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 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 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 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 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 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 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 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 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 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
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 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 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 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 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 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 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 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 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 伟气象。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 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 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 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 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 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 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 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 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 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 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 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 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 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 写。
总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实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
分写Leabharlann Baidu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旨: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抒发自己 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意理解: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 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 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 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 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 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 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 畅抒心中的情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 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慈 诗文主母题
手
作者通过中对大海壮丽景色的描写, 表现了曹线,操宏伟的政治抱负,渴 望建功立游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 前途充满子身信心的乐观之情。
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就叫做意境。这首诗写
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 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 都是紧密相关的。
诗歌品析
诗句
内容
情感
叙事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观海地点和目的
总写大海景象 总写山岛景象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 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 挺立。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 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 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曹操此篇,选自组诗《步出夏门行》(又称《陇 西行》)属古乐府《相和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 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 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 (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东汉末年,军阀逐鹿中原之时,辽西一带的乌桓强 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严重边患。建安十年 (205),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死,其子袁谭、袁尚逃 到乌桓,勾结乌桓多次入塞为害。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夏 率师北征。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 《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 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 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树木丛生
实 写
百草丰茂
写
秋风萧瑟
景
洪波涌起
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席卷宇内,荡平诸 侯。惊天动地
日月之行 虚 若出其中 写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开阔胸襟,一
包蕴万千的景象
统中国的抱负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四言古诗:《诗经》
五言古诗:曹操《短歌行》
古体诗
七言古诗:白居易《琵琶行》
诗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近体诗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 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 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 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 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 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 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 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 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
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 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 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 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 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 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 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 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 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 伟气象。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 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 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 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 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 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 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 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 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 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 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 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这水波“澹澹”的 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 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 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 写。
总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实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
分写Leabharlann Baidu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象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旨: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抒发自己 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意理解: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 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 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 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 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 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 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 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 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 畅抒心中的情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 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慈 诗文主母题
手
作者通过中对大海壮丽景色的描写, 表现了曹线,操宏伟的政治抱负,渴 望建功立游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 前途充满子身信心的乐观之情。
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就叫做意境。这首诗写
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 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 都是紧密相关的。
诗歌品析
诗句
内容
情感
叙事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观海地点和目的
总写大海景象 总写山岛景象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 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 挺立。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 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 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曹操此篇,选自组诗《步出夏门行》(又称《陇 西行》)属古乐府《相和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 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 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 (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东汉末年,军阀逐鹿中原之时,辽西一带的乌桓强 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严重边患。建安十年 (205),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死,其子袁谭、袁尚逃 到乌桓,勾结乌桓多次入塞为害。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夏 率师北征。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 《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 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 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树木丛生
实 写
百草丰茂
写
秋风萧瑟
景
洪波涌起
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席卷宇内,荡平诸 侯。惊天动地
日月之行 虚 若出其中 写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开阔胸襟,一
包蕴万千的景象
统中国的抱负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四言古诗:《诗经》
五言古诗:曹操《短歌行》
古体诗
七言古诗:白居易《琵琶行》
诗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近体诗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