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西藏情节下的油画语言魅力
独具西藏情节下的油画语言魅力

独具西藏情节下的油画语言魅力
本文根据画家对于西藏的特殊情节,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对于西藏这个地区的特殊魅力,吸引许多画家不远千里来此地进行考察、写生。
感染他们的是这个地区人民的淳朴,服饰色彩的艳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氛围,有着独特的绘画题材和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促使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油画作品。
青藏高原有着独特的自然地貌、美丽的自然风光、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虔诚的宗教情结。
从抗战时期至今,有着大量的艺术作品都取材于特色的民族题材。
大量的油画作品表现青藏高原,展现青藏高原上奇特的自然风景以及包含着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西藏人民的性格也是吸引无数艺术家们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看到了所有一切的真情流露。
独有的自然风光与人情风貌深深地打动着艺术家们的心,他们情系之中,这种异域风情的地区里,居住着这样一群淳朴、善良的藏族人,他们目睹了从西藏的变革到藏民们变得日益丰厚的生活,其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让他们穷其一生去追逐这个西藏梦,让他们梦魂萦绕的想回到这片他们挚爱的土地上。
几代油画家对于藏族题材油画创作上所做出的探索,不仅拓宽了油画艺术表现的深度与广度,还留下了许多西藏情怀在里面,他们对研究藏族题材的作品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油画创作中的藏族题材

油画创作中的藏族题材作者:赵思山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9期摘要:雪域高原的神秘与浪漫,给艺术家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创作素材,藏族题材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内容,在油画民族化的方面迈出了伟大的一步。
它使油画创作更具有民族特征与时代气息。
一代代艺术家,如:董希文,吴作人,陈逸飞,陈丹青等人的作品,在反映精湛技艺的同时,使观者不约而同领略到了藏区的人文与情怀。
他们对近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进程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藏族题材;油画;创作一、藏族题材的兴起藏族题材油画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
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大量的青年画家已经开始向这个题材发展,70年代初发展傾向更为明显。
之后,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80年代的油画创作蓬勃发展,引发了艺术创作的“西藏热”,成为中国油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族题材各方面的丰富内涵和多样的形式是其他绘画题材难以齐进的。
80年代末,藏族题材的发展超越了过去,创作者对藏族同胞从外到内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把藏族题材推上了中国油画历史的舞台,这是藏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拉开了藏族油画题材的帷幕。
二、藏族题材的独特性藏族拥有着浓厚历史文化,是中化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
藏族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使她与众不同,藏族文化发展与演变对艺术创作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创作的思路和出发点就是由这个题材的本身决定的。
而藏族题材也一样,它离不开艺术绘画的范畴,但又区别于其它油画题材。
它所涉及到的色彩造型都是别具一格的,跟藏族同胞一样纯真,和谐。
藏族的人文风俗及艺术传统颇受外界的关注是一个好的开端。
藏区解放的改革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藏族艺术创作和题材之间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内地与藏区的联系也变的频繁,藏区遣送一些青年学者到内地学习进修艺术,同时也在本地区设立艺术院系,前往藏区工作的人员也开始变多,潜心研究藏族文化的一些本民族固有的文化。
藏族题材美术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变迁,更离不开我国各民族繁荣昌盛的历史趋势。
油画家的藏区情缘初探

油画家的藏区情缘初探作者:蒲志俊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古老独特的民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省西部、甘肃甘南、云南迪庆等地区。
藏族的独特性、原始性和神秘吸引着众多油画家深入藏区采风、写生、创作。
在我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画面,并感染和召唤着一代又一代油画家无畏艰险,多次入藏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和进行艺术创作。
关键词:藏区;油画创作;地域特色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187-01一、独特的地域性是吸引油画家的外在因素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在这独特环境下形成的特有民风民俗,加上宗教和历史文化的神秘感和新奇性让入藏画家着迷于圣洁的雪山,静穆的湖泊,深邃的天空,即藏区所呈现给油画家们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独特美将给油画家们最大震撼和启示。
油画家们在藏区物像到心象的不断锤冻和积累中,他们的情感思想得到深远和升华。
二、油画家确定到藏族创作取向是他们前行的内在动力油画家一旦被藏族丰富动人的艺术形象生命力所吸引,他们会自觉地从深切感受理性,升华后所获得的精神之美中找到拨动他们心弦地真正音符,并给创作形象赋予情感和生命力。
他们将藏区珍贵地体验和感悟最终确定为自己地创作取向,只有在藏区,他们才能将画境与心境结合,达到艺术创作与艺术心灵地契合。
艺术创作和情感才能真实,从而享受创作中地愉悦和幸福。
油画家常常被藏区散发出来地原生态和神秘感及以直击人心地虔诚所吸引,如那一双双深邃地眼神,带给油画家们无限震撼和创作地冲动,他们一般采风写生,一边在构思着心中去表达.地理想画面,也沐浴着从身到心地洗礼。
油画家只有到了藏区,他们地心灵纯洁与内心的安宁在藏区安了家。
他们让虔诚的诵经拂去身上尘土,藏区的一切都非常入眼入画,有时发现的一个瞬间也会让他们激动甚至感动,并触动了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兴奋不止彻夜难眠。
油画藏族文案朋友圈

油画藏族文案朋友圈1. 那一抹绚烂的色彩,将我的心灵染上藏族文化的魅力。
2. 在油画的世界里,任何一幅藏族题材都能勾勒出深邃的情感。
3. 情韵悠远的藏族油画,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美。
4. 带着一份对藏族文化的热爱,我愿意用油画来纪念这片神奇的土地。
5. 油画勾勒的藏族面孔,蕴含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6. 油画中的雪山、草原和藏民,仿佛让我亲临崇山峻岭之间。
7. 无论是抽象还是写实,藏族油画都能带给我视觉上的享受。
8. 藏族油画的神秘感,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索这个文化的世界。
9. 油画带给我沉浸式的审美体验,让我丧失在了艺术的海洋中。
10. 每一次欣赏藏族油画,都是一场灵魂的洗礼。
11. 油画中融入的藏族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12. 油画所展现的藏族文化底蕴,让我更加向往这片土地。
13. 在藏族油画的世界里,我仿佛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14. 透过油画的画笔,我看见了藏族人民的坚韧与智慧。
15. 油画勾勒出的藏族面孔,散发着让人心醉的魅力和自信。
16. 喜欢在油画中欣赏那些以藏族文化为主题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自豪与骄傲。
17. 每一幅藏族油画都是一道艺术的风景线,将我带入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境界。
18. 感受油画中融入的藏族元素,仿佛能与这个民族一同律动。
19. 纵览一幅幅藏族油画,仿佛就在亲历着那段悠长而辽阔的历史。
20. 那画家独特的视角,让藏族油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生命力。
21. 油画所表达的藏族情感,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世界。
22. 油画勾勒的藏族风俗与习惯,将我带入了另一个美丽的时空。
23. 油画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跃然画面,让我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魅力。
24. 用油画记录下的藏族传统,成为了永恒的艺术经典。
25. 在油画的世界里,我体验到了藏族文化的深刻魅力。
26. 油画中融入的藏族色彩,犹如一幅幅鲜艳的图景,让我嗅到了土地的气息。
27. 透过油画的画笔,我看到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陈丹青与《西藏组画》,划时代的经典作品!

西藏组画,久已成了我难以改口的标签,其实我二度进藏的画,并不止那几件。
——陈丹青在陈丹青身上,有着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已经不具备的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敢于对现实提出质疑,对很多社会事件有着知识分子本该有的冷静思考和犀利批判,有着一股子独有的对真实的追求。
无论画风与文风,陈丹青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且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1978年陈丹青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
而后在1980年,便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
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
《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
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
陈丹青:我与西藏组画两次西藏行,相隔四年。
头一回时在“文革”终点,《泪水洒满丰收田》与翌年那届全国美展,恐怕是1949年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最后一次集体展示。
那年月,我像所有知青画家一样,竭力模仿国内名家堆叠厚颜料方笔触的苏式画法,瞧着宽袍大袖的西藏人,满脑子苏里柯夫或德加切夫。
当我在布达拉宫西南侧劳动人民文化馆一问小屋子里瞧着画布,走近退远,自以为是个“苏联”革命画家。
第二回去西藏,正当改革开放前夜,不但世道大变,我也见识增长,画画时拼命默诵库尔贝、勒帕日、柯罗、米勒的朴素画面,自以为是个“法国”古典画家。
毕业作展出后,我曾在文稿中竭力陈述自己为什么以及怎样画出这些画,多年后我才恍然:所谓西藏组画只是1978年“法国乡村画展”来华展出后的私人效应,而当我在画展中梦游般踯躅不去,中学时代躲在上海阁楼临摹欧洲画片的记忆,倏忽复活了。
炽热·生命·永恒──曹梦西藏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主义特征

87南腔北调画的絮语——曹梦西藏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主义特征文/黄剑武炽热·生命·永恒西藏是被每一个朝圣者视为精神归宿的圣洁之地,同时,这里也是艺术家们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
处于雪域高原的西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尤其是其藏式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令艺术家们神往。
近些年,内地不断有各类艺术家去西藏考察研究和写生创作。
曹梦被西藏的文化吸引,来西藏工作已经十年,她在教课之余投入大量时间搞创作,几乎跑遍了西藏大大小小的的寺院,创作了大量的风景油画。
她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悟,也形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绘画形式语言。
在当下中国青年油画家的群体中,由于她造型语言具有探索性,处于学院而又异于学院之间,她的作品成为值得关注的创作现象。
笔者希望,本文的推介和述评能够给学院教学和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有益的研究个案。
88南腔北调画的絮语宗教文化影响着西藏的各个方面,“金刚说”是藏传佛教得以传承的基础,其体现出来的思想对西藏的社会形态、民族心理和建筑样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藏建筑主楼多为天井式平顶楼房,建筑一般不太高,回廊建筑形成“回”型建筑空间,是对“金刚说”空间环境意象的视觉再现,其建筑的选址和布局都和它有关。
整个建筑通风采光较好,居住也比较方便。
西藏寺院建筑一般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分为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两大类。
西藏建筑分布多呈现出自由生长的态势,一方面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有关,主体建筑多根据实际地形顺势而建;另一方面,在空间布局与立面造型上表现出灵活、不对称等特征,但显示出和谐的自然风格。
西藏建筑的装饰和色彩比较具有地域特征,外墙装饰方式主要有铜雕、石刻和颜色三种。
颜色主要以白色、红色、黑色等为主,门窗上窄下宽呈梯形状,边框用黑色粉刷,表示守护门窗洞口辟邪驱魔的一道符,保佑平安吉祥。
建筑白色外墙,黑色门窗边框,红色檐口饰线,或是红色的玛草墙。
当代油画中藏族题材的民族性特点

当代油画中藏族题材的民族性特点藏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藏区以其独特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奇美壮丽的自然风光、淳朴多姿的民风民俗而闻名于世,同时其瑰丽古朴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艺术家,艺术家们不畏艰难险阻纷纷进藏,探索深奥的文化,收集大量的素材。
所以,藏族文化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美,更多的是内在美。
藏族题材作为独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已经成为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藏族题材也早已成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中少数民族题材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一、当代油画中的藏族题材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奇特复杂的地形地貌、广袤无垠的茫茫雪地、纯真质朴的民风民俗以及藏民率真而豪放的性格,打动了众多来访的艺术家。
1.藏族题材油画的发展纵观藏族题材油画的发展,它经历了20世纪30、40年代的孕育,到50、60年代大批青年画家进藏,参与此类题材的创作,至70年代末进入重要转折时期,80年代创作不断趋向繁荣,引发了美术创作的“西藏热”,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创作者之多、受众面之广、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其他题材绘画创作难以比拟的。
20世纪80年代末期,很多艺术家不满足于对藏族题材那些肤浅的表现,所以从绘画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此时的藏族题材绘画都超越了以往。
他们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重视对藏族文化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地挖掘,不断追寻、坚持、感受藏族文化,也使藏族题材油画影响力显著增强,且广为流传。
2.藏族题材油画的价值与影响对于艺术家来说,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艺术传统深深地吸引了他们,藏族文化也成了中国美术创作不可被取代的文化源泉。
西藏的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为藏族美术与藏族题材美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契机。
此外,西藏与中东部在美术方面的交流与联系也不断加强。
西藏不断选派学员到中东部进行美术学习,同时在本地区设立美术院系;进藏工作的人也逐渐增多,致力于挖掘雪域文化的内涵、民族性格、宗教、情怀、生活方式。
浅谈陈丹青《西藏组画》的情感表达

浅谈陈丹青《西藏组画》的情感表达摘要:陈丹青凭借198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的《西藏组画》,逐渐成为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美术家。
《西藏组画》再现了藏族人民纯朴的人性,开创了中国油画注重表现乡土人情和现实生活的历史先河,被公认为是“文革”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作品。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与宣泄,而油画是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集中表现。
通过分析和解读《西藏组画》,概括总结其艺术特点与绘画语言,探讨陈丹青《西藏组画》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陈丹青;西藏组画;情感表达一、陈丹青情感表现的因素(一)个人经历对情感表现的影响陈丹青青年时期,刚好赶上文化大革命。
十五岁的时候他跟随中学美术老师辛明炎先生学画,那时他跟着老师到处画毛主席像,这也为他创作《西藏组画》埋下了伏笔。
因为从小酷爱画画,在赣南苏北农村插队时,他一有空隙就画速写,珍惜每一分钟自学画画。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举办了“法国乡村油画展”,法国大师伦勃朗、柯罗、米勒的原作一经展出,便让中国的艺术家们大饱眼福。
这正是他所神往的境界,这次画展对陈丹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进藏的时候,他正处于逆境,这正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正因为他体验过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过困苦和思考,从而使他在面对平凡日常时也能有着异于常人的感受。
第二次进藏以后他有了心灵的土壤和寄托,便成天在藏民同胞中转悠、观察,不到一天的功夫他竟能画出一百多张速写来,每一幅都紧紧抓住了人物形象与特征。
《西藏组画》中的好几幅画的取材都来自于这些速写,画面上的藏民同胞们仿佛置于观赏者的眼前,甚至能感受到他们坑坑洼洼黝黑的皮肤和各种服装衣饰散发出来的酥油的气味。
(二)受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影响一幅优秀作品的诞生能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说明这幅作品与它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还体现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体验、对艺术的理解。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从某个方面上也体现了当时所处时代的高度与变迁。
浅析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艺术性探究

浅析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艺术性探究藏传佛教题材油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中华艺术的瑰宝。
于小冬是我国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天然带有藏族文化的气息,将佛教思想和绘画技巧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于小冬藏传佛教题材油画的表现手法、构图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对其艺术性进行探究。
一、表现手法于小冬的藏传佛教题材油画,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氛围。
他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但同时又在其中融入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画面构图等现代技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具有现代感。
例如,他运用线条简练而富有变化,用明暗处理概念并形成形三维空间感,让物体的形态和结构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
同时,他采用了光效和色彩搭配,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空间感,颜色温润浓烈,鲜艳而不俗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构图于小冬的藏传佛教题材油画,采用了对称、对角线、层次等构图手法,来制造画面的稳定感和动态感。
在构图方面,他将人物、佛像等物品极其细致地呈现出来,并以横线和纵线为基础,通过构建各种规则的图层,修饰画面,使画面达到完美的平衡。
例如,他将佛像居中呈现在画面中央并配以接近对称的背景,这样能够给人一种真实而又安定的感觉。
此外,他还注重注重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将一些不重要的部分进行淡化或省略,强化主题和中心。
三、色彩运用于小冬的藏传佛教题材油画,色调清新、典雅、鲜艳且融合多元文化要素,充分表现了西方现代派与中国传统艺术的交融及其自身艺术魅力。
他运用了光效、强烈的对比以及光线,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且清晰。
例如,他运用强烈的颜色对比,深色的塔和明亮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他注重用光明和光影,通过光暗的变化来产生良好的画面视觉效果,使画面达到了生动自然的效果。
当代最贵油画1.61亿人民币——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

当代最贵油画1.61亿人民币——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陈丹青牧羊人草图西藏组画进城之一朝圣板上油画 53.5x79cm 1980年进城之二板上油画 79x55.5cm 1980年6月4日,北京保利202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正式开槌,现当代艺术夜场共呈现29件精品,其中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牧羊人》以1.61亿元人民币成交,大幅刷新并创造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当晚,《西藏组画·牧羊人》以8000万元起拍,2分钟内迅速加价至9000万元。
在电话委托突破一亿元时,现场开始了价格拉力赛。
历经十余分钟数轮激烈的加价之后,最终以1.4亿元落槌于8068号牌买家,加佣金1.61亿元成交。
陈丹青西藏组画· 牧羊人1980 年作,板上油画,78.6 × 52.3 cm成交价:RMB 1.61亿(创艺术家拍卖最高纪录)《西藏组画·牧羊人》是陈丹青《西藏组画》中对画坛影响力最大的一件,著录、出版及发表达100多次,也是现阶段市场上唯一一幅还在流通的西藏组画系列作品,由藏家珍藏了14年。
《牧羊人》大胆直白的描绘了一对拥吻的情侣,一种纯粹的激情通过对人物的描绘跃然纸上,男人的背影强悍有力,女人的动作稍显僵硬却又带着一丝笨拙,整个画面的组合显得非常和谐,画中既没有政治意义,也不存在教条式的内容,是爱情主题首次出现在画布之上,毫不回避,毫不修饰。
是当时创作中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存在,如此更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这也是在街上看来的情形。
有趣的是这一对男女并不年轻了。
我弄不清他们是不是夫妇,女的并不好看,她一再用脚绊住那个男的,等他停下后,她就靠到墙上去,然后把男的拉向自己。
我在前六幅中老式画墙,就把背景换成草原。
荒凉草原上这对穷人的接吻也有一番诗意。
热恋中的女子为什么非得又年轻又漂亮呢?这些“笨重”灵魂的美好爱情实在比公园里的恋人更打动我。
我不知道牧人们的爱情在草原上是否老像一些画中的那样:男的吹着笛子,女的含羞而坐,假如真有那么文雅,我更喜欢这种粗鲁可爱的举动。
浅论陈丹青油画的现实主义之美——以《西藏组画》为例

[收稿日期]2022-01-05[作者简介]崔桦(1979— ),陕西省商洛市人,陕西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
【中国文化】浅论陈丹青油画的现实主义之美———以《西藏组画》为例崔 桦(陕西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上世纪中叶,西藏作为油画题材来源地,已引起画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为切入点,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我国近年来西藏题材油画创作做阶段性评述,通过回顾我国西藏油画创作的历史图景以及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引出油画民族化现象的学理脉络。
文章重点论述陈丹青《西藏组画》的创作思想,对陈丹青《西藏组画》中现实主义创作原理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
陈丹青以其明确的创作思想、创新精神和纯正的油画语言描绘了西藏普通人民的生活情景,使中国油画创作在题材选取与绘画语境方面得到突破,冲破了文革以来“革命性”主题性创作的樊篱,形成独具一格的现实主义面貌特征。
[关键词]陈丹青;西藏组画;现实主义;题材[中图分类号] J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2)02-0055-05OntheBeautyofRealisminChenDanqing'sOilPainting———Taking"TibetGroupPainting"asanExampleCuiHua(TheOpenUnivercityofShaanxi,Xi’an710119)Abstract:Inthemiddleofthelastcentury,Tibet,asthesourceofoilpaintingsubjects,hasattractedwidespreadattentionintheartworld.ThisarticletakesthestudyofrealistpaintingstyleasthestartingpointandadoptscomparativeresearchmethodstomakeastagedreviewofthecreationofTibetan-themedoilpaintingsinChinainrecentyears.ByreviewingthehistoricalpictureofthecreationofTibetanoilpaintingsinChinaandtherealistaesthetics,itleadstothephenomenonofnationalizationofoilpaintings.Theorycontext.ThearticlefocusesonChenDanqing’screativeideasin"TibetGroupPaintings",andconductsanin-depthanalysisoftheapplicationofrealistcreationprinciplesinChenDanqing's"TibetGroupPaintings".ChenDanqingusedhisclearcreativeideas,innovativespiritandpureoilpaintinglanguagetodepictthelifeofordinarypeopleinTibet,whichenabledChineseoilpaintingcreationtoachievebreak throughsinsubjectselectionandpaintingcontext,breakingthroughthe"revolutionary"themecreationsincetheCultur alRevolution.Thebarriersoftheformerhaveformedauniquefeatureofrealism.Keywords:ChenDanqing;TibetanGroupPaintings;Tealism;Subjecttheme“平凡的生活到底是平凡的,只有靠成功的艺术表现才能使之动人,可见要紧的不全在你画什么,而仍2022-06-15 第24卷 第2期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ofOUSN Jun.15,2022Vol.24 No.2看你怎么画。
论西藏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

论西藏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作者:张鸿杰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我国西藏地区拥有奇特的高原雪域风光,也有相当的南国风味。
这美丽的自然风光相呼应的人文景观更是给西藏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具体分析了西藏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并总结出藏区风景油画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油画;艺术特征;文化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13-01风景油画是一门特殊的绘画门类,区别于普通的写实绘画。
西藏地区是我国极具高原特色自然风光和特色人文环境的地区,西藏风景油画代表了西藏地区特殊的地区文化,其艺术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探究价值。
1.西藏风景油画的起源我国的风景油画创作发展始终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风景油画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意境,也就是说我国的风景油画更多的是在发表创作者的内心不满和心情。
藏区风景油画代表人物并不是很多,但是涉足藏区风景油画的创作者中大多都有着较长的藏区生活经历,对藏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较为了解。
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品味出浓郁的藏区地域文化风味,促使这些创作者的作品更加生动的体现藏区文化现状。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藏区风景油画事业的发展历程也不断影响着藏区当地文化的发展方向。
从中西文化交融的探究中,我们得知藏区风景油画与藏区当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区风景油画是藏区文化的生动反映和写照,而藏区文化则是藏区风景油画创作和发展的基础,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推进中华伟大文化的交融与升华进程。
2.西藏风景油画的四大艺术特征2.1 西藏风景油画的虚拟性。
我国的风景油画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紧密的联系。
我国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在我国风景油画发展历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西藏风景油画创作中,传统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为对画作中空白区域的运用。
画作作品中的空白是西藏风景油画艺术特征的主要特点之一。
以虚代实的虚实结合手法是西藏风景油画的意境更为深远。
【油画】慈善艺术家左锋义的西藏情节

【油画】慈善艺术家左锋义的西藏情节左锋义作品左锋义,画家,摄影家,诗人。
中国杰出人才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宋庄书画网总裁、《当代艺术》杂志总编,中国淘宝拍创始人、慈善画家,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2013“十大农民书画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艺术家、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家金融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际杰出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博鳌书院副院长。
《西部的藏》之朝拜路上——品读慈善艺术家左锋义的西藏情结文/大陈有人说我是画家我觉得我更像诗人有人说我是诗人我觉得我更像艺术家有人说我是艺术家我觉得我更像西藏的牛粪西藏是我的灵魂西藏给我了灵感西藏是我创作的源泉西藏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左锋义2016年8月24日凌晨2:13时再次走进宋庄画家村,走进大名鼎鼎的慈善艺术家左锋义艺术馆,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蓝色的如梦世界,时间也仿佛停顿,不禁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以为自己神游到了多少人梦中为之神往的那片净土——西藏。
止步伫望于满屋子的蓝色世界,惊叹于左锋义先生的魔术师般的神奇力量,短短的时间里,竟然创作出了几十幅描绘西藏风土人情的精品油画,可见其对西藏的挚爱如烙印般深刻。
他用画笔捕捉出来的没有杂质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俗风情,所描绘出来的令人有着强烈真实感觉的西藏,你会因为突然确信了自己灵魂的真实存在而动容,也终于明白当年中央电视台为何专门为左锋义先生特别制作30分钟的专访——《奇才左锋义》。
今年春节后开始创作的西藏题材的油画作品,左锋义将其命名《西部的藏》之朝拜路上,分为四部曲:《虔诚的淡》、《几许禅意》、《证悟的渴望》和《彰照瑞祥》,凝聚着左锋义先生灵魂深处的律动,主题就是以一种灵魂深处“淡”的禅意去创作。
不知从何时起,在左锋义的作品中,无论是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副总统丹.奎尔的彩墨画《西藏姑娘》,还是被华南博物馆永久性馆藏的5×2.5米的巨幅油画《布达拉宫》,以及去年十月再一次西藏支教回京后创作的一组油画《梦荷》系列,题材都来自于西藏,且作品中越来越常出现着慈与善的情感。
雪域灵魂的歌者——西藏题材油画主题性的演变

雪域灵魂的歌者——西藏题材油画主题性的演变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邢永新摘要:本文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后油画流变的梳理和阶段性的典范作品的分析,来关照社会历史的文化语境和主题的变化,进而理清西藏油画的脉络,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文化风景,再分析其潜在社会文化逻辑。
关键词:藏民主体主题性西藏油画主体性艺术研究|艺术理论1951年西藏解放后,西藏的农奴从“奴隶”进行了身份的翻转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也就是黑格尔哲学中所说的“自我意识”中主奴关系的互换,而在原有的西藏社会中“奴隶阶级是没有自由的,有义务,无权利,而身体反而是他人的财产”这样民族与国家之间要构建新的社会关系,画家们依托形象和场景要改变原有的视觉秩序,与旧有的视觉图像分离,发现社会主义风景,在视觉语言的建构西藏形象中表现社会文化的寄予,其后西藏题材的油画与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紧密相连,展现出不同的社会风貌。
一、西藏解放和藏民为主体的视觉叙事通常来说西藏题材的绘画,并不是局限于画家关注、介绍和表现西藏人与事和地方风貌的作品,也包含藏族画家创作的油画作品,因为其蕴含了藏族的思想文化和审美感知。
其实1951年西藏解放后,根本上是社会文化语境的诞生,不再是武力战争而是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之后,要重构中央与西藏(地方)、中华民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视觉图像就当下回顾历史而言是有力的表达。
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自治初步形成,董希文、李焕民、潘世勋等画家带着国家任务多次来西藏采风,但不难发现作品与西藏民主改革、藏民歌颂共产党和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关联,与现实不可分割的,画家们关注现实社会的变化,用图像表现出西藏的变迁,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董希文的《翻身农奴》《春到西藏》《千年土地翻了身》和《翻身奴隶》的系列作品;潘世勋创作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等。
而这里的主题与“路”相关,中国共产党“进藏”面临着考验,也就是隐喻着为西藏人民寻找现实的出路,画家也在绘制着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想象。
封面《藏族女孩》赏析

封面《藏族女孩》赏析摘要:一、封面简介二、画作《藏族女孩》赏析1.画面内容概述2.艺术风格特点3.寓意及象征意义三、作品背后的故事四、作者及其艺术成就五、总结与启示正文:一、画作《藏族女孩》赏析1.画面内容概述《藏族女孩》这幅画作以一位藏族少女为题材,画面中少女面带微笑,目光炯炯有神,散发着自信与活力。
她身着色彩斑斓的藏族服饰,佩戴精美的饰品,双手合十,虔诚而端庄。
画面背景是宽广的草原和连绵的雪山,寓意着藏族文化的宽广胸怀和厚重历史。
2.艺术风格特点这幅画作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细腻入微地展现了藏族少女的服饰、发饰、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色彩上,作者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线条流畅,富有动感,展现出少女的青春活力。
同时,画面中的背景处理得较为简略,聚焦于人物形象,突显主题。
3.寓意及象征意义《藏族女孩》不仅展现了一位美丽的藏族少女形象,更寓意着藏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画面中的少女既保留了民族传统,又展现出新时代藏族青年的精神风貌。
她身上的饰品、服饰等元素,体现了藏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此外,双手合十的动作也表达出对民族团结、和谐共生的向往。
4.作品背后的故事《藏族女孩》这幅画作背后的故事,实际上是我国各民族和睦共处、团结一心的美好画卷。
作者通过这幅作品,传递出对民族团结、民族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期许。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藏族文化的魅力和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愿景。
5.作者及其艺术成就作者通过其扎实的绘画技艺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将《藏族女孩》这幅画作呈现得栩栩如生。
其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还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幅画作是作者艺术成就的代表之一,展现了其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6.总结与启示《藏族女孩》这幅画作作为封面,既展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传递出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
2021西藏题材油画的多种表现手法分析范文2

2021西藏题材油画的多种表现手法分析范文 一、中国油画家的“西藏情结” 自古以来,西藏因为偏远的地势和较高的海拔,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无数人心驰神往。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很多油画家都对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前往西藏进行采风和创作。
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不但激发起了创作者的灵感和热情,还让他们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有的画家曾先后几十次不远万里的进藏写生,有的画家则扎根于这里,这些成为了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
自称“嫁给西藏文化”的西藏美术家协会主席韩书力曾坦言:“每一个油画创作者都难以拒绝西藏的诱惑,这里景色、历史和人文,都让油画创作者形成了一种浓重的西藏情结。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结,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画家们聚集在这里,让西藏题材油画成为了中国美术创作中一个从未衰退的热点。
二、西藏题材油画的多元化表现分析 1.记录西藏变化的董希文 董希文是20世纪中国油画大家,其代表作《开国大典》曾受到过毛主席的热情赞扬。
1954年到1961年,他曾经三次进藏,创作了多部展现西藏变化发展的佳作,充分体现出了其对西藏和藏族人民的热爱。
1954年,董希文跟随解放军文工团第一次进藏时,正值康藏公路建成通车,他创作出了《春到西藏》这幅佳作,记录下了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作品采用了风景画的形式,先是着力表现天空和田野,以此来表现春天到来的景象,之后,董希文又对人物进行了重点刻画,画面中,一个藏族女子正远远望着奔驰而来的汽车,而她身后的两个藏族男青年则迫不及待地朝着汽车跑去,画家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绘,从侧面展示出了藏族人民的喜悦之情。
1961年,董希文第二次进藏,当他看到藏族人民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后,随即创作出了《千年土地翻了身》这幅作品。
画面的远端是连绵起伏的雪山,近处则是一片开阔的田地,一个扶着犁具的年轻女子正催赶着两头耕牛前行,身后犁过的土地露出了黑色的深层土壤。
农民在田地里劳作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是对于西藏人民来说却来之不易,因为,在解放之前,西藏一直都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并没有自己的土地,而1960年的土改政策让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论青藏高原油画主题创作群的语言与审美

2 1 年 4月 00
广西 师 范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 会科学 版
J un l f ag i oma Unv ri :hlsp yadS c l c ne dt n o ra o n x N r l iest P i o h n oi i csE io Gu y o aS e i
从原 始洞窟 和岩 石上 记录 的人 类与 自然共 生共 荣 的
又是 高原 与 内地 文化 的交汇 之 地 。在这 里居住 着高 大 、 悍粗 犷而形 象又英 俊 秀美 的康 巴和 安多 人 。 剽 青
藏高 原特 有的地域 、 民族 、 宗教 和 民俗构 成 了其 文化 艺术 的多 样性和得 天独 厚 的 自然景 观 、 人文环 境 、 创
《 负水 女 》 孙 宗慰 《 族 妇女 舞 蹈 》 罗工 柳 《 到西 、 藏 、 春
动 中倾 注其 生命 的价 值 , 以此来 实 现 艺术 产 品 的价
值。
一
、
绘画语 言承载艺术家创作思想与灵魂
藏》 等一 系列作 品开 始 , 藏高 原油 画 主题创 作从 未 青
间断过 。
少 数 民族油 画主 题性 创作 在 中国当代 油画 创作
中备 受关 注 的 重要 原 因在 于 中 国 2 O世纪 政 治 和 历 史 的发展 。从 国际大 环 境看 ,O世 纪西 方 文化 依 仗 2
青藏 高原 油画 主题创 作 的发 展符 合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的 国情需 求 , 现革 命 历 史 和 与政 治 相关 主 题 表
是 这 一 时期 的显 著特 征 , 是 中国 油 画普 及和 整 体 也
V 14 N . o.6 02
A r ,0 0 pi 言与审美
诚至高原--耿万义藏人油画

诚至高原--耿万义藏人油画
诚至高原 -- 耿万义藏人油画
耿万义,1946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长期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和油画创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讲座教授、中国西藏油画研究会会员等。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耿万义便致力于西藏题材的油画创作,前后30余次深入西藏写生,贴近藏民生活,历经艰险,搜集了大量创作素材,2002年推出经典力作《藏人百图》,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赞赏。
耿万义曾多次参加艺术博览会,受邀参加国内外画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作品曾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收藏。
耿万义是一位大器晚成但步履稳重和坚定的画家,他的西藏人物油画作品采用豪放、厚重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个生动逼真的藏族妇女、孩童和良巴汉子,合成了藏民的艺术群像,作品透着藏族质朴的气息,展现了藏民族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情感,使人感悟到与高原风雪相处、离太阳最近的人们特有的精神与文化。
耿万义油画的绘画语言颇为讲究,笔触、色彩的逻辑关系十分缜密,绘画风格写实、“韵味”突出,“可读性”强,画家力图通过这种独特方式去呈现其所见的真实的西藏风貌,让我们感受到西藏的阳光,感悟到耿万义作品的魅力!。
民族文化题材的中国油画研究

民族文化题材的中国油画研究摘要:本文先是对藏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地域背景进行概述,然后整理了从1980年来藏族题材油画创作的代表画家的代表作品,并分析三个不同时期创作的艺术特征,最后从藏民人性美、藏民与自然、藏族宗教、民族文化传承四个方面阐释藏族题材创作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民族文化;藏族;中国油画;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一、藏区独特的地域魅力藏民族是聚居于青藏高原的原住民。
藏区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山脉、沟峡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有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等。
它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高原之水将生命带向四方,孕育了包括东方汉地、南方印度及高原本地的文明的生长,纯净而神秘,这样的特质和风貌便成了大多数人心里的圣地。
二、1980年来藏族题材油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一)20世纪80年代的创作80年代上半叶,似乎正在悄悄地形成一股新的潮流。
总的来说,这一潮流———即所谓的“生活流”———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是“伤痕”艺术所具有的那种人道主义情感的延续和发挥。
一段时间内,中国艺术家们更愿意热切地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愿意去挖掘生活中的人性之美。
新时期带来的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国的许多艺术家们也开始解放自己的思想,开始从政治主题上的创作转而切入人们普通而真实的生活中。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艺术家们纷纷进藏,寻找新的油画题材进行创作,从绘画中还原藏族人民在高原上淳朴的生活。
当时还在四川美院读书的周春芽就与好友一同去了色彩斑斓的若尔盖草原,并且多次到这些地方写生。
1980年他创作了油画《藏族新一代》(图1),这幅作品中他运用了浓厚的色彩,描绘出藏民淳朴而粗犷的形象,画面中还用了加粗的黑色线条来贯穿这些色彩和形象轮廓,并利用这些粗线条将人物微变形。
还有像这样的一系列用粗犷笔触描绘的关于草地的藏族生活的作品,都迫切地表达出他内心所需要并要传达的人情味。
同是四川美术学院学生的张晓刚,也与一帮热爱艺术的朋友去草原写生,创作了他的毕业作品草原组画:《暴雨将临》《天上的云》,运用表现主义手法,笔触凝重,线条浑厚,画面灰色调子富于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根据画家对于西藏的特殊情节,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对于西藏这个地区的特殊魅力,吸引许多画家不远千里来此地进行考察、写生。感染他们的是这个地区人民的淳朴,服饰色彩的艳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氛围,有着独特的绘画题材和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促使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油画作品。
独有的自然风光与人情风貌深深地打动着艺术家们的心,他们情系之中,这种异域风情的地区里,居住着这样一群淳朴、善良的藏族人,他们目睹了从西藏的变革到藏民们变得日益丰厚的生活,其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让他们穷其一生去追逐这个西藏梦,让他们梦魂萦绕的想回到这片他们挚爱的土地上。几代油画家对于藏族题材油画创作上所做出的探索,不仅拓宽了油画艺术表现的深度与广度,还留下了许多西藏情怀在里面,他们对研究藏族题材的作品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青藏高原有着独特的自然地貌、美丽的自然风光、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虔诚的宗教情结。从抗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至今,有着大量的艺术作品都取材于特色的民族题材。
大量的油画作品表现青藏高原,展现青藏高原上奇特的自然风景以及包含着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西藏人民的性格也是吸引无数艺术家们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看到了所有一切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