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防控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防控现状

1定义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和脾大、贫血为特征。包括间日虐、恶性疟、三日虐和卵形疟四种。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民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2引起疾病、致病机理

典型的疟疾发作过程分为发冷期或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发作前几天,每天或隔天可有程度不同的发烧,同时拌有疲劳、头痛、腰背通、肌肉酸痛、厌食、全身或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和怕冷等前驱症状。

1.发冷期或寒战期:此期长约数分钟至1-2小时不等。病人先觉四肢及背部发冷,逐渐漫及全省,同时肌肉及关节酸痛,颜面苍白,口唇及指甲发绀,皮肤起鸡皮疙瘩。随着冷感的进展,四肢甚至全身发抖,牙齿格格打颤,虽是三伏盛夏,盖上二三床棉被仍感寒冷难受。此时脉搏细速有力,小便多而清。常见有头痛、恶心和呕吐,体温迅速上升,多已超过38º。镜检疟原虫时,大部分为裂殖体和环状体。

2.发热期:在发冷的感觉消失以后,口唇指甲紫绀消失,面色由白转红,全身皮肤灼热、干燥、结膜充血,口渴思饮。脉搏宏大快速,呼吸急促,头昏,头痛剧烈,常出现呕吐。可见口唇疱疹或寻麻疹。此时体温高达40º以上,病人烦躁不安,甚至处现谵妄。小便短赤,有时亦见轻度咳嗽。虽欣开棉被,袒胸露背,仍感高热难受。此期持续1-8小时,一般为3-4小时。

3.出汗期:高热期以后,先是颜面和双手出现微汗,渐至大汗淋漓,衣被尽湿。此时体温迅速下降,降至35.5ºC或35ºC者也屡见不鲜。发热期的各种症状随之消退,病人顿感轻快,仅感疲劳及头晕等症状,往往就此入睡。此期长约1-5小时。发热低者出汗也少,在天气较冷时,或发热期受大风吹拂时,在体温已在迅速下降的情疟疾况下,出汗期可以不明显,数小时后病人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发热期所见的原虫以小滋养体为主。4.间歇期:系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就典型者的间隙期而言,恶性疟病例很不规则,短仅数小时,长达24-48小时,间日疟和蛋形疟约为48小时,三日疟为72小时。镜检所见疟原虫出恶性疟外,以大滋养体为主。

我国疟疾防控现状

疟疾也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传染病。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前全国每年的疟疾发病数达3000万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疟疾的防控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严重流行区的范围已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余各省已消除了恶性疟。但由于疟疾流行因素复杂,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加上近年来部分地区防治工作力度有所削弱,经费投入不足,人口流动频繁,特别是周边一些国家输入性疫情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影响比较严重,使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个别地区时有局部暴发。近年随着中非交流的日益频繁.非洲输入性疟疾成为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因此,控制输入性疫情特别是非洲国家恶性疟的输入对我国疟疾的防控具

有重要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9日发布《2014年世界疟疾报告》说,自2000年起全球疟疾病例数量稳步减少,疟疾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报告估计,2013年全球约有1.98亿疟疾患者,死亡58.4万人,阿塞拜疆和斯里兰卡首次报告疟疾零感染病例,阿根廷、埃及、伊拉克等11国继续维持零感染病例,全球迈向清除疟疾目标的国家正在增加。

报告说,2000年至2013年间,获得疟疾快速检测、有效治疗及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预防疟疾的人数大幅增加。其中,201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半数面临疟疾风险的人群已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

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3年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47%,其中疟疾死亡人数占全球疟疾死亡总人数九成的非洲地区死亡率下降54%。

不过报告也说,目前全球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缺少疟疾检测与治疗措施,针对孕妇、5岁以下婴儿以及儿童的防治进展缓慢。此外,东南亚部分国家出现了对青蒿素具有抗药性疟疾以及疟疾传播数据缺乏,这有碍全球减轻疟疾负担的努力。

检测最新技术

研究人员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刊文称,最新的发明可以仅仅利用一滴血在短短几分钟内廉价、准确地诊断疟疾感染。该方法可以取代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寻找血液中疟原虫这种费力的、易出错的诊断方式。这种磁共振弛豫分析技术(MRR),是磁共振成像(MRI)的“表亲”,代表当今医疗领域最先进的技术。

疟原虫有蚊虫和人类两个宿主,携带疟原虫的蚊虫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类,寄生在红细胞上,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繁殖。MRR技术测定疟原虫的晶体代谢物——疟色素,其含有的微量铁使它们有轻微的磁性,干扰了暴露在磁场中氢原子的同步旋转或共振。粒子越多,干扰的越快。这就意味着测试不仅可以诊断疟疾,还可以通过观察病人血液中寄生虫数量的下降程度推测治疗的效果。

这套桌面工具仅仅包括一块磁铁和一台MRI扫描仪,一次测试花费不到10美分,具有很大的潜在可能将这个系统应用到实地。

防治最新思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有超过60万患者死亡。氯喹等抗疟药物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降低疟原虫对铁的消化能力,让其吸收血红蛋白后无法排解其中的铁而“中毒”。但目前在东南亚等许多地区,疟原虫已出现对此类药物的抗药性。

由于许多地方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开发消除疟疾的新方法成了医学研究热点。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论文说,科研人员发现了疟原虫获取营养物质的唯一通路,阻断这一通路就可将其“饿死”。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疟原虫寄生在宿主的红细胞中,这样的“居住环境”可帮助它们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但要在这里生存其实并不容易,疟原虫必须先向它寄生的红细胞内释放蛋白质“改造”生存环境,然后从中吸取必须的营养物质生存并繁衍。早在2009年,他们就发现疟原虫在红细胞中获取营养物质的这一机制,但并不确定其输出蛋白质、吸收营养物质的“通路”位置。在此次最新研究中,他们发现了这条对疟原虫生存至关重要的唯一通路。未来可以此作为治疗靶点,开发出新药物阻断这一通路,从而使疟原虫无法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这一新方法与目前抗疟药原理完全不同,因此有望大大减轻疟原虫的抗药性问题。不过这项研究目前还只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据此开发出新药物尚需时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