细微的干扰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对地网接地电阻测试不准确,不仅损坏设备,而且会造成诸如地网误改造等不必要的损失,结合我对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方法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二、接地电阻测试原理及方法: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时电流极要布置的尽量远,通常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应为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平行布线法),在土壤电阻率

接地网电阻计算公式

接地网电阻计算公式 三维方法设计变电站的接地电阻 陈光辉1 江建武2 (1 深圳市长科防雷技术有限公司,深圳) (2 深圳供电局变电部,深圳) 【摘要】用三维方法设计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可使接地电阻比传统设计更加准确,结合现有国内外接地新材料.新技术,新 工艺,可使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三维地网设计、新材料,新工艺施工。 前言 目前,由于征地等原因,变电所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小,有的GIS 室内型110kV 变电站占地面积仅有1500m2, 且大部分建在山上,这些地方往往电阻率很高,欲在这样的地方不扩网、不外引,在原地使其工频接地电阻达到 规程要求标准,用常规方法很难实现。我公司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三维方法设计,即A-T-N 方案,成功解决了 土壤电阻率300Ωm,占地面积为5000m2 情况下的接地电阻R≤0.5Ω的国家规定标准。 1 A 方案 用常规的方法实现工频接接地电阻RA,主要是用于解决地网的电位分布均匀,均衡最大值下的冲击电压,以 及降低水平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它可以利用工地的自然接地体,如建筑物、自来水管等来完成网格式接地网的接 地电阻,它是在不扩网、不外引、不使用任何降阻剂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工频接地阻抗值,计算公式采用部颁《交流 电气装置的接地》[1]有关规定的公式进行。 a e R a R 1 = (1) 1 3ln 0 0.2 L S S L a ? ?? ? ? ?? ? = ?(2) ?? ? ??= + + ? ? B

hd S L B S Re 5 9 ln 2 0.213 (1 ) π ρρ (3) S h B 1 4.6 1 + = (4) 式中:Ra—任意形状边缘闭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Ω); Re—等值(即等面积、等水平接地极总长度)方形接地网的接地电阻(Ω); S—接地网的总面积(m2); d—水平接地极的直径或等效直径(m); h—水平接地极的埋设深度(m); LO—-接地网的外缘边线总长度(m); L—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m)。 简化后的计算方法: S R a ′ = 0.5ρ(5) 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 S—地网面积(m2)。 上式公式中, a R 和土壤电阻率ρ成正比,和地网占地面积S 成反比。如果取p=300Ωm,欲达到R=0.5Ω面 积S 则必须达到90000m2。 在正方型接地网中,当网格数超过16 个时,基本(1)式=(5)式;当网格数少于16 个时,a R > R′a 。 日本川漱太朗公式为: ?? ? ?? ? + ? ′

在_Word_表格中怎样使用公式

在Word 表格中使用公式 您可以使用公式在表格中执行计算和逻辑比较。“公式”命令位于“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 当您打开包含公式的文档时,Word 中的公式会自动更新。您也可以手动更新公式结果。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更新公式结果部分。 Word 表格中的公式是一种域代码。有关域代码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另请参阅”部分。 本文内容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更新公式结果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示例:使用位置参数对表格中的数字进行求和 ?可用函数 ?在公式中使用书签名或单元格引用 RnCn 引用 A1 引用 在表格单元格中插入公式 1. 选择需要在其中放置结果的表格单元格。如果该单元格不为空,请删除其内容。 2. 在“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上的“数据”组中,单击“公式”。 3. 使用“公式”对话框创建公式。您可在“公式”框中键入公式,从“编号格式”列表中选择编 号格式,并使用“粘贴函数”和“粘贴书签”列表粘贴函数和书签。

更新公式结果 在Word 中,插入公式后,当包含公式的文档打开时,会计算公式的结果。 您也可以手动更新: ?一个或多个特定公式的结果 ?特定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的结果 ?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包括公式) 更新特定公式的结果 1. 选择要更新的公式。您可在选择公式时按住Ctrl 键,从而选择多个公式。 2. 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右键单击公式,然后单击“更新域”。 ?按F9。 更新表格中的所有公式结果 ?选择包含要更新的公式结果的表格,然后按F9。 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公式 此过程可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代码,而不仅仅是更新公式。 1. 按Ctrl+A。 2. 按F9。 锁定或取消锁定公式 您可以锁定公式以防止其结果更新,也可以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锁定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F11。 取消锁定已经锁定的公式选择公式,然后按Ctrl+Shift+F11。

潮流计算系统

潮流计算系统是根据电网的结构和参数以及系统的运行状态,运用负荷点吸收和电源点发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PQ节点)、电压控制点的电压幅值和有功功率(PV节点)、平衡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Vq节点)值,来计算电网中的功率、电压、电流的分布以及各元件的功率损耗、电压损耗的过程。 潮流计算主要用于研究系统运行中:负荷变化和网络结构改变会不会危及系统安全,系统各母线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系统各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过负荷,对可能出现的过负荷,事先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检验所提的规划方案是否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另外潮流计算是系统分析计算的基础,为稳定计算提供初始运行方式。短路计算也需要以不同的潮流方式做支持。 本系统可以很直观的将电网中的潮流流向,各元件的损耗在图形中显示出来,还可以输出全网损耗表、潮流计算结果表、各元件潮流损失明细表以及各种分析报表,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软件功能及特点 1. 软件功能实现智能化。 图形分层显示。只需输入变电站名称,变压器及母线名称自动生成,如有多台变压器,系统将自动给出其编号。 导线名称根据变电站名称自动生成;变电站内最高电压等级母线的颜色自动赋予该变电站;母线颜色自动赋予与其相连的导线。 图形中各设备的参数自动和图形保存在一起,方便在多台计算机上操作。图形从一台计算机复制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时,如果本系统数据库中没有某型号设备的名牌参数,系统自动从图形中提取该型号设备的名牌参数,并保存到本系统数据库中,保证计算能顺利进行。 变压器能够自动分辨与其三侧相连母线的电压等级。 根据导线和变压器开关、刀闸的开、闭状态,系统自动分析此设备是否带电并给出相应的状态,并用相应的颜色标识。 1.智能动态显示有功和无功的真实潮流流向。 2. 可实现大图的分页打印,可以把全网图、变电站结构图打印成册,打印效果精确细腻。 3. 元件库和程序分离,操作者可以根据习惯自行定义。 4. 增加单独绘制图形模板功能,可绘制出变电站、母线、间隔等结构图形模板,再次增加此类图形时,可直接从模板中提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 采用热点吸附技术。绘图时能够自动寻找热点并与其连接。 6.方便高效的图形输入平台,自动拓扑分析,图模自动转换。 7.可以输入名牌值、有名值或标幺值,也可以混合输入。 8.可以分片、分组进行计算,分片、分组显示计算结果潮流图,可通过打印机、绘图仪输出。 9.数据可以通过图形直接录入。也可以通过电子表格到入数据库。 10. 计算结果可以进行分压、分片、分组统计,可以得到变压器、导线、等元器件的详细损失情况。 11.各种输出报表均可导出Excel格式文件,方便进行数据的二次处理。 12.图形导航功能,便于整图的查找和定位。

电缆隧道接地电阻计算书

接地电阻计算书 一、垂直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 1.单根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 计算公式:() (1) 式中:R v ——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Ω); ——土壤电阻率(1000Ω?m); ——垂直接地极的长度(1.5m); d ——接地极的直径(0.03m)。 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R v=529.88(Ω) 2.间距为s的多根垂直接地极并联后的接地电阻计算: 计算公式: (2) 式中:R N——n根垂直接地极的并联接地电阻(Ω); ρ ——土壤电阻率(1000Ω?m); ι——垂直接地极的长度(1.5m); s ——接地极的间距(5m); n ——接地极的总根数(920); d ——接地极的直径(0.03m); 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R N=97.82(Ω) 二、水平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 计算公式:() 式中:R h——水平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Ω); ρ ——土壤电阻率(1000Ω?m);

L ——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4600m); h ——水平接地极的埋设深度(0.2m); d ——水平接地极的等效直径(0.02m); A——水平接地极的形状系数(1)。 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R h=0.81(Ω) 三、综合接地电阻计算: 计算公式: (3) 式中:——综合接地电阻(Ω); R N——垂直接地极的并联接地电阻(Ω); R h——水平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Ω); R Nh——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极之间的互阻(Ω),可根据公式(4)计算; (4) 式中:ρ ——土壤电阻率(1000Ω?m); ——垂直接地极的长度(1.5m); ——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4600m); 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 R Nh=0.60(Ω) Rz=0.81(Ω) 石墨基柔性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可用降阻效果系数带入进行计算:最终接地电阻为: =0.7×0.81=0.567(Ω)。

(完整word版)excel表格公式大全

1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0UNTIF(A:A,A2)>1,"重复","") 2 、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 、从输入的18 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 、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 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 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至U 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 —K57 ――求K2至U K56区域95? 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 =COUNTIF(K2:K56,">=90") —SUM(K57:K58)――求K2 到K56 区域90? 9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 单元格; (4) =COUNTIF(K2:K56,">=85") —SUM(K57:K59)――求K2 到K56 区域85-8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 单元格; (5) =COUNTIF(K2:K56,">=70") —SUM(K57:K60)――求K2 到K56 区域70-84.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 单元格; (6) =COUNTIF(K2:K56,">=60") —SUM(K57:K61)――求K2 到K56 区域60-69.5 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 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word表格嵌套公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word表格嵌套公式 篇一:word表格数值计算 8、如何利用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 ①1.求一列数据的和:将光标点到这列最下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框中就 是你要进行的运算。 =sum(aboVe)就表示对本列上面所有数据求和。 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 ②.求一行列数据的和: 将光标点到这行最右一格(准备放和数的格),在word 的主菜单条上,用鼠标点击“表格”→“公式”,屏墓出现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对话框中的公式(F)框中就是你要进行的运算。=sum(leFt)就表示对本行左边的所有数据求和。点击“确定”按钮,所求和数就填入你的表格。③.对一列或一行数据求平均数(average)等:

好。 思考:1.的和,公式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 杨斌雄写于1999/3/24 二、word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中规定:地质成果报告文字部分中的插表要采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不得采用超级链接的办法链接其它软件制作的表 格。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也要用表格命令直接制作。 习惯于使用excel的同志总觉得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太差。实际上对地质成果报告中不太复杂的表格,word表格的计算功能已完全够用,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1、word表格中的“单元格”概念 与excel一样,word表格在进行数据计算时也有“单元格”的概念,其每一个单元格也以a1、a2、b1、b2这种形式来表示。其中字母a、b、c、d等表示列号,数字1、2、3、4等表示号。只不过它在表的上边和左边没有象excel那样的明显指示。在进行复杂的计算时,你要从表格的左上端开始数一下。2、简单的求和 在大量的表格计算中是进行列或行中数据的求和,这在word表格中非常简单:例如当你要计算一列数据的和数, ①用鼠标点击你要存放“和数”的那个单元格,②→点

接地电阻降阻方法

接地电阻降阻方法(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 引言 变电站接地网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其接地电阻、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是变电站接地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是衡量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鉴定接地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参数。然而,有些变电站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建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导致这些变电站的接地电阻、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的设计计算值偏高,无法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短路容量的增加,由于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接地装置的设计方案,降低接地电阻,这是变电站电气设计施工的重点之一。 2 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偏高的原因 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偏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客观条件方面 一是土壤电阻率偏高。特别是山区,由于土壤电阻率偏高,对系统接地电阻影响较大;二是土壤干燥。干旱地区、沙卵石土层等相当干燥,而大地导电基本是靠离子导电,干燥的土壤电阻率偏高。 2.2勘探设计方面 在地处山区复杂地形地段的变电站,由于士壤不均匀,土壤电阻率变化较大,这就需要对每处地网进行认真的勘探、测量。根据地形、地势、地质情况,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接地装置。如果不根据每处地网的地形、地势情况合理设计接地装置并计算其接地电阻,而是套用一些现成的图纸或典型设计,那么就从设计上就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造成地网接地电阻偏高。 2.3施工方面

对于不同地区变电站的接地来说,精心设计重要,但严格施工更重要。因为对于地形复杂,特别是位于山岩区的变电站,接地地网水平接地沟槽的开挖和垂直接地极的打入都十分困难,而接地工程又属于隐蔽工程,如施工过程中不能实行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和必要的监理,就可能出现如下一些问题:一是不按图施工。尤其是在施工困难的山区,屡有发生水平接地体敷设长度不够,少打垂直接地极等;二是接地体埋深不够。山区、岩石地区,由于开挖困难,接地体的埋深往往不够,由于埋深不够会直接影响接地电阻值;三是回填土的问题,有关规范要求用细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在实际施工时往往很难做到,尤其是在岩石地段施工时,由于取土不便,往往采用开挖出的碎石及建筑垃圾回填,这样还会加快接地体的腐蚀速度;四是采用木炭或食盐降阻,这是最普遍的做法。采用木炭或食盐降阻,会在短期内收到降阻效果,但这是不稳定的。因为这些降阻剂会随雨水而流失,并加速接地体的腐蚀,缩短接地装置的使用寿命。 2.4运行方面 有些接地装置在建成初期是合格的,但经一定的运行周期后,接地电阻就会变大,除了前面介绍的由于施工时留下的隐患外,以下一些问题也值得注意:一是由于接地体的腐蚀,使接地体与周围土壤的接触电阻变大,特别足在山区酸性土壤中,接地体的腐蚀速度相当快,会造成一部分接地体脱离接地装置;二是在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部分因锈蚀而使电阻变大或形成开路:三是接地引下线接地极受外力破坏时误损坏等。 3 接地电阻降阻方法 为了达到降低接地网接地电阻之目的,首先需要从理论上研究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由公式(1)可以看出,降低接地电阻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增大接地体几何尺寸,以增大接地体的电容;二是改善地质电学性质,减小地的电阻率和介电系数。 接地网是在接地系统的基础,由接地环(网)、接地极(体)和引下线组成,以往常有种误解,把接地环作为接地的主体,很少使用接地体,在接地要求不高或地质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接地环也能够起到接地的作用,但是通常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行的,接

第三章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汇总

第一章 简单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一、 基本要求 掌握电力线路中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的计算、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的计 算;掌握辐射形网络的潮流分布计算;掌握简单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计算;了解电力网络的简化。 二、 重点内容 1、电力线路中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图3-1中,设线路末端电压为2U 、末端功率为222~jQ P S +=,则 (1)计算电力线路中的功率损耗 ① 线路末端导纳支路的功率损耗: 222 2* 222~U B j U Y S Y -=?? ? ??=? ……………(3-1) 则阻抗支路末端的功率为: 222~~~Y S S S ?+=' ② 线路阻抗支路中的功率损耗: ()jX R U Q P Z I S Z +'+'==?2 2 22222 ~ ……(3-2) 则阻抗支路始端的功率为: Z S S S ~ ~~21?+'=' ③ 线路始端导纳支路的功率损耗: 2121* 122~U B j U Y S Y -=?? ? ??=? …………(3-3) 则线路始端的功率为: 111~ ~~Y S S S ?+'= ~~~图3-3 变压器的电压和功率 ~2 ? U (2)计算电力线路中的电压降落 选取2U 为参考向量,如图3-2。线路始端电压 U j U U U δ+?+=2 1 其中 2 2 2U X Q R P U '+'= ? ; 222U R Q X P U '-'=δ ……………(3-4) 则线路始端电压的大小: ()()2 221U U U U δ+?+= ………………(3-5) 一般可采用近似计算: 2 2 2221U X Q R P U U U U '+'+ =?+≈ ………………(3-6)

圆柱形导体接地电阻的计算

电磁场仿真实验报告

2010级4班 吴开宇2010302540009

圆柱形导体接地电阻的计算 一、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接地电阻由连接导线的电阻、连接导线和接地体的接触电阻、接地体本身的电阻和电流流入大地时所具有的电阻组成。由于前三项与最后一项相比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接地电阻为电流从接地体流入地中时所具有的电阻,即:R=U/I(其中U为接地体对于无穷远的电压,I为流经接地体而注入大地的流散电流)。 二、相关数据 试求长为1m,直径0.05m,与大地垂直的、上圆柱表面与地面持平的管形接地体电阻(电阻率ρ1= 1.5×10-7Ω·m)。 我们无法建一个无穷大的土壤模型,而离开接地电极距离为接地电极尺寸10倍以内的土壤对接地电阻值有较大影响,因此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m、4m、20m 的长方体土壤块基本满足我们的精度要求(电阻率ρ2=500Ω·m)。

圆柱形导体接地体接地电阻计算的物理模型 三、实验步骤 0、定义分析类型。 进入Main Menu>Preferences,在弹出的对框中选中“Electric”,点击“OK”(command: /COM, Electric)。 1、进入前处理菜单。 进入Main Menu>Preprocessor,点开菜单即可(command: /PREP7)。 2、建立一个圆柱体模型。 点击Modeling>Create>Volumes>Cylinder>Solid Cylinder。在弹出的对话框中,“WPX”和“WPY”分别为圆心在工作平面上的X和Y坐标,“Radius”为圆柱体的半径,“Depth”为圆柱体的深度;依次填入“0,0,0.025,-1”,点击“OK”。这样

接地电阻计算要求

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一、规范值;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6、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 【避雷针的地线属于防雷保护接地,如果避雷针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接地电阻都是按要求设置的,那么就可以将防静电设备的地线与避雷针地线接在一起,因为避雷针的接地电阻比静电接地电阻小10倍,因此发生雷电事故时,大部分雷电将从避雷针地泄放,经过防静电地的电流则可以忽略不计。】 二、接地分三种 1、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混凝土、电杆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1Ω以下。 2、防静电接地:防止静电危险影响而将易燃油、天然气贮藏罐和管道、电子设备等的接地。 3、防雷接地:为了将雷电引入地下,将防雷设备(避雷针等)的接地端与大地相连,以消除雷电过电压对电气设备、人身财产的危害的接地,也称过电压保护接地。

注意的是.三种接地要分离设置. 三、接地线的标识: 区分线别接地体规定 保护接地线黄绿双色线三种接地体间的距离必须大于20米 防静电接地线绿色线 防雷接地线镀锌圆钢 四、接地要求: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小电阻接地系统时,保护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2000/I (12.4. 1-1)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流经接地网的人地短路电流(A)。 2、当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系统时,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压与低压电气装置共用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且不宜超过4Ω: R≤120/I (12.4.1-2) 2)仅用于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 式要求,且不宜超过100,: 尺≤250/I (12.4.1-3) 式中 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力系统 课程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F1206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孝远 1 2 节点的分类 (5) 3 计算方法简介 (6) 牛顿—拉夫逊法原理 (6) 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6) 牛顿法的框图及求解过程 (8) MATLAB简介 (9) 4 潮流分布计算 (10)

系统的一次接线图 (10) 参数计算 (10) 丰大及枯大下地潮流分布情况 (14) 该地区变压器的有功潮流分布数据 (15) 重、过载负荷元件统计表 (17) 5 设计心得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程序 (19) 原始资料 一、系统接线图见附件1。 二、系统中包含发电厂、变电站、及其间的联络线路。500kV变电站以外的系统以一个等值发电机代替。各元件的参数见附件2。 设计任务 1、手动画出该系统的电气一次接线图,建立实际网络和模拟网络之间的联系。 2、根据已有资料,先手算出各元件的参数,后再用Matlab表格核算出各元件的参数。 3、潮流计算 1)对两种不同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注意110kV电网开环运行。 2)注意将电压调整到合理的范围 110kV母线电压控制在106kV~117kV之间; 220kV母线电压控制在220 kV~242kV之间。 附件一:

72 水电站2 水电站1 30 3x40 C 20+8 B 2x8 A 2x31.5 D 4x7.5 水电站5 E 2x10 90+120 H 12.5+31.5 F G 1x31.5 水电站3 24 L 2x150 火电厂 1x50 M 110kV线路220kV线路课程设计地理接线示意图 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牵引站火电厂水电站500kV变电站

基于矩量法的接地网接地电阻计算

收稿日期 :20082052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308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JJ3075);湖南省科技计划(05FJ3008);湖南省电力科研基金 (20061001);福建省电力科研基金([2007]372235). 作者简介:杨易 (1982-),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集成电路测试与诊断、接地系统数值计算与仿真研究.通讯作者:彭敏放,女,博士,教授;E 2mail:peng m infang@hnu .cn 第23卷第2期 2008年6月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JO URNAL O F E I ECTR I C P OW ER SC I ENCE AN D TECHN OLO G Y Vol .23No .2Jun .2008  基于矩量法的接地网接地电阻计算 杨易 1 ,彭敏放1 ,王嘉家1 ,黄红荔 2 (1.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2.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摘 要:矩量法是一种适用于任意结构接地网接地参数精确计算的方法,但是在应用矩量法计算接地网接地电阻 及其他参数时,特别是在计算非均匀土壤接地参数时,由于需要使用格林公式进行互阻计算,往往计算量十分巨大,不便于使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实现.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优化算法,将矩量法与MAT LAB 算法结合,从而节省了计算时间,并提高了计算精度,适用于多层土壤和不规则接地网参数的数值计算. 关 键 词:接地电阻;矩量法;格林公式;接地网 中图分类号:T M 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40(2008)022******* An a lgor ith m for ground i n g resist ance ba sed on the Ga lerk i n ’s m om en t m ethod Y ANG Yi 2m in 1 ,PE NG M in 2fang 1 ,WANG J ia 2jia 1 ,HUANG Hong 2li 2 (1.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 nf or mati on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2.Fujian Electrical Technol ogy College,Quanzhou 362000,China ) Abstract:Galerkin πs moment method is used t o calculate accurately gr ounding para meter of gr ounding syste m s with any for m in non 2homogeneous s oil .However,when app lying such method t o the calculati on of gr ounding grids resistance or other para meters,es pecially in non 2homogeneous s oil,the p r ocess ti m e is enor mous and theref ore,there is great difficult t o calculate the para meter using computer .I n this paper,we p resent a ne w app r oach which makes it p ractical t o calculate the gr ounding grid resistance by synchr o 2nizing the t w o app r oaching bet w een moment method and algorith m ofMAT LAB.So making use of this ap 2p r oach greatly enhance the p recisi on of calculati on and s peed in non 2homogeneous s oil .Key words:gr ounding resistance;momentMethod;Green Functi on;gr ounding grid

简单环网潮流计算算例

简单环网潮流计算算例 图中所示为110kV 闭式电力网,A 为某发电厂的高压母线,其运行电压为117kV 。网络各元件的参数如下: 线路每公里的参数为 线路I 、II r 0 = 0.27 Ω, x 0 = 0.423 Ω, b 0 = 2.69×10-6S Ω III r 0 = 0.45 Ω, x 0 = 0.44 Ω, b 0 = 2.58×10-6S Ω 线路I 的长度为60km ,线路II 为50km ,线路III 为40km 。 各变电所每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励磁功率和归算到110kV 电压级的阻抗分别为 变电所b S N =20MV A ,ΔS 0=0.05+j0.6MV A ,R T =4.84Ω,X T =63.5Ω 变电所c S N =10MV A ,ΔS 0=0.03+j0.35MV A ,R T =11.4Ω,X T =127Ω 负荷功率 S LDb =24+j18MV A ,S LDc =12+j9MV A 试求电力网的功率分布及最大电压损耗。 解: 1. 计算网络参数及制订等值电路 线路I : var M 975.0var M 1101061.12 1Q S 1061.1S 60102.6938.25j 2.1660)423.0j 27.0(24BI 46I I -=???-=??=??=Ω +=Ω?+=---B Z 线路II : var M 815.0var M 1101035.12 1Q S 1035.1S 50102.6915.21j 5.1350)423.0j 27.0(24BII 46II II -=???-=??=??=Ω +=Ω?+=---B Z 图(a )

在word文档中编写数学公式

如何在word中编写数学公式 在我们编辑技术文档时,常常会用到许多数学公式,用通常的方法在Word文章中插入数学公式要经历如下数步:点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对象”对话框,选择“新建”标签;在“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Eqution3.0”,再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才能打开公式编辑器。经常这样编辑公式操作很费时,很累,通过参考一些文献,自己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现在拿出来,希望您能摆脱编辑公式对您的困扰。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公式编辑器变成Word工具栏 上的一个按钮,从而大大简化此类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单击菜单“工具/自定义”命令,打开“自定义”对话框;选择对话框的“工具栏”标签,再单击对话框左边的“新建”按钮打开“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工具栏名称”文本框内输入一个自定的名字(如“公式”),并在“工具栏有效范围”下拉列表框中点选“Normal”(通用模板),再点“确定”关闭“新建工具栏”对话框。就建立了一个名为“公式”的自定义工具栏,“公式”工具栏按钮就显示在屏幕上。你可以将其插到Word工具栏上你认为合适的位置。 在“自定义”对话框中打开“命令”标签,在“类别”列表框中选择“插入”;在“命令”列表框中选择“公式编辑器”;“公式编辑器”被蓝条包围,将它拖至刚建立的“公式” 工具栏按钮内。

至此,公式编辑工具按钮就已做成,如果想使该按钮显示的名称更直观,你可进一步修改它的显示名称。即在“自定义”对话框的“命令”标签下,再选中自定义的“公式”工具按钮;这时就使“自定义”对话框的“更改所选内容”按钮有效,点击它会出现子菜单;将子菜单中的“命名”文本框的内容改为“公式编辑器”,并点选子菜单中的“总是只用文字”,最后点击窗口内的“关闭”按钮。 这时,Word工具栏上就有了一个显示为“公式编辑器”的工具按钮,今后要编写公式只需点击此按钮即可。 巧用Word域,快速输入数学公式 很多数学老师想自己出些让学生练习,可有些公式要利用“公式编辑器”,这样给操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其实只要巧用word里面的域,更有利于排版,有着“公式编辑器”无法比拟的独到之到。 域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命令,它由花括号、域代码及选项开关组成。域代码类似于公式,域选项开关是word中的一种特殊格式指令,在域中可触特定的打操作。如: Ctrl+F9组合键:快速插入域定义符“{}”。 Ctrl+F11组合键:锁定某个域,以防止修改当前的域。 Ctrl+Shift+F11组合键:解除锁定,以便对域进行更改。 Ctrl+Shift+F9组合键:解除域的链接,当前的域变为常规文本,失去域的所有功能。 Shift+F9组合键:显示或者隐藏指定的域代码。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MATLAB的运用 20121093班:陈煜珏 指导老师:李咸善 摘要:潮流计算,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关键词:潮流计算、牛顿—拉夫逊算法 一、潮流计算的牛顿—拉夫逊算法的原理 牛顿—拉夫逊算法是求解非线性方程的一种有效且收敛速度快的迭代计算方法。 对于一维非线性代数方程 f(x)=0 设其准确解为x(*),而x(0)为其近似解,它与准确解之间的差为△x(0) 则x(1)= x(0)+△x(0),此时有: f(x(1))=f(x(0)+△x(0))=0 将f(x(1))用泰勒级数展开得: f(x(1))=f(x(0)+△x(0))=f(x(0))+f'(x(0))△x(0)+[f''(x(0))(△x(0))2]/2+…

若所取的|△x(0)|足够小,则△x(0)二阶及以上阶次的各项均可略去得: f(x(0))+f'(x(0))△x(0) =0 这是对于修正量的修正方程,利用它可以解出: △x(0)=-[ f'(x(0))]-1 f(x(0)) 此时若x(0)与准确值x(*)还有差距则再次进行迭代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 整个迭代过程满足以下的迭代格式: △x(k)=-[ f'(x(k))]-1 f(x(k)); x(k+1)= x(k)+△x(k) k=0,1,2,3…… 牛顿潮流算法突出的优点是收敛速度快,若选择到一个较好的初值,算法将具有平方收敛特性,一般迭代4~5次便可以收敛到一个非常精确的解。而且其迭代次数与所计算网络的规模基本无关。牛顿法也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对于对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高斯法呈病态的系统,牛顿法也能可靠收敛。牛顿法所需的内存量及每次迭代所需时间均较高斯法多。牛顿法的可靠收敛取决于有一个良好的启动初值。如果初值选择不当,算法有可能根本不收敛或收敛到一个无法运行的节点上。对于正常运行的系统,各节点电压一般均在额定值附近,偏移不会太大,并且各节点间的相位角差也不大,所以对各节点可以采用统一的电压初值。 二、极坐标表示的牛顿—拉夫逊潮流算法 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需要将全部节点分为PQ节点、PV节点和平衡节点三类。设系统有n个节点,其中有m个PQ节点,而除了

接地电阻的计算与测量

接地电阻的计算与测量(转贴) 2003-2-28 路灯设施的接地保护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为做好接地保护并有效地设置接地电阻,必须正确计算和测量接地电阻。 理论上,接地电阻越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就越低,对人身越安全。但要求接地电阻越小,则人工接地装置的投资也就越大,而且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不易做到。在实践中,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易燃体管道除外)和电缆金属外皮以及建筑物的地下金属结构等作为自然接地体。由于人工接地装置与自然接地体是并联关系,从而可减小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减少工程投资。 一、接地电阻值的规定 在1000V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接地电阻Rd应小于或等于4Ω,重复接地电阻应小于或等于10Ω。而电压1000V以下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一般规定接地电阻R为4Ω。因此,根据实际安装经验,在路灯照明系统中接地电阻Rd应小于或等于4Ω。 二、人工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计算 人工接地装置常用的有垂直埋设的接地体、水平埋设的接地体以及复合接地体等。此外,接地电阻大小还与接地体形状有关,在路灯施工应用中,通常使用垂直、水平接地体,这里只简要介绍上述两种接地电阻的计算。 1、垂直埋设接地体的散流电阻 垂直埋设的接地体多用直径为50mm,长度2-2.5m的铁管或圆钢,其每根接地电阻可按下式求得:Rgo=[ρLn(4L/d)]/2πL 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cm) L—接地体长度(cm) d—接地铁管或圆钢的直径(cm) 为防止气候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一般将铁管顶端埋设在地下0.5-0.8m深处。若垂直接地体采用角钢或扁钢(见图1),其等效直径为: 等边角钢d=0.84b 扁钢d=0.5b 为达到所要求的接地电阻值,往往需埋设多根垂直接体,排列成行或成环形,而且相邻接地体之间距离一般取接地体长度的1-3倍,以便平坦分布接地体的电位和有利施工。这样,电流流入每根接地体时,由于相邻接地体之间的磁场作用而阻止电流扩散,即等效增加了每根接地体的电阻值,因而接地体的合成电阻值并不等于各个单根接地体流散电阻的并联值,而相差一个利用系数,于是接地体合成电阻为Rg=Rgo/(ηL*n) 式中,Rgo—单根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Ω); ηL—接地体的利用系数; n—垂直接地体的并联根数。 接地体的利用系数与相邻接地体之间的距离a和接地体的长度L的比值有关,a/L值越小,利用系数就越小,则散流电阻就越大。在实际施工中,接地体数量不超过10根,取a/L=3,那么接地体排列成行时,ηL在0.9-0.95之间;接地体排列成环形时,ηL约为0.8。 2、水平埋设接地体的散流电阻 一般水平埋设接地体采用扁钢、角钢或圆钢等制成,其人工接地电阻按下式求得: Rsp=(ρ/2πL)*[Ln(L2/dh)+A]

word十八种表格函数

表格函数的应用 一、函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随意创建一个表格 1.函数名:SUM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和。例如,函数=SUM(2,2)等同于数学2+2=4。注意:,符号用英文输入法,否则会出错。

2.函数名:AVERAGE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平均数。例如函数=AVERAGE(2,4)等同于数学(2+4)÷2=3。

3.函数名:PRODUCT 函数功能:求数与数的积,相当于乘法。例如函数=PRODUCT(2,4)等同于数学2×4=8。 4.函数名:ABS 函数功能:求数绝对值。例如函数=ABS(-4)等同于数学|-4|=4

5.函数名:COUNT 函数功能:对输入值计数。例如,函数=COUNT(1,2,3,4,5,6)将得到6。 6.函数名:INT 函数功能:得到值的整数部分。例如,函数=INT(3.5)将得到3。

7.函数名:MAX 函数功能:得到最大的输入值。例如,函数=MAX(1,2,3,4)将得到4。 8.函数名:MIN 函数功能:得到最小的输入值。例如,函数=MIN(1,2,3,4)将得到1。 9.函数名:MOD 函数功能:得到除法运算的余数。例如,函数=MOD(3,2)等价于3÷2=1……1,得到1 10.函数名:ROUND 函数功能:将输入值四舍五入到指定的十进制精度。例如,函数=ROUND(123.456,2)将得到123.46。 11. 函数名:DEFINED 函数功能:决定是否可以计算公式。如果可以计算该公式就得到1,如果不能就不显示。例如,函数DEFINED(1/0),因为任何数都不能被0除,所以不显示结果。 12. 函数名:AND 函数功能:允许您执行复合的“非”逻辑测试。例如,函数=AND(1=1,2+2=4)将得到1,因为其中的两个逻辑测试都为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