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统一的典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江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其中,苏南超过 全国平均水平;苏中超过全国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
2003年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实际和利用外资 在境外投 总额 比2002 资企业 年增长 158.02亿美元 52.4% 62家
进出口贸易总额
1136.70亿美元
材料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江苏省在前 进中还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如,部分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 制约加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 些行业存在投资过度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
“引进来” 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战略的两 个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方面,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从“引进来”到 “走出去”,意味着 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层次。
6、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依靠外国是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 更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 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并以此为自己发展 的根本基点。但坚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闭关 自守、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把 二者结合起来。
有关“引进来” 与“走出去”的统一典型问 题 一、理论知识(大脑需要储存的知识)
1、对外开放为什么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为什么?这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客观要
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 求;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 件。 ‖ 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证明了,对外 开放是正确的决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一批有
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 去”的条件,它们的要求的越来越迫切。鼓励和 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能够带动商品 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 品牌,有利于更充分的利用国外资源、市场,发 展壮大我们自己。
5、 “引进来” 与“走出去”的统一
3、“引进来”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1)、必要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资金不
足、技术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引进外资有利于促 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
(2)、利用外资注意的方向:外资的引进和利用仍存在不
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投资主 要集中在房地产,农业吸引外资较少。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 海发达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较少。
(1)材料一反映了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哪些特点?
答:(1)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发展
水平比较高,开放型经济比较发达;区域经 济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差距较大。
(2)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 明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应有的国际视野。
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江苏经 济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开放型经济已走在 全国前头。江苏要加快发展,必须顺应这一趋 势,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的 水平。发展江苏开放型经济,不仅要坚持“引 进来”,还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3)、在“引进来”方面应该怎么做?要结合国内产
业结构升级,更多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 才。‖要吸引外资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加工和研发产业转移, 向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扩展。
4、“走出去”意味着对外开放的新层次
含义:什么是“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国外投资
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 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2、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就是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所 有国家进行开放; ‖宽领域就是对商品、资 本、技术、劳务等市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 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 泛领域对外开放; ‖多层次பைடு நூலகம்是通过经济特 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沿海、沿江、 沿边、内陆中心城市等多种形式对外开放。这 种开放格局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典型问题
(2004年江苏卷3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全国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部分数据
2003年 2003年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亿 财政收入(亿 前百名县(市、区)(个) 元) 元) 116694 21700 100 全国 17 12451.75 1968.85 江苏 占全国10.67% 占全国9.07 其中:苏南10 苏中5 苏北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