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绪论
一、预防医学概述
1.定义: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环境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目的。

◆研究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
◆研究对象:个体和群体
◆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研究工具: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作用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防治对策,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研究目的: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2.内容
◆空间:从宏观到微观
◆时间:过去、现在和将来
◆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会
◆个人:从出生到死亡
具体包括:
(1)研究各种疾病和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特点
不同的空间,时间和人群间(性别、年龄、职业)的分布特点并比较其差异。

(2)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
改善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制定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加以考核和评价。

3.特点
(1)研究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的重点是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

临床医学面对的是单个病人,采取抢救治疗措施。

如发生传染病疫情,预防工作者应采取:
◆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接触者、动物传染源等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等
◆传播途径:消毒、杀虫、灭鼠
◆易感人群:免疫预防、药物预防
(2)预防医学把环境和机体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

例如:在克山病患者的研究中,预防医学就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克山病患者的影响。

在低硒的基础上,各种综合因素相互作用。

(3)预防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前。

比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而临床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后。

(4)研究方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更侧重向宏观领域发展。

而临床医学更侧重向微观领域发展。

4.预防医学发展简史:三个阶段
(1)个体预防:多限于个体为对象进行治疗和预防,卫生学。

(2)群体预防:主要目标以防治传染病和寄生虫为主,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的标志。

第一次卫生革命,主要任务是预防传染病。

(3)社会预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单纯从生物医学模式,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将三者视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卫生革命,疾病预防的重点从传染病转向慢性病,主要任务是预防慢性病。

二、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医学模式
(1)定义: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们对自身生命、生理、病理、治疗、预防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2)发展阶段:五个阶段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的主要表现:四个扩大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2.健康观:即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是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本质的认识。

◆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无病即健康。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健康观注重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当代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均处于完好状态。

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四大类12项
(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因素。

(2)行为生活方式:消费类型、生活危害和职业危害
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和缺少体育锻炼。

(3)医疗卫生服务:预防、治疗和康复。

(4)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成熟老化和复合内因。

研究证明: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都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4.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
三、疾病的三级预防
1.定义:一个人从健康到发病,从发病到功能障碍,其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

针对无病期、发病期及障碍期开展的疾病预防,称为疾病的三级预防。

2.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在无病期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或减少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并采取增进健康的各种措施,以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如针对病因明确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职业病(改善劳动环境)和某些地方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

(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为慢性病等。

◆对于致病因素不完全明确或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而发生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应以二级预防为重点。

◆做到“三早”的根本方法: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和采用微量、敏感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第二级预防的措施:普查、高危人群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等。

(3)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

例题: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群体
E.个体和群体
[答疑编号91101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现代医学模式是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机械论医学模式
D.生物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答疑编号91101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
A.心身是统一的
B.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
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D.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E.以上都是
[答疑编号91101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E
第二单元医学统计学方

【字体:大中小】【打印】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医学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一)基本概念
1.变量:具有变异的数据,分为两类:
(1)数值变量:连续变量,可测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2)分类变量:离散,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如性别、血型、民族、职称等。

包括:
◆无序分类变量:取值间无大小、强弱、优劣等程度之别。

如性别、血型等。

又分为:
●两项分类:如性别分男、女,化验结果分阴性、阳性等;
●多项分类:如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0型等。

◆有序分类变量:取值间有大小、强弱、优劣等程度之别。

如疗效可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尿蛋白化验结果分为-、+、+ +、+ + +等。

2.总体与样本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分:
◆有限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能确定有限个观察单位。

◆无限总体: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观察单位数是不可数的。

(2)样本: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

3.误差:测量值和真值的差别为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指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原因:
●仪器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和统一;
●测量者掌握尺度不同;
●测量者的某种感官障碍所导致测量结果呈倾向性偏大或偏小。

◆特点:①有倾向性;②可避免。

(2)随机误差: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偶然因素使得结果或大或小。

随测量次数增加而减小。

分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抽样研究中随机误差就体现为抽样误差。

●特点:无倾向性;不可避免,但可估计大小。

●控制方法:改进抽样方法,增强样本的代表性。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增加样本量;选择变异程度较小的研究指标。

4.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对观察单位进行测量取得数值,具有度量衡单位。

数值变量构成计量资料。

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一般有计量单位
◆用平均数指标描述
(2)计数资料:先按类别汇总,然后清点各类的观察单位数。

无序分类变量构成计数资料。

如性别、血型等。

◆无计量单位
◆用相对数指标描述
(3)等级资料:变量的不同取值间有大小、强弱、优劣等程度之别。

有序分类变量构成等级资料。

如疗效可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无计量单位
◆用频数及平均秩次描述
◆有程度差异
5.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表示方法:P
(2)取值范围:0~1之间
(3)意义
◆P越接近1,说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P越接近0,说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4)小概率事件:如果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P≤0.05,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二)基本步骤
(1)设计: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全面具体的计划和要求,作为统计工作实施的依据,以便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准确可靠的结论。

统计学设计:抽样、样本量、统计方法。

(2)搜集资料:及时、准确、完整。

来源:报表资料、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记录、专题调查和实验数据。

(3)整理资料:整理资料是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适当的分组,把性质相同的资料归纳到一起,用表格或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以反映研究对象的规律性。

(4)分析资料:通过计算有关的统计指标,对资料进行概括的、全面的描述,以及从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如估计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

例题:
下列资料何为计数资料
A.体重(Kg)
B.血型(A、B、O、AB)
C.身高(cm)
D.每日吸烟量(0、1~5支、6~10支、10支以上)
E.白细胞数(个/L)
[答疑编号91102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二、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一)集中趋势指标
1.定义:描述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

2.统计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

(1)算术均数:简称均数。

◆表示方法:总体均数用希腊字母μ表示,样本均数用表示。

◆适用范围: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计算方法:直接法(原始数据)和加权法(频数表数据)
◆计算公式:
(2)几何均数( G):
◆适用范围:原始数据呈倍数关系或偏态分布资料;呈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计算方法:直接法和加权法
◆计算公式:
(3)中位数
将一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置居中的数。

◆适用范围:偏态分布;分布类型不明资料。

◆计算方法
①由原始资料
排序 X1≤ X2≤ … ≤X n
n为奇数:位次居中两者
n为偶数:位次居中观察值的均数
②由频数表资料计算,关键找对中位数所在组段。

(4)集中趋势指标的应用
◆算术均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几何均数—原始数据呈倍数关系或偏态分布资料;呈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中位数—偏态分布或分布类型不明资料
(二)离散趋势指标
1.定义:描述一组观察值的变异程度。

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指标代表性越差;离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就越好。

2.统计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

(1)极差(R):全距,一组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不稳定(受两端值影响,与样本量无关)
◆浪费了n-2个数据的信息
(2)四分位数间距(Q):是下四分位数P25 与上四分位数P75之差。

中间一半数据的极差。

◆用于描述偏态分布和“开口型”资料的变异程度
◆较极差稳定,但仍有浪费信息的缺陷。

(3)标准差:用σ表示总体标准差,用S表示样本标准差。

用于描述个体观察值的离散程度;与均数结合描述资料的分布情况;求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

◆离均差:总体中每个观察值与总体均数的差。

◆方差:离均差平方和除以观察数据的个数。

◆计算方法: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直接法和加权法
◆计算公式:或
(4)变异系数(CV)
◆定义:标准差与均数的百分比。

◆适用范围:当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

◆计算公式:
未完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