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肉瘤样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与治疗
育龙网校 WWW.CHINA- B.C0M 2009年02月25日来源:互联网育龙网核心提示:摘要目的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熟悉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2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或
摘要目的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熟悉和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例膀胱肉瘤样癌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2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或伴有膀胱刺激症,膀胱镜检
查为实体瘤,表面有坏死组织;病理表现,肿瘤主要由移行上皮癌细胞和恶性间叶细胞(梭
形或多形性细胞)组成,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CK(+)、CEA(+)、SMA(+)。
结果2例Ⅰ期治疗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膀胱灌注,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
复发及多处转移;1例半年后复发改行部分膀胱切除,至今健在。结论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
高度恶性、预后差的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诊断和采用膀胱部分
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膀胱肿瘤肉瘤样癌诊断治疗
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检索国内文献罕有报道【1 2】。2002年-2006
年我院共收治2例,术前均误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本病的熟悉,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男,76岁。因排尿不畅、夜尿增多2年,伴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月,于2002
年9月19日入院。患者自诉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夜尿次数3-4次。2月前出现无痛性肉
眼血尿。体检:生命体征无异常,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肿大,中心沟变平,未触及结节。B
超检查显示前列腺大小为6。0cm×5。1cm×4。9cm,膀胱三角区有一直径4cm肿物;CT检
查显示膀胱实性占位,直径4。2cm,膀胱壁欠光滑,四周未见肿大淋巴结。尿常规红细胞
,白细胞1-2/HP,PSA6μg/L。IVU检查双肾功能正常,双肾无积水,膀胱占位性改变。
行膀胱镜检查见前列腺三叶增生,膀胱三角区偏右侧见一菜花样肿物,直径约4cm,表面有
坏死组织,右侧输尿管开口被瘤体遮挡看不清,左侧开口无异常。病理活检报告为膀胱移行
细胞癌Ⅱ级。遂在硬膜外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前列腺中叶切除。术后病
理报告为膀胱肉瘤样癌,高度恶性;前列腺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SMA(+)。
术后行卡介苗灌注治疗,卡介苗60mg+NS50mL,每周1次共6次,后每两周1次共4次。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随访5个月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及多处转移。
例2,女,84岁。尿频、尿急3个月,于2005年12月16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尿常规红细胞( ),白细胞3-4/HP,蛋白(+)。IVU示膀胱右后侧壁6cm×5。5cm充盈缺损,边界欠光滑,双肾功能良好。B超、CT提示膀胱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次,2次查见肿瘤细胞。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底部偏右侧,有一直径约6cm的肿块,表面有坏死,双侧输尿管开口正常。病理活检报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诊断:膀胱肉瘤样癌侵及浅肌层。免疫组化染色:CK(+),CEA(+),SMA(+)。术后每周1次米托恩醌10mg+NS50mL膀胱灌注,6次后每2周1次,共10次。随访:3个月时复查泌尿系B超见膀胱底部局部膀胱壁增厚,6个月患者再度出现尿频、尿急症状。B超检查见膀胱肿瘤复发直径约7cm。于2006年5月11日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膀胱底部原手术疤痕的下缘,术后病理为膀胱肉瘤样癌侵及浅肌层。术后每周1次丝裂霉素20mg膀胱内灌注化疗,6次后每2周1次,共10次,随访至今健在。
2讨论
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癌,可以发生在全身许多部位,但以呼吸道、消化道最为常见,发生于膀胱的迄今文献报道不足200例,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发病率不足膀胱恶性肿瘤的0。3%。膀胱肉瘤样癌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2,血尿、尿痛及尿路感染为最常见的症状【3 8】。膀胱肉瘤样癌多为单发,无明显好发部位。超声及CT检查表现为质地不均的实性肿块,病灶在CT平扫和增强后表现为低密度。膀胱镜下大多是息肉状、外生性或蕈状、乳头状或带蒂状生长,与其他膀胱肿瘤难于鉴别。肿瘤表面凹凸不平,多见有坏死及炎性渗出物。本组2例均呈息肉状,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伴尿频、尿急,与文献报告相似。大体标本:可呈巨大结节状或息肉状,肿瘤直径多为2-12cm,质较脆,切面灰白或呈灰白暗黄色,其间有灶性出血坏死【6,8】。镜下: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像肉瘤。除梭形细胞肉瘤样区域外,有明显的恶性上皮性成分,可与肉瘤样成分混合存在。如仔细观察可见他们之间有移行状态存在,因此实际上他们是肉瘤样低分化癌。超微结构显示,肉瘤区有不同数量的梭形细胞具有桥粒和张力微丝等上皮特征。用角化蛋白质克隆抗体作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肉瘤区呈灶性阳性或单个细胞浆内染色,说明肉瘤成分中的梭形细胞含有上皮型中间微丝,提示肉瘤成分是癌细胞间叶化生演变而来【9】。
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肉瘤样癌有重要价值,表现为CK、CEA、肌红蛋白表达阳性反应【10】。由于该肿瘤上皮成分常位于肿瘤表面,肉瘤成分位于肿瘤的深部【11】,加之肿瘤表面有坏死组织,活检时应在肿瘤基底部尽可能深部组织取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组2例术前病理活检均误诊为移行细胞癌,说明把握取材深度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提示膀胱镜检查时发现巨大实体瘤且表面有渗出坏死者,需多点深处取材,可减少误诊。肉瘤样癌与癌肉瘤不易区别,二者从病理学上可加以鉴别,但对治疗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一般认为肉瘤样癌起源于上皮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见肉瘤成分仍表达上皮组织标记,形态学上在癌与肉瘤成分间存在有移行区。癌肉瘤的组织成分表达间叶组织标志物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肌动蛋白、骨连接蛋白等,而上皮组织标志物CK 及EMA等表达阴性,癌细胞成分也不表达间叶组织标记物,同时形态学上癌肉瘤两种成分不存在明显的过渡移行区。此外,当肉瘤样癌仅表现为单一梭形细胞或多形性细胞,而上皮表型为阴性时,应与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本组2例,在形态学上癌和肉瘤样成分存在明显过渡移行区,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癌成分同时表达CK、CEA、SMA,故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
本病组织分化低,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手术切除是治疗膀胱肉瘤样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膀胱肉瘤样癌常有肌层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并可累及输尿管和肾盂,出现远隔血运转移,临床上往往难以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常采用经尿道肿瘤电切、膀胱部分切除、放疗及化疗等,预后较差【3 5,12 13】。Lopez Beltran等报道几乎没有长期存活病例,平均生存期10个月【10】。本组2例由于术前诊为移行细胞癌,Ⅰ期处理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膀胱内局部灌注化疗,其中1例术前未发现转移病灶,肿块边界清楚、活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未发现肿瘤有肌层浸润,术后半年内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说明肿瘤易早期发生血行转移;另1例随访半年复发,改行部分膀胱切除,至今健在。由于肉瘤成分常于尿路肌层下浸润性生长,经尿道电切并不能清除所有肿瘤组织,膀胱内局部灌注化疗可能也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因此尽可能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患者条件答应可行根治性膀胱切除,配合放疗和(或)化疗可提高远期疗效。由于患者多年龄较大体质差,加之临床很难与常见膀胱肿瘤相鉴别,术前不能确诊,盲目行过大的手术并不一定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熟悉和诊断水平,早期发现、早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