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题部分名词解释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汇编

一,名词解释。

1.侨州郡县:东晋政权为安抚北方侨民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而设立的州郡县,西晋末

年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多聚族而居,保持原来籍贯。东晋政权在北方流寓人口集中的地方,用他们原籍区域名称,设置的侨州侨郡侨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人口和北方士族,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土断施行后,侨州郡县数量减少,隋朝统一,侨州郡县彻底废除。

2.侯景之乱:南朝梁武帝末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的叛乱。侯景原为东魏大将,投靠南

朝萧梁后,于公元548年,举兵叛乱,叛军攻破建康、吴郡、广陵等地区,烧杀掠夺,对南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虽然叛乱于552年平定,但南方政权统治由此削弱,北强南弱对峙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弱北强的局面正式形成。

3.宗主督护制:北魏初期的地方基层组织制度,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各方地主聚族

而居,建坞堡自守,其特点是,宗族性强,军事生产合一。北魏建立后,以之为地方基层政权,任坞堡主为宗主,督护其坞堡周围的百姓居民,称之为宗主督护。北魏孝文帝改革实施“三长制”,这一制度北废除。

4.六条诏书:西魏宇文泰颁布的汉化措施,其内容为“先洗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

良、恤狱讼、均赋役”,六条诏书的实施,巩固了西魏的统治,为后来北周统一北部中国创造条件。

5.输籍定样(仅供参考):隋朝制定的户口等级和纳税标准的方法。根据每年正月五日,

县令巡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高低),重新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它的推行,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6.输庸代役:一种以交纳绢布代替徭役的赋税制度。唐代规定,每丁每年服役20天,若

不服役,则每天纳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这种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输庸代役,产生于隋,普遍适用于唐,它的推行,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事务,对促进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

7.甘露之变:唐后期统治集团朝官和宦官矛盾的重大事件。唐文宗太和九年,宰相李训、

舒元舆,节度使郑注等人,利用金吾左仗院石榴树天降甘露,诱使宦官头目前往谋杀,事情败露后,宦官大杀朝官,血洗南衙,唐后期宦官势力达到极盛,形成了宦官专权极深的腐败局面。

8.陈桥兵变: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

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原曾结为义社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次年元旦,赵匡胤制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的谣言,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元建隆,仍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9.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在澶州缔结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此次和议

为“澶渊之盟”。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被迫北上,宋、辽两军出现相峙局面。辽军这次南侵,其目的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夺和政治讹诈,因折将受挫,表示同意与宋议和。宋真宗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不惜代价,于是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和议,变换“誓书”,约定: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②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③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盟约缔结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10.海上之盟:宋、金联合攻打辽的盟约。因为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宋徽

宗政和五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遂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重和元年,徽宗派马政自山东登州渡海与金谈判攻辽。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宣和二年,北宋派马植赴垒约盟,双方商定:宋金各按商定的进军路线攻打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还于宋。双方均不得单独与辽讲和。结果宋攻辽失败,连忙要求金军攻辽南京,金军取胜。双方几经交涉,宋允30万匹绢、20万两银给金,并纳燕京租税look万贯,金才答应变还燕云六州度燕京。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人口掳掠一空而去,宋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改燕京为燕山府。

11.靖康之难:宋代钦宗靖康年间金灭北宋的事件。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南下,渡

过黄河,直抵北宋东京开封城。宋钦宗派使者赴金营求和不成。金军攻城,宋守军多次击退金军。但宋钦宗仍继续与金议和,答应了金赔款和割地的要求。金撤军北归。同年八月,全军再次南侵。闰十一月初,东京城破,宋钦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从十二月起,全军大肆搜刮宋廷的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次年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掠去,金兵退走前,立宋朝投降派头目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国号楚。北宋灭亡。又被称之为“靖康之耻”。

12.绍兴和议:南宋与金在1141年签订的和议。其主要内容有:南宋向金称臣;向金岁输

银25万两,绢25万匹;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但这个和约没有给双方带来持久的和平,不久金军再度南侵,战事又起。

13.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其由北宋二程

(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完成。二程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到后来,日益僵化空洞,束缚了人的思想。

14.《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全书294卷。《通鉴》记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