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建筑分析精讲
窑洞的建造方法和原理
![窑洞的建造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02b63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c.png)
窑洞的建造方法和原理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一、窑洞的建造方法1.挖地基。
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你挖的窑洞类型先确定。
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
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地担上来,非常辛苦。
过去人们修庄子,只有利用农闲、雨天挖土运土,起早贪黑移的干活;饭前饭后的挤时间,能担一担是一担,肩上的皮脱了一回又一回,双手上的茧子磨起一层又一层;常常是老幼不得闲;这一辈人完不成,下辈人接着干。
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作“刮崖面子”。
刮者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好的话就能在黄土上刮出美妙的图案。
2.打窑洞。
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
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
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
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
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
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
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
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
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
日后住久了,窑壁熏黑,可以再泥。
3.扎山墙、安门窗。
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
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
经过以上三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
二、窑洞的建造原理窑洞建筑原理就是利用了土的冬暖夏凉特点,以及土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窑洞建筑分析精讲PPT文档38页
![窑洞建筑分析精讲PPT文档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762ae62384254b35effd3413.png)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55、 为 中 华 之 崛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民居建筑分析之窑洞PPT(36张)
![民居建筑分析之窑洞PPT(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3b0bc58cad51f01dc281f1c6.png)
窑洞的生态性:
窑洞的有效空间是向地 下黄土层索取的,不破坏生 态,不占用良田;建筑材料 多为砖土,生态环保。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 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窑洞的平面组合
窑洞以单孔窑为主,有两窑并联,三窑并联、套窑、 拐窑、母子窑等多种形式。
窑洞民居以单孔窑洞为基本单位,靠崖式窑洞只能平列 ,当需要多室时,则需要深向发展或横向打洞。
方黄土地区。
Logo
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 马欢,却不见村舍房屋,所谓“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人”。
窑洞以一户一院的形式最 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形式。
Logo
为了防止地面的雨水流入院内, 保护人畜安全,避免地面上行人 掉入院内。地坑院上通常沿院顶
砌筑约40-80公分的花围墙
Logo
窑洞入口坡道以砖石铺
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洞, 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根据窑洞的下沉幅度可以将其分为平地型、半下沉型和全下沉型三种 形式。
下沉式窑洞(地窑)
缺点:
潮湿;窑洞上方不能种植物 ,浪费土地
优点: 建筑寿命长;冬暖夏凉;防
火性强;抗震性好;是最环保 和生态的建筑形式之一。
楼上较干燥,可 以居住,楼下可 以储物,功能布 局较好。楼梯多 留在户外。
河南巩义市有很 多这种窑洞,当 地称为“天窑”。
Logo
装饰风格
窑洞的细部装饰,从立面到平面,从大门到室内,实际上是一种 匠工艺术。石作、砖作、木作、纸作是主要的几个方面。石作和砖作 从石狮、抱鼓石、石础、影壁,直到立面的拱头线、挑檐、女儿墙等 ,多精雕细刻成以福、禄、寿为题材的吉祥图案。木作则集中于门楼 举架雕刻、窗棂纹样等方面。这里所说的纸作是以窗花、窑顶花、炕 围画、吊帘、门神等可临时更换的装饰。每遇春节,红色的对联、窗 花等点缀在青灰色的背景间,另是一番景致。
浅析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
![浅析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1715ec3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b.png)
浅析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摘要:窑洞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最佳居住建筑形式是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共筑的结果。
窑洞的演变过程和类型展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生活习惯的演变。
从而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穴居建筑形式的现在遗存。
在窑洞建筑中能看到黄土高原居民豪放粗犷的性格中又充满了细腻质朴。
窑洞的实用性、坚固性和美观性非常突出的表现了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窑洞民居;类型;特性;建筑艺术;窑洞建筑群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域特色明显,由于东西南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的差异,当地居民根据这些情况,按照各自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与习惯,创建了互不相同的建筑,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作为中国民居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代表民居之一,窑洞的地域特色和其建筑艺术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窑洞的历史演变、窑洞的类型、窑洞的特性和建筑艺术,处处都展现着窑洞民居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文也是想通过对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的整理,让更多人了解窑洞。
1、窑洞民居的演变和类型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代表民居建筑之一。
黄土高原地处中国西北部,主要包括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黄土分布的70%,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这里气候干燥、降雨稀少、植被稀疏;黄土地表层疏松多孔,质地均匀,易开挖,有良好的耐久性;再加上流水侵蚀和风力吹蚀作用,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
由于这些因素,窑洞成为了黄土高原居民的最佳选择。
1.1窑洞的演变过程窑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穴居时代。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建筑的两个起源——“土”和“木”。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南方地区即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多由平原山地和丘陵组成,人们居住首要解决通风凉爽、防潮防雨、防虫蛇。
南方居住建筑由最初的“巢居”发展到半靠山坡的房屋,最后发展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即“吊脚楼”。
南方的建筑发展最终形成了“木”的建筑风格——轻巧、精细,薄薄的墙壁、薄薄的屋顶、开场通透的门窗、高高翘起的翼角、精致细密的装饰。
窑洞的基本特征
![窑洞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7c0fb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9.png)
窑洞的基本特征一、引言窑洞,又称地洞、地窖,是中国古代农村地区常见的一种传统住宅形式。
窑洞的基本特征包括建筑结构、功能用途、气候适应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窑洞的基本特征进行介绍。
二、建筑结构窑洞的建筑结构一般由土壤、石材或砖石等材料构成。
通常采用挖掘地面并搭建屋顶的方式建造,形成一个半地下式的住宅空间。
窑洞的墙壁和屋顶由土壤或石材堆砌而成,具有较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窑洞的入口通常位于地面上,通过楼梯或斜坡进入。
三、功能用途窑洞主要用于居住,也可用作仓库、地窖等。
窑洞的低温、湿度较低的特点使其适合储存粮食、蔬菜等物品。
此外,窑洞还能提供一定程度的防御功能,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四、气候适应性窑洞的建筑结构和材料选择使其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窑洞的半地下式结构可以降低室内温度的波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窑洞的墙壁和屋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在冬季保持室内温暖,在夏季保持相对凉爽。
五、地理分布窑洞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如陕西、河南、山西等省份。
由于北方地区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窑洞成为当地人们居住的首选。
此外,窑洞在中国古代农村地区也比较常见,如江南、华北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窑洞存在。
六、优点与挑战窑洞的优点在于其建筑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应性强等。
窑洞的建造不需要大量的材料和技术,普通农民也能够进行建造。
窑洞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御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
然而,窑洞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室内采光不足、通风不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七、窑洞的现代变革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窑洞也在不断发生变革。
一方面,现代窑洞在建筑结构、材料选择上进行了改进,更加注重舒适度和环保性。
另一方面,窑洞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观光等,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形式。
八、结语窑洞作为中国古代农村地区的传统住宅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特征和适应性。
窑洞的建筑结构、功能用途、气候适应性等方面都体现了人们对环境的智慧利用和对生活的需求。
窑洞民居建筑 ppt课件
![窑洞民居建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59c02d7e21af45b307a861.png)
火炕的摆放位置一般都是紧靠窑脸处,如果是三孔 窑洞,两层暗窑的火炕是紧靠窗台下,满开间砌炕。
2、窑洞内的家具:窑洞内一般都采用矮家具,有利于窑内 的采光。另外,由于窑洞内湿度较大,一般木制家具在制 作的时候都会留出一定的空隙,防止因木头受潮膨胀而导 致的家具使用不便的问题。
周族历经从不窋到鞠陶、公刘三代,发展了农业生产,创造了周的灿 烂文化。《甘肃省通志》里庆阳人有“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是他 们的功绩,“陶复陶穴以为居”是他们的功绩也为自己提供了保障。原始 人所住地穴皆是自然而成,没有阳光,阴暗潮湿、又时常有野兽的危害 ,对人类生存十分不利,生活没有保障,也因此不利于发展,在不窋执 政时,鞠陶负责挖窑洞,所谓“陶复陶穴”就是周人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 而挖的两种形式的窑洞,古代窑与陶相同,有了窑洞,人们就不再苦于 野兽袭击,安全有了保障,开始定居生活,农业才因此而大力发展,窑 洞便是农耕家园。
院内型与 跨院型
入口的坡度一半或全部位于院落之内,破
坏了院落的方整感觉,主要出现在陇东和 渭北地区
下沉式窑 院的入口
隧道式的 甬道型
露天的沟 道型
能够保持窑院的方整,入口坚固
入口的坡道或踏步完全露天,不仅破 坏了院落的方整,而且使院落的大门 显得单薄和不私密。
入口的平面形式
主要有“一”字(直进)形、“L”(曲尺)形、“U” (折返)形、“之”(雁行)形四种形式。
这种窑洞前面是比较开阔的沟壑,便于采光通风,同时留 出一块平地作为院落,便于人们从事户外活动。
2、 靠崖式窑洞的整体形制又分为折线型和等高线型。 (1)折线型:是指多口窑洞按“之”字形,或“S”形排 列,公共道路循着每户窑洞而筑,方便居民上下山坡。
民居建筑分析之窑洞 PPT
![民居建筑分析之窑洞 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45985a0b1c59eef8c7b4a7.png)
下沉式窑洞(地窑)
缺点: 潮湿;窑洞上方不能种植物
,浪费土地
优点: 建筑寿命长;冬暖夏凉;
防火性强;抗震性好;是最环 保和生态的建筑形式之一。
独立式窑洞(箍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 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 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 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 房屋则称“窑上房”。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 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 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靠崖式窑洞(崖窑)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 用的地区。
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洞, 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
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 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 发展前景。
气候干燥、木材少
也为它创造了发展和 延续的契机
窑洞民居的分布
窑洞民居大致集中 在五个地区,即晋中 、豫西、陇东、陕北 、冀西北。
窑洞分类
按形式可大致分为三类:
靠崖式窑洞(崖窑)
窑洞
下沉式窑洞(地窑)
独立式窑洞(箍窑)
靠崖式窑洞(崖窑)
河南巩义市有很 多这种窑洞,当 地称为“天窑”。
装饰风格
窑洞的细部装饰,从立面到平面,从大门到室内,实际上是一种 匠工艺术。石作、砖作、木作、纸作是主要的几个方面。石作和砖作 从石狮、抱鼓石、石础、影壁,直到立面的拱头线、挑檐、女儿墙等 ,多精雕细刻成以福、禄、寿为题材的吉祥图案。木作则集中于门楼 举架雕刻、窗棂纹样等方面。这里所说的纸作是以窗花、窑顶花、炕 围画、吊帘、门神等可临时更换的装饰。每遇春节,红色的对联、窗 花等点缀在青灰色的背景间,另是一番景致。
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
![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ce4f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1.png)
浅析山西传统民居石头窑洞的修缮设计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的地方,拥有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民居文化。
石头窑洞就是山西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它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
石头窑洞修缮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本文将从石头窑洞的特点、修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对石头窑洞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石头窑洞的特点石头窑洞是山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其主要特点包括:1. 地埋式建筑:石头窑洞通常是挖掘在山体或土地中,利用山体的自然洞穴或人工开凿的洞穴建造而成。
由于其地埋式的建筑形式,使得石头窑洞在冬暖夏凉的还能够很好地抵御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2. 石头建造:石头窑洞的墙体和屋顶多采用石块垒砌而成,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和抗震能力。
石头材料的质地坚硬,耐久性强,能够有效地防止风雨的侵蚀。
3. 采光和通风设计:石头窑洞一般都设计有天窗和通风口,保证了室内的采光和通风,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4. 建筑布局:石头窑洞一般都采用“天井式”布局,将居住和生活空间围绕在一个庭院周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模式,体现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石头窑洞具有地埋式建筑、石头材料、采光通风和天井式布局等特点,是山西地区独特的传统居住形式,体现了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石头窑洞修缮设计的原则1. 尊重传统:修缮设计应尊重并保留石头窑洞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特点,不得随意改变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要尽可能保留原有的传统建筑材料和风格。
2. 保护原貌:在进行修缮设计时,要保护好原有的石头窑洞建筑,不得损坏原有的结构和墙体,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建筑元素和风貌。
3. 增加舒适度:在保留石头窑洞传统特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室内环境的改善,增加采光通风设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4. 结合现代: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现代化的设计和装修手法,但要注意与传统建筑的融合,避免过度追求奢华和浮夸。
民居建筑分析之窑洞课件(PPT36页)
![民居建筑分析之窑洞课件(PPT36页)](https://img.taocdn.com/s3/m/ad515e5a7cd184254b35359f.png)
按材料可大致分为三类: 土窑
石窑
砖窑
民 居 建 筑 分 析之窑洞 (PPT 36页)工 作培训教材 工 作汇报课件 管 理培训课件 安 全培训讲义P P T服务技 术 民 居 建 筑 分 析之窑洞 (PPT 36页)工 作培训教材 工 作汇报课件 管 理培训课件 安 全培训讲义P P T服务技 术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 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民 居 建 筑 分 析之窑洞 (PPT 36页)工 作培训教材 工 作汇报课件 管 理培训课件 安 全培训讲义P P T服务技 术
窑洞的平面组合
民 居 建 筑 分 析之窑洞 (PPT 36页)工 作培训教材 工 作汇报课件 管 理培训课件 安 全培训讲义P P T服务技 术
独立式窑洞(箍窑)
Logo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 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 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靠崖式窑洞(崖窑)
民 居 建 筑 分 析之窑洞 (PPT 36页)工 作培训教材 工 作汇报课件 管 理培训课件 安 全培训讲义P P T服务技 术
下沉式窑洞(地窑)
民 居 建 筑 分 析之窑洞 (PPT 36页)工 作培训教材 工 作汇报课件 管 理培训课件 安 全培训讲义P P T服务技 术
缺点: 潮湿;窑洞上方不能种植物
,浪费土地
优点: 建筑寿命长;冬暖夏凉;防
火性强;抗震性好;是最环保 和生态的建筑形式之一。
民 居 建 筑 分 析之窑洞 (PPT 36页)工 作培训教材 工 作汇报课件 管 理培训课件 安 全培训讲义P P T服务技 术
窑洞的特性
经济适用性:
窑洞的建筑特色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
![窑洞的建筑特色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7784cadd36a32d727581b6.png)
窑洞的建筑特色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窑洞的建筑特色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摘要我国的疆域十分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人文地理特征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建筑是人们生活的载体,建筑的特征正是随着气候条件和人文条件而有所不同的。
窑洞是具有鲜明西北特色的建筑形式,是我国建筑艺术的重要财富。
由于窑洞存在的地区在过去一直是较为贫穷的地区,人们对窑洞内的设计并不太注重。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室内设计的认同和追求,窑洞的室内环境设计在现今越来越受到西北人民的喜爱。
本文就窑洞根本情况进行论述,分析窑洞的建筑特色,进而对窑洞的室内环境设计进行探究。
关键词窑洞建筑特色室内环境设计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天生的也是发自内心的。
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人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吃饱穿暖,但是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最根本保障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进行对美的追求。
最直观的表达就是人们开始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环境也越来越表达出现代人的需求和特点。
窑洞是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坡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因为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窑洞成为了人们的容身之所。
尽管当今西北地区人们的生活也有了质的提升,但是人们在高楼大厦中仍然没有减少对窑洞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窑洞并且将新的设计理念带到窑洞内。
一、窑洞概述窑字很容易从它的结构上得出它的概念,上穴下缶,穴即洞穴,这里的洞穴是人工的洞穴而区别于天然的洞穴;缶那么是指瓦器,那么二者结合指的就是烧制瓦器的场所。
窑洞自然不是烧制瓦器的场所,它是一种西北地区广泛使用的建筑形式,但是它无论是在建筑结构上还是在外观上都与窑十分类似,故名窑洞。
窑洞多见于我国山陕二省,有很多的形式,但是标准的窑洞往往下平上圆,应了天圆地方一说。
窑洞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首先是气候因素。
黄土高原地区气温较高,湿度较低,十分枯燥,全年降雨量很少,光照充足,冬冷夏热,窑洞这种建筑形式既能够夏乘凉冬保暖,又不虞被雨水冲刷;其次是独特的土质。
窑洞的建筑特点分析.doc
![窑洞的建筑特点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5d878b3358fafab069dc02f3.png)
窑洞的建筑特点分析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
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
陇东黄土高原是天下黄土最深厚的地方,而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是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
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
上至周先祖时期,土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
《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唐宋时期,窑洞种类增多,每个窑洞有了明确分工,有暗庄、明庄和四合院庄,明清时期出现了小城堡,高大土墙将一组窑洞或土炕围起来,以防御兵荒和盗贼,俗称为堡子。
窑洞的修建,庄面子一般高至九米,长十七至二十三米,用镢头修刮成水波等花纹,正面挖窑三至五孔,侧面根据地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窑,前面取土为平空地,一般为三面筑墙,修建大门门楼。
窑洞一般高四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作正堂为长辈居住。
窑口砌墙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窗。
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乐融融,修窑洞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
庆阳窑洞的种类很多,细算可分十多种,但按大类分,有三种,即明庄窑、土坑窑、箍窑。
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修庄挖窑。
陶复陶穴中的陶复,指的就是明庄窑,有一庄三窑和五窑,也有五只以上的,宁县瓦斜乡有一个千年大窑洞,占地200平方米,一门五窗,窑内可容纳数百人集会。
在董志原、草胜原等大原上,也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有得下挖几米再挖窑,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子被称为半明半暗庄。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
窑洞建筑特色总结
![窑洞建筑特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fd4f1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9.png)
窑洞建筑特色总结选址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材料主窑的门框、窗框必须用椿木,其他边窑的门框则不能用椿木,要用其他木头,如杨木,松木等,窗棂则用井字棂或田字棂。
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
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
结构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
结构基本是直壁拱顶,外高内低,墙壁附以草泥来加固。
以窑洞为主体的居民住宅常以院为中心,院的正面挖三孔或五孔窑洞, 中间为主窑两侧为边窑, 群众称之为“一主二仆”或“一主四仆”。
院左侧为左膀,右侧为右膀,左右膀能挖窑洞的则挖窑洞,不能挖的就建偏房。
前面为高围墙,只留一道门供出入。
窑房均面向院内,如同北京的四合院。
窑洞庄院的院子是整个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庄院也有几进院的,由外到内,把主窑围在最里层,高墙深院,重重屏障,带有十分明显的封闭性和防卫性,正如《易·系辞》所云:“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有些古老的民宅,这种属性就表现得十分明显,主窑之上再挖小窑,名曰高窑,从主窑内修暗道,筑台阶而上,在高窑可以凭窗鸟瞰整个庄院全貌,也可以登高远眺,观察外界情况。
各窑之间还有修穿栏的,连接整个庄院,也有通向庄外的暗道,俗语窨子。
临泾乡段咀村段氏老庄则是这种防卫功能较全的典型。
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
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
窑洞的构造原理
![窑洞的构造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2bd3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6.png)
窑洞的构造原理窑洞是一种特殊的地下居住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
它是以土地为基础,利用黄土、砖石、木材等自然材料而建造的。
窑洞的构造原理主要可以从地基、主体结构和内部布局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首先是地基的构造原理。
窑洞的地基采用回填式的设计,即将地下土层挖掘出来后再重新填充,以达到稳固和保温的目的。
地基的下部一般还会挖掘一个深度较浅的地下室,用于存放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
上部用黄土夯筑成坚实的地堡,然后再用石头、砖块等进行覆盖,以增加窑洞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
其次是主体结构的构造原理。
窑洞通常由前堂、中堂和后堂三个相连的房间构成。
前堂通常用作客厅和起居空间,中堂用作卧室,后堂用作厨房和储藏室。
在主体结构的建造过程中,通常采用抹灰、刷白等技术,使内外墙面富有质感和装饰性。
此外,窑洞还会在地下安装通风窗和烟囱,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烟雾的排放。
最后是内部布局的构造原理。
窑洞内部通常呈半圆形或整圆形,这种形状的设计有利于减少房间的墙面面积,减少热量的散失。
窑洞内部会划分出不同功能的区域,如起居区、睡眠区和厨房区等,在保证舒适居住的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此外,窑洞内还会设置灯具、暖炉、床榻、席蓆等家具,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总的来说,窑洞的构造原理与地域环境和自然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质干燥易裂、温差大,窑洞通过回填地基、夯筑墙体和合理布局等方式,在保温、通风和采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此外,窑洞还具有经济实用、环保节能等特点,适应了当地的生活需求和气候条件。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窑洞逐渐被淘汰,现今还能看到完整窑洞的地区已经越来越少。
但窑洞作为中国独特的建筑形式,仍然具有考古学、民族学和建筑学的研究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窑洞民居实例
靠崖式窑洞—延安窑洞
延安的窑洞分土窑洞和石窑 洞。土窑洞冬暖夏凉,但采光不好 ,容易坍塌,不卫生。石窑洞四季 都比较凉,但坚固,采光较高卫生 。
Logo
Logo
下沉式窑洞--陕县天井窑洞 陕县天井窑洞位 于河南三门峡,又名 “地坑窑”,为窑洞式 住房的一种样式。在 冈地上,凿掘方形或 长方形平面深坑,沿 坑面开凿窑洞,内 有各种形式的阶道通 至地面上,如所在有 天然崖面,则掘隧道 与外部相通。流行于 北方黄土地区。
Logo
窑洞的平面组合
其中最为合 理的布局是三窑 并联的形式。主 要存在于独立式 窑洞中,最具有 代表性的是山西 平遥等地的独立 式窑洞,这种窑 洞也称为“一堂 两卧”。 中间是起居兼厨房的堂屋,两边是卧室。
Logo
窑洞的空间组合
1. 延等高线展开的窑院,窑前 有一块平坦的场地做为院落。
其优点为:空间开阔,无四 合院的封闭感。
Logo
装饰风格
窑洞的细部装饰,从立面到平面,从大门到室内,实际上是一种 匠工艺术。石作、砖作、木作、纸作是主要的几个方面。石作和砖作 从石狮、抱鼓石、石础、影壁,直到立面的拱头线、挑檐、女儿墙等 ,多精雕细刻成以福、禄、寿为题材的吉祥图案。木作则集中于门楼 举架雕刻、窗棂纹样等方面。这里所说的纸作是以窗花、窑顶花、炕 围画、吊帘、门神等可临时更换的装饰。每遇春节,红色的对联、窗 花等点缀在青灰色的背景间,另是一番景致。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民居建筑分析——窑洞
Logo
Contents
1 2 3 4 5
Content Title 1 Content Title 1 Content Title 1 Content Title 1 Content Title 1
Logo
窑洞的形成条件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 居民的古老的居住形式,这一 “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 地区,黄土层非常厚,中国人 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 ,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 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Logo
窑洞的生态性:
窑洞的有效空间是向地 下黄土层索取的,不破坏生 态,不占用良田;建筑材料 多为砖土,生态环保。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 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窑洞的平面组合
窑洞以单孔窑为主,有两窑并联,三窑并联、套窑、 拐窑、母子窑等多种形式。 窑洞民居以单孔窑洞为基本单位,靠崖式窑洞只能平列 ,当需要多室时,则需要深向发展或横向打洞。
Logo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 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 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靠崖式窑洞(崖窑)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 用的地区。 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洞, 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根据窑洞的下沉幅度可以将其分为平地型、半下沉型和全下沉型三种 形式。
窑洞入口坡道以砖石铺 台阶,多是两侧体墙壁用 土坯加固,草泥抹面。
Logo
窑洞内部装饰精美,古朴清雅
布局合理,安全舒适
Logo
独立式窑洞--山西平遥窑洞 窑洞前普遍有 廊檐伸出,多数 为四合院。轴线 明确,左右对称 ,层次分明,外 雄内秀。整个民 居分布在黄土山 坡上,较大的四 合院都是水磨青 砖对缝砌筑,无 论造型、直立性很强的黄 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 发展前景。
气候干燥、木材少 也为它创造了发展和 延续的契机
Logo
窑洞民居的分布
窑洞民居大致集中 在五个地区,即晋中 、豫西、陇东、陕北 、冀西北。
Logo
窑洞分类
按形式可大致分为三类:
靠崖式窑洞(崖窑)
窑洞 下沉式窑洞(地窑) 独立式窑洞(箍窑)
下沉式窑洞(地窑)
缺点: 潮湿;窑洞上方不能种植物 ,浪费土地
优点: 建筑寿命长;冬暖夏凉; 防火性强;抗震性好;是最环 保和生态的建筑形式之一。
独立式窑洞(箍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 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 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 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 房屋则称“窑上房”。
独立式窑洞(箍窑)
窑上房
按材料可大致分为三类: 土窑
石窑
砖窑
窑洞的特性
经济适用性:
建在黄土高原的沿山与地 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 用挖出的土筑墙,省材省料;简 单易修、经济省钱。
Logo
舒适耐用性:
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 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 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 ,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 固性 。且墙身较厚,坚固耐 久。 窑洞的墙和顶都为土墙或砖 墙,具有冬暖夏凉,防潮, 防噪音的功能。使得窑洞耐 用的同时兼具了舒适性。
抱鼓石 窗 花
石础
木雕
装饰风格
装饰特性体现在窑拱 曲线和门窗立面。
窑门和坡道入口一直是传统 窑洞民居的重点装饰部位。
缺点
靠山式窑洞 它离公路有一定的坡度距 离,对于人们出入上下搬 运物品和饮水带来不便的 缺点。
沿沟式窑洞 缺点就是相对于靠山窑洞视 野不开阔,战乱年代容易受 到攻击。
总的来说,传统土窑 洞难于克服的缺点是 通风不好、光照度差 、易于霉变等。
Logo
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 马欢,却不见村舍房屋,所谓“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人”。
窑洞以一户一院的形式最 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形式。
Logo
为了防止地面的雨水流入院内 ,保护人畜安全,避免地面上行 人掉入院内。地坑院上通常沿院 顶砌筑约40-80公分的花围墙
Logo
窑脸是窑洞的门面, 也是窑洞装饰的重点。
2. 地下四合院形式,既下 沉式窑洞。
Logo
窑洞的空间组合
3. 混合型院落。窑 洞冬暖夏凉,但光 线较差,春秋天潮 湿。窑居者在窑洞 两侧前设厢房,与 南面倒座围成合院 。人们可以自行选 择住房屋或窑洞, 发挥适应自然的能 动作用。
Logo
窑洞的平面组合
4. 双层窑洞,是窑 洞在空间组合方 面的代表。 楼上较干燥,可 以居住,楼下可 以储物,功能布 局较好。楼梯多 留在户外。 河南巩义市有很 多这种窑洞,当 地称为“天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