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0fdeb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1.png)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是针对糖尿病患者足部问题的一份指导性文件。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轻则引起疼痛、感染,严重者可能导致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足部问题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风险评估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风险评估是指对患者足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存在足部问题的风险。
评估项目包括神经病变、骨关节畸形、外伤史、足部感觉和血液循环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2.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保护预防和保护是糖尿病足管理的基本原则。
包括足部清洁和保湿、选择舒适透气的鞋袜、避免暴露在热、冷和潮湿环境中、避免穿高跟鞋、戒烟限酒等措施。
3.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临床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皮肤温度检测等,可以早期发现神经病变的存在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糖尿病足的感染处理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较为常见,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灶、有效控制血糖、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和外用药物等。
5.糖尿病足的创面修复对于糖尿病患者足部创面的修复,应注重切口的清洁和修复,预防和处理感染,加速创面愈合,使创面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感染的能力。
6.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足部功能恢复和糖尿病的长期控制。
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恢复足部的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糖尿病足的预后评估和随访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案,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评估。
包括创面的愈合情况、足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总之,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对于管理糖尿病患者足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风险评估、预防和保护、早期诊断、感染处理、创面修复、康复治疗、预后评估和随访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ad1a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4.png)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全文版)糖尿病足是我国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目前,我国主要参考国际足病工作者与美国糖尿病足病学组制定的指南。
但是,由于我国糖尿病足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XXX组织全国足病相关专家起草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一、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而糖尿病高危足则是指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
二、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国外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
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是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10%。
国内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5%。
单中心研究显示,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4%。
我国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8.1%,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新发溃疡发生率为31.6%。
三、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下肢缺血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跛行症状。
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肢体感染。
四、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一)神经系统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到诊断:1.10克尼龙丝检查法:神经检测方法包括使用特制的尼龙丝来检测感觉神经,其弯曲45度能够产生10克的压力。
在检查前,应先在患者手掌或前臂试用该尼龙丝2-3次,让患者感受正常的10克尼龙丝产生的压力。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c363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0.png)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25%的人会发生糖尿病足,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为了让糖尿病足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有效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特制定本指南。
一、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出现神经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导致足部神经、血管、皮肤受损,病理损害包括足底溃疡、感染、骨骼破坏等。
二、足部检查足部检查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般包括:皮肤检查、足趾间、足底、足掌、足部感觉兴奋等。
1.皮肤检查皮肤检查是对皮肤颜色、光滑程度、表皮厚度和一些异常如感染、足癣等等进行检查。
2.足趾间、足底、足掌检查检查足趾间有无皮肤皱褶,是否有湿气,如果有湿气,可能存在真菌感染。
检查足底,触摸是否存在麻木、刺痛等现象。
足掌检查时可以使用反射锤敲打,观察足部反应和感觉兴奋的情况。
三、足部治疗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应用药物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和促进创口愈合。
例如,ASA、酒石酸切吉洛等抗凝血药类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对非创伤性足病和足部神经病变有明显发展趋势。
例如针灸疗法、植物神经交感节切断术等。
四、预防措施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糖尿病足之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
1.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通过医院或家庭医生对自己的足部进行检查,了解糖尿病足病情发展情况,监测病情变化。
2.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对于预防糖尿病足非常重要。
保持足部干爽可以减少足部细菌和真菌的滋生,而坚持定期清洗足底是隔断足部细菌和真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3.穿适合鞋子穿适合鞋子也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之一。
鞋子的款式最好宽松舒适,颜色选择以浅色或皮革材质为好。
总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防护措施,千万不要轻视糖尿病足的危害,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糖尿病足诊疗指南PPT精品医学课件
![糖尿病足诊疗指南PPT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2aea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4.png)
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 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 使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时。但静脉血回 流仍畅通,组织液减少导致局部不同程 度的缺血性坏疽。
坏疽的局部表现及分型
混合性坏疽:多见于肢端某一部位动脉 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合并感染。湿性 坏疽和干性坏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 部位。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 常涉及肢端大部或全足坏疽。
检查
查体 应行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部分的彻底查体。
检查
全面的神经学检查 反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检查。 定性的感觉检查,如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针
临床表现
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 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 (charcot)。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等。
临床表现
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 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临床表现
肢端皮肤易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 溃疡、坏疽或坏死。
坏疽的局部表现及分型
预防
患者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 并预防外伤。
预防
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
谢谢!
治疗—内科治疗
去腐阶段 患者经基础治疗后一般情况好转,在此 基础上重点放在去腐,手术清创,逐渐 清除坏死组织,加大引流深度,保持创 面清洁为生肌创造条件。
治疗—内科治疗
生肌阶段 患者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治疗,全身情 况明显好转,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坏 死组织逐渐清除。此时治疗重点是运用 各种生肌手段,促进坏疽局部肉芽新生, 使创面早日愈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2a30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f.png)
持续改进机制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对改进策略 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估,不 断完善和优化糖尿病足诊治流程 。
08
总结与展望
本次解读主要内容回顾
糖尿病足诊断标准与分类
详细介绍了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同 时对糖尿病足进行了分类,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案与路径
根据糖尿病足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 路径,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创面处理等。
制定背景及过程
背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为规范糖尿病足的 诊治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版)》。
过程
制定过程中,专家们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和规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该临 床路径。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路径
患者教育内容与方法
教育内容
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足部护理重要性 、日常足部检查方法、合适鞋袜选择等 。
VS
教育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如口头讲解、图文资料、 视频教程等,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掌握相 关知识。
心理支持策略与技巧
心理支持策略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情感,提 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
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原则
01
基于糖尿病足诊治特点,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动
态性原则。
指标内容
02
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涵盖医疗资源配置、诊
疗流程、并发症发生率等多个方面。
指标权重
03
根据各项指标对糖尿病足诊治质量的影响程度,合理分配权重
IWGDF《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要点2024
![IWGDF《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要点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d4fb8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a.png)
IWGDF《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要点2024糖尿病足(DF谩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而对糖尿病足感染(DFI)的管理是糖尿病足诊疗环节的重中之重。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约15%糖尿病患者为DF高危人群,5%正在经历着DF 的痛苦,而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更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3版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为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指导。
要点一:DFI诊断不能仅依靠微生物结果或皮温IWGDF指南指出,DFI的诊断不能仅单纯依据微生物结果。
这是因为,正常皮肤表面已经存在大量微生物。
若无创面,单纯做足部皮肤的基因测序或16SRNA,虽然可以报告很多细菌,不能为临床提供有用信息。
DFI的诊断需根据患者足部的症状和体征来综合诊断,且不能仅局限于创面本身,要看整体足部是否有炎症反应,甚至腿部及全身是否有炎症反应,包括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及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
此外,不能单独用皮温的高低来确定DFI的存在与否,主要原因是:一、当足部合并感染,由于下肢动脉病变的存在,可能皮温不高;二、如果足部没有创面,单纯皮温升高,可能是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能是夏科足的表现。
确诊后,应立即依据感染范围和临床表现对DFl进行分级。
表1糖尿病足感染的IWGDF/IDSA分级分级临床表现未感染无全身或局部症状或感染感染下列症状存在2项及以上:•局部肿胀或硬结•红斑延伸>0.5cm(创面周围)•局部压痛或疼痛•局部发热•脓性分泌物轻度感染感染仅累及皮肤或皮下组织任何红班延伸V2mm(创面周围)无全身症状或感染的症状皮肤炎症反应的其他原因应排除(如创伤、痛风、急性CharCOt关节病、骨折、血栓形成、静脉淤滞)中度感染感染累及的组织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如骨、关节、腱、肌肉)任何红班延伸>2mm(创面周围)无全身症状或感染的症状严重感染任何足感染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下列症状存在2项及以上:•体温>38℃或V36℃•心率>90次Zmin•呼吸频率>20次Zmin或二氧化碳分压V32mmHg•白细胞计数V4XK)9∕L或>12X1()9∕L,或不成熟白细胞>10%注:IWGDF: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要点二:强调外用抗生素仅用于〃感染创面〃IWGDF指南指出,抗生素是用来杀灭DFI创面中的致病菌,而对创面本身没有作用。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c3b09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5.png)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糖尿病足。
别看它名字里带着“足”,其实它可是会让人痛不欲生的哦!我们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呢?别着急,我这就给你们普及一下最新版本的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糖尿病足。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足部出现疼痛、溃疡、感染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这可千万不能小觑,因为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截肢的严重后果!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呢?我们要控制好血糖。
记住,血糖是个“小妖精”,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你对它坏,它就会对你坏。
我们要按时吃饭、按时吃药,还要定期检查血糖,确保血糖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我们要注意脚部的护理。
每天洗脚、擦干,保持脚部干燥清洁。
不要光脚走路,尤其是在潮湿的地方。
还要注意穿鞋,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或者过松。
我们还要定期检查脚部有没有破损、溃疡等问题,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就医。
我们来看看糖尿病足的症状。
一般来说,糖尿病足的症状包括:足部疼痛、麻木、刺痛感;足部肿胀、发红;足部皮肤干燥、脱皮;足部有破溃、溃疡等。
如果你出现了这些症状,千万不要忍着,赶紧去看医生!糖尿病足怎么治疗呢?治疗方法有很多,具体要根据病情来定。
一般来说,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是为了保住我们的双脚嘛,还是要坚持下去!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预防糖尿病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天都要关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让我们的双脚健康快乐地陪伴我们走过美好的人生旅程!今天的关于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的小课堂就告一段落啦!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远离糖尿病足的困扰吧!下次再见啦!。
2024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完整版)
![2024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5fce8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a.png)
2024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完整版)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被提出来已经有很长时间,虽然被广泛的采用但是一直没有临床的指南等,最近经过专家的探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并除了临床指南,下面山东君泰安德外固定架将为大家分享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希望能帮到大家。
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附图)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被提出来已经有很长时间,虽然被广泛的采用但是一直没有临床的指南等,最近经过专家的探讨达成了一个共识,并除了临床指南,下面山东君泰安德外固定架将为大家分享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与临床指南,希望能帮到大家。
背景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和局部神经异常所致的踝关节以远的皮肤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2]。
其流行病学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花费的特点。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约为6.3%,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较大,介千1.5-16.6%之间[3,4]。
严重的糖尿病足通常伴有一系列局部并发症,如坏疽、深而大的溃疡、骨髓炎、感染和慢性创面。
患者还可能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心脏病、败血症或肾衰竭。
截肢是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最常见方法。
目前在Wagner III或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中,90%的人最终将被截肢[5,6]。
中国最近的研究显示,45%的糖尿病足为W agner3级以上;总截肢率介千18-28%[7-9]。
糖尿病足的死亡率比大多数癌症还高,其死亡率最高达11%。
我国天津地区的调查发现糖尿病足患者5年死亡率为32.7%[11]。
此外,糖尿病足医疗费用高,2017年全球糖尿病医疗费用高达7270亿美元,中国为1100亿美元[12],故糖尿病足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对千严重肢体缺血的糖尿病足患者,尽管目前微创腔内内介入治疗、血管旁路手术两种血管重建手术作为缺血性足部溃疡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仍有40%的患者不符合介入或外科血管重建的治疗指征,故很多病人最后被认为截肢是最好的选择。
2024版《糖尿病足》PPT课件
![2024版《糖尿病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258e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8.png)
强调家属在患者心理支持 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家 属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提供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和建议,如保持环境清洁、 避免患者受伤等
2024/1/24
22
06
2024/1/24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糖尿病足的定义和Biblioteka 行病 学特点根据足部病变的性质和程 度,将糖尿病足分为0-4级, 级别越高表示病变越严重。
9
合并感染时诊断策略
2024/1/24
局部表现
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局部炎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 指标异常。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取分泌物或组织进行细菌培养,明确病原 菌种类及敏感抗生素,指导抗感染治疗。
5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足部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足部溃疡、 坏疽、感染等严重症状。此外,还可伴有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
分型
根据病变程度和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轻型 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和轻度溃疡;中型表现为较深溃疡和感染;重型则出现坏 疽、截肢等严重后果。
2024/1/24
血压和血脂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 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助于 预防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6
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
2024/1/24
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降低 神经系统受损的风险。
神经营养支持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完整版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31a4b8cc1755270622088e.png)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完整版一糖尿病足的病理学基础1956年,Oakley等首先提出糖尿病足的概念。
1972年,Catterall等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
糖尿病足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变。
组织缺血。
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三大病理基础,三者通常合并存在。
周围神经病变及组织缺血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而感染常随之发生。
1.1 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常见,多与血管病变并存,涉及运动。
感觉及自主神经。
感觉神经病变可导致感觉迟钝,足部易受压力。
机械及热损伤;运动神经病变改变足部生物力学并导致解剖结构的变异,引起足畸形。
关节活动性受限和足部负荷的改变。
单纯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不包含在本指南范畴内,本次对于周围神经病变更多是在联合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说明。
基于本指南的编写目标,下文所指的糖尿病足范畴缩小为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组织缺血。
伴或不伴下肢溃疡的糖尿病性足部病变。
1.2 糖尿病足患者缺血或神经缺血性病变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每升高1%,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风险将增加25%~28%。
根据欧洲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结果,糖尿病足约半数源于缺血或神经缺血性病变。
缺血是阻止病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
因而除非有确实的证据,缺血是必须首先进行筛查的糖尿病足病因。
神经缺血性病变是DPN和组织缺血协同效应导致,其结果是代谢组织的O2供应减少。
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功能障碍则共同损害糖尿病足的血流灌注。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下肢动脉中层钙化引起血管弹性显著下降,导致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 ex,ABI)。
趾肱指数(toe brachial ind ex,TBI)出现假阴性结果。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解读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8a330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3.png)
如X线、CT等,评估足部骨骼及关节 病变情况。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针对足部感染病灶,进行细菌培养及 药敏试验,指导抗感染治疗。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思路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
鉴别诊断思路
与其他可能导致足部病变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 管炎等。注意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其他介入治疗方法探讨
01
02
03
04
溶栓治疗
通过导管向病变血管内注入溶 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
取栓治疗
利用特殊器械将血管内血栓取 出,适用于急性动脉栓塞等情
况。
超声消融治疗
利用高频超声波能量破坏斑块 结构,促进其吸收和排出。
其他新技术展望
如激光消融、机械性斑块切除 术等新技术在糖尿病足介入治
机制探讨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组织损伤和坏死;氧化应激则通过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和组织;细胞凋亡 则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参与糖尿病足的病变过程。
02
诊断方法与评估标准
临床表现及体征识别
疗中的应用前景。
04
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症 预防
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建议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排
除手术禁忌症。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控制血 糖、改善营养状况、戒烟等,以降 低手术风险。
术前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目的、 过程、风险和预期效果,以获得患 者的理解和配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https://img.taocdn.com/s3/m/165af7adcc7931b765ce15da.png)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Ⅳ)糖尿病足截肢糖尿病足从足部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严重者可发生局部或全足坏疽,治疗困难,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
截肢是糖尿病足治疗的终末手段,包括小范围截肢和大范围截肢:踝关节及其以远水平的关节离断为小截肢,踝关节水平以上的截肢为大截肢。
鉴于目前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缺乏专业性、适用性和标准性指导意见,一些能够保肢患者因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最后导致不同程度的截肢。
一、糖尿病足截肢的危险因素在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趾)率从2010年的27.3%降至2012年的19.03%,其中大截肢率从2010年的12.1%降至2.14%,但小截肢率没有变化,分别为15.2%与16.88%,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4.5%~39.5%[11,481],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严重肢体缺血患者即使行血管重建手术,术后3年累积截肢或死亡率仍高达48.8%,远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12.9%)[482]。
(一)糖尿病足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DFU患者大截肢的危险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既往足溃疡史,小截肢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白细胞计数升高、DFI、足畸形以及血管重建手术史[11]。
2.年龄及糖尿病病程:年龄越大及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越多越重,其住院截肢率明显增加[11,14-15,293,481]。
3.血糖水平:HbA1c越高,预后越差[483],HbA1c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5,293,481,484]。
积极控制高血糖,可缩短足溃疡愈合所需时间。
4.LEAD:糖尿病足合并LEAD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14-15,293,481,482,485],LEAD病情越重,截肢风险越高[482]。
5.糖尿病足严重程度:Wanger分级越高,截肢风险明显增加[14-15,293,481,482,484,485]。
既往截肢(趾)史也是糖尿病足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293,481]。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720d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1.png)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方案,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开展心理康复活动
组织患者参加心理康复活动,如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 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家属参与支持模式构建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教育
邀请家属参加患者的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家属对糖尿病足 的认知程度。
建立家属支持系统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视网膜病变;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视 网膜病变进展风险。
糖尿病足溃疡和坏疽
加强足部护理和教育,降低足溃疡和 坏疽发生风险;定期进行足部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推进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方法探讨
1 2
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传授糖尿 病足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日常护理等内容。
植皮与皮瓣移植
对于难以愈合的创面,可以考虑植皮或皮瓣 移植等手术方法。
康复期管理和随访工作安排
康复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 计划,促进功能恢复。
定期随访安排
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生活指导与心理支持
提供生活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更好地适应生活并保持积极心态。
合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
03
误区提示
避免将所有足部溃疡都归咎于糖尿病足,忽视其他可能导致足部溃疡的
原因;同时,也要避免将糖尿病足简单地视为一种皮肤病变而忽视其严
重的全身性影响。
03
综合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
内科基础治疗策略部署
血糖控制与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通过饮食、运动、 药物等手段实现血糖稳定。
《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解读及进展PPT课件
![《糖尿病足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解读及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d29f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e.png)
探索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技术在糖尿病足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政策法规影响分析
医保政策调整
关注医保政策对糖尿病足感染诊疗的影响, 推动医保政策向更有利于患者诊疗的方向调 整。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分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糖尿病足感染诊疗的影响 ,探索在新的体制下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 务。
进创面愈术方法进
03
行治疗。
营养支持与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 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摄入足够的
热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保持规律 作息和适当运动,以增强机体抵
抗力。
对于存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血管病变的患者,积极控制血糖 、血压和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循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
关注与糖尿病足感染诊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制 定和执行情况,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 执行力度的加强。
THANKS。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表现为足部皮肤红肿、疼痛,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甚至 截肢。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分型
根据感染累及的组织层次和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感染可分为浅表型、深部型和混合型。浅表型感染主 要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深部型感染可累及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混合型感染则同时累及浅表和深 部组织。
挑战三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影响治疗效果。对策: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 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7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科研方向探索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
深入研究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f61c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1.png)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控制不 良、病程长、肥胖、高龄等因素 有关。
糖尿病足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神经性、缺血性和混 合性三种类型。
神经性足病主要由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表现为足部感觉减 退或消失,皮肤干燥、裂口等;缺血性足病则由糖尿病引起 的下肢血管病变所致,表现为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混 合性足病则同时具有神经性和缺血性病变的特点。
定期复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和评估治疗效果。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最新版(2023)
参考文献2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9)
参考文献3
中国糖尿病足预防与诊 治专家共识(2019)
THANKS
感谢观看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因此应该限制饮酒。
03
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
早期症状
足部疼痛
糖尿病足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 足部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可 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
性的。
感觉异常
患者可能会感到足部麻木、刺 痛、灼热等感觉异常,这是因 为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
足部溃疡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 佳,足部可能会出现溃疡,这 些溃疡通常难以愈合。
07
糖尿病足的预防保健措施
提高患者依从性
规律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控制血糖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 饮食和用药建议,定期监测血糖
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吸烟
吸烟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之一 ,劝导患者戒烟以降低糖尿病足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精选全文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6bfc1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b.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4版)完整版一糖尿病足的病理学基础1956年,Oakley等首先提出糖尿病足的概念。
1972年,Catterall等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
糖尿病足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变。
组织缺血。
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三大病理基础,三者通常合并存在。
周围神经病变及组织缺血作为发病的始动因素,而感染常随之发生。
1.1 糖尿病足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常见,多与血管病变并存,涉及运动。
感觉及自主神经。
感觉神经病变可导致感觉迟钝,足部易受压力。
机械及热损伤;运动神经病变改变足部生物力学并导致解剖结构的变异,引起足畸形。
关节活动性受限和足部负荷的改变。
单纯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不包含在本指南范畴内,本次对于周围神经病变更多是在联合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说明。
基于本指南的编写目标,下文所指的糖尿病足范畴缩小为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组织缺血。
伴或不伴下肢溃疡的糖尿病性足部病变。
1.2 糖尿病足患者缺血或神经缺血性病变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每升高1%,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风险将增加25%~28%。
根据欧洲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结果,糖尿病足约半数源于缺血或神经缺血性病变。
缺血是阻止病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
因而除非有确实的证据,缺血是必须首先进行筛查的糖尿病足病因。
神经缺血性病变是DPN和组织缺血协同效应导致,其结果是代谢组织的O2供应减少。
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功能障碍则共同损害糖尿病足的血流灌注。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下肢动脉中层钙化引起血管弹性显著下降,导致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 ex,ABI)。
趾肱指数(toe brachial ind ex,TBI)出现假阴性结果。
从临床角度出发,缺血和神经缺血性病变可合并为同一项致病因素处理,可能均需给予血管再通治疗。
1.3 糖尿病足感染糖尿病足神经缺血性溃疡极易受到感染,但却很少直接引起溃疡。
但感染的发生与截肢的概率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合并PAD的患者。
深部感染表现为骨髓炎或沿肌腱播散的软组织感染,是截肢与否及威胁患者生命的直接因素,患者的转归与感染范围。
合并症及是否伴有PAD相关。
二糖尿病足的诊断与评估2.1 临床表现2、1、1 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糖尿病患者间歇性跛行指其出现行走困难,在休息后可恢复,但再次行走或运动时又出现,依据患者病变程度和行走距离分为轻。
中。
重度。
静息痛指患者在非运动状态下,出现下肢不同程度的疼痛。
缺血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症状主要出现在足趾或跖骨头部位,也可出现在跖骨头至足近端部位。
抬高下肢时症状加重,反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2、1、2 溃疡和坏疽溃疡多发生在重度缺血环境下,最常见的部位为足跟及第1。
第5跖骨。
典型溃疡外观可见无活性的边缘组织,苍白色坏死的基底部可覆盖有纤维组织。
而坏疽最早发生的部位为足趾,并可逐步向近端延伸,在重症者甚至可累及踝关节以上水平。
坏疽是糖尿病足重度缺血和神经损伤的严重结果,在感染的基础上发生,常危及患者生命并影响重要器官功能。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
溃疡及坏疽是评估糖尿病足组织缺血程度的依据。
分级标准可参考Rurtherfo rd分级(表1)。
2、1、3 下肢感觉异常皮肤感觉异常是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下肢麻木感及不规则刺痛感,夜间更为多见;同时可伴有下肢皮肤温觉。
触觉。
深部振动觉不同程度减退,上述感觉异常通过简单体格检查即可进行判断。
2、1、4 皮肤营养性改变皮肤营养性改变是周围神经病变及缺血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下肢皮肤的干燥。
脱屑,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层减少,皮肤色素沉积。
2、1、5 足部畸形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畸形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负重关节破坏性沙尔科关节病变,以及爪形趾。
锤状趾。
2.2 病史病史采集的目的是评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指导患者的院外治疗收集必要信息。
采集要点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伴发疾病及其药物治疗;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③职业。
爱好;④生活方式;⑤吸烟。
饮酒。
毒品与其他麻醉品使用情况;⑥糖尿病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病。
视网膜病及神经病变。
2.3 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查DPN 的诊断分为4层:第1层指有DPN的症状或体征(踝反射。
压力觉。
振动觉。
针刺觉。
温度觉任意1项体征为阳性),同时存在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可确诊;第2层指有DPN的症状及1项体征为阳性,或无症状但有≥2项体征为阳性,可临床诊断;第3层指有DPN的症状但无体征,或无症状但有1项体征为阳性,为疑似诊断;第4层指无症状和体征,仅存在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为亚临床诊断。
2、3、1 压力觉采用10g Semmes-Weinstein单丝于第1足趾底部及第1。
5跖骨头底部皮肤在2s内加压至单丝弯曲2次,并进行1次模拟测试,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如上述部位有溃疡。
坏疽。
茧或瘢痕,则在其周边皮肤进行测试。
答错2次代表保护性皮肤感觉异常。
2、3、2 振动觉采用128Hz音叉,垂直接触第1趾远端趾骨背侧进行2次测试及1次模拟测试,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答错2次代表振动觉异常。
如患者在第1远端趾骨不能感觉到振动,应将测试位置向近端移动,如内外踝。
胫骨结节。
2、3、3 触觉采用医用棉在患者足背进行2次测试及1次模拟测试,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答错2次代表触觉异常。
2、3、4 跟腱反射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如上述反应明显增强。
减弱或消失,均为该反射异常。
在排除糖尿病足患者坐骨神经受损。
腰椎间盘脱出。
坐骨神经炎的前提下,如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代表同侧胫神经麻痹。
2、3、5 肌电图肌电图检测较临床体格检查更为客观,可明确感觉及运动神经纤维传导是否异常。
2.4 血流动力学检查动脉表浅搏动部位触诊是所有血管检查的基础,明显的PAD常可通过动脉触诊判断血流动脉状况的方法进行初步诊断。
在此基础上,需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进一步确诊。
2、4、1 ABI正常ABI范围为>0.90~1.10,以>0.40~0.90 为轻中度缺血,≤0.40 为重度缺血。
ABI≤0.40的患者出现静息痛与溃疡的风险明显升高。
但糖尿病足患者ABI也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临界值1.0~1.1),因而需要更可靠的检测方法支持诊断。
2、4、2 TBI一般认为TBI>0.75为正常,TBI<0.25 则代表重度下肢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ischemia,CLI)。
静息痛患者趾压<30mmHg可诊断合并CLI,有溃疡或坏疽的患者趾压<50mmHg,即可认为合并CLI。
TBI同样存在类似ABI的缺陷,即其判断标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可靠性较低。
参照TASC Ⅱ型,可将糖尿病足患者趾压<50mmHg作为初步判断合并CLI的临界值。
2、4、3 指/趾氧饱和度指数(TFI)TFI为同侧脚拇趾血氧饱和度与同侧手拇指血氧饱和度之比;TFI<0.9表明拇趾存在一定程度的缺血。
TFI受诸多因素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他相关检查。
2、4、4 节段血压(SBP)测量SBP可用于定位合并CLI的糖尿病足患者动脉病变的位置,但其结果受严重动脉硬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能单独作为定位动脉病变的依据。
2.5 评价组织灌注情况2、5、1 经皮氧分压(TcPO2)TcPO2可反映糖尿病足或CLI患者下肢氧代谢状况,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组织血液灌注水平较为可靠的方法。
TcPO2可用于评估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灌注障碍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血管再通,并预测治疗效果及溃疡愈合的概率。
TcPO2一般检测部位为足背。
膝下及膝上10cm处的腿前外侧,正常值约60mmHg。
参照TASC Ⅱ型,TcPO2<30mmHg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足伴有CLI及预测溃疡不愈的临界值。
2、5、2 皮肤灌注压(SPP)及高光谱组织氧合测量SPP也是一种评估微循环的检查方法,可用于预测溃疡预后。
检测SPP 需采用激光多普勒技术,其测量值代表恢复微循环及毛细血管血流需要达到的血压,其临界值为30mmHg,但预测溃疡愈合的准确性低于TcPO2。
高光谱组织氧合测量也为预测溃疡愈合的方法,可判断糖尿病足的微循环异常,但目前主要作为研究工具使用。
2.6 影像学检查评估血管病变的解剖位置。
形态及范围,进而可对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案进行决策。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 rDoppler ultrasound,CDUS)。
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
CTA。
DSA,不同检查技术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检查方法。
2、6、1 血管超声(vascularultrasound,VUS)VUS具有无创。
经济。
便捷等优势,但其结果的准确性更多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对髂动脉。
远端小动脉及侧支的显像不佳,且对严重血管钙化及多节段PAD的敏感度较低。
2、6、2 MRA管成像易受静脉影像的干扰,体内金属植入物可能导致产生血管阻塞的伪影,对有金属植入物。
植入性电子设备及幽闭恐惧症等禁忌证者不能进行检查。
2、6、3 CTACTA 可评估已植入支架的血管,且成像快速。
空间分辨率高。
相对于MRA,患者对CTA的接受度更高,但严重的血管壁钙化可干扰显像质量。
2、6、4 DSA目前DSA 仍是血管成像的“金标准”。
其主要的缺陷在于属有创检查,并可能引起靶血管及穿刺部位的导管相关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除非VUS。
CTA及MRA等影像学检查均不能提供充分的血管病变的解剖位置。
形态等信息,DSA 仅被用于腔内治疗前最后确认病变情况并引导腔内治疗。
2.7 溃疡及感染的评估与分级糖尿病足溃疡评估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需考虑溃疡面积。
累及组织深度。
合并感染及组织坏死情况,目前常用Wagner分级(表2)。
糖尿病足感染依据局部炎症的症状。
体征基础即可作出诊断,包括出现脓性渗出物或局部红肿热痛等典型表现及发热。
白细胞升高。
血沉加快。
CRP升高的系统症状等。
感染多在溃疡的基础上发生,也可不伴有溃疡。
糖尿病足感染的范围和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大范围的感染和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往往预示极高的截肢风险与死亡率。
三糖尿病足的治疗糖尿病足发生。
发展的病理基础复杂,对其治疗建立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与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其中对下肢缺血及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
3.1 PAD危险因素的干预3、1、1 吸烟吸烟是PA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PAD的发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