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诗词鉴赏汇编

合集下载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区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感遇(其十一)陈子昂吾爱鬼谷子①,青溪②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注择:①鬼谷子,战国时楚人,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智见卓绝。

②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隐居之处。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赞叹鬼谷子隐居山林,用幽静的环境映衬出其人高远绝俗的风貌。

B.三四句一放一收,“志在济时”与“藏身云间”的矛盾为读者设置了悬念。

C.“七雄”四句写出鬼谷子处于争斗不已的乱世,却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D.末二句是作者对自己虽欲经世兼济,但更向往隐逸自在的人生观的宣示。

13.陈子昂的感遇诗体现了他的“兴寄”主张,即比兴、寄托,要求诗歌创作在审美意象中隐含深层思想,下列诗句符合该主张的一项是(3分)A.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王物《江亭夜月送别二首》)B.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陇头吟》)C.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D.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14.“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祸”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磨灭成尘埃。

”这是陈子昂的《感遇(其三十五)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感遇(其十一)》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文(202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

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

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

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城市突发扰动因素的一项是(3分)A.供电系统严重受损 B.持续暴雨市区内涝C.网络故障通讯中断 D.建桥修路车辆绕行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韧性城市”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由于重大突发风险无法完全避免因而有必要开展韧性城市研究。

B.有关韧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

最新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最新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

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

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字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字解析

2020年海淀期末语文大作文试题评析2020海淀高三期末的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本次大作文试题虽然灵活,但也不乏规律可循。

那么这次大作文的“灵活”具体体现在何处?作文主题又该如何归类?对我们未来的复习有什么启示呢?(一)议论文写作试题分析同学们在大作文写作中最怕在试题开头看到“孔子说、孟子说、古人云”等相关的字眼。

因为文言文翻译是大多数高三学生的硬伤,一旦不理解作文题中的文言文语句,那么审题就容易出问题。

这次议论文写作试题中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后面非常“贴心”地附上了该句的翻译,一下子削减了试题的审题难度。

然而难点在后面。

孟子的话“意指万物的多样性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国庆阅兵中受阅部队“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题目要求考生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美”进行联想与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本次考查的题目很灵活,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与逻辑能力。

同学们在作答时需要想清楚两种“美”的关系与区别,进行分别的定义与取舍,再进行写作。

从近3年的高考题来看,去年考查的是“文明的韧性”,2018年的议论文写作考题为“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2017年为“说纽带”。

试题考查的方向都比较中规中矩,并且都聚焦于一个大方向,与国家历史、国家发展、青年成长、文化发展相关。

海淀区统考作为“高考的风向标”,意在用本次期末考试提醒同学们,在作文备考时,不仅要着眼于常规话题(国家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的作文,也要善于辩证思考,练习“A与B”类的作文写作(比如本次海淀考题中的“错落有致的美与整齐划一的美”)。

当然,在往年各城区的模考、期末考中,也出现了“传统与现实、规则与自由”这类“A与B”类的作文考题。

(二)记叙文写作试题分析“留一把光阴的钥匙”,单从命题的题目来看,就能嗅到温情的味道。

不过跟本次议论文写作试题一样,这道记叙文写作题仍旧“埋了雷”——“让我们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以待后来者重溯往昔鲜活、激荡的岁月”。

北京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北京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东城区6月综合练习(二)、西城区6月模拟、海淀区6月期末练习(二模)、丰台区6月综合练习(二)、昌平区第二次统一练习、清华大学2020 年5月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学校联考、北京市高考语文冲刺试题、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四)语文试题汇编而成东城区6月综合练习(二)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12分)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1】沈约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2】有时浊,清济【3】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4】隔嚣滓,宁假濯衣巾?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注释:【1】本篇作于沈约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

【2】沧浪:水名。

《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3】清济:水名。

《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

【4】纷吾:我。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外放为官,途经新安江看到眼前之景,回顾往事,心怀落寞给友人写下此诗。

B.“洞澈”两句,作者写新安江清浅可鉴,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水面都皎如明镜。

C.自“沧浪”句以下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句又回到写景,看似突兀却具匠心。

D.本诗表面上赞美新安江,言语之间颇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

12.“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一句,以树影和游鱼在江水中清晰可见,侧面写出江水之“清”。

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罗邺《梅花》)B.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李颀《琴歌》)C.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D.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龚自珍《逆旅题壁》)13.李白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后,曾在新安江下游作《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2019-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9-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王朝对都城所在地的选择也会因时因势而变化。

但无论怎样改变,交通便利是都城必备的条件之一。

自五代至北宋,统治者选择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都,其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封具有“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地理特点,其地理位置接近东南富庶之地。

开封的陆路交通发达。

商周以后,出函谷关沿黄河东行,经洛阳、开封到临淄构成东西交通要道,北行渡过黄河沿太行山前大道可到今北京一带,向南也有大道可通东南及南方各地。

北宋建设的陆路交通网络是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连接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向四方辐射,并到达全国各地。

北宋运河水系向南沟通淮河、邗沟故道、长江及江南运河,向北沟通黄河、济水及卫河。

运河通向四方,连通了全国各大水系,建立起了密集的南北水运交通网。

开封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这样的水路交通条件在中国古都中是绝无仅有的。

以开封为中心的漕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货赋税的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往之路。

运河对于北方政治、军事的发展和南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北宋王朝的生命线。

然而,作为都城,开封的劣势也与河道水系不无关系。

历史上确有数次开封城被黄河河水吞没之记录。

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汴河淤塞,运输能力大大降低。

北宋之后,开封的自然地理优势丧失殆尽,十几年短暂的金朝建都开封后,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就此结束。

此后开封水患日益加剧,明清时期,黄河水多次灌入城内,仅开封附近见于记载的水灾便达40多次。

黄河泛滥不仅淹没村舍农田,而且将运河全部淤平。

至此,开封的水路交通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取材于张清俐、张杰《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止一端:“端”字的意思是“方面”B.富庶:“庶”字共十画C.决口:不能写成“绝口”D.淤塞:“塞”字读音为“sè”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北宋开封在繁华程度上接近东南富庶之地B.北宋开封陆路交通发达能够到达全国各地C.开封水路交通条件在古代都城中独一无二D.开封是北宋南北水路运输漕运诸渠的中心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汴京已经有了城市的消防和社会福利机构B.北宋实行里坊分离的制度有助于加强都城管理C.开封是我国城市由古典型向近代型转变的开端D.北宋开封已存在大量的商业贸易餐饮娱乐场所4.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中最能表现开封盛极一时的一项是A.二百年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讲评版)【优秀课件】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讲评版)【优秀课件】
跟长期分裂和战祸连绵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 间的和平和稳定。与此相适应,在艺术领城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 的面容和体态开始明显地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唐确立而成熟, 形成与北魏的悲惨世界对映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明显消退,隋塑的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讲评版)【优秀课件】 重是过渡特征,到唐代,便以健康丰满的形态出现了。 【乙】 。佛 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他不复是 超然自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作为管辖世事、可向之请求的权威 主宰。
这当然是进一步的中国化,儒家思想渗进了佛堂。唐窟不再有草庐、洞 穴的残迹,而是舒适的房间。菩萨不再向前倾斜,而是安安稳稳地坐着或 站着。更重要的是,不再是概括性极大,含义不可捉摸、分化不明显的三 佛或一佛二菩萨;而是分工更为确定,各有不同职能,地位也非常明确的一 铺佛像或一组菩萨。这里以比前远为确定的形态展示出与各种统治功能、 职责相适应的神情面相和体貌姿式。 【丙】 。本尊的严肃祥和, 阿难的朴实温顺,面叶的沉重认真,菩萨的文静矜持,天王的威武强壮, 力士的凶猛暴烈,或展示力量,或表现仁慈,或显映天真作为虔诚的范本 ,或露出饱历沧桑作为可信赖的引导。 【丁】 。这样,形象更具体 化、世俗化;精神性减低,理想更分化,不只是那含义甚多而捉摸不定的 神秘微笑了。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 期高三 年级期 末质量 检测语 文试卷 (讲评 版)【 优秀课 件】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 期高三 年级期 末质量 检测语 文试卷 (讲评 版)【 优秀课 件】
自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互相攻讦辩论之后,在唐代便逐渐协调共存 。而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于渗入佛教。在艺术上,唐代 佛教雕塑中,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各有职守的统治 秩序,充分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这里的佛堂是具体而微的天 上的李唐王朝、封建的中华佛国。它的整个艺术从属和服务于这一点。 它的雕塑具有这样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 典型特征。(826)

北京市各区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北京市各区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古诗鉴赏专题西城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12分)谒文山祠【1】[明]边贡【2】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3】,不遣南枝向北朝。

【1】文天祥号文山,官至右丞相,南宋末率军抗元,兵败被执,终死不屈。

【2】边贡:字廷实,明代诗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遵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原则。

【3】西湖树:杭州西湖岳飞墓边的树。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绛帷”句:丞相祠内帷幔被寒风刮起,灯火飘摇,景中含情。

B.“乾坤”句: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作者深感自己全无容身之所。

C.“精卫”句:含蓄写出了文天祥虽抗元失败却矢志不渝的品格。

D.全诗情感深挚,悲慨苍凉之中不失开阔与雄浑,颇具唐诗气象。

15. “子规”也即“杜鹃”,这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所营造的氛围也各不相同。

下列诗词中与本诗中的“子规”所营造的氛围差异最大....的一项是(3分)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B.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令《春晚》)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16.本诗尾联云:“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

”文天祥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

你认为两者的抒情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14.(3分)【答案】B 15.(3分)【答案】C16.(6分)【答案示例】①两者抒情方式相同,都是借助某个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都属于间接抒情。

(1分)②《谒文山祠》尾联借“西湖树”朝南生长之景(1分),暗示了文天祥顾念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2分)。

③文天祥诗借“磁针石”“指南”的特性(1分),暗示了自己心系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

【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3】朝甲:蝉蜕。

【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領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14.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

(6分)答:15.《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

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

(6分)答: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黄庭坚诗中用了“湘东一目”的典故,写出下棋者的处境。

古代诗文中常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①,②”,以先贤的居所来写自己的陋室不陋,进一步表现了高洁脱俗的志趣;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曹操“③,④”的英雄形象,生发出“固一世之雄也,面今安在哉”的感慨,叹英雄不再、世事无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前朝旧事“⑤,封狼居胥,⑥”,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不要草率出兵。

西城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乌江项王庙严遂成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

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

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

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

④灵均:屈原字灵均。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13.清人袁枚认为,咏史诗应当关注见解出新。

下列诗句有“见解出新”的一项是(3分)A.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温庭筠《苏武庙》)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王安石《明妃曲》)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D.燕丹计尽问田生,易水悲歌壮士行。

(张耒《荆轲》)14.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夏日绝句注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

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①苏轼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来赞美周瑜在赤壁一战中的非凡气度与功业。

②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借一次游历发感慨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

”③叙写滕王阁纵目所见,王勃有千古流传的佳句:“,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④杜甫曾在拜谒武侯祠后,用“,”来表达对蜀相诸葛亮壮志未酬、身亡命殒的缅怀和感叹。

东城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感遇(其十一)陈子昂吾爱鬼谷子①,青溪②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注释:①鬼谷子:战国时楚人,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智慧卓绝。

②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隐居之处。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赞叹鬼谷子隐居山林,用幽静的环境映衬出其人高远绝俗的风貌。

B.三四句一放一收,“志在济时”与“藏身云间”的矛盾为读者设置了悬念。

C.“七雄”四句写出鬼谷子处于争斗不已的乱世,却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D.末二句是作者对自己虽欲经世兼济,但更向往隐逸自在的人生观的宣示。

$13.陈子昂的感遇诗体现了他的“兴寄”主张,即比兴、寄托,要求诗歌创作在审美意象中隐含深层思想。

下列诗句符合该主张的一项是(3分)A.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B.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陇头吟》)C.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其十二)》D.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杜甫《宿府》)14.“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祸”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磨灭成尘埃。

”这是陈子昂的《感遇(其三十五)》。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感遇(其十一)》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

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比如曹操《短歌行》“,。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

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朝阳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行京口至竹里诗鲍照【1】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涂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注释:【1】鲍照(约416—466),南朝诗人。

他生活在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出身低微,仕途坎坷,曾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做幕僚。

此诗作于跟随刘义庆徙任途中。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起笔不作关于旅程的一般交代,直接描写景物,节奏紧凑,富于力度。

B.“斯志”“孤游”两句,承上启下,从描写旅途所见之景,过渡到感怀人生际遇。

C.“兼涂”“半菽”两句,写无暇休息,粗陋的饮食也来不及吃,表现旅途的艰辛。

D.诗人认为,君子树立威名后再发号施令,小人就会谨慎小心,为之拼死效力。

13.“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两句中,作者写江河水寄寓哲思。

下列诗文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B.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C.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

(曹邺《蓟北门行》)$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14.有人认为本诗“高柯……倾翼”六句描写景物“既合乎自然,又邻于理想”。

请从中任选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洞庭湖畔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多少文人墨客在诗文中吟咏:杜甫低诵“戎马关山北,”;范仲淹高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后人到此,也不禁诵读古人诗句“,”,赞叹洞庭湖的无边无际、烟波浩渺。

②北宋词人范仲淹和周邦彦都填过“苏幕遮”。

范词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直抒胸臆,周词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间接抒情。

③《前赤壁赋》中,苏子与客问答之间,由眼前的明月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联想到英雄已逝,引发了人生短暂的悲慨。

石景山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

(共11分)喜观【1】即到复题短篇二首—杜甫其一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竟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其二待尔嗔乌鹊【2】,抛书示鹡鸰【3】。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4】。

注释:【1】观:杜观,杜甫的弟弟。

【2】乌鹊:古人认为鹊噪预示远人将归。

【3】鹡鸰: 多活动于水边的一种飞鸟。

《诗经·常棣》中有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4】星星:形容稀疏白发。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首联写“巫峡”“终南”,交代兄弟分离,又与尾联“泊船”“归秦”相呼应。

《B.第二首首联以“待”字起笔,时间被拉长,诗人的情绪转与乌鹊、鹡鸰,叙写生动。

C.诗人讲究用字,表意精准,如“竟”表现答问细述全面,“嫌”反衬出等待时的心情。

D.两诗多用衬托之笔,如“儿童问”、“嗔乌鹊”、“示鹡鸰”,衬写出诗人收书后的心情。

14.诗人善于想象,虚化入笔,开拓诗境。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颔联写诗人病中收到书信,知弟尚活,见信如面,想象两人朝夕相对。

B.第一首尾联承上句,诗人知弟冒险而来,想到泊船后要慢慢商议“归秦”事。

C.第二首颈联先写诗人登江阁翘望,再写想到弟弟乘船一定数算着到达的距离。

D.第二首尾联写诗人在等待中预想兄弟会面后,叙谈十年颠沛流离的各种经历。

15.这两首诗的题目说的是“喜观即到”,但两诗中所写心情并不单是“喜”。

请谈谈这两首诗分别抒写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情,并比较其侧重点。

(5分)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同为咏荷,周敦颐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周邦彦喜其“,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之神韵。

②洞庭天下壮观,自古骚人墨客题咏极多。

杜甫暮年登岳阳楼,以“,”写湖之壮阔;范仲淹题记岳阳楼,亦先赞洞庭湖大观,“,吞长江,,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③在“校园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活动中,学生会倡议大家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人走随手关灯,节约每一度电;吃光盘中餐食,不丢弃点点食物……正如古人所言“,”,从点滴做起,共建绿色低碳校园。

丰台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