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蒲老文》感悟经络测图的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蒲辅周先生论医》片断感悟经络测图的必要
2011-3-29 蒋新民
我的感悟仍以[]符号以别之。
网文:沈钧儒先生的公子,感冒发热,午后为甚,倦怠,纳少,口淡,尿少,自服银翘散,药后热不退,反增便溏。
外感当分六淫,当辨何邪而区别治之。
区区感冒,也不是只分风寒、风热那么简单。
此乃阳气不足之体,感受寒湿,湿为阴邪,治当芳香淡溜,间可用刚,凉药伤中阳,湿就更难化了。
蒲老用平陈汤合三仁汤,二剂,即汗出,尿畅,热退。
湿温或温邪夹湿,最容易见到湿热郁遏,阳气不能通达。
徒清热而热不去,湿留之故也。
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常用芦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叶。
通阳不在温,是因为湿热混在一起,热在湿中,故与杂病不同,不能用温药如桂枝、肉桂、大茴香通阳,小便利,则湿去热孤。
利小便的药味淡,所以蒲老把它概括为“淡以通阳”四个字。
表未解未可攻里。
即使表已解,热邪入里,当清,苦寒药也不要过量,在阳气不足之体,宁可再剂,不用重剂。
否则,热中未已,寒中又起,粗工之用药也。
不能看“炎”字两个“火”,就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辨证论治的真谛是什么?是“一人一方”,病同,其证也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
[现在批驳中医大讲特讲“循证医学”我把要点摘点:取得可靠的医学证据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
没有证据的医术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淘汰。
这点正是中医的“发展与继承”的瓶颈。
试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备案分析提供证据将补偿中医的“心中了了,指下难鸣”的垢病。
医学证据的可靠性分级:
一级可靠证据:至少有一个完全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获得的证据。
二级可靠证据:按照严格的对照实验但未执行随机分组而获得的证据。
三级可靠证据:经由两个以上独立的小组,对组群个案或单独个案研究之后所得到的证据。
四级可靠证据:多个时间序列获得的无对照病例的观察证据。
五级可靠证据:权威专家凭自己的经验和学识做出的判断。
治疗与康复之间的关系:
治疗之后的康复。
治疗是导致康复的直接原因。
由于治疗而康复。
无效的治疗过程对康复起了诱导作用。
无关于治疗而康复。
虽然康复发生在治疗过程之后,但这两个过程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蒲老是学中医的楷模。
必须细心研学。
其方剂小巧妙效。
即然中医的特征与其效离不开辨证论治的真谛“一人一方”,病同,其证也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
因而利用测图备案才可展现中医理法之妙。
试想套用西医之术将解不开中医之术!循证的灵魂必装上中医之魂方可实施循证之进步。
否则盲然。
]
王清任一生苦苦探索医学真谛,其精神可敬。
他的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果是气滞血
瘀,用之多效。
但强调气血,将七情六淫一概抹煞,就未必得当。
其方,有效者,也有不效者,未如所言之神。
如说通窍活血汤可治十年、廿年紫脸印,多少服可见效,实际用之无效。
曾见有人久病恶寒,人着单,彼着夹,人着棉,彼衣裘,冬天生着火炉,犹自呼冷,此真阳虚也。
可考虑用玉屏风散,加附子、姜、枣,剂量不必太重,阳气复振,营卫和谐,或可见效。
有人三天两头感冒,前人称为数数伤风,可用玉屏风散,营卫不调者合桂枝汤。
辛温峻汗,表阳愈伤,病愈不解。
苦寒则伤中阳,脾胃一倒,病变蜂起。
肾盂肾炎,临床颇常见。
因其尿频尿急,蒲老常用五苓散合二妙汤,加大茴香一个,琥珀五分,以解膀胱之困,肉桂只用三、五分而不宜多。
[对于治疗按循证医学规范:最具欺骗性的“有效”治疗。
疾病名称缺乏实体性。
【如“心气虚”】等…,缺乏疗效评价标准。
【“起效”未必真有效】病程的演化与治疗过程偶合。
被忽悠出来的“疾病”,任何治疗都会“有效”。
自愈性疾病接受无伤害治疗。
安慰剂效应。
疗效评价偏见。
将缓解症状与疾病治疗等同起来。
观察偏见产生出来的“疗效”等。
需要医学证据量: 1、生物体外实验证据。
2、生物体内实验证据。
3、权威专家意见。
4、案例报道。
5、系列案例报道。
6、个案研究证据。
7、组群案例研究证据。
8、随机对照研究证据。
9、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据。
按经络测图的规则形成理法的凭论解决中医治疗方剂的产生方可达到“中医的循证医学规范”]
《金匮要略》论恶阻,说若有医治逆者,到了第三个月还呕吐不止的,则绝之。
楼英说其意是摒绝医药,和之养之,以待胃气来复。
古人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就是说,这样仍不失为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
要是把医生分作三等,蒲老说自己只能算中等之中。
学拳三年,敢打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孙真人也说过: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可治之病。
行医三年,始信世间无可用之方。
罗天益说,医之病,病在不思。
医生所思的,就是辨证论治,而非其他,蒲老坚信唯物论辩证法,不向机械唯物论投降,蒲老也这么教他的学生。
学生们总怕蒲老保守,不给他们秘方、验方,蒲老说:“我没有什么秘方、验方,我用的都是古人的方,要秘方、验方,去查书嘛,我教你们的是辨证论治”。
他们又说:“辨证论治,难哪!”蒲老说:“孙悟空七十二变,是他掌握了变的方法。
不要偷懒,学嘛,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的”。
[牢记:掌握了变的方法。
利用测图的积累和“抹布效应”的追踪,简而易胜过现今那些以西医理法而来的设备。
有一句谚语,叫做“学医执匙拙”。
这意思就是说,学习中医理论学得越多,越是自认为掌握了治病的钥匙的那些人,越不会治病。
为解决学针灸因恐惧针刺皮肉等让位许多。
其实针刺针灸有着上千年的内函。
它是调动机体自愈功能的天赐之路。
我利用经络图示仪的k c f 功能来达到给自己针刺的实践,体会针灸经络之妙。
避“学医执匙拙”通病。
当然只有自助式针灸不刺皮肉才能实践体会,悟出真理。
]
中医药学特别注重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认为气候、昼夜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都有影响。
因此,中医药诊治疾病采用了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的辨证施治,
这是中医药的一个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
在中医学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个代表性理论就是“五运六气学说”,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真正能够运用这套学说于临床实践的人已越来越少,在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中已经有很长时间也不涉及此内容,而且还一度被批判为封建迷信。
[可以读些本网对《经络图示仪》的参考文来认识:中医药学为啥特别注重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认为气候、昼夜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都有影响。
]
中药丝丝入扣,不是多而杂,用药杂乱,是初涉临床者的通病。
原因一是病机不明,用药不能击中要害。
二是急于见功,这样就势必见一症用一药,甚至用几种药,这就成了唐书说的“广络原野”。
三是瞻前顾后,用—味热药,怕太热,加一味凉药;用一味泻药,怕有伤,加几味补药。
曾有学生治一个气喘病人不效,来找蒲老,还说是不是没有按老师的经验加葱白,蒲老看他的处方,一味热药,一味凉药,下面又是一味热药,一味凉药。
蒲老就问他,这是寒喘,还是热喘?他不能回答,这就是病机不明,所以用药杂乱。
要是寒证,用凉药岂非雪上加霜?用药杂乱,就像打架一样,你这里一拳头打出去,他那里拉着你的手,那哪儿能打得中?蒲老年轻时用药也杂,后来蒲老读叶天士医案,才发现叶天士的用药真巧。
古人说“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说到达药,当然还是要向仲景先生学习,他是深知药物利弊的。
不识药,对它的利弊拿不准,用一味不行,那就多用几味,这样能不杂乱吗?
[再重审:医学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按理,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是不可分割的。
但中国医学史上有一句谚语,叫做“学医执匙拙”。
这意思就是说,学习中医理论学得越多,越是自认为掌握了治病的钥匙的那些人,越不会治病。
不懂得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这样的基础理论科学,是不可能有效地行医和做药的。
这在今天由为重要。
推介经络测图和自助式针灸让实践和体会理论有沟通。
现今有网文讲:一些甲级无聊的中医药大学设置了针灸专业。
这个专业不好招生。
他们便以“抓壮丁”的方式,将那些在填表中表示“服从分配”,而又缺乏社会背景的考生,强拉硬招到针灸专业学习。
尽管有一批国家豢养起来的针灸骗子,通过各种大众媒体捏造针灸神奇来欺世惑众,但是,凡是进过医院做过调查研究,或在医院住过院的人,都心中有数。
如果不是卫生部强迫在三甲以上西医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针灸科,这样的科室,所有的西医综合医院都愿意撤销这样有辱医院名声的科室。
我敢断言,那些花五年时间攻取针灸专业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他毕业后五年的时间内,未必能捞到为病人扎五次针的机会。
我们不禁要问那些为针灸专业“抓壮丁”的招生人员,一个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个五年?你们把人家最好的青春年华困死在这样一个不可能有任何未来前途的“针灸事业”上,这样的“软刀子杀人”何其毒也?!我认为这是善良师傅讲的,说明了针灸学的存在问题。
因此我推介经络测图、自助式针灸的k c f 绝不能灭良心。
我自身的实践证明没有新的手段、固步自封的中医必淘汰。
所以时至今天学中医徒手不行。
]
人是一个活体,因此前贤非常强调病人因病源的不同,禀赋的差异,治疗方法应各不相同。
另外,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人体自身亦随之变化,所以,病情随时都在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原来的本可以转化为标的地位,而标又可以转化为本,所以临床应以变的眼光去看待标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不管是新病还是旧病,导致机体产生病变的主要因素就是本,在几种邪气合犯人体的情况下,对机体危害最大的就是本,也就是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
他可以举一反三,切勿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以误病家也。
[巧用经络测图理出头序,方可以绝“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以误病家也”]再以肺炎而论,有人认为即是中医所谓肺火,所以要消肺之火“炎”,就需用银翘、芩、连、知、栀之类。
还有人认为只有温病才涉及肺炎,这些论点,实属偏见。
症之临床,肺炎初期属风寒者,可选用十神汤、三拗汤;夹里热者,可选用麻杏石甘汤、越婢汤之类;确系风温,可选用银翘散、桑菊饮或加减葳蕤汤。
若有兼证,尚应灵活加减。
我亦曾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而治疗肺炎,此方乃《伤寒论》方,由此可见不必拘于病名,总要对证为要。
急性黄疸性肝炎,多解释为湿热,而医药几乎皆为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
这未免太简单化了。
确为湿热也要分阴黄、阳黄。
临床上常可见到黄为退而脾肾阳气大损者,皆系苦寒太过,湿热未去,阳气已衰,实在可叹。
无黄疸性肝炎,有伤于情志,有伤于过劳,有伤于失治,因此更不可动辄茵陈、栀子。
伤于情志者,决非单靠药物能奏效;伤于过劳者,必先节劳而后药方能奏效。
同时还要从整体着眼,不要把病位死扣在肝胆上、如一例肝炎患者,多方治疗转氨酶不降,我直接调整其脾胃,而转氨酶亦降。
因为中药对各脏器的概念与西医的概念不是完全相同的,西医的病位,可提供参考,但不能对号入座。
近年来,人们习用活血祛瘀治疗冠心病此法非不能用,但不可滥用。
如谢某某,胆固醇、脂蛋白偏高,用了草决明、山楂、郁金、菊花、丹参、虎杖之类的药物后,病人反而头晕加剧,心跳加快,更出现气短、疲倦、大便溏等症,而胆固醇、脂蛋白并未见明显降低。
治者嘱患者少吃糖,而患者却谓:“一年中很难吃几次糖食”。
改用补益中气法治疗后,上述诸症明显减轻,这样反复几次后,病人说:“我不懂医学,但不知自身感觉是否是治疗正确的标志?吃了那些降胆固醇的药反而加剧,一吃补益中气的药,症状立即减轻。
原来以为是偶然的,但几次反复后证明决非偶然,这其中一定还有别的道理,希望大夫们研究研究。
”象这样的病人,可以说是医生的一面镜子,应当时时自照为要。
更有把冠心病与淤血等同起来,似乎舍活血祛淤别无二法,这是更背离辨证论治的原则了。
如聂某某,年已七旬,老年之人阳气与阴血皆衰,可是却连续使用红花且达五钱之多,愈破愈伤正气,阳气衰,气行不足,所以两足感到寒甚,这样的治疗实在让人感到担心。
试看不少有识之士对此病的治疗阴亏者滋阴,阳衰者扶阳,痰阻者豁痰,有瘀者逐瘀,或分用或合用,以证为准,法度井然。
此病大多本虚标实,故拟双解散,扶正驱邪并行,但此方也不可死执,还是应与证合参。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有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的明训,这是典型的辨证论治。
有些处方不依法度,用药庞杂,大队齐出,有许多药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及试验能扩张血管云云,如按此开方,发现一种扩血管药则增加一位,推而广之,不知要多大一张处方才能容纳得下。
[现今随便找个中医药方来结合上文也就找到什么是“过度医疗”和“除了却盗、就是卖药”]脏腑功能失调,在梦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内经》讲得不少。
我在平时多见脾虚之人梦见腹饥进食,食不能饱。
大盛之人多见斗殴,火烧房屋。
心气不足,肝气不足之人往往见高岩失足,手足惊搐,当预防风瘫。
正气大亏心情怫郁之人,而梦见山陵崩毁,房屋倒塌,鬼神侵扰。
气血虚弱夹痰郁者多梦见鬼神怪异,或平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之事。
如局部梦见犬啮,虎咬痛不可忍,多为气血凝滞,当速为疏通,防其久后生疮。
阴盛阳衰之人易梦见茫茫大泽或蛇类。
当痰饮阻塞气管时,往往梦见走进小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憋得浑身汗出。
《内经》谓:“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肾藏志、脾藏意”,听起来似嫌玄妙,实为元神之
别称。
[扪心想蒲老讲的你就知道要活学中医融通扩散思维加学独立思考的意思了。
]
因情志伤及脏腑气化功能,一定要先解决病人的情志,然后辅以药物治疗,否则徒伤正气。
以梅核气而论;此病多发于忧思过度。
如果不改变病者的精神状态,徒用行气之药如柴胡舒肝散、厚朴七物汤、越鞠、四磨之类,愈行气愈结,以气弱复加思则气结之故也。
将病者换一环境,常处于喜悦活跃的环境是无上的良药。
又如因大怒而致昏厥,虽有潜阳镇逆之品而不设法平息其怒气,实难见功,医者必须苦口婆心,善言开导。
…。
要解决精神状态不正常,平素敛气存神非常重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对于精神的损益,“知之则强。
不知则老”。
“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目耳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佛家把过耗精神称为六贼,眼、耳、鼻、舌、身、意,过用则皆能耗散气血,使精神萧索,故“心猿归正,则六贼无踪”。
为了探索健康之道,对于这类东西的著述不少,不管是“八段锦”或“二十四段锦”,达到“大周天”也好,“小周天”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集精全神”。
我几十年的体会,就是求其自然,佛称观自在菩萨。
只要心神内守不乱,默默守住丹田就好,若故意憋气,往往憋出病来。
若能长期意守丹田,真正入净,就能作到由弱转强,达到任何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治疗作用。
我在早年,身体就差,多年来敛气、存神,所以能活到上寿。
正气内存,气血不乱,何病之有?心神不安,只存躯壳,神魂飞越,定不永寿。
在临床治疗上,切勿轻视精神治疗,切勿忘记精神作用。
[切勿轻视精神治疗,切勿忘记精神作用。
读学灵素可以让医学不受支解、西医的科室细化往住忽略之间的衔接。
整体在经络测图中可以窥见。
]
中阳不足,用温补法是人所共知,不过在使用时,应分清究竟是外邪所伤,还是内伤劳倦,还是禀赋不足。
若伤于寒湿,则应以辛热温散为主,重在驱邪;若系劳倦内伤,禀赋不足,则应以甘温为主,重在温补。
何以辨别呢?伤于寒湿多与季节、环境有关,发病急骤,不但厌食而且脘腹闷满胀痛,脉多沉紧有力,苔多白厚,舌质改变不大。
若劳倦内伤,禀赋不足而致中阳虚者以满闷居多,不但苔白,舌质亦淡,脉多虚无力。
这类病人即或舌上夹黄苔或薄白苔,也概以温中为主治疗。
当然也应细辨有无虚中挟实之象。
饮食适度,是保胃气的一个重要方面。
很多人片面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认为什么食物的营养价值高,就多吃一些,身体就会好,结果饮食无度反伤胃气。
同道某君的女儿,经常腹泻,胃纳欠佳,面色不华,反复检查也无结果,求治于我,我用温中健脾药治疗亦无甚进展,舌上白腻苔始终不退。
于是留心观察,发现患儿饭后总要拿苹果或梨吃,据说饭后吃水果可以帮助消化,由此方知此儿乃过食生冷,中阳受损所致。
劝其改饭后吃水果的习惯,七天后果见好转,一月后与常人无异,其间偶尔进药一剂立见效果。
另有一处于恢复期的肝炎患儿,家长偏执高糖、高蛋白之说,每天鸡蛋三至五个,牛奶半斤至一斤,高级奶糖不断。
休息治疗三月,患儿始终腹胀,精神欠佳,嗳气,偶尔腹泻呕吐,口臭,舌苔黄而厚腻,特别突出的是厌食,每餐都是在家长威逼之下勉强进食。
我劝家长减食,每天给鸡蛋一个,吃鸡蛋则停牛奶,如患儿不想食,干脆听其自然,并处以加味保和丸服用。
如此三日后患儿食量渐增,七、八天后呕、胀、泻俱好转,一月后完全正常。
不但小孩如此,成人也是如此。
1957年漆××脑炎后期消化不好,频频反胃腹泻,治不奏效。
患者舌苔极其秽腻,通过询问,才知牛奶、鸡蛋等高营养物日进五餐,于是建议改四餐,患者欣然同意,并说:“我早就想减少了,吃后心中实在难受!”旋即又改为三餐,呕逆大大减少,稍用药物调整即愈。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宿食未去,新谷又增,胃气很难正常运化。
《伤寒论》中有“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这十分清楚地说明,
在胃气不强的情况下,损谷是保胃气的最好方法,而节食则是损谷的最好办法。
适当减少食量,使胃气运转游刃有余,方能“以通为用”。
[切勿轻视精神治疗,切勿忘记精神作用以及保胃气是蒲老的治病法律!]
除注意节欲外,还应注意清心宁神。
这一条对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关系很大,同时也将影响孩子的体质。
《内经》非常强调精神和健康的关系,比如:“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大怒则形气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等。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更予以补充、发挥。
如严纯玺在“教养宜忌论”中就反复谈到妇人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口谈正言,身行正事,生活端正庄严。
还说:“勿信师巫,勿听淫词野传,口不可出恶言,勿见鬼神怪戏。
”妇人在孕期精神愉快,情绪安定,对胎儿的发育是有益的。
[蒲老是活学中医的。
也是中医不灭的根源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