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悬架性能的评价指标有车轮接地力和车轮接地性指数
汽车悬架性能的评价指标有车轮接地力和车轮接地性指数汽车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典型的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
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
悬架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总成,它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关系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
从外表上看,轿车悬架仅是由一些杆、筒以及弹簧组成,但千万不要以为它很简单,相反轿车悬架是一个较难达到完美要求的汽车总成,这是因为悬架既要满足汽车的舒适性要求,又要满足其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对立的。
比如,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大大缓冲汽车的震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软了却容易使汽车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左右侧倾严重的不良倾向,不利于汽车的转向,容易导致汽车操纵不稳定等。
前悬架系统前悬架目前基本上都采用独立悬架系统,即左右两个车轮各自独立地通过悬挂装置与车体相连,也就意味着可以各自独立地上下跳动。
悬架系统由连杆机构和弹簧、减震器组成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形状的连接方式以固定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在弹簧的作用下使车轮可以相对车身上下运动。
最常见的有双横臂式和麦佛逊(又称滑柱摆臂式)。
双横臂式悬架由上短下长两根横臂连接车轮与车身,两根横臂都非真正的杆状,而是大体上类似英文字母Y或C,这样的设计既是为了增加强度,提高定位精度,也为减震器和弹簧的安装留出了空间和安装位置。
同时,下横臂的长度较长,且与车轮中心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车轮跳动导致下横臂摆动时,不致产生太大的摆动角,也就保证了车轮的倾角不会产生太大变化。
这种结构比较复杂,但经久耐用,同时减震器的负荷小,寿命长。
汽车悬架性能的测试方法应用与分析
的最 小车轮 作用 力与 汽 车在 测 试 台上 静 态 时 的载
荷 之 比。
由路 面 、 胎产生 的振 动 , 轮 首先 传 递 到悬 架 系
上 海汽 车
2 0 .2 0 7 1
・
1 ・ 9
维普资讯
瑟
车 轮与 路 面间 的 附着 系数 主要 取 决 于诸 如道 产生 振动 。 在 开 机 数秒 后 断 开 电 动 机 电 源 , 由储 能 飞轮产生 扫频 激振 。 由于扫 频激 振 的频 率 比车
国家标 准 G 155 20 营运 车 辆综 合 性 B 86 - 0 1《
能要 求 和 检 验 方 法 》(以 下 简 称 G 1 5 5 B 86 - 2 0 ) 将 汽车 悬架装 置 的 性能 列 为被 检 项 目。为 01 , 了控 制检测 质 量 , 范 乘 用 车悬 架 性 能 的评 定 指 规 标和检 测方 法 , 交通部 发布 了行 业 标准 J/ 4 7 T T 9 —
车 系统产生 共振 。测 量 此振 动 频率 、振 幅 、输 出 振动 波 曲线 , 以系统处 理评 价汽 车悬架 系统性 能 。 按 激 振方 式 的不 同 可 以分 为 转鼓 式 和平 台式 两 种 。转鼓 式悬 架性 能 检测 台是将 转鼓 的表 面做 成 正 弦状 的不平度 , 改变 转鼓 转 速 , 即改变 激 振频
了汽 车制动 、 转弯 的 能力 , 见 附着 力 是影 响汽 车 可 行 驶性 能 最 基 本 、 重 要 的 因 素 。附着 力 表示 的 最 是 一个 反作 用 力 , 轮 胎 对 任 何 与 地 面 相 接 触 的 是
汽车悬架的性能开发专题资料集锦(二)
基于ADAMS的Z型悬架性能分析及四轮定位优化.pdf
建立Z型后悬架的ADAMS模型,分析了其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特性,将四轮 定位角动态变化与试验值做了对标,并且介绍了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虚拟优化四 轮定位的方法。
基于ADAMS的刚柔耦合汽车悬架性能分析.pdf 在ADAMS软件中建立柔性体的方法;建立了刚柔耦合的汽车麦式独立前悬架与
悬架构件的柔性在建模中是不可忽略的, 建立刚柔耦合的悬架模型进行性能 分析是可行的并且是必要的。
悬架性能研究相关案例: 弹性元件对悬架性能的影响.pdf
随着现代轿车性能的不断提高,对悬架系统的缓冲、减振和导向性能的要求
愈加严格。轿车悬架中广泛采用的弹性元件的力学特性及其测试方法。对悬
架的空间弹性运动学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处理此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进一步分析整车行驶性能提供了依据。
轿车悬架性能对车身影响的分析与测试.pdf
微型汽车悬架的动态仿真方法.pdf 建立了微型汽车的两种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其中,一种考虑车身纵向角振
动;另一种不考虑车身纵向角振动.推导出了计算公式,编制了悬挂系统特
性仿真计算的程序,并以长安微车为实例对加速度、相对动载、动挠度功率 谱和加速度均方根值进行了不同路面的模拟计算.
双连杆独立后悬架系统模型;对悬架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并通过仿真结果与
实测数据的比较,证明了刚柔耦合悬架模型比刚体悬架模型更为准确。
乘用车前悬架的综合性能研究.rar
通过CATIA、ADAMS软件建立了半主动悬架的仿真模型、并依据悬架性能的评
定标准对悬架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在与理论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实现了悬架性 能的改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首先对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及研究现 状与趋势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2)在车辆行驶平顺性相关 的性能指标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以车身加速度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最后, 建立了综合指标的平顺性评价函数。(3)应用CATIA、ADAMS分别建立了前后悬 架、转向系、发动机以及车身等各个子系统模型,并通过建立或修改信号交换 器将各个子系统组装成整车模型,为悬架系统性能的仿真分析做好准备。(4) 对所建模型进行车轮定位参数、前悬架刚度、前悬架侧倾性能的仿真分析,并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参数优化,最后对悬架系统在整车中的性能发挥进行 了仿真分析。通过以上建模分析,将ADAMS仿真软件应用于汽车悬架系统仿真,
003 汽车悬架动载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1] 韩建保,云志刚 . 汽车悬架动载性能检测与理论分析[J]. 汽车工程, 2002(24):50~253 [2] 尹文杰,陈思思等 . 高速越野性车辆悬架系统分析 [J]. 专用汽车, 2002(4):12~15
车轮接地性指数R/%
0.85 0.8 0.75 0.7 0.65 0.6 0.55
X 坐标5 439.55 18.91 -235.05
Y 坐标 0 324.68 391.21 81.27 100 181.19 107.24 102.81
Z 坐标 0 14.39 44.90 -86.82 -170.71 -252.50 4.75 3.86
2.5 x 10
4
Machine Design and Research 从图 6 可以看出,簧下质量相对于簧载质量越大,车轮 的接地性指数越小,车轮的附着性越差。这意味着若将电机 安装在车轮上,则相当于增加了簧下质量,会影响电动汽车 车轮对地面的附着性。
2.4
K2 / N/m
2.2
1 0.95
2
Rb m1=46.6 m1=96.6
关键词:车轮接地性指数;非线性刚度;悬架 中图分类号:TH1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Dynamic Performance of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影响汽车侧翻的悬架因素分析
影响汽车侧翻的悬架因素分析
杨利勇;徐军
【期刊名称】《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3)004
【摘要】利用具有可变形悬架和轮胎的汽车侧翻模型,分析了悬架及轮胎等因素对汽车侧翻的影响,推导出包括轮距变化、举升效应、轮胎转动惯性力矩等因素在内的汽车侧翻阈值公式,突出影响汽车侧翻的悬架因素,为评估悬架对汽车侧翻稳定性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4页(P99-102)
【作者】杨利勇;徐军
【作者单位】贵州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2.33;U463.33
【相关文献】
1.基于整轴结构模型的汽车悬架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J], 李骏;肖亚运;吴克绍
2.汽车悬架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何洋志;陈吉清
3.附加气室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毛春升
4.主动悬架对汽车防侧翻性能的影响及仿真分析 [J], 吴生玉;马闯
5.浅谈主动悬架对汽车防侧翻性能的影响及仿真分析 [J], 冯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悬架开题报告
汽车悬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汽车的悬架系统是整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行车安全、舒适性的要求逐渐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围绕汽车悬架系统展开研究,探究悬架系统的设计原理、优化方法以及对汽车性能的影响,为汽车悬架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性能影响,通过对现有悬架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和优化方法,以改进悬架系统的性能,使驾驶更加安全、舒适和稳定。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悬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分析;•悬架系统的设计优化方法;•悬架系统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
3. 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1.搜集相关文献和资料,对悬架系统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
2.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悬架系统,总结其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3.根据悬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设计要求,提出一种新的悬架系统设计方案。
4.基于新设计方案,进行悬架系统的数值模拟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指标。
5.制造和装配改进后的悬架系统,并进行实车试验和性能测试。
6.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估悬架系统的改进效果和性能提升。
4. 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在以下方面取得成果:1.对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为悬架系统研究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2.提出一种新的悬架系统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操控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3.研究和验证悬架系统的优化方法,提高其性能指标并实现优化设计。
4.对悬架系统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为汽车悬架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5. 研究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按以下步骤和时间进行安排:•第一阶段(1个月):收集文献和资料,进行悬架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第二阶段(2个月):设计新的悬架系统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和优化。
浅谈汽车悬架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浅谈汽车悬架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摘要:每一辆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都是由汽车悬架决定的,而对于汽车悬架而言,其好坏是由车辆的平顺性的好坏决定的。
汽车悬架是由多个零配件构成,其中任何一个零配件都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个零配件的参数都会对汽车的平顺性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悬架设计时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提高平顺性。
关键词:汽车悬架;平顺性;安全性前言汽车的平顺性是评判汽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和冲击周围环境,同时,这种指标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会与人在汽车中所能感受到的舒适感进行一定的关联,对于一些载物的汽车来说,除了让人感到舒适性以外,还必须要保持货物完好无损,现代的高速汽车都必须要具有这种性能。
通常情况下还可以运用车身的振动和速度来评价汽车的平顺性。
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是由汽车悬架掌控,验证悬架性能的最基础的一项标准,就是必须要保证车辆在不同路面和车速的状况下,都能够行驶的较为平顺。
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以及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对汽车平顺性进行研究主要是为了能给汽车的振动找到一个更加精确的界定的范围,作为评价一辆汽车质量的好坏的一种指标,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汽车振动系统的动态。
一般情况下,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是由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幅度所决定的。
如果汽车车身振动比较大,并且还出于一种非常频繁的状态,汽车车身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平顺的问题。
为了可以更好地更加方便地评价车体的平顺情况,人们建立了多种不同的考核标准,但是目前运用的比较频繁的一种评价模式是Janeway评价模式,由于Janeway评价模式对车体的各个部位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考核范围及内容非常全面。
1.人体对震动的反应人们对汽车的振动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进行评判。
主观评判是根据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主观因素决定,不同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感受是会有差异的。
客观评价是根据大多数人们对汽车的振动频率以及振动强度等方面的接受强度来进行汽车设计。
汽车悬架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131工 艺 与 装 备4 蓄电池维护保养及建议4.1 蓄电池寿命影响因素蓄电池使用寿命与使用工作环境、日常使用频率和习惯、放电深度、充电管理及维护保养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蓄电池单体一致性差异。
个别单体因生产制造及安装误差出现一致性差异,在后续使用中差异性加深,并影响整组蓄电池寿命。
其次,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空气湿度、酸碱度影响蓄电池的导电性能及电化学反应效率与热平衡。
最后,充放电不均衡。
小电流放电将导致极板上较大的硫酸铅晶体不易还原,大电流深度放电易破坏蓄电池结构(易形成不可逆硫化),大电流充电或长时间充电易造成蓄电池失水、内阻增大。
在充放电循环往复中不断增大差异性,最终形成落后蓄电池。
4.2 日常使用维护在日常检修过程中,主要通过BMS 系统监测牵引蓄电池充电时的环境温度、充电前后蓄电池电压及充电后蓄电池表面温度等关键参数,静态检查主要为接线状态、蓄电池表面状态、螺栓紧固、BMS 插头安装及铭牌标识安装情况。
正线施工作业时,在条件允许下优先采用第三轨模式动车,若以蓄电池模式作业时,发现机车蓄电池容量低于60%,需向行调申请切换为第三轨供电模式为蓄电池充电,避免蓄电池深度放电影响蓄电池寿命。
每天对运用机车进行检查,确保蓄电池电量充足。
若当晚有正线作业,白班司机负责给作业车充电,确保机车牵引蓄电池组的容量达90%以上;工程车正线作业完或车厂内作业完,白班司机立即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将容量提高至90%以上(实际执行中基本为充满至100%)。
4.3 蓄电池维护建议第一,建立工程车蓄电池全寿命周期维护台账,跟踪单体蓄电池的流转、更换、容量和内阻等信息,全方位对蓄电池的状态进行分析。
第二,进一步优化完善电力蓄电池工程车牵引蓄电池充电要求。
正线作业前,须确保机车牵引蓄电池组的容量达98%以上,且VDU 显示充电电流小于8A 。
第三,加强工程车机器间风机的维护保养,确保机器间的通风良好,进而确保蓄电池工作环境。
车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的分析
车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的分析
汽车悬架可认为是一种连续线性的随机最优控制系统, 由最优线性滤波器串接确定性调节器的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矩阵组成。
这两部分参数可分别加以确定。
对于控制要求的性能指标是二次函数积分型的调节器间题, 外界干扰是高斯白噪声, 文章通过分析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力学理论分析建立了被动悬架系统的状态方程。
又通过MATLAB仿真建立路面的激励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其二次性能指标的加权系数最优化的方法来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
对于悬架这一线性系统而言要综合考虑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变形这些彼此冲突的性能。
最优控制理论通过闭环最优反馈控制,实现系统性能之间的最优化。
最优控制二次性能指标为个指标的加权系数,取决于对系统性能的要求,根据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特点 ,比较研究了 3 种不同的最优控制方法。
常用的是工程近似最优控制方法 ,为进一步消除稳态误差 ,可以引入积分控制。
与上述方法不同 ,对系统进行最优控制时 ,采用积分策略增广系统状态方程 ,并引入期望衰减度定义性能指标构造系统的最优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 ,在文中所构造的最优控制和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下 ,悬架系统具有相对最佳的性能。
本文研究了主动悬架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针对主动悬架系统的特点,在应用前
馈控制对主动悬架系统扰动进行补偿的基础上,采用积分策略,增广系统状态方程,并引入期望衰减度定义性能指标构造系统的最优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在复合控制下 ,主动悬架系统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
总体来看本篇论文的创新点是将最优控制应用到了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当中,并对被控对象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
悬架KC特性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悬架KC特性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对乘用车的性能越来越高,操纵稳定性作为汽车的基本性能之一,不仅仅体现在车辆的驾驶乐趣,更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因此在乘用车设计开发过程中,操纵稳定性成为一项重要的整车性能指标,而汽车悬架的K&C特性则是影响这项关键指标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虚拟样机技术基于某款轿车分析前后悬架KC特性对于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标签:操纵稳定性;KC特性;虚拟样机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在汽车设计开发方面已从以往的逆向国外品牌汽车的模式逐步向正向开发模式发展。
在汽车的正向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具备对整车的性能目标从上到下进行分解的能力,从整车级目标到子系统级目标再到零部件级目标;然后再从下到上进行设计开发。
因此,基于整车目标的子系级特性的优化分析研究在正向开发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提升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性能品质的基本要求。
1.多体动力学模型MSCSoftware公司的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是目前功能较为强大的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在ADAMS/car中自带有如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等子系统级常用模板,用户可基于模板根据需求进行建模。
本文分析的车辆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形式,后悬架采用多连杆形式。
根据车辆悬架硬点坐标、衬套刚度、弹性件参数以及个零部件重量信息分别建立前、后悬架(图1、图2)以及整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图3)。
模型中采用PAC2002模型进行仿真计算。
2.悬架KG特性仿真分别对前后悬架同向侧向力工况的仿真,通过改变关键衬套的刚度以以改变悬架KC特性,分别为前悬下摆臂前衬套y向刚度以及后悬下摆臂内侧衬套径向刚度,刚度值分别变化正负50%,对比KC特性变化,方案组合如下:前后悬架KC仿真结果如下:由于左右悬架对称,因此仅选取左侧悬架进行分析,侧向力指向车辆右侧为正,车轮指向车辆内侧时前束角为正。
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影响分析
10.16638/ki.1671-7988.2018.21.023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影响分析张丽萍,谢黎明(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摘要:悬架参数在汽车研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能。
文章采用系统微分方程,以二自由度汽车悬架为模型,使用MATLAB仿真,绘制出功率谱密度图,以此为根据分析减振器阻尼与悬架刚度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得出悬架刚度、减振器阻尼对悬架行驶平顺性影响各异,应该在悬架可用的动行程范围内来尽量保证减振器阻尼与悬架刚度减小来增加行驶的平顺性。
通过对汽车悬架参数的研究可以降低汽车的研发成本,在一定程度内缩短研发周期。
关键词:平顺性;MATLAB;悬架刚度;减振器阻尼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21-64-04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Suspension Parameters on Vehicle Ride ComfortZhang Liping, Xie Liming( College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aoning Jinzhou 121001 )Abstract: Suspension Parame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utomotive development process, directly affect the smooth performance cars.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used to model the two-degree-of-freedom vehicle suspension. Using MA TLAB simulation,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map is plotted. Based on this, the impact of damper damping and suspension stiffness on vehicle ride comfort is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pact of suspension stiffness and shock absorber damping on the suspension ride comfort is different. It should be ensured that the shock absorber damping and suspension stiffness are reduced to increase ride comfort within the available dynamic travel range of the suspension. By study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vehicle suspensi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of the automobile can be reduced, and the development cycle can be shortened to some extent.Keywords: ride comfort; MATLAB; suspension stiffness; damper damping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21-64-041 前言汽车平顺性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
悬挂实验不合格
悬挂实验不合格
悬挂实验不合格,通常是指在对车辆或机械设备的悬架系统进行检测时,未能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性能要求。
对于汽车悬架装置,其可能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部件磨损或损坏:
减震器失效:减震器内部油液泄漏或阻尼元件磨损导致无法有效吸收震动,影响行驶平稳性和舒适性。
弹簧问题:弹簧断裂、变形或者疲劳过度,造成承载能力下降和车身稳定性变差。
铰接件磨损:如衬套、球头等连接部位磨损严重,造成间隙过大,影响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定位准确性。
空气悬挂系统故障:
空气弹簧漏气:空气悬挂系统中的空气弹簧发生泄漏,导致无法保持预定的车身高度或提供适当的缓冲效果。
传感器故障: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故障,使得系统无法准确感知和调节车身姿态。
气动部件失效:空气压缩机不工作或效率低下,空气管道堵塞或破裂,以及控制单元损坏等。
安装不当或设计缺陷:
安装过程中出现装配错误,例如部件未按规范扭矩紧固、部件位置安装偏差等。
悬挂设计不合理或配件质量不达标,导致整体结构强度不足或功能失效。
长期使用造成的自然老化:
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悬挂系统各零部件逐渐老化,材料疲劳,进而影响其工作性能。
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维修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与修复,确保悬架装置满足安全及性能标准的要求。
车辆底盘的悬挂系统参数
车辆底盘的悬挂系统参数车辆的底盘悬挂系统是保证行车平稳性和乘客舒适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悬挂系统的参数对于车辆的操控性能和驾驶感受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辆底盘悬挂系统的参数,包括弹簧刚度、减震器设置、悬挂高度和悬挂类型等。
一、弹簧刚度弹簧刚度是悬挂系统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它指的是在单位位移下,弹簧对于外部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大小。
弹簧刚度越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起伏变化越小,悬挂系统对于颠簸路段的响应能力越好。
一般来说,越高级的车辆所采用的弹簧刚度越大,提供更好的行驶质感和操控性能。
二、减震器设置减震器是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数设置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舒适性和悬挂系统的稳定性。
减震器设置包括阻尼力和回复力两方面。
阻尼力指的是减震器对于弹簧压缩和伸展过程中的减震能力,决定了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阻尼强度。
回复力则是减震器在压缩后回复到原始位置的能力,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和悬挂系统的响应速度。
合理的减震器设置能够提供良好的平稳性和悬挂控制,使行车更加稳定和舒适。
三、悬挂高度悬挂高度是指车辆离地面的距离,也是悬挂系统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悬挂高度的设置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通过性和稳定性。
较高的悬挂高度在通过不平路面时会有更好的通过性,但会增加车辆的重心高度,降低行驶稳定性。
较低的悬挂高度则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但容易造成底盘部件的损坏。
车辆制造商会根据车型的用途和性能要求来合理设置悬挂高度,以达到最佳的平衡。
四、悬挂类型悬挂系统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和半独立悬挂等。
独立悬挂是指每个车轮都有独立的悬挂装置,可以独立运动。
非独立悬挂是指左右两个车轮之间通过横梁或弹簧连接,悬挂运动不独立。
半独立悬挂则是介于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之间。
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对于车辆的行驶性能和操控感受有着不同的影响。
独立悬挂可以提供更好的悬挂控制和操纵性能,而非独立悬挂则相对简单和便宜,适用于经济型车辆。
悬架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悬架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工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汽车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汽车电子减振作为影响驾驶舒适性、驾驶稳定性、驾驶体验等方面的关键因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获得更好的减振效果,汽车制造商越来越重视电子控制和电子减振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如汽车电控悬架。
关键词:车辆;空气悬挂系统;电控减震技术;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汽车技术的发展,中国轿车悬挂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已经日趋完善,而传统的机械被动悬挂技术也已适应不了人类的行车需要,如果更好地运用中国轿车悬挂系统电控减振技术,通过优化耗能设计和控制系统,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人类的行车感受和安全系数,希望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轿车悬挂系统的电控减振技术可以越来越完善。
1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内涵1.1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概述通过研究和改进汽车悬架系统的电控减振技术,创造了三种相对较新的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包括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子减振技术,主动式汽车电子振动控制悬架系统和全被动式汽车电子震动控制系统。
随着上述三种汽车悬架电子阻尼控制技术的灵活应用,柔性元件和基本声音控制元件的功能特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缓冲功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同时,由于电控减振器的组合使用,汽车悬架系统的电子减震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有效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程度,有效提高了汽车驾乘人员的使用体验,显著提高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为广大市民的日常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2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主动汽车悬挂技术电控减振技术是三个减振技术中减振性能最佳的一种,其技术实现的要求相对于另外二个技术而言更为严苛,技术实现的要求价格也是高的,该技术的能耗相当高,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说也会导致资金的损失,目前这种技术运用于档次相对较为高档的汽车中。
1.3半主动、被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在比较半主动车辆悬架抑制技术和被动车辆电子悬架压制技术的阻尼效率方面,电子车辆电子悬架系统半主动的性能仍然是最好的。
悬架性能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悬架系统作为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以及操控稳定性。
为了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本研究对某型汽车悬架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以期为悬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汽车悬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评估悬架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3. 为悬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汽车悬架系统、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计算机等;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平台,安装好汽车悬架系统;(2)对悬架系统进行标定,确保各传感器正常工作;(3)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4)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悬架刚度实验(1)实验数据:通过对悬架系统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载荷,记录悬架系统的振动响应,得到悬架刚度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2)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悬架刚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悬架系统具有较好的高频阻尼性能。
2. 悬架阻尼实验(1)实验数据:通过改变阻尼比,记录悬架系统的振动响应,得到悬架阻尼系数随阻尼比的变化曲线。
(2)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阻尼比的增大,悬架系统的阻尼系数逐渐增大,说明悬架系统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
3. 悬架振动实验(1)实验数据:对悬架系统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载荷,记录悬架系统的振动响应,得到悬架振动响应随频率的变化曲线。
(2)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悬架振动响应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说明悬架系统具有较好的高频振动抑制性能。
4. 悬架性能综合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对悬架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悬架刚度:悬架刚度应适中,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2)悬架阻尼:悬架阻尼应适中,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操控性;(3)悬架振动:悬架振动应较小,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悬架kc指标解读
悬架kc指标解读悬架KC指标是评价汽车悬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汽车行驶稳定性、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悬架KC指标,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指标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悬架KC指标的含义。
KC是英文“Kinetic Compliance”的缩写,意为动力学柔度。
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柔度是指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悬架系统能够吸收并适应这些力的能力。
悬架KC指标衡量了悬架系统的刚性和柔软程度,即悬架系统在不同路况下的变形和回弹程度。
悬架系统柔软,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分散路面的冲击力,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悬架系统刚性,能够更好地支撑车辆,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
准确评价悬架KC指标需要进行实验测试。
测试时,汽车被放置在悬架动态测试台上,通过施加以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周期力来模拟实际驾驶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类冲击。
测量车辆的悬架系统对这些冲击的反应,得到相应的悬架KC指标。
KC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悬架系统越柔软,乘坐舒适性越好;反之,数值越小,悬架系统越刚性,操控性越好。
悬架KC指标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乘坐舒适性。
悬架系统柔软,能够很好地吸收和减轻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颠簸和震动,使得乘客在车辆行驶时感受更加平稳舒适,减少对身体的冲击,降低疲劳感。
因此,对于追求舒适性的家用车型来说,较高的悬架KC指标非常重要。
其次是操控性。
悬架系统刚性对于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至关重要。
刚性悬架系统能够更好地支撑车身,提供更好的悬架支撑力,减少车身倾斜和避震器的压缩,从而提高转向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对于追求操控的运动型汽车来说,较低的悬架KC指标更有利于提供更灵敏的操控响应和更高的行驶稳定性。
最后是安全性。
悬架KC指标对车辆的安全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柔软的悬架系统能更好地吸收和分散路面冲击力,使车辆保持稳定,减少侧滑和打滑的风险;而刚性的悬架系统能对路面的变化更加敏感,提供更好的悬架支撑力和抓地力,减少制动距离,提高刹车的安全性能。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1. 本文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的重要因素。
汽车平顺性,作为衡量汽车舒适性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对汽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和悬架参数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多体动力学(MBD)仿真技术,对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平顺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优化悬架参数,提升汽车的平顺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详细阐述了其在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接着,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动态响应。
通过仿真实验,本文分析了不同路面激励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并识别了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关键因素。
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通过改变悬架的刚度、阻尼等参数,本文分析了悬架参数变化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规律。
基于仿真结果,本文采用优化算法对悬架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汽车的平顺性能。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因素,而且为汽车悬架参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汽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升汽车的舒适性和市场竞争力。
2. 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多体动力学(MBD)是研究由多个刚体和柔体组成的系统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动力学的学科。
在汽车工程领域,多体动力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学仿真,特别是在汽车平顺性分析和悬架参数优化方面。
本节将介绍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为后续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多体动力学系统由多个刚体和柔体组成,它们通过关节或其他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每个刚体或柔体都有其自身的质量、惯性和几何属性。
系统中的力可以来自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也可以来自连接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弹簧力、阻尼力等。
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基于牛顿欧拉方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和欧拉运动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 时 间频 率路 面输 入模 型 , 不平 度 系 数 G 取 。为 5 ×
1 m。 cce c c 0 / y l( yl 路 面 波 的 个 数 ) 指 数 P 为 e为 ,
2 5 车辆 的恒 定前 进速 度 U为 2 s 则路 面 输 入 ., 0 m/ ,
第 5期 21 O 1年 9月
表 1 福 特 G a a a轿 车 车 身 加 速 度 数 值 表 rn d
3 3 悬 架参 数对 悬架 动行 程指标 的影响 . 由式 (0 、 ( 1解 出 k 1 )式 1 ) 和 c 并 代人 式 ( ) 得 7, 到以 / 和 为 变量 的悬架 动行 程 目标 函数 :
函数 的 变化 规 律 , 而 针 对 不 同 车型 选择 不 同 的 悬 架参 数 匹 配 , 导 参数 调 整 , 到 最佳 方 案 。 从 指 找
关 键 词 :汽 车 ;悬 架 系统 ; 能 指 标 ;悬架 参 数 ; t e t a 性 Ma h mai c
中图分类号 : 6.3 U4 3 3
图 1 车 辆 双 质 量 悬 架 系统 模 型
公 路 与 汽 运
总 第 1 6期 4
Hi h y g wa s& Au o tv plc to s t mo i e Ap ia in
1 3
标 进行 定 量 评 价 , 车 身 加 速 度 ( ) 悬 架 动 行 程 即 n 、
Grn d 轿 车的参 数 , a aa 由行 驶 动力 学 相关 知 识 , 给定 固有频 率 的变 化 范 围为 0- , " 4Hz 阻尼 比 8 的变  ̄ 化 范 围为 0 1 0 9 键 人 3 函数绘 图命 令 Po3 .~ . , D ltD
[ , n ] 运行 即得 到 以 和 为 变量 的 3 曲面图形 D
为 非 簧 载 质 量 ; z 、 。分 别 为 轮 胎 和 车 身
的位移 输 出 ; 为 轮胎 等效 刚 度 ; k 。为 路 面 移 位 输 入 ; 为悬 架弹 簧 刚度 ; 为悬 架 阻尼 系数 ; 为簧 k
载质 量 。 由相 关 汽 车 理 论 , 得 到矩 阵 形式 的单 轮模 型 可
谱密 度 函数 为 :
S 厂 一 × 1 一 X2 ( ) 5 o 0一 4 4 X1 一 . 7 0 () 9
由表 1可 以看 出 : 身 加速 度 值 的 变化 规 律 与 车
3 曲面 图的 结果 一 致 , f = 0 1Hz £一0 1处 D 在 = . 、 : .
率 响应 函数 :
z1
一
k ( ∞+ 是 一 m6 ) fc ∞。
1 车 辆 双 质 量 模 型 的 推 导
单 轮 车辆 双 质 量 悬 架 系 统 模 型 如 图 1 示 。 所 应 用牛顿 运动定律 , 可导 出其 运动方程 , 达式如下 : 表
%
2
l 十忌+k一 C s
( WS ) S … 和轮胎 动载 荷 ( L ) 这 些 指标 实 际上 DT … ,
指标 的影 响 , 以福 特 Grn d a a a轿 车 后悬 架 单 轮 模 型 参数 为例 , 簧 载 质 量 m 1 . g 非 簧 载 质 量 取 一3 7 5k 、 m :4 . g 轮胎 刚度 值 k:1 20 0N/ 5 4k 、 9 0 m。
1 2
H i h 路 u 与 o i e g 公y wa s& A t m t汽 运 to s o v App ia in lc
第 5期 21 O 1年 9月
汽 车悬 架 系统 性 能 指标 的 影 响 因素 分 析
何 洋 志 ,陈 吉 清
(华 南理 工 大 学 机 械 与 汽 车 工程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0 4 ) 16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6 8 2 1 )5 0 1 —0 17 —2 6 (0 1 0 — 0 2 4
随着 汽车产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 车平 顺 性 的研 究 汽 受 到高 度重 视 , 它不 仅影 响汽 车 的使用 性能 和 寿命 , 而 且影 响乘 员 的疲劳 强 度及行 车 安全性 。路面 输入 激励 、 轮胎 、 架 和 座 椅 等 都 影 响 着 汽 车行 驶 平 顺 悬 性 , 中悬架 对 汽车行 驶 平顺 性 的影 响尤为 突 出 , 其 而 悬 架设 计 又要兼 顾 刚 度 和 阻 尼参 数 , 过 调整 悬 架 通 参 数 匹配可 改善 汽车 行驶 平顺 性 , 提高乘 坐 舒适 性 。 该 文针 对 1 4汽车 双质 量悬 架 系统 的行驶 动力 / 学模 型 , 重点 围绕悬 架刚 度 和阻尼 参数 , 析如何 协 分
调相 互 矛盾 的悬 架 3个性 能 指标 , 到某 种 意 义 上 达
m 1 忌 ( ~ z ) 忌 ( 1 一 f o 1 一 一 2 一 C( — 2 ) l )
() 1
m6 2 k ( 一 2 ) C ( l 一 l 2 + z — 2 2 )
() 2
式 中:
设 在 某典 型 差路 面上 , S( 一G 由 ) 。
/ p表 f
为 了验证并 精 确得 到 曲面 图形 上较 大范 围 内对 应 自变量 的车 身 加 速 度 值 , 用 Mah mai 运 te t a的数 c 值表命 令 Ta lF r n , 出 以 b e om[ ] 输 和 为 变 量 的 数值 表 因车 身 加速 度在 固有 频率 较低 的范 围 内 较 小 , 在建 表时取 一0 1 、 长为 0 2 £ 故 . ~2 Hz 步 . ,
一c w J 一是 i
I
—C ̄ s 一忌 i o
cw 是~ 6。 , + m l i
( 4)
忌 ( w+ 走 ) c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z If o ∞+是十是一mw 。 一co一是 I c i o J sj i
J
—c ̄ k ,- i o
+ I 是一 6。
=
z ck 一i k o Io 一 I + + C s i c — I w — 忌 c 忌 m2 c + 6I 一 一 ∞
() 6
2r / 6 7 m
1
-
(0 、1 )
( 1 1)
悬架 动行 程 参 数 S … 描 述 相对 于 静平 衡 位 WS 置 的悬架 位 移变 化程度 。由式 ( ) 4 和式 ( ) 得悬 架 5可
摘 要 :汽 车 悬 架 系统 的性 能直 接 影 响 汽 车 的行 驶 平顺 性 。 文 中 以 1 4汽 车 双 质 量 悬架 系统 为 /
对 象 , 定 其 3个 性 能 指 标 目标 函数 ; 于数 学软 件 Mah ma c 确 基 te t a生 成 目标 函 数 的 3 曲 面 图和 数 i D 值 表 , 示 出 目标 函数 的 变化 趋 势 ; 析 悬架 参 数 对 目标 函数 的 影 响 , 究 悬 架 系统 性 能 指 标 目标 显 分 研
的运 动方 程 :
的悬 架 系统 性能 最优 的 目的 。相 对于 传统 的优 化计 算 , 于数学 软 件 Mah mai 基 t e t a绘 制 悬 架 系 统 性 能 c 指标 目标 函数 3 曲 面 图 和 数 值 表 , 形 象 地 显 示 D 能 最佳 设计 范 围 , 到 目标 函数 在 某 一参 数 匹配 处 的 得 精确 值 , 还能 作其 他 多种 分析 计算 。该 文通 过实 例 ,
由图 2可 以看 出 : 固有 频 率越低 , 身加速 度越 车 小 ; 固有 频率 较 低 范 围 , 在 随着 阻 尼 比的 减小 , 车身
加 速度有 所 降低 。
行程 和轮 胎 动载荷 ) 均 方根 值 等 于其 功 率 谱 密 度 的
在整 个频 率 范 围内积分 值 的开 方 。
() 5 可得 车身 加速度 频率 响应 函数 为 :
z 2 一 k ( i w+ k )
加速 度均 方根值 是悬 架 弹 簧 刚 度 忌 和 阻 尼 值 C 的
函数 , 工程 中习 惯采 用 固 有频 率 和 阻 尼 比 £ 表 示 悬架 系统 特性 , 表 达式 为 : 其
( 图 2 示 ) 如 所 。
忌 +o忌 南十 ~m鲫 1 七 。 足 ] l 一z J I+ 一 I i- I c l
忌 - T w9 r 0 t
一
1
;1
3 悬 架 系统 性 能 指标 的 影 响 因素 分 析
3 1 路 面输 入谱 及悬 架 系统参 数 的确定 .
() 5
所 研 究 的 问题 可 以描 述 为 : 根据 由路 面 功率 谱 密 度表示 的路 面位 移 输 入 , 解 由运 动 方程 表 示 的 求
, 十:
车 辆模 型 系统 的输 出。
‰
辜
2 悬 架 系 统 的 性 能指 标 及 其频 率 响应 函数
对 车辆 悬 架 系 统 而 言 , 其性 能 可 用 3个 基 本 指
取 得较小 值 , 0 3 2 9 8m/。 为 . 4 9 s 。
式 中: S为 路面 输入谱 密度 值 ; f为频 率 。
为 了分析 悬架 阻尼 和刚 度变 化对 悬架 系统 性 能
1 4
H i h公 & Au 与 o ieAp运 to s g wa s 路 t m t plc i n y o 汽 v ia
基 于 Mah mai , 究 悬 架 系 统 性 能 指 标 目标 函 te t a研 c 数 的变化 规律 。
C 7jf l 忌 w 一0z r一 i :l i s w 一 + 是 忌2 2 6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