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教授作关于“黄河调水调沙”的学术报告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多模型预测及其集合评估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多模型预测及其集合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36742c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0.png)
2023年7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4卷 第7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3)07-0763-12收稿日期:2022-09-09;网络首发日期:2023-05-30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11.1882.TV.20230529.1420.002.htm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407);水利部重大科研项目(SKS-202208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SE0145B022022)作者简介:胡春宏(1962-),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江河治理领域研究。
E-mail:huch@iwhr.com黄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多模型预测及其集合评估胡春宏1,张晓明1,于坤霞2,徐梦珍3,赵 阳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48;3.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摘要:黄河水沙变化情势深刻影响着黄河流域水沙调控工程布局、流域内外水资源配置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等黄河保护与治理开发重大问题的决策。
但受研究时段、方法及其边界条件等影响,黄河水沙变化预测成果差异大,难形成共识。
本研究基于水沙变化归因和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解析,构建了多模型预测成果集合评估技术,预测了黄河流域未来50a水沙量。
结果表明:既有流域水沙变化归因与预测成果差异大,原因在于不同方法因数据输入、变量构成及精度评价方法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输入-结构-输出的模型适用性判别准则和评价技术,并基于标准化的数据输入,从数据需求、物理基础、应用效率、输出尺度和预测精度等五个维度,集合评价了现有水沙变化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构建了流域水沙变化多模型集合评价-多结果加权融合-BMA集合预测的集合评估技术,根据9类模型预测成果,集合预测了黄河流域未来50a年径流量为240亿m3,年均输沙量为2.5亿t。
黄河水沙变化及研究展望
![黄河水沙变化及研究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3cecb8c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7.png)
黄河水沙变化及研究展望姚文艺;焦鹏【摘要】黄河水沙变化是事关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水沙变化研究也是我国水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从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的热点出发,总结了几十年来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黄河水沙变化主要特征、水沙变化主要评估方法及原理、水沙变化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贡献率,以及黄河未来水沙变化趋势预测等,分析了黄河水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考虑黄河流域复杂的水沙环境及水沙变化新情况,提出了利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的思路,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9页(P55-62,63)【关键词】研究进展;减水减沙效益;水沙变化;黄河【作者】姚文艺;焦鹏【作者单位】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黄河是世界上水流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其水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事关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性战略性问题,开展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是我国水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研究黄河水沙变化、把握黄河水沙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完善治黄方略、构建流域水沙调控体系、实施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及重大水利工程布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多类相关科技计划对黄河水沙变化特性、成因、规律及发展趋势开展了系统的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和基础数据,为不同时期的黄河治理开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从黄河水沙变化特征、水沙变化分析方法及原理、水沙变化成因及发展趋势预测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几十年来有关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黄河水沙变化新情况,提出黄河水沙变化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黄河水沙发生了明显变化,引起了多方关注[1]。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
![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0eebeb172ded630b1cb6cf.png)
项目名称: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段风沙水沙过程与调控机理首席科学家:拓万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二、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探明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道粗泥沙来源,揭示粗泥沙风-洪产输机制、水沙过程变异、塌岸淤床过程及洪-床-岸相互作用四项风沙水沙关键过程,发展风水复合侵蚀与沙漠河流泥沙动力学理论,构建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流域多源数据平台及风沙-水沙-河道流域分布式动力学模型,建立沙漠宽谷流域-河道一体化的“固-拦-调-放-挖”风沙水沙综合调控体系,为防治黄河上游“新悬河”,构建水沙调控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凝聚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充实完善实验基地和科技大平台,推进我国沙漠学与河流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二)五年预期目标1. 通过河道钻孔取样、测年分析与地球化学及矿物学指标测量,重建近千年尺度河道沉积的时空演变特征,定量分析不同沙源对淤积河道粗泥沙的贡献率,准确界定淤积沙漠宽谷河道粗泥沙界线及重点源区。
2. 通过对沙漠区风水复合侵蚀及风沙水沙过程的观测、实验与模拟研究,建立风水复合地表侵蚀模型及沙漠河流泥沙动力学模型,准确计算沙漠粗沙入黄量,科学认识沙漠对黄河的作用与影响。
3. 揭示沙漠宽谷河道与河流水沙过程互馈机制,结合黄河上游水沙变化与水库调节关系的定量分析,科学认识大型水库调节作用对沙漠宽谷河段水沙关系变异的影响。
4. 通过对沙漠河流“悬移质-推移质-断面”的实地观测,结合实体模型实验,建立沙漠河流推移质泥沙输移理论模型,正确认识沙漠粗沙在沙漠河流中推移输移规律。
5. 通过对沙漠宽谷河岸坍塌过程的观测与模拟,建立河岸坍塌动力学模型,揭示高含沙洪水入黄后沙坝形成与演变过程。
通过构建基于洪-床-岸相互作用的2-D河流CFD模型,揭示沙漠宽谷河道不稳定性机理,确定沙漠宽谷河道相对平衡的水沙阈值,准确评估可控洪峰过程对沙漠宽谷河道的冲淤效应,为正确制定沙漠宽谷河道“冲沙减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趋势分析及其主控因素贡献率探究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趋势分析及其主控因素贡献率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328bf7482fb4daa48d4b39.png)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趋势分析及其主控因素贡献率探究发表时间:2019-07-24T12:02:40.6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郭丽伟郭成山田国强杨轶文[导读] 摘要: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会发生剧烈的水沙变化,而针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产生影响的驱动因素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从而更好的预测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水沙变化情况,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支撑。
黄河水利委员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摘要: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会发生剧烈的水沙变化,而针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产生影响的驱动因素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从而更好的预测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水沙变化情况,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贡献率引言随着季节气候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促使黄河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气候变化会严重影响水文的循环过程,从而使得水资源进行重新分布,提高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几率。
其中,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垫面的变化中,即地表径流的形成、径流的下渗现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等。
因此,针对黄河中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气候变化方面的影响,还要考虑人类活动变化的影响。
一、研究区域概况本文研究区域为黄河流域中的主要产沙区,即青阳岔水文站、韩家峁水文站、横山水文站、殿市水文站、李家河水文站、绥德水文站、赵石窑水文站、丁家沟水文站、高家川水文站、王道恒塔水文站、神木水文站、温佳川水文站、高石崖水文站、皇甫水文站、申家湾水文站,这些地区具有水少沙多的特点,是黄河流域下游洪水以及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域,并且,这些地区的降水都集中在每年的7月-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而且,在每年的7月-9月范围内,侵蚀产沙量以及输移量高于全年的80%。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数学建模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数学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fbfc354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0.png)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数学建模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问题是指通过调整黄河水流的水量和输沙量来解决黄河小浪底河道的淤积问题。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预测黄河小浪底的水流和沙传输规律,从而提出合理的调水和调沙方案。
以下是数学建模中可能涉及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1. 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黄河小浪底相关的水文数据、地质资料和历史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
2. 建立水流模型:通过流体力学理论和水流实验数据,建立黄河小浪底水流的数学模型,包括水流速度、水动力和水力调控方面的参数。
3. 建立沙传输模型:根据黄河小浪底河道的地质特征和沙传输规律,建立沙传输的数学模型,包括输沙通道的沙动力和沙质输运规律方面的参数。
4. 模型验证和参数拟合:利用已有的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验证建立的水流和沙传输模型,并通过参数拟合来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5. 模拟预测和优化调控: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水流和沙传输的模拟预测,通过调整输水和输沙量来优化黄河小浪底的调水和调沙方案,以达到降低淤积和维护航道的目的。
数学建模可以辅助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使调水和调沙方案更加合理和有效,减少淤积和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北京市防汛社会动员工作探讨
![北京市防汛社会动员工作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23cb515a6c30c2259019e30.png)
第25卷第3期2015年06月V ol.25NO.3Jun.2015中国防汛抗旱1.1局部极端降雨天气频发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近年来局部强降雨呈多发态势。
北京市将局部降雨量大于70mm /h 的强降雨定义为局部极端降雨天气,2004~2010年累计发生局部极端降雨天气35站次,2011年发生17站次,2012年增至21站次。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了1949年以来最大一场特大暴雨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170mm ,城区平均降雨量215mm ,房山区平均降雨量301mm ,暴雨中心房山区河北镇降雨量541mm ,达500年一遇。
极端降雨天气具有突发性、局地性、降雨强度大、预报预警难的特点,给预防灾害、应急处置带来难度。
1.2城市防洪风险点多面广从大型防洪工程角度,永定河可防御200年一遇洪水,潮白河、北运河干流可防御50年一遇洪水,但新建的以及经过除险加固的水利工程未经受大洪水的考验;从城市水系角度,通惠河、清河、坝河、凉水河4条主要排水河道以及30多条支流,按照“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原则担负城区主要排水任务,但还有部分中小河道尚未治理达标;从城市排水系统角度,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一般地区采用1年一遇至3年一遇,重点地区为5年一遇至10年一遇,在发生极端降雨天气时仍会发生城市内涝、交通瘫痪等问题;从城市运行角度,分布在城市各处的地下设施、在建工地、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存在地面坍塌、工地塌方、雨水倒灌等防汛隐患;从山区防汛角度,山洪泥石流易发区险村险户尚未搬迁完毕,尤其是山区旅游景点、山区道路存在较大潜在危害。
1.3防汛保障工作要求高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人员聚集、财富集中,发生自然灾害易造成较大的人员、经济损失,社会影响较严重。
作为首都,北京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极高,保障标准要求更高。
为有效应对流域性大洪水和局部极端降雨天气,提高防汛应急管理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工程标准、技术水平、设施配套等工程措施,也需要健全防汛社会动员体系,落实基层责任、预报预警、信息沟通、公众参与等非工程措施,实现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主导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增强整体抗灾能力。
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实践和展望(王震宇)
![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实践和展望(王震宇)](https://img.taocdn.com/s3/m/35c3c5a3cc22bcd126ff0c50.png)
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实践和展望(王震宇)#TRS_AUTOADD_1233799132859{MARGIN-TOP:0px;FONT-SIZE :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3799132859P{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 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3799132859TD{MARGIN-TOP:0px;FONT -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 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3799132859DIV{MARGIN-TOP:0px;FON 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3799132859LI{MARGIN-TOP:0px;FONT -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 AMILY: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 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黄河复杂难治的主要症结在于“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
【精品】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精品】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数学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522e2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3.png)
【精品】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数学实验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通过数学模型探讨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的水沙变化趋势,并评估其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实验原理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水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黄河的水沙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减轻黄河的水沙负荷,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调水调沙工程,其中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是其中之一。
黄河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库之一。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主要包括灌溉、发电和供水三个方面,可以有效调节黄河的水流和泥沙,缓解洪涝灾害和沙漠化问题。
为了了解这个调水调沙工程对黄河水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由于忽略水沙相互作用会降低模型的精度,因此我们采用水沙联动模型来进行实验。
水沙联动模型的核心是水沙运移方程。
水流运移方程考虑了水的流速、水深、河道形状等因素,可以计算出水的流量和速度。
沙运移方程则考虑了颗粒粒径、浓度、运动速度等因素,可以计算出水中的泥沙含量和粒径分布。
通过模拟水沙运移方程,我们可以得到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水沙变化情况。
4.实验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
首先,根据黄河小浪底的实际情况,我们建立了水沙联动模型。
具体来说,我们采用了Lax-Wendroff格式来求解水沙运移方程,计算时间步长为1s,空间网格大小为1m。
同时,为了评估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考虑了灌溉、发电和供水三个方面,并对它们进行了量化分析。
(2)模拟实验结果。
我们模拟了调水调沙工程前后的5年时间,并得到了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水沙变化趋势。
具体来说,我们计算出了水库的水位、流量、泥沙含量和粒径分布。
通过特征值分析和比较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a.调水调沙工程可以显著降低黄河的泥沙负荷,减小沿岸的淤积和堆积现象,提高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b.调水调沙工程还可以有效控制洪涝灾害和沙漠化问题,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及其趋势预测_姚文艺1_2冉大川1_2陈江南1_2
![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及其趋势预测_姚文艺1_2冉大川1_2陈江南1_2](https://img.taocdn.com/s3/m/7d730c46e518964bcf847c99.png)
1
估,同时,以往分析中大多关注于降雨总量而对降雨强度的影响考虑不够,也缺乏对未来水沙变化趋势 的定量预测,国外研究除很少涉及黄河流域外,也缺乏对降雨、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多因子对大尺度流 域水沙变化影响的分析实例。为此,本文利用“水文法” 、 “水保法”与数学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综合 考虑降雨强度、下垫面、人类活动、未来气候变化及水文周期变化等多因素,对 1997—2006 年黄河水 沙变化成因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并定量预测未来不同水平年的黄河水沙变化情势。
摘要:针对黄河水沙近期发生显著变化,利用黄河上中游干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综合“水文法”、“水 保法”和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对黄河流域1997—2006 年水沙变化情势进行了评估,并预测了未来的变化趋势。 分析表明,与多年平均相比,黄河河源区径流量年均减少43.9 亿m3,其中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量占 92.26%,人 类活动影响量占 7.74%;与 1970 年前相比,黄河实测径流量年均减少 112.12 亿m3,其中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等人类活动作用占76.5%,因降雨影响占 23.5%;实测输沙量年均减少11.80 亿t, 其 中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人 类活动的作用为49.7%,降雨的影响为 50.3%;人类活动与降雨变化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 就黄河中游地区 总体而言,人类活动的减水作用远大于降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减沙作用与降雨影响基本相当,不宜笼统说黄河 中游水沙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所致或主要是降雨变化所致; 2050 年以前黄河来水来沙量总体呈平偏枯趋势,但 不排除个别年份或短时段仍会发生丰水丰沙的可能性。 关键词:减水减沙;水沙变化;来水来沙预测;黄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V152;P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791(2013)05
聚力“三条黄河”夯实“四梁八柱”
![聚力“三条黄河”夯实“四梁八柱”](https://img.taocdn.com/s3/m/d8ea028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1.png)
聚力“三条黄河”夯实“四梁八柱”作者:余欣李军华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02期2023 年,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坚定“四最四者”定位,锚定“五个一流”目标,聚力“六大集群”科技创新,强化人才培养,迈出全新步伐。
坚持“三条黄河”联动流域“四个统一”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全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
黄科院持续开展黄河自然规律、关键技术和经济生态问题研究,推进黄河流域科学数据中心筹建,完成6 个野外观测站网建设、年度调水调沙河道生境与生态要素专题监测。
黄科院积极推进数字孪生黄河“两平台一中心”建设,加快黄河数学模拟系统扩能,河冰动力学模型嵌入国家防汛会商系统,填补了水利部冰凌动力学预报空白。
黄科院大力实施“模型黄河”3 年提升行动,全面开展黄河刁口河入海流路综合治理模型试验和地形制作机械化设备研发,推进下游河道模型提升、古贤模型建设、抗磨实验室和工程力学实验提档。
推进中国湖库清淤与泥沙利用协同创新平台、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中心运行,以及黄河保护法治与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
科技助力流域治理管理。
黄科院向黄委党组提交年度咨询及跟踪研究成果并得到高度肯定,全年完成14 项水旱灾害防御重点任务,流域3 省(区)9 项重大工程和32 项水资源论证洪水影响评价项目技术审查,28 组次323 人次工程运管、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抗旱、健康河湖、生态流量等监督检查。
2023 年,黄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并在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中表现突出,1 个集体、7 名职工得到水利部嘉奖。
坚持发挥流域发展战略专委会、黄河研究会等作用,提出的永定河流域系统治理建议被水利部、中国科协采纳,并上报中央相关部门。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科研服务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全面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2023 年,黄科院构建“1234”干部人才队伍布局,启动“新百名博士团队”建设,印发人才引培办法。
2 人次荣获国际水电杰出女工程师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 个集体获得第21 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和母亲河奖,9 人次当选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共青团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等。
21世纪黄河泥沙的合理安排与调控
![21世纪黄河泥沙的合理安排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0eb4108fec3a87c24028c4c1.png)
Ab ta t h l w Rie l b t l ulo e i n o n h uu e S t sa mp r n su o oalc t sr c :T eYel v rwi esi l f dme t rl gi teftr , Oi i n i ot tis eh w t l ae o l lf s f o n a o
施 . 计算给 出了不 同时期黄 河干 流各种 泥 沙处理 方式 的顺序 和 平均 沙量 比例 . 图 为 2 世 纪 黄河 泥 沙的治理 并 试 1 提供 科 学依 据
关 键 词 : 河 泥 沙 ; 1 纪 ; 排 模 式 ; 控 措 施 黄 2 世 安 调
பைடு நூலகம்
Al c t na drg lt n o dme t nteY l w ie e2 t e t r/ uC u hn , h rX j n C e l ai n e uai f e i n el R vri t 1hcnu y/ h n o g C e ui , h n o o o s i h o nh H t a
“ 级 悬 河 ” 剧 . 沙 人 海 比例 1 二 加 排 3益
一
减 少 等 , 成小 水 大灾 的局 面 黄 河 形 诸 多 问题 的症 结 在 于泥 沙 . 给泥 沙 以
出 路 是 解 决 黄 河 泥 沙 问 题 的 基 本 思
、
黄河泥沙变化趋势分析
黄河泥沙 主 要 来 自中游 多 沙 区 .
s d me t n t e Ye lw v r n t e2hh c n u y B s d o n lsso ete d o d me t h n ei eYe l w Ri e 。 h e i n l i h o Ri e i h e tr. a e na ay i f h n f e i n a g t l v rt e t r s c nh o c n r l a u e n l c to c e s a l a i a e b e r p s d f rs v r l e i d n t e 2hh c n u y 1e o to me s r s a d al a i n s h me swe l s a ms h v e n p o o e e e a r s i h o o p o e t r .1 h a lc to r e n r p ri no d me t nt eman Ye lw v r r ac l t d i a h p r d t r v d c e t i a i l a i no d ra d p o o t f e i n i l o o s i h o Ri e ec l u a e e c e i p o i e s i n i cb ss a n o o f fr e i n o to . o d me t n r 1 s c Ke r s e i n eYe lw v r t e2 t e t r c n r l a u e; l c to c e y wo d :s d me t n t l i h o Ri e ; h 1 hc n u y; o t o me s r al ai ns h me o
王振宇在全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王振宇在全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255112bb4cf7ec4afed0e8.png)
王振宇在全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2011-3-2 8:55:46) 来源:天水在线在全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共清水县委书记王振宇(2011年2月23日)同志们:这次全县工作会议,是春节过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县十五届五次人代会的总体要求,对今年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动员,因此,可以说是一次分析形势、振奋精神,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的会议。
前面,分管领导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县委、县政府兑现了2010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去年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纳税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签订了今年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
各位领导对分管工作的安排,我完全同意,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奋力推动跨越式科学发展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
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超前的理念、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措施和充沛的干劲,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第一,要在把握形势中增强跨越式科学发展的紧迫感。
去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支持甘肃发展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千方百计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特别是大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增速居全市五县二区第一,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喜人局面。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村贫困面大,仍然是最基本的县情。
黄河上游水沙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重点
![黄河上游水沙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c42ac2195f312b3169a5e8.png)
黄 河 上游 ( 内蒙 古 托 克托 县 河 口镇 以上 河 段 ) 全
长3 4 7 2 k n( i 占黄河 总长 的 6 3 . 5 %) , 流域 面 积为3 8 . 6 万k m ( 占全 流域 面积 的 5 1 . 3 %) , 多年 平 均 天然 径 流
流、 风 一水 一重力 侵 蚀产 沙 、 河道泥沙输移和沉积、 人 类 活动 干扰 等多 因子 共 同作 用 下 的复 杂 动力 过程 , 具 有 显著 的地 域特 点 。近 几 十 年来 , 随 着 黄河 上 游 龙 羊
方法。
关
键
词 :产沙机理 ;泥沙输 移 ;河道 冲淤;水库群调度 ;水沙过程 ;水沙调控 ;黄 河上游 文献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1 3 7 9 . 2 0 1 5 . 0 3 . 0 O 3
中图分 类号 :T V 2 1 2 . 4 ; T V 8 8 2 . 1
北京 1 0 0 0 8 4 ; 3 . 北京 大 学 水 沙科 学教 育部 重 点实验 室 , 北京 1 0 0 8 7 1 )
摘 要: 为 了促 进黄河上游水沙 问题的 系统解决 , 从 流域 系统的角度 , 结合水 沙灾害防 治和水 资源管理 的实际 需求 , 认为
黄 河上 游水沙关键过程 与调控 是保 障黄 河上 游防洪安 全 、 用水安 全和 黄 河长治 久安 的重要基 础科 学 问题 , 具体 包括 :
黄河 上游 宁蒙 河段 洪凌 灾害危 及人 民群 众生命 财 产安 全, 造 成 了 巨额 经济 损失 , 且危 害呈 增大趋 势 。扭转 河
动力 学理论 的建 立 , 拓展河 流 动力学 的前 沿研 究领 域 。 目前 , 我 国关 于 黄 河上 游 水 沙 关 键 过程 与 调 控 机
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预测与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预测与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7a85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3.png)
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预测与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市,流域总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生产基地和人口聚集区之一。
流域地区面临了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环境问题,越来越需要对其水资源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和合理开发利用。
水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文献调研显示,水资源需求、开发利用潜力等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和政府的重视。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预测与开发利用潜力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分析,包括水资源特征、水环境问题等。
2. 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预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未来十年的水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并针对不同行业、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通过网络分析和GIS方法,结合各项资源条件、政策法规等因素,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定量评估。
4. 提出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包括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环境治理等具体措施,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搜集和整理有关黄河流域水资源需求预测、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等方面领域的文献,掌握其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
2.数学统计和计算机模拟方法: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未来十年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并对不同行业、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3.数据采集和GIS技术:采用网络分析和GIS技术,结合各项资源条件、政策法规等因素,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定量评估,其数据来源将涉及流域内部门、地方政府等机构提供数据。
四、预期效果1.准确预测黄河流域未来十年的水资源需求情况,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为流域内部和外部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和建议提供科学指导。
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1e465aadd3383c4bb4cd28e.png)
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布日期:2011-05-17 浏览次数:661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同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及应用等16个科技创1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同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及应用等16个科技创新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获奖代表颁奖。
作为一项特大型原型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黄河调水调沙自2002年至今已在黄河连续实施9年,其中包括2002年、2003年、2004年进行的3次调水调沙试验和2005年至2010年共9次生产运行,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针对黄河水沙不协调导致河道主河槽日益淤积萎缩严重等问题,首次成功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和实践,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黄河水沙调控理论,开辟了黄河治理开发新途径;揭示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输移和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运动规律,建立了黄河调水调沙指标体系;首创了人工塑造异重流,形成了协调的水沙过程塑造技术、异重流塑造技术等完整的调水调沙技术,创立了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空间尺度水沙对接、干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黄河调水调沙三种基本模式;同时,还实现了水文气象预报系统、水情工情险情会商系统、预报调度耦合系统、实时调度监测系统、水量调度远程监控系统等集成创新,提升了黄河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水平。
据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开始以来,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全线持续冲刷,把7亿吨泥沙送入渤海;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降1.5米;小浪底水库淤积部位和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得到有效调整;黄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由调水调沙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
对此,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认为,主槽过洪能力的提高,改善了黄河下游滩区"小水大漫滩"状况,对沿黄及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简析治河史 探黄河现代治理之策
![简析治河史 探黄河现代治理之策](https://img.taocdn.com/s3/m/e824d0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a.png)
人 民 黄 河YELLOW RIVER第43卷第6期2021年6月Vol.43 ,No.6Jun. , 2021【防洪治河】简析治河史探黄河现代治理之策赵广举・2,穆兴民・2,高 鹏・2,孙文义(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摘要:黄河水患治理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几千年的治黄史可归结为下游治洪史。
通过梳理历史时期治理黄河洪患的理念及 实践,分析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指出黄河中游的泥沙是下游洪水灾害的策源地,总结提出“坚持林草植被为要的中游水土保持治河之本;强化下游河道疏浚,清理河床已淤老沙,保障下游河道冲淤平衡;保护金堤,后备流路畅通”的 黄河现代治理之策。
关键词:治黄史;黄河水患;治河理论;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TV212.5+2;TV882.1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21.06.012引用格式:赵广举,穆兴民,高鹏,等.简析治河史 探黄河现代治理之策[J ]人民黄河,2021,43(6) :55-59.Current and Historical Management Policies of the Yellow RiverZHAO Guangju 1'2,MU Xingmin 1'2,GAO Peng 1'2,SUN Wenyi 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China ; 2.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inistryof Water Resources ,Yangling 712100,China )Abstract : The flood disaster adapt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issue for state administration and ensuring national secu rity. The history of the Yellow River management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rogresses of downstream flood control. This paper generally intro duced the concepts and policies of the Yellow River management in history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llow River with ex tremely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water and sediment sources , and the incongruous process of water and sediment transport indistinct river sections. Flood events with high sediment loa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downstreamfloods. In view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 we proposed several strategies for the Yellow River ba sin management. Firstly , enhance afforestation and grass plantat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secondly , strengthen dredging of the downstream river channels and clean up riverbed sedimentation to protect the downstream river channelwithout silting ; and finally protect the embankment and leave the flood flow own pathway.Key words : history of Yellow River management ; flood disaster ; theory of Yellow River management ; proposed strategy古时之“河”专指黄河,据信自汉以后方有“黄河” 之称。
推进大同市水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推进大同市水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cb0d35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7.png)
推进大同市水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王振宇
【期刊名称】《山西水利》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介绍了大同市水保生态文明建设概况,指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各
县区发展不平衡、工程建设不协调、发展模式有待改进、忽视环境生态保护等问题,提出要树立良好的生态自然观和价值观,完善水保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等可持续发展建议。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王振宇
【作者单位】大同市水务局,山西大同037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大同市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考
2.大同县水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3.加强水保法规宣传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记平泉县水保局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4.积极加强党校水保国策宣传大力促进水保
生态文明建设5.推进水保生态文明建设富强美丽邯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 天 突击 , 只要 按 “ 标准 答 案 ” 去死 记硬 背 就 可得 高 分 的传统 模 式 , 根据 学 生平 时考 评 和最 后 考试 两 个 方 面的表 现 综合 打 分 。在平 时 安排 一 些案 例 分析 ,
职 业教 育. 0 82: - 6 2 0 () 5- . 4 4
完善。
例 和工 程施 工 方案 的选 择 等课 堂讨 论 ,提 出问题 ,
让 学 生 根据 自己 的理 论 知 识 或 经 验 表述 自己 的观
点 , 出 问题 的答 案 。从 而提 高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 找
题 的能力 。
参 考文献 :
【]王 玉珏 , 1 齐善 忠.“ 基 处理 ” 程 建 设 验 收 资料 [ BO ] 地 课 D / L. 【0 9 0 - 2.t: i a. c . uc/ll a guu/e/ 20 — 8 1] t / y n rte . dq w nyje b hp/ u y id n z / w
中进行 以项 目化教 学 为 中心 的教 学改 革 尝试 , 明 证
个项 目 , 用 多 媒 体技 术 , 该 项 目呈 现 在 课 堂 运 将
上 , 过教师讲解 , 通 阐述 该 类 地 基 处 理方 式 的适 用
范 围 、 固机 理 、 计 计算 、 工 工艺 、 量检 验 等 。 加 设 施 质
3 结 语
工科 教 育 以培 养工 程师 为 目标 。当前为 解决 学
【 任编辑 责
张振 元】
王振 宇教 授 作 关 于“ 河调水 调 沙” 黄 的学术报 告
20 0 9年 l 0月 3 日上午 , 0 由黄 河水 院建 校 8 O周年 校庆 “ 河论 坛” 黄 学术 组 、 学报 编辑 部 、 科研
的能 力 。最 后 的集 中考 试宜 采用 开 卷 的形 式 , 学 使
【】赵 成钢 。 7 曾巧 玲 .如 何 用好 土 力学 . 学与 实践 【.力 学 与 力 J 】
实 践 .0 26:4 5 . 2 0 f】 — 6 5
生将 所学 知 识充 分 发挥 出来 。这样 , 核 的成 绩 更 考 能 体现 学生 的实 际业务 能力 。
主要成 果 与认识 ” 4个 方面 , 述 了黄 河调 水调 沙对 经济 社会 发展 、 河安 澜和 国泰 民安 的重 大 等 论 黄
意义 。全 院有 2 0余 名师 生聆 听 了这场 高水 平 的报 告 。 0
(和平 )
将 工程 案例 与课 程 的基 本 理论 融 为一 体 , 学 生在 使
一
定的工程 背 景下掌 握所学 的 内容 。 ( ) 堂讨 论 。在课 堂上 , 2课 通过 对失败 的工 程案
在 基础 工 程技 术专 业 教学 中实施 项 目化 教 学 , 是解 决 以上 问题 的较好途 径 。但在实 际实施 过程 中还存 在 一些 问题 , 要 在今 后 的教 学 过程 中不 断探 索和 需
kc w.t . d h m1
( ) 业练 习 。课后 作业 布置 , 3作 可选择 典型 案例 ( 如注 册 岩土 工程 师 考试 中 的案 例)进行 分析 计算 ,
让 学生 了解 实 际工 程 中设计 参 数 的选 取过 程 , 而 从
避 免过 去 照 搬 公 式 、 懂 原 理 、 做练 习不 会 设 计 不 会
的弊 端 。 ( ) 程考 核 。在考试 方式 上 , 4课 改变过 去考 试前
[]姜 大 源.关于 职 业教 育 的 课 程 观 [.中 国职 业技 术教 育 , 2 J ] 2 0 (1:8 2 . 0 3111- 0 【】温 贻 芳, 皋 莲.强 化 实 践教 学 , 养 应 用型 z c[.机 械 3 石 培 . J c1
黄 河水利职业技术 学院 学报
施 I0 7 J
生笙 塑
生 普遍 缺 乏对 实 际工 程 的 了解 、 工程 实 践训 练 不 足
() 1 课堂 教 学 。将 每一 类 地基 处 理方 式 编 写 为
一
等 问题 , 一般 采用 的 方法 大 多是 加 强毕 业 顶 岗实 习
和 改革 实验环 节 , 以及组织 各种 认识 实习活 动等 , 但 都 存 在 时 间 有 限 、 练 强 度 不够 、 统 性 不 强 等 问 训 系 题 , 以创造真 正 的应用 环境 。 过在地 基处 理课程 难 通
【 高 建 红 .《 础 工程 》 改 探 讨 【 . 技 情 报 开 发 与 经 济 4 】 基 教 J科 】
2 0 (6: 2 2 3 071) 2 - 2 . 2
【 5 】朱 厉 欣.对 工 程 案例 教 学 环 节 的 构 想f .湖 南 工业 职 业 J 】 技 术 学 院学 报.2 0 ( : 2 13 0 88 1 ~ 4 . )4
外 事处 、 现代 教 育技 术 中心 、 水利 系共 同组 织 , 报编 辑部 主任杨 道 富教 授 主持 , 学 特邀 黄 河水 利 委 员会 防汛办公 室主任 、 教授 级高 级工 程 师王振 宇 , 黄 河水 院 3号 实训 楼 学术 报告 厅作 了关于题 在 为“ 河调 水调 沙” 黄 的学术 报告 。 王振 宇教授 从“ 水调 沙 的背景 、 导 思想和 目标 、 水调 沙过程 、 调 指 调
【 6 】章 伟 ,时 伟 .案 例 教 学 法 与 “ 基 处理 ” 程 教 学 改 革 地 课
【 中国 冶金 教 育.2 0 () 7 3 . J J. 0 74: — 9 3
考 查 学生 真 正掌 握知 识 的情 况 , 为课 程 考核 最 终 作
成绩 的一 部 分 ,从 而激 发学 生平 时学 习 的积 极性 、 自主性 和创新 性 , 高学 生 运用 知识 解 决 实 际问 题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