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和微信红包SWOT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额宝营销环境分析
——SWOT分析
一、产品介绍
余额宝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
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天弘基金靠此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像使用支付宝余额一样方便。
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
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
实质是货币基金,仍有风险。
二、SWOT分析
1、竞争优势(strength)
从储户的角度来看,余额宝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收益高。
其收益率则比活期存款利息高出了一个数量级,也高于同期定期存款乃至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银行支付0.35%至0.85%的活期存款利率,然而,余额宝给予用户5%-6%年化收益率,数据显示,3月20日为5.5380%。
第二,风险低。
至于风险,余额宝的官方主页上明确说道“从历史数据来看收益稳定风险极小”。
而余额宝过去的表现也的确可以让投资人对其放心。
第三,门槛低。
没有最低限额,最低一元便可以购买。
第四,灵活性大。
支持T+0实时赎回,即转入支付宝余额宝中的资金可以随时转出至支付宝余额,实时到帐无手续费,也可直接提现到银行卡。
第五,操作便捷。
与传统的基金产品不同,余额宝仅需在网上做简单操作即可开户,不需要跑到银行办理复杂的手续,实现了平民理财。
第六,资金安全有保障。
支付宝对余额宝还提供了被盗金额补偿的保障,确保资金万无一失。
第七,与银行的定期存款相比,余额宝时刻保持增值,同时随时支持消费功能,流动性较强。
所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余额宝完胜银行存款,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2、竞争劣势(weakness)
第一,监管制度不完善,存在潜在的风险。
在监管上,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余额可以购买协议存款,能否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余额宝借助天弘基金实现基金销售功能的做法,是在打擦边球。
从监管层面上来说,余额宝并不合法。
一旦监管部门发难,余额宝有可能会被叫停。
第二,每日提取的上限额度较低。
大额的资金转入转出余额宝受到一定的限制,每日提取的上限额度较低(5万元)。
所以,未来转出余额宝有可能会收取费用,这给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种不利的影响。
第三,收益不稳定。
由于基金收益的不稳定性,必将会导致余额宝的收益不稳定,这对于追求收益稳定的人群来说可能会更倾向于定期存款。
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大概在百分之三点几,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在百分之四点几,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和余额宝的收益比较接近但是它没有定期存款的收益稳定,也没有定期存款安全。
所以两年以上的定期存款不会选择余额宝。
第四,人们对余额宝资金安全信任度不高。
余额宝毕竟是一种虚
拟的理财模式,要依靠网络,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网络代表着一种不安全,风险,所以大部分人不会把资金轻易的转账到余额宝。
尤其对于一些年龄大的投资者来说,网络知识的缺乏将阻碍其把资金转移到余额宝内。
所以,余额宝的主要客户还是年轻的“屌丝”投资者。
3、机遇(opportunity)
与银行理财产品没有本质差异,余额宝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
2013年6月17日,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的余额宝上线,从0到2500亿,用了两百多天;而从2500亿到4000亿,只用了20天。
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2月6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经超过6100万,规模突破4000亿,20多天增长了1200万用户,每天有60万名新用户把1.25万元放近余额宝。
余额宝之所以能够出现并快速发展,其实是搭了最近几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这股大潮。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银行存贷款利率均由政府设定,任何金融机构如果擅自偏离都会受到处罚。
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有意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
在余额宝之前,各家银行推出的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已经突破了基准存款利率的限制,给储户提供了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余额宝其实与目前已经普遍存在的银行理财产品没有本质差异。
只不过余额宝更加便捷、收益也高于银行理财,与互联网有更紧密的结合。
4、挑战(threat)
第一,严重侵蚀了银行利润
虽然余额宝与银行理财产品一样,都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
但是,银行有充分的理由不喜欢余额宝。
首先,余额宝更加严重地侵蚀了银行利润。
余额宝给出的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因而对银行储户形成了强大吸引力。
而余额宝所募集的资金中,有大概九成又以协议存款的方式存回给了银行。
因此,对银行来说,通过余额宝存回来的钱其实是被余额宝高息揽走的存款。
只不过经过了余额宝的这一倒手,银行需要给这些存款支付的利息倍增。
其次,余额宝还让存款的运行脱离了银行的掌控。
银行在发放理财产品时,一般会通过期限的设置,让理财产品在月末、季末这些考核时点之前大量到期,从而形成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大量回流,以应付存款考核的要求。
但对进入余额宝的资金,银行则无法做类似安排。
这增加了银行资金管理的难度,也间接推高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正因为此,银行已经对余额宝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敌意。
近期,工行和农行已下调了余额宝转入的限额。
而媒体也报道有三家大型商业银行宣布不再接受余额宝的协议存款。
银行业协会也在考虑向余额宝存入银行的协议存款征收存款准备金。
第二,银行推类宝产品反击余额宝。
从去年年底开始,不少银行也纷纷推出类宝产品,反击互联网金
融。
去年11月份,民生银行推出电子银行卡,该卡为非实体储蓄卡,用户在该卡中的存款可享受超过5%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同时,该卡跨行转入和转出没有任何费用,亦支持随时取现;平安银行推出基金理财产品“平安盈”,并将其与平安集团保险等其他产品在支付通道上挂钩,并承诺一分钱起购,赎回资金可实时到账;交行推出“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客户持有的货币基金份额可在数秒钟入账,实现7×24小时资金T+0到账,单一客户单日提现额度高达20万元。
不过,也有不少银行将推出的类宝产品设置了较高的起售门槛。
如包商银行的“日溢宝”产品,该产品5万元起,而其最新公布的2014年1月15日至2月14日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4.3%;兴业银行的“现金宝3号”也是5万元起,最高参考收益率5.2%。
第三,余额宝收益下滑安全成忧,投资者移恋银行理财品。
近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收益持续下滑,而央视在3·15晚会上曝光的支付系统技术漏洞,更是让不少投资者表示担忧。
连日来,不少市民把投入到“宝宝军团”中的钱提取出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近来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常常出现“秒杀”现象。
随着各类宝宝收益继续下行,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一路走低。
而理财通、零钱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都处于下滑区间。
这让部分投资者有些失望。
因为余额宝的本质是货币基金,由于目前市场资金面越来越充
裕,流动性得到改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也在持续走低,“宝宝军团”的收益率随之下降。
事实上,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不是都能跑赢同类一些货币基金。
余额宝捆绑的是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微信理财通则携手华夏基金的财富宝货币基金。
与“宝宝军团”收益率持续下滑明显的是,近期银行理财产品仍有不少收益率接近6%的产品。
统计的数据显示,近期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9%,其中有多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接近甚至超过6%。
三、宏观分析营销环境
第一,社会融资成本的视角:余额宝间接地推高了社会融资成本。
前面我们在挑战中谈及到余额宝侵蚀了银行利益,推高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进而推升了社会融资成本,加重了实体企业的负担。
按道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融资成本需要与实体经济回报率相匹配。
如果融资成本高于实体经济所能创造的回报率,实体经济企业就会削减融资需求,进而通过资金需求的下降把利率水平给拉下来。
在这样的环境中,实体经济回报率是利率水平的上限,类似余额宝这样的产品也不会推升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而只能是分走银行的利润。
但在我国实体经济中,大量存在着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样利率不敏感的资金需求主体。
这些主体虽然投资回报率不高(融资平台的回报率甚至只有其融资成本的一半),但因为拥有政府的隐性担保,
所以反而能够承受更高的融资成本。
这样一来,银行体系就能够较为容易地将存款成本的上升转嫁到贷款利率的上升,从而推高整个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在这样的现实中,余额宝通过推升银行存款成本,的确间接推高了全社会融资成本,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融资主体缺乏利率敏感性。
追根溯源,这是在融资主体尚未理顺之时,利率市场化改革过快推进所造成的。
就算没有余额宝,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也会带来同样的结果。
第二,经济结构的视角: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小微企业很难得到更多金融支持
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
因此,很多人期待互联网能够克服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让之前很难享受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更多地得到金融支持,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改善。
但就余额宝这一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身来说,这一美好愿望很难实现。
在我国实体经济中大量存在资金价格不敏感的资金需求方时,余额宝间接推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而在高利率环境中,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这些市场化的资金需求主体反而受到更加严重的挤压,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些相对刚性的融资主体给挤出了市场。
一个例证是,从去年6月“钱荒”以来,在较高的利率环境中,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几近枯竭。
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虽然也受影响,但降幅明显较小。
因此,债券发行量中城投债的占比反而上升。
这样一来,金融市场反而将更少的资源配置给民营企业,令经济结构进一
步扭曲。
第三,金融稳定的视角:余额宝是体制扭曲的套利者
在进一步扭曲的金融体系中,资金价格越发依赖于政府对部分融资主体施加的隐性担保来支撑。
而一旦有信用事件的爆发证伪这种隐性担保(比如城投债的违约),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将会急剧紧缩,引发经济增长硬着陆。
但如果继续维持隐性担保,又会导致享受担保的融资主体继续大量融入资金,扭曲金融结构。
无论做何选择,都蕴含巨大金融风险。
在这样的局面中,余额宝是体制扭曲的套利者——正是隐性担保撑起了资金价格,余额宝才能够给出较高的回报率。
同时,余额宝也帮助推高了全社会融资成本,令经济结构更加扭曲。
因此,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加强对余额宝的监管,让余额宝更多地分担金融风险增加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除此之外,余额宝本身的风险也需要关注。
余额宝提供了类似银行活期存款般的便利性。
但为了获取较高收益,其募集的资金只能投向流动性相对更低的资产。
因此,余额宝存在着期限错配的问题。
这意味着余额宝面临着挤兑的风险——如果所有投资者同时提款,余额宝将不会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加以支付。
而余额宝数量庞大的散户投资者也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单个散户的资金量有限,所以其进出不会像机构投资者那样带来大的冲击。
同时,更大数量投资者的存在,也意味着大数定律更加有效,平均下来的流动性波动更小。
但是,与机构投资者相比,散户也更加容易受到
情绪的影响,而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
因此,挤兑风潮出现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当然,期限错配带来的挤兑风险并非只有余额宝才有。
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存在期限错配问题。
而事实上,通过自身的期限错配来完成资金的期限转换,是金融体系为社会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而金融发展的历史,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应对其中的风险。
中央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都是因此而生。
因此,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也有必要将余额宝这样的新生事物纳入到这些金融风险防护网中,并让其分担维持这张防护网的成本。
第四,金融发展的视角:互联网不能替代金融体系所有功能
一只普通的货币基金,加上一个互联网巨头所拥有的庞大用户基数,再加上用户体验至上的互联网思维,造就了余额宝这个“奇迹”。
这是互联网改变社会的又一个例子。
但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中,金融的有些基本属性是不会改变的。
金融系统连接了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需克服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激励不对称、资金期限不对称等带来的障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
互联网能降低信息方面的障碍,但并不能替代现有金融体系所扮演的所有功能。
更重要的是,金融处在经济社会的核心位置,一旦发生波动,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冲击。
因此,控制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的第一要务。
这一点,与崇尚自由、变化迅速的互联网行业有很大不同。
互联网企业的倒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金融机
构的倒闭就可能引发后果难测的连锁反应。
因此,在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之中,互联网的求新求变,与金融的谨慎稳妥需要取得良好的平衡。
微信红包SWOT分析
一、什么是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是腾讯旗下产品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一款应用,此应用基于微信5.2版本运行。
微信红包的玩法简单,它背后是腾讯财付通运营的名为“新年红包”的公
众号,功能上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
录和提现。
关注新年红包帐号后,微信用
户可以发两种红包,一种是拼手气群红包,
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
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还有一种是普通
的等额红包,最为流行的是前者。
二、微信红包是怎样诞生的
设计之初,微信红包团队曾经想到的是“要红包”,即一个用户向其他用户讨要红包,这个逻辑更接近AA收款。
但是要红包会让被索要者产生抗拒感,而抢红包则相对更符合人的心理活动。
所以,最终上线的红包就从“要”转成了“抢”。
三、微信“新年红包”的秘诀:
踩准时间点——春节
满足用户需求——发&讨红包、社交、好玩、占便宜
激发用户关系链——大家一起玩,通过利益黏住参与人
四、微信支付的目标
1、用户目标——得用户者得天下微信支付可以获得哪些用户信息:用户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卡号、信用卡有效期手机号、电子邮件地址、账单地址、外汇购买额度等;用户真实社交关系的基本信息。
2、盈利目标
第一步:推广微信支付
即财付通。
当用户注册微信支付服务时,财付通公司将为用户开通一个财付通账号。
该财付通账号将与微信账号进行绑定,不能单独使用。
第二步:打造网上交易平台
卖家:利用微信电子商务服务发布商品信息、出售或提供商品的用户。
买家:获取商品信息或购买商品的用户。
第三步:实现盈利
盈利渠道:用户服务费用、自身广告或第三方广告费用、平
台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等。
五、微信红包的成就
根据腾讯提供的最新数据,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
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据了解,抢红包的高峰时段出现在除夕夜零点时分,前5分钟内有58.5万人次参与抢红包,其中12.1万个红包被领取。
群红包发放最常见金额是100元,抢到10元到50元的好友超过1/5。
六、SWOT分析
1、微信红包的优势
(1)设计简单
在“微信红包”这个功能的设计上,
遵循了简单的原则。
发送方通过“新年红
包”公众号,选择发送红包的数量和金额,
以及祝福的话语,通过“微信支付”进行
支付,就可以发送给好友;接收方则在打开后获得相应收益,只需要将储蓄卡与微信关联,就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后提现。
2014年1月27日前,用户在抢红包之前,要先写上祝福,然后才可以抢。
在这之后,已经改为先抢红包再发送祝福的过程。
(2)流行迅速
自2014年1月26日悄悄上线后,微信红包迅速流行开来,其火爆程度,不亚于此前的“打飞机”小游戏。
而收到红包后想要提现,
就必须绑定银行卡,这样一来,绑定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大增
腾讯数据显示,从除夕开始,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
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
(3) 私密机制
微信则利用现有的好友关系网络。
用户通常不会主动添加别人为自己的支付宝好友,只有在需要转账的时候才会添加对方信息。
但是微信本身就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其好友关系都是在平时积累。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主动传播显然更利于人群之间的互动和扩散。
2、微信红包的劣势
(1)安全漏洞
“抢红包”并不是为了娱乐而娱乐
的方式,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争夺“移动
支付”的市场。
规则也不难看出,“抢
红包”要与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开通微
信支付才能顺利体现。
如果用户不绑定
银行卡,抢到手的“红包”也不会自动退还到发放者手中,而只会停留在“新年红包”中。
对于微信账号绑定个人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腾讯方面的解释是增加了很多安全防护措施。
比如手机丢了之后的封号操作,类似于银行的“挂失”;同时,还有绑定手机号的单独安全锁功能;还有,就是微信支付有独立密码;最后就是建立担保赔付机制。
(2)红包未取
超过五成的用户没有将微信红包中的资金取出,因红包金额小而不提现的用户不在少数。
据了解,群发红包多则100元,少则1元以下,抢到金额数较小又并不在意这些钱的用户,自然选择让其沉淀。
还有部分用户只是将此当做新年活动,图个节日的热闹,不想再有后续行为。
还有部分用户并不知道微信红包是实打实的人民币,以为抢来的红包是类似Q币的虚拟货币。
另外,绑定银行卡才能领红包,这让一些用户感到不安。
银行卡能否解绑,是否会遇到钓鱼红包,这些移动支付具有的安全问题也让用户迟滞红包套现。
3、微信红包的时机
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一夜走
红。
几块钱甚至几分钱的“利市”,在相互讨
要、分发的欢乐中拉近了人际距离,让传统
的“发红包”注入社交网络的新时尚。
互联网思维和由此催生的商业创意,令人叫绝,引发了移动和互联网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同时,一些网友对微信红包潜藏的金融风险心存疑虑……
网络技术及网络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世界经济的面貌。
电子商务冲击着传统的商业结构和贸易方式,推动着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影响到现代社会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4、微信红包的挑战(前景预测)
首先,微信支付在教育用户绑定银
行卡后,势必在提高用户活跃度上推出
更多功能;
其次,微信红包只是微信商业化小
试牛刀的第一步:
在其他公司还在争抢C端资源时,腾讯已经早早利用公众平台这个子产品,通过为B端提供平台服务,让它们直接和自己的用户对话,这是B端的心尖尖和心头痛。
通过逆向思维,让用户直接找到商家,让商家和用户零距离沟通。
这步骤看似是在为B端提供服务,其实已经解决了未来最难布点的商家事宜。
目前有90%的知名品牌已经主动开通了公众账号,并且维护,这也就代表布好了B端的资源。
未来,微信只要开启商业化的大门就可以直接迎客了,因为B端和C端的用户培育期早就在这几年就已布好。
所以最应该警惕微信支付的,是马云,京东,也可以是一切电商,而不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