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1.抗日小英雄王朴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

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小子"。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地区队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但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一定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而且他要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理想——像老钟叔和罗金保叔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

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同时,他也是个活泼淘气的孩子,在亲人面前,他撒娇发嘎,又显出天真的稚气,他会不讲道理地堵上胖墩家的烟囱;竟敢违犯纪律将缴获敌人的手枪藏进老鸹窝里……他的稚气逗人爱,他的刚强使人鼓舞。在温暖的革命队伍里,区队长和罗金保等叔叔们关切地关怀着张嘎,也严格地教育着张嘎,这就使张嘎更加坚定了坚强而乐观的革命意志。.虽然区队已经将白洋淀地区敌人的最后一个炮楼拔掉,张嘎所深切痛恨的日本队长龟田已被消灭,替奶奶报了大仇,救出了老钟叔,而且张嘎又得到了一支向往已久的手枪,区队长正式宣布他已是真正的小侦察员,他的理想都已实现,但是,他知道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完全打垮,所以他最后将心爱的木头手枪送给胖墩的时候,还嘱咐胖墩说:“你也要用这支木头的,去缴获一支真家伙!”他希望更多的朋友共同来完成最后打垮敌人的任务。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3.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

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

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一个鬼子搜遍了他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便让他带路去三王村。眼下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便赶着头羊在羊道上飞奔,羊道太难走了,鬼子便让他走的慢点,可海娃不听还是飞快地奔跑,把鬼子拉在岩石之后,眼看就要进三王村的包围圈了,他便高声呼叫:“快打鬼子,鬼子来了!”

不一会,八路军都到齐了,鬼子知道上当了,开出一排排子弹。不好,一颗子弹打到了海娃的腿上,他昏倒了。一个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鸡毛信在羊尾巴下面……”说罢便昏过去了。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4.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