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困境的概念辨析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世界政治的所有困境中,安全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
”(注:NicholasWheelerandKenBooth,“TheSecur itydilemma”,inJohnBaylisand(eds.),Di lemmasofWorldPolitics:internationalis suesinachangingworld(Oxford:1992),,qu otedfromAlanCollins,TheSecurityDilemmaandtheEndof theColdWar,Edinburgh:KeeleUniversity Press,1997,)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也有所述及,但迄今仍缺乏对其全面而又详细的分析。
笔者不揣冒昧,试在此方面作一尝试以求教于学界。
一、“安全困境”的界定“安全困境”所描述的情形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有文献记载的公元前五世纪。
其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名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斯巴达的恐惧使得战争无法避免”。
(注:RobertLieber,NoCommonePower:understan dinginternationalrelations,NewYork:Ha rperCollins,1991,)按照学术界的共识,首先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的则是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Butterfiled)和美国政治学家约翰·赫兹(JohnHerz)。
(注:SeeHerbertButterfield,HistoryandHuman Relations(London:Collins,1951);JohnHe rz,PoliticalRealismandPoliticalIdeali sm(Chicago,IL:ChicagoUniversityPress, 1951).)巴特菲尔德称之为“霍布斯主义的恐惧”(Hobbesianfear),赫兹则是学术界用“安全困境”这一术语概括此类情势的第一人。
东亚安全困境之新变化及其思考
东亚安全困境之新变化及其思考作者:公为明冷春洋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03期摘要东亚安全困境由来已久,而近期日益发酵。
目前,东亚安全困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中美日之间基于实力变化之上的结构性矛盾;美日同盟关系的巩固或疏远;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前途;朝鲜半岛问题。
地理环境、多方博弈与政治体制使东亚的安全困境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未来东亚安全困境可能表现为:安全困境逐渐升级;安全困境得到有序管控;各方各退一步,在良性竞争中自然发展下去。
中美关系与美国东亚联盟将继续在地区安全结构性矛盾中扮演核心角色。
基于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钳制,制度支持下的协作管控、良性互动是东亚安全困境的必由出路。
中国的稳定强大是未来东亚安全困境避免恶化,稳定得以维持的关键。
关键词东亚安全困境新变化思考安全困境一直是东亚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
东亚安全困境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战争与和平、地区内的权力分布,以及地区组织制度如何调整权力平衡和联盟结构。
安全问题经常聚焦于一些独立变量的变化和特定的安全威胁,囊括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
Natasha Hamilton-Hart,―War and other insecurities in East Asia: what the security studies field does and does not tell us,‖The Pacific Review, Vol. 22, No. 1, March 2009, pp.49-71.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尤其是随着目前中国和平崛起持续并走向深入,东亚安全困境出现了新情况,面临新问题。
可以这样说,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东亚的安全和稳定面临重大的挑战和考验。
中国目前身处东亚安全困境的漩涡,观察和思考日益紧迫的安全困境,对中国建设周边外交,保持和平崛起态势以及东亚安全大局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东亚安全困境的图景与特点―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信息伦理的主要问题
10.3.1尊重知识产权的理论认识
所有权劳动理论由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提出。
所有权人格理论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提出。 所有权功利主义理论认为为了使社会的幸福和健康
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疆 界。
网络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网络安全是国 家安全的一部分,还表现在网络安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其 他方面,如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等。
10.1.2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
(一)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原因 (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措施
数字鸿沟的表现层次
第一,最初理解是拥有者和缺乏者在接入信息通讯技术方面 的鸿沟。
第二,信息通讯技术应用技能上的鸿沟。 第三,信息素养的鸿沟。 第四,社会分化、社会排斥等传统两极化问题在数字时代延
续的鸿沟。
10.4.2 “数字鸿沟”的实质
数字鸿沟实质是社会公正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它 涉及世界经济平等、对穷国进行扶持、打破技术垄 断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涉及政治经 济制度、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受教育的机会均等等 根本性问题。
信息伦理的主要问题
10.1 国家安全
计算机安全是计算机伦理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计算机安全不仅局限于“物理安全”,即系统设备及相关设
施受到物理保护,如免遭盗窃和水火之灾。更多的是指“逻 辑安全”,即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10.1.1黑客现象辨析
黑客是指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侵入行为。不能采取纵容的 态度,理由如下。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
2017年国际政治考研真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福利国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英格兰独立公投国际秩序核供应集团简答简述全民公决制度及其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意义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的宪制意义就国际层面整体而言,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冲突为何层出不穷简述摩根索帝国主义政策三种典型手段极其内容论述民族国家概念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解释力如何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近年来西方民族民粹主义缘何上升并举一列说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名词解释相互依存国际仲裁特别提款权超越遏制理论科索沃战争脱欧公投脱欧公投二十国集团二十国集团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简答简答2015年难民危机对当前欧洲政治的影响年难民危机对当前欧洲政治的影响种姓制度对印度当前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种姓制度对印度当前民族社会结构的影响你对亚洲安全观的理解你对亚洲安全观的理解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何调整“倚美抗中”的对外战略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为何调整“倚美抗中”的对外战略论述论述简述现今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背景与取得成果简述现今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及形成背景与取得成果有人说中国近年来在深化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也有人说是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你赞同哪种观点,论述原因。
身份出现?你赞同哪种观点,论述原因。
外交学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933年国际经济会议年国际经济会议1954巴黎协定巴黎协定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奥斯陆协定奥斯陆协定简答简答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演变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演变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及特点论述论述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政治学综合政治学综合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国家元首国家元首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防御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国际安全国际安全现实建构主义现实建构主义简答简答英国学派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英国学派对人道主义干涉的看法政治统治存在何种心理基础政治统治存在何种心理基础论述论述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评析软制衡理论结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现实,评析软制衡理论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经济间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论述经济间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外交学外交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非战公约非战公约位次位次外交承认外交承认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最佳谈判协议替代方案最佳谈判协议替代方案论述论述当代外交方式产生的背景条件动因当代外交方式产生的背景条件动因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内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制定内容外交史外交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间地带理论中间地带理论戈尔巴乔夫访华戈尔巴乔夫访华论述论述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演变简述义和团运动的演变试论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创新试论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创新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简答简答 简述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简述克里米亚战争的经过简述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两德统一2+4会议会议分析马克马洪线由来及其性质分析马克马洪线由来及其性质论述论述分析三个世界的划分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义分析三个世界的划分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义论述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年代的美苏关系论述1930-1940年美国孤立主义年美国孤立主义欢迎补充欢迎补充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第二次柏林危机第二次柏林危机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大规模报复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简答简答道威斯计划的起因经过结果道威斯计划的起因经过结果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论述论述旧金山和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旧金山和约的内容及其影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专业综合专业综合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美国选举人团制度TPP 朝鲜第五次核试验的动因及对东北亚的影响朝鲜第五次核试验的动因及对东北亚的影响G20的组织形式及意义的组织形式及意义论述论述分析西方国家为何存在反全球化现象分析西方国家为何存在反全球化现象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简答简答美苏中英二战前对国际秩序的构想及反映的问题与启事美苏中英二战前对国际秩序的构想及反映的问题与启事王阳明政治思想对中国改革的启示王阳明政治思想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述论述民粹主义的根源有哪些,全球一体化赋予了它哪些新的涵义民粹主义的根源有哪些,全球一体化赋予了它哪些新的涵义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分析总统制与议会制的优劣,并分别说明其分别面临哪些困境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分析总统制与议会制的优劣,并分别说明其分别面临哪些困境欢迎补充欢迎补充南开大学南开大学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航海条列航海条列神圣同盟神圣同盟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论述论述世界命运共同体该如何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该如何构建20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演变及特点世纪以来国际体系演变及特点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渐进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社群主义社群主义总统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治理治理全球化全球化概念辨析题概念辨析题规范性政治概念和实证性政治概念规范性政治概念和实证性政治概念程序性正义与实证性正义程序性正义与实证性正义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权威主义国家和极权主义国家权威主义国家和极权主义国家简答题简答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有哪些主要概念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有哪些主要概念何为政治参与,其方式和途径是什么何为政治参与,其方式和途径是什么比较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观比较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观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论述题论述题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比较说明不同政治波流行的优势与特点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比较说明不同政治波流行的优势与特点现代思想家围绕“平等”的争论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现代思想家围绕“平等”的争论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请结合具体问题予以说明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请结合具体问题予以说明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安全困境安全困境制度自由主义制度自由主义集体安全集体安全暴力外交暴力外交主体间世界主体间世界简答题简答题分析国际行为体进行合作与表现的收益分析国际行为体进行合作与表现的收益 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差异新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差异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原则及其在实践上的特点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原则及其在实践上的特点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作用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作用理性行为体模式的基本假定和对外决策过程理性行为体模式的基本假定和对外决策过程论述题论述题联系实际分析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问题、特点与未来展望联系实际分析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问题、特点与未来展望从“杭州共识”看中国推动20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及深远意义国集团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及深远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责任内阁制官僚自主性非正式制度结构功能主义 否决型政体审议民主简答题美国政党政治的现状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危机比较分析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新媒体环境对国家治理的政治影响论述题利用利益集团理论分析我国强力反腐的政治涵义。
“人道主义”的涵义辨析
“人道主义”的涵义辨析人道主义是一种关注和尊重人类尊严、人权和人类福祉的价值观和行动原则。
它对人类的关心和帮助可以体现在各个领域,包括救助灾区的人们、保护难民、帮助弱势群体和提供援助等。
虽然人道主义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的福祉,但其实践过程中常常围绕着一些争议和不同的理解。
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涵义是对人类尊严和人权的尊重。
人道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尊重和合理对待,不论他们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如何。
人道主义的精神要求所有人都被平等对待,没有任何人应该遭受不公正的对待。
人道主义的涵义还包括关注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和危险中的人们。
这些人可能是遭受战争、自然灾害、贫困和疾病等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人道主义力求通过提供食物、医疗、庇护和教育等基本需求来帮助这些人们,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恢复他们的尊严。
人道主义还包括为弱势群体提供保护和支持。
这些弱势群体可能是儿童、妇女、老年人或残疾人等无法独立自立或受到歧视的人们。
人道主义致力于为这些人们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保护他们的安全和福祉,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援助和资源。
人道主义的涵义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的理解。
人道主义行动的方式和手段经常受到质疑。
一些人认为,只提供短期援助可能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需要更加系统和长远的发展计划。
人道主义援助也可能受到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不透明。
如何平衡短期援助和长期发展,以及如何确保援助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是人道主义面临的挑战之一。
人道主义行动还需要权衡公共利益和个人自由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安全,可能需要采取一些限制个人自由的措施。
如何在保护人权和人类尊严的同时尽量减少对个人自由的侵犯,是人道主义行动中的另一个难题。
人道主义的涵义是一种关注和尊重人类尊严、人权和人类福祉的价值观和行动原则。
它体现在对人类尊严和人权的尊重、关注和帮助困境中的人们以及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上。
人道主义的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和不同的理解,包括关于行动方式和手段的质疑,以及如何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自由等问题。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
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是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当一个国家采取提升自身安全的措施时,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不安和反应,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都采取了自我保护的措施,但最终导致整体安全环境的恶化。
安全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国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各国难以准确判断其他国家的意图和行动,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猜疑。
2. 零和游戏思维:各国倾向于将安全视为零和游戏,一国的安全提升被认为是对其他
国家安全的威胁。
3. 霸权争夺:当一国或一组国家试图争夺或维持霸权地位时,其他国家往往会视其为
威胁,因而采取自卫行动。
解决安全困境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互信与合作:通过增加国家之间的互信度和合作程度,减少误解和猜疑,从而
打破安全困境。
2. 多边安全机制:建立多边的安全机制,提供国家间的交流渠道和合作平台,减少单
边行动和不信任。
3. 共同安全观念:倡导和推行共同安全观念,使各国从竞争转向合作,通过共同努力
维护整体安全。
总之,安全困境是国际关系中的常见问题,解决安全困境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增加互信与合作,减少误解和猜疑,以实现共同安全。
“核武器”问题之我见[精品资料]
“核武器”问题之我见-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核武器问题”作为当今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议题已日渐升温,如何审视核武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其解决方法将指导我们选择正确的路径。
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分别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与行动的方法,关键在于把握好两者的平衡。
关键词核武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作者简介:常莉,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920.4A1009-0592(2013)08-193-0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率先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并将它用于实战,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
至此,世界认识到了这种武器巨大的危害性,于是开始了彻底消除这一武器的进程。
问题的诞生也伴随着其解决办法的寻求。
于1968年6月由联合国大会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当今世界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保障核能安全利用而缔结的一项重要条约。
虽然其内容的局限性饱受人们的诟病,但这是目前为止比较正式与广泛的核武器问题解决构想。
迄今为止它所面临的挑战有:首先是签约国提出的挑战,签约国对核军控和核裁军体制的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一些已签署的条约不予批准;二是要求废除已生效的条约。
美国政府一直执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面通过电脑模拟核试验继续发展核武器。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核大国的战争能力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加强。
其次是现代科学技术普及带来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特别是各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发展,核技术的发展与扩散不可避免。
事实上,世界上现在已经有一批发达的无核武器国家拥有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能力与资源。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是否拥有核武器,问题不在于技术与资源,而在于意愿。
第三是拒签约国家的挑战,印度、巴基斯坦。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已经有了核武器,但是联合国不能承认他们有,因为如果承认它们的核武器国家地位,就等于承认了核扩散的事实,破坏体制;如果不承认它们拥有核武器的事实,而它们又不愿意放弃核武器的话,它们就不会加入这个条约,这也等于是破坏核不扩散体制。
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困境及破局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0期(总第496期)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社区,实现村民素质普遍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显然,党在推进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关心的问题还是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生活质量问题。
由此可见,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农村社区治理是乡村治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牢固基石。
如果说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实现农民“户有所居”的良策,那么落实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则是实现农民“安居乐业”的善治之道。
对于社区治理以及乡村治理的内涵,国内外基本达成共识,并无太多原则性的争议。
而对于农村社区治理的内涵,特别是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内涵,国内专家学者观点不一。
文献研究发现,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时代”以及“治理”的定义方面。
田毅鹏(2018年)认为,对于“新时代”的认定应当站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将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内涵定义为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
黄进才(2013年)则认为,应当用文义解释的方法解释“新时代”的内涵,将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定义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
李长健(2016年)则重点强调农村社区治理和农村社区管理的区分,不能简单将农村社区管理定性为农村社区治理。
总的来讲,所谓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是指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道路,进而实现农村从村庄治理到社区治理的转变,助推乡村振兴计划的实现。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秉持何种观点,均具合理之处。
但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参考因素:一是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是否加快农村城镇化;二是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是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能;三是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是否扩大内需、促进就业。
2 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困境2.1 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无显著特色农村社区作为农村自然村落结合体,各地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不近相同,因此有的农村社区建设只注意生活条件的改善,将社区建成千篇一律的风格,而没有保留当地特色和建筑风俗,地域特色缺失。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国际政治论文.doc
“安全困境”概念辨析_国际政治论文nbsp;Glaser)和巴里·布赞(BarryBuzan)就是此类定义的代表。
例如,杰维斯认为当一国寻求增加自身安全而采取的大多数手段具有不经意间损害他国安全的效果时,安全困境就会发生。
(注:RobertJervis,“Realism,Gametheory,andCooperation”,WorldPolitics,40/3(1988),p.317.)布赞也同样认为,“当国家为自己寻求权力与安全时,很容易威胁到其他国家对权力与安全的追求”(注:BarryBuzan,People,StatesandFear:anagendaforinternationalsecuritystudiesinthepost—ColdWarera(HemelHempstead:HarvesterWheatsheaf,2nded.,1991),p.295.)。
(2)所有各方安全的减损。
这类定义主要关注“安全困境”的“自我挫败”(self-defeating)特性。
罗伯特·莱伯(RobertLieber)认为,通过增加它们的权力,国家“并不必然增加它们自身的安全,因为它们的邻国和对手也会诉诸同样的手段。
实际上这种加强军备的行为倾向于使得所有国家更不安全,因为它提高了所有各方面临的潜在威胁的水平”。
(注:RobertLieber,NoCommonPower:understandinginternationalrelations(NewYork:1991),pp.5—6.)巴里·波森(BarryPosen)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把安全困境定义为一种情形,在这种情形里“一国为加强自身安全所做的一切招致反应,最终使得该国与以前相比而不安全”。
(注:BarryPosen,“TheSecurityDilemmaandEthnicConflict”,Survival,35/1(1993),p.28.)(3)意图的不确定性。
有关英语名词的几个常见考点
学法新探英语名词的总量大、含义丰富、用法灵活,是高考英语的一个考查热点。
对此,笔者结合高考例题,归纳了有关英语名词的常见考点,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考点之一:名词词义辨析名词词义辨析,是高考英语的常见考点之一。
它往往将名词的词义置于特定语境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语境和句意,准确辨析出名词的词义,进而得出最佳答案,常以单项选择题或完形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在解答时,同学们务必要注意联系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例1】①(2020年江苏高考卷单项选择题)The health security systems of many countries are undergo-ing considerable .A.reservation B.transformation C.distinction D.submission ②(2020年江苏高考卷完形填空题)Success de-pends fundamentally on our view of ourselves and of the in our lives.A.dilemmas B.accidents C.events D.steps 解析:上述两道题均考查名词词义辨析。
①句意是:许多国家的卫生安全系统正在经历重大变革。
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指的应是“卫生安全系统的变革”。
综观四个选项,reservation ,意为“预定,预约”;trans⁃formation ,意为“变革,改革”;distinction ,意为“差别,区别”;submission ,意为“提交,归纳”,故只有“transfor⁃mation ”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项。
②句意是:成功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和生活中所发生事情的看法。
通过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处表述的是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故空白处应填“事情”。
综观四个名词选项,dilemmas ,意为“困境”;accidents 意为“意外事故”;events ,意为“事情”;steps ,意为“步骤”,故正确答案为C 项。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重点总结
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理论篇一、西方国际关系学(知识谱系与理论发展)1、知识谱系:就是一个学科中知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系统),表现了知识产生和再生产的过程。
表现为两要素:第一知识谱系表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即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知识谱系必须表现学科的发展宏线,即以重大理论为里程碑的理论发展轨迹2、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宏线是从现实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主轴逐渐发展为当今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下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里程碑:(1)1948年,摩根素《国家间政治》(政治现实主义),主张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人追逐权力的本性(以追求权力的国家利益、冲突);(2)1979年,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结构现实主义),主张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安全的国家利益、冲突),以无政府的强调和权力分配的关注为主。
代表人物:卡普兰、克拉斯纳、奥根斯基、库格勒、吉尔平、米尔斯海默(古典的权力斗争+无政府体系的结合→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
新旧现实主义认为冲突时不可避免的。
第二个里程碑:1977年,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1984年基欧汉的《霸权之后》(新自由主义成熟),1986年基欧汉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1993年,鲍德温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从国际机制方面出发→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时可能的代表人物:阿克塞尔罗德、奥伊、斯坦、鲁杰等。
引入了非物质性的内容(制度)第三个里程碑:1992年,温特的《无政府状态时国家造成的》→建构主义宣言;1995年,《国家安全的文化》实证性论文集,卡曾斯坦、温特、费丽莫、杰普森等著;1999年,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成熟。
主张:无政府状态不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力,国际无政府状态是由主要成员在其相互的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国家可以造就一种从根本上趋于合作的国际文化二、国际政治学的三个新的特点:首先,是对合作的研究力度加大其次,是社会学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加大第三,时人文精神的加强注:西方国际关系说的两个传统:一时追求宏理论的传统,表现为构建体系理论的持续,二是西方中心的传统。
系统架构设计师 案例 知识点
系统架构设计师案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系统架构设计师案例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系统架构设计师案例知识点就是在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不同情况、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等,从实际的项目案例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就像是从很多次做饭尝试中总结出来怎么做一道菜好吃的要点一样。
②重要程度:在系统架构设计师的学习和工作中占很重的分量。
如果把系统架构设计师比作是一个建筑设计师,那案例知识点就像是实际建筑过程中的工程实例经验,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的关键连接点。
③前置知识: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等基础知识。
打个比方,这些前置知识就像盖房子要先有的砖头、水泥一样,没有它们,案例知识点就没法落地。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的项目中可以指导我们进行架构设计,避免走弯路。
例如企业要构建新的信息系统时,根据以往案例知识点可以更好地选择硬件、软件,规划网络等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系统架构设计师案例知识点处于系统架构知识体系的中心且与各分支知识都有连接,就像蜘蛛网的中心那个节点一样。
②关联知识:与软件工程知识关联,像如果项目是个软件项目,软件工程中的开发流程等知识就和案例知识点紧密相关;与硬件知识也有联系,比如系统要考虑硬件环境时,硬件知识就会起作用。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点在于实际案例的多样性和复杂程度。
比如有的案例涉及多种不同技术融合的情况。
关键的点在于分析清楚案例中的需求、约束和目标。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很重要,常以分析实际案例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包括给出一个项目困境,让回答如何架构设计来解决。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核心概念是从实际项目中总结对于系统架构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的干货。
例如分层架构这种概念,就是在很多软件项目中发现分层能让系统结构更清晰,便于管理和扩展。
②特征分析: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等特点。
实用性就是能马上用于实际项目,比如面向服务架构的独立性特征,让各个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和升级,实用吧;针对性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系统需求和问题,像嵌入式系统有资源受限等特殊需求,案例知识点都是针对这些产生的。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一轮复习:词义辨析
词义辨析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无论什么种类的困境,都需要在关键时刻多走几步,坚持下来,最后才能走向成功,走向辉煌,走向______。
那些在人生路上______、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懒汉闲人自不必说,他们没有任何走向成功的可能。
可惜的是,那些一直在奋力前进,不停______的奋斗者,也有不少是因为在最后阶段没有咬牙坚持下去,少走了几步,因而______,功败垂成。
A.山峰浅尝辄止斗争得不偿失B.巅峰浅尝辄止跋涉前功尽弃C.山峰袖手旁观跋涉得不偿失D.巅峰袖手旁观斗争前功尽弃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你不必穿越时空,通过《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经典,便可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不必舟车劳顿,借助唯美的文字,便可领略“日出江花红胜火”的______、“窗含西岭千秋雪”的______;不必远渡重洋,翻阅《哈姆雷特》《红与黑》《老人与海》等西方名著,便可感受山海之外的民情、_______的人物,让人有______的感觉。
书籍蕴含着神奇的魔力,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A.绚丽邈远栩栩如生身临其境B.富丽邈远惟妙惟肖身临其境C.富丽渺茫栩栩如生历历在目D.绚丽渺茫惟妙惟肖历历在目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隐者慧医》讲述了一个有关传承与守护的现代传奇,_________的故事情节里,有对中医药文化______的描述。
身为中医世家传人,主人公郑道从小________,对中医知识和传统文化颇有见解。
他_____成为一名中医传承人,认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梦想着成为妙手仁心、悬壶济世的“侠医”。
A.扣人心弦不厌其烦耳濡目染渴望B.动人心弦不厌其烦潜移默化盼望C.动人心弦不胜其烦耳濡目染盼望D.扣人心弦不胜其烦潜移默化渴望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______,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______,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______,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______!①淳朴和谦逊①美丽和宽广①坚韧和刚强①纯洁和高尚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湘水之畔,魅力长沙。
全球传统安全治理——关于“安全困境”的研究
全球传统安全治理——关于“安全困境”的研究作者:李陆冰常铭杰来源:《大经贸》 2020年第6期李陆冰常铭杰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摘要】传统安全包括军事安全、外交安全、政治安全等等方面,长期困扰全球传统安全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便是军事安全中的军备竞赛问题。
而这又关系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问题古已有之,对“安全困境”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从二十世纪中后期至今,有许多的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理论逻辑出发分析了“安全困境”问题,但并没有定论。
总而言之国家间和地区性的“安全困境”现象依旧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安全困境”的成因起进行分析,探究解决“安全困境”问题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安全困境无政府状态现实主义路径研究前言“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世界政治的所有困境中,安全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
”[1]“安全困境”所描述的情形古已有之。
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首先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是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和美国政治家约翰·赫兹。
前者称之为“霍布斯主义的恐惧”, 后者则是学术界用“安全困境”这一术语概括此类情势的第一人。
两位学者一致认定“安全困境”这一概念的本质是一个“悲剧”。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这一领域涌现出诸如罗伯特·杰维斯、杰克·史奈德、阿兰·柯林斯等一批著名的学者,并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但人们为“安全困境”所下的定义也越来越多,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如何界定“安全困境”的问题。
根据英国学者阿兰·柯林斯对以往学者对“安全困境”所下定义的总结,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四种:对别国安全的损害;所有各方安全的减损;意图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合适的政策。
同时,国内学者对于“安全困境”现象的研究也非常之多,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尹树强教授,他对“安全困境”做了概念辨析,他认为国际政治中存在着“体系引导型”和“国家引导型”两类安全困境[2]。
【稷下智库】2021大学国际关系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2021大学国际关系考试名词解释简单题答案【稷下智库】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名词解释五道(每道15分)以下为题库:①安全困境安全困境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术语之一,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根据结构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无政府秩序下,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安全,通过扩充军备、结盟等方式实现自保,但此类行为在他国眼中可能是威胁。
因此,国家之间的猜忌和自保行为,可能导致军备竞赛和联盟体制,反而加剧了安全问题,形成安全困境。
安全困境可以通过军备控制和裁军、签订条约等方式减轻。
②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假定存在一种客观"结构”,即"国际体系结构”。
沃尔兹认为国际关系之结构是由国际政治上权力分配的结果决定的,结构制约并影响国家之长期战略与外交政策。
国家在国际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是造成各国对外政策不同的主要因素。
结构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其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集中在: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重要关头,国家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研究国际体系的变化,既要注重单位层次,又要注意结构层次。
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可以说是最标准、最简约的科学理论。
③复合相互依赖复合相互依赖理论指一种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的理想建构理论,阐述了相互依赖、敏感性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相互依赖的概念。
复合相互依赖的主要内容有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跨国企业间的多渠道联系;问题之间没有等级之分,多个政府部门参与;复合相互依赖普遍存在,意味着一国政府不在本地区和某些问题上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军事力量起次要作用。
新自由主义的确把握住了国际社会的新变化和新进展,不再像新现实主义那样只关注军事安全这导致其理论,强在包罗万象,弱在不够简约。
④三种无政府文化无政府文化是结构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无政府文化建构了国家身份,从而决定了国家的利益和行为。
流量劫持罪名认定的困境与纾解——基于数据安全法益的视角
流量劫持罪名认定的困境与纾解——基于数据安全法益的视
角
许瀚文
【期刊名称】《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年(卷),期】2024(43)3
【摘要】流量劫持不仅会因破坏市场竞争秩序被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还有可能因参与网络黑灰产业犯罪而落入刑法范畴。
基于行为复杂与主体多元的特性,流量劫持的罪名认定存在计算机犯罪与财产犯罪两种典型观点,其背后反映出虚拟财产法益、网络秩序法益与系统安全法益的取舍。
基于流量劫持行为过程和应用场景的考量,其本质应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数据通信行为加以非法控制,侵害了数据安全法益。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所保护的数据安全法益,与流量劫持的侵害法益趋同,具有适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需要对数据、应用程序、干扰等入罪要件进行刑法教义学释义。
【总页数】6页(P49-54)
【作者】许瀚文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
【相关文献】
1."控制""获取"还是"破坏"——流量劫持的罪名辨析
2.流量劫持案件中“将得流量”的认定标准
3.论我国医疗诉讼鉴定实践困境及制度纾解——以323份裁判文书鉴
定意见认定为视角4.民事诉讼电子证据认定的困境及其纾解——基于民间借贷视
角5.新型受贿罪司法认定的困境与纾解——以交易型受贿、赌博型受贿、干股型
受贿为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大国家”与“先进国家”——关于大国崛起两重含义的辨析
摘要大国崛起既可以理解为国际政治体系格局变动中的权力博弈,也可以理解为现代世界体系结构变化中进入中心区域的发展竞争。
历史经验证明,片面追求“强大国家”目标可能陷入“安全困境”并阻碍社会的发展,而由先进的现代社会支撑的国家最有利于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国家并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国家社会权力发展在“中国和平崛起”问题的讨论中,有两种视角:一是从现实的国际政治着眼,考察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对既有国际体系的影响及其互动,这方面的讨论是当前的热点,讨论的中心围绕着国家“权力”的博弈及其各种可能的形式、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展开;二是从世界历史运动的较长时段着眼,考察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以发展的位差所构成的“世界体系”中心—边缘区域的结构性变化。
显然,这两种视角的研究在落实到中国这样一个具体对象时,会发生重合。
因为中国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既表现为社会现代化层次的提升及其在世界体系结构中的角色变化,同时也表现为国力的强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既有国际政治格局的冲击。
但是,这两种研究还是有区别的,尤其在把握“大国崛起”的含义时,两者所关注的重点不同,因此而形成对何谓“崛起”的不同理解。
国际政治理论背景下讨论大国崛起,国家的力量及其行为是各种理论流派共同的出发点。
在这种意义上,能够成为崛起的大国,首先就在于这个国家已经具备了冲击和挑战既有国际权力格局的强大实力,并且具有进入国际权力中枢的实际利益诉求或谋求霸权的扩张性愿望,至于通过何种途径和采取何种方式实现崛起的目标,则取决于国际权力格局重组过程中博弈双方的战略互动及实力较量。
所谓大国兴衰的规律性和霸权转移的周期性,就是对上述意义的大国崛起以及同样意义的大国衰落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按照这种逻辑演绎的大国崛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历史性,因为构成“强大国家”的因素在动态的权力博弈条件下不可能长期稳定不变,权力的扩张达到一定的边际线,成本就会超过受益,于是,新一轮的权力交替就开始了。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国际安全观辨析
Analyzing Realism and Idealism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作者: 潘广辉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062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研究
页码: 73-78页
主题词: 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国际安全观;国际关系;安全机制
摘要:现实主义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安全困境',均势政策能最有效地解决因权势竞争造成的国际冲突和不稳定局面.也有一些现实主义学者认为,安全可以不通过均势而靠优势强权而获得.理想主义则倾向于强调国际关系中各国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规范保证了国际社会具有和谐的本质,其关于国际安全的见解是世界政府论、集体安全论、自由经济秩序有利于和平论以及民主和平论.国际关系两大理论流派都不能单独回答现实中的国际安全问题和寻求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它们对国际安全的争鸣,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安全理论和国际安全机制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困境的概念辨析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世界政治的所有困境中,安全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指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的核心。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也有所述及,但迄今仍缺乏对其全面而又详细的分析。
笔者不揣冒昧,试在此方面作一尝试以求教于学界。
一、“安全困境”的界定
“安全困境”所描述的情形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有文献记载的公元前五世纪。
其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名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正是“雅典力量的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斯巴达的恐惧使得战争无法避免”。
按照学术界的共识,首先对“安全困境”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的则是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led)和美国政治学家约翰·赫兹(JohnHerz)。
巴特菲尔德称之为“霍布斯主义的恐惧”(Hobbesian fear),赫兹则是学术界用“安全困境”这一术语概括此类情势的第一人。
两位学者一致认定“安全困境”这一概念的本质是一个“悲剧”(tragedy)。
巴特菲尔德在《历史与人类关系》中认为:“即使没有任何一个蓄意出来危害世界的大恶人的干涉,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也可能爆发。
它最有可能在两个急于避免任何冲突的两个大国之间爆发。
”由于安全困境的存在,均无意伤害对方的两方最终却走向战争,巴特菲尔德将此描述为“现代国际冲突中的悲剧因素”。
同样,赫兹也认为,“正是安全困境的一种悲剧含义使得原本可能从未存在的相互恐惧最终可能产生最可怕
的结果”。
在巴特菲尔德和赫兹提出这一概念后,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以及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在理论界的主导地位,“安全困境”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发挥显赫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这一领域涌现出诸如罗伯特·杰维斯
(Robert Jervis)、杰克·史奈德(Jack Snyder)、阿兰·柯林斯
(Alan Collins)等一批着名的学者,并出版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但人们为“安全困境”所下的定义也越来越多,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如何界定“安全困境”的问题。
根据英国学者阿兰·柯林斯对以往学者对“安全困境”所下定义的总结,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四种:
(1)对别国安全的损害。
这类定义关注因安全困境的运行所产生的结果,强调一国如何因其所采取的行动而无意间损害了邻国的安全。
罗伯特·杰
维斯、查尔斯·格拉泽(Chales Glaser)和巴里·布赞(Barry Buzan)就是此类定义的代表。
例如,杰维斯认为当一国寻求增加自身安全而采取的大多数手段具有不经意间损害他国安全的效果时,安全困境就会发生。
布赞也同样认为,“当国家为自己寻求权力与安全时,很容易威胁到其他国家对权力与安全的追
求”。
(2)所有各方安全的减损。
这类定义主要关注“安全困境”的“自我挫败”(self-defeating)特性。
罗伯特·莱伯(Robert Lieber)认为,通过增加它们的权力,国家“并不必然增加它们自身的安全,因为它们的邻国和对手也会诉诸同样的手段。
实际上这种加强军备的行为倾向于使得所有国家更不安全,因为它提高了所有各方面临的潜在威胁的水平”。
巴里·波森(Barry Posen)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他把安全困境定义为一种情形,在这种情形里“一国为加强自身安全所做的一切招致反应,最终使得该国与以前相比而不安全”。
(3)意图的不确定性。
此类定义主要侧重于解释“安全困境”这种现象的起源,关注于国家间的互动。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在阐释“安全困境”的机理时写道,“你知道你自己无意加害于他,除了寻求对自身安全的保障外,你对他一无所求;你绝无可能完全认识或记得这么一点,即他无法透视你的心灵,因而他对你的意图就决不可能像你对这意
图一样放心”。
则认为,“当一国的军备行为在另一国的思想中造成关于它们是用于防御目的(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加强自身的安全)还是用于进攻目的(改变现状以使其对己有利)而无法决断的不肯定时,安全困境就会存在”。
惠勒和布思还把这种无法决断的不肯定性(unresolvable uncertainty)视为界定安全困境的首要特性。
(4)缺乏合适的政策。
这种定义强调国家所处的绝望的境地,无论采取哪种选择,一个令人无法满意的解决方法是唯一的结果。
理查德·斯莫克(Richard Smoke)在述及此点时写道,“在本质上,‘安全困境’的观念认为,如果一国在保卫自己安全上无所作为,它不会感到安全,但是任何保卫自己安全的努力必然威胁到他国或多国的安全,结果该国面临着一个困境:如果它不采取行动,它将不会感到安全,而假如它那样去做仍然感到不安全”。
很显然,上述学者均是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来诠释“安全困境”,这难免有顾此失彼之憾。
不可否认,这些定义都涉及到“安全困境”的不同侧面,但它们各自均无法充分地界定“安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