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面诊的现代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面诊的现代化研究

【摘要】面诊隶属于望诊,而望诊是中医四诊方法之一,这是中医学中一种实用且简便的诊断方法,中医认为,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反,通过对外部的诊察,也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面部是最快表现脏腑病症的部位,通过观察面部的颜色、形状、五官状况等,可以快捷大致地诊断脏腑疾病。现代社会中,仍有绝大部分人认为中医面诊是一种不严谨且难以投入到实际应用中的诊法,虽然一部分疾病的征兆可以表现在面部,但大多数疾病无法通过面诊进行明确的诊断,且因为每个人的相貌、肤色的差异,面诊也难以进行规范化。本文主要从验证面诊的准确性与现代面诊仪器介绍的角度,强调中医面诊在现代的适用性,并对中医面诊的现代化研究的现状进行讨论,对中医面诊与中医面诊的现代化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医面诊现代化

面诊隶属于中医四诊的望诊中,它是根据中医人体内外相应的原理,通过观察机体外在的变化,推断内在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内部的脏腑、气血、经络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必然有某种征象表现于外部。全身的病变可以反应于某个局部,局部的病变也会影响全身的反应。面部是人体最暴露的部位,也是经络所聚之处,所以体内五脏六腑、气血盈衰,皆能反映其上。故云:有诸内,必行于外。

现代医学诊断发展方向是无创无痛,即对患者造成最小的伤害来换取最大量的病理信息。而中医面诊基于其简便,无创无痛的操作方法,成为了现代医学诊断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因为中医面诊中所依赖的方法是医生用肉眼对患者直接进行主观观察,患者肤色、相貌,所处环境的光线以及医生的主观判断都会对面诊的结果造成影响,这使得中医面诊并不能以最严谨的方式面对大众。历年来,众多医学工作研究者尝试通过数据测定的手段证明中医面诊的准确性与普适性,并尝试研究新型设备,通过仪器对人体面部可能存在的疾病信息进行破译。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发现对现代医学诊断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1.面诊的验证与现代医学面诊采用仪器

蔡光先等人【1】运用颜色光学原理,采用先进测色仪器,对病理五色进行量化,数据化研究。他采用日本CP6R-1001DP型携带式色差计,该机自打印Y, X, Z值和亨特坐标值L、a、b、ΔI、Δa、Δb、ΔE。操作方法是:首先接通电源预热20--30分钟,然后进行O`和S`调整,再测试标准白板,使其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然后正式测试。测定时病人情绪要稳定,要洗去面部化妆品或护肤品。测定患者左右颧部和额部,取三点平均值,测定

面积20mmφ。从结果分析来看与临床肉眼观察基本一致,说明测色仪器可为中医色诊提供客观指标。但是蔡光先认为,人体肤色的测定比物体表面色泽测定要复杂得多,面临着测试点的大小,测试角度,时间的选择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尚存在方法上的不断摸索的问题,仍需要做很多前期工作,不断结合临床,才能使面诊进一步数据化、客观化。

董梦清等人【2】应用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并分析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乙肝患者面色特征信息,对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面色特征信息进行客观化探讨。以下是其面诊信息采集方法:(1)面诊图片采集采集对象取正坐位,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中医面色检测仪拍摄患者面部图像。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后,经中医面色分析系统分析后,得出面诊颜色分析结果。(2)面诊观察指标中医面色检测仪分析结果报告以PDF格式保存,面诊参数为面色总体指数、青色指数、红色指数、黄色指数、白色指数、黑色指数和唇色信息。(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组患者面部颜色以黄色和青色多见,冠心病组患者面部颜色以红色和红黄隐隐多见,慢性乙肝组患者面部

颜色以黄色和黑色多见;其三病之间面色指数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不同脏腑疾病面色及其参数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辅助中医临床诊断是可行的,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冠心病、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验证了面色分属五脏的理论。

许家佗等人【3】应用自行设计研制的面色舌象采集标准光源箱(主要技术指标:光源色温为5400K,5800Lx,显色指数Ra}90),NIKON D40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手动白平衡,自动对焦,50mm定焦),对受试者进行面色图像采集。应用研究组开发的“色诊分析系统(CDS) 1. 0版”分析系统进行面色分析。分别取额头、左颊、右颊、鼻头、下领、口唇六个部位进行分析。前期的研究显示,该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性,但还有待于方法学的完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图象分析方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面色分析是完全可行的。他们认为基于图像处理的面色分析研究是中医望诊信息化研究的尝试,将图像处理应用于亚健康分析评价研究,与舌诊、脉诊信息化研究一起,弥补了亚健康评价中客观依据不足的缺陷。但研究同样越来越多的显示,在亚健康评价应用时,望诊、舌诊、脉诊方法对以辨证分型的亚健康分类具有更好的支持性。这说明面诊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揭示也是可行的。

胡志希等【4】为探索构建数字化中医诊断实验教学模式,研制实验教学仪器和软件,检测四诊指标并使之客观化和规范化,采用贝叶斯网络运算

进行中医临床辨证,运用文锋III中医辨证诊疗软件有机地应用于教学之中,研制无纸化学习考试系统用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考试,研制中医诊断数据库用于资料查询和文献查新,编写了数字化实验教学教材,制作了系列实验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了实验教学课程网站,建立数字化中医诊断教学实验室。其与微信斯达公司合作研制了GD-3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并与Pclab 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匹配,观察面色的血流容积图,应用计算机软件测量相关指标。主要有时间指标:脉动周期(Tag)、速射周期(Tab)、心缩时间(Tae)、缓降时间(meg)、心肌收缩系数(Tab/Tag)、心搏输出系数(Tbe/Tab)、血管硬度系数(Tw/Tag);波幅指标:主波高度(Hb)、潮波高度(Hd)、降中峡深度(He),重搏波高度(Hf)、主波宽度(Tw);比值指标:快速充盈系数(Hb/Tab)、血管弹性系数(Hd/Hb)、外周阻力系数(He/Hb)、血管张力系数(Tf/Hb)、血管硬度系数(Tw/Tag)、心肌收缩系数(Tab/Tag)、心搏输出系数(The/Tab )等。光电血流容积指标能反映心血管的功能和血液的状态,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变化能从不同角度反映“面色一血流容积”变化的机制,是面部常色形成的生理基础,因此,光电血流容积而诊仪为医学工作者掌握中医望色及中医色诊客观化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吴暾华【5】研究了中医面诊诊断信息自动提取中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多姿人脸检测、人脸特征定位、中医面色识别和针对面诊的眼动跟踪。其涉及并深入研究的理论或算法主要有:中医诊断学、AdaBoost算法、FCM 聚类算法、Hough变换、角点检测、色彩空间理论、曲线演化理论和水平集理论、C-V分割模型、主动形状模型和主动外观模型、Voronoi图、支持向量机理论、Mean-Shift理论和算法、光流理论和Lucas-Kanade光流计算方法,对每个算法的实现过程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其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吴暾华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有效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他对人脸检测、人脸特征定位、面色识别、眼动跟踪在望诊信息提取技术都取得了较多的进展,同时他也提出了一种在复杂背景下的多姿人脸检测方法,FC-ASM的物体轮廓提取方法,根据中医面色脏腑分属图首次提出中医面色识别的方法,建立了一个面向中医面诊中眼神的眼动跟踪模型。这使中医面诊的标准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中医面诊现代化的现状与展望

李文书等人【6】认为,中医面诊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五官定位、面色识别,有些关键部分的研究如神色识别、辨证诊断等进展不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看来,面诊客观化面临的问题或难点主要包括:(1)对人脸图像的采集尚无统一的标准,不同环境下采集到的人脸图像样本差异较大,样本之间无法通用,阻碍了研究者一的成果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