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赛立夏【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行PCI 患者术后梗死血管灌注血流,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3(019)015【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盐酸替罗非班;护理【作者】赛立夏【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重要的再灌注手段,能有效开通冠状动脉。

盐酸替罗非班可减少PCI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再闭塞、再梗死,从而改善心功能[1]。

2010年5月~2011年10月,我们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介入治疗及盐酸替罗非班等药物适应证。

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

观察组男35例、女17例,年龄38~80(63.1±6.5)岁。

对照组男34例、女14例,年龄41~78(62.7±5.8)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应用的临床研究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应用的临床研究

0 有 例发生心绞痛 , 而对照组有 7 例发生 无 血 小 板 (L ) P T 减少 , 压 不 高 于 101O m g 1 m g 2 , 血 8/ m H (m H = )治疗组术后 3d 2 l 1 2例需靶 血管重建 治疗 , 总体差异有统计 01 3 P )知情 同意应用替罗非班 治疗 , 院至球囊扩张时 间 心绞痛 , 例 再梗 死 , . k a, 3 人 P 0 1表 )治疗组发生 4 0 例轻度 出血 , 未发生重度 ( Dt B时间 )9 m n o < 0 i ,急诊 P I C 由同一介 人团队实行并成 功 学意义(< . , 2 ;
低 3 d内的 主要 心血 管事 件 。 0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替 罗非班 冠脉造影术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 : 5 222 R 4 .*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1 1 — 0 8 0 1 7— 3 12 1 )10 2 — 2
急性 s T段抬高心肌梗 ̄ ( E ) 由各种原 因导致 冠状 S MI T 是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情况各项指 标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 尸 O0 表 5 动脉 内皮损伤 , 粥样硬化斑块破 裂诱 发血小板激活 、 聚集而引 意义 (> . , 1 o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 起的急骤的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表现 。急诊行 P I C 治疗是对 靶冠状动脉再灌注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对 富含血栓 的冠状动 脉行介入操作必然会增加血栓脱落 和远端 微循 环栓塞 的可能 性, 从而影响冠脉血流。血小板活化是急性心梗的病理生理机 制 中关键环节 , 因此抗 血小板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 血小板糖蛋 白( PI /I受体拈 抗剂通过 阻断血 小板 G I /I受体与 G )bI IIa Pl Ia bI 纤维蛋白原结合, 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 减少术后冠脉内无复流 或慢血流 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对 比观察 急性 s T段抬高心肌梗 死 (T M ) SE I常规治疗 与常规治疗基础 上联合使 用替罗非班 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华 医学 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 定的 sT段抬 高急性心肌 梗死诊断 一 步受损[41。但 是 ,有研 究发现 ,针对冠 状动脉 内富含血栓 的患
标准121。将收 集的 100例急性 心肌梗死 患者根据治疗 方法 的差 者 ,在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 ,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栓脱 落
异 ,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 50例 。研究组男性 33例 ,女性 l7 发生 风险 ,主要表现为无法恢复组织灌注或冠状动脉血流151。因
岁 。两组年 龄结构 、性别结构等一般资料对 比 ,P>0.05,可对 比。 栓塞 的发 生进 行控制 ,改善预后。
本研究经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启动 。
作 为临床 上一种常用血小板抑制剂 ,替罗非班有着较好 的
1.2方法 :两组 入 院后 均实施 常规治疗 ,包 括镇静 、吸氧 、止痛 、 抗 血小板 聚集作 用 ,而这一作用是经 由抑 制血小板糖蛋 白 Ⅱb/
减轻心脏 前负荷等 ,并择期 行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研 究组冠状 IIIa受体和纤维蛋 白原的结合实现的。但也有研究认为 ,急性 心 动脉介 入术 中给予盐 酸替罗非班 注射液 (武汉远 大制 药集 团股 肌梗 死患者急诊冠状 动脉介入治疗 中 ,联合应用替罗非班 ,在血
份有 限公 司 ,批 号 :150825)抗 凝 :梗死 血管 以生理 盐水进 行 冲 栓负荷较严重 的患 者 中效果不 理想[61。这就需要深 入分析替 罗 洗 ,在 远端注入 10lxg/kg盐 酸替罗非班注射 液 ,3min内注射完 非班 的最佳治疗 时机 、给药方 法 、合 理剂量等 。以往 ,临床上 多 毕 ;随后 以 0.151 ̄g/kg剂量维 持静 脉滴注 24h。对照组仅实施冠 采用替罗非班常规静脉滴注的方式 给药 ,但仅 有少量药物循 环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与观察组(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统计临床疗效、炎症反应及凝血因子。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71.93%)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23%)显著增高(P<0.05);经14天治疗后,观察组TNF-a、hs-CRP、IL-6及P-selecti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PT、TT、APT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提高凝血功能,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

关键词:替罗非班;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多有胸骨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不能完全缓解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并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1]。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或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

因此,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点是入院后及时给予患者有效地药物治疗以缓解其症状。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114例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患者为我院心内科接收诊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及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

观察组 57 例,男 30,女 27,年龄 40 ~ 81 岁,平均(60.28±2.4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0min~12h,平均就诊时间为(6.25±3.89)h,其中合并性高血压29例,高胆固醇血症11例,糖尿病17例,梗死部位分为:下壁19例,前壁19例,广泛壁11例,高侧壁8例;对照组 57 例,男 29,女 28,年龄39 ~ 79 岁,平均(59.24±1.89)岁,发病到就诊时间为30min~12小时,平均就诊时间为(6.25±3.89)h,其中合并性:高血压29例,高胆固醇血症11例,糖尿病17例:梗死部位分为:下壁21例,前壁18例,广泛壁8例,高侧壁10例。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摘要】随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开展,及多重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明显降低了ami患者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等不良心血管事件。

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pci对stemi中不同介入治疗的临床结果提示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梗死相关区域再灌注水平,减少炎症,改善微循环,并降低死亡率,有助于真正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使pci前后获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82-02多年研究证实早期、持续、有效的再灌注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首选治疗方式[1]。

而血小板聚集在心肌梗死的发生中办演重要角色,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都离不开持续的抗血小板治疗[2],在已有的抗血小板药物中,除了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外,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最终抑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结合而达到抗血小板目的,尤其是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只能抑制血小板结合的某一种途径,并且可能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理论上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抑制了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通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s,acs)的抗栓治疗中会带来大益处,实践中也发现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a/nstemi)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改善临床预后[3],但是对于stemi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目前证据尚不充分,对于国内目前仅有的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emi中的证据和作用尚不明确(acc指南ⅱb类指征,c级证据)[4],已有研究提示stemi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以防治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说明替罗非班可能对stemi 介入治疗带来获益,卢竞前[5]及卫丽等[6]的研究也发现应用替罗非班可以作为综合防治无复流现象的有效方法,现就其在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pci中的使用作一综述。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c a s e s ). T h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g i v e n o r a l c l o p i d o g r e l a n d a s p i r i n t a b l e t s a n d t h e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i n j e c t i o n o f l o w — m o l e c u l a r —w e i g h t h e p a i f n . B a s e d o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a b o v e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u s e d mi c r o - i n j e c t i o n p u m p t o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p u m p
h e p ri a n i n t o t h e p a t i e n t s a t t h e s p e e d o f 1 0 0 0 U / h o u r w h i c h l a s t e d 3 6 h o u r s ,w h i l e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u s e d mi c r o - i n j e c t i o n
a c c o r d a n c e w i t h t h e i n c l u s i o n c r i t e i r a o f A M1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4 3 c a s e s ) a n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4 6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术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术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术中的应用秦黎明;左红;王阿莉;魏峰;孙小霞【摘要】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行急诊PCI术,两组常规用药无差异。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

观察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直至PCI术后48 h。

比较两组的自发冠脉再通率、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LVEF值、BNP(脑钠肽)、Killip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并发症等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冠脉罪犯血管再通率、PCI术后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观察组BN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左心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严重出血事件。

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比术中开始应用替罗非班疗效更好,能提高冠脉罪犯血管自通率,缩短缺血心肌复流时间,降低冠脉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outcomes of tirofiban administered before or during an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Methods:112 patients with STEMI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underwent emergent PCI,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pre-PCI group ( Tirofiban administered immediately after admission through post-operative 48 h, n =56 ) and intra-PCIgroup(Tirofiban started inraoperatively through 48 h afterintervention,n=56)on the similar conventional medication basis.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garding the rate of spontaneous coronary recanalization,incidences of slow flow or no-reflow after PCI,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level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the Killip classification,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 and vascular hemor-rhage.Results: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before PCI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However,better results,including the rate of recanaliza-tion of crime coronary during PCI,fewer incidence of slow flow after PCI,reduced BNP level and fewer MACE as well as improved LVEF one week after treatment,were observed in the pre-PCI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intra-PCI group (P<0.05).No serious vascular bleeding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Tirofiban can be safely administered before or during the PCI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and yet,pre-PCI administration of this agent may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 improving the recanalization of crime coronary ,decreasing the reflow time for the ischemic myocardium ,lowering 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after PCI,boosting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reducing the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511-515)【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介入治疗;疗效【作者】秦黎明;左红;王阿莉;魏峰;孙小霞【作者单位】咸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陕西咸阳 712000;咸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陕西咸阳 712000;咸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陕西咸阳 712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 710061;咸阳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临床综合征[1]。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中的临床疗效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中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上 ,经皮 冠状 动脉介 入 (Percutaneous conorary in— 之后 以每分 钟 0.15txg·kg 的注射速度 ,持续 注射 36h。
tervention,PCI)是 治 疗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Acute myocardial i ̄arc—
在 治疗 后 ,对患者进行有 效的护理 ,观察患者 的各项生 命
效的改善 ,拯救 心肌 。但仅使 用经 皮冠状 动脉介入 治疗 的患 显好转 ,且病情稳定 。对患者予 以鼓励 ,并告知其病情恢 复情 者都达 不到理想效 果 ,其 原 因可 能是心肌 细胞未能 得到有效 况 ,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平衡 。告 知患者术 后注意事项 ,降低
的恢复 ,导致血 液灌 注 的效 果不 明显… 。盐酸 替罗非 班是一 患者 的出血情况 ,进 而预防了心脏不 良事件的发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7例 ,女 8例 ,最 小 年 龄 为 45岁 ,最 大 年 龄 为 69岁 ,平 均 以及出血事件的情 况均 表示 为 (% )率 的形式 ,行 卡 方检 验 。
(59.68±4.52)岁 。比两组患者 的临床数据如性别 、年龄等 指 经统计 学软件计算 ,组问数据呈现为 P<0.05,表示 为存在统
者进行研究 ,具 体研 究 内容见下文 。
少 症发生情 况 、心 脏不 良反 应情况 以及 出血事 件进行 观察并
1 基 本 资 料 与 方 法
详 细 的 记 录 。
1.1 基本 资料 选 取我 院在 2015年 3月到 2017年 3月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7.0软件对 5O例 急性心 肌梗
25)。实验组患者 中 ,男 14例 ,女 11例 ,最 小年龄为 46岁 ,最 舒 张末 期容积指数 以及基本资料均 表示 为(X±s)的形式 ,行 t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梗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梗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梗介入诊疗中的应用【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急性心梗;诊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8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40-0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深入。

急性心梗多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在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结果。

急性心梗的最佳治疗策略就是尽早、充分、持久的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

介入治疗(pci治疗)成为了现阶段急性心梗最佳治疗手段之一,但急性心梗直接行介入诊治过程中仍有5%-7%的死亡率,其中无复流及慢血流,急性及亚急性血栓的形成是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为108%,病死率达16%。

收集我院2010年——2012年100份急性心梗行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病例,总结急性心梗行介入诊治过程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的病死率及无复流,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发生率,探讨急性心梗行介入诊治过程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必要性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入选2010年——2012年因急性心梗入院并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7岁,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所有病人均为临床诊断明确且无介入诊治禁忌症,所有病人均为直接行pci诊治的病人,术中均应用盐酸替罗非班。

12诊治方法所有病例均为临床诊断明确,家属对介入诊治这项医疗服务知情并愿意承担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所有病例均为直接行介入诊治的病人。

常规消毒在局麻下穿刺挠动脉或股动脉并植入相应的6f或7f血管鞘建立相应的血管通路,经由动脉通送入6fjl40\6fjl35或6fjr40\6fjr35造影导管完成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及相应的病变血管后,静脉内立即应用输液泵泵入盐酸替罗非班(滴入的量按公斤体重的量给于0015ug/min/kg),台上准备10-30ml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围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肖艳招煦杰(广东省中医院ICU ,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使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住院期间进行了PCI 治疗以及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的AMI 患者,根据替罗非班的剂量大小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比较两组PCI 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峰值、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发生率以及两组PCI 术后出血事件;同时分析替罗非班在PCI 术前、术中及术后开始使用时MACE 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PCI 术后CK-MB 高峰值和MACE 比较,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高剂量组发生出血事件反而低于低剂量组。

分析在PCI 术前、术中及术后开始使用替罗非班发现,术中冠脉内开始使用替罗非班的MACE 发生率较术前或术后静脉开始给药有降低趋势;术中冠脉内开始给药较术前或术后静脉开始给药也没有增加出血并发症。

结论高剂量替罗非班较低剂量能更好地降低MACE 发生率,更好地改善心肌灌注;术中冠脉内开始使用替罗非班的MACE 发生率可能较术前或术后静脉开始给药有降低趋势,而且也没有增加出血并发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8-1576-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8.010第一作者:肖艳(1974-),女,博士,主要从事心血管专业及急危重症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是重建冠状动脉灌注最有效的方法,但同时需强力的抗血小板治疗来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预防PCI 围术期和术后远期发生血栓事件。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仅抑制了血小板聚集的一条途径;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 (GP Ⅱb /Ⅲa )受体拮抗剂则阻断了血小板聚集和激活的最终途径,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中盐酸替罗非班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中以强化抗栓力度。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数量分别为34例。

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时应用标准溶栓方案,观察组以此作为基础添加应用替罗非班,对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出血率、血小板聚集率等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对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进行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再通者数量分别为21例和31例,再通率分别为61.76%和91.18%;结合溶栓再通指标,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者数量分别为20例和28例,再通率分别为62.50%和87.50%。

由此可知,观察组再通率明显更高,P<0.05。

溶栓过程观察组死亡数量共4例,病死率为12.50%;对照组数量共1例,病死率为3.13%。

结合TIMI出血分级标准,对照组与观察组大量出血数量分别为5例和1例,占据比例分别为15.63%和3.13%,观察组病死率与出血率明显更低,P<0.05。

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前对照组为56.6±17.9,用药后48h为53.1±20.5;用药前观察组为58.1±19.2,用药后48h为35.8±13.6。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降低血小板集聚率,同时可明显提升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出血率替罗非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Ⅲa受体拮抗剂,临床上主要作用在于抑制血栓形成,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应用率非常高,不过与之有关的应用报道数量并不多[1]。

本文主要探究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数量分别为34例。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徐凯【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肝素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流分级情况及血小板活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3级血流为90.19%,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活度分别为PACI(8.37±2.16)%、DK62P(0.71±0.13)%,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血流分级情况,降低血小板活度.【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5【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临床效果;介入治疗;应用;分析【作者】徐凯【作者单位】阳光融和医院急诊科,山东潍坊 2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斑块破裂可造成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最终导致血栓[1-2]。

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所在。

相关研究表示[3],盐酸替罗非班可阻断血小板块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本文将对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效果做进一步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

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3~72岁,平均(55.18±2.3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9 h,平均(4.12±1.03)h;研究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4~73岁,平均(56.23±2.2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0 h,平均(4.35±1.17)h。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果 。结果 :在介入 治疗术后 即刻观 察组的血 流分级优 于对照组 ,对照组治疗后 3 0 d内的不 良心血管事件发 生率高于观察组 , 尸 < 0 . 0 5 . 两组 的出血情况比较无 明显差异 , / 9 > 0 . 0 5 。 结论 : 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中应 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血流分级 , 降低 不
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报道如下。
1 资 料与 方 法
2 结 果
2 . 1 术后 即刻 的 T I MI 血流分级 比较 : 术后即刻观察组 的 T I M1 分 1 . 1 一般 资料 : 8 6例急性 心肌梗死 患者 为我 院 2 0 1 5年 l 2月 一 级3 级 占比为 9 0 . 0 7 %, 对照组 的 T I M1 分级 3 级 占比为 7 9 . 0 %, 2 0 1 6 年1 2月急诊 收治,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患者分为两组 , 分别 观察组的 T I M1 分级优于对照组 , 两组的差异显著, P < O . 0 5 , 见表1 。 袭 1术后即刻两组 的 T I M 1 分级 比较 ( %) 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 4 3例 。观察组 中男 性 2 3例 , 女性 2 0 例, 年龄 4 2 — 7 l 岁, 平均年龄 ( 5 5 . 3 + 4 . 0 ) 岁 。对照组 中有 男性 2 4 例, 女性 1 9 例, 年龄 4 3 ~ 7 2岁 , 平均年龄 ( 5 5 . 5 ± 4 . 5 ) 岁。两组在
急性 心肌梗死 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 该病的发生主要 1 . 6 评价指标 :使用 T I MI 血流分级评价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 的 是 由于冠状动脉闭塞 , 心肌 的供 血中断 , 导致部分心肌 因缺血 、 血流分级情 况[ 3 1 , 共分为 0 — 3 级, 0 级为无灌注 ; 1 级 为渗透而 无 缺氧而发生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为持续而剧烈 的胸 骨后疼痛 、 灌注 , 2 级为部分灌注 , 3 级为完全灌注 , 0 - 1 级表示冠状动脉未 发热 、 白细胞增多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等 , 甚至可发生心律失 再通 , 2  ̄ 3 级为再灌 注成功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btat Obet e T vlaetecncl au f if a r ect eu ooa nevni A s c] r jci : oea t h lia vleo ri nf rua os rnr it etn v u i T ob o p n c y r o
( C )i p t ns i ct m o ad lnac o ( MI . to s A tt f 8A ai t w r a- P I n a et w t aue ycri frt n A ) Meh d : a o MI t ns eern i h ai i ol 6 p e
良心 脏 事 件 ( A E) M C 的发 生 情 况 。结 果 : 罗 非 班 组 TMI 替 I 3级 血 流 9 . % (7 2 ) 对 照 组 8 . % ( 3 4 ) P< 64 2/8 , 2 5 3/ 0 (
0 0 ) 主要 不 良心脏事件 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 7 1 ( / 8 , 照组 1. % (/ 0 P<0 0 ) 出血并发症 发生率 .5 ; .% 2 2 ) 对 7 5 7 4 )( .5 ;
dm ydvddit Trf a ru n=2 ) n o t l ru ( o l i e o i i n gop( i n ob 8 ,a d cnr o p n=4 ) l teidvd a eep r og 0 .A l h n i ul w r e- i s
f r d PC1wih n 1 u sa e ns to o me t i 2 ho r f ro e fAMI t .Al t e id v d aswe e gv n o a ousd s fClp d g e l h n i i u l r ie r lb l o e o o i o r l 3 0 —6 0 mg,As i n 3 0 mg b f r 0 0 p r 0 eo e PCI a d Cl pdo r l75 mg p rda i n o i g e e y,As i n 7 e a fe p r 5 mg p r d y atr i P . Al h n ii u l r n r v n u d n se e p fn 8 0 0 ~1 0 d rn CI lt e i d vd a swe e i ta e o sa mi it r d he a 0 i 0 0 0 U u g PCI i .Al t e Tio l h r-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的个 体 用 量 。 观 察 两 组 患 者 的 疗 效 及 出 血 情 况 。 结 果 :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治 疗 组 梗 死血 管 的再 通 率 明 显提 高 ( 9 5 . 5 比
5 7 . 4 V 0 ) ; 两组 的再灌注心律失 常率 ( 7 6 . 6 比7 ( ) . 9 ) 和 出血率( 1 6 . 4 比 1 1 . 1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 替 罗非班 能显 著提 高溶栓治疗 中 S TE MI 患者梗死血 管的再通率 , 而不增 加 出血风险 , 故替 罗非班 用于 S TE MI 的溶栓治疗是安全 、 有效的。
关键 词 S T段抬 高的心肌梗死 ; 溶栓 治 疗 ; 替 罗 非 班
R 5 4 2 . 2 2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E f f e c t o f T i r o f i b a n i n T h r o m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f o r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WANG J i n f e n g WEI Y i n g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S TEM I ) .M e t h o d s : A t o t a l o f 1 2 1 S TEM I p a t i e n t s ,wh o r e f u s e d t h e e me r g e n c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a n d a c c e p t e d t h r o m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we r e c h o s e n a n d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Th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护理要点。

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48例,术中按10μg/kg 3~5min静脉推注后,改为0.1~0.15μg/(kg·min)静脉输入,持续24~72h。

结果48例患者中除3例出现牙龈出血,1例发生鼻衄,1例拔出鞘管后,腹股沟处出现严重血肿,经及时处理均好转外,其余43例均效果良好。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效果良好,但存在出血风险,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调整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剂量,预防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护理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能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恢复心肌有效再灌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急诊PCI时,虽经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强化抗凝、抗栓治疗,但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却可达2.9%,冠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微小的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1]。

急诊PCI术后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是AMI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可高达20%~25%。

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在PCI术前、术中和术后合理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非常重要[2]。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作为一种新型高特异性非肽类血小板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AMI并行急诊PCI 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38~79岁,平均(56.12±7.81)岁。

术前均常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灵300 mg和氯吡格雷(玻立维)300 mg。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L i gn . I — agZHOU — i, Ha Yu bnYUA Z o g we , N h n — n HU , ANG nY a —ig Bo Y Ya,EXi l , o n CHE Je ki u iy a,AIig pn N — aw L— unC n — i, i , J L Xu f , Ru j gZ NG U —a OU -i ,HA n n Yi ( agh uUnv rt o Chns dc eG a gh u50 0 , ago g ia Gun zo iesy f iee i Me in ,un zo ,10 6Gun d n, n) i Ch .
后再梗 明显减少 ( 0 1 P< . ) 0 。提示 静脉注射 盐酸替罗非班联 合血栓抽 吸术对于减少冠状 动脉内血栓负荷效果显著 , 即 刻手术效果 明显 ,术后无复 流率显著减低 ;T段更快 回落 S
料 以均数 ± 准差表示 , 标 计数资料 以百分数表示 , 分别行 t 检验和 x检验 。P<0 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2 . 0
【 摘要 】 目的 制备灯盏花素 口服乳剂 。方法 过伪三元相 图法 以乳剂外观作为标准优选复合乳化剂 的组成 , 再经过正交
实验确定 了最优处方与制备工艺 。结果 本实验采用机械法制备所得的灯盏花素乳剂为性状稳定的乳 白色液体 。 结论 本实验 制备 的乳剂稳定 、 粒径符合 亚微乳剂 的标准。
疗效 。 方法 : 选择 20 年 5 07 月至 21 年 5 01 月于福建省立 医院因 A I M 行直接 P I 于术 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 C并 替罗非班的患者共 6 例 , 3 以单纯行 P I 6 例患者作为对 照, C的 1 观察 临床疗效。结果 : 与对照组 比较 , 吸 + 抽 替罗非班组 在就诊距球囊扩张时间( — )围手术期大 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复流率 、 D B、 术后再梗 、4 2 小时后 s 段 T 回落率 、 院期 间心衰 、 住 住院期间病死率 、 心室 射血分数的情况明显好 于对照组 , 左 两组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结论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坚守本心作文「选登」本文是关于坚守本心作文「选登」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本心更是一种道德的坚守,用我们的本心去守护之大千世界的一方净土!小编收集了坚守本心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坚守本心是风帆,就要乘风破浪,又何必在意分是否顺、浪是否稳?是雄鹰,就要展翅九天,又何必在意羽翼是否丰满、是否坚韧?——题记莫畏风雨,奋力前行。

任海枯石烂,拼搏的心不死,担当的信念不灭,奋斗的脚步不止。

纵然人生充满挑战,但逆境之中谁主沉浮?唯一颗坚定的心与一个不变的灵魂,才能不为物扰,勇往直前。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花开无声,正因无声,才无法诉说成功的艰辛。

唯有坚守本心,不动摇信念,才能经受风雨的洗礼,将明艳的外表、迷人的芳香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世人,为的只是那一刻言语的夸赞与目光的聚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相国公子,君主近臣,他,纳兰容若,身处樊笼,独立于世,心不蒙尘。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孤傲,这份坚守,才得以将最本色的灵魂借其诗词传于后人。

正是这份坚守,才使他选择以手中之笔书世间最真情意,一洗文坛奢艳,清新隽秀,哀婉迷茫,为世人所铭记。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是林长民的女儿,梁启超的儿媳,一位满腹才情的女子。

坚守如徽因,她正直的本性一腔的热血,使其身影永远定格于康桥别恋,终生无悔。

鸢飞于天,鱼潜于渊,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时代在变,思想在变,然而不变的,是那颗坚守的心。

坚守本心,保持本色,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以物喜,不随物动,精神贯注,猛力向前,直达顶峰!第二篇:坚守本心若论一个人的成才,环境、父母、教育总是次要的,究其根本仍是固守本心最为重要。

盗贼之所以成为盗贼,不过是他对本不属于他的东西产生贪念,从一菜一薪到金银玉器,在野心的不断发酵之中,他逐渐失去了本心,至死他觉得自己何错之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作者:何小萍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14期[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82例,其中应用冠脉内超声注入替罗非班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静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

对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以及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即时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评估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与TIMI心肌灌注(TMPG)的血流分级,并计算TIMI贴数计数(cTFC)。

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分别为65.38%、8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30%、4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14.08,P均[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超选择;替罗非班[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79-04心血管疾病不仅在我国发病率极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成为危害健康的头号疾病[1]。

而急性心肌梗死因发病快,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最急、危险最大,因而对急性心梗的抢救与治疗极为重要[2]。

替罗非班作为可逆性血小板表面糖蛋白拮抗剂,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积[3]。

是目前国内惟一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1998年美国上市,2004年引入我国,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4]。

早期给予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挽救其生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本研究在2012年1月~ 2013年12月期间对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182例患者应用疗效进行对比,研究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的效果及PCI术后患者复流现象,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介入治疗患者1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AMI的相关诊断标准[5];结合检验及临床表现,均符合PCI适应证,并于发病12h内进行手术。

其中应用冠脉内超声注入替罗非班患者78例为观察组(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H20090227,规格:12.5mg/支);静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患者104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28~77岁,平均(62.6±6.9)岁;对照组中男61例,女43例,年龄26~80岁,平均(63.1±7.3)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并放置支架。

PCI术前给予两组患者拜阿司匹林300mg(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080078)及氯吡格雷300mg(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51984)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辉瑞制药有限公司,J20120050)口服;术中普通肝素(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H32022088)用量为50~70IU/kg,PCI术后给予患者拜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均每日1次。

同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药物。

观察组患者PCI术中应用冠脉内超声辅助,在导丝通过病变后并用血栓抽吸导管于病变近段至远段反复抽吸2~3次后,再次送入aa血栓抽吸导管至闭塞段前冠状动脉内以10μg/kg在5~10min内推注,继之以0.15μg/(kg·min)维持静脉泵入36h。

对照组患者在PCI开始时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注射3min,作为人体负荷量。

后以替罗非班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时间36h。

1.3 观察指标对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即时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分析,评估两组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与TIMI心肌灌注(TMPG)的血流分级,并计算TIMI贴数计数(cTFC) [4]。

TIMI血流分级标准为:0级(无灌注):血管闭塞远端无前向血流;1级(渗透而无灌注):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但不能充盈远端血管;2级(部分灌注):造影剂可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充盈及清除的速度较正常冠状动脉延缓;3级(完全灌注):造影剂完全、迅速充盈远端血管并迅速清除。

TIMI 0级和1级表明冠状动脉未再通;TIMI 2级和3级表明冠状动脉再通(再灌注)。

心肌灌注TMPG的分级标准为:0级为造影剂未进入心肌微血管;1级为造影剂缓慢进入心肌微血管,但不能排出,经X光可见滞留于心肌;2级为造影剂缓慢进入微血管并延迟排空;3级为快速进入心肌微血管并快速排空。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2 结果2.1 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比较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以及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即时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显示,观察组患者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分别为65.38%、8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30%、4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14.08,P均2.2 两组心肌灌注(TMPG)血流分级比较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以及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即时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显示,观察组TMPGⅢ级血流获得率分别为60.26%、74.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84%、4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9.31,P均2.3 注射药物前cTFC两组比较观察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术后末次cTFC分别为(37.75±7.02)帧、(27.03±6.52)帧,均低于观察组患者(51.52±9.53)帧、(42.40±8.52)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12.32,P 均3 讨论盐酸替罗非班静脉内全身给药需要10~30min才能达到血浆浓度高峰,具有起效时间延搁[6],且静脉内全身给药有首过代谢,进入冠状动脉病变处的药物浓度减低,降低其作用效果。

另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时靶病变相关血管(IRA)大多无前向血流,静脉内全身给药时药物较难到达冠状动脉病变处。

国内外有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内局部应用是一种更好的方法[7]。

对于急性(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急诊(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静脉内应用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即刻造影结果,并能提高临床预后,而并不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8-9]。

然而,新近有研究证明[10],在STEMI患者冠脉内给予GPⅡb/Ⅲa拮抗剂虽然可以降低心衰的发生率,但并不比常规静脉途径给药进一步降低死亡或者再梗的发生率。

当前国内外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所报道的有关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包括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静脉内全身给药或通过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口处给药,加上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中止,使得冠状动脉血管难以保证足够的药物浓度,从而影响了该药物作用的充分发挥[11]。

目前有关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直接在冠状动脉闭塞处给药的临床研究罕见报道[12]。

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栓抽吸导管直接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使闭塞血管及闭塞病变处保证了足够的血药浓度,使得相关药物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并可使相关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减少。

在PCI术中,尤其是STEMI患者,极易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病情危急,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采用替罗非班于冠脉内直接注入,可立即解决血栓事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TMPGⅢ级血流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术后末次cTFC分别为(37.75±7.02)帧、(27.03±6.52)帧,均低于观察组患者。

通过超选择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处给药,保证病变处足够的血药浓度,减少罪犯冠状动脉内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达到改善患者的预后的目的。

这表明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效果,降低PCI术后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刘馨馨,赵艳,唐超,等.老年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及生物诊断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7):803-804.[2] 张新梅,胡允兆,陈样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2):260-263.[3] 宋吉法.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54-2955.[4] 孙静.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841,1843.[5] 刘小珍,杨伟杰.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2):1832-1833.[6] 冯雷.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血管内超选择溶栓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7] 王立强,张红雨,曹艳丽,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43-4145.(下转第页)(上接第页)[8] 王会洪,马燕妮,马志强.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 33(1):67-69.[9] 魏述军,葛利军,吴源.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8):67-68.[10] 官功昌,刘棣,张学军,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改善直接PCI患者近期预后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566-568.[11] 李文庆,张春芳,邓立菊,等.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 2013,15(7):30-31.[12] 马建军,孙勇,高学忠等.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96例回顾性分析[J].新疆医学,2013,43(7):37-40.(收稿日期:2014-05-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