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快递】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3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 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 联,脉络清晰。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3.(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1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 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表达了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对仗工稳;整首诗歌用语雅丽。而本诗明白如话,并未用新 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 用清新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 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 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 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和谐。这几 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一、教学目的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考试内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二、教学方法:分层探究法三、教学程序:导——练——矫——结教程:导语:高考诗歌鉴赏一般考查对关键词语意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诗眼”的理解、形象的赏析、意境的领悟和艺术手法的评价,其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方法提示一:抓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所谓“诗眼”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是情感的脉络。
因此,抓住诗眼,就能扣住主旨答题,把握了诗歌的灵魂。
典题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歌一、三句写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冷”和“凉”用得最好。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景,很好地衬托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二)雪晴晚望贾岛倚仗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闻打暮天钟”是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及答案:是全诗的诗眼。
因为,这句用在篇末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
前七句都是写静景,是望景。
“闻打暮天钟”写一声清脆的钟声,由视觉转到听觉。
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
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局面。
在这充满山野情趣的诗境中,似乎隐隐吐露出诗人“归卧故山”的思想。
方法提示二:析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寄寓着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融入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或者情景交融拓展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意境。
阅读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析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情趣和理趣。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精讲 Word版含解析
(一)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二)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二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课时跟踪练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兵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答案:DE(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此题考核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同友人游青溪 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 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出了新意。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 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故事(此处化用 《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本枯燥的时间交代,笔 锋一转就写出了新意。尾联则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 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
-12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2.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 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行役诗,一般 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 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 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3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基本特征] 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鹧鸪、长亭、 古道、夜雨、孤灯、落月、黄叶、霜天、阳关等。 情感——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歌颂友情,追怀 往昔,拳拳眷恋,殷殷劝勉。 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风格——婉约忧伤。 [鉴赏要点] ①分析思想情感。 ②分析思乡缘由。 ③体会抒情手法。
-24整体攻略 学案一 重难特训 学案二 重难特训 学案三 重难特训 学案四 重难特训
答案: “疏影横斜”写出了梅之形,体现了梅树枝干疏朗自然、放 逸不羁、自在与洒脱的特点;“暗香浮动”写出了清淡的梅香随着 晚风四处飘溢,表现了梅之香的清幽淡雅。表达了诗人对梅的喜爱, 蕴含了诗人恬淡闲适、清高雅致的隐逸精神。
【高考快递】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六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学案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跟踪练一、题型对点练1.[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宊诗,宋成下面小题。
西台①哭所思谢翱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②。
[注] ①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人在此设文天祥神位。
②《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标题“西台哭所思”,“哭”“思”表达对文天祥的悼念乊情;注释中也有交代;第二联写哭,以情感为驱使,发挥想象。
因为他心情沉重,泪水不止,眼看着奔流的富春江,充满感伤,因此觉得前些年在苏州哭文天祥的泪水随江水入海,如今已随着海潮返回来,与现在的泪水融汇在一起。
如此,自己的泪水将无休止地回返,永存世间,自己的悲悼也将永存世间。
第三联由哭转入思。
他是祭悼文天祥,自然地又忆起文天祥就义的场面。
文天祥被杀时,仍然穿着宊朝的服饰,慷慨受刃。
诗因此用“故衣”二字,称赞他忠诚不贰,以苌弘血化为碧的典故,歌颂他忠义浩气,与世长存。
想到文天祥的遭际,他不禁仰天呼吁,无情的皇天大地,为什么如此不爱惜人才,让文天祥落得这样下场。
最后,诗由死及生,由文天祥归到自己,说自己还健在,还没到老年,但一事无成,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在这山中,写些怀悼忠臣烈士的诗篇而已。
这首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
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乊哀,凝聚在字里行间。
前人以谢翱西台恸哭比乊汉高祖时为田横自杀的五百门客,就是有见于谢翱对文天祥的知己乊感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而言。
答案:这首哭祭诗,全诗层层展开。
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乊哀,凝聚在字里行间。
全诗表达了对文天祥的知己乊感、悼念乊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乊情。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课时跟踪练 含解析
学案二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课时跟踪练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兵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答案:DE(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此题考核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课案集
《古代诗歌鉴赏》课案集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从 2017 年高考全国卷开始,由沿循多年的 2 道主观题调整成“1 客观+1 主观”的新形式,整体难度有所降低,但 1 道 5 选 2 的选择题使题型和考点覆 盖面都有所扩大。这一变化有助于让高雅难懂的古代诗歌真正地步入“寻常百姓家”。
②“谁人得以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轻”, 意为“把……看轻”。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的千首诗把高官厚禄看 得很轻。
名词作
①“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府”即“在府郡”,“朝” 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状语
②“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烟”:像灰烟 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烟一样飞散消失了。
上片(阕) 主句写景 写景(次)
词
尾句过渡
下片(阕):抒情(主)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 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 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 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 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名词活用 作动词
名词活用 作形容词
形容词活 用作名词
形容词的
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 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精品]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专题2.2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2019-2020学年度广东高考语文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2诗歌鉴赏
2019-2020学年度广东高考语文复习讲义:第2部分专题2诗歌鉴赏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晚菊和蔗泉观察①韵[清]袁枚千红万紫尽漂流,开到寒花岁已周②。
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
影摇落叶东篱短,帘卷西风小室幽。
白发渊明谁作伴?一枝黄雪满庭秋。
【注】①蔗泉:熊蔗泉,袁枚好友。
观察:官名,清代对道员的别称。
②周:完。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岁末时节菊花凋零、衰败的样子。
B.颔联将菊花人格化,写其“晚节”和“香心”。
C.颈联化用典故,营造出冷寂、静谧的氛围。
D.尾联用了设问,内容上呼应了颔联的“知己”和“故人”。
A[A项,曲解文意。
首联描写了“菊花凋零、衰败的样子”错误。
首联是写万紫千红的花卉大都随风飘逝,而只有菊花在寒冬里依然绽放,时光飞逝,一年又要过去了。
这是在赞菊花。
其余三项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设题的,分别运用了拟人、化用典故、设问的表现手法。
] [解题技法指导]一、了解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点主要是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命题人主要从4个角度进行设误。
二、掌握诗歌鉴赏选择题的答题步骤1.读懂诗歌疏通诗意,读懂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选择题的前提。
2.逐一比对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
3.综合比较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当堂即时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秬秸[注]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参考答案】 (1)一二句写先帝的御马玉花骢, 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却各有不同,无一栩栩如生。 为后面描写曹霸画马的过程作铺垫,与曹霸笔下的 骏马形成对比,烘托出曹霸画技的高超。
(2)三四句写玉花骢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 扬首卓立,神气轩昂。“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雄俊 神气,进一步点出要捕捉出此马飞动的神采不易。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 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 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使用, 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考向一 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①辨 认修辞手法。②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 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 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 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考向四 结构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 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 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开门 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照应、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
(3)五六句写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 曹霸当即独运匠心、细心构思,而后淋漓尽致落笔 挥洒。时间之短暂,烘托技艺之高超。
Good bye! Wish you a happy life
2019/10/19
精选课件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 简要赏析。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这是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诗歌最后两句。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2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题干中有“飘逸”一词,明确本题是赏析词的语言风 格。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明确本词“飘逸”的语言风格。 ②扣住“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分析。 ③分析效果。围绕“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飘逸, 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奇阆苑,诗风飘逸浪漫。
一、寻找“诗眼” 1.从词性角度看,重点找动词。 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 情的关键词,因而成为诗人提炼诗眼的重要对象。 当然,有些重要的形容词、副词也不可放过。如: ①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关”和“出”是诗眼。一“关”一“出”,生动地展现了 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生命活力。
4.意境。看该词语对服务意境有何作用。即结合 语境来看该词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渲染了什么 氛围。
5.比较。与别的词语比较有何好处。就是看该词 语换作别的词,在题旨、情景、色调等方面有何差 异。
6.意蕴。结合语境来看,该词语有哪些丰富的意 蕴。就是看该词语有何表面义和隐含义(双关义、 比喻义、象征义、背景义等)。
二、 赏析古代诗歌语言风格三步骤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 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 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 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 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 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导学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1
2-2-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对点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解析】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
由此可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诗歌后面的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花李商隐【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诗的前四句依次对应色美、味香、品高。
一方面从菊花本身的特征入手,另一方面联系人物的德行揭示菊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3.(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解析】一、二句中“回万里”“九龙盘”写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第三、四句中,“豁中国”“飞迅湍”写其气势磅礴,景象阔大。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2-2-4语文课件PPT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3.抓结构——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如“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江风引雨”是个短语,
若联系所在的句子,情感则很明显:“入舟凉”,一个“凉” 字,点出了“江风引雨”带给人的心情。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情感的成因。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意:我的头发快全白了,回到故土 已经三个年头。喝醉了凭高阁远眺,看到国土越来越少,人 到中年疾病缠身,时光飞逝。身经百战空有报国之志,五更 传来的战争号角,让我心生哀愁。明天在烟雨微茫的桐江岸 边,且在枫树上系上小船垂钓吧。 ②根据中间两联的 “醉”“病入中年”“空许国”“五 更画角”等关键词,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际分析。 ③整合答案。
25.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48.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75.别紧张,深呼吸,坚持住,扛过去。 91.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93.抛掉过去,不一定有好的开始,但一定不会比过去坏。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总复习·语文(RJ)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鉴赏诗歌的情感四角度 1.抓诗眼——找诗眼,析关键 (1)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 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 一个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总为浮云能 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 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导学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2-2-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一、诗歌体裁分类古代诗歌按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不拘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01绝句。
律诗是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近体诗。
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律”“七律”以□02八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03颔联,第三联为□04颈联,07二、四、六、八句要押韵。
第四联为尾联。
□05颔联、□06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律诗的第□绝句本称“截句”,乃截取律诗一半而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08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
3.词,又称□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或下片;词的第二段的开头称作□09过片,具有承上启下以及过渡转折的作用。
10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宋、金,兴盛于元,体4.曲,又称□式与词相近。
11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诗歌题材分类1.山水田园诗一、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三鉴赏诗歌的形象课时跟踪练一、题型对点练1.[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①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①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做简要赏析。
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人物形象]阅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
漫感①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 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②分:料想。
“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
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即可。
)4.[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
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5.[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白居易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意象: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
(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
6.[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邓剡①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
“雁”的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
7.[景物形象]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图?答案: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田园图。
春天到了,斑鸠在屋上不时鸣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这一切都透出一种明媚、生机、充满希望的春天的气息。
8.[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
满庭芳·残梅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①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 ①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②何逊: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有《扬州早梅》诗。
千百年来,梅花精神已被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中。
人们赏梅、咏梅、评梅、画梅,用梅花寄托怀抱,陶冶情操。
请结合你的文化积累,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心目中的梅花精神。
答案:梅花虽不及牡丹的国色天香、荷花的高贵典雅,但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却令我赞叹不已。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冰心玉骨。
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那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颂。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9.[事物形象]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蚕于泋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春蚕刘基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①。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②虫不畏人。
[注] 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
②蜚:通“飞”。
这两首诗中的蚕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于诗中的蚕是甘于牺牲的形象: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民。
刘诗中的蚕是盲目牺牲的形象:春蚕独自辛苦,却不知为谁吐丝成茧,还要遭受焚身之难。
二、高考综合练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解析: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
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答案:CE(2)[景物形象]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
第二联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待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
解答本题,需要先从借景抒情角度分析,再分析本联内容与标题的关系。
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①。
[注] ①鼙(pí):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
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
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
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
E.诗歌一、二句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由地面的辽阔荒远到陇山之上明星闪烁,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
解析: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
E项,“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错,应该是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景,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
答案:DE(2)[景物形象]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答案: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
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
故这二句乃是欲张先弛,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