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第3段引用古人言论,从反面说明“虚实结合”在戏曲 中无所不在。这样就引出下文对“ 虚 ”的论述,即, 中国的戏曲处处注重“ 虚 ”(对生活的虚拟)。
第二层(4--6)论述“虚”的第一个问题--“虚”的表现。 第4段讲“虚”的第一种表现--演员的表演“虚”。 例1,几分钟敌军就走了 80 多里,这种“虚”旨在突出战 争的紧急。 例2,夫妻话别却用了 20 分钟,这种 “虚”旨在表现分别的痛苦、战争的残 忍。
第五层(10)论述“虚”的第4个问题--“虚”的不足。
以上分析都是从不同角度论述“虚”的好处,任何事物都 有两面性,所以这一段论述的是“虚”还有不好的一面。
因为“虚”就制约了其反映生活的 广 度,它适合表现历 史,不适合表现 现代 。如,传统戏曲舞台上不能出现身 穿羽绒服的人物(如果出现一定会让观众误解为是送盒 饭的剧务)。另一方面,“虚”虽然有这个不足,但还不 能轻易地把它改成“实”,把台上的走路姿势该成生活中 走路的姿势,把二胡换成钢琴,都会失 去戏曲的独特韵味。
例3,夫妻观灯,舞台上明明没有灯,夫妻却在观“灯”。 这种“虚”旨在通过演员的 表演 ,启发观众的 想象 ,使观众 运用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有“ 灯 ”的情景。可见,戏曲的“ 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实”。 第5、6两段讲“虚”的第二种表现--布景的“虚”,表 现在3个方面:不求真(不设逼真的布景)、不求全 (不设过多的布景,甚至没有布景)、重虚拟(注重布 景的虚拟)。 例1.《梁祝》中的“相送”没有布景,但借 助演员的表演观众能使感觉出他们相互送别 的场景,这是 虚 写,进而细腻地表现了两 实 个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 写。
作业
1.回读课文,弄清文章讲述的梗概内容。 2.自己查缺补漏,夯实基础。 3.内化文章的论证方法,化为己用。
第三层(7、8)论述“虚”的第2个问题--“虚”的条件
第1个条件:“虚”要与“实”结合。在生活的基础上进 虚拟,“虚”从“实”来,这样“虚”才能更好地写“实 文举了5个例子。这5个例子分别是: 《空城计》 《武松打店》《秋江》《拾玉镯》 《走单骑》 如表现元帅升帐,如果把大帐中的“三军司命”换成 “明镜高悬”就不行。 同样,县官升堂,把“明镜高悬” 换成“三军司命”也不行。 元帅的大帐和县官的大堂在舞台上 是“虚”的,而“三军司命”和“明 镜高
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艺术园地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它和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戏剧、产生于公元2世 纪的印度梵剧并成为最古老的世界三大戏剧。 在中国戏曲舞台上,产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为人啧啧称 赞的经典剧目。如:《夫妻观灯》、《梁祝》、《空城 计》、《苏三起解》等等。 这些经典的传统戏曲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其内容深 入人心,为人称道,还有演员们的一招一式的逼真的唱、 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道具的虚拟运行。 一部经典戏曲所演绎的内容往往跨越几十年、几百年 甚至几千年,但一部戏的舞台时间却不可能几十年或者 几千年,最长也就是两个小时。如此来看,怎样解决这 一矛盾。我们的艺术家经过多年的探索,想到了解决办 法---艺术虚拟--在舞台上借助演员的手、脚、眼神的动作 可以表示开门、关窗、读书、缝补衣服、骑马作战等等。 这就是
。
第二个条件:“虚”与“实”的比例要适当。
一是运用“虚、实”的根据是 剧情 和表演的需要。 二是也不要一味追求“虚”而排斥 “实”。
本段中所举的前两个例子《思凡》《评雪辨踪》论证 的是根据剧情要“虚多 实 少 ”;
后两个例子《红楼梦》《钟馗》论证的是根据剧情要 “实 多 虚 少 ”。这段论述体现了辩证分析的特点。 第四层(9)论述“虚”的第3个问题--“虚”的好处--“虚 具有独特表现力,即避免表演的自然主义 ,又能表现 错综复杂的真实性。 这段文字实际上是论述戏曲为什么要追求“虚”。戏曲的 特点是表现复杂的 现实生活,而戏曲又是舞台艺术,由 于受 时空的限制,舞台上的生活不可 能翻版现实生活,所以戏曲要有“虚” ,要以“写意”达到“写实”。
其他的几个例子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比如喝酒-在中国的戏曲中没有真喝酒的,要表现这个场景,只 需在演员面前摆上酒杯,不需倒酒。但这“酒杯”的 “实” 是必须有的,不然在演员面前放两只碗,即使里面斟满 酒,也不能表现人物喝酒的场面,起码,观众感受不到。 所以,缺乏生活基础的虚拟,必然会“浮”起来,虚拟变 成 虚假
综述: 这是一篇论述中国戏曲美学特征的文艺论文,总体上看, 文章围绕“虚实”主要内容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可分为 5个层次。
即,“虚”的表现,“虚”的条件,“虚”的好处,“虚 不足。 最后提出了戏曲改革的希望,如何在新时代在戏曲舞 台上推陈出新,解决不足的问题。
所以,本文实际上重点是论述中国 戏曲的“虚拟艺术”的。
解读课文
一.课文的体裁是: 议论文 。 一片怎样的议论文? 是一篇论述戏曲表演虚拟特征的文艺议论文 二.既然是议论文,那么课文的中心论点是: 对生活的虚拟是戏曲的美学特征之一。 三.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1- )提出观点。 第1段,提出中心观点-对生活的虚拟是戏曲的美学特征 之一。 第2段,引用古人言论,解释“实” 与“虚”的关系--
本段中所举的5个例子,都不是舞台艺术所能“再现”出 来的,所以要“虚”。哪5个? 值得一提的是第5个例子:丑和净的虚拟。现实生活中 不可能每一个具有滑稽或刚烈性格的人都长成那一副 面孔,可是中国戏曲却神奇地创造出这一极富虚拟性 的脸谱,其优势就在于它传神、简洁、直截了当地再现 了剧中人物的性格,还增强了平民大众的吸引力。看戏 的老百姓记住了这些小花脸和大花脸。实际上戏曲本来 就是民间艺术,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中国戏曲脸谱” 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是其他 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例2.京剧《阳平山》的背景“山”是由“ 桌子 ”虚拟 而成。 所以老艺人说:舞台上的一桌二椅 是各种虚拟物件的象
征。 例3.《秋江》中的艄翁没有船,只有一支 桨 。
由此可见,戏曲舞台上布景的虚拟有时也不必追求“形 似”,一桌一椅可以代表 金殿 、衙门、山坡、 城楼 、院 墙、床铺 。这种“不像”并不影响戏曲的表达效果。因为 中国戏曲追求的是“妙 境”、“ 境”。 神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Leabharlann Baidu戴平
戴平,1942年1月生,祖籍江苏镇江。上海戏剧学院原党 委书记,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兼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1993年~2003年任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曾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领导干部”,被中组部、中 宣部、国家教委等五单位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政治 思想工作者”称号。主讲《美学原理》、《西方现当代 美学与艺术》、戏剧美学》、《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 等课程。著有《戏剧——综合的美学工程》、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等。 主编《中国民族发饰》大型画册, 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